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良将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王佐良将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王佐良将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王佐良将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译作“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可谓译得出神入化,形神兼备,相映成趣。为了避免重复而省略动词serve。其语言形式为内容服务,句子结构和词汇的选择最能体现出作者的思维结构。英语词组serve for的词典解释之意为“起作用”、“被用作”。译作“足以”,可谓常中见异。且“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排比并举,环环相扣,结构层层递进,读来铿锵有力。可谓将汉语语言结构精简、语义精深、意境精妙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如此之译,既“依实”(尊重原文实际内涵)又“出华”(在语义和语境上比原文更精深,更精妙,更精彩)。

作者起句连用三个/s/音,然后渐渐地滑向双音节delight,三音节ornament和四音节ability,语音节奏平稳,缓缓渐进。另一方面,在语义的表达上也是层层逼近。语音成了语义的回声,音义相融王佐良的翻译主张归结起来有“文化意识”,“神似”和“读者至上”三个特点。译者要学贯中西,要追求整体的“神似”,要注重读者。王佐良先生的译文连用三个“足以”,在语音上形成回荡与绵延之势,与原文遥相呼应。“怡情”、“博彩”、“长才”三个两字结构中,“怡情”都为平声,声调高扬、响亮,“博彩”、“长才”分别由平声与仄声组成,声调柔和,这种语音上的协调关系使译文读来既抑扬顿挫,又干净利落

王佐良先生在其译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文或文言结构。文言词汇色彩正式、庄重,既能反映文章题材的特点,又能体现原文的文体特征。文言文具有古雅的特点,可以精微地再现原文古色古香的风韵。文言文句式短小精悍,言简旨深,很适合体现原文简洁、洗练的风格。王佐良先生的几个排比句恰到好处地回应了原文的气势,表达出了强烈的感情,突出了所强调的内容,同时又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寥译将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译作“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意思虽然明了,但文趣却大为逊色。仔细推敲,译文的词语搭配亦颇有瑕疵。读书“给”人“兴趣”,勉强还算通达。但读书“给”人“文雅”,则不免佶屈聱牙。而读书“给”人“能力”,听来已属洋化汉语了

袁文才王佐被杀害的历史真相

袁文才、王佐被杀害的历史真相 袁文才、王佐被杀害的历史真相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暴动的1000余人来到井冈山。当时,井冈山有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一位是茅坪的袁文才,另一位就是茨坪的王佐。毛泽东率领部队先进驻袁文才的大本营茅坪,后来通过袁文才的关系,又率部进驻王佐的大本营茨坪。 茨坪是当时井冈山中最大的村庄.多年来,王佐在此苦心经营,后来这里成了红军的大本营。如果当年没有袁文才、王佐的支持,毛泽东率领的这群“外地人”是不可能在井冈山安营扎寨、落草生根的,仅仅从这一点来看,王佐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 王佐赢得了毛泽东的高度信任 王佐,又名云辉.号南斗.1898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遂川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王家属于客籍,也就是客家人,他的祖辈是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移到此的。年轻时的王佐“落草为寇”,参加了井冈山地区的绿林组织。几经发展,1927年1月,王佐把自己的队伍改编成共产党领导的遂川县农民自卫军,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部到达王佐部队的驻地,受到王佐的热烈欢迎。王佐把新屋场营房让给毛泽东的部队

居住,还杀了四头肥猪款待工农革命军。毛泽东当即决定赠送7吱枪给王佐,王佐非常高兴,也当即赠送500担谷子接济工农革命军。 当晚,毛泽东应王佐之邀,指挥工农革命军与王佐的部队一起夜袭石门,彻底摧毁了保安团团部.帮助王佐消灭了多年的心腹大患——尹道一,王佐对毛泽东感恩不尽。 王佐这支部队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流寇思想、游民习气浓重,纯粹是靠封建的洪帮关系维持他们的内部 ”,而且由于常年的绿林生活,加之生性暴戾,王佐 还养成了随意杀人的坏作风。虽然王佐赞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但仍然以怀疑的眼光注视着工农革命军。后来。他发现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确实与国民党军队不同,加上袁文才多次来信给他讲毛泽东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他决定接受毛泽东派干部帮助他训练部队的建议。 不久,毛泽东先后抽调了何长工、宋任穷等党员干部,到王佐部队开展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在党的教育下,王佐克服了打骂士兵、摆香堂、拜把子等不良习气。毛泽东来王佐部队时,总要抽空与王佐谈心。王佐的阶级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主动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了农民,并向何长工等人流露出参加共产党的愿望。 1928年春夏之交,由何长工介绍,王佐光荣地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在1928年5月和10月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

共和国风雨中十大冤逝的忠魂

共和国风雨中十大冤逝的忠魂 纵观历史的伟大的人物,都是和普通人一样,都具有多面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从王佐、袁文才到柳直荀,再到刘少奇、彭德怀等的冤逝,后人对这些冤案负有一定、直接、重大责任的伟大人物评价时,如果千方百计的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个没有任何瑕疵的完人,害怕提到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会伤及他们的伟大,这是对历史的极大不负责任,更是对冤死的英灵极大的不负责任的忘却。敢于承认伟人也无完人,敢于承认他们也犯过错误,才能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并深刻反思,愿人世间别再出现如此悲剧,愿历史永远给人以公正! 一个法制的、民主的共和国更加光明的前途已经伴随新世纪的到来而来临,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好日子,更努力地去争取明天!!! 谨以此文,缅怀这些在共和国风雨历程中,冤逝的一位位不朽的忠魂。 第一名:共和国主席·刘少奇 ■生平·1898—1969,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蒙冤·文化大革命中,在没有任何中央决议的情况下,刘少奇被批判、揪斗、单独关押,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通过决议,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以充分的证据查明: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是罪恶累累的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 ■最后的日子·1968年11月,由于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被摧残,刘少奇患了多种疾病——肺炎、糖尿病、高血压、植物神经紊乱等。12日清晨6时40分才发出了病危通知。5分钟后,刘少奇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卫士长细心地为昔日的共和国元首、自己跟随的首长剪去过长的白发,刮去长长的胡须,穿上一套普通的衣服和鞋子。在刘少奇溘然与世长辞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这位伟人孤独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没有党旗,没有花圈,没有白花,没有黑纱,也没有任何形式的悼念仪式,刘少奇的遗体、连同这位伟人生前在开封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遗物,化为灰烬。 ■平反昭雪·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决议:为刘少奇平反,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名誉。 5月17日下午3点,刘少奇的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万人礼堂座无虚席,但除了悼词,雄壮的国际歌,再无别的声息。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所致的悼词中说道:“历史对新中国的每个创建者和领导者都是公正的,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绩,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一样,刘少奇同志将永远活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错杀袁文才、王佐丢掉井冈山

上篇 错杀袁文才、王佐丢掉井冈山 图中左为袁文才,右为王佐 1930年2月24日,经过改造后参加共产党并坚持井冈山斗争,对党的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袁文才、王佐,不是战死在对敌的疆场,而是牺牲在自己人的枪口下,成为中国共产党内部最早被错杀的红军高级将领。袁文才、王佐的被错杀,最终导致了1927年10月起建立的井冈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彻底失守,直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井冈山地区之前,我党我军再也没有回到井冈山重建革命根据地。坚守了2年4个月的井冈山根据地,与袁、王有密切关系。可以这么说,袁、王参加革命,井冈山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袁、王被错杀,井冈山根据地最后彻底失守。袁文才、王佐被错杀,是革命史上的一个悲剧,造成这个悲剧原因错综复杂,形成悲剧的过程更是跌宕起伏。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决心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自1927年8月1日起,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在强大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下相继失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与先期到达井冈山的毛泽

东、何挺颖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宁冈会师,建立了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1928年12月初,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的红五军主力辗转苦战至井冈山,在宁冈新城与红四军会师。 随着红四军军事斗争胜利和井冈山根据地巩固与扩大,对国民党新军阀反动统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1928年,蒋介石两次组织对井冈山根据地“会剿”都归于失败。随即,蒋介石委任湖南军阀何键为“湘赣剿匪总指挥部”代总指挥,调集湘赣两省军队共6个旅、18个团3万余人,分五路分别从湖南和江西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 湘赣两省“会剿”井冈山,红军充其量只不过4个团5000余人,兵力悬殊巨大。为此,1929年1月4日,前委在宁冈柏路村召集60余人的联席会议,军队扩大到团,地方上各县负责人参加,史称“柏路会议”。在毛泽东主持下,会议首先传达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精神,接着详细讨论了应对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第三次“会剿”的策略。经过深入研究,权衡各方面因素,决心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打破敌军事进攻。决定:红四军主力向山外突围,一方面打出去,向外发展,开创新的根据地。为配合红四军出击赣南的行动,红五军编入红四军内,番号是30团,彭德怀以红四军副军长兼30团团长的名义负责指挥。袁文才由32团调至前委,随红四军主力下山。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28团、31团和特务营、独立营共3600余人,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下,分两路离开井冈山,踏上进击赣南的征途。一路经下庄、小行洲、黄坳,一路走荆竹山,进入遂川境内合为一路。经过一场场艰苦的恶战,最终在赣南站稳脚跟,开辟了以瑞金为中心的新革命根据地,并发展为中央苏区。 红四军主力下山后,何键即令进至遂川的第一路李文彬的第21旅、进至资兴的第五路刘建绪部,会同赣州的刘士毅第15旅,向赣南追击红四军主力。同时,命令进至永新一线的第二路张兴仁第35旅、周浑元第34旅,进至莲花的第三路王捷俊部1个团,进至酃县、茶陵一线的第四路吴尚部1个旅,向井冈山逼近,紧缩包围圈。 红五军毅然承担了保卫井冈山的艰巨任务。保卫井冈山,实际上就是保卫井冈山军事根据地,这与井冈山整个根据地是有区别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有两块,

传奇人物王佐袁文才

袁文才王佐错杀原因 毛泽东是这样向斯诺谈到袁文才、王佐的:“两个以前盘椐井冈山附近的盗魁加入了红军,这使我们的力量增加到三团左右。”无疑,他肯定了袁、王部队的革命作用。 袁文才,又名袁选三,1898年生于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一个客籍农民家庭,在永新县一中读了中学。因出面维护当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土豪恶霸迫害,故被逼上山,成为“绿林”性质的“马刀队”的头头,啸聚山林,劫富济贫。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他受到鼓舞,将其所部改编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同时于1926年经中共宁冈县党支部负责人龙超清做介绍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他领着拥有六十支枪的农民自卫军,又重上了井冈山。 王佐,又名王云辉,绰号王南斗,井冈山上的下庄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只读过三个月的私塾,后学做裁缝为生,还略通武术。有次他领人杀了四个税警,并独自拉起队伍,也打着“劫富济贫”旗号,成为井冈山上的又一股“绿林”势力,并与袁文才结拜兄弟、组成互助军事同盟。第一次国内革命时,王佐也投入革命洪流,将自已的队伍改编为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后,他带着他的队伍便又重新活跃于山林。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到井冈山后,经中共宁冈县委联系,毛泽东先后分别会见了袁文才、王佐,并派何长工、徐彦刚等人到袁、王部任职。继于1928年2 月中旬正式将袁、王两支队伍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1928年5月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何长工任党代表,徐彦刚为参谋长。同时,王佐在井冈山茅坪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5月下旬,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在宁冈县茅坪的仓边村成立,毛泽东兼任主席,袁文才任副主席。同年成立的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二届特委,袁文才都在其中担任特委委员。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恋爱与婚姻,也是由已是井冈山的红军团长的袁文才起始介绍的。毛与贺于1928年5月下旬,在江西井冈山的茅坪附近的象山庵正式结婚。成婚时,袁文才、王佐等,与中共宁冈县委的龙超清以及朱德当时的夫人伍若兰(朱德那时正在前线)等,都来庆贺了。并留下吃了中饭,也是由袁文才带了水酒,并亲自做了几道菜而表示庆贺的。 1929年1 月4日,以毛泽为书记的中共井冈山“前委”在宁冈的柏路村,召集湘赣边界党政军负责人联席会议,传达“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文件。当时“六大”文件里有一个《苏维埃政权组织决议案》,其中规定:“对那些即便已参加革命的土匪团体,也都要清除出去;对其首领,则更应视其为反革命,要予以镇压歼除。” 因袁文才、王佐都是与会者,毛泽东便在传达文件时,没有传达这部份内容。会后,毛泽东又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党政军首脑特别会议,讨论对待袁、王的问题。有的红军将领认为袁、王就属于原来的土匪首领,应该执行“六大”决议,杀掉袁、王;尤其是与袁文才在当地土籍客籍住民政策等问题上有着很大矛盾的边界党委的负责人,更是极力赞同杀袁、王,说:“不杀袁、王,恐难向中央交待。” 对此,毛泽东认为,“六大”决议原则是对的,但在袁、王的问题上要具体分析,认为袁、王“是两个好同志,倘若真按中央决议执行,后果不堪设想”,故力争说服要执行“六大”决议同志。朱德也说:“袁、王与我们相处年余,其所为可谓忠心耿耿,这份决议,我们断不可接受。”毛泽东最后终于说服会议作出了正确对待袁、王的决定。毛泽东为了缓和袁文才与边界地方党委的矛盾,保护袁文才,同时以利于对袁、王的改造与前途,在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时,让袁文才离开井冈山,随大军一道出征,而留下王佐带领其红三十二团协助彭德怀的红五军防守井冈山。 可惜,袁文才没有体会到毛泽东那不好明言的苦心。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参谋长的袁文才,随大军出击赣南时,一则他挂记井冈山的旧部与自已的家人,二则他偶然在军政治部看到了“六大”的那份指示要镇压土匪首领的决议案全文,因而,当部队到达吉安的东固镇时,袁文才却擅自离开红四军,独自返回了井冈山,并向在井冈山的王佐说了“六大”决议案一事。后经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何长工的批评与说服,袁文才也深觉有愧于信任自已、并与自已友好相处共事年余的毛泽东等人,承认了自已擅自开小差回来一事的错误。考虑到袁文才的特殊情况,后只由宁冈县委给袁一个党内警告处分,

“井冈双雄”罹难记

井冈双雄”罹难记 1930年2月24日,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曾经为创建和坚持这个中国农村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袁文才、王佐,在江西永新县城双双罹难。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以骁勇善战闻名的?井冈双雄?,不是死在与敌人搏杀的战场上,而是倒在了自己同志的枪口下。正征战于赣南闽西的毛泽东闻听此讯,禁不住扼腕长叹,连连道:?杀错了!杀错了!?袁、王被杀乃是一桩大错案,而且是红军史上的第一桩大错案,历史对此早有定论。这一悲剧的发生,直接导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失守,留下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袁、王的身世和绿林生涯 早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之前,井冈山周围地区就已经活跃着两支有名的农民武装,首领分别是赫赫有名的?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 袁文才又名袁选三,生于1898年,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人。家境小康,少时在家帮父兄务农放牛。曾读过私塾,后就读于永新县城的禾川中学。绿林武装?马刀队?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在宁冈、永新一带打土豪,在群众中颇有影响。袁文才起初还有跻身士林的念头,但其新婚妻子被茅坪劣绅谢冠南之子谢殿一霸占,本人又一再遭受豪绅侮辱,于是结交?马刀队?首领胡亚春、张斐卿等,伺机报复土豪劣绅。袁文才多次参加?吊羊?(向土豪索取银元财物),当地土豪对其恨之入骨,于是勾结官兵捉拿袁文才。袁文才逃入深

山,官兵把袁文才的家洗劫一空,捉走了他的胞兄袁选通,还打死了袁的老母亲。袁文才由此与土豪劣绅和官兵不共戴天,发誓报仇雪恨,携带妻小公开参加了胡亚春的?马刀队?。袁文才头脑聪敏,足臹多谋。他向胡亚春建言,政治上要打?劫富济贫?的旗号,经济上要节约,细水长流,军事上要避强就虚,故深得胡亚春的赏识,委任他当了?马刀队?的参谋长。1924年,袁文才率?马刀队?攻进宁冈县城,将县衙门付之一炬。江西省政府派官兵一营分路?进剿?,袁文才凭借熟悉地形,巧妙周旋,?进剿?之敌疲于奔命,无功而返。袁文才和?马刀队?由是在湘赣边山区声名大振。 王佐,又名云辉,号南斗,1898年出生在井冈山上的下庄村(当时属遂川县)。他家里很穷,没读过书,从小给人打短工,后改学做裁缝,并且练就一身武艺。他在给井冈山的绿林头目朱孔阳(人称?朱聋子?)缝衣时,被招为?水客?,负责为绿林当向导,打探消息和采买。由于他聪明机警,打仗勇敢,深得朱孔阳的喜爱。1924年,王佐买了一支毛瑟枪,自己拉起了一支十几人的队伍,正式投身绿林。王佐身材健壮,爱穿一身直贡缎的黑色短衣,挎一只新式的驳壳枪,武艺高强,动作灵活。他专与豪绅地主为敌,经常出去?吊羊?,抓一些有钱的富人来,迫使他们出钱来赎命。后来队伍慢慢扩大,发展到五十多人。他们农忙季节在家务农,如普通百姓一般,有事则揭竿而起,啸聚山林。王佐的士兵个个强悍,都穿着杂色衣服,蓄着长发,尤其善于爬山。他们下山打仗,有时打散了,便会自动跑回山上来。遂川豪绅多次勾结官兵进山?进剿?,都未能把王佐剿灭。1926年,队伍发生内讧,王佐险遭不测,投奔茅坪袁文才处。袁文才帮王佐铲除了异己,重新巩固了队伍。袁文才与王佐系同年生人,情同手足,遂结为?老庚?(即同年兄弟)。从此,袁、王两人各竖一臶,双雄并立。一人在山下的茅坪,一人在山上的大小五井,互为犄角,遥相呼应,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而土豪劣绅和反动官府却对他们无可奈何。

红军收服井冈山山大王王佐

红军收服井冈山山大王王佐 王佐有个世仇,是吉安等七个县的联防司令,名叫尹道一……红军的一个排埋伏在旗罗洼,等王佐将尹道一的前锋引上了山,他的指挥部还在旗罗洼的当儿,一个伏击把尹道一杀了。从这个时候起,王佐和袁文才对红军才真正心服。 大革命失败后,湘赣边界各县的党组织全部被敌人破坏了。这样,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后,毛泽东在着手恢复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同时,对在井冈山上打富济贫的队伍,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最终成功地改造了这支队伍。 袁文才部队和王佐部队,是活跃在井冈山地区的两支地方农民武装。毛泽东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那么,如何对待袁、王这两支农民武装队伍,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迫切问题。 袁文才,是个穷苦的客籍人,家住茅坪马源坑。1924年因不满地主豪绅压迫,参加了绿林组织“马刀队”,1926年9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率部在宁冈举行暴动,任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只是这支部队中有不少土匪出身的弟兄们,绿林习气很重,既打国民党,也打家劫舍。 王佐,裁缝出身的穷苦农民,家住遂川县下庄。1921年参加绿林组织,1926年受革命的影响将所部改为遂川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7月,他与袁文才部会同安福、莲花农民武装,在永新暴动队的配合下,攻克了永新县城,组成了赣西农民自卫军,与袁文才同任副总指挥。虽然这次举事最后失败了,但却营救了大批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这些人都转移到了深山“打埋伏”,等待着革命斗争的新时机。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的中段,湘、赣两省交界处,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都很优越。这里离长沙、武汉、南昌都远,偏僻落后,敌人鞭长莫及;这里素称“土匪窝子”,明朝武宗年代,就有一个叫朱宸渌的“老土匪”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民国以来,老山的唐光跃,牛冈山的胡显春,剑岭下的邝天贵,天水湾的谢福兰,五井的朱孔阳等,都凭借这里的地理地形优势称雄一时,他们能够在此存在,难道我们红军就不能在此落脚吗? 毛泽东深知,幼小的革命力量在中心城市、县城和集镇里是绝对待不下去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共产党人真可谓被屠杀得无路可走了,面对现实,只有走“绿林好汉”这条路,以求生存和发展。而山上两个头领--袁文才和王佐,以及他们的部下,都是本地人。如果消灭了他们,就等于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将使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难以立足。所以,毛泽东率部到了三湾,在着手进行“三湾改编”的同时,修书一封,由三湾村的李德胜捎给袁文才,提出“上山”的要求,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 当部队进至宁冈古城时,毛泽东又一次召集营以上干部会议。宋任穷在一篇《纪念袁文才、王佐同志》的文章中说: 会议由毛泽东主持,认真分析了袁文才、王佐部的情况,决定首先加强袁文才部党的力量和政治工作,并通过袁文才争取团结王佐部。事实证明,这一方针是完全正确的。那种认为袁、王的部队是土匪武装,主张武力消灭的意见,是错误的。 此时,那位袁文才从李德胜的手中接过毛泽东的亲笔信后,细细琢磨了一番,很难拿定主意,于是,就把中共宁冈县委负责人龙超清请来一起商议。22岁的龙超清与袁文才曾结拜生死之交,听到毛泽东率部来到宁冈自然高兴,并力劝袁文才迎接毛泽东上山。袁文才不放心,决定派他的司书陈幕平(曾在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笔者注)作为他的代表,前去与毛泽东洽谈、摸底后再作决定。 袁文才手下的头目听说此事后议论纷纷。有人说:“此事要从长计议。他们要是来了,一个桩上拴着两头牛牯,哪有不对角的?”有的又说:“自古至今,弱肉强食,叫花子赶走庙祝的事屡见不鲜。毛部上千人,谁可担保他手下的人没有打歪主意的?”可以说,陈慕平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重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登场人物 毛泽东(李乐饰————中央委员,工农革命军前委书记 袁文才(李永兴饰————井冈山农民武装首领之一,中国共产党党员 王佐(李强饰————井冈山农民武装首领之一,袁文才的拜把子兄弟 袁文才妹妹(常月饰————对中国共产党比较认同 陈慕平———(时旭饰—————袁文才心腹,曾听过毛泽东讲课 旁白—---(时旭 时间和地点 第一幕秋天寂静的晚上————袁文才的客厅 第二幕次日上午————井冈山大仓村林家祠堂前,村民林如凤家 第一幕前夜的密谋 (旁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毅然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井冈山过去长期有"山大王",现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工农革命军要在井冈山落脚,不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允许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们对前来的这支工农革命军毕竟没有多少了解,还担心革命军夺取他们原有的地盘,心中难免存有疑虑。

怎样说服和争取这两支农民武装?毛泽东选定先从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袁文才入手,再通过他去做王佐的工作。 (袁文才手里拿着一封信在客厅中走来走去,显得心事重重。袁文才妹妹领着王佐快步走进来 妹哥,大哥来了。 (袁文才回过神,收好信,迅速迎了上去。 袁大哥,今儿什么风把你吹过来了,来,坐! (王佐顺势坐下 王今天我听手下说山外来了不少兵马,领头的好像叫什么毛泽东。不知他们什么来路,所以就过来合计合计。 妹毛泽东那可是个人物啊,前段时间在湘赣边界搞秋收起义,把那些保安团打得落花流水,大快人心呐! 袁大哥,我现在也为这闹心呢。今天他们捎信过来说毛泽东想和我碰碰面,与我们联合,按理说我是共产党,这中央来的人肯定得见一见,但人心隔肚皮,弱肉强食,自古有之,我不得不防啊! 妹哥,你还共产党呢,人家毛委员一片诚心与我们联合,你怎么还这样? 王小妹啊,你哥说的是,江湖险恶,现在我们力量比不过他们,万一出个意外,我们这么多年的心血可就都没了。(停顿一下见也不是,不见也不是,尽然这样,我们不妨把见面地点定在林家祠堂。到时我派人在那里设下埋伏,凭着那里的地势,就算他们发难,我们也能全身而退,你觉得呢? 袁大哥好主意!行,我就这么通知下去。 王就这么定了,我现在就回去准备人手,那我先走了。

井冈山早期领导人袁文才王佐被杀真相

井冈山早期领导人袁文才王佐被杀真相[导读]陈正人把袁、王被杀的事情告诉了毛泽东,他说这两个人杀错了,这是不讲政策。解放后。毛泽东同志的看法和以前一样,没有改变,还是认为杀袁、王是杀错了。 袁、王被杀是我党、我军早期革命历史上发生的一起冤案。建国后,他们两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前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回忆说:“1930年10月,在红军最后一次打吉安时,我见到了毛泽东同志,把袁、王被杀的事情告诉了他。他说这两个人杀错了,这是不讲政策。解放后,大概是在1950年,那时我任江西省委书记,向毛泽东同志汇报江西工作情况的时候,有时也还提到袁、王的事情,毛泽东同志的看法和以前一样,没有改变,还是认为杀袁、王是杀错了。”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还特意会见了袁文才、王佐的遗孀,对袁妻谢梅香说:“袁文才、王佐不在了,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当时造成错杀袁文才、王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当时党内一些“左”的政策,是造成袁、王被错杀的主要原因 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通过的《关于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与土匪或类似的团体联盟仅在武装起义以前可以适用,武装起义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的镇压他们,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避免反革命的头领死灰复燃。他们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他们帮助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

除。让土匪深入革命队伍或政府中,是危险异常的。这些分子必须从革命军队和政府机关中驱逐出去,即其最可靠的一部分,亦只能利用他们在敌人后方工作,绝不能置他们于苏维埃政府范围之内。”这为错杀袁、王提供了政策依据。“六大”精神传到井冈山之后,永新县委书记王怀、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等人,主张把袁、王杀掉;毛泽东等人则坚决反对,最终还是统一到毛泽东等人的意见上来。实际上,“土匪”和“绿林”是有本质区别的。“土匪”是不论贫富,皆为其压迫和抢夺对象,社会各阶级包括贫苦农民都是恨之入骨的。“绿林”则不同,“绿林”本质上是农民武装,是农民起义军,宗旨是“劫富济贫”,贫苦农民是支持和保护他们的,“绿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湘赣特委和一些县委把“土匪”和“绿林”混淆起来,本来就是对袁、王队伍阶级性的模糊。 二、土客籍矛盾和地方主义的影响,是造成袁、王被错杀的重要原因 土客籍矛盾和地方主义是存在于边界、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迁移来的客籍人之间有着很大的“界限”,历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时发生很激烈的械斗。客籍人从闽粤边起,沿湘赣两省边界至鄂南,约有几百万人。客籍人来的晚,只能占据相对比较贫瘠的山地,被占领平地的当地土籍人所压迫,素无政治经济权利。大革命失败后,在湘赣边红色区域内,宁冈、遂川、酃县、茶陵,都有土客籍问题,而以宁冈最为严重。 在当时的井冈山地区,大约20%的土籍(原住民)占据了大量的土地,

传奇人物王佐袁文才

传奇人物王佐袁文才

————————————————————————————————作者:————————————————————————————————日期:

袁文才王佐错杀原因 毛泽东是这样向斯诺谈到袁文才、王佐的:“两个以前盘椐井冈山附近的盗魁加入了红军,这使我们的力量增加到三团左右。”无疑,他肯定了袁、王部队的革命作用。 袁文才,又名袁选三,1898年生于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一个客籍农民家庭,在永新县一中读了中学。因出面维护当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土豪恶霸迫害,故被逼上山,成为“绿林”性质的“马刀队”的头头,啸聚山林,劫富济贫。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他受到鼓舞,将其所部改编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同时于1926年经中共宁冈县党支部负责人龙超清做介绍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他领着拥有六十支枪的农民自卫军,又重上了井冈山。 王佐,又名王云辉,绰号王南斗,井冈山上的下庄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只读过三个月的私塾,后学做裁缝为生,还略通武术。有次他领人杀了四个税警,并独自拉起队伍,也打着“劫富济贫”旗号,成为井冈山上的又一股“绿林”势力,并与袁文才结拜兄弟、组成互助军事同盟。第一次国内革命时,王佐也投入革命洪流,将自已的队伍改编为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后,他带着他的队伍便又重新活跃于山林。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到井冈山后,经中共宁冈县委联系,毛泽东先后分别会见了袁文才、王佐,并派何长工、徐彦刚等人到袁、王部任职。继于1928年2 月中旬正式将袁、王两支队伍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1928年5月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何长工任党代表,徐彦刚为参谋长。同时,王佐在井冈山茅坪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5月下旬,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在宁冈县茅坪的仓边村成立,毛泽东兼任主席,袁文才任副主席。同年成立的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二届特委,袁文才都在其中担任特委委员。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恋爱与婚姻,也是由已是井冈山的红军团长的袁文才起始介绍的。毛与贺于1928年5月下旬,在江西井冈山的茅坪附近的象山庵正式结婚。成婚时,袁文才、王佐等,与中共宁冈县委的龙超清以及朱德当时的夫人伍若兰(朱德那时正在前线)等,都来庆贺了。并留下吃了中饭,也是由袁文才带了水酒,并亲自做了几道菜而表示庆贺的。 1929年1 月4日,以毛泽为书记的中共井冈山“前委”在宁冈的柏路村,召集湘赣边界党政军负责人联席会议,传达“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文件。当时“六大”文件里有一个《苏维埃政权组织决议案》,其中规定:“对那些即便已参加革命的土匪团体,也都要清除出去;对其首领,则更应视其为反革命,要予以镇压歼除。” 因袁文才、王佐都是与会者,毛泽东便在传达文件时,没有传达这部份内容。会后,毛泽东又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党政军首脑特别会议,讨论对待袁、王的问题。有的红军将领认为袁、王就属于原来的土匪首领,应该执行“六大”决议,杀掉袁、王;尤其是与袁文才在当地土籍客籍住民政策等问题上有着很大矛盾的边界党委的负责人,更是极力赞同杀袁、王,说:“不杀袁、王,恐难向中央交待。” 对此,毛泽东认为,“六大”决议原则是对的,但在袁、王的问题上要具体分析,认为袁、王“是两个好同志,倘若真按中央决议执行,后果不堪设想”,故力争说服要执行“六大”决议同志。朱德也说:“袁、王与我们相处年余,其所为可谓忠心耿耿,这份决议,我们断不可接受。”毛泽东最后终于说服会议作出了正确对待袁、王的决定。毛泽东为了缓和袁文才与边界地方党委的矛盾,保护袁文才,同时以利于对袁、王的改造与前途,在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时,让袁文才离开井冈山,随大军一道出征,而留下王佐带领其红三十二团协助彭德怀的红五军防守井冈山。 可惜,袁文才没有体会到毛泽东那不好明言的苦心。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参谋长的袁文才,随大军出击赣南时,一则他挂记井冈山的旧部与自已的家人,二则他偶然在军政治部看到了“六大”的那份指示要镇压土匪首领的决议案全文,因而,当部队到达吉安的东固镇时,袁文才却擅自离开红四军,独自返回了井冈山,并向在井冈山的王佐说了“六大”决议案一事。后经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何长工的批评与说服,袁文才也深觉有愧于信任自已、并与自已友好相处共事年余的毛泽东等人,承认了自已擅自开小差回来一事的错误。考虑到袁文才的特殊情况,后只由宁冈县委给袁一个党内警告处分,

“井冈双雄”罹难记(上)

“井冈双雄”罹难记(上)

作者:于化民 ?1930年2月24日,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曾经为创建和坚持这个中国农村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袁文才、王佐,在江西永新县城双双罹难。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以骁勇善战闻名的“井冈双雄”,不是死在与敌人搏杀的战场上,而是倒在了自己同志的枪口下。正征战于赣南闽西的毛泽东闻听此讯,禁不住扼腕长叹,连连道:“杀错了!杀错了!”袁、王被杀乃是一桩大错案,而且是红军史上的第一桩大错案,历史对此早有定论。这一悲剧的发生,直接导致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失守,留下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袁、王的身世和绿林生涯

早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之前,井冈山周围地区就已经活跃着两支有名的农民武装,首领分别是赫赫有名的“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
袁文才又名袁选三,生于1898年,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人。家境小康,少时在家帮父兄务农放牛。曾读过私塾,后就读于永新县城的禾川中学。绿林武装“马刀队”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在宁冈、永新一带打土豪,在群众中颇有影响。袁文才起初还有跻身士林的念头,但其新婚妻子被茅坪劣绅谢冠南之子谢殿一霸占,本人又一再遭受豪绅侮辱,于是结交“马刀队”首领胡亚春、张斐卿等,伺机报复土豪劣绅。袁文才多次参加“吊羊”(向土豪索取银元财物),当地土豪对其恨之入骨,于是勾结官兵捉拿袁文才。袁文才逃入深山,官兵把袁文才的家洗劫一空,捉走了他的胞兄袁选通,还打死了袁的老母亲。袁文才由此与土豪劣绅和官兵不共戴天,发誓报仇雪恨,携带妻小公开参加了胡亚春的“马刀队”。袁文才头脑聪敏,足智多谋。他向胡亚春建言,政治上要打“劫富济贫”的旗号,经济上要节约,细水长流,军事上要避强就虚,故深得胡亚春的赏识,委任他当了“马刀队”的参谋长。1924年,袁文才率“马刀队”攻进宁冈县城,将县衙门付之一炬。江西省政府派官兵一营分路“进剿”,袁文才凭借熟悉地形,巧妙周旋,“进剿”之敌疲于奔命,无功而返。袁文才和“马刀队”由是在湘赣边山区声名大振。
王佐,又名云辉,号南斗,1898年出生在井冈山上的下庄村(当时属遂川县)。他家里很穷,没读过书,从小给人打短工,后改学做裁缝,并且练就一身武艺。他在给井冈山的绿林头目朱孔阳(人称“朱聋子”)缝衣时,被招为“水客”,负责为绿林当向导,打探消息和采买。由于他聪明机警,打仗勇敢,深得朱孔阳的喜爱。1924年,王佐买了一支毛瑟枪,自己拉起了一支十几人的队伍,正式投身绿林。王佐身材健壮,爱穿一身直贡缎的黑色短衣,挎一只新式的驳壳枪,武艺高强,动作灵活。他专与豪绅地主为敌,经常出去“吊羊”,抓一些有钱的富人来,迫使他们出钱来赎命。后来队伍慢慢扩大,发展到五十多人。他们农忙季节在家务农,如普通百姓一般,有事则揭竿而起,啸聚山林。王佐的士兵个个强悍,都穿着杂色衣服,蓄着长发,尤其善于爬山。他们下山打仗,有时打散了,便会自动跑回山上来。遂川豪绅多次勾结官兵进山“进剿”,都未能把王佐剿灭。1926年,队伍发生内讧,王佐险遭不测,投奔茅坪袁文才处。袁文才帮王佐铲除了异己,重新巩固了队伍。袁文才与王佐系同年生人,情同手足,遂结为“老庚”(即同年兄弟)。从此,袁、王两人各竖一帜,双雄并立。一人在山下的茅坪,一人在山上的大小五井,互为犄角,遥相呼应,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而土豪劣绅和反动官府却对他们无可奈何。
1925年下半年,宁冈籍的共产党人龙超清,利用自己身为江西省议会议长之子的身份,劝说县知事沈清源对袁文才部进行“招安”。龙超清又亲自上山说服袁文才,袁文才思谋再三,最后同意接受“招安”,出任宁冈县保卫团团总,队伍仍驻扎在茅坪。共产党人龙超清、刘辉霄在帮助袁文才招兵买马、扩大队伍的同时,不断地从政治上帮助他,向他宣传党的宗旨和目标,启发他的阶级觉悟。1926年秋,北伐军打到江西、湖南一带,袁文才在宁冈党组织的帮助下发起了宁冈暴动。袁文才一马当先,率部打进县衙门,收缴了清乡局的枪支,驱逐了北洋军阀委派的县知事沈清源。随后,成立了宁冈县人民委员会,龙超清任委员长。袁文才将所部改称宁冈县农民自卫军,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