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所选用的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情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式、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二.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分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差异等,对区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激情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

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原则。

此外,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以及学校现有设施的特点,我将采用地理教具、班班通PPT课件,直观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的掌握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以展示图片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东北的兴趣,使学生对东北地区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环节。

(2)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现代地理教学论指出,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三环节。

(3)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通过几道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地理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4)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地理的方法?

(5)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将P29—30活动1、2、3布置为作

业,其中第3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重点式的板书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知识加以概况、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这种板书,条理清晰,重点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一)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喜剧之王赵本山吗?那你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吗?我们都知道他的家乡在东北,那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新课讲解: (二)问题导学: 一、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教师归纳总结:东北地区1海陆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邻渤海、黄海。2纬度位置:39度N~53度N。我国北部主要的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共和国。邻省有: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三省分别是辽宁省简称辽行政中心沈阳、吉林省简称吉行政中心长春、黑龙江简称黑行政中心哈尔滨。 3、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东北三省的领土面积及地表特点,指明回答 土地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地表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学生分组探讨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三省的范围和位置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知道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4.了解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位置,地形,气候,农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2.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看视频以及老师演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引出东北地区,欣赏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 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分小组探究: 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从河流流量大小,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汛期等方面分析)。 拓展提升 近几年东北地区夏季河流含沙量逐渐呈上升趋势为什么? 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都体现过,本节课只不过在以前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的利用地图发现、分析、归纳,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加深,达到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本地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比较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导学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寿光建桥学校孙甄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三省的范围和位置 2.知道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知道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东北春节习俗文本素材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东北春节习俗-文本素材

————————————————————————————————作者:————————————————————————————————日期:

东北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东北人把过春节称为过大年。在我国地域不同过年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即使在东北,各地的习俗也有很大差异。越靠东北部,越能体现东北人的过年习俗,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东北农村过大年了。 有一首民谣道出了东北春节的习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一、泡腊八蒜 在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就会一天赛过一天,腊八可以说是过年序曲的一个开头。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虽然简单,却有讲究! 蒜得用紫皮蒜,因为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醋要选米醋,因为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 腌制的时候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如同翡翠碧玉。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不仅味道独特,爽口味美,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 □腊八蒜的起源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腊八算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二、腊八粥

(完整版)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 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大学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 姓名文博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态学 年级硕士一年级 学号 D1*******

任课教师明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25日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博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就对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并生存下来,以此开创“骨器时代”[1]。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来于自然环境,这就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破坏的程度逐步加深,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是全世界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二者关系作简要叙述,并讨论如何正确、客观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破坏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Qian Lifu Anhui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bstract: the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an old topic, Hemudu ancestors, which created a "bone age", transformed the surrounding geographic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导学案 编写人:邓洁、李云、李书中编写时间:3、6 执行时间: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掌握认识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学习重点】 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学习难点】 1.掌握认识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 2.运用地图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引用资源】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学法大视野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探究活动一】东北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24-25面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东北地区的地理范围: 这里所说的东北地区包括,简称“东北三省”。面积:平方千米,占中国的陆地总面积的。 2、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经度位置:位于(东,西)半球,大部分位于°E~°E之间。 纬度位置:位于(南,北)半球,纬度。大部分位于°N~°N之间。

海陆位置:位于中国的部,南部临和。东、北两面与及为邻;西接自治区;南连省,与半岛隔海相望。 3、地理位置的影响: (1)东北地区兼备,既有利于与陆上邻国开展边境贸易,又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 (2)东北地区纬度,热量,农作物一年熟。 (3)东北地区地处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4、学会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 【探究活动二】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26-27面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地形类型: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 2、地表结构:大致呈状的三带:外围是江、江、图们江和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和,内部则是广阔的。(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东北平原由平原、平原、平原组成。 3、地势特点:通过图6-5、6-7,判断东北地区的地势特点:高,低。 4、白山黑水: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地区。“白山”是指,“黑水”是指。

以环境保护看人与自然关系1

从环境保护看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及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仍然是哲学界的主流话题。人的生存方式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它在人与自然交往的现实语境中生成,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存方式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也就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是和谐的。生态危机正是在人的生存方式基础上人与自然、入与人的交往活动的一种结果。因此,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人的生存方式中加以研究,从人的生存方式视角反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中改变不合理的生存方式,悉心料好、呵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的生存需要一系列物质生存要素,包括自然、社会、人以及技术和各种技术物品。在一定历史阶段,总有一种生存要素是最基本、最具决定性的,规定着那个历史阶段人生存的基本特征,我们把围绕决定性生存要素所构成的物质生存系统叫做人的生存方式,并用这一决定性生存要素来命名这一生存方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自然生存与技术生存两种方式。不同的生存方式,对应着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早期的自然生存是原始自然生存,人类通过采集与狩猎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植物与动物。自然界提供什么,人类就利用什么。自然界有什么,人类就需要什么。 人类的需要只是对自然物的反映。在采集与狩猎的劳动过程中,人类总结和发展了种植和养殖技术,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进入到农业自然生存。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中,动植物的生长主要是按遗传规律的自然生长,不能预先设计和控制,人只是为它们的自我生长提供较好的条件,人的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相反,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充满了神秘感和敬畏,不得不依据自然的结构、功能和属性调整自己,通过顺应自然以求得生存。 在自然生存中,虽然应用了一些原始工具,但这些工具只是肢体功能的简单延伸且作用有限,人的生存主要依靠自身的自然条件(主要是体能,包括体力和身体技能)与自然界进行交往,人的根本属性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气候、食物、土壤、地形等自然因素决定着人的生活和命运。因此,自然生存是一种动物式的生存。…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积极存在物,他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并且能用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在此过程中又创造新的需要,新的需要不仅有量的拓宽,而且有质的提高。此时,自然生存方式的局限性就充分暴露出来了,超越自然生存而去追求更高级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欧洲相继爆发了倡导人本主义的文艺复兴运动,宣传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以及提倡“天职”(劳动)观念的新教改革运动。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一方面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性的压制和摧残的过程中,把长久沉睡于上帝神性之中的人的物性猛然唤醒,形成了“物本人文主义”;另一方面又与欧洲特有的地理和历史条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资本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社会以资本追逐最大利润为驱动力,以物欲的满足为目的,以有效率的运作为原则,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奠基在功利性的基础上。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资本家发现通过把科学所发现的自然规律和知识运用于生产过程中,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十分有利于资本增值,从而大力赞助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各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于是,各种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并出现无限进步的趋势,各种新工具、新机器相继被发明出来并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各式各样的技术物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并奔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占据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核心位置。泉水般涌流出来的大量技术和技术物品,使人享受到物质殷实、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交往多样等众多好处,欲望得到空前满足,生存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于是,人类凭借技术的应用,使其从生存于天然自然界转向生存于人工自然界,开始了技术生存。技术生存就是一种运用技术手段改变自然以创造人工自然环境来满足人需要的生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课题: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课标关于本节内容的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量。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分布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地理位置”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东北地区的范围、面积,阐述了东北地区的相对位置。教材安排了一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在世界地理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来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而整体把握其地理位置特征。 在“地形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安排了1幅地形图和2幅地形剖面图,紧接着安排了一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读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运用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河流的分布及三江平原的形成原因。再次,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表结构特征。最后,教材安排了一则“…白山黑水?”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东北地区的特色地形区和河流概况。 在“气候特征”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段正文内容,扼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正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材安排了一系列图表、图片。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这组“活动”第1、2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认识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第3题,引导学生通过读“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联系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探究长白山植被垂直变化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用来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4、教学设计------自学活动-------预习学案 【预习任务】预习任务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1、阅读P25“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了解学习方法并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完整word版)丰润自然,社会环境状况

一、地形地貌 拟建项目位于唐山市丰润区,丰润区地处北纬39 度32 分至40 度04 分、东经117 度45 分至118 度21 分之间,海拔大部在10-300 米,丰润区西距北京120 公里,西南距天津130 公里,东距秦皇岛120 公里,南距唐山中心区22.5 公里,东北部是连绵起伏的燕山余脉,中部是阡陌纵横的平畴沃野,西南是草木葱茏的湿地,还乡河、陡河等5 条河流流贯全境,位于京、津、唐、秦腹地。 二、地质条件 唐山市丰润区北部近山地带,属浅山丘陵水文地质区,含水层多为坡残积、冲洪积粘砂土,粗砂碎石粘土组成。南部地区属平原冲洪积扇水文地质区,该区地层主要受陡河、还乡河冲积而成,冲积物由北向南逐渐变厚,颗粒由粗变细,富水性由强变弱。含水层岩性比较复杂,上部多为砾卵石、粗砂,下部多为细砂,厚度在30~70 米。 三、气候气象 丰润区地处冀东平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潮湿、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全区年平均温度11.1℃,极端最低温度-21.9℃,极端最高温度39.6℃。日照时数平均为2694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07毫米,日最大降水量201.3毫米。年平均风速2.7m/s,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ES),风向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盛吹西-西北风(WWN),夏季以偏南风(S)为主。夏季湿度大,平均相对湿度达80%左右;冬季湿度小,平均为45~55%。年平均蒸发量1600~1800 毫米。年无霜期为185 天。 四、水文条件 唐山市丰润区境内有水库4座,4级以上河流5条,还乡河、陡河、泥河、猪龙河、黑龙河五条河流。陡河往西南直接入海,猪龙河汇入油葫芦泊水库,其它河流均顺着地形走向由东北向西南流入蓟运河。评价区水文地质分区属平原水文地质区,分为两个亚区浅山丘陵基岩区和第四系覆盖物厚度不一,大致为10~100米,岩性为亚粘土、亚砂土、砂和卵砾石等。主要含水层厚度6~70米,富水程度较高。地下水流向总的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坡度平均为0.5‰。地下水位变化,年内3月下旬至6月为下降阶段;6月下旬至10月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水位有一定回升;11月至下年3月,水位基本保持平衡。 一、行政区划与人口 丰润区总面积1334 km2,下辖1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587个行政村,49个居委会,总人口为87.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8.5万人。区内工业种类较多,已初步形成了钢材加工、水泥、食品、机械、化工、建筑装饰材料等为主的经济体系。同时丰润区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区,素有“冀东粮仓”之美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省花生出口基地和瘦肉型猪

初中地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最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读图,简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东北地区地形分布”图上识别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读“东北地区1、7月平均气温分布”、“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 气候特征。 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说明区域内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掌握分析、表达一个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会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准备: 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图片——三江平原、长白山天池、东北地区乡村冬

季景观、大兴安岭森林景观,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初步认识。 新授:展课题: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展图:“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降水:在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习过许多与地理位置相关的问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我们学习过描述大洲、地区、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过评价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方法。你还记得这些知识和方法吗?你了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及其分类吗?你了解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吗?你知道如何来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吗? 课堂活动:1、学生完成教材P。25“活动”第1题,教师指导 2、学生据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师引导学生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3、学生完成教材P。26“活动”第2、3题,教师提供相关地图,针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组织学生讨论描述、评价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内容,完善 学习方法。 结论: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两个方面来描述。一个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 3.1.1 地理位置 沙渠镇隶属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沙渠镇地处大邑县东南,西与董场镇、蔡场镇、韩场镇相邻,东、北与崇州市交界,东、南与新津县接壤。距大邑县城25公里,距双流机场28公里,是大邑县距离成都市区最近的乡镇,全镇幅员面积18.94平方公里。 项目所在的沙渠建材产业园位于沙渠镇城镇的南面,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3.1.2 地形、地质、地貌 大邑县在我国的大地构造上属扬子板块的西部地区。位于成都平原与龙门山的交接处,属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东缘的一部份,彭灌大断裂呈东北~西南走向沿天车坡—西岭镇—唐王坝一线贯穿县境中部。此线以西山区为前龙门山推覆体前缘部份,以东为白垩纪第及其以上地层沉积的前陆盆地。前者为后者沿彭灌大断裂向西俯冲所形成。 境内西部山区褶皱、断层发育。主要褶皱有:宝兴背斜,齐棚山倒转背斜,黑水河复向斜,石梯沟冲断复向斜以及唐王坝向斜,雾中山背斜,灌口向斜,晋原镇背斜,凤凰山向斜,饮马坝背斜等多级褶皱;主要断层有:磨子沟、黄铜尖子和双河逆冲断层以及川溪口、王坝岗和金陵寺断层等多级断裂;主要岩石类有:花岗岩、辉橄岩、橄榄岩、紫红色砂岩、页岩、耐酸盐岩、砾岩等多种岩类。全县整体处于构造活动带上,其地质构造极其复杂。 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其西部为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在上述地质构造格局的控制下,受地壳不等幅升降和流水切割侵蚀的综合作用影响,境内地貌形态多样,平原、丘陵、低山、中高山、高山、极高山并存,自东向西依序分别形成阶梯状。其中,平原占22.8%,丘陵占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2自然环境教材解读与知识提升试题新人教版

第二课自然环境 第1节地形多样 1.地表特征: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2.地形的分类及特点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其主要特点如下: 续表

3.地形的特点描述 (1)每个地区的地形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可以说,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地形完全相同的地方。 (2)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来描述。 4.亚洲地形的特点 (1)地势: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平均海拔高,在世界各大洲中居第二位。 (2)地形种类:亚洲地形种类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见如下示意图) 1.地形与地形区的区别。 地形(地形类型)是指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地形区(地形单元)是指具体的地形名称,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等。

2.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点(亚洲地形特点见“教材解读”)。 (1)欧洲地形的特点: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2)非洲地形的特点: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南极洲地形的特点:多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超过了2 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4)南美洲地形的特点: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东部地域辽阔,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5)北美洲地形的特点: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地形分为三个纵列带,西部为高大山系,中部为广阔平原,东部为低缓山地。 (6)大洋洲地形的特点:西部以高原为主,中部分布着平原,东部为山地。 3.浙江省的地形特点: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大部分所处地形区为东南丘陵,北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2节气象万千 一、气候 1.含义: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3.气候特点: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世界各地气候不一样,冷、热、干、湿情况千差万别。 二、世界各地气候

湘教版八下地理《东北地区的 位置与自然环境》练习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东北平原包括() A.辽河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宁夏平原 D.河套平原 2.东北地区有面积广大.分布广泛的沼泽地,其成因是() ①寒冷的气候条件;②冻土的发育;③地势低平;④降水过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关于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由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 B.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 C.年降水量小于800mm,但属于湿润地区 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玉米产区 4.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人口稀少 C.热量不足 D.水资源短缺 5.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图中A山脉东西两侧分布的地形区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D.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6.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是() A.山地和盆地B.平原和高原C.丘陵和山地D.平原和盆地 7.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秦岭等 B.属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耕地少,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D.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8.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高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9.东北的大小兴安岭由于气候寒冷,其植被类型主要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D.热带季雨林 10.东北三省气候、地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山黑水”B.“林海雪原”C.“沃野千里”D.“沟壑纵横” 11.关于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B.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 C.东边和北边临海D.地处内陆,离海远 12.下列叙述中,与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①农田以旱地为主②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③赛龙舟为传统的运动项目④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⑤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⑤ 1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 A.平原和山地为主B.山地和丘陵为主 C.平原和高原为主D.高原和山地为主 14.(2015春?夏津县校级月考)关于北方地区的范围,说法错误的是() A.大兴安岭以东 B.秦岭﹣淮河以北 C.内蒙古高原以南D.青藏高原以北 15.(2014?邵阳)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大,由此可以判定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 A.寒冷干燥 B.炎热多雨 C.寒冷湿润 D.炎热干燥 16.下列描述体现东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C.地表破碎、沟壑纵横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况-东阿

第2章区域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东阿县位于山东省泰山脚下,黄河岸边。地处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16o02′~116o33′,北纬36o07′~36o33′。县境呈狭长形,西南与阳谷县接壤,南与梁山县隔河相望,东与平阴县对岸相峙,东北与齐河县相连,北部与茌平县交错,西部与东昌府区为邻。全县南北长52.5km,东西宽24.5km,总面积726km2,总人口44万人(2010年末)。县城距市政府驻地聊城30km,至省会城市济南100km,105国道、329省道穿境而过。辖2个街道、7个镇、1个乡:铜城街道、新城街道、刘集镇、牛角店镇、大桥镇、高集镇、姜楼镇、姚寨镇、鱼山镇、陈集乡。 山东聊城北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山东东阿经济开发区内,距城市边缘约2km。 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山东东阿经济开发区山东聊城北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东临东阿华通热电有限公司、南临阳光路(S329省道)、西临大赵居民楼和杨庄(已搬迁),北临金光路,交通较为便利;具体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6°21′11″,东经116°15′52″附近。 拟建项目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1和图2.1-2。 2.1.2 地形、地貌 东阿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在38~28m之间。最高点为关山乡驻地,海拔39.6m,最低点在高集镇庙杨村,海拔27.7m。沿黄河北岸,有零星石灰岩残丘,均在海拔百米以下。境内有黄河故道,自西南向东北蜿蜒伸展,形成波状起伏的高岗、缓坡、洼地,高差达5m左右。全境地形主要分以下5种类型:河滩高地18.7万亩,占16%;沙质河槽地17.2万亩,占14.6%;缓平坡地64万亩,占地54.2%;河间浅平洼地15.2万亩,占12.9%;决口扇形地2.95万亩,占2.3%。 东阿境内除艾山、香山、鱼山等地有古生代地层露出外,其余均被新生界第四系地层覆盖,其岩性主要为灰黄、灰绿、红棕色厚砂质粘土、粘土及砥岩组成,砂质粘土含量较大,并含有铁、锰质结构及钙质沉积物。中新世地层厚度为50—100m,钻空揭露的岩石形状为棕黄、灰绿、棕红、浅紫色砂质粘土,砂质粘土夹砂岩,局部夹黄棕、灰白色粘土岩。砂质粘土致密坚硬,厚度一般2~4m,最厚处可达9m,底部为卵石及残积层,与下伏古生界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案 蔡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河流分布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东北的地形特征,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在地图上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河流,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4)读东北地区各类气候图,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比较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分析东北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建设美丽的祖国勤奋学习,为保护祖国的环境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气候的相关知识。 四、教法、学法 激趣法、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剪辑的电视片《闯关东》,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关东在哪儿?进入第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学习。 二)读图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 四)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东北地区冬 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4、学生分组读“图6—14”,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 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5、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祝福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小说的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一般用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人物的性格、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社会环境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对分析人物的命运、性格有很大的作用。 在小说《祝福》里,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以“雪”为主,在文中总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写的“天色愈阴暗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有意描写祝福前夕鲁镇忙乱的景象。扣紧题目,渲染出鲁镇阴森惨淡的气氛。 第二次描写是在作者听闻祥林嫂死讯后,深夜神伤“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这一段对“雪”的描写意在衬托当时“我”孤寂悲愤的心情。 第三次是在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文中插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这其实是暗示着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这其实是寄托作者对亡灵的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如此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给了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憾。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文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上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除此之外,作者三次描写到了“祝福”的景象,作为社会环境的描写,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开头写到:“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用心……女人……却只限于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忙碌制作“福礼”的是女人们,但“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句社会环境描写,为祥林嫂悲惨命运作了伏笔。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让读者初步了解什么是“祝福”,大典中的规矩禁忌,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给下文情节作铺垫和映衬。从整体上看,年底“祝福”的忙碌情景与祥林嫂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她最终悲惨的结局。 鲁四老爷家的“祝福”中写到:“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鲁四老爷的反复告诫集中体现了反动的理学观念和封建卫道士的淫威,揭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思想根源。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结尾写“祝福”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揭示了悲剧的社会根源,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作者对鲁四老爷书房内的摆设进行了描写,这是高超的借物写人技巧,通过对书房布置的描写,一个顽固守旧,不学无术的封建卫道士豁然呈现,尤其是作者对书房中那一边已脱落的对联的描写,更含有讽刺意味。由此,鲁四老爷对再婚的祥林嫂憎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鲁四老爷对祭祀格外重视,视其为“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本文中多次写到祭祀活动,对祭品,祭祀准备,以及仪式进行都作了细致的描写,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当时封建守旧,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这与人物的行为与命运有着密切的联系。鲁四老爷作为本文中体现玩固守旧的重要人物,自然不准祥林嫂参与祭祀活动,祥林嫂这样身份的人“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这直接表现了祥林嫂所受的歧视,并进一步揭露了当时封建礼教与迷信思想对人民的毒害。 通过三次“祝福”的环境描写,一个深受封建迷信的毒害、封建礼教的束缚、淡薄冷漠的鲁镇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相互交融,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旧社会的杀人本质就在本文的环境描写中凸显出来。《祝福》一文中,有多出笔法细腻的环境描写,不仅起着烘托气氛,营造氛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