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评述以20所职业院校典型案例为例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评述以20所职业院校典型案例为例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评述以20所职业院校典型案例为例

职教论坛/2013.3摘

要: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构建

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学校建设与改革的重心。对国内部分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进行了多角度剖析及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中应深入探讨的一些问题,最终得到了几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运行实施;制度保障

作者简介:张俊玲(1979-),女,河北武强人,天津职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编号:FJB110092),主持人:丁建石;贵州省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招标课题“政府主导下,贵州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径和政策研究”,主持人:章建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3-0021-04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评述

———以20所职业院校典型案例为例

□张俊玲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构建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学校建设与改革的重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作出了专门规定,明确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作为未来

10年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

务。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1]。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全国很多学校和企业间都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同时也树立了一批校企合作的典型。本文将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中的做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总结和归纳,对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深入探讨其原因,有利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和制度创新。

二、国内典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综述(一)校企合作的主要做法

1.打造“企业校区”。这是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

学校在校企合作中采取的主要方式。“企业校区”的主体双方是学校和企业。在“企业校区”合作方式中,首先由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负责提供场地,学校按照教学要求将其改建为标准课室、

实训室、教师办公室和阅览室,并负责购置用于教学的各种设施设备;双方联合成立“企业校区”管理办公室,学校方面负责企业校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企业负责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开展实训教学[2]。

类似于“企业校区”的这种做法也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走校企合作之路上所践行的一种模式。他们通过和温州多家民营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教室,把学生的课堂开设在工厂、商店或者公司,而不再是在过去传统的教室里。

2.建立“校中厂、校中部”。“企业校区”的做法

是把学校的教学地点设在校外的工厂或者车间,即“走出去”的模式,而与这种做法相类似的另外一种形式则是“请进来”,即吸引企业在学校内建立“校中厂、校中部”来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如滨州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在校内与滨威活塞公司联合建设的生产流水线及与山东唐骏欧铃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唐骏欧铃汽修实训室”、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与深圳华力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生产开发基地、与云南天顺集团合作设立的连锁超市,以及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在校内合作建立的第四勘测设计分院、校内的娇苑旅行社、交职院公交汽车发动机

BAIJIA

LUNYUAN 百家论苑

21

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双赢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 之间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与企业在 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合作,利用 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和环境,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 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 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同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中则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人 才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 密切结合。 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 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2、地方经济 多年来,宁国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化程度达88%。一批骨干企业 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橡胶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电容器、耐磨球、林产品 加工四大主导行业扬帆奋进,涌现出“鼎湖”牌密封圈、“海螺”牌水泥、“凤形”牌耐磨球、“双津”牌铝塑复合包装材料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

中,“海螺”、“凤形”、“鼎湖”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无疑会导致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二、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1、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目的: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 和设备优势,把企业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企业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专 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和 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专业课程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通过 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与企业 的磨合期,从而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校企合作的意义 a、从宏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顺应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人才的培 养,是一批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教 育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桥梁,是造就劳动技术大军的重要阵地,也是与生产 劳动和社会实践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 能型人才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朴素的理论知识,更要通 过实践活动,强调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体现了学 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b、从中观层面来看,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当前人才市场存在着供求矛盾: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毕业生找不到 合适的工作。企业理想的员工是熟悉工作流程,立即上岗,拥有解决生产中实 际问题能力,但是对于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仅依靠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和 生产实习时获得的经验很难完成工作任务。这一矛盾反映了职业教育存在着工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年12月 273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庄 严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苏州,215123)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各类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政府和学院针对校企合作也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和管理办法以积极推动合作的开展。但校企合作仍然存在深度广度不够以及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企业需要的问题,文章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及改进建议,探索新思路,挖掘新方法,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学校发展和企业壮大的双赢互利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互利 双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2—0273—02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职业教育和企业原本就存在天然的渊源。职业教育最初的产生,是从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内部需要某种技能型的人才,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需求,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培养出来,满足企业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的教育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才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规模的教育体系。然而最初,一些企业只是设置实习工场来培养技术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雏形。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提倡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明确职业教育要实行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标志着职业教育变革的开始,这也是“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步入新台阶的开始。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概念理解及历史变迁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1],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达成共识,明确“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其基本内涵是生产和学习的紧密结合,学习是为了能迅速上手工作;工学结合表明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的是学生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的是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应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2]。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从20世纪20年代出现到现在经历了发动、高速发展、完善等三个阶段。就校企合作本身而言,最初出现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当时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主,主要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因此这一时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工作为主,读书和学习兼顾,是以企业为教育主场所、技能学习与普通文化知识学习并进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3],当然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只可能是少量的,非标准化的,技术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扩张所需,社会急需大量的标准化、专业化劳动力,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规模、教育内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挑战,同样也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摸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颁布后,“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成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具体类型也出现了政府主导型、高职院校自我控制型、以及学院自我控制为主,政府扶助为辅的不同类型。这几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这些年的检验,虽然当地政府和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完善,仍然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1. 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缺乏法律的根本保 障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环境与西方有着根本的不同,除却历史原因之外,主要是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有一种主要的类型是政府主导型,这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以行政指令代替学校意愿,也不能适当考虑企业的利益,因此既不能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就不能保证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成功。其次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没有法律的根本保障。1996年9月1日,虽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这仅限于宏观指导层面,并未制定具体的实施条例来规范、指导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甚至没有明确学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罚规定,这就使得从法律层面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2.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不能满足校企合作的需要 企业为什么愿意进行校企合作?除了能获得短期效益,如免费的场地、低廉的劳动力外,最大的愿望还在于长期效益,即学校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型人才。这样,既能帮企业省却大额的培训经费,也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引进劳动力。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明确企业需要,即要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何种人才。但现在的状况却是,高职院校的许多课程还停留在象牙塔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没有很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其结果就是毕业生与企业岗位不能完全适应,导致企业在是否留用毕业生上裹足不前。 除上面两点主要不足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合作深度不够,没有实质性突破;资金渠道狭窄,经费不能保证;思想僵化,只停留在培养操作工的层面上这些缺陷。 三、我国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建议及措施 1. 政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出台法律细则保障校企合

校企合作协议书(通用模板)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学院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 乙方:公司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 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企业发展所起的服务作用,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广州**职业学院(甲方)与***(乙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宗旨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同意就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 一、合作基本目标: 甲方自***年起在3至5年内将***专业办成规模稳定、社会声誉良好、学生技能和素质稳步提升的重点专业;****(企业)将积极参与相关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并大量吸收该专业毕业生成为本企业员工。 二、甲方承诺: 1、自***年起将开展与***企业联合办班形式,方式可以采用“一对一”冠名办班、“***”冠名加强办班、“***”校企联盟办班等一种或多种形式; 2、负责“***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等有关管理、服务事宜; 3、负责“***班”学生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教学; 4、利用所拥有的教学场地和乙方提供设施设备、模拟流水线、仿真营业部等资源建成***专业校内实训室以开展教学; 5、与乙方选定技术人员来校讲授部分专业课。对乙方授课技术人员按规定提供服务、进行教学管理并发给课时费; 6、与乙方合编适合行业、企业的特色教材,并纳入教学体系;

7、与乙方共同进行“***班”学生在乙方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8、向乙方提供学生在校操行、学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帮助其遴选学生入职、就业;9、允许乙方在相关宣传活动中使用“与广州***职业学院合办***专业(班)”及类似表 三、乙方承诺: 1、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和课程内容的选定、增删; 2、参与特色教材的编写; 3、“***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甲方选定的技术人员前往学院讲授部分专业课; 4、提供设施设备、模拟流水线、仿真营业部等资源以建成***专业校内实训室,为“***班”学生校内实训提供必要的材料; 5、与甲方共同进行“***班”学生在乙方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6、选派高层管理干部出任“***班”的导师,参与开学及毕业典礼和专业教育等活动; 7、设立“***”班奖学金并与甲方确定方案、予以发放,以鼓励“***班”品学兼优的学生; 8、学生第二学年(或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后,企业经过面试及考核,可以提前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并明确薪酬及福利待遇,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可直接上岗; 9、允许甲方在相关宣传活动中使用“广州****职业学院与***合办专业(班)”及类似表述; 10、允许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广州***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11、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符合劳动生产安全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按规定为顶岗实习学生发放实习补贴或工资。 四、合作时间: 本协议有效期为三年,自***年**月至***年**月止。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续签合作协议。

高职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高职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高职优秀教师>事迹材料(一) 张塔洪同志,200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同年进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任教,2007年被评聘为讲师,2013年被评聘为副教授,高级室内建筑师。现任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兼任湖南中诚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一、注重>师德修养,工作积极主动 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勇挑重担,精益求精;>教学管理尽职尽责,不辞劳苦,关心同志,为人处事真诚务实,获得广泛好评。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遵守社会公德,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自觉维护人民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的良好形象。注重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终均考核为优秀,2007年、2008年、2009年被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 二、教学认真负责,教学成效显著 主动承担《室内设计原理》、《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家居空间室内设计》、《毕业设计》等核心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任务,近五年来总计课时量为2983课时,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同行和院督导部门的好评;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实际工作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了'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湖南分公司办公楼室内设计'、'湘潭县政务中心办公楼室内设计'等项目;并利用业余时间给新生进行专业讲座,举办学术讲座,上公开课,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专业技能及就业辅导,历年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质量考核中成绩优秀,得到了学院领导、专家和师生的一致好评。近五年来,指导学生荣获第四届、第五届湖南高校优秀毕业作品展金奖,2008年、200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冬季技能竞赛一等奖,湖南省第八届室内设计大赛公共空间方案类金奖,湖南省第九届室内设计大赛获银奖,第八届湖南高校优秀毕业作品展银奖等,为学院搬回'五金两银',2011年被评定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首届教学标兵'. 三、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广泛参与专业建设 近五年来,主持撰写与修订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2007年主要参与完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三维空间艺术》的建设任务;2009年主要负责与完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公共空间设计》的申报,并作为排名第一的主讲教师完善该课程的建设;2007年主要负责完成省级精品课程《室内设计》的申报,并作为排名第二的主讲教师完善该课程的建设;2010-2011年主要参与完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申报与建设工作;2007-2009年主要负责完成'室内设计'省级精品专业、'艺术设计实习实训基地'的申报与建设工作;2010年主持并完成针对室内设计3091班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现状调查论文.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现状调查论文 2018-11-10 摘要:为深入了解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高职院校、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校企合作松散、效率不高,有很大的局限性,被调查者都对第三方校企合作新模式充满了期待。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第三方 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新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关键。校企合作如何取得更深入、更持续的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难点。为了找到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钟立群教授主持立项课题“基于4Rs理论的第三方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研究”,意在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学校和企业在各个环节搭建合作平台,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目的。第三方机构是指为高职院校、生产经营性企业提供人才选拔招录、实习培训、岗位技能教学、考核评价、就业咨询指导等服务的专业化盈利性组织。为了深入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笔者拟定了调查,编制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卷)》、《“校企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和《“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高校卷)》,于2014年6月至8月间对企业、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许多有益的信息。 1关于企业 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54份,问卷共涉及了17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现状、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的方式、企业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1.1关于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从收回的企业卷来看,有44.44%的企业与高校有过合作,55.56%的企业从未与高校进行过合作办学。从合作的方式上来看,62.96%的合作方式是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委托学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和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的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了12.96%,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和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3.7%的比例。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方式上,55.56%的比例是学生顶岗,师傅指导,31.48%的比例是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 1.2关于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的方式 企业招聘新员工的渠道中,30%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16%是通过院校招聘,16.67%的比例是高校学生在公司顶岗实习后被留用。被企业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对公司工作比较满意,70~90%能长期留任的占59.26%,而能长期留任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推进校企合作是当前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要明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意义,分析、找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探究其对策,有的放矢,才能构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使之更好地达到院校和企业“双赢”的目的,只有“双赢”才能实现合作的真正目的,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是规律性需求 校企合作不仅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一种育人模式,更是一个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而且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还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使其实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提高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目标。通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培养使其成为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强有力的生命军。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性强、技术 过硬、管理水平高、岗位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必须贴近社会需求、生产实际,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相结合,学校教育环境和与企业生产环境相结合,教育、科研和生产相结合,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校企合作案例1

广东积极探索“六个共同”模式校企合作 发展技工教育 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决策部署,借鉴德国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坚持产教结合、合作培养的思路,探索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协调指导机构、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实训、共同促进学生就业的“六个共同”校企合作模式,加快培育面向市场需求的产业技术工人,为推动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全省培养技能人才38.7万人,技工院校就业率达98%,稳居全国前列。 一、共同组建协调指导机构。充分发挥企业既掌握行业先进技能又贴近市场用工需求的突出优势,搭建“百校千企”合作平台,组织100家技工学校与1000多家企业开展对接,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协调指导委员会,以联合办学形式,让企业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参与技工教育发展。委员会一般由技工学校校领导任组长,企业方人力资源、培训等部门负责人和技工学校系主任、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任组员。具体运行中,一般先由企业提出人才培养需求,再由学校组织行业调研,校企双方形成共识后,共同邀请有关专家、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等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专业评估,力求做到项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委员会还定期举行校企合

作联席会议,检查教学方案实施情况,开展教学质量审议评估,对学校、企业和学生形成三方约束,确保校企合作高水平发展。 二、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广东省积极推动技工学校建立与产业发展紧密契合的专业体系,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着力培养应用性专业技能人才。一是在专业设置上,建立学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紧扣广东现代产业布局和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推进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新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D打印、物联网、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等校企合作特色专业,全省开设专业总数超过400个,覆盖行业20多个。同时,遴选出一批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质量好的品牌专业,面向社会发布,引导学生报考。例如,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顺应广东打造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的战略需求,与东风日产、广汽集团等企业合作新建智能化汽车技术、汽车营销等专业,每年培养技能人才600多人。二是在课程设置上,校企联合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辅材料和实训室建设方案,定期召开研讨会、诊断会、评审会等,不断完善专业课程,实现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例如,东莞市技师学院与东莞庆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课程,共同剖析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提炼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编制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广东省技师学院因课程设置严格按照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定制,学生就业率达100%。 三、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广东省将“招生即招工”作为校企合

行业协会企业校企合作协议-标准

金家律师修订 本协议或合同的条款设置建立在特定项目的基础上,仅供参考。实践中,需要根据双方实际的合作方式、项目内容、权利义务等,修改或重新拟定条款。本文为Word格式,可直接使用、编辑或修改 行业协会企业校企合作协议 甲方(企业):_________ 乙方(院校):_________ 丙方(行业协会):_______ 为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功能,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经三方友好协商,现就校企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以“______职教集团”为基础,以“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为抓手,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立足产业、携手行业、服务企业、成就职业”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三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进行。未尽之处,可另做补充。 (一)共建研发平台 科研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因此校企双方有着课题研发的共同愿望。在课题研究中,或侧重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或侧重于企业的经济运营,或侧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或侧重于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等,由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教益的“多赢”。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确定科研项

目,以职业技术院校先进的设备和人力资源为纽带,以科研项目转化和运用为共目努力方自,在高职院校中建立一个研发平台,让企业的工程师、高职院校师生都参与科研项目开发、制作和应用,实现以项目为驱动,共同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软件”能力。 (二)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条件,是学生提高技能、培养综合素质的保障。共建,就是彼此分工合作,从各自教育资源的优势出发,在不同的教育教学阶段,或侧重物质条件,或侧重师资队伍,或侧重教学内容,或侧重教学管理,或侧重质量评价等,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场所。 (三)订单培养、双向委培 双向委培包括校内定向委培和企业定向委培两种方式,前者以学校学生为生源,根据企业导求,定向培养,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后者以企业招聘员工为生源,根据企业要求,完成企业员工基本技能、基本素质要求等前期培训,为企业员工培训缩短时间,节约成车。校企双方的“定向委培”不仅是“订单预购”性质,“委培“方必须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育教学质量各环节的考核评估,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双方定向委培过程中,双方可以相互成立冠名班级。为了学校能更好的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出人才,企业可口提供助学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 (四)顶岗实习、工学结合 学校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最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 (五)就业推荐、优先录用 对于学校优秀毕业生,企业要落实学生。落实学生就业是建立在合格标准基础上,按市场“双自选择”的要求而彼此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企业录用具有相应岗位职业技能的合格毕业生,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这些就业能力。校方要把好人力资源输出质量关,企业在充分提供就业岗位的前提下也要把质量关,而学生本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有在选择的自由。 (六)提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 一般而言,学校的教学实施和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往往逊于企业方,企业方优势在于实践经验和技术手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企业方必须投入相应的兼职师,或课堂、或工厂,给予学生渐进而全面的企业文化、实践技能的教育

最新中职优秀教师发言稿

中职优秀教师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伴随着时光款款的脚步,相携着岁月累累的硕果,满载着流年盈盈的喜悦,我们又迎来了第29个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代表教师发言。首先,让我用最诚挚的祝福,祝愿各位教师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今年的教师节,是我从教以来度过的第17个教师节,沿着十七年的教坛之路走来,我也曾有年轻气盛的躁动、有屡遭挫折的痛楚,也有不眠不休的焦虑。经过十七年的磨砺,体验到了成长的艰辛与欢乐,真正体会到了教师是光荣的、教书是严谨的、讲台是神圣的,做一个好教师是不容易的。今年的教师节,也是我在我们学校过的第11个教师节。11年里,我目 睹了学校的巨大变迁:从几百人的办学规模,到今天校园内的几千莘莘学子,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师的办公条件不断完善,办学影响力不断提高。学科建设跨越发展,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年轻教师逐渐成熟,专业设置日趋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教学成绩步步辉煌。这些成就的获得,取决于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也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扎实工作和无私奉献。 各位老师: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这个职业承载着千万家庭的希望和梦想,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每时每刻不敢有丝毫懈怠,虽然充满艰辛,但必须默默奉献;教师这样的职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用良心和智慧去塑造人的心灵,不断地完善自我。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既要成为一名呕心沥血、师德高尚的园丁,也要成为一名专业有成的学者;既要传播知识、创造知识,更要掌握开启学生智慧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更要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迈向教育家的教师。要用我们创新的思想、优异的人才培养目标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 老师们,雄鹰用翱翔回报蓝天,骏马用驰骋回报草原,我们唯有把激情与梦想奉献给教育事业,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各位老师:面对学校领导的信任,学生家长的重托,我们不能懈怠,我们依旧应努力而前行。我们身处学校,更要情系学校。学校腾飞,我们责无旁贷;爱洒桃李,我们无怨无悔!在此,我向在座的每位老师发出倡议:倾心教育,做有境界的教师;用心教书,做有责任的教师;潜心研究,做有思想的教师;醉心课堂,做有激情的教师;真心奉献,做有爱心的教师。 最后,我想说: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美好的'教育发展蓝图,职中的事业发展规划为我们制定了方

高职高专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 商贸与电子信息系校企合作工作小结 2017-2018学年是我系与武汉伟创聚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办学的第二学年。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双方的共同付出下,从摸索到进入正轨,在教学、管理上初步展示了特色和优势,无论是教学管理效能、学生技能比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一届校企合作班从16年开始招生,第一届学生共招收了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专业共计31人;2017级共招收39人,人数略有增长。本学期,2016级进入实践实训的收尾阶段,即将开始顶岗实习。 二、相关工作总结 1、企业领导高度关心,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体现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素质修养。 3月20日,公司总经理陈强、副总经理石勇一行来我校调研,并得到了校长沈波的亲自接见,双方就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深入交换了意见。这体现了校企双方领导对合作工作的高度关心和支持。 负责具体对接合作工作的企业方负责人刘照明,工作责任心强、为人谦虚诚恳,经常性来校与我方研讨相关工作,遇到问题从不推诿,总在第一时间牵头解决,也高度重视我方提出的一些建议并及时落地生根;专业教师周跃教学态度端正,教学能力突出,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成果显著,他一直任劳任怨、不计得失、默默付出、勤勤恳恳,其成熟的项目教学方法也大大启迪了我校教师同行,其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让我校教师深受感动;辅导员马艳的管理规范、有效,企业式的

管理模式高效实用,对学生几乎实现了管理上的全覆盖、零间断,既严格督促学生学习,又亲切关心学生生活,打造了和谐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 2、项目化教学模式贯穿课堂,凸显了前沿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理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专业课教学中,企业教师大量使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去参与真实的项目,为了更加接近工作环境,在教学管理中采用了企业的任务数据化管理模式,要求每天提交学生的任务完成率和任务合格度至总公司审查,并对任务完成困难的同学进行小班辅导,督促指导其早日跟队。项目化教学模式更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 2018年3月,校企合作班学生团队代表我校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比赛,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也创造了我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而获奖同学仅是该专业的第一届学生,更加可贵。另,合作班学生团队又在六月份夺得“创青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的铜奖。技能竞赛水平是实践技能水平的体现,也充分证明了校企合作办学在教学模式上的诸多优势和亮点。 3、企业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展示了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水平。 在常规管理中,辅导员和教师使用了严格规范的企业管理模式,营造了浓厚的企业氛围,将学习环境转换为工作环境,督促学生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打卡形式上下课,上课必须上缴手机统一管理等等,其管理强度和管理效能均有很多特色,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本学年来校企合作班所有同学各门考试科目再次实现零挂科,两学年均如此,非常难得。 三、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完整word版)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学校的高职教育,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

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2017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协议书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就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如下合作协议(或意向): 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合作 1、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很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甲方在乙方挂牌建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 2、甲方所属系部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 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组长视实际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 3、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 确定基地名称和牌匾的制作,并负责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企业知名度。 (2)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一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并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事务。 (3) 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4) 在职业培训等方面优先安排乙方。 4、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 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 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 (3) 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4)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在乙方就业。 (5) 学生在使用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二、双方人员互派合作 1、为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甲方邀请乙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甲方的客座教授或外聘专业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任务、专题讲座和校内实训指导课教学工作,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 2、甲方教师亦可根据乙方的需要担任一定生产或工作岗位的相应职务,同时提供专业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支持。 三、科研合作 1、甲乙双方可依靠各自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科研项目研究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提高双方的科研水平、人才素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甲方有责任向乙方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援助。 四、工学交替与招生、就业合作 1、根据乙方的需要,甲方可推荐优秀学生在乙方带薪顶岗实习,具体安排由乙方确定。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许多高职院校仅仅把校企合作当成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把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合作的全部内容,“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初级阶段或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深度和范围离深层次的合作相距甚远;产业部门尚未尝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国家出台的政策依据并不缺乏,但缺乏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校企合作”,值得广大职教同行思考和探索。我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不少体会。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践和开拓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针对当前国内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深、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院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学院主动与世界和国内知名企业加强合作,探索形成了“引企入校”、“进企办学”、“订单培养”等比较成熟且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开辟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新途径。一是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习工厂(校中厂)。二是进企办学,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厂中校)。三是订单培养,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订单式)。 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实践。 一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院长赵学通说:“学院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企业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目标,量体打造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探索形成了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学院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率先在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电类专业中,开展了以多学期、分段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由传统的“2+1”教学模式(前两年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三年集中顶岗实习),改革为分段式、工学交替模式: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第二学期进入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习工厂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三年级第一学期根据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技能再进行有针对性专业学习,三年级第二学期再到实习工厂进行半年的顶岗生产,从而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二是构建“三层次、五环节”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学院把改善教学条件,打造一流的实训中心,作为办好职业教育重要突破口。一是建设了国家一级图书馆。二是建设了省内一流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三是建设了高标准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四是建设了职业教育园区。突出于“效”,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在办好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同时,学院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服务济源“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抢抓机遇,穿针引线,成功助推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投资项目落户济源,包括富士康产业园、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校办工厂和培训中心项目。 尽管我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但距离所期望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在学校、企业、社会以及政府之间

校企合作协议书(知名大学与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经典示范版

校企合作协议书(知名大学与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经典示范版 甲方:XXX 学院 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向企业输入所需应用型人才,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同时为进一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为企业培养大量潜在人才,以达到相互支持、实现双赢的目的。宁波大红鹰学院高职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施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教育、科研、设备、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在信息、技术、生产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甲、乙双方本着互相支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通过学院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合作办学的相关信息,将与乙方联合办学作为学院的优势与特色进行宣传。 2.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为乙方提供有关专业的新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协作。 3.优先为乙方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为转岗工人提供服务。 4.根据乙方提供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以适应企业需要。 5.在学生实习阶段,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

事务,并参与教学和指导工作。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它教学工作。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6.在乙方有用工需求时,应为乙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乙方选拔和录用。 7.甲方每年派遣2-3名教师到乙方下企业锻炼,并聘请乙方2-3名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8.双方可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利用甲方的设备、资源联合开展面向第三方的各种培训,双方也可联合进行产品开发。 (二)乙方: 1.乙方作为甲方的就业实习基地,在甲方有实习安排时应尽量满足实习需要,并在乙方加挂甲方校外实习基地牌匾。 2.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 3.学生实习期间,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并与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 4.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设备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5.协助学院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实习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基础。 6.负责向甲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等信息;协助甲方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班实施计划。 7.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当地《劳动合同条例》的相关程序,签订就业协议。 8.每年接收1-2名甲方教师参与乙方的生产、管理和研究,同时派遣2-3名技术人员到甲方从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 三、合作时间

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

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 [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人才的实用型要求就是人才的实际动手技能,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存在先天的不足,而企业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开展校企合作十分有必要,文章就校企合作当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途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能力 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重新调整的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的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内在特质,就是为了满足企业基层人才的需求服务,因而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融入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融入对学生真实环境的岗位锻炼,就会成为校企合作的基本动力机制。校企合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我们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规律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企业技术升级对新进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要求也需要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完成。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只有深化合作力度,开发有效的合作路径,明确办学思想,校企合作才能向深度发展,才能适应企业随经济形势而发展变化的需要,才能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 一、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实状况 (一)经济与教育的发展都需要校企合作的加深 1.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经济联系也不断加深,竞争在不断加剧。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经济链中,我国主要就业途径是处在最低端的简单制造业,虽然换来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速度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要遭遇瓶颈,中国制造必然向中国创造转变。特别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的制造业也因此承受了巨大压力。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造的产品甚至我们整个以制造为主的产业类型,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因而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经济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经济必须调整结构,不断升级,加大二、三产业的发展力度。①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以适应这种设备、技术、和理念的升级。以往的那种简单劳动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国东部各省,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屡屡发生“技工荒”,现有的技术人才的现状已经难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例如,2009~2011年,长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人才短缺现象,而且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求人倍率(需求人数/供给人数)越来越高。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由表可知,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求人倍率最高的是高级技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