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数学建模竞赛A题国家一等奖论文

2012数学建模竞赛A题国家一等奖论文
2012数学建模竞赛A题国家一等奖论文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兰州理工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杨自升

2. 韩向东

3. 吴林峰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汪训洋陈金淑

日期:2012年9月10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葡萄酒的评价

摘要

评判葡萄酒质量时一般是通过聘请一批有资质的评酒员进行品评。每个评酒员对葡萄酒样品进行品尝后对其分类指标打分,然后求和得到其总分,从而确定葡萄酒的质量。酿酒葡萄的好坏与所酿葡萄酒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葡萄酒和葡萄的质量。

本文就葡萄酒质量的评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如何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级,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的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运用EXCEL、MATLAB等数学软件,分别就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求解。

对于问题一,我们采用的是假设检验方法,得到了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第二组结果更可信。

对于问题二,我们应用了图表示可视化分类方法,并利用附件二中的数据得到了酿酒葡萄理化指标中的两种起决定性作用的主成分,即为氨基酸总量与褐变度,从而确定了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将酿酒葡萄分成了三个等级。

对于问题三,通过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来确定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了能够在海量数据中找到两个样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先通过聚类分析

别达到了100%和92.4%,较好的反映了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对于问题四,我们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定性分析,论证了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可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

关键词:葡萄酒评价假设检验可视化分类聚类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

一、问题重述

1.1.背景资料与条件

确定葡萄酒质量时一般是通过聘请一批有资质的评酒员进行品评。每个评酒员在对葡萄酒进行品尝后对其分类指标打分,然后求和得到其总分,从而确定葡萄酒的质量。酿酒葡萄的好坏与所酿葡萄酒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葡萄酒和葡萄的质量。

1.2.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分析附件1中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哪一组结果更可信?

2. 根据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质量对这些酿酒葡萄进行分级。

3. 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

4.分析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并论证能否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评价葡萄酒的质量?

二、问题分析

2.1.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社会背景)

众所周知,葡萄酒质量的好坏,主要靠感官品尝和理化指标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目前我国规定,对葡萄酒的感官品尝主要从色泽,香气,口味,风格四个方面进行品评,而品评往往受到评酒人员的嗜好,习惯,情绪,年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评定常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这使评分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如何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变得非常重要。

2.2.有关方面在这个问题上做过的研究

现有文献中大部分都从葡萄酒和酿酒葡萄的物理化学属性方面进行研究,一般只得到定性结果,很少见到定量具体分析,不利于葡萄酒质量的控制与提高。本文基于对所给三个附件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针对各具体问题提出了若干数学模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解答。

三、基本假设

3.1.模型一假设

1)假设一:假设各个评酒员的评判结果相互独立;

2)假设二:假设样本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

3.2.模型二假设

1)假设一:假设同一样本中各种成分相互独立;

2)假设二:假设附件二中的酿酒葡萄理化指标的二级指标影响较小;

3.3.本文引用数据、资料均真实可靠。

四、 符号说明

4.1. 模型一符号说明 i X :表示随机变量;

X :表示样本均值; 2S :表示样本方差; n :表示样本容量;

1G :表示酿酒红葡萄的对应的分级指标;

2G :表示酿酒白葡萄的对应的分级指标; i x :酿酒葡萄的主成分指标 i y :葡萄酒的理化指标

i u :酿酒葡萄的典型变量 i v :葡萄酒的典型变量

五、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 问题一的求解 5.1.1. 模型一概述

非正态总体区间估计[1]:/2/2[/X Z S X Z S αα-+ 5.1.2. 模型一的运用与求解

附件一所给的四个表格分别为:第一组为红葡萄酒品尝评分,第二组为红葡萄酒品尝评分。其中红葡萄酒有27组样品。另外的一组为白葡萄酒品尝评分,另外的第二组为白葡萄酒品尝评分。其中白葡萄酒有28组样品。

品酒员无论对红葡萄酒样品,还是白葡萄酒样品的评分,都是以100分为基准,其中,外观分析占有15分(澄清度:5分,色调:10分),香气分析占有30分(纯正度:6分,浓度:8分,质量:16分),口感分析占有44分(纯正度:6分,浓度:8分,持久性:8分,质量:22分),平衡/整体评价占有11分。评酒员通过对样品不同指标的评分,然后累加为此样品的最终得分。

通过对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每组样品最终得分的均值与方差的求解得到下表所示结果:

通过观察两表数据我们发现两组红葡萄酒的得分均值近似相等,两组白葡萄酒的得分均值也近似相等。而通过两组红葡萄酒得分方差的比较,我们发现,第一组红葡萄酒得分的方差波动明显比第二组的大。同样,通过对两组白葡萄酒得分的方差的比较,我们进一步发现,第一组白葡萄酒得分的方差波动明显比第二组的大。

应用Excel软件,以及数据拟合,我们得到以上四组样本的均值与方差的柱形图如下:

图1:两组红葡萄酒均值比较的柱形图

图2:两组红葡萄酒方差比较的柱形图

图3:两组白葡萄酒均值比较的柱形图

图4:两组白葡萄酒方差比较的柱形图

通过对图形的直观观察我们发现:均值与方差并不服从正态分布。于是,我们对所有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品尝评分做如下处理:在每一组中,将十位品酒员对每一酒样品的评分累加,然后再求均值与方差。第一组红葡萄酒的样本得分均值为730.5556,第一

组样本方差为5391.41。第二组红葡萄酒的样本均值为705.1481,第二组红葡萄酒的样本方差为

1582.439。当均值与方差不服从正态分布时,由非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设置信系数为1α-=95%(其中取0.05α=),根据:非正态整体分布的置信区间公式: /2/2[/X Z S X Z S αα-+ (1)

并查表: /20.025Z Z α==1.96

可得,第一组与第二组红葡萄酒样本总均值的置信区间分别为:[721.7972,739.3140]与[700.4031,709.8931],第二组红葡萄酒样本总均值的置信区间宽度比第一组的置信区间宽度要窄,容易看出在对红葡萄酒的评价中,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第二组的结果更为可信。同理,再由式(1)及/20.0251.96Z Z α==可得,第一组与第二组白葡萄酒样本均值的置信区间分别为:[736.5148,748.6994]与[761.6072,769.0356], 由第二组白葡萄酒样本均值的置信区间宽度比第一组的置信区间宽度窄,可知在对白葡萄酒的评价中,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第二组的结果更为可信。

5.1.3. 问题一结果

综上,我们得出第一问的结论为:两组品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第二组结果更可信。

5.2. 问题二的求解

对于葡萄酒,由于酿酒葡萄的好坏与所酿葡萄酒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而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葡萄酒和葡萄的质量,据此可根据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质量对这些酿酒葡萄进行分级。

5.2.1. 模型二分析

葡萄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酒精饮料,不同产地、年份和品种的葡萄酒成分不同。成分与葡萄酒的质量关系密切,是划分葡萄酒等级的重要依据。对于问题二的求解,可通过葡萄酒的等级和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来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级。

5.2.2. 酿酒葡萄理化指标数据的可视化质量评估[2] 5.2.2.1 葡萄酒数据

葡萄酒数据包括27个红葡萄酒样本和28个白葡萄样本,输入的变量包括客观的测试(如花色苷),输出变量基于感觉数据(葡萄酒专家提出的至少3个评价的均值)。每位专家的葡萄酒质量分级介于 0 (极坏的) 和 10 (非常优秀)。极好的和极差的葡萄酒的样本都是少数, 评价为中间的葡萄酒样本最多,因此可以从葡萄酒专家的评分来确定葡萄酒的质量。由问题一的求解已经确定第二组品酒师的评分显著性差异较小,所以对葡萄酒的质量评价可借助于第二组评酒师的评分作为依据建立模型。 5.2.2.2 酿酒葡萄理化指标数据

根据对酿酒葡萄理化测试得到的输入变量为30个,包括氨基酸总量(mg/100gfw),蛋白质(mg/100g),VC 含量(mg/L),花色苷(mg/100g),鲜重(g),酒石酸(g/L ),苹果酸(g/L ),柠檬酸(g/L ),多酚氧化酶活力((A/min ·g ·ml )),褐变度(ΔA/g*g*min*ml),DPPH 自由基1/IC50(g/L ),总酚(mmol/kg),单宁(mmol/kg),葡萄总黄酮(mmol/kg ),白藜芦醇(mg/kg),黄酮醇(mg/kg),总糖(g/L ),还原糖(g/L ),可溶性固形物(g/l ),PH 值,可滴定酸(g/l ),可滴定酸,干物质含量g/100g ,果穗质量/g ,百粒质量/g ,果梗比(%),出汁率(%),果皮质量(g ),果皮颜色。借助各项理化指标可对酿酒葡萄的质量进行评分。

5.2.2.3 质量评估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使得搜集、 存储和处理数据成为可能。数据挖掘、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都能在葡萄酒分类中应用。 复杂的模型容易过拟合导致泛化能力减弱, 模型太简单导致学习能力有限。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两种方法均有参数可以调整,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参数为多元数据,因此采用图表示的可视化分类方法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采用图表示的可视化分类方法,一般使用星点图 (star plot) ,又称雷达图或蜘蛛图,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对多元数据进行作图的方法。由于星点图是将正交坐标轴重新安排为非正交的坐标轴,即相交于圆心的径向坐标轴,因此可以在二维平面上同时显示多维数据。 从星点图的图表示可以看出,特征排序很重要外,相邻维之间的角度的作用也重要。星点图之所以能可视化,就是因为星点图要求所有相邻维之间的角度的总和等于2π。

多维数据用图来表示,可能会形成有利于视觉上分类或聚类的很有特色的图形特征。这与传统的三大特征 (物理特征、结构特征和数学特征) 相对应。重心是星点图多边形提供的一种图形特征。从几何角度看,一个样本的星点图中的每一个三角形都产生一个重心。从几何上讲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而且三角形的重心与顶点的距离等于它与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当然也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重心坐标是 3个顶点坐标的平均值的性质,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可以把三角形重心称为重心图形特征 (维数与原始特征维数一样)。星点图的重心图形特征提取方法如下:

()1,i i i G f r r +==

(2) 其中,2,1,2,,,i d d

π

ω=

= i r 和1i r +表示诡异化特征样本的第i 维变量和第i+1维变量的值,一般由预处理计算得到:弧度2d

π

ω=为第i 维变量和第i+1维变量间的夹角弧度。

因此一个d 维特征的样本就会产生一个对应的d 维图形特征的样本。这样特征排序影响重心图形特征的问题就能够解决,它转化为一个特征选择问题。

因此,应用贝叶斯理论,这个规则表述如下:如果

()()()()k k i j p x w P w p x w P w <><,所有的j k ≠,那么指定x 属于类k w 。这里()k p x w <是类概率密度函数,()k P w 是类k w 的先验概率。一般()k p x w <是未知的,需要从训练样本中估计。那么第i 个样本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个回归值i p ,一般这个回归值和那个类

别标签距离近,第i 个样本就属于哪个类别。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如下:对于第i 个样本,利用分类方法得到一个类别标签i y ,利用回归方法得到一个排序的预测值i p ,如果i p 和 i y 的绝对值小于阈值 1,那么样本属于i y 类;否则样本i 属于距离预测值i p 最近的类。例如,第i 个样本的分类标签i y =5,排序的预测值i p =5.2,那么第i 个样本属于类别5;第i 个样本的分类标签i y =5,排序的预测值i p =6.2,那么第i 个样本属于类别6。 基于以上理论,可用图表示的可视化分类方法对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进行分类,从而达到对葡萄的分级,进而来确定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间的关系。 5.2.3 模型的应用与求解

对酿酒葡萄的30种理化指标分别编号,以该编号和酿酒葡萄理化指标的含量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并以理化指标的编号为输入变量,酿酒葡萄理化指标的含量为变量值,借助matlab 软件(相应的matlab 程序见附录),做出27个红葡萄样本和28个白葡萄样本的数据可视化平行坐标图。如图5 红葡萄数据的可视化平行坐标图和图6 白葡萄数据的可视化平行坐标图。

图5 红葡萄数据的可视化平行坐标图

图6 白葡萄数据的可视化平行坐标图

从图5和图6分析所得,对于同一种葡萄,这几类数据在很多理化性质上几乎相同,只有第1个变量氨基酸总量和第9个变量褐变度不同,这说明这两大理化性质大大影响口味。因此要根据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质量对这些酿酒葡萄进行分级,还需结合第二组品酒师对葡萄酒样本的打分和葡萄中氨基酸总量和褐变度来进一步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级。相应的数据见附录中葡萄中氨基酸与褐变度及相应葡萄酒的评分数据。

依以上数据,分别作出以葡萄中氨基酸含量(褐变度)和葡萄酒相应的评分建立直角坐标系,作出分布图,如图7 红葡萄酒中氨基酸含量和葡萄酒相应的评分分布图,图8红葡萄酒中褐变度和葡萄酒相应的评分分布图,图9白葡萄酒中氨基酸含量和葡萄酒

相应的评分分布图,图10白葡萄酒中褐变度和葡萄酒相应的评分分布图

图7 红葡萄酒中氨基酸含量和葡萄酒相应的评分分布图

图8 红葡萄酒中褐变度和葡萄酒相应的评分分布图

通过对图5.3和图5.4的分析,当红葡萄中氨基酸和褐变度含量比较低时,对葡萄酒的影响比较低,当含量较高时,可以依据褐变度(t )对红葡萄质量(1Q )进行分类如下:

()

110,6000

(600,1000)1(1000,1400)

t Q t t -∈??=∈??∈?

(3) 其中-1代表酿酒葡萄质量较差,0代表酿酒葡萄质量中等,1代表酿酒葡萄质量较好。

图9白葡萄酒中氨基酸含量和葡萄酒相应的评分分布图

图10白葡萄酒中褐变度和葡萄酒相应的评分分布图

通过对图5.5和图5.6的分析,得到对于白葡萄,氨基酸的含量对其所酿的葡萄的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可用白葡萄中氨基酸的含量(x )来衡量所酿的葡萄酒的质量(2Q ),具体分类如下:

()()21

0,25000(2500,3000)41(3000,5500)t Q t t -∈??=∈??∈?

其中-1代表酿酒葡萄质量较差,0代表酿酒葡萄质量中等,1代表酿酒葡萄质量较好。 5.2.3. 模型二评价

应用以上图表示可视化分类模型,虽能对葡萄等级进行分级,但由于其并没有考虑酿酒葡萄中各成分理化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对所酿葡萄质量的影响,所以其模型人具有许多不足之处,需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联系的进一步研究来完善该模型。

5.3. 问题三的求解

在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时,本文使用了层次聚类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3,4]。

5.3.1. 层次聚类分析

根据聚类分析的原理可知,它的实质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将一批样本数据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亲密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这种类就是一个具有相似性的个体的集合,不同类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

层次聚类分析是根据观察值或变量之间的亲疏程度,将最相似的对象结合在一起,以逐次聚合的方式将观察值分类,直到最后所有样本都聚成一类。由第三问可知,要想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必然要用到附件2-指标总表中的大量数据,如果不先对这些样本进行简化,就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而R 型聚类分析使具有共同特征的变量聚在一起,以便从不同类中分别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变量作分析,从而减少分析变量的个数。

对于附件二—指数总表,我们根据其中的一级指标(即标记为蓝色的)先大致把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分为30个,其中,1为氨基酸总量,2为蛋白质,3为VC 含量,定义

4 30依次为:花色苷、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多酚氧化酶活力、褐变度、DPPH自由基、总酚、单宁、葡萄总黄酮、白藜芦醇、黄酮醇、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PH值、可滴定酸、干物质含量、果穗质量、百粒质量、果梗比、出汁率、果皮质量、果皮颜色。

定性考察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可以看出,某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比如红(白)葡萄中的总糖、还原糖与可溶性固行物之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总酚、单宁与葡萄总黄酮之间也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了验证这种想法,运用MATLAB软件计算红葡萄30个一级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所示:

(因样本的指标太多,在此只列出了前十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具体完整的相关系数矩阵参见附件一中的表格 (3))

可以看出某些指标之间确实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考虑从这些指标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为此,把三十个指标根据其相关性进行R型聚类,再从每个类中选取代表性的指标。

因为在聚类分析中如果参与聚类的变量的量纲不同,就会导致错误的聚类结果。因此在聚类过程进行之前必须对每个理化指标的数据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指标间相近性度量采用相关系数,类间相近性度量的计算选用类平均法。聚类树形图如下图

图 11 红葡萄指标类聚树形图

从红葡萄指标聚类图中可以看出,可以将红葡萄的30个理化指标分为八类,分类结果如下( []中的代表聚为一类)

[2、10、11、12、13、26]、[4、6、8、9、15、25]、[5、7]、[19、21]、[1、16、17、18、20、22]、[3]、[14、28、29、30]、[23、24、27]

同理可得,白葡萄的前十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如下表所示:

图12 白葡萄指标类聚树形图

依据白葡萄指标聚类图中,同样可以将白葡萄30个理化指标分为以下八类

[2、9、11、12、13、15]、[1、6、10、16、17、18、20、22、28、30]、[3、5、25][14]、[23、24、26、27]、[4、8、29]、[7]、[19、21]

对比以上得到的两种酿酒葡萄的指标类聚树形图和由它们将各自的30种理化指标的分类结果,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对两组指标分别用R 型聚类分析归类之后,两种酿酒葡萄的归类区间有着明显的相似度,再结合它们内部的联系和所归的类与类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如下的对应关系:

再通过两组理化指标的相关系数可以得出各类的主要指标:依次为糖类中的总糖,酚类中的总酚,持久度的酚氧化酶活性,酸度中的苹果酸,酒精度中的PH 值,微量元素VC 含量,色度中的白芦藜醇,果皮质地中的果硬比。 5.4. 典型相关分析

通常情况下,为了研究两组变量

()1,2,p x x x ,()1,2,.....,q y y y

的相关关系,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分别计算两组变量之间的全部相关系数,一共有pq 个简单相关系数,这样又繁琐又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如果能够采用类似于主成分的思想,分别找出两组变量的各自的某个线性组合,讨论线性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则更简捷。

为此,我们可以分别在每组变量中找出第一对线性组合,使其具有最大相关性,

111121*********

1p p

q q u a x a x a x v b y b y b y =++???=++?? (5)

然后再在每组变量中找出第二对线性组合,使其分别与本组内的第一线性组合不相关,

第二对本身具有次大的相关性。

212122222121

2222p p

q q u a x a x a x v b y b y b y =++??=++? (6)

2u 与1u ,2v 与1v 不相关,但2u 和2v 相关。如此继续下去,直到进行到r 步,两组变量的相关性提取完为止,可以得到r 组变量,这里r ≤()min ,p q 。

研究两组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用复相关系数(也称全相关系数)。

复相关系数描述两组随机变量()12,,p X x x x = 与()1,2,p Y y y y = 之间的相关程度。其思想是先将每一组随机变量作线性组合,成为两个随机变量:

1p

T

i i i u a X a x ===∑,1

q

T

j j j v b Y b y ===∑ (7)

再研究u 与v 的相关系数。由于u ,v 的投影与向量a ,b 有关,所以uv r 与a ,b 有关,(,)uv uv r r a b =。我们取在1T XX a a =∑和1T YY b b =∑的条件下使uv r 达到最大的a ,b 作为投影向量,这样得到的相关系数为复相关系数:()max ,uv uv r r a b =λ。 将两组变量的协方差矩阵分块得:

()()()(),,XX

XY YX YY

Var X Cov X Y X Cov Cov Y X Var Y Y ??????==

? ? ? ???????

∑∑

∑∑

, (8) 此时

,T T T T uv XY Cov a X b Y a b r a b =

=

=∑ (9)

因此问题转化为在1T XX a a =和1T YY b b =的条件下求T XY a b ∑的极大值。

根据条件极值的求法引入Lagrange 乘数,可将问题转化为求

()()(),1122

T T T XY XX YY S a b a b a a b b λγ

=----∑∑∑ (10)

的极大值,其中λ,γ 是Lagrange 乘数。

由极值的必要条件得方程组: 00XY

XX YX YY S

b a a S a b b λγ??=-=????

??=-=???

∑∑∑∑ (11) 将上二式分别左乘T a 与T b ,则得

T T XY XX T T

YX

YY a b a a b a b b λλγγ?==??==??∑∑∑∑ (12) 注意T XY YX =∑∑,所以

T XY a b λγ==∑

代入方程组得:0

0XY XX YX

YY b a a b λλ?-=??-=??∑∑∑∑ (13)

以1

YY -∑左乘第二式得1YY YX b a λ-=∑∑,所以

1

1

YY

YX

b a λ

-=

∑∑

代入第一式得

()1

20XY YY YX XX a λ--=∑∑∑∑ 同理可得

()12

0YX XX XY YY b λ--=∑∑∑∑

111XX XY YY YX M --=∑∑∑∑,11

2YY YX XX XY M --=∑∑∑∑ (14) 则得

21M a a λ=,22M b b λ=

说明2λ既是1M 又是2M 的特征根,,a b 就是其相应于1M 和2M 的特征向量。1M 和

2M 的特征跟非负,非零特征跟的个数等于()min ,p q ,不妨设为q 。

设21M a a λ=的特征跟排序为22212q λλλ≥≥≥ ,其余p q -个特征根为0,我们称1,2,,q λλλ 为典型相关系数。

相应21M a a λ=解出的特征向量为1,2,q a a a 从22M b b λ=解出的特征向量为1,2,,,q b b b 从而可得q 对线性组合:

,,1,2,,T T i i i i u a X v b Y i q === (15)

称每一对变量为典型变量。求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归结为求1M 和2M 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又因为,当 i j ≠ 时, 1,0,ij i j

i j δ=?=?≠?

(,)(,)0T T T

i j i j i XX j Cov u u Cov a X a X a a ==∑= (,)(,)0T T T i j i j i YY j Cov v v Cov b Y b Y b b ==∑=

表示一切典型变量都是不相关的,并且其方差为一,

(,)()i j i j ij Cov u u E u u δ==

(,)()i j i j ij Cov v v E v v δ==

其中

1,0,ij i j

i j δ=?=?≠?

X 与Y 的同一对典型变量i u 和i v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i λ,不同对的典型变量i u 和i v (i j ≠)之间不相关,即协方差为0:

,(,)()0,i i j i j i j

Cov u v E u v i j

λ=?==?≠?

当总体的均值向量μ和协差阵∑未知时,无法求总体的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因而需要给出样本的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

设(1)(),,n X X 和(1)(),,n Y Y 为来自总体容量为n 的样本,这时,协差阵的无偏估计为

__

()()1__

()()1

__

()()1

1?()()11?()()11??()()1n

T XX i i i n

T YY i i i n T T XY YX i i i X X X X n Y Y Y Y n X X Y Y n ===∑=---∑=---∑=∑=---∑∑∑ (16)

其中_

()11n i i X X n ==∑,_

()1

1n

i i Y Y n ==∑,用?∑代替∑并按 和 求出?i λ和?a ,?b ,称?i

λ为样本典型相关系数,称??T i i u

a X =,??T i i v a Y =,(1,,)i q = 为样本的典型变量。 计算时也可从样本的相关系数矩阵出发求样本的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将相关

系数矩阵R 取代协方差阵,计算过程是一样的。

如果复相关系数中一个变量是一维的,那么也可称为偏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是描述一个随机变量y 与多个随机变量(一组随机变量)12(,,)T p X x x x = 之间的关系。其思想是先将那一组随机变量作线性组合,成为一个随机变量:

1p

T

i i i u c X c x ===∑ (17)

再研究y 和u 的相关系数。由于u 和投影向量c 有关,所以yu r 与c 有关,()yu yu r r c =。我们取在1T XX c c ∑=的条件下使yu r 达到最大的c 作为投影向量得到的相关系数为偏相关系数:

1

max ()T XX yu yu c c r r c ∑== (18)

其余推导与计算过程与复相关系数类似。 5.5 原始变量与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1)原始变量与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设原始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11122122R R R R R ??

=????

X 典型变量系数矩阵

[]1112121

2221

21

2

r r r p r

p p pr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Y 典型变量系数矩阵

[]1112121222111212r r r q r

q q qr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

则有

1

1

cov(,)cov(,)cov(,)

p

p

i i i kj k kj i k k k x u x a x a x x ====∑∑ (19)

i x 和i u 的相关系数

1

(,)(,)/p

i j kj i k k x u a cov x x ρ==∑ (20)

同理可计算得

111

(,)cov(,)/(,)cov(,)/(,)cov(,)/q

i j kj i k k q

i j kj i k k q

i j kj i k k x v b x y y u a y x y v b y y ρρρ======∑∑∑(2) 各组原始变量被 典型变量所解释的方差

X 组原始变量被i u 解释的方差比例

21

(,)/i p

u i k k m u x p ρ==∑ (22)

X 组原始变量被i v 解释的方差比例

21(,)/i p

v i k k m v x p ρ==∑ (23)

Y 组原始变量被i u 解释的方差比例

21(,)/i q

u i k k n u y q ρ==∑ (24)

Y 组原始变量被i v 解释的方差比例

21

(,)/i q

v i k k n v y q ρ==∑ (25)

5.5.2 理化指标典型相关分析

结合以上的理论的推导结果,我们尝试用典型相关分析来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有关变量见下表

参照5.2.1中理论原理,用MATLAB 编程即可实现两个样本之间关系的评估,得到酿酒红葡萄与红葡萄酒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15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2013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优秀论文

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车辆数的增加,致使道路的占用现象日益严重,同时也导致了更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路边停车、占道施工、交通流密增大等因素直接导致车道被占用,进而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在视频提供的背景下通过数据采集,利用数据插值拟合、差异对比、车流波动理论等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针对问题一,首先根据视频1中交通事故前后道路通行情况的变化过程运用物理观察测量类比法、数学控制变量法提取描述变量(如事故横断面处的车流量、车流速度以及车流密度)的数据,从而通过研究各变量的变化,来分析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而视频1中有一些时间断层,我们可根据现有的数据先用统计回归对各变量数据插值后再进行拟合,拟合过程中利用残差计算值的大小来选择较好的模型来反应各变量与事故持续时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说明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针对问题二:沿用问题一中的方法,对视频2中影响通行能力的各个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同样使用matlab对时间断层处进行插值拟合处理,再将所得到的的变化图像与题一中各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考虑到两视频的时间段与两视频的事故时长不同,从而采用多种对比方式(如以事故发生前、中、后三时段比较差值、以事故相同持续时间进行对比、以整个事故时间段按比例分配时间进行对比)来更好地说明这一差异。由于小区口的位置不同、时间段是否处于车流高峰期以及1、2、3道车流比例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使采集的变量数据的实用性更强,从而最后得到视频1中的道路被占用影响程度高于视频2中的影响程度,再者从差异图像的变化波动中得到验证,使其合理性更强。 针对问题三:运用问题1、2中三个变量与持续时间的关系作为纽带,再根据附件5中的信号相位确定出车流量的测量周期为一分钟,测量出上游车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已在1、2问中由拟合得到,所以再根据波动理论预测道路异常下车辆长度模型的结论,结合采集数据得到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最后得出事故发生后,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以及路段上游车流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针对问题四:在问题3建立的模型下,利用问题4中提供的变量数据推导出其它相关变量值,然后代入模型,估算出时间长度,以此检验模型的操作性及可靠性。 关键词:通行能力车流波动理论车流量车流速度车流密度

数学建模国赛一等奖论文

电力市场输电阻塞管理模型 摘要 本文通过设计合理的阻塞费用计算规则,建立了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模型。 通过对各机组出力方案实验数据的分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了各线路上有功潮流关于各发电机组出力的近似表达式。按照电力市场规则,确定各机组的出力分配预案。如果执行该预案会发生输电阻塞,则调整方案,并对引起的部分序内容量和序外容量的收益损失,设计了阻塞费用计算规则。 通过引入危险因子来反映输电线路的安全性,根据安全且经济的原则,把输电阻塞管理问题归结为:以求解阻塞费用和危险因子最小值为目标的双目标规划问题。采用“两步走”的策略,把双目标规划转化为两次单目标规划:首先以危险因子为目标函数,得到其最小值;然后以其最小值为约束,找出使阻塞管理费用最小的机组出力分配方案。 当预报负荷为982.4MW时,分配预案的清算价为303元/MWh,购电成本为74416.8元,此时发生输电阻塞,经过调整后可以消除,阻塞费用为3264元。 当预报负荷为1052.8MW时,分配预案的清算价为356元/MWh,购电成本为93699.2元,此时发生输电阻塞,经过调整后可以使用线路的安全裕度输电,阻塞费用为1437.5元。 最后,本文分析了各线路的潮流限值调整对最大负荷的影响,据此给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议;并提出了模型的改进方案。

一、问题的重述 我国电力系统的市场化改革正在积极、稳步地进行,随着用电紧张的缓解,电力市场化将进入新一轮的发展,这给有关产业和研究部门带来了可预期的机遇和挑战。 电网公司在组织电力的交易、调度和配送时,必须遵循电网“安全第一”的原则,同时按照购电费用最小的经济目标,制订如下电力市场交易规则: 1、以15分钟为一个时段组织交易,每台机组在当前时段开始时刻前给出下一个时段的报价。各机组将可用出力由低到高分成至多10段报价,每个段的长度称为段容量,每个段容量报一个段价,段价按段序数单调不减。 2、在当前时段内,市场交易-调度中心根据下一个时段的负荷预报、每台机组的报价、当前出力和出力改变速率,按段价从低到高选取各机组的段容量或其部分,直到它们之和等于预报的负荷,这时每个机组被选入的段容量或其部分之和形成该时段该机组的出力分配预案。最后一个被选入的段价称为该时段的清算价,该时段全部机组的所有出力均按清算价结算。 电网上的每条线路上有功潮流的绝对值有一安全限值,限值还具有一定的相对安全裕度。如果各机组出力分配方案使某条线路上的有功潮流的绝对值超出限值,称为输电阻塞。当发生输电阻塞时,需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调整: 1、调整各机组出力分配方案使得输电阻塞消除; 2、如果1做不到,可以使用线路的安全裕度输电,以避免拉闸限电,但要使每条 线路上潮流的绝对值超过限值的百分比尽量小; 3、如果无论怎样分配机组出力都无法使每条线路上的潮流绝对值超过限值的百分 比小于相对安全裕度,则必须在用电侧拉闸限电。 调整分配预案后,一些通过竞价取得发电权的发电容量不能出力;而一些在竞价中未取得发电权的发电容量要在低于对应报价的清算价上出力。因此,发电商和网方将产生经济利益冲突。网方应该为因输电阻塞而不能执行初始交易结果付出代价,网方在结算时应该适当地给发电商以经济补偿,由此引起的费用称之为阻塞费用。网方在电网安全运行的保证下应当同时考虑尽量减少阻塞费用。 现在需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某电网有8台发电机组,6条主要线路,附件1中表1和表2的方案0给出了各机组的当前出力和各线路上对应的有功潮流值,方案1~32给出了围绕方案0的一些实验数据,试用这些数据确定各线路上有功潮流关于各发电机组出力的近似表达式。 2、设计一种简明、合理的阻塞费用计算规则,除考虑电力市场规则外,还需注意:在输电阻塞发生时公平地对待序内容量不能出力的部分和报价高于清算价的序外容量出力的部分。 3、假设下一个时段预报的负荷需求是982.4MW,附件1中的表3、表4和表5分别给出了各机组的段容量、段价和爬坡速率的数据,试按照电力市场规则给出下一个时段各机组的出力分配预案。 4、按照表6给出的潮流限值,检查得到的出力分配预案是否会引起输电阻塞,并在发生输电阻塞时,根据安全且经济的原则,调整各机组出力分配方案,并给出与该方案相应的阻塞费用。 5、假设下一个时段预报的负荷需求是1052.8MW,重复3~4的工作。 二、问题的分析

全国数模竞赛优秀论文

一、基础知识 1.1 常见数学函数 如:输入x=[-4.85 -2.3 -0.2 1.3 4.56 6.75],则: ceil(x)= -4 -2 0 2 5 7 fix(x) = -4 -2 0 1 4 6 floor(x) = -5 -3 -1 1 4 6 round(x) = -5 -2 0 1 5 7 1.2 系统的在线帮助 1 help 命令: 1.当不知系统有何帮助内容时,可直接输入help以寻求帮助: >>help(回车) 2.当想了解某一主题的内容时,如输入: >> help syntax(了解Matlab的语法规定) 3.当想了解某一具体的函数或命令的帮助信息时,如输入: >> help sqrt (了解函数sqrt的相关信息)

2 lookfor命令 现需要完成某一具体操作,不知有何命令或函数可以完成,如输入: >> lookfor line (查找与直线、线性问题有关的函数) 1.3 常量与变量 系统的变量命名规则:变量名区分字母大小写;变量名必须以字母打头,其后可以是任意字母,数字,或下划线的组合。此外,系统内部预先定义了几个有特殊意 1 数值型向量(矩阵)的输入 1.任何矩阵(向量),可以直接按行方式 ...输入每个元素:同一行中的元素用逗号(,)或者用空格符来分隔;行与行之间用分号(;)分隔。所有元素处于一方括号([ ])内; 例1: >> Time =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 X_Data = [2.32 3.43;4.37 5.98] 2 上面函数的具体用法,可以用帮助命令help得到。如:meshgrid(x,y) 输入x=[1 2 3 4]; y=[1 0 5]; [X,Y]=meshgrid(x, y),则 X = Y =

2012年国赛A葡萄酒获奖论文带附录(完整版)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A 题葡萄酒的评价 摘要:确定葡萄酒质量时一般是通过聘请一批有资质的评酒员进行品评。一方面由于每个品酒员间存在评价尺度、评价位置和评价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品酒员对同一酒样的评价存在差异,从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不同酒样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葡萄酒的质量和酿酒葡萄的好坏又有直接的关系,于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提出相关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 对于问题一,在分析附件1中所给的数据后,首先根据每组的10名评酒员对其中的一种酒进行品尝后确定葡萄的质量,然后在进行分析评酒员评27种红葡萄酒的差异,最后运用方差分析对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进行测定,得出两组评酒员存在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的结果,看其哪组评酒员的技术水平更高些。 问题二是为了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级,要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和葡萄酒的质量进行分级,在附件2、3中,发现酿酒葡萄的成分数据中有很多因素,首先对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经过查找资料、专家咨询进行了较为有效的分类,我们从中选取一些有效因素,例如:氨基酸总量、糖、单宁、色差值、酸、芳香物质等。然后再采取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级。等级大致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级别。 在解决问题三时,不仅要考虑酿酒葡萄还要考虑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因而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其中,b0为常数项,为回归系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随机误差。

全国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世博会对上海市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力进行定量评估。 在模型一中,首先我们从上海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侧面定量评估世博会对上海市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是对社会经济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有力工具。所以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成对比矩阵a,找到最大特征值 ,运用 进行一致性检验,这样对成对比矩阵a进行逐步修正,最终可以确定权向量。再运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法,通过组合权向量就可以得出召开世博会比没有召开世博会对上海城市基本设施建设的影响要高出40%。 在模型二中,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直接体现在GDP上,我们直接以GDP这个硬性直接指标来衡量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因此我们运用线性回归的模型预测出在有无上海世博会这两者情况下的GDP的值,并将运用线性回归得到的数据与上海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运算,算出误差在1.2%左右,这说明我们用线性回归得到的模型能准确地反映出世博会对上海GDP的影响。运用公式 可以计算出世博对上海GDP的影响力的大小为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线性回归城市基础建设 GDP 1 问题重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请你们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2 问题分析 对于模型一,为了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我们首先选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一个侧面,因为通过查找相关数据,我们发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上海整个GDP的增长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GDP的贡献占主体地位。而层次分析法是对社会经济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有力工具。为此,我们通过研究上海统计局的相关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估世博会的召开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影响,目标层为世博会的召开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影响,准则层依次为电力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公用事业、市政建设,方案层依次为没有召开世博时的影响、召开世博时的影响。首先我们通过层次分析法算出电力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公用事业、市政建设的相对权重,然后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价法对上海世博会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作出综合的评价,应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出没有召开世博和召开世博两种情况下的权重,从而得出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对于模型二,直接以GDP这个硬性直接指标来衡量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先根据上海没有申办世博会的GDP总额的相关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由此预测不举办世博会情况下2010年上海市的GDP总额;再由2002年至2009年的GDP值用线性回归预测出举办世博会情况下2010年上海市的GDP总额,并将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得出世博会对上海GDP的影响。 3 模型假设 3.1假设非典和奥运等重大事件对世博前的城市基础建设的投入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翻译

优化和评价的收费亭的数量 景区简介 由於公路出来的第一千九百三十,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在全世界逐渐成为骨架的运输系统,以其高速度,承载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方便,减少交通堵塞。以下的快速传播的公路,相应的管理收费站设置支付和公路条件的改善公路和收费广场。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密度和产业基地,公路如花园州公园大道的经验严重交通挤塞收费广场在高峰时间。事实上,这是共同经历长时间的延误甚至在非赶这两小时收费广场。 在进入收费广场的车流量,球迷的较大的收费亭的数量,而当离开收费广场,川流不息的车辆需挤缩到的车道数的数量相等的车道收费广场前。因此,当交通繁忙时,拥堵现象发生在从收费广场。当交通非常拥挤,阻塞也会在进入收费广场因为所需要的时间为每个车辆付通行费。 因此,这是可取的,以尽量减少车辆烦恼限制数额收费广场引起的交通混乱。良好的设计,这些系统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有效利用的基础设施,并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通常,一个更大的收费亭的数量提供的数量比进入收费广场的道路。 事实上,高速公路收费广场和停车场出入口广场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类型的运输系统,需要具体分析时,试图了解他们的工作和他们之间的互动与其他巷道组成部分。一方面,这些设施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收集用户收费或者停车服务或对道路,桥梁,隧道。另一方面,收费广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吞吐量或设施的服务能力。收费广场的不利影响是特别明显时,通常是重交通。 其目标模式是保证收费广场可以处理交通流没有任何问题。车辆安全通行费广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无障碍的收费广场。封锁交通流应尽量避免。 模型的目标是确定最优的收费亭的数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优化准则。 主要原因是拥挤的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获奖论文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电子文件名:B0302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广西师范学院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钟兴智 2. 尹海军 3. 斯婷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韦程东 日期: 2007 年 9 月 24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乘公交,看奥运 摘要 我们基于最小换乘次数算法,设计了公交查询系统,能够分别从时间和花费 出发考虑,选择最优路径,以满足查询者的各种不同需求。 问题一:采用最小换乘次数算法,求出任意两站的最小换乘次数,在次数一定的情况下,分别选取花费最少和时间最少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两种模型:最少时间模型:∑∑==+-+?=3 1 3 1 5)))1(((3),(min i i i i i i i x q x n x B A f ;最少花费模型: ))1((),(m in '''3 1 i i i y x x B A g -+=∑;利用两种模型求出6组数局的最佳路线如下(两 地铁的线路转化成公交的问题,改进问题一中的模型求出此问题的最少时间模型 + +-+?=∑∑∑===)))5)))1(((3((),(m in 3 1 3 1 3 1 i i i i i i i i i x q x n x y B A f ++-+?-∑∑∑===)4))))1(((5.2)(1((31 31 ' 31 i i i i i i i i i x q x n x y ∑=-3 1 i )z 1(7i i y +∑=3 1 i z 6i i y 最小换乘算法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最小换乘次数, 算法,紧邻点,数据库,路线集

国赛优秀论文

B甲004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系统方案 (3) 1.1、方案比较与论证 (3) 1.1.1、控制器模块 (3) 1.1.2、电机及驱动模块 (3) 1.1.3、测速模块 (4) 1.1.4、音频产生模块 (4) 1.1.5、无线收发模块 (4) 1.1.6、声音采集处理模块 (4) 1.2、最终方案 (4) 二、电路设计 (5) 2.1、系统组成 (5) 2.2、电动机驱动电路 (5) 2.3、行程测量模块 (5) 2.4、声光报警模块 (6) 2.5、周期性音频脉冲信号产生模块 (6) 2.6、无线收发模块设计 (6) 2.7、声音采集计算系统 (6) 三、软件设计 (7) 3.1、电机驱动部分流程图 (7) 3.2、主程序流程图 (7) 3.3单片机控制MMC-1芯片的程序 (7) 3.4无线接收模块程序 (7) 四、系统测试 (8) 4.1、测试仪器 (8) 4.2、调试 (8) 4.2.1 速度调试 (8) 4.2.2 功率放大测试 (8) 4.2.3 声源频率测试 (8) 4.2.4 声音接收测试 (8) 五、总结 (9) 5.1、结论 (9) 5.2、结束语 (9) 六、参考文献 (9) 七、附录 (9) 附录一、部分电路原理图 (9) 附录二、主程序流程图 (11) 附录三、部分程序附录 (13)

摘要: 本课题设计制作小组本着简单、准确、可靠、稳定、通用、性价比低的原则,采用STC89C52作为声源系统的控制核心,使用凌阳SPCE061A作为音频信号分析处理系统核心,应用电机控制ASSP芯片MMC-1驱动电机。本系统电路分为声源移动模块,声音产生模块,声音采集处理模块,无线控制模块和显示报警模块。声音收发和无线传输模块测量声源与声音接收器之间的距离,控制声源移动。首先测量声源S距A、B的距离差,距离差为零表示小车已运动到OX线,然后测量S距A、C的距离差,距离差为零表示小车寻找到W点。小车在OX线上运动时,利用S距A、B的距离差校正路线,同时声光报警,LCD液晶显示屏显示小车运行路程和时间。 关键词:STC89C52;电机控制芯片MMC-1;PT2262/2272无线收发;周期性音频脉冲信号;TEA2025B音频放大 一、系统方案 1.1方案比较与论证 根据题目要求,本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模块、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模块、声音产生模块,声音采集处理模块和无线控制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等构成。为较好的实现各模块的功能,我们分别设计了几种方案并分别进行了论证。 1.1.1控制器模块 方案一: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如FPGA)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目前,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容量不断增大,速度不断提高,且多具有ISP功能,也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电路的情况下改变功能,但在本系统中,它的高处理功能得不到从分利用,还考虑到VHDL语言描述也没有单片机语言那么方便,所以这个方案不采用。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STC89C52作为中心控制器。STC89C52单片机算数运算功能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具有超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还具有ISP在线编程功能,在改写单片机存储内部的程序时不需要将单片机从工作环境中取出,方便快捷。在后来的实验中我们发现,STC89C52精确度和运算速度也都完全符合我们系统的要求。故采用STC89C52单片机为我们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 1.1.2 电机及驱动模块 采用电机控制ASSP 芯片MMC-1驱动(实物图如图1)。MMC-1为多通道两相四线式步进电机/直流电机控制芯片,基于NEC 电子16 位通用MCU( PD78F1203)固化专用程序实现,支持UART 和SPI 串行接口。MMC-1 共有三个通道电机控制单元,通过设置寄存器可分别设置工作模式,实现不同功能。可以用来驱动直流电机和步进电机。 方案一:采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是数字控制电机,不但控制精度高,而且简单可靠,但价格过高,重量大,占用端口资源多且控制复杂,不予采用。 2

数学建模全国赛07年A题一等奖论文

关于中国人口增长趋势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特点出发,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提出了Logistic、灰色预测、动态模拟等方法进行建模预测。 首先,本文建立了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在最简单的假设下,依照中国人口的历史数据,运用线形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拟合,对2007至2020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得出在2015年时,中国人口有13.59亿。在此模型中,由于并没有考虑人口的年龄、出生人数男女比例等因素,只是粗略的进行了预测,所以只对中短期人口做了预测,理论上很好,实用性不强,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后,为了减少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这些随机事件对预测的影响,本文建立了GM(1,1) 灰色预测模型,对2007至2050年的人口数目进行了预测,同时还用1990至2005年的人口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检验,结果表明,此模型的精度较高,适合中长期的预测,得出2030年时,中国人口有14.135亿。与阻滞增长模型相同,本模型也没有考虑年龄一类的因素,只是做出了人口总数的预测,没有进一步深入。 为了对人口结构、男女比例、人口老龄化等作深入研究,本文利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建立模型三,并对数据作了如下处理:取平均消除异常值、对死亡率拟合、求出2001年市镇乡男女各年龄人口数目、城镇化水平拟合。在此基础上,预测出人口的峰值,适婚年龄的男女数量的差值,人口老龄化程度,城镇化水平,人口抚养比以及我国“人口红利”时期。在模型求解的过程中,还对政府部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此模型可以对未来人口做出细致的预测,但是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大,并且对初始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接着,我们对对模型三进行了改进,考虑人为因素的作用,加入控制因子,使得所预测的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 在灵敏度分析中,首先针对死亡率发展因子θ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发现人口数量对于θ的灵敏度并不高,然后对男女出生比例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其灵敏度系数为0.8850,最后对妇女生育率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发现在生育率在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中,其灵敏度在不断增大。 最后,本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特别指出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同时也对模型进行了合理性分析,针对我国的人口情况给政府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Logistic模型灰色预测动态模拟 Compertz函数

2014年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设计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 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 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 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 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 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 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 15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全国数学建模获奖论文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数学建模竞赛选拔的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做题期间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选拔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选拔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选拔规则,以保证选拔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选拔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队员签名:1. 2. 3. 日期:年月日

2012年河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选拔 编号专用页 评阅编号(评阅前进行编号): 评阅记录(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评 分 备 注

C题数学建模竞赛成绩评价与预测 一、摘要 近20 年来,CUMCM 的规模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健康发展,是目前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本文对数学建模竞赛成绩的评价与预测问题进行了建模、求解和相关分析。 对于问题一,首先对广东赛区各院校2008-2011年建模奖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决策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该模型中,将因素集{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看作准则层,将2008-2011各年建模情况看作方案层,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改进综合评判模型,解得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的总体综合评定成绩分别2.9474、2.7141,排名第一、第二。 对于问题二,首先建立单年的综合评定模型,得出广州赛区各院校2008-2011年的综合评定成绩。鉴于仅有4组数据,分别采用GM(1,1)法、回归曲线最小二乘法、移动平均法进行建模,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并根据结果对比以上三种模型,确定了移动平均法方案最优,最终得出广东金融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的综合评定成绩分别为0.7369、0.6785,依旧排名第一、第二,较好地解决了问题二。 对于问题三,鉴于附件2所给数据冗杂庞大,故从中抽取2008-2011年的建模数据作为样本,分别统计出本科组和专科组在这四年中每年获得国家一等奖和国家二等奖的人数;将问题一中国家一等奖、二等奖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类似问题一的特殊综合评判模型,得出本科组哈尔滨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综合评定成绩分别为5.5117、4.6609;专科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太原理工轻纺与美术学院的综合评定成绩分别为1.3931、1.3095,名列各组第一、第二,问题三得到了较好解决。 对于问题四,除全国竞赛成绩、赛区成绩外,讨论了学生的能力、参赛队数、师资力量、学校的综合实力、硬件设施等因素对建模成绩评估的影响,考虑首先对因素集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然后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评价,用BP神经网络结合Matlab软件来进行预测,理论上问题四能够得到较好地得到解决。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GM(1,1)模型移动平均法综合评定成绩

2011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获奖论文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本文旨在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对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点、污染程度、传播特征以及污染源的确定进行有效的描述、评价和定位。 对于重金属空间分布问题,首先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应用Surfer 8软件对各数据点的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得到了直观的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图形;随后,分别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模糊评价标准和模型对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判。 对于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问题,基于因子分析法、问题一的结果和对各个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分析等因素,判断出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石油加工并推测该区域是镍矿富集区。随后讨论了污染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不同金属的污染贡献率。 针对污染源位置确定问题,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模型一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基于污染传播的一般规律建立模型,求取污染源范围,模型作用更倾向于确定污染源的位置;模型二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了拟合二次曲面方程,在有效确定污染源的同时也反映了其传播特征,模型更加清楚,理论性也更强。 在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问题中,我们对针对污染源位置确定问题所建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同时建立了考虑了时间,地域环境和传播媒介的污染物传播模型,从而反映了地质的演变。 综上所述,本文模型的特点是从简单的模型建立起,强更准确的数学模型发展,逐步达到目标期望。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克里金插值最小二乘法因子分析流程图

一、问题重述 1.1问题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日显突出。对城市土壤地质环境异常的查证,以及如何应用查证获得的海量数据资料开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评价和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讨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污染来源以及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机理,并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城市进一步的发展规划提出科学建议,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也有利于人类社会 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1] 。按照功能划分,城区一般可分为生活区、工业区、山区、主干道路区及公园绿地区等,不同的区域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同。 现对某城市城区土壤地质环境进行调查。为此,将所考察的城区划分为间距1公里左右的网格子区域,按照每平方公里1个采样点对表层土(0~10 厘米深度)进行取样、编号,并用GPS 记录采样点的位置。应用专门仪器测试分析,获得了每个样本所含的多种化学元素的浓度数据。另一方面,按照2公里的间距在那些远离人群及工业活动的自然区取样,将其作为该城区表层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 1.2 目标任务 (1) 给出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并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 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3) 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4) 分析所建立模型的优缺点,为更好地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分析还应收集的信息,并进一步探索怎样利用收集的信息建立模型及解决问题。 二、 模型假设 1)忽略地下矿源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2)认为海拔对污染物的分布较小,故只在少数模型中讨论其作用; 3)认为题目中的采样方式是科学的,能够客观反映污染源的分布。 三、 符号说明 3.1第一问中的符号说明 i p ——污染物i 的环境污染指数 i C ——污染物i 的实测值 i S ——污染物i 的背景值 m ax (/)i i C S ——土壤污染指数的最大值 (/)i i avg C S ——土壤污染指数的平均值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全国优秀论文

基于打车软件的出租车供求匹配度模型研究与分析 摘要 目前城市“出行难”、“打车难”的社会难题导致越来越多的线上打车软件出现在市场上。“打车难”已成为社会热点。以此为背景,本文将要解决分析的三个问题应运而生。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定性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部分经济学理论成功解决了这三个问 题,得到了不同时空下衡量出租车资源供求匹配程度的指标与模型以及一个合适的补贴 方案政策,并对现有的各公司出租车补贴政策进行了分析。 针对问题一,根据各大城市的宏观出租车数据,绘制柱形图进行重点数据的对比分 析,首先确定适合进行分析研究的城市。之后,根据该市不同地区、时间段的不同特点 选择多个数据样本区,以数据样本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种数据(包括出租车分布、 出租车需求量等)的采集整理。接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模型的目标函数、约束条 件等。最后运用spss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计算,求出匹配程度函数F 与指标的关系式,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针对问题二,在各公司出租车补贴政策部分已知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出租车司机以 及顾客两个方面的利益,分别就理想情况与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问题一的模 型与数据结果基础上,首先分别从给司机和乘客补贴两个角度定性分析了补贴的效果。 重点就给司机进行补贴的方式进行讨论,定量分析了目前补贴方案的效果,得出了如果 统一给每次成功的打车给予相同的补贴无法改善打车难易程度的结论,并对第三问模型 的设计提供了启示,即需要对具有不同打车难易程度和需求量的区域采取分级的补贴政 策。 针对问题三,在问题二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种根据不同区域打车难易程度和需求

量来确定补贴等级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量化指标,以极大化各区域打车难易程度降低 的幅度之和作为目标,建立该问题的规划模型。目的是通过优化求解该模型,使得通过 求得的优化补贴方案,能够优化调度出租车资源,使得打车难区域得到缓解。通过设计 启发式原则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进行求解,并以具体案例分析得到,本文方法相对统一 的补贴方案而言的确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打车难的程度。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供求匹配度,最优化模型,出租车流动平衡 1

数学建模大赛优秀论文

论文评阅要点 一、主要标准: 1、假设的合理性; 2、建模的创造性; 3、文字表达的清晰性; 4、结果的正确性。 二、论文组成概要: 1、题目 2、摘要 3、问题重述 4、模型假设与符号 5、分析建立模型 6、模型求解 7、模型检验与推广 8、参考文献与附录 三、参考给分步骤(10分制) 1、摘要部分(论文的方法、结果、表达饿清晰度)。。。。。。。。。。。。。。3分 2、假设部分(合理性与创造性)。。。。。。。。。。。。。。。。。。。。。。。。。。。。。。1分 3、数学模型(创造性与完整性)。。。。。。。。。。。。。。。。。。。。。。。。。。。。。。3分 4、解题方法与结果(创造性与正确性)。。。。。。。。。。。。。。。。。。。。。。。。2分 5、模型的优缺点与推广(合理性)。。。。。。。。。。。。。。。。。。。。。。。。。。。。1分 四、评阅方法 1、每位教师把卷号、分数及主要理由记录在白纸上,以便专人统计; 2、每份论文至少要三位教师评阅过,选出获奖论文的2倍数量,对分歧大的试卷讨论给分; 3、对入选论文至少要六位教师评阅过。按分数高低排序; 4、对一、二等奖的论文要求写出30字左右的评语,与论文一起在网上发表。 五、评阅时间:5月21日(星期六)

C 题:最佳广告费用及其效应 摘要:本文从经济经验上着眼,首先用回归建立了基本模型,从预期上描述了售价变化与预期销售量的关系和广告费变化与销售量增长因子的关系。其次从基本模型出发,我们构造出预期时间利润最大模型,得到了利润在预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利润116610元时的最佳广告费用33082元和售价5.9113元。 一 问题的分析与假设 (1)销售量的变化虽然是离散的,但对于大量的销售而言,可设销售量的变化随售价的增加而线性递减。 (2)销售增长因子虽然也是离散的,但当广告费逐渐增加时,可设销售增长因子也是连续变化的。 (3)要使预期利润达到最大,买进的彩漆应为模型理论上的预期最大利润时的销售量相等。 二 模型的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 (一)基本假设 1. 假设彩漆的预期销售量不受市场影响。 2. 彩漆在预期时间内不变质,并且价格在预期内不波动。 (二)符号说明 x :售价(元); y :预期销售量(千桶); : *y 回归拟合预期销售量(千桶); y :预期销售量的均值(千桶); x :售价的平均值(元) ; 0A :x 与y 的回归常数; 1A :x 与y 的回归系数; ε :x 与y 的随机变量; k :销售增长因子; m :广告费(万元); 0B :k 与m 的非线性回归系数; 1B :k 与m 的非线性回归系数; 2B :k 与m 的非线性回归常数; η :k 与m 的随机变量; Z :预期利润(元)。 三 模型的建立 (一)售价与预期销售量的模型。 根据条件(表1)描出散点图,假设售价与预期销售量为线性关系,得基本模型 ε++=x A A 10y 假定9组预期值),,(i i y x i=1,2,…,9;符合模型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全国一等奖

Haozl觉得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这么样设置 版权归郝竹林所有,材料仅学习参考 版权:郝竹林 备注☆ ※§等等字符都可以作为问题重述左边的。。。。。一级标题 所有段落一级标题设置成段落前后间距13磅 二级标题设置成段落间距前0.5行后0.25行 Excel中画出的折线表字体采用默认格式宋体正文10号 图标题在图上方段落间距前0.25行后0行 表标题在表下方段落间距前0行后0.25行 行距均使用单倍行距 所有段落均把4个勾去掉 注意Excel表格插入到word的方式在Excel中复制后,粘贴,word2010粘贴选用使用目标主题嵌入当前 Dsffaf 所有软件名字第一个字母大写比如E xcel 所有公式和字母均使用MathType编写 公式编号采用MathType编号格式自己定义 公式编号在右边显示

农业化肥公司的生产与销售优化方案 摘 要 要求总分总 本文针对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计算方法问题,运用二重积分法和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计算模型,分别对三种不同变位情况推导出的油位计所测油位高度与实际罐容量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 软件编程得出合理的结论,最终对模型的结果做出了误差分析。 针对问题一要求依据图4及附表1建立积分数学模型研究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cm 的罐容表标定值。我们作图分析出实验储油罐出现纵向倾斜ο14.时存在三种不同的可能情况,即储油罐中储油量较少、储油量一般、储油量较多的情况。针对于每种情况我们都利用了高等数学求容积的知识,以倾斜变位后油位计所测实际油位高度为积分变量,进行两次积分运算,运用MATLAB 软件推导出了所测油位高度与实际罐容量的关系式。并且给出了罐体倾斜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cm 的罐容标定值(见表1),最后我们对倾斜变位前后的罐容标定值残差进行分析,得到样本方差为4103878.2-?,这充分说明残差波动不大。我们得出结论:罐体倾斜变位后,在同一油位条件下倾斜变位后罐容量比变位前罐容量少L 243。 表 1.1 针对问题二要求对于图1所示的实际储油罐,试建立罐体变位后标定罐容表的数学模型,即罐内储油量与油位高度及变位参数(纵向倾斜角度α和横向偏转角度β)之间的一般关系。利用罐体变位后在进/出油过程中的实际检测数据(附件2),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变位参数,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0cm 的罐容表标定值。进一步利用附件2中的实际检测数据来分析检验你们模型的正确性与方法的可靠性。我们根据实际储油罐的特殊构造将实际储油罐分为三部分,左、右球冠状体与中间的圆柱体。运用积分的知识,按照实际储油罐的纵向变位后油位的三种不同情况。利用MATLAB 编程进行两次积分求得仅纵向变位时油量与油位、倾斜角α的容积表达式。然后我们通过作图分析油罐体的变位情况,将双向变位后的油位h 与仅纵向变位时的油位0h 建立关系表达式01.5(1.5)cos h h β=--,从而得到双向变位油量与油位、倾斜角α、偏转角β的容积表达式。利用附件二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倾斜角α、偏转角β的值,用matlab 软件求出03.3=α、04=β α=3.30,β=时总的平均相对误差达到最小,其最小值为0.0594。由此得到双向变位后油量与油位的容积表达式V ,从而确定了双向变位后的罐容表(见表2)。 本文主要应用MATLAB 软件对相关的模型进行编程求解,计算方便、快捷、准确,整篇文章采取图文并茂的效果。文章最后根据所建立的模型用附件2中的实际检测数据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可靠,使得模型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罐容表标定;积分求解;最小二乘法;MATLAB ;误差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