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现实批判指向与政治寓言说

《西游记》现实批判指向与政治寓言说
《西游记》现实批判指向与政治寓言说

《西游记》现实批判指向与政治寓言说

中文0701 070101120 唐欣欣纵观《西游记》学术史,可以发现《西游记》思想主题的争议非常激烈,主要有宗教寓言,心学寓言,滑稽小说,政治寓言几类,我更多地赞成滑稽小说这一观点。当然分析一部《西游记》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从现实精神上分析可以发现《西游记》具有现实批评指向,但是这样现实批评与政治寓言说有着根本的区别。

《西游记》中具有的现实批评指向是与它带有的玩世主义分不开的,从这点上可以说《西游记》是具有深刻现实精神的滑稽小说。

《西游记》的“玩世主义”问题是胡适最先提出来的。他在一九二三年写的《〈西游记〉考证》中说:“《西游记》所以能成为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有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他还说:“这种诙谐的里面含有一种尖刻的玩世主义。《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正在这里。”胡适的这一观点受到了鲁迅的肯定。胡适在《〈西游记〉考证》结尾部分说:“我不能不用的笨眼光,指出《西游记》有了几百年逐渐演化的历史;指出这部书起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指出这部《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探求。”

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作家大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些社会现

实生活的材料在经过作家的个性加以溶化,并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就是真正的文学作品。但是对于《西游记》在胡适那里“玩世主义”主要还是归结为“滑稽意味”,甚至说《西游记》的“好处全在他的滑稽”,这是不符合事物的本质的。从《西游记》的创作实践来看,“玩世主义”只是作家为了实现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段,透过现实主义我们才能看到它真正的内涵——现实主义精神。

《西游记》在玩世不恭的基调下通过每个事件、每个细节,几乎都充满了玩世不恭的意趣,从而曲折地揭示出社会的真实。《西游记》中对于三界的神、仙、佛都不曾表现出顶礼膜拜的卑躬心理,对于玉帝、如来、寿星等权威者,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揶揄嘲弄。如孙悟空在如来手指间撒下一泡猴尿,还把如来称作“妖精的外甥”,而那些神仙哪一个都要卖悟空几分面子。当唐僧师徒到了西方的雷音寺,如来竟要钱再给真经,这让人觉得开始时他们感化悟空几人去护送唐僧取经以渡众生的善举有些恶心。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统治着的嘲讽。

在玩世主义的背后,作品也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生活的黑暗腐朽。红孩儿用真火烧伤了悟空的眼睛,护法伽蓝点化庄院,为悟空治好了眼睛,次日忽然没了人家,八戒道:“想是射门户的,恐怕里长晓得,却就连夜搬了。”可以看出当时的封建剥削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对于车迟国国王、比丘国国王等封建帝王的描写,更直接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

作品中不经意间的一笔,就十分传神地勾画出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来。唐僧凡胎肉眼识不得妖精,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形,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当唐僧被妖精捉去,而悟净、悟能,他们无力相救时,他心里不禁想念起悟空来,把这与当初他对悟空说的那些绝情话相比时,让人觉得唐僧这人真是个脓包!他那种懦弱样是一个真正的世上人。在比丘国,国王要“黑心”作药引子,孙悟空剖膛、开肚,从里面滚出了一大堆心来: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针砭世态,令人毛发俱耸。作品中还有一些处世哲学,如“莫要与人斗富”,“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之类。

这些都是《西游记》通过玩世主义这一艺术手法,曲折地揭示出来的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所以说,《西游记》具有现实批评指向,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自1949年建国至1966年“文革”爆发,《西游记》研究表现出两重性特征。一方面,它承袭了三四十年代以来的研究格局,在新中国万象更新的时代精神下,在学术深度上有所推进,学术水准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它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性,与政治挂钩紧密,特别是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所谓“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直接催使《西游记》研究向阶级斗争学说靠拢,之后的研究即多以阶级斗争或农民起义为主线。在“文革”期间,《西游记》研究也明显成为政治的附庸,阶级斗争的主题观一统天下,实际上已偏离正常的文艺批评甚至严重违背

了学术理性。

何满子在《〈西游记〉研究的不和谐音》中说道:“把艺术形象和阶级斗争的概念一一对照,使之对号入座的办法,自然非常直接痛快;但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都要比社会学的配方复杂得多……不能说吴承恩对他所处时代的封建秩序没有不满情绪,对现实没有嫉恨之处,但正如他的无意于宣扬宗教一样,他也并未蓄意用小说宣扬被压迫人民反抗的封建统治。从《西游记》的形象所能看出的,他对现实生活中丑恶事物的批判只是用嘲笑的方式,取世态揶揄,这就是他的艺术方法的基本倾向……因此吴承恩根本无意将孙悟空当作反抗封建统治的阶级代表,孙悟空的改邪归正正因此也不意味着阶级战士的屈服投降。”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对正邪、善恶、真妄之间,似乎并无偏袒,他只是将各色人等的本相显露出来,对当时现实社会进行嘲讽,只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这与什么政治寓言之类的“微言大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从作品汇总那些玩世不恭的话语中实在看不出有多少“反封建”的自觉意识,又有什么“阶级斗争”的主题!

作者凭借自己的丰富的阅历和独特的艺术情趣、个性气质,通过神魔世界的外壳再现了现实世界的社会真实,并且以“玩世主义”的游戏态度表达出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评价和判断,《西游记》无疑是一部经典的著作,何必非要给它扣上“政治”的帽子呢!它就是具有现实批判精神内涵的一部充满艺术色彩的经典小说!

《西游记》现实批判指向与政治寓言说

《西游记》现实批判指向与政治寓言说 中文0701 0 唐欣欣纵观《西游记》学术史,可以发现《西游记》思想主题的争议非常激烈,主要有宗教寓言,心学寓言,滑稽小说,政治寓言几类,我更多地赞成滑稽小说这一观点。当然分析一部《西游记》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从现实精神上分析可以发现《西游记》具有现实批评指向,但是这样现实批评与政治寓言说有着根本的区别。 《西游记》中具有的现实批评指向是与它带有的玩世主义分不开的,从这点上可以说《西游记》是具有深刻现实精神的滑稽小说。 《西游记》的“玩世主义”问题是胡适最先提出来的。他在一九二三年写的《〈西游记〉考证》中说:“《西游记》所以能成为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有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他还说:“这种诙谐的里面含有一种尖刻的玩世主义。《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正在这里。”胡适的这一观点受到了鲁迅的肯定。胡适在《〈西游记〉考证》结尾部分说:“我不能不用的笨眼光,指出《西游记》有了几百年逐渐演化的历史;指出这部书起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指出这部《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探求。” 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作家大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些社会现实生活的材料在经过作家的个性加以溶化,并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

现出来,就是真正的文学作品。但是对于《西游记》在胡适那里“玩世主义”主要还是归结为“滑稽意味”,甚至说《西游记》的“好处全在他的滑稽”,这是不符合事物的本质的。从《西游记》的创作实践来看,“玩世主义”只是作家为了实现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段,透过现实主义我们才能看到它真正的内涵——现实主义精神。 《西游记》在玩世不恭的基调下通过每个事件、每个细节,几乎都充满了玩世不恭的意趣,从而曲折地揭示出社会的真实。《西游记》中对于三界的神、仙、佛都不曾表现出顶礼膜拜的卑躬心理,对于玉帝、如来、寿星等权威者,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揶揄嘲弄。如孙悟空在如来手指间撒下一泡猴尿,还把如来称作“妖精的外甥”,而那些神仙哪一个都要卖悟空几分面子。当唐僧师徒到了西方的雷音寺,如来竟要钱再给真经,这让人觉得开始时他们感化悟空几人去护送唐僧取经以渡众生的善举有些恶心。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统治着的嘲讽。 在玩世主义的背后,作品也曲折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生活的黑暗腐朽。红孩儿用真火烧伤了悟空的眼睛,护法伽蓝点化庄院,为悟空治好了眼睛,次日忽然没了人家,八戒道:“想是射门户的,恐怕里长晓得,却就连夜搬了。”可以看出当时的封建剥削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对于车迟国国王、比丘国国王等封建帝王的描写,更直接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 作品中不经意间的一笔,就十分传神地勾画出形形色色的世态人

管理寓言故事几则

管理寓言故事 一座破旧的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屋檐下,一只在佛龛上。一天,旧庙的屋顶塌掉了,幸运的是,两只蜘蛛没有受伤,他们依然在自己的地盘上忙碌地编织起蜘蛛网。没过几天,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搞破。一只小鸟飞过,一阵小风刮起,都会让它忙着修上半天。它去问屋檐下的蜘蛛:“我们的丝没有区别,工作的地方也没有改变。为什么我的网总是会破,而你的却没事呢?”屋檐下的蜘蛛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我们头上的屋檐已经没有了吗?” 感悟:修网自然很重要,但了解网破的原因更重要。经常会看见忙得团团转的管理者,这些在管理中充当救火队员的管理者就像那只忙碌的蜘蛛一样,没有考虑过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三只青蛙和一桶牛奶》 有个牧人将刚挤的一桶鲜奶放在墙下,墙上有三只小青蛙打闹时不小心全部掉进了奶桶里。就这样三只小青蛙游也游不动,跳也跳不起。 第一只青蛙说:" 难怪早上眼皮就在跳,好端端掉进牛奶里,我的命好苦啊!" 然后它就漂在奶里一动不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试着挣扎了几下,感觉到一切都是徒劳,绝望地说"今天死定了,我还不如死个痛快~长痛不如短痛" 于是它一头扎进牛奶深处,自己淹死了。 第三只青蛙什么也没说,只是拼命蹬后腿。 第一只青蛙说,“算了吧,没用的,这么深的牛奶桶,再怎么蹬也跳不出去啊。” “也许能找到什么垫脚的东西呢!”第三只青蛙说。 但是桶里只有滑滑的牛奶,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支撑的东西,小青蛙一脚踏空,两脚踏空……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小青蛙几乎想放弃了,但是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支持着它一次又一次地蹬起后腿。它感到牛奶越来越稠,越来越难以游动…… 然而,慢慢的,奇迹出现了,它们下面的牛奶硬起来了--原来牛奶在它拼命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待到等死的那只小青蛙发现这一点,它兴奋地叫起来,这时它的同伴已经差不多精疲力竭,然而两只小青蛙还是奋力一跳,终于都跳出了奶桶。而它们的另一个同伴,却没能出来。 感悟:如果不是第三只青蛙的努力,大家只有一起死,但因为它坚持了努力了,连同等死的同伴也因它获救。那么,有什么理由不服从第三只青蛙,拜它为王呢?管理亦如此理。

古代文学史主观复习题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 一、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答:古文运动:唐代中期以及宋朝已及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 主张:1.“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这是韩柳古文运动的核心 2.重道也重文 3.为文贵在创新,反对因袭 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倡导“文气”说和“不平则鸣”说 北宋古文运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学。 代表人物:欧阳修 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二、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答: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的词更是题材广阔,含义深远,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词派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帝”。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 三、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答:1.形式上,大量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 2.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成功地把铺叙手法运用于词中(以赋为词) 3.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4.善用白描,语言通俗明快,雅俗兼得 四、李清照词的风格及成就 答:李清照词的风格:前期――主要表现在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闺中之闲吟)——闲愁 后期――主要表现:国破、家亡、夫死、再嫁、婚变后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死,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国破家亡之 低泣)——国恨家仇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①她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清新淡雅又通俗易晓。 ②精于音律,特别是她善于将语言变化与声情、词情相结合,达到表现情感的艺术极致。③她的词在后世被推崇为当行本色的典范 五、苏轼对词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答: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是宋词发展史上一座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其贡献: 1.开拓词境,提高了词品 2.开豪放一派,且婉约、清旷,幽美多种风格并重。 3.突破音律的束缚。 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西游记好句摘抄及赏析

西游记好句摘抄及赏析 文: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 赏:此处是众僧在讨论西天取经的原由。前有众僧意见不一的猜测,莫不是一些前途 险恶难测的推断,这是作者为了突出主角所加的铺垫。从后文三藏“钳口不言”,与众人 相比另类的表现中看出他的与众不同,思想之深。这也是作者想让主角在新的环境中博得 尊重设置的一个考验。 文: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 破人憔悴。白灊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 呖呖声宵碎。 赏:此为对季节入秋的描绘。作用当然也不单单是写景,这首词描绘的秋景凄寒寂寥,落叶、烟雨,诗意当中有旅人孤独的悲伤情怀,也有山高路远、路途终点茫茫无期的担忧。 文: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 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 赏:时间为凌晨,地点为荒郊野外,“拨草寻路”“崎岖难走”暗示了环境的凶险与 不确定,平添了紧张气氛,也表达出一行人取经的不易,为下文遇见凶险做铺垫。 文:唬得个三藏魂飞魄散,二从者骨软筋麻。 赏: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形象地表现出两个人物的性格。唐三藏性格软弱,胆小懦弱。而二徒弟更是胆小如鼠,更加不能担当保护师父的责任。这里从侧面表现了出孙悟空 的机智勇敢,也暗示取经途中缺少孙悟空的不明智与不可能。 文:不一时,红日高升。三藏昏昏沉沉,也辨不得东西南北,正在那不得命处,忽然 见一老叟,手持拄杖而来。 赏:旭日东升,是一天的开始,也是希望的曙光。环境的描写在此处起了暗示人物命 运转机的作用,老叟仙风道骨的模样与凶神恶煞的妖怪形成鲜明对比,由此推断老人的心 地善良。而他出现在三藏遇难彷徨无措时,也明显的是一个拯救者的角色。 文: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鹿与猿, 一队队獐和麂。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 蹄难举。 赏:这里的环境描写优美,表现了人物化险为夷的处境,也从些许凄凉与人物脚步踌 躇中表现出人物处境的无助与心慌。

九下总复习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刻意练习·提能力 1.(2019·威海)秦汉、隋唐、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都曾出现过盛世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 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两条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材料二右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中唐朝时出现的一个“盛世”局面。举两个对外交往的事例。

材料三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元统治者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明初统治者在地方上采取的“大大强化了皇权”的措施。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统治设置了什么机构?1684年,清朝设置的什么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三个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主要原因。 2.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六国尽灭之后,则更合全国的情形,加以调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当时的郡守,就是一个不世袭的大国之君,自亦有防其专擅的必要。所以每郡又都派一个御史去监察他。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自秦汉以来,中国一直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掌控大量的金融资源,经济生活国有化,社会信用在中央而不在民间。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意义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意义 【摘要】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强调伦理与政治相结合,主要采用的是教化和修身的方法,特别是以两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为主。继承这一方法体系中的有益成分,有利于我们巩固思想道德社会教化权力,强化自教自律,引导社会风气,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这些方法对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以德治国”有着很大的用处。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现代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尽管是为古代社会服务的,但其讲道德、重修身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古代道德教化与修身养性方法,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仍当继承和发扬,而且其中蕴含的当代价值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学习。 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①它是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化方法 ①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教化方法是指统治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以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社会思想政治品德个体化的方法,主要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传授阶段。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首推教化方法。教化方法在原始社会就表现为有生产和生活经验的老人通过口耳相传、观察模仿、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到了奴隶社会,甲骨文中对教化已有记载。如《周礼》记载,周代设大司徒官职专事教化,并规定了大司徒的十二项教化内容。儒家从孔子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化方式。 纵观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可看出中国古代的教化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教育灌输。封建统治者为了传播、灌输儒家思想,便尽力推崇儒学的四书五经,除了编写经书来传播儒家道德思想达到普及儒家伦理道德的目的之外,统治者还兴办学校加强对各级民众的教育灌输。第二,化民成俗。统治者为了将他们的教育思想贯彻下去,除了用灌输的手段之外,还利用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将这些教育思想化为一种无形的氛围,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第三,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儒家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子认为,一个人能正己然后才能正人。第四,环境陶冶。中国古代社会教化重视环境对人的品格形成发展的作用,要求教育者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道德氛围,促进社会民众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荀子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他认为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必须自觉地把这种环境的影响纳入到教化的重要内容中去。 1.2 修身方法 修身方法是中国儒家所强调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个人道德修养方法。它是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方法,主要用于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化阶段。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要能弘道,非道弘人”。可见,孔子认为人有践行道德的能力,那么人就应该进行道德修养。在《礼记·大学》中有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公式:“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管理寓言故事:徘徊在理性与感性之间

《3A-管理/生活小故事》 第319期 亲爱的朋友,您好!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本期与您分享的主题是:《管理寓言故事:徘徊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祝工作顺利! 编者:杨仁伟 2013年01月29日星期二 管理寓言故事:徘徊在理性与感性之间 某一天,当一位久经沙场的管理者,猛然间觉得自己的管理方法过时的时候,其实问题的真相往往不是管理方法本身落伍,而是管理者的前提和假设错了,因为外面的一切都变了。 科学管理有错吗?没有错。问题是,如果应用到现今的企业,至少要考虑一个基本的前提和假设是:人有比生理、安全更高的需求,这种需求叫做自我实现。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这也注定 了科学管理本身的边界,那就是其作为提升管理效率的一种方法,最大化资源使用率,而如果超越了效能本身就追求效率,科学管理应用的结果是:血汗工厂。 组织管理有错吗?没有错。问题是,如果过分强调流程、机制与职能,人的创造性就会被压抑,很难想象,在一个满眼全是规则的组织里,会有突破性的成就出现,人们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 了随行就市,人就成为组织的附属,铁打的硬盘有了,但流水的兵却没了,这同样会让企业丧失斗志和绩效。 人本管理有错吗?没有错。问题是,如果人文关怀本身替代了企业的制度规范,那么依赖人的自觉性是不是可以成就伟大企业,是不是可以规避机制管理所带来的“硬伤”,所有这些我们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企业的竞争力不强,不能带来高产出与高业绩,那么再多的人文关怀也无法让员工满意。 由此,我们也就懂得,管理的秘密之一就在于边界。第一领导力中心发现,更确切的说,如果没有了边界,就不存在管理的效能,而管理从来不追求绝对真理,它追求的是相对真理,不是对错,而是得失。 所以,对于那些总在纠结的管理者们来说,当内心总是叩问自己“这样做是对还是错”的时候, 其实是我们自己走进了管理的死胡同。毫无疑问,业绩、利润以及持续增长的业绩与利润,永远 都是管理的衡量标准。就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般,如果没有业绩和利润,那么管理的

西游记人物赏析之孙悟空

西游记人物赏析之孙悟空 ——勇敢顽强,意志坚定,侠肝义胆,重情重义孙悟空,戏称美猴王。又称齐天大圣、孙行者。曾在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涧为王。早先率群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称“千岁大王”。为求长生不老,独自肇着木筏漂洋过海拜见菩提祖师,取法名:“孙悟空”。从祖师那里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回到水帘洞,又从东海龙宫获悍金箍棒,并大闹幽冥界。玉帝令太白金星前往招安,封孙悟空为“弼马温”,管辖天马千匹。孙悟空嫌官小,一路打出御马犁监,回花果山,做了“齐天大圣”。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率领天兵天将去下界擒拿。孙悟空先败巨灵神,又伤哪吒。玉帝再命太白金星降旨招安,令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因为王母娘娘未请他参加蟠桃会,于是偷桃享用,致使王母娘娘“蟠桃盛会”无桃可摘;又去瑶池,偷百味珍馐,佳肴异品,玉液琼浆,大醉;竟到太上老君炼丹房,把五个葫芦里练就的金丹吃个精光。玉帝怒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等共十万天兵下界捉拿孙悟空。孙悟空敌住四大天王与李天王、哪吒三太子,战败五个天王。观音菩萨推荐显圣二郎神去捉拿孙悟空,两个不分胜负。最后,孙悟空终于寡不敌众被二郎神捉住。孙悟空被绑在降妖柱上,巨斧雷电都不能杀死他,又皮太上老君放进“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悟空一双眼炼成“火眼金睛”,跳出丹炉,再次大闹天官。 玉帝请如来佛把他降伏,压在五行山下面五百多年。观音菩萨与惠岸寻找取经人,指点他皈依佛门,做了唐僧的大徒弟。不久,孙悟

空收服猪八戒、沙和尚为师弟,请观音菩萨收服小白龙,变成唐僧骑的白龙马。从此,孙悟空一路降魔[擒怪,尽心竭力保护唐僧。在白虎岭三打白骨,被贬回花果山,猪八戒用激将法请他下山,收服黄袍怪,救出宝象国公主和唐僧。路过平顶山莲花涧又大战金角大王、毅角大王; 在乌鸡国智斗妖道全真; 路上降伏红孩儿; 在车迟国与三大仙斗法,大闹通天河、金皖洞; 路过火焰山时,三借芭蕉扇,大战牛魔王。后来又大闹龙宫,大败九头虫;路过小雷音,降服黄眉怪; 经过朱紫国,悟空巧行医,降伏金毛犰等,历经各种险难,孙悟空终于保护唐僧到达西天大言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因在取经途中全始全终,降妖有功,终于成就正果,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聪明灵敏,机智过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他的悟性过人,还能猜出老师的暗示,从而学到真本领。他对佛理有深刻的见解,有时还要高出唐僧好多。孙悟空无所畏惧,战天斗地,蔑视天庭神仙,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大闹天宫是最有力的证明。他蔑视神权,他见了玉帝和太上老君,从不下跪,只是唱个喏罢了,有时还直呼玉帝老儿”;太上老君为“老官儿”。即使对三界中法力最高、权力最大的如来佛祖,他也不会毕恭毕敬。狮驼岭收三妖时,他竟然痛骂如来是“妖精的外甥”。对于一般的神灵,孙悟空更是不放在眼里。 孙悟空勇敢顽强,意志坚定,侠肝义胆,重情重义。在取经路上,他始终一马当先,降妖除魔,奋勇无敌。虽然困难重重,却以苦为乐,几乎从未想过拆帮散伙,即使唐僧说了灰心丧气的话,他也从旁加以

寓言:狼与羊,民主之后的秘密

寓言:狼与羊,民主之后的秘密 一、民主革命 狼遇到一大群羊,想占为己有,但怕他们不听招呼,于是,心生一计,对羊群说:“如今倡导和谐了,我也将与时俱进,不再随意杀生。我会帮你们铲除败类,实现和谐。再说我见多识广,知道哪儿的草好,只要你们跟着我,保证衣食无忧,其他人也不敢再欺负你们!” 听完狼的话,众人将信将疑。忽然,羊群中闪出一只老羊,怒斥狼:“你这头胡说八道的恶狼!你吃了多少羊,少在这儿糊弄人!” 大家一看,原来是羊国王!“是呀,狼改不了吃羊的本性,我们不要轻信他!”羊丞相接着说。 狼有点害怕,因为他小时候差点被羊国王踩死,但看到国王老态龙钟,冷笑一声:“人生而平等,人人都享有民主、自由、人权,这是普世价值,你这老东西凭什么生来就当国王,凭什么永享富贵?你想对抗普世价值,做千古罪人吗?” 几句话居然把国王问的哑口无言,是呀,普世价值可是新玩意,他从没见过,也从没想过。正当他迟疑之际,狼猛扑上去咬死国王,紧接着又咬死了丞相,然后望着惊呆的羊群,高呼“同志们,自由了,造反吧!”,众羊见大势已去,也跟着高喊:“造反了!民主万岁!自由万岁!”,羊兵也迅速起义,王室家眷和几个大臣刚想溜走,就被众人活捉献给老狼。羊王国瞬间覆灭了! 二、除暴安良 革命推翻了旧政权,却引起羊群大乱:有人打家劫舍,有人欺男霸女,有人强占强吃。狼却不管不问,只管独享美食。 几天后,局势更加混乱,许多人请狼出山维持秩序、匡扶正义,狼却以“能力有限、难堪大任”为由婉拒。其实,狼并非真的无动于衷,他现在需要混乱,因为这样才能抬高身价,赢得羊群认可。 又过了几天,局势接近崩溃,大家心急如焚。突然有一天,狼召开“全民大会”,在会上,他真诚坦露心迹:“许多人请我出山,我能力有限,多次拒绝。可眼下局势危急,只好将就一下,等大家选出合适的领导人,我立刻退位,绝不贪恋权势,搞历史倒退,做民主罪人!” 话音未落,会场里掌声雷动。老狼摆摆手止住掌声,接着说:“我老狼说话算数,现在我来做主,你们可以发扬民主,大胆揭发这几天为非作歹的恶徒,不要有任何顾虑”。 狼的话迅速点燃了羊群的民主热情,饱受欺压的羊民大着胆子检举了几只作恶多端的羊霸。狼二话不说,起身咬死一只民愤极大的羊,舔舔嘴上的血,望着惊魂未定的羊群吼道:“看今后谁敢侵犯人权!” 众羊见状,立刻热血沸腾,充分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民主良机,大胆揭批羊群恶霸。羊霸

西游记赏析

西游记赏析 文/李泽宇 1、评价师徒四人: 孙悟空:正义、神通广大、自豪 猪八戒:贪吃、懒惰、好色、正义 沙悟净:不急、正义、衷心 唐三藏:善良、正义、有礼貌 2、团队精神给我的启示: 团结就是胜利,团结能刻服一些难题。 3、身世对比: 孙悟空:石头—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佛猪八戒:天蓬元师—猪刚鬣—猪八戒—佛 沙悟净:卷帘大将—沙悟净—沙和尚—佛 唐三藏:金蝉佛子—玄奘—唐三藏—唐僧—佛 西游记赏析 文/陈天 《西游记》是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名着之一,至今仍广为流传,其中的精彩故事都还记忆犹新。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玄奘怒逐美猴王;孙大圣四海求仙方,观世音甘露活宝树;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智取芭蕉扇。可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虽然书中有一些看不大懂的地方,但却并没有减弱我对

《西游记》的喜爱之情:调皮机灵,诡计多端的老孙;大腹便便,视食如命的老猪;老实忠厚,谦虚谨慎的老沙;有时心软,有时固执的唐僧。这些生动形象、逼真的人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首先,我想谈一谈对唐僧这个一向人们褒贬不一的人物的理解: 第一:耳朵软,没有主见。就等“三打白骨精”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变,唐僧不辩真假,也不能怪他,毕竟不如悟空的火眼晶晶。可既然悟空已说出实情,并有白骨脊梁上的一行字“白骨夫人”的证明,唐僧就应相信悟空。八戒一向爱和悟空对着干,在一旁挑衅生事,唐僧果然耳朵软,信了八戒。悟空不住地叫:“师傅,莫念!莫念!”听了都叫人心寒。悟空穿山越岭,擒妖除怪,跟随唐僧一行吃尽了千辛万苦。而唐僧心里糊涂,不明真相,竟然过河拆桥。第二:言而无信。唐僧在“三打白骨精”中不要悟空做自己的徒弟。还发誓:“今后再要你,我就坠下地狱!”可当黄袍怪施法将唐僧变为老虎,悟空迎救之时,唐僧只有感激,但内心更多的是羞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第四:固执,自作主张。以“盘丝洞七妖作法”为例。唐僧自作主张去化斋,徒弟们好言相劝,无奈唐僧十分固执,结果成了七个女妖的“上门午餐”,唐僧这才含泪悔恨。 西游记赏析 文/萌娅 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在没有被唐僧收为徒弟时,他可是天上大名鼎鼎的“天蓬元帅呢!”.可是,他偏偏喜欢上了月亮仙子嫦娥,并向嫦娥表示自己的一片真心,可嫦娥早有心上人了,天蓬元帅竟然在蟠桃会上调戏嫦娥。结果被玉帝知道了,愤怒得将天蓬元帅贬入凡间,投胎做普通人,但因为出了差错,我们的天蓬元帅竟投成了猪胎,尽管成了猪,天蓬元帅还是不改贪美的性子,在高老庄喜欢上姥爷家的小姐,还被发现了自己是头猪,多亏悟空和师傅来到了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做第二个徒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才稍稍改掉了八戒贪美的性子。八戒对师傅其实是忠心耿耿,虽然有时师傅一被抓他就想分行李回高老庄,但他为去西天取经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还给我带来了一丝快乐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启示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启示 姚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沿革,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中一些教育方法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实启示;中国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320(2009)04-0075-02Ancient Chinese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Reality of EnlightenmentYAO Yao(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few thousand years ofdevelopment history,the formation of a mor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ome of which teaching methods to our present-da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meaningfulreference.Key words:ancient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ality inspiration;China收稿日期:2009-05-11作者简介:姚遥,女,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湖南农机HUN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09年7月July.2009第36卷第4期·学术Vol.36 No.4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虽是我党提出的,但它确是人类社会历史不同阶段和不同阶级共有的社会活动,它所包括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普遍社会现象。中国古代社会,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原始社会,由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中分离出来,而且文字还没有产生,所以教育主要是通过集体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活动来完成的。公元前21世纪,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文字也在生产劳动中慢慢产生。奴隶主问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充分利用宗教迷信欺骗和麻痹奴隶和平民,用讲“德政”,建“礼治”的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进入春秋时期后,教育迅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孔孟则是其中就为杰出的代表,他们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理论和方法最为系统,所以一直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承袭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本文所讲的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就是讲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方法。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沿革,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里我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法都列举出来,只选取一些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意义的主要方法列举如下:(1)教育灌输。统治者为了传播儒家思想,使儒家的经典《诗》、《书》、《春秋》、《论语》、《孟子》等得以普及,历代统治者采取了编写和普及蒙书的手段,来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如《三字经》、《女儿经》、《千字文》、《神童诗》、《增广贤文》等等,这些读物均为当时学童的启蒙教材,不管其是否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只要求其奉读铭记,无条件接受。当然,统治者编写的这些读物容易背诵,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传播儒家道德思想,使其在民间大量推广流传,从而达到普及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目的。(2)化民成俗。统治者实现“化民成俗”一方面是教育灌输的结果,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养成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秦汉时期,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他们的任务是发现本地区的为民法式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就会奏报朝廷,以门庭悬挂荣誉匾额大事宣扬以示表彰。树立典范加官进爵,树立牌坊,修建祠堂,建立家谱家规等。通过这些方式营造出统治者所需要的社会氛围,随着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形成了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的社会民俗。(3)身教示范。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子认为,一个人能正己然后才能正人。教育者应该是伦常的完美体现者,是学生的道德楷模,要以自己负责的精神、谦恭态度和博学多知来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为学生树立好

论柳宗元的寓言

论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摘要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寓言创作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诣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把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现实生活带入寓言中,寄寓了作者关注社会生活的政治责任感和愤世嫉俗的批判精神。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文学价值,是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柳宗元寓言创作文学价值意义影响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有故事情节,二有比喻的性质。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物喻人,使得抽象或深奥的道理从具体而浅显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柳宗元是第一个较多的把前人当做论据使用的寓言扩展成独立作品,化零金碎玉为完璧的作家,在我国文学寓言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寓言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善于体情察物,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像和夸张,创造生动的形象。应该说,柳宗元是很好地继承了前人寓言的成就,特别是先秦寓言的成就,并且又开拓创新,使寓言能居于文学作品之列,其功最著。 一、柳宗元寓言创作的思想根源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为吏者人役也”(见《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即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奴仆,可以说这是柳宗元参与当时政治革新活动的政治思想基础。后来他又在《送薛存义序》中进一步发挥了“为吏者人役也”的思想,认为做官是给老百姓办事的,应当“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做到“讼者平,赋者均”。但现实与他的民本思想相悖。元和以后,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真正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受到生动的社会教育,这一切都充分显现在他的字里行间。特别是他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就更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寓言小品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之作。 二、柳宗元寓言创作的风格特色 柳宗元寓言创作的代表作品在严格意义上只有七篇:《行路难》三首、《跂乌词》、《笼鹰词》、《放鹧鸪词》、《三戒》。在柳宗元的寓言中,高度的哲理性与强

经营管理寓言故事

经营管理寓言故事 经营管理寓言故事 战争期间,一个士兵用大麦精心地喂养他的马。然而战争一结束,那马便被拉去服苦役,搬运沉重的货物。后来战火重燃,军号吹响了,吹响了,主人备好马鞍,全副武装骑着马去迎敌。这时,马却毫无力气,不断摔倒,他对他主人说:“你还是赶快再去找一匹战马吧。因为你已把我变成一头驴子,又怎么还能把我当战马骑呢” 寓意:这是说,和平、舒适的日子里不能忘记了灾难。 管理评论:有些人的眼光只限于眼前利益,对于长远利益却从不去想它。对东西的用处也是一样,有用的时候,就当宝贝一样供起来,不用的时候,就把其当“烂草鞋”一样扔在一边。管理者对员工的态度也有类似的做法,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把员工当廉价劳动力一样的使唤的现象,既在企业普遍存在,就是对待公务员也一样。不懂尊重人才,不懂使用人才,很多人才白白浪费,产生不了价值,实在是很可惜。 有管理者常叹企业内没有人才。但现实的情况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稀缺。就算管理者知道企业有千里马似的人才,也会只是敬而远之,供着奉着,而不会正确使用人才与重用人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一天一小变,十年一大变,百年一巨变。企业面对变化所带来的种种危机如果麻木不仁,并且麻痹大

意的话,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什么原因。 不在变化中生存,就会在变化中灭亡。变化所带来的危机,如同“温水煮青蛙”般地进行着,让企业所有人都很舒服,并不知将有大难临头。如果企业不能随着变化的节拍而行动的话,那么就会被煮死掉。忽略变化,没有确实的应对措施与方法,危机会成为杀机。把握变化,让企业政策与变化相匹配、相适应,危机终将成为良机。面对变化,面对潜在的危机,企业要有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患意识,不是杞人忧天。忧患意识,是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忧企业的是否盈利,忧企业的员工是否过得幸福,忧产品是否能畅销,忧企业能否度过各种艰难险阻。忧患中的企业员工,能知进取。安乐中的企业员工,只知骄奢淫逸。企业管理者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性,扫描企业内外部可能出现的危机与潜在危机,思考出应对措施,做到有备无患。企业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到心中有底,胸中有策。企业在增加忧患意识时,要解决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问题,要解决好优待员工的问题,要解决好育人才与用人才的问题。

2018届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02.(2016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03.(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 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04.(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05.(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右表中 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0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07、(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 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08.(2015·江苏高考)《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09.(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10.(2017?豫晋冀三省调研)《史记?殷本纪》中引孔安国云:“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 考之,皆无知吉者。”《尚书?盘庚》云:肆予冲人,非废厥某,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 “

《西游记》鉴赏与分析

《西游记》鉴赏与分析 一、思想内容 小说中“大闹天宫”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民的反抗。当然,幻想小说之反映现实带有本身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闹天宫”中的叛逆者竖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并且提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十万天兵天将望风而逃,天宫统治播摇欲坠,以致玉皇大帝不得不向外求援,这些虚构和幻想的情节是以现实中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作为基础。如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次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象得那样大胆,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辉夺目。“大闹天宫”以孙悟空的失败而结束,这和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所受的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有关。同时必须指出,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和以后的皈依佛法,也是情节发展上的必然要求。很显然,花果山上的美猴王绝不会无缘无故地放弃洞天福地、自在为王的生活去帮助唐僧西天取经,不如此安排,就无法过渡到下面的取经故事。而且西游记故事的基本轮廓早在吴承恩之前就形成了,作者很难在这种关键的地方进行根本性的变动。 在吴承恩的百回本中,大闹天宫的结局虽然是悲剧性的,叛逆者的英雄形象却创造得富有无限的生气。相形之下,天宫统治者色厉内荏,可笑可憎。他们对孙悟空使用了各式各样的阴谋诡计。孙悟空被镇压在五行山下,读者一点也不觉得他“罪有应得”,相反地,对他十分同情,为之慨叹。作者在这个故事里所表现的反抗思想是当时的进步思想。它使得这七回成为《西游记》的一个精华部分,给全书增加了不少的光辉。七回以后,写如来说法、观音奉旨、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太宗入冥,这都是取经故事的前奏,它们主要是起情节上的组织作用,本身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从第十三回起才正式开始西天取经的故事,它是全书的主体,作者一共花了八十七回的浩大篇幅。它在故事上和前七回的连接是描写孙悟空被征服后的遭遇。他皈依了佛法,保唐僧取经,依旧以顽强勇敢的姿态出现,机警地应付路上的一切事变。它和前七回也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转人了另一个故事,所描写的是取经者和阻挠取经者之间的斗争,唐僧师徒四众和各式各样的妖魔之间的斗争。取经在这里被当作一项了不起的事业,主人公为它经历千辛万苦,进行始终不懈的斗争,才达到了目的。 这个故事显然表现了这样的思想:要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要完成一种伟大的事业,定会遭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而且必须战胜这些困难。西天取经本身还包括四十一个小故事。绝大部分里面出现了作怪的妖精。这些妖精来历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阻挠取经事业的进行。它们之中有许多其实是自然灾害的幻化,但当它们化身成为妖魔,在战斗中作为邪恶势力的一方而出现,本身就获得了社会的意义。吴承恩所着力描写的是西天路上每一场具体的战斗,是孙悟空如何在与阻挠取经的邪恶势力作斗争中取得胜利。总起来看,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幻想的情节,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勇敢前进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摧毁社会上一切邪恶势力以及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心。 二、艺术特色 《西游记》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

以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政治:(1)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2)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3)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4)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1)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2)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3)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2)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3)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政治:(1)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3)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1)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2)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2)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3)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1、政治:(1)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2)政权更替频繁;(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4)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2、经济:(1)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2)江南经济开发,开始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3)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1)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发展;(3)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四)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 1、政治:(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3)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2)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3)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兼收并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2)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