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秋风塞上——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简论_童凤畅

白马秋风塞上——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简论_童凤畅
白马秋风塞上——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简论_童凤畅

2001年第3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3,2001 (总第90期)Jou rnal of Qinghai No rmal Univ 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General No.90

“白马秋风塞上”

——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简论

童凤畅

(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纵观中国古代边塞诗,以征战戍边、描写战事者为多。元代边塞诗则不同,其时的诗人们没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思想,他们更多的是在感受塞外奇丽的自然风光。

[关键词]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02(2001)03—0112—03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长廊,自《诗经》始,边塞诗歌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召着读者。唐代的诗人们抱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以昂扬的情绪,奔赴边疆,战斗之余,他们以生花之笔写下了大量的传诵千载的边塞诗。唐代是边塞诗的繁荣时期。元代是继唐代之后边塞诗较为繁荣的一个朝代。其时,又以少数民族诗人以汉文创作的边塞诗更为出色。如耶律楚才、马祖常、萨都剌等,这些少数民族诗人的作品中就有不少内容新颖,且有独特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的边塞诗,这为我们研究元代文化提供了可贵的素材。

元朝疆域辽阔,特别是蒙古贵族进居中原后,元世祖忽必烈对采用汉法统治汉人的大力推广及科举制度的恢复,促使少数民族子弟积极学习汉族文化,有的甚至“舍马事诗书”,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溶入中原汉族文化的肌体之中,民族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显著特点。他们深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哺育和熏陶,用传统的文学形式进行娴熟的创作,融粗犷豪放的西域深邃精神与深邃典雅的中原文化于一体,往往超过了同代的汉文作家。元朝的兴盛,为少数民族诗人的涌现创造了独特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元世祖实行两都制,与前五朝相比统治中心北移了,自然就导致了文人的向北渗透,大批文人或应征入朝,或漫游塞外,或扈从出巡,这扭转了过去的文人踯躅中原,荟萃江南地域的局限。这是边塞诗所以兴盛的一个有利的社会条件。马祖常、萨都剌等都有过边塞生活的经历,有着较深切的边塞生活的体验,这样的经历成为了诗歌创作的根本素材,于是,吟咏边塞风光、反映战事的诗歌,便应时而生。

如果说唐代边塞诗是那个时代的大合唱,那么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边塞诗便是元朝诗坛一朵美丽的奇葩。

[收稿日期]2001—05—15

[作者简介]童凤畅(1961-),女,青海人,青海师大讲师,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112

就题材而言,元代边塞诗与历代边塞诗相同,征战戍守、边塞风土皆入诗。元代战事频繁,一些诗人在创作中自然以边塞、军旅、离情等作为题材,记录和反映了各种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这类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精神。如耶律楚材的《辛巳闰月西域山城值雨》中写道:“冷云携雨到山城,未取冲泥傍险行。夜听窗声初变雪,晓窥檐溜已垂冰。”生动描述了军旅生活的艰辛。对战争给百姓造成的灾难诗人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古域河中十咏》:“寂寞河中府,生民屡有灾。避兵开邃穴,防水筑高台。”战争带给百姓的凄惨生活深深地刺痛着这位治国安邦为己任的政治家兼诗人的心。这类题材的作品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为数不少。其他少数民族边塞诗人如马祖常、萨都剌、耶律铸等均有这类作品,但从作品的题材和思想内容的深刻性来说不及耶律楚材。

元代边塞诗不同于前代的是,元代的少数民族诗人们,没有唐代边塞人那样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思想,因而,描写边塞战争的较少,反映边塞风土的数量居多。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中庸》就有:“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造成这种北方刚烈、雄厚、粗犷、苍劲与南方的宁静、柔婉、轻盈、秀丽的文化异质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的影响。深受北方文化熏染的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人们,对“白马秋风塞上”有着独特的感受,在他们描写塞外自然风光的作品中,很少前人笔下的荒凉景象,对边塞民族风俗习惯的熟悉与了解,使诗人们感受到的是雄浑是壮丽。他们以充满感情活力的笔,使边塞风光纷呈异彩。“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绝壁喷晴日,擎海层峦吸罩霞。松桧从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横空千里雄西域,江左名山不足夸。”耶律楚材的这首《阴山》以遒劲的笔力将西域阴山气势磅礴的宏大壮阔展现出来。在这高寒的松桧丛中,幽深的藤萝深处竟有辛勤劳作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边疆人民的由衷赞美。又如《庚辰西域清明》:“清明使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葡萄酒熟愁乱肠,玛瑙杯寒醉眼明。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阮鹧鸪声。”描绘了美丽的西域风情,以鸟语难解、山花莫名衬托异域之景,引出思乡之念,又有一番清新秀美之态。马祖常是元代又一位出色的少数民族诗人,他的诗圆密清丽,多可传诵。他的《灵州》展现了当时当地人民的生活画面:“乍入西河地,归心见梦余。葡萄怜酒美,苜蓿趁田居。少妇能骑马,高年未识书。清明重农谷,悄悄把犁锄。”诗人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了灵州人们过着亦农亦牧的生活。将人物和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是马祖常诗歌的特色之一。其《河湟书事二首》:“阴山铁骑角弓长,闲日原头射白狼,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途。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既表现了河湟一带壮阔的风光和英武的骑兵,又反映了波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来中国贸易的情况,表现了波斯商人的经验、胆识和精明本领,展示了元代丝绸之路的兴旺景象及其中外贸易往来。萨都剌是元代少数民族诗人中成就最大的诗人之一,元统元年春萨都剌至上都,他耳闻目睹了上都宫廷礼仪和草原风光,写下了《上京即事五首》、《上京杂咏五首》等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诗篇。“大野连山沙做堆,白沙平处见楼台。行人禁地避芳草,尽向曲栏斜路来。”“牛羊散漫落目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北国风光、对蒙古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进行了描写,将生活在“紫塞风高”大漠,“呼鹰腰箭”的强悍民族生动的展现给读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些诗带着诗人高尚乐观的审美情趣,并以这种情趣的信号撞击着读者的心灵,使

113

我们得到充分的美的享受,与诗人一道,沉浸在这新奇的愉悦之中。

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其丰富多彩的风格特色。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继承了前代边塞诗的传统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

内容上,元代少数民族诗人自身既具有民族的文化,又有深厚的中原文化的积淀,他们熟悉、了解和热爱塞外风情,因此,他们的边塞诗更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他们涉足的许多地方是前代边塞诗人未曾涉及到的,如马祖常所写的波斯商人的贸易活动等内容,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元代的少数民族诗人因其特有的民族性,使他们对少数民族,特别与本民族有着一种特殊的渊源关系,故而,在他们的笔下边塞人民的生活、风土人情尤为生动,呈现出从未有过的丰富多彩。为中国古代边塞诗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元代少数民族边塞诗不仅在内容上使人耳目一新,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取得了好的成就。有元一代,传统诗歌的创作在宗唐宗宋的束缚下挪动着。而少数民族边塞诗恰似一阵清新之风吹过,令人神情为之一爽。通俗自然、“率性而发”是元代边塞诗的一大特点。无论叙事写景、状物抒怀,多采用接近民歌的形式、近体诗的格律进行创作,自由的宣泄真实情感。如此,元代边塞诗以其质朴刚健、清新明快的风格,通俗简洁的语言为边塞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The W hite horse Autumn Wind Frontier Fortress”

——The theory on the poems of Frontier Fortress

about the minority N ationality in Yuan Times

TON G Feng—cha 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 uage and Litera ture,Qingh ai Normal University,X inin g810008,China)

Abstract:Mo st of the Chinese ancient poems of Frontier Fortress describe the people ho w to fight to defend their bo undary.But the poems of Fro ntier For tress in Yua n Ancient Times a re v ery different.The poets at tha t time had no stro ng tho ugh ts to make co ntributio ns and w in honor,but the w onderful and natural scene of the Frontier For tress affected them. Key words:Yuan(Aucient)Times;minority nationality;the poems of Fro ntier Fo rtress

114

2018高考复习备考诗歌题材分类鉴赏(边塞诗)教师版 -

边塞诗复习导学案 编写人:陈华平使用时间:2018.3.7 使用对象:高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概念及代表诗人,掌握边塞诗的基本常识,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反复诵读,感悟交流,学习边塞诗通过对比、衬托、夸张等突出形象的表现手法,深刻体会诗人在边塞诗中倾注的复杂情感。 【知识链接】 ——走近朔风猎猎的“边塞” 一、边塞诗的思想内容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 二、边塞诗的作者 边塞诗的作者大多是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前所未见。 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边塞诗创作较多,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这一时期的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被后人称为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等都是名篇。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三、唐代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在边塞诗中,诗人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等手法对战争的残酷、环境的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孤城落日斗兵稀”等;另一方面,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如“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四、唐代边塞诗的题材特色 在内容和题材选择上,唐代边塞诗有以下有鲜明的特色: 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胡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夜深了,花睡了 三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百合上市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什么时候了?什么经济能力?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荷西,对不起。”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新部编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24 诗词五首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其五) 《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兮辞》《桃花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

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确: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三、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 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山夕飞鸟伴——内心愉悦、宁静致远 春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描绘画面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最新整理出塞 王昌龄 王昌龄《出塞》阅读答案以及赏析资料

出塞王昌龄王昌龄《出塞》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王昌龄的这首古诗《出塞》是慨叹边战不断,是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早日平息边塞战事。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②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1)解释词语:但使: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4.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只要 (2)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互文。 (3)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4)“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

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赏析 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

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说课公开课一等奖

精心整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武穴市实验中学周元斌 1. 2. 3. 鼓励 1. 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

二、确定目标 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商讨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本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画面美。 3.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1. 2. 3. 4. (一)领略边塞风光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内容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坡行》)。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再读诗歌,说说你从诗句中读到边塞哪些“奇”景。 为了便于大家交流,建议用带“奇”的词语说话:我从xx句中读到(或者发现)xx奇

师示例:我从“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中读到胡天气候奇冷,飘雪奇早。你看,“八月”胡天就下了雪,说明雪来得奇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说明胡天气候的奇冷。 学生:讨论,交流,说发现的“奇”景。 生可能回答: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奇繁,雪花奇美。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雪奇大,雪天奇冷。 ( 师:好一幅瀚海冰雪图,让我们带着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对守边将士苦寒生活的一丝感叹,把诗歌前十句齐声朗读,男生读前四句,女生读后六句。五、三读研析,体会诗歌情感美 (一)体会诗人的儿女情长 教师: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矣。”对于这“黯然销魂”的离别,诗人是怎样描述的呢,(生齐读最后四句)这些诗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 导语: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 一.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 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自己仕途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与老牛承担的耕作任务的繁重极为相似,作者对此极为厌倦。②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老牛耕作终有了结之时,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了却繁杂的公务,像老牛那样释却负重、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思想情怀:此诗借对官场的失望和山林生活的陶醉,充分表现出作者晚年恬静淡泊、乐山乐水、隐逸自在、自得其乐的情怀。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王昌龄《出塞》赏析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强烈的现实感和深远的历史感,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 之作。 王昌龄的边塞诗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意境深远,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 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盛唐边塞诗通过写苦中作乐,表现出健康、开朗的情绪,洋溢着乐观主义的风采和浪漫主义的精神。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这两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立意既高,又看得深远,真可谓“发兴高远”。 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诗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希望有象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

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 一、定义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二、鉴赏指导 1.边塞诗的产生与发展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3.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与亲友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4.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边塞诗的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6.边塞诗的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厌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

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 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下面 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王昌龄最有名的边塞诗 ,欢迎阅读。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 1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拓展阅读:王昌龄人物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 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 “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 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 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 宫怨和送

(完整版)高考真题边塞诗鉴赏汇编,推荐文档

高考真题边塞诗汇编 1、(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边塞诗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边塞诗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3、(05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边塞诗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答案:(1)D(2)C(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4、(06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边塞诗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6.答案:(5分)(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5、(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边塞诗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4.(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6、(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边塞诗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诗句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诗句 导读:导语: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王昌龄写的边塞诗诗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塞》年代: 唐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二)《从军行》年代: 唐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青海:指青海湖。 穿:磨破。 金甲:铠甲的美称。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三)《从军行》年代: 唐作者: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一(边塞诗)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一 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一、边塞形式-----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二、基本主题-----边塞奇丽风光;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忠君爱国的热情;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统治者穷兵黩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 三、语言风格----- 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常见风格------雄壮豪迈 四、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比喻、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五、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塞诗的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 ②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境界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③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阅读理解 1.阅读理解 The Folk Art Show The best chance to learn about local art and culture. Open: October 20-25 Organizer: City Museum Address: 110 Century Road Telephone: 72314431 Scan the QR code (扫描二维码)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nd book tickets. The City Flower Show Open: October 8-17 Price: ¥50 for each adult; ¥25 for each child; free under the age of 10; 20% off for groups over 10. Address: 112 New Town Road, Moonlight City Telephone: 53418899 Visit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2818944713.html, for more information. Camp of Folk Art Would you like to learn paper cutting, Huangmei opera or to make paper flowers? Come to Camp of Folk Art at the Youth Center! Age: 13 to 18 Time: December 13-20 For more information, call the Youth Center at (010)11062107. Pop Music Week Bands from home and abroad will give performances in Sunshine Park. Local bands and DJs from the local radio station are waiting to share music with fans. It is a good chance for you to make friends with similar hobbies. Price: ¥30-¥50 Time: 9: 00 a. m. -9: 00 p. m. , December 21-27 A. an e-mail from City Museum B.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olk Art Show C. a ticket to the museum for free D. a gift from the City Museum (2)Tommy is a 9-year-old boy. He wants to visit the City Flower Show with his parents. How much will they pay? A. ¥25. B. ¥100. C. ¥125. D. ¥150.(3)If Jane wants to learn to make paper flowers, she should go to ____. A. Century Road B. New Town Road C. the Youth Center D. Sunshine Park (4)Phillip, 20 years old, is NOT allowed to go to ____. A. the City Flower Show B. Camp of Folk Art C. the Folk Art Show D. Pop Music Week (5)____ lasts for the fewest days. A. The City Flower Show B. Camp of Folk Art C. The Folk Art Show D. Pop Music Week 【答案】(1)B (2)B

王昌龄的诗全集_王昌龄简介_古诗大全

王昌龄的诗全集_王昌龄简介_古诗大全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唐朝诗人,后人誉为“七言绝句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王昌龄的诗全集: 《出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还没有回来。要是飞将军李广和大将军卫青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从军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第一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翻译】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第二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翻译】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第三首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翻译】 大漠之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昏暗。一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这时前方部队传来捷报:他们已在洮河的夜战中生擒敌军,大获全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