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1)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1)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1)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10 分)

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_。

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传导。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__。

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_。

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__。

7、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__。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__。

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

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其中,()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

A 认知和语言

B 人格

C 依恋和社会性

D 道德品质

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

A 思维

B 动机

C 情绪

D 意志

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

A 行为主义

B 认知派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

B 认知派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A 行为主义

B 机能主义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6.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操纵的籍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叫()。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7、在实验研究中,实验者预定要测量记录的、随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被试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叫()。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8、()就是在控制的情景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访谈法

9、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

A 个案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访谈法

10、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

A 测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访谈法

三、判断题(10 分)

1. 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化学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电传导。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4.意志和情绪一样,都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

5.科学心理学研究有严密、科学的方法和一套尽可能减少误差的收集和解释数据的程序,所以科学心理学与常识不同,与心理玄学也不一样。

四、名词解释(12 分)

1.反射弧2、观察法 3、测验法 4、实验法

五、简答题(28 分)

1.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2.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有哪两大领域,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3.学习心理学对你和你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4.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出四种以上)?

六、论述题(30 分)

1.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心理学对你和你未来工作的意义。

2.心理学理论很多,请你选其中一种理论说明理论名称、某代表人物,并论述其主要观点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参考答案1

一、填空题

1、应用研究,

2、化学,

3、突触,

4、反射弧,

5、观察法,

6、测验法,

7、注意,

8、元认知,

9、神经回路,10、实验研究。

二、单项选择题

1. C ,2.A ,3. C ,4. A, 5. D,、6. A ,7. B,8. A ,9. C,10. A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对

四、名词解释

1.反射弧、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反射方式实现的。执行反射的全部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在实际活动中,执行反射的结构装置是环状的,所以也叫反射环。

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这是收集资料的初步方法,使用方便。

3、测验法、测验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

4、实验法、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景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其中,研究者操纵的籍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叫自变量,实验者预定要测量记录的、随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被试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叫控制变量。

五、简答题

1.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描述行为(描述一种行为的本质)解释行为(说明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

预测行为(预测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控制行为(改变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

2.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有哪两大领域,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领域。其研究的目的是、基础心理学家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应用心理学家研究的目的还包括改善人的行为,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描述行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对行为进行观察,描述行为就是指在对典型行为的精确观察和详细记录的基础上,对行为进行命名和分类。

解释行为、说明行为产生的原因。预测行为、预测行为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要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控制行为、行为控制指根据预期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改善行为、心理学知识可以用来控制人的行为,但运用心理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行为,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

3.学习心理学对你和你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对自己的意义从以下几点分析、学习、人际交往、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的帮助。

对未来工作从以下几点分析、教学方面(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等)、育人方面(课堂管理、个别心理辅导、师生沟通等)。

4.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请简要说明。(要求答出三种)?

信息加工以及思维、个体心理包括感知、记忆等对信息进行输入、编码、保存、检索和提取的一系列加工过程,也包括对概念的理解、思维、问题解决和迁移等复杂的信息整合过程。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心理动力与情绪、心理学探讨个体心理和行为发生与改变的内在动力,这些被称为心理动力,也探讨需要和动机是否满足带来的行为反应即情绪。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的选择与偏向。它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意志等。

心理差异、心理学研究的个体差异主要集中在能力差异与人格差异两方面。能力就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人格是构成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研究差异心理一方面是揭示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建立差异的系统理论,另一方面是陈述差异的事实,为教育上的因材施教和社会上的职业分工提供依据。

六、论述题(30 分)

1.联系实际论述学习心理学对你和你未来工作的意义。

结合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对自己、学习、交往、心理健康等的帮助。

对未来工作、教学方面(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等)、育人方面(课堂管理、个别心理辅导、师生沟通等)。

2.心理学理论很多,请你选其中一种理论说出名称、某代表人物,并论述其主要观点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人本主义、主张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潜能开发,认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代表人物、马斯洛主要观点、人有多种需要,按低到高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较高一极的需要才出现,自我实现是最高需要。

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教师要关心学生,了解和培养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满足他的需要,以激发行为动力。教师也要相信学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给以尊重、共情等学习环境,学生就能自我成长。

第二章需要与动机

一、填空题(10 分)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__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按起源分,可分为自然需要和__。

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__,而非指活动本身。

4、精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一定的__。

5、需要是人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__。

6、自然需要也称__,包括饮食、休息、运动、空气等多种需要。

7、社会需要是__特有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劳动的需要等。

8、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是在__的作用下,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

9、需要转为动机,除了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还需要适当的客观条件,即__。

10、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__的不同而不同。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

1、属于人类需要的有()。

A 自然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D 以上都是

2、下列哪项不属于人的自然需要()。

A 饮食

B 运动

C 劳动

D 睡眠

3、哪个心理学家提出需要层次论()。

A 杜威

B 西蒙

C 马斯洛

D 巴蒲洛夫

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

B 认知派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5、动机有哪些功能()。

A 激活的功能

B 指向的功能

C 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D 以上都是

6、下列不属于奥苏伯尔提出的动机类型是()。

A 社会性动机

B 认知内驱力

C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7、研究发现,()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A 低等

B 中等

C 高等

D 不确定

8、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强化程式及行为塑造技术()。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杜威

D 西蒙

9、按照S—R 心理学家的观点,人们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

和刺激因()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A 需要

B 动机

C 强化

D 以上都不是

10、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成就动机论()。

A 威纳

B 阿特金森

C 皮亚杰

D 詹姆斯

三、判断题(10 分)

1.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 需要是个体活动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3.需要转为动机不需要条件。

4.按照动机的动力来源分,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产生。

四、名词解释(12分)

1.需要,2、动机,3、控制源,4、驱力说。

五、简答题(28 分)

1.需要的种类有哪些?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3.动机的功能?

4.动机的种类?

六、论述题(30 分)

1.联系实际论述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并对教育的启示。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不平衡,

2、社会需要,

3、心理过程,

4、物质产品,

5、直接原因,

6、生物需

要,7、人类,8、动机,9、诱因,10、活动性质。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C,3.C ,4.A, 5.D,6.A ,7、B,8、B ,9. C,10. B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错,

5.对

四、名词解释

1.需要、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

欲求。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2、动机、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

部动力,而非指活动本身。

3、控制源、控制源指人知觉到谁或什么事应对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或行为的结果负责。

4、驱力说、驱力说认为,有机体为了降低某种内驱力状态,即降低一种不愉快的激起或唤起感,就会以某种方式作出特定的反应。

五、简答题

1.需要的种类有哪些?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分,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分,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动机的功能?

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4.动机的种类?

动机的种类有不同分法,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按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景中的动机包括认知内驱、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六、论述题(30 分)

1.联系实际论述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并对教育的启示。

动机对于人类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学习中,掌握学科的知识,需要动机的激活、维持和调整。

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教师要关心学生,了解和培养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满足他的需要,以激发行为动力。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学的最好方法应当是,不管他们当时的动机状态如何,都要集中注意,尽可能有效去教他们。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1)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2)提供适当的奖励;(3)让学生在迁移中学习。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一、判断题。(10 分)

1.任何一个个体都能被深度催眠。()

2.内容丰富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

3.随着年龄的增长,REM 在睡眠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变少。()

4.飞行时差可以说明日周期对人的影响。()

5.人在睡眠时,意识状态是停止的。()

二、填空。(10 分)

1、有四种时间循环与人的行为相联系,即、、和90 分钟。

2、通常人们做梦会在睡眠的阶段。

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和嗜睡。

4、催眠效果取决于受试者的高低。

5、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和。

三、单项选择题。(10 分)

1.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

A.β波

B.δ波

C.θ波

D.α波

2.我们有时候说有些人能一目十行,有些人不能,这主要指个人的()的差异。

A.注意转移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配

D.注意稳定性

3.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 )

A.兴奋剂

B.镇静剂

C.迷幻剂

D.葡萄糖

4.在()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A.可控制的

B.白日梦

C.自动化的

D.睡眠

5.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

A.假性失眠

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6.学生上课时“走神”现象属于( )。

A.意识失控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

C.白日梦状态

D.半睡眠状态

7.明天要考试,今晚难以入睡,属于( )失眠。

A.情境性

B.假性

C.失律性

D.兴奋性

8.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潜意识注意

9. 在旅行时,由于倒时差所出现的暂时性失眠属于( )失眠。

A.假性

B.失律性

C.情境性

D.功能性

10.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意识状态。

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

四、名词解释。(12 分)

1、意识

2、日节律

3、注意

4、注意广度

五、简答题。(28 分)

1、意识的状态有哪些?

2、睡眠障碍有哪些?

3、注意的种类有哪些?

4、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30 分)

1、注意的特征有哪些?请谈一谈如何根据学生的注意特征来组织教学。

2、影响注意特征的因素有哪些?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如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参考答案3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填空。

1、一年、28 天、24 小时。

2、快速眼动睡眠。

3、梦魇、夜惊、睡眠窒息。

4、受暗示性。

5、指向性、集中性。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A

5、D

6、C

7、A

8、C

9、B 10、B

四、名词解释。

1、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一般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环境中人、事、物变化的综合

觉察与认识。

2、生物节律、指机体在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对外环境适应的过程中,各种功能活动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而复始

的节律性变化。

3、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4、注意广度、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五、简答题。

1、意识的状态有、(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2)自动化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4)睡眠状态。

2、睡眠障碍有、(1)失眠,包括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和药物性失眠。(2)梦魇。(3)夜惊。(4)睡眠窒息。(5)嗜睡。

3、注意的种类有、(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4、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 1)注意对象的特点。(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1)注意广度、①概念。②影响因素。(2)注意稳定性、①概念。②影响因素。(3)注意分配、①概念。②影响因素。(4)注意转移、①概念。②影响因素。

2、答案要点、(1)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活动任务与个人的知识经验。(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①无关刺激的干扰。②个体的情绪。(3)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①活动的熟悉和难易程度。②活动之间是否能建立起某种反应系统。(4)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①个体的神经系统。②前一活动的性质和人们对它的关系,以及它与后一活动的关系程度。

第四章感知觉

一、填空题(10 分)

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_。

2、个体把感觉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叫__。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_关系。

4、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__。

5、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__。

6、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__。

7、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__。

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__。

9、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_。

10、在自下而上的加工中,我们对信息的分析从基本的感觉单元(细小的特征)开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觉;在__加工中,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迅速地把各种感觉特征组织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

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

3.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A 整合

B 对比

C 适应

D 联觉

6、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

A.差别感受性B.感受性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

7、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感觉阈限。

A.差别感受性B.感受性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

8、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相应的刺激量是()。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

9、当人从亮处走入黑暗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

A.适应B.对比C.明适应D.暗适应

10、当人从暗处到明处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

A.适应B.对比C.明适应D.暗适应

三、判断题(10 分)

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2.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觉或限。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正比关系。

4.适应是指感受性总是不断提高的过程。

5.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

四.名词解释(12 分)

1、知觉

2、社会知觉

3、绝对感觉阈限

4、绝对感受性

五、简答题(28 分)

1.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那些刺激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2.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3. 知觉的理解性及其作用是什么?

4..如何才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六、论述题(30 分)

1.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

2.联系实际论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 分)

1、感觉,

2、知觉,

3、反比,

4、暗适应,

5、感觉阈限,

6、社会知觉,

7、明适应,

8、

恒常性,9、韦伯定律,10、自上而下。

二、单项选择题

1.C,2.A,3.D,4.C,5.C,6.D,7. B,8. D, 9.D,10. C

三、判断题

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错)

2.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觉或限。(错)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正比关系。(错)

4.适应是指感受性总是不断提高的过程。(错)

5.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对)

四.名词解释

1、知觉、个体把感觉的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

2、社会知觉、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除了对事物的整体属性做出反应外,也会对他人、群体的人际关系产生认知,并与此伴随会有对自己的认知,这些是社会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人际关系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和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是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

3、、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的感觉阈限。

4、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的量就是绝对的感觉阈限,相应的感受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那些刺激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知觉时,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性,这种“对象——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刺激、不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对比、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的注意,成为知觉的对象。

2.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性。这种“对象——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

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有不同的部分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一定意义结构的整体,这种知觉的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起作用。

恒常性、尽管刺激的性质随眼睛和头部的运动而变化,但知觉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不变的,知觉的这种特性叫恒常性。

3. 知觉的理解性及其作用是什么?

知觉的理解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起作用。知觉的理解有助于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理解也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它能帮人把缺少的部分补起来。

4.如何才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1)、修饰外表。( 2)、适度自我表露。( 3)、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六、论述题、

1. 知觉的特性有哪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

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觉的选择性。这种“对象——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刺激、不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对比、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的注意。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有不同的部分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一定意义结构的整体,这种知觉的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起作用。

恒常性、尽管刺激的性质随眼睛和头部的运动而变化,但知觉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不变的,知觉的这种特性叫恒常性。在教学中,教师语调柔和亲切,高度适中,身体语言的使用,色彩对比鲜明的教学挂图,大小或字体不同的板书,对重点内容的重复,教学幻灯片中设计的运动部分等等这些刺激特性的使用,遵循知觉组织原则的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能产生对知识的更清晰的感知;避免在一个班频繁地更换教师或教师发型服饰的过多变化也是为了同样的作用。结合学生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等因素的教学也会影响知觉的理解。

2.联系实际论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影响个体社会知觉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认知者个人的原有经验(现代社会心理学称之为图式)、兴趣和价值观念、个人好恶感(情绪状态)以及一般的认知偏见。一般的认知偏见包括上面提到的光环作用,也包括刻板印象(由经验形成的对某类人的看法)、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

(离回忆最近的分手时的印象)等等,这些认知倾向往往会影响认知的准确性,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人有意识地克服。

第二,认知对象的魅力、知名度、自我表露等特征。

第三,认知场合的背景和空间距离等情景因素。

第五章记忆

一、填空题(10 分)

1、根据记忆的时间,按先后阶段顺序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3、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

4、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5、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的形式储存。

6、复述有两种:保持性复述和。

7、长时记忆的编码以为主。

8、在概念的上,人们可以最好地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思考。

9、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10、长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信息的造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

1、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3、平常测验中使用的题目,如名词解释就属于()题目。

A.识记

B.回忆性

C.保持

D.再认

4、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平行干扰

D.互面干扰

5、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

A.感觉记忆

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语义记忆

6. 将电话号码8585582 编成“拨我拨我我帮尔”,以帮助记忆,这种复述称为()

A.语义复述B.精细复述C.保持性复述D.情景性复述

7、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有效条件是()。

A.精细复述

B.分散复述

C.集中复述

D.保持性复述

8、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暂时寄存器作用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

B.有意记忆

C.语义记忆

D.短时记忆

9、从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看,处在()部位的内容遗忘最多。

A.开头

B.中间

C.结尾

D.两端

1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三、判断题(10 分)

1、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字词、人名、原理、观念、怎样骑车等

2、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的储存形式有视象和声象。

3、提取的表现方式有再认、识记和回忆。

4、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形式有视觉代码、听觉代码、语义代码和情绪代码。

5、长时记忆的结构有归类、图式等类型。

四、名词解释(12分)

1.陈述性记忆2、精细复述3、基础水平4、图式

五、简答题(28 分)

1、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2、简述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观点

3、长时记忆是如何储存和建构的?

4、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规律?

六、论述题(30 分)

1、联系实际论述长时记忆的结构。

2、如何增进记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短时记忆

2、程序性记忆

3、提取

4、7 加减2

5、声音代码

6、精细复述

7、语义代码8、基础水平9、先快后慢10、干扰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B

6、B

7、A

8、D

9、B 10、A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错;

5、对

四、名词解释

1、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

2、精细复述、精细复述是指将识忆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3、基础水平、概念等级中存在着一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可以最好地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思考,这被称为基础水平。

4、图式、图式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五、简答题

1、记忆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答、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储存和检索

(一)编码

编码指个体在加工信息时,将外在刺激的物理性特征(如声音、形状、颜色等等),转换成另一种抽象的形式,以便在记忆中贮存并供以后使用的心理表征。

(二)储存

储存,也称保持,指将已经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以备后用。储存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储存的信息其内容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

(三)提取

提取,也称检索,指在必要时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取出应用的心理过程。提取主要有两种形式,回忆和再认

2、简述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观点

答、信息加工观点认为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所谓结构性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些子系统虽然在信息的保持时间和容量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处在记忆系统的不同加工阶段。因此相互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经过加工再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而这些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又会被提到短时记忆中。

3、长时记忆是如何储存和建构的?

答、记忆结构类型有、

(一)归类和概念(二)原型(三)等级和基础水平(四)图式

4、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规律?

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六、论述题(30 分)

1、联系实际论述长时记忆的结构。

答、(一)归类和概念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儿童要获得一个词(例如小狗)的语义所必须的心理过程。为了学习这个词的语义,儿童必须存储小狗这一语词使用时所遇到的每一个实例,以及相关背景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儿童找出小狗这个词所表示的共同的核心体验是什么——四条腿的毛皮生物。儿童还要获得这样的认识、小狗不仅用于指特定动物,而且指整个一类生物。这种将个体经验归类的能力――对它们采取相同的行动或者给它们以相同的标签――是会思维的有机体最基本的能力之一(Mewis&Rosch, 1981) 。

你形成的归类或范畴的心理表征被称做概念。例如,小狗这个概念命名了小孩在记忆中集合起来关于狗的体验的一批心理表征。就是通过这个过程,你获得了大量的概念。你有客体和行动的范畴,例如操场和足球运动。概念也可以代表特征,例如红色或大;代表抽象思想,例如真理或爱;以及代表关系,例如比谁更聪明或是谁的姐姐。每个概念都代表你体验世界的一个概括单元。

(二)原型

既然你已经在生活中见过大量的狗,那么当你读这样一句话的时候,“狗埋了骨头”,你会想到什么?你是否回想起某只特定的狗吗?或者你是想像一只典型的狗——你心中狗的原型?研究表明,人们这时所想起的,往往是一只典型的狗,狗的原型。

我们的记忆中有着关于世界万事万物的若干原型。这些原型产生于你对范畴成员的所有体验。由于这个原因,每次当你遇到一个范畴的新成员时,你的原型就发生精细变化。因此,研究者相信,对一个特定范畴的原型而言,你并不真正拥有一个特定的心理表征。相反地,原型是作为你的样本库的平均而出现的(Hintzman,1986;Nosofsky etr al.,1992)。例如,至今你遇到的所有狗都有助于你形成你的原型狗的心理表征。而且,如果你今天去散步,看到一两只狗,你的原型就会稍作改变。

(三)等级和基础水平

概念和概念的原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概念通常按等级排列成有意义的组织。例如像动物这样一个大的范畴包括许多像鸟、鱼等这样的亚范畴,这些亚范畴又包括像金丝雀、鸵鸟、鲨鱼和鲑鱼这样的范例。同时动物这个范畴本身又是生物这个更大范畴的亚范畴。概念还和其他类型的信息有联系,例如你存储着这类知识、一些鸟是可食用的、一些是濒临灭绝、一些是国家的象征等。

在上面所提到的概念等级中存在着一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可以最好地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思考,

这被称为基础水平(Rosch,1973,1978)。例如,当你在店买苹果时,你可以把苹果叫做水果,但这显然不够,你也可以把苹果叫做红富士,但这又太具体了。在这个例子中,苹果就是基础水平。

(四)图式

我们已经知道概念是组成记忆等级结构的砖瓦。同样,概念也是构成更复杂的心理结构的砖瓦。图式就是由概念构成的一种更复杂的结构。图式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图式是对你所体验的环境结构进行综合概括的编码的“知识包”。比如说,你有关于厨房和卧室、赛车运动员和教授、惊喜聚会和毕业典礼的图式。现在,请你想一想,你对上述不同范畴的经验是怎样概括的?你想一想,一个毕业典礼是怎样的?你会体会到,图式并不包括你所有的不同体验的每一个细节。图式是你对环境中某种情景经验的平均。图式和原型一样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生活经验的变化而变化。同样,你的图式只包括了那些你十分注意的世界的细节。例如,当要求大学生画出一元硬币正面的图案时,他们毫无例外地都会忽略某些东西!这个例子说明你的图式只是反映了你所注意到的信息。

2、如何增进记忆?

答、一、感觉记忆阶段重在集中注意

需要记忆的信息必得先经过注意,否则,“视而不见”与“听而不闻”,没有信息输入,怎么能够记忆呢?

怎么才能集中注意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在这里再重述两点建议:

1、减少分心刺激

注意具有选择性,环境中刺激愈多,选择就愈难;在“目不暇给”的情境之下,是很难集中注意的。因此,集中注意的办法之一,是排除或减少外在干扰性刺激,以免引起分心。实际进行时,可从以下三方面人手、(1)选择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2)使读书活动简单化,除书本及必要文具之外,不携带足以分心的东西(如小说、化妆品等),(3)如在家中自修读书,务使房间保持单纯安静;桌面上少摆陈设,使自己的心思所及,除书本之外,涉及不到其他东西。

2、使目的单纯化

在读书或做事之前,一定要让自己专注于正在进行中的一件事,即使同时有数件事需要做,要想把事情做好,也只能在一段时间之内做好一件事。人没有三头六臂,同一时间数事并进,难免顾此失彼。

二、改善短期记忆的方法

短时记忆虽然只是20秒钟左右的心理活动,但它在整个信息加工过程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短期记忆发挥最佳效用呢?

1、善用声音代码

短时记忆阶段声音代码最为重要。因此,学习时,遇到生字新词,一定要做到读音正确。正确读音之后,对字形与字义的记忆,就会容易一些。学习英语等拚音文字时,这一点更明显。

2.扩大组块的容量

短期记忆的容量是7加减2,但组块本身并非固定不变;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位数字,也可以是由数个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由数个单字组成的人名+地名+复字词或成语。扩大组块本身的容量,将多个分离的小单元,组合为一个有连贯意义的大意元,可以增进记忆能力。

3.精细复述和记忆术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精细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有时当你学习来准备考试的时候,你会感觉像在设法获得一些“无组织的信息”,比如要记住一些英语单词,大脑不同部分的功能,等等。这种情况需要自己设法提供结构(主观组织),设法能以创造性的使用概念形成视觉表象或构造句子或故事(心象化)。比如学习“桌子、电灯、烟灰缸、青蛙……”这一词表时,有些被试编成这样的故事、“厨房里有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电灯,还有烟灰缸,青蛙在电灯和烟灰缸之间跳来跳去,……”这些记忆的成绩就比孤立地识记这些词表好的多。

三、长期记忆宜采用多种策略

增进长时记忆的策略很多,我们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1、多重编码策略

学习时要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多种形式的编码和多通道联系可以增加信息的储存和提取途径,提高记忆效果。

2、轨迹法

对具有空间顺序关系的材料可以使用这种学习与记忆方法。事实上,凡是具有空间顺序的事物,也可以建立时间关系。有人对健忘者建议,对所要记忆的事,可以事情经过从头想起、当时是什么日子,曾到过些什么地方,见过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事……等等,这样可以改善记忆。轨迹法一般用于事后追述记忆,使记忆中贮存的资料,在提取时较易循轨迹找到。

3、编码特定性原则

编码特定性原则表明提取的背景与编码的背景相匹配,记忆效果最好。在一个背景下学习的信息,在另一个不同背景下提取应用就会变得困难。因此,学习时,应该经常变换背景;经常复习,在不同背景下重新整理、组织你的笔记。如果你在参加一次考试遇到障碍的话,试着产生尽可能多的提取线索来帮助恢复最初的背景、“让我们想一想,

我们是在学习短时记忆的那一讲中听到这个内容的……”

4、系列位置

信息呈现的位置影响记忆。一般说来,呈现在“中间”的信息记忆最差。因此,学习和复习的时候,你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意处于中间位置的信息或材料。

5、元记忆

关于元记忆的研究认为人们通常对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有很好的直觉。如果你处在一个时间限制的考试情景下,就应该让直觉来指导你分配时间。如何你正在参加一个考试,在这个考试中你会因给错答案而被扣分,你应该特别注意你的元记忆直觉,避免回答那些你感觉很可能错的问题。

第六章思维

一、填空题(10 分)

1、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个是,另一个是间接性

2、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进行的思维活动。

3、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是。

4、事物不在眼前,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

5、概念可分为和科学概念。

6、问题空间包含三个方面,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

7、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

8、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

9、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10、强度的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

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

A.抽象逻辑思维

B.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2.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3.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分析和()。

A.抽象

B.概括

C.比较

D.综合

4.解几何题时,需要做辅助线,我们就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做了辅助线之后会如何,

这样的思维就是( )。

A.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异思维

5.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6.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合理性

D.整体性

7.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8.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

策略或方法是()。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9.“一题多解”体现的是( )。

A.常规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10.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

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三、判断题(10 分)

1.骑手骑马、研究锻炼的益处、走象棋、回忆办公室门号都属于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主要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

3.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前科学概念。

4. 创造性思维能力(或创造性)的高低通常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新颖性、再定义性和变通性来衡量。

5.问题解决的启发法的主要策略有可获得性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爬山法、手段目的分析。

四.名词解释(12 分)

1.思维2.创造性思维3.问题空间4.发散思维

五、简答题(28 分)

1.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作用?

2. 问题解决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是什么?

3.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4.如何评价创造性思维水平?

六、论述题(30 分)

1. 结合实例,说明几种主要的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

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算法和启发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 分)

1、概括性

2、表象

3、发散思维

4、表象

5、生活概念

6、认知操作

7、经验

法8、功能固着9、中等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B

5、A

6、B

7、B

8、B

9、D 10、C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四.名词解释

1.思维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3.问题空间

问题一般包含三个方面、 (1)初始状态,开始时不完全的信息或令人不满意的状况;(2)目标状态,希望获得的信息或达到的状态;(3)认知操作,为了达到目标状态,你可能采取的步骤。这三部分加在一起定义了问题空间。

4.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这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五、简答题

1.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作用?

答、(1)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表象是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具有直观性,又具有概括性,可以为概念形成提供充分的感性基础。这在儿童获得概念的过程中尤其重要。例如,要让儿童掌握“动物”的概念,列举猫、狗、鸡、鸭等多种动物是必要的。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表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早为人们所知。例如,小学低年级儿童在解决数学运算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划辅助线,也是依赖表象的例证;设计师在设计图纸时,他们倾向于在头脑中利用建筑物的形象来帮助思维。

在进行推理时,表象也有帮助。休腾洛切尔(huttenlocher et al.,1968)等人给被试两个命题,如“汤姆比迪克高”“哈里比汤姆高”,要求被试说出谁最高,谁最矮,这时被试头脑中可能出现不同高度的圆柱体,并用它们代表汤姆、哈里和迪克,根据表象进行比较,直接说出答案。

2. 问题解决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是什么?

答、(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或总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即解决问题。

(2)逆向搜索

前面所述的手段-目的分析是从问题的起始状态或当前状态出发,逐步接近并达到目标状态,这可以说是一种正向工作法。

(3)爬山法

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这就好像登山者,为了登上山顶,需要从山脚一步一步登上山峰一样。

3.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

(1)策略、知识(2)知识表征的方式(3)定势(4)功能固着(5)动机

4.如何评价创造性思维水平?

答、创造性思维能力(或创造性)的高低通常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来衡量。让我们用例子来解释这些术语。假定你在特定时间内提出了对每年报废的汽车轮胎进行再利用的方法,我们可用以下标准来评价你的建议的创造性、流畅性是你能想出的办法的总数;变通性是从一种功用转换至另一种功用的次数;独特性是指你的建议的超乎寻常或独特新颖的程度。我们再把你在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上所得的分数加起来,就得出了对你在这一问题上的创造性的评价。

六、论述题、

1. 结合实例,说明几种主要的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的核心是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这

样做还要先满足某些条件,即消除应用算子的条件与当前状态的差别,如此进行下去,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或总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即解决问题。

2、逆向搜索

前面所述的手段-目的分析是从问题的起始状态或当前状态出发,逐步接近并达到目标状态,这可以说是一种正向工作法。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也可以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而且显得很有效。这就是逆向搜索。

例如,“已知长方形ABCD,求证对角线AC=BD。运用逆向搜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要证明AC=BD,必须首先证明△ACD≌△了BDC;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证明∠ADC=∠BCD,AD=BC,CD=CD。由于ABCD 是长方形,这些条件都满足,所以AC=BD。

3、爬山法

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这就好像登山者,为了登上山顶,需要从山脚一步一步登上山峰一样。

爬山法与手段-目的法的不同在于后者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算法和启发法。

首先让我们考虑明确的问题。根据你自己的经验,你知道,甚至当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明确时,为了从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找到正确的认知操作,也仍然存在困难。如果回想一下你在数学课上的经历,你就会知道真的是这样。你的老师给你一个像X2+X-12=0 这样的方程式,要求你算出x 可能的值。你会做什么?为了解决这个代数问题,你可以使用一种算法、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这样你总能为特定类型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你正确地应用代数规则,那么,你肯定能够得到x 的正确的值(即 3 和-4)。如果你忘记了密码锁的号码组合,你由算法来指导,尝试一切可能的组合,你肯定能找到正确的号码组合――尽管你可能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同不清楚的问题相比,明确的问题有着清楚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因此,算法对它们可能更有用。

当算法不可用时,问题解决者通常依靠启发法(heuristics),所谓的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法则”。与算法策略不同,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却常常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人们通常使用启发法策略。

第七章情绪

一、填空(10 分)

1.近代研究中,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恐惧和。

2.我们将人在情绪发生时表现出来的反应划为面部表情和。

3.我们把情绪的状态分为心境、和。

4.我们把情感的状态分为道德感、和。

5.我们将压力源归为、躯体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和。

二、单选题(10 分)

1.人们倾向于接近会给自己带来愉快和高兴的事,逃避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的事。这是情绪的。

A、动机功能;

B、适应功能;

C、健康功能;

D、信号功能。

2.人的表情应与他所处的环境相符,这是情绪的。

A、动机功能;

B、适应功能;

C、健康功能;

D、信号功能。

3.意愿不能达到,特别是在外界一再阻碍的情况下产生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愤怒;

C、悲哀;

D、恐惧。

4.由于缺乏处理和摆脱某种情景或事物的能力而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愤怒;

C、悲哀;

D、恐惧。

5.足球运动员在进球后表现出来的狂喜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6.当人面临突然降临的灾难和事故时,他就会动员全身的资源去应付当前的困境,此时他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7.成绩一般的学生想考重点大学,这样的压力属。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8.在个人生活中,由于搬家、转学、亲人过世、贫穷等而引起的压力属。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文化性压力源。

9.任何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构成不同的压力。如第一次登台讲课的学生会比老师紧张得多,这是因为的作用。

A、经验;

B、准备状态;

C、心理素质;

D、环境。

10.任何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构成不同的压力。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是责骂而是安慰和鼓励,那么孩子的心情就会开朗很多。这是因为的作用。

A、经验;

B、准备状态;

C、心理素质;

D、环境。

三、判断题(10 分)

1.儿童对父母的爱是情绪

2.情绪和情感是同一个概念,只是用在比同的场合。

3.一个外商在和中国的生意伙伴一起吃饭时,因受不了国人的劝酒方式而逃跑,这是因为他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4.一个人去参加乒乓球比赛一心想赢结果却输了,他很难过。这是因为他缺少比赛经验。

5.“儿女不嫌母丑”这表现的是情感。

四、名词解释(12 分)

1.情绪 2.心境 3.压力 4.姿态表情

五、简述题(28 分)

1.情绪的功能

2.压力源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4.情绪的维度

六、论述题(30 分)

1.为什么面队同样的压力事件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表现?

2.怎样做才能提高我们应对压力的能力?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愤怒、悲哀

2、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3、激情、应激

4、理智感、美感

5、心理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

二、单选题

1、A

2、B

3、B

4、D

5、B

6、C

7、B

8、C

9、A 10、D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对

四、名词解释

1、对客观事物包括自身状态与其主观状态是否一致而引起的体验与反应。

2、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3、压力是一种反应方式,当刺激事件超过个体的应付能力并打破机体的平衡时,就表现为压力。

4、是由人的身体状态和肢体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

五、简述题

1、情绪的功能有、

动机功能;适应功能;健康功能;信号功能;

2、压力源包括、

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

3、区别表现在发生的顺序不同,引起的需要不同和特点不同;联系表现在情绪是情感的表达,情感是情绪的积累。

4、情绪的维度有,激动性、敏感性、平衡性、满意性、意识性和多样性等。

六、论述题

1.为什么面队同样的压力事件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表现?

答、我们所产生的情绪往往与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密切相关。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又与对处理引起压力的刺激事件是否得当密切相关。经研究发现,影响我们处理压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

1.经验

2.准备状态

3.心理素质

4.环境等

2.怎样做才能提高我们应对压力的能力?

答、身心健康依赖于对压力的有效缓解。研究表明,以下几种方法能有效缓我们的压力、1.认识和悦纳自己;2.劳逸结合;3.及时排放心理能量;4.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子;5.培养幽默感;6.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八章能力

一、填空(10 分)

1.按能力的使用范围不同,可将能力分为和。

2.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不同,可把能力分为、和。

3.按照创造程度不同,可把能力分为和。

4.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一般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和。

二、单选题(10 分)

1.我们用以对环境和自己本人状况进行觉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特殊能力。

2.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词的声音、节律和意义的灵敏性,对词不同语言功能的灵敏性,它属。

A、言语智力;

B、逻辑-数学智力;

C、自然主义智力;

D、空间智力。

3.罗森兹韦格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了小鼠生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这说明了对能力发展的影响。

A、产前环境;

B、早期经验;

C、家庭环境;

D、主观能动性。

4.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在年编制的。

A、1903;

B、1904;

C、1905;

D、1906。

5.智商的概念是由把它首次引入智力测验的。

A、斯腾;

B、比奈;

C、推孟;

D、韦克斯勒。

6.提出离差智商的概念极其计算方法的是。

A、斯腾;

B、比奈;

C、推孟;

D、韦克斯勒。

7.属于非言语智力测验的是。

A、比奈-西孟量表;

B、斯坦福-比奈量表;

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瑞文量表。

8.人的能力差异符合正态分布,这说明能力有的差异。

A、发展水平;

B、类型;

C、发展趋势的;

D、性别。

9.智力等级为中上的智商分数是。

A、80-89;

B、90-109;

C、110-119;

D、120-139。

10.我们将参与在不同活动中的能力叫做,抽象概括能力是其核心。

A、操作能力;

B、社交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三、判断题(10 分)

1.能力的概念中应该包括完成任务的努力程度等因素。

2.能力与知识、技能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3.才能就是人们完成某种专业任务的特殊能力。

4.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

5.人的智力水平应该是差不多的。

四、名词解释(12 分)

1.能力

2.智力

3.离差智商

4.特殊能力

五、简述题(28 分)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2.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3.能力的个别差异

4.家庭环境在儿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六、论述题(30 分)

1.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模仿能力、创造能力

4、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二、单选题

1、A

2、A

3、B

4、C

5、C

6、D

7、D

8、A

9、C 10、C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四、词解释

1、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2、智力就是一般能力的综合体。

3、离差智商是同年龄组的标准分,它是根据同年龄组测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

4、我们通常把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称为特殊能力。

五、简述题

1、答: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早年提出智力是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构成,它们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在提出这一观点10年以后,他又提出还有另外两种智力:自然智力和存在智力。

2、能力发展的趋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3、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它们是、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和能力发展上的差异。

4、家庭环境对儿童能力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早期干预上。

六、论述题

1.试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一般而言,一方面能力受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来父母的遗传,另一方面,能力也受个人的后天因素的影响,如家庭、伙伴、学校教育等等。这些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水平差异。

1.遗传因素

2.环境和教育因素

包括产前环境;早期经验的作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主观能动性

2.试分析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以下是要点)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2.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九章人格

一、名词解释(12分)

1.自我体验

2.人格

3.特质

4.A 型人格

二、单选题(10分)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格的()

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

2.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

3.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B外向特质和内向特质

C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D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4.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的()

A动力理论B类型理论C特质理论D五因素模型理论

5.“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一个人的人格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环境改变了,人的性格也不会发生变化

D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6.()特征的人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

A.B型人格B.C 型人格C.D 型人格D.A 型人格

7.学前期儿童的自我概念是()

A.能将“我”与“非我”区分开B.非常具体化

C.比较强调能力D.比较抽象

8.下面那个测验属于自陈量表()

A.罗夏克墨迹测验B.主题统觉测验C.句子完成法D.艾森克人格问卷

9.下面那个不是人格的特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复杂性D.统合性

10.“性格决定命运“反映了人格的什么特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复杂性D.功能性

三.判断题(10 分)

1.人格的独特性是一个人与他人内在的区别,所以也叫差异性。

2.人格的复杂性是一个人的各种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

3.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将我们的自我分我现实我和理想我。

4.目前,心理学家对于人格的成因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即人格是在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

5.EPPS 是美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他的人格特质论编制的。

四.填空题(10 分)

1.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人格的建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有一个概念非常重要,即()。

2.人格动力学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我们的人格由三个主要的系统组成、()、()和()。

3.奥尔波特把个体的人格特质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第二类是();第三类是()。

4.提出16 种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五.简答题(28 分)

1 人格有哪些特性

2.儿童的自我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哪些发展变化?

3.人格的评定一般采用哪些方法?

4.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养方式分成哪些类型?

六.论述题(30 分)

1.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各自对人格起了什么作用?

2. 试分析你自己的人格特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2.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区别于他人的倾向性,表现为个体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

3.特质、是个体内在的系统和倾向,这种系统或倾向使个体以独特的方式知觉情境,并对各种极不相同的情境作出相同的反应。

4.A 型人格、富有竞争性、行色匆匆、总是感到时间紧迫、有攻击性、有敌意、不停地去实现并不明确的目标,讲话和运动迅速而莽撞。

二、单选题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人格的( A )

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

2.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C )

A.共同特质B.首要特质C.中心特质D.次要特质

3.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 A )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B外向特质和内向特质

C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D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4.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的( C )

A动力理论B类型理论C特质理论D五因素模型理论

5.“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 )

A一个人的人格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环境改变了,人的性格也不会发生变化

D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6.( D )特征的人竞争意识强,工作努力奋斗,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成天忙忙碌碌。

A.B型人格B.C 型人格C.D 型人格D.A 型人格

7.学前期儿童的自我概念是( B )

A.能将“我”与“非我”区分开 B.非常具体化 C.比较强调能力D.比较抽象

8.下面那个测验属于自陈量表( D )

A.罗夏克墨迹测验B.主题统觉测验C.句子完成法D.艾森克人格问卷

9.下面那个不是人格的特性( D )

A.独特性B.整体性C.复杂性D.统合性

10.“性格决定命运“反映了人格的什么特性( D )

A.独特性B.整体性C.复杂性D.功能性

三.判断题

1.人格的独特性是一个人与他人内在的区别,所以也叫差异性。对

2.人格的复杂性是一个人的各种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错(人格的复杂性是指各种人格结构的组合千变万化)

3.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将我们的自我分我现实我和理想我。错(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将我们的自我分我主体我和客体我)

4.目前,心理学家对于人格的成因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即人格是在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对

5.EPPS 是美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他的人格特质论编制的。错(EPPS 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L.Edwards)于1953 年根据莫瑞的需要理论编制的自陈式问卷量表。)

四.填空题

1.建构主义者(凯利)提出了人格的建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有一个概念非常重要,即(构念)

2.人格动力学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他认为我们的人格由三个主要的系统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3.奥尔波特把个体的人格特质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首要特质);第二类是(中心特质);

第三类是(次要特质)。

4.提出16 种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五.简答题

1 人格有哪些特性

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复杂性功能性

2.儿童的自我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哪些发展变化?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我们关于我究竟是谁,我有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价值观等的认识。自我概念包括一个人对自己人格特质的觉知,是人看待自我与世界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婴儿在与父母及物理世界之间的互动中会逐渐学会将“我”与“非我”区分开来学前期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非常具体化的。随着儿童的成长,我们会发现他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些稳定的特点,这时的儿童会比较强调能力,而且他们在描述自己的时候既注意到了自己的积极的一面,也会谈及自己消极的一面,这都说明了他们已经开始关注自己自身的内在特点。而到青少年期,他们对自己的描述会更抽象,而且还会在自己身上找到似乎相矛盾的特征,他们开始意识到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3.人格的评定一般采用哪些方法?

自陈量表法人格投射测验

4.一般研究者把家庭的教养方式分成哪些类型?

一般研究者把家庭教养方式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权威型教养方式。第二类是放纵型教养方式。第三类是民主型教养方式

六.论述题

1. 试分析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答、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因素、遗传和环境。(其要点如下)

1.遗传因素、通过举例来说明遗传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遗传会对人格中的哪些成分所起的影响作用更大。

2.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人格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然自然环境往往会和其他因素共同对个体的人格特征产生影响。

(2)家庭环境、主要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及父母自身的人格特征来说明其对子女人格的影响。

(3)社会文化环境、举例说明社会文化环境往往决定了生活于其中的成员人格中的共同性,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根据以往的这些研究,心理学家们提出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更重要。

遗传为很多人格特征的形成提供可能性,而后天环境则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总之,人格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试分析你自己的人格。

答、人格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根据现有的研究,结合自己的言谈举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自己的人格:

1.特质

2.认知

3.动机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嵌入式复习思考题(1)答案

嵌入式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 一、简答题 1、ARM9有哪几种工作模式?其中哪几种属于特权模式?哪几种属于几种异常模式? 答:有用户、系统、管理、中止、未定义、普通中断、快速中断。系统、管理、中止、未定义、普通中断、快速中断属于特权模式。管理、中止、未定义、普通中断、快速中断属于几种异常模式。 2、ARM9有哪2种工作状态?各自特点?实现状态切换指令的是什么? 答:ARM状态与Thumb状态。ARM状态指令是32位;Thumb状态指令是16位。切换指令是BX。 3、简述ARM9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寄存器分布情况(用图表说明)。R13、R1 4、R15的固定用途;CPRS和SPRS名称及功能。 答:R13常作为堆栈指针SP、R14作为链接寄存器LR、R15作为程序计数器PC。CPRS是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包含条件代码、中断禁止位、当前处理器模式以及其他状态和控制信息。SPRS是程序状态保存寄存器,异常出现时用于保存CPRS的状态。 4 5 答:响应过程:1、将引起异常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保存到新的异常工作模式的R14中; 2、将CPSR的内容保存到将要执行的异常中断对应的SPSR中; 3、根据异常类型CPSR中的运行模式位; 4、将相应的矢量地址赋值给PC,开始执行异常处理程序。还可设中断禁止位。 返回过程: 1、将连接寄存器LR的值减去相应的偏移量后送到PC中; 2、将SPSR内容送回CPSR; 3、若在进入异常处理时设置了中断禁止位,要在此清除。 6、写出ARM9支持的寻址方式,各举一例。 答:略 7、写出指令LDRB/LDRH/LDR的区别。 答:LDRB将内存单元一个字节的数据扩展到32位装载到寄存器; LDRH将内存单元半字(两个字节)的数据扩展到32位装载到寄存器; LDR 将内存单元一个字的数据装载到寄存器。 8、写出LDM、STM指令用于数据块拷贝时对应的4种后缀以及用于堆栈操作对应的4种后缀。 解释各自的执行过程。 答:数据块拷贝后缀:IA操作后指针增;DA操作后指针减; IB操作前指针增;DB操作前指针减。 堆栈操作后缀:FD满递减;ED空递减;FA满递增;EA空递增。 9、ARM和Thumb两种状态下各自堆栈的生成方式有何不同?写出各自对应的入栈、出栈指令。答:ARM堆栈有4种生成方式满递增、满递减、空递增、空递减; 入栈指令:STM(FD\ED\FA\EA 4种后缀之一)出栈指令:LDM(FD\ED\FA\EA 4种后缀之一)Thumb堆栈采用满递减的生成方式。入栈指令:PUSH . 出栈指令:POP 10、写出条件代码NE、EQ的判断条件。 答:NE Z=0 (不相等);EQ Z=1 (相等) 11、B、BL及BX指令有何区别?写出无嵌套的子程序调用及返回指令。 答:B是简单的转移指令,实现向目的地址的简单的跳转;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D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建立在________的基础之上。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 A )2、科学心理学之父是。 A.冯特 B.华生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 C )3、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冯特、铁钦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 B.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魏特海墨是机能心理学派的代表 D.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 B )4、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作某种变 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 影响,这种心理研究的方法是 ________。 A.观察法 B.实验法 C. 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 C )5、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有机体适应 环境过程中心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

派是。 A.结构主义 B.精神分析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 ( B )6、被称作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学派。 A. 行为主义 B. 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心理学 ( C )7、能揭示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相关法 D. 访谈法 ( C )8、创建第一个心理科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詹姆斯 C. 冯特 D. 铁钦纳 ( B )9、操纵和控制变量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法D调查法 ( B )10、由实验者操纵的,被假定为可影响

行为的可能原因的变量是。 A.自变量 B. 因变量 C. 中介变量 D. 无关变量 ( C )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 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 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 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 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 哪个流派? A、功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结 构主义 D、精神分析 ( 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 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 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 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 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生理心理学 B、行为遗传学 C、 进化心理学 D、认知神经科学 ( A )13、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

伦理学期末复习思考题(1)

《伦理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伦理利己主义: ?1所谓伦理利己主义是指: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升自己的利益,或者人们有义务去从事任何可以有利于自己的事。 ?换句话说,除非事情最终对你有利,否则你没有任何道德理由去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事。 ?2伦理利己主义并不意味着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过程中,一个人总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伦理利己主义说,一个人应当做从长远观点看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的 事。它赞同自私,而不是愚蠢。 利他主义是一种伦理学学说。一般泛指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的原则。 功利主义: 1 功利主义将行为是否能够增进人的幸福或快乐作为判断行为对错的道德标准,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把‘功利’或‘最大幸福原理’当作道德基础的信条主张,行为的对错,与它们增进幸福或造成不幸的倾向成正比。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 2最大幸福原则 ?边沁的功利主义又称为“最大幸福原则”,认为善就是一般幸福,而且每个人总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就是最大幸福原则。 ?边沁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社会利益只是一种抽象,是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总和,个人利益才是具体,不能因为抽象而牺牲具体。如果个人利益都牺牲 了,那就没有社会利益可言了。所以,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是以社会利益为起 点,以个人利益为终点。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冲突时,只能按照功利原理 取大舍小地实现社会利益,因为社会利益意味着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3在道德的基础和原则上,穆勒追随边沁,认为道德的基础就是人趋乐避苦的自然本性,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最大幸福原则。 穆勒的贡献在于:区分快乐的质和量,强调社会幸福和自我牺牲,对功利原理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证。 4功利与自我牺牲 ?功利主义者主张人们有权利拥有自我牺牲的道德。功利主义的道德标准也肯定地承认为他人利益而作出的自我牺牲是善的。 ?“功利主义的道德承认,人具有一种力量,能够为了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最大福利。功利主义的道德只是不承认,牺牲本身就是善事。它认为,一种牺 牲如果没有增进或不会增进幸福的总量,那么就是浪费。它唯一赞同的自我牺 牲,是为了他人的幸福或有利于他人幸福的某些手段而做出的牺牲,这儿所说 的他人,既可以是全体人类,也可以是为人类利益所限定的个人。” 5行动功利主义是这样的观点,它根据行动所产生的好或坏的整个效果,即根据该行动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73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以自由联想作为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 (分数:2.00)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解析:解析: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揭示无意识内容,使病人恢复童年期的记忆和情绪状态,通过释梦,揭露无意识的伪装,了解象征符号的真实含义。因此本题选B。 2.被称作“生命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是 (分数:2.00) A.延脑√ B.桥脑 C.中脑 D.丘脑 解析:解析: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因此本题选A。 3.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 A.加尔(F.J.Gall) B.拉什利(K.S.Lashley) C.鲁利亚(A.R.Luria) √ D.波伊劳德(J.B.Bouillaud) 解析: 4.布罗德本特(Broadbent)提出注意选择的过滤器理论时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 A.警戒作业 B.双作业操作 C.双耳分听√ D.负启动 解析:解析: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解释注意的选择作用的过滤器理论。因此本题选C。 5.关于视觉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 B.在网膜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三色说解释;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色觉的产生可以用对立过程理论解释√ C.没有发现支持三色说的证据 D.没有发现支持独立过程理论的证据 解析:解析:20世纪6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确实存在着三种感光细胞,从而支持了三色说。行为实验和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以及赫尔维奇和詹米逊1958年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都

心理学基础复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

流行病复习思考题1

卫检10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发病率 2. 病死率 3. 出生队列分析 4. 发病密度 5.累积发病率 6. SMR 7.爆发 8.危险因素 9. 匹配 10.匹配过头 11. 现况调查 1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13.移民流行病 14. Relative risk 二、单项选择题 1.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2. 下列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群体特征 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以预防为主的特征 D.对比的特征 E.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 3.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时点患病率 4.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 那么和1985年相比 A.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 B.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抢救 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 C. 心肌梗塞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 D. 所有资 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 E. 以上均不对 5.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个案调查 B.典型调查 C.现况研究 D.生态学研究 E.爆发调查 6.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 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 的危险因素。此结论是 A. 正确 B. 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 C. 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 年龄标化 D. 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 E. 不正确,因为 没有作显著性检验 7. 在队列研究中 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 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 相对危险度 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E.以上都不是 8.在某病的队列研究中,最开始选择的队列应该为: A.患某病的病人 B.不患某病的暴露者 C.暴露于、不暴露于所研究的某种因素的 人 D.某病的暴露者与非暴露者 E.任意一个人群即可 9. 前瞻性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应由下列哪种人员组成 ? A. 患该病的人 B. 未患该病的人 C. 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 D.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E. 不具有欲研究因素的人 10. 移民中某疾病的发生频率接近于移居地当地居民的发病水平,说明该疾病以_____因素 为主 A.遗传因素 B.生物性致病因子 C.环境因素 D.自然史 E.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

心理学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单选题 ( )1、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深入地了解人的心理活动,通常将个体心理现象分为___________两个方面。 A.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性格和气质 D.性格和能力 ( )2、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_来进行的。 A.细胞体 B.细胞核 C.树突 D.突触 ( )3、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___________。 A.情绪 B.动机 C.思维 D.需要 ()4、“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表现了注意的___________特征。 A.稳定性 B.广度 C.分配 D.转移 ()5、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称为___________。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诱导运动 D.自主运动 ()6、___________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出来的。 A.成熟势力说 B.行为主义观 C.精神分析论 D.相互作用论 ( )7、当学习程度为___________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 ( )8、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___________。 A.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稳定特质和不稳定特质 D.外倾特质和内倾特质 ( )9、在认识上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____。 A.分析 B.比较 C.抽象 D.概括 ( )10、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___________。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 D.侧抑制 ( )11、“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___________。 A.紧张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 )12、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___________。 A.斯坦福—比奈量表 B.比奈—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量表 D.瑞文测验 ( )13、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反映了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A.动机与需要 B.动机与生理 C.动机与目标 D.动机与行为效果 ( )14、_________气质的典型特点是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善于忍耐,沉静。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 )15、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是___________冲突。 A.双趋 B.双避 C.趋避 D.多重趋避 ( )16、某5岁小孩在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智商为120,他的智力年龄为___________。 A.5岁 B.6岁 C.7岁 D.8岁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一) (请关注“心研助手”微信公众号获得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位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是() A马斯洛 B.弗洛伊德 C.华生 D.冯特 2.神经元从静息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的特性是 A.神经冲动 B.动作电位 C.全或无”定律 D.突触传 3.公交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站在车上的人左右摇晃一下后又站直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脑机制是() A小脑B中脑C前脑 D.延髓 4.人眼能看见颜色的纯度是 A.色调 B.明度 C.饱和度 D.白光 5.对光敏感性较低感觉阔限高具有昼光觉功能的视觉感受器是 A.棒体细胞 B.神经节细胞 C.双极细胞 D.锥体细胞 6.一面红旗,不管是在白天还是晚上,在日光下还是路灯下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红色。这种知觉恒常性是 A.明度恒常 B.大小恒常 C.颜色恒常D形状恒常 7.当浮云快速飘过夜晚的皓月时,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会在主观上觉得月亮在移动而浮云是静止的。这种知觉现象是 A.动景运动 B.运动后效 C.诱发运动 D.自主运动 8.人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的记忆是 A.元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绪记忆 D.形象记忆 9.建筑工人根据设计图纸想象未来高楼大厦的形象,这属于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理想 10.“如何写好一篇心理学学术论文?”“房价这么高,我是买,还是租呢?”这种问题属于() A.知识丰富性问题B界定不清晰问题 C 常规问题D知识贫乏性问题

心理学基础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下列哪项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a)A. 望梅止渴 B. 学说话 C. 学走路 D. 学穿衣 满分:1 分 2.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是指(B)。A. 音色 B. 声调 C. 音频 D. 音量 满分:1 分 3. (C)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接纳。A. 共情 B. 同情 C. 尊重 D. 真成 满分:1 分 4. (A)中最典型的理论是社会学习论与社会交换论。A. 认知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 D. 行为主义学派 满分:1 分 5. 初中生可以利用(D)作为学习的工具。A. 语言 B. 动作 C. 文字 D. 抽象符号 满分:1 分 6. 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 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 C.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满分:1 分 7.(C)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A. 催眠 B. 睡眠 C. 白日梦 D. 记忆 满分:1 分 8. 下列不属于反抗心理原因的是(D)。A. 自我意识的高涨 B. 兴奋性过强 C. 独立意识 D.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满分:1 分 9. (B)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前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满分:1 分 10. “你对此感到伤心”是(D)会谈技术。A. 倾听 B. 开放性 C. 封闭性 D. 情感反应 满分:1 分 11. 下列属于特殊能力的是(D)A. 观察力 B. 记忆力

弹塑性力学复习思考题 (1)

研究生弹塑性力学复习思考题 1. 简答题: (1) 什么是主平面、主应力、应力主方向?简述求一点主应力的步骤? (2) 什么是八面体及八面体上的剪应力和正应力有何其特点 (3) 弹性本构关系和塑性本构关系的各自主要特点是什么? (4) 偏应力第二不变量J 2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5) 什么是屈服面、屈服函数?Tresca 屈服条件和Mises 屈服条件的几何 与物理意义是什么? (6) 什么是Drucker 公设?该公设有何作用?(能得出什么推论?) (7) 什么是增量理论?什么是全量理论? (8) 什么是单一曲线假定? (9) 什么是平面应力问题?什么是平面应变问题?在弹性范围内这两类问题之间有 和联系和区别? (10) 论述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的基本假定? 二、计算题 1、For the following state of stress, determine the principal stresses and directions and find the traction vector on a plane with unit normal (0,1,1)n = 3 111 021 2 0ij σ?? ??=?????? 2、In suitable units, the stress at a particular point in a solid is found to be 2 141 404 01ij σ-?? ??=????-?? Determine the traction vector on a surface with unit normal (cos ,sin ,0)θθ,where θ is a general angle in the range 0θπ≤≤。Plot the variation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traction vector n T as a function of θ.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1、心理学导论《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Dennis Coon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要)@@@@@@@@@@ 叶奕乾华东师大出版社 3、实验心理学郭秀艳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实验心理学》(推荐)(缺货)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邓铸上海教育出版社《应用心理学》(强烈推荐)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社(为主)孟庆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心理统计《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基本足够)(盗版)《心理统计学》邵志芳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北京大学出版社(缺货)《行为科学统计》Frederick J.Gravetter Larry B.Wallnau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教育 统计学(修订版)》王孝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要)@@@@@@@@@@ David R.Shaffer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刘金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其次)桑标上海教育出版社《当代儿童发 展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盗版)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当代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上海教育出版社7、心理测量《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缺货)16,心理学专业基础过关2000题刘平1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习题精编 18,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9,心理学统考重难点手册20,心理学逻辑图凉音16书暑假做题用,打基础之用。17书在大纲出来后,第二遍做笔记时用。18书最后把握时间模拟练习。16 17 18书总有些毛病,辅导书质量只能这样,将就着用,总得做些题。还有凯成勤思一些辅导机构也有习题书,大同小异,一两本即可。19书看销量就知道,很好很强大,尤其是统计部分和实验部分,简单易懂,适合跨考生。20书是凉音自己做的,很贴合考研考生的思维,适合做笔记时参考补充 之用。推荐阅读书目:(1)心理学与生活(2)津巴多普通心理学(3)心理学戴维?迈尔斯国外经典教材,无须多言, 简单易懂是老外的教材最大特点,有助于理解。(4)西方心理学史车文博(5)心理学的故事墨顿?亨特以上两本是心理学史的经典教材,虽不要求考心理学史,但了解心理学史大有裨益。(6)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Roger R.Hock 作者总结的心理学史上的颇具影响力的实验研究,值得一读。(7)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 Robert D.Nye

心理学基础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下列哪项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a) A. 望梅止渴 B. 学说话 C. 学走路 D. 学穿衣 满分:1 分 2.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是指(B)。 A. 音色 B. 声调 C. 音频 D. 音量 满分:1 分 3. (C)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接纳。 A. 共情 B. 同情 C. 尊重 D. 真成 满分:1 分 4. (A)中最典型的理论是社会学习论与社会交换论。 A. 认知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 D. 行为主义学派 满分:1 分 5. 初中生可以利用(D)作为学习的工具。 A. 语言 B. 动作 C. 文字 D. 抽象符号 满分:1 分 6. 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 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 C.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满分:1 分 7. (C)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A. 催眠 B. 睡眠 C. 白日梦 D. 记忆 满分:1 分 8. 下列不属于反抗心理原因的是(D)。 A. 自我意识的高涨 B. 兴奋性过强 C. 独立意识

D.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满分:1 分 9. (B)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前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满分:1 分 10. “你对此感到伤心”是(D)会谈技术。 A. 倾听 B. 开放性 C. 封闭性 D. 情感反应 满分:1 分 11. 下列属于特殊能力的是(D) A. 观察力 B. 记忆力 C. 抽象概括力 D. 色彩识别力 满分:1 分 12. 下列不属于认知风格的是(C ) A. 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 冲动和沉思 C. 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 D. 同时性和继时性 满分:1 分 13. 以下对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D)。 A. 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 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C. 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 个体主观性和环境客观性相互影响并存。 满分:1 分 14. 以人为中心的辅导法是由(a)提出的。 A. 罗杰斯 B. 艾利斯 C. 巴普洛夫 D. 弗洛伊德 满分:1 分 15. 在出生后5-6周,婴儿表现出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b ) A. 自主性微笑 B. 社会性微笑 C. 无意识微笑 D. 潜意识微笑。 满分:1 分 16. 遗忘的规律是(a)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总复习思考题(1)

一、概念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 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 3.教育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 成某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4.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 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2)教师个人成为这个专业的成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 5.教师发展学校: (1)教师发展学校是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进行的功能性建设,是使学校本身具有教师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的功能。 (2)教师发展学校是大学与中小学的 合作建设 (3)教师发展学校是在合作研究的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发展 (4)教师发展学校 ——凝聚教育生命的绿色建设 6.道德: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 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意识和行为规范。 7.学校德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 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8.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 格等人创建的一种教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从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的一个阶段道德的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二、简答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第二凯洛夫等教育学的影响 第三教育学的多元化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第一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与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第二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在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协调发展。 3.教育的属性有哪些?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任何上活动的根本所在。即: 1).教育是一种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转化过程。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 3.)在具体的培养人的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这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运动,这种运动的结果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自身的历史发展与继承 4.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者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核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受需要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2020试题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2020试题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 2.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A.詹姆斯 B.斯金纳 C.华生 D.惠特海默 3.神经元具有信息整合功能的部位是() A.树突 B.胞体 C.突触 D.轴突 4.人体的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5.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A.红黄绿紫 B.红绿黄蓝 C.紫红黄蓝 D.红紫蓝绿 6.耳朵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16~20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 7.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看作是小孩。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征是()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方向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8.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重要的线索是() A.运动视觉 B.运动视差 C.双眼视差 D.空气透视 9.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 A.脑功能定位说 B.突触生长说 C.反响回路说 D.记忆分子说 10.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知识经验参与的多少 B.是否有意识的参与 C.复述材料的数量不同 D.复述材料的的性质不同 11.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rpard)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时,字母旋转的角度是() A.60° B.90° C.180° D.240° 12.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来相关形象的过程是()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13.通常把解决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事物称为()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变式 14.某患者能说话,能理解口头语言,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其病变发生的区域通常是() A.布洛卡区 B.中央后回 C.角回 D.艾克斯勒区 15.发展性程度最高的言语形式是() A.独白语言 B.对话语言 C.书面语言 D.内部语言 1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届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