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高频电路课后答案

第五章高频电路课后答案
第五章高频电路课后答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 二、教学目标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掌握高频电子信息产生、发射、接收的原理与方法,理解高频电子器件和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组成、分析和计算方法;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识图、作图和简单设计方法;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最新发展动态,为后续电子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通信系统组成,掌握非线性电路与选频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晶体管高频等效模型。 2.清楚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的一般模型与任务,重点掌握晶体管谐振放大器,熟悉放大器的稳定性。 3.了解放大器内部噪声的来源、性质,熟悉元件噪声模型,熟知信噪比、噪声系数的概念,并会简单计算。 4.了解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应用,熟知丙类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会分析该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熟知其高频特性。了解有关高频功率放大器的一些新技术。 5.熟知反馈型自激振荡器的工作原理,重点掌握LC正弦波振荡器,会分析电路、定量计算、确定主要参数。应知道石英晶振的相关知识。 6.必须熟知调制、解调的相关重要概念,熟知幅度(角度)调制(解调)的常用电路,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数学计算。 7.清楚混频(变频)的概念,熟知变频干扰。 8. 熟知电子线路中三种常用的反馈控制电路:AGC、AFC、APC。重点掌握锁相环路(PLL即APC)的工作原理。 第一章绪论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试题库

1、图1所示为一超外差式七管收音机电路,试简述其工作原理。(15分) 图1 解:如图所示,由B1及C1-A 组成的天线调谐回路感应出广播电台的调幅信号,选出我们所需的电台信号f1进入V1基极。本振信号调谐在高出f1一个中频(465k Hz )的f2进入V1发射极,由V1三极管进行变频(或称混频),在V1集电极回路通过B3选取出f2与f1的差频(465kHz 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V2和V3二级中频放大,进入V4检波管,检出音频信号经V5低频放大和由V6、V7组成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声。图中D1、D2组成1.3V±0.1V 稳压,提供变频、一中放、二中放、低放的基极电压,稳定各级工作电流,保证整机灵敏度。V4发射一基极结用作检波。R1、R4、R6、R 10分别为V1、V2、V3、V5的工作点调整电阻,R11为V6、V7功放级的工作点调整电阻,R8为中放的AGC 电阻,B3、B4、B5为中周(内置谐振电容),既是放大器的交流负载又是中频选频器,该机的灵敏度、选择性等指标靠中频放大器保证。B6、B7为音频变压器,起交流负载及阻抗匹配的作用。(“X”为各级IC 工作电流测试点). 15’ 2、 画出无线通信收发信机的原理框图,并说出各部分的功用。 答: 上图是一个语音无线电广播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它由发射部分、接收部分以及无线信道三大部分组成。发射部分由话筒、音频放大器、调制器、变频

器、功率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组成。接收设备由接收天线、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解调器、音频放大器、扬声器等组成。 低频音频信号经放大后,首先进行调制后变成一个高频已调波,然后可通过上变频,达到所需的发射频率,经小信号放大、高频功率放大后,由天线发射出去。 由天线接收来的信号,经放大后,再经过混频器,变成一固定中频已调波,经放大与滤波的检波,恢复出原来的信息,经低频功放放大后,驱动扬声器。 3、对于收音机的中频放大器,其中心频率f0=465 kHz .B0.707=8kHz ,回路电容C=200 PF ,试计算回路电感和 QL 值。若电感线圈的 QO=100,问在回路上应并联多大的电阻才能满足要求。 答:回路电感为0.586mH,有载品质因数为58.125,这时需要并联236.66k Ω的电阻。 4、 图示为波段内调谐用的并联振荡回路,可变电容 C 的变化范围为 12~260 pF ,Ct 为微调电容,要求此回路的调谐范围为 535~1605 kHz ,求回路电感L 和Ct 的值,并要求C 的最大和最小值与波段的最低和最高频率对应。 解: 022 612 0622 11244651020010100.5864465200f L f C mH πππ-===????=≈??2由()03 03 4651058.125810 L L 0.707f Q f Q B =?===?0.707由B 得: 9 003120000 0000010010171.222465102001024652158.125 1171.22237.6610058.125 L L L L L L L Q R k C C C Q Q R g g g R Q Q R R R k Q Q Q ΩωππωωΩ∑ -===≈??????=== ++=-==?≈--因为:所以:( ),t C C C ∑ =+??=?????== 33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回路总电容为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16051053510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Radio-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三)开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本科 (四)课程性质: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关于信号的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即信号传输与处理的一门科学。其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和《信号与系统》。 (五)教学内容 《高频电子线路》主要介绍无线电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具体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通信系统、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非线性电路为主,学习谐振动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80学时 学分数:4 学分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七)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 ,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相关概念,信号的频谱与调制等特性,了解学习的对象及任务。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通信系统组成 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 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考核要求: 1、通信系统组成(识记) 2、信号、频谱与调制及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组成(领会) 3、课程特点、本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识记) 第一章高频谐振放大器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高频电路中的元件(电容、电阻、电感等)的特性;熟练掌握LC回路的选频特性与阻抗变换电路、抽头并联振荡回路、石英晶体谐振器的特性;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稳定性;了解多级谐振放大器;了解集中选频滤波器等;掌握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1、LC选频网络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期末复习资料 陈皓编 10级通信工程 2012年12月 1.

单调谐放大电路中,以LC并联谐振回路为负载,若谐振频率f0=10.7MH Z,C Σ = 50pF,BW0.7=150kH Z,求回路的电感L和Q e。如将通频带展宽为300kH Z,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1)求L和Q e (H)= 4.43μH (2)电阻并联前回路的总电导为 47.1(μS)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导为 94.2(μS) 因 故并接的电阻为 2.图示为波段内调谐用的并联振荡回路,可变电容C的变化范围为12~260 pF,Ct为微调电容,要求此回路的调谐范围为535~1605 kHz,求回路电感L 和C t的值,并要求C的最大和最小值与波段的最低和最高频率对应。 12 min , 22(1210) 3 3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 回路总电容为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 160510 t t C C C LC L C ππ ∑ - =+ ? ?== ? ?+ ? ?

题2图 3.在三级相同的单调谐放大器中,中心频率为465kH Z ,每个回路的Q e =40,试 问总的通频带等于多少?如果要使总的通频带为10kH Z ,则允许最大的Q e 为多少? 解:(1 )总的通频带为 121212121232 260109 121082601091210260108 10198 1 253510260190.3175-12 6 1605 535 ()()10103149423435 t t t t C C C C pF L mH π-----?+==?+=?-??-= ?==??+?=≈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陈皓编 10级通信工程 2012年12月

1.单调谐放大电路中,以LC 并联谐振回路为负载,若谐振频率f 0 =10.7MH Z , C Σ= 50pF ,BW 0.7=150kH Z ,求回路的电感L 和Q e 。如将通频带展宽为300kH Z ,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1)求L 和Q e (H )= 4.43μH (2)电阻并联前回路的总电导为 47.1(μS)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导为 94.2(μS) 因 故并接的电阻为 2.图示为波段内调谐用的并联振荡回路,可变电容 C 的变化范围为 12~260 pF ,Ct 为微调电容,要求此回路的调谐范围为 535~1605 kHz ,求回路电感L 和C t 的值,并要求C 的最大和最小值与波段的最低和最高频率对应。 题2图 12min 12max ,22(1210) 22(26010)3 3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 回路总电容为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16051053510t t t C C C LC L C LC L C ππππ∑ --=+? ?== ??+?? ??== ??+?

3.在三级相同的单调谐放大器中,中心频率为465kH Z ,每个回路的Q e =40,试 问总的通频带等于多少?如果要使总的通频带为10kH Z ,则允许最大的Q e 为多少? 解:(1)总的通频带为 4650.51 5.928()40 e z e Q kH =≈?= (2)每个回路允许最大的Q e 为 4650.5123.710 e e Q =≈?= 4.图示为一电容抽头的并联振荡回路。谐振频率f 0 =1MHz ,C 1 =400 pf ,C 2= 100 pF 121212121232 260109 121082601091210260108 10198 1 253510260190.3175-12 6 1605 535 ()()10103149423435 t t t t C C C C pF L mH π-----?+==?+=?-??-= ?==??+?=≈

(完整版)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 说明: 1. 教学要求按重要性分为3个层次,分别以“掌握★、熟悉◆、了解▲”表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 2. 作业习题选自教材: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第五版。 3. 以图表方式突出授课思路,串接各章节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第二节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第三节通信的传输媒质 目的要求 1. 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标志 2. 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3.熟悉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方框图和组成部分 4. 了解直接放大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区别和优缺点 5. 了解常用传输媒质的种类和特性 讲授思路 1. 课程简介: 高频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的特点 详述学习方法 与前导课程(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的关系课程各章节间联系和教学安排参考书和仿真软件 2. 简述无线电通信发展历史 3. 信号传输的基本方法: 图解信号传输流程 哪些环节涉及课程内容两种信号传输方式:基带传输和调制传输 ▲三要素:载波、调制信号、调制方法 各种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方法 ▲详述AM、FM、PM(波形) 4. 详述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 ◆图解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各单元电路与课程各章对应关系) 超外差式和直接放大式比较 5. 简述常用传输媒质: 常用传输媒质特点及应用 有线、无线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天波、地波 各自适用的无线电波段(无线电波段划分表) 作业布置 思考题: 1、画出超外差式接收机电路框图。 2、说明超外差式接收机各级的输出波形。

1. 第二章选频网络 第一节串联谐振回路 第二节并联谐振回路 第三节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 目的要求 1.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 2. 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 3.掌握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 4.了解串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 5.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 6.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计算 7.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特性和谐振时电流电压的计算 8.掌握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方程 9.了解并联谐振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 10.了解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 11.了解低Q值并联谐振回路的特点 12.熟悉串并联电路的等效互换计算 13.了解并联电路的一般形式 14.熟悉抽头电路的阻抗变换计算 讲授思路★◆▲ 1. 选频网络概述: 选频网络(后续章节的基础) 谐振回路(电路分析课程已讲述)滤波器 单振荡回路耦合振荡回路(耦合回路+多个单振荡回路) 并联谐振回路 2. 详述串联谐振回路: 串联谐振回路电路图 详述回路电流方程的推导(运用电路分析理论) 谐振状态特性 ★计算谐振频率、特性阻抗、能量关系、★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阻抗特性、电压特性、空载品质因数 ▲计算有载品质因数★计算通频带 (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品质因数的影响) 串联谐振回路适用场合 3. 简述并联谐振回路: 参照串联谐振回路的讲述过程 运用串联、并联电路的对偶性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简介及教学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2010341 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电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64/3.5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生 内容简介: 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等就是应用无线电技术来对特定的信息进行传输处理。在这些领域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利用高频(射频)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尽管它们在传递信息形式、工作方式及设备体制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设备中产生和接收、检测与处理高频信号的基本电路-高频电子电路大都是相同的。 本课程作为上述几个领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以及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本课程包括: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与解调、角度调制与解调等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时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功率放大、正弦振荡、频谱线性搬移及非线性搬移的各单元电路的基本构成、基本特点、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基本工程估算

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使之初步具备独立分析电路的能力以 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适应新器件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要求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类型,信号、频谱 与调制等概念。 第二章高频电路基础 重点掌握高频电路的⑴无源元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⑵有源器件:二极管、晶体管与 场效应管、集成电路;⑶简单振荡回路(串联谐振回路与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角频率、谐振特性、 品质因数、回路的带宽);⑷抽头并联振荡回路(抽头系数的定义、几种常见的抽头振荡回路、电感 抽头、电容抽头时阻抗、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变比关系);⑸耦合振荡回路;⑹石英晶体谐振器:物理特性、等效电路及阻抗特性;⑺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 第三章高频谐振放大器 主要掌握⑴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工作原理、放大器的性能分析、性能参数、稳定性分析、多级 谐振放大器(多级单谐振放大器、多级双调谐放大器);⑵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电路构成、电流波形、电压波形、高频功放的能量关系;⑶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高频功放的动特性、 工作状态(过压、欠压、临界);⑷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特性: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高频 功率放大器的振幅特性、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制特性、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 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 主要掌握⑴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平衡条件、起振条件、稳定条件;⑵LC振荡器的组成原则;⑶电容反馈振荡器;⑷电感反馈振荡器;⑸两种改进型的电容反馈振荡器:克拉泼振荡器、西勒振荡 器;⑹压控振荡器;⑺频率稳定度(选学):定义、稳频原理、稳频措施;⑻石英晶体振荡器。 第五章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掌握⑴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非线性函数的技术展开分析法、线性时变电路的分析法;⑵二

高频电路及应用 主编 朱代先 第四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课后习题答案

4.1 什么叫做高频功率放大器?它的功用是什么?应对它提出哪些主要要求?为什么高频功放一般在C 类状态下工作?为什么通常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 答: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将直流电源的能量转换为高频信号能量的放大电路,其主要功能是放大放大高频信号功率,具有比较高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对它的基本要求是有选频作用、输出功率大、自身损耗小、效率高。所以为了提高效率,一般选择在C 类下工作,但此时的集电极电流是一个余弦脉冲,因此必须用谐振电路做负载,才能得到所需频率的正弦高频信号。 4.2 高频功放的欠压、临界、过压状态是如何区分的?各有什么特点?当L bm BB cc R U U U 、、、四个外界因素只变化其中的一个时, 高频功放的工作状态如何变化? 答:当晶体管工作在线性区和截止区时的工作状态为欠压状态,此时集电极电流随激励 而改变,电压利用率相对较低。如果激励不变,则集电极电流基本不变,通过改变负载电阻可以改变输出电压的大,输出功率随之改变;该状态输出功率和效率都比较低。 当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时的工作状态为过压状态,此时集电极电流脉冲出现平顶凹陷,输出电压基本不发生变化,电压利用率较高。 过压和欠压状态分界点,及晶体管临界饱和时,为临界状态。此时的输出功率和效率都比较高。 ?当单独改变RL 时,随着RL 的增大,工作状态的变化是从欠压逐步变化到过压状态。 ?当单独改变EC 时,随着EC 的增大,工作状态的变化是从过压逐步变化到欠压状态。 ?当单独改变Eb 时,随着Eb 的负向增大,工作状态的变化是从过压逐步变化到欠压状态。 ?当单独改变Ub 时,随着Ub 的增大,工作状态的变化是从欠压逐步变化到过压状态。 4.3 已知高频功放工作在过压状态,现欲将它调整到临界状态,可以改变哪些外界因素来实现,变化方向如何?在此过程中集电极输出功率如何变化? 答: 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 1. 减小激励Ub ,集电极电流Ic1和电压振幅UC 基本不变,输出功率和效率基本不变。 2. 增大基极的负向偏置电压,集电极电流Ic1和电压振幅UC 基本不变,输出功率和 效率基本不变。 3. 减小负载电阻RL ,集电极电流Ic1增大,IC0也增大,但电压振幅UC 减小不大,因此输出功率上升。 4. 增大集电极电源电压,Ic1、IC0和UC 增大,输出功率也随之增大,效率基本不变。 4.4 设一理想化的晶体管静特性如图4.1所示,已知V U CC 24= ,V U cm 21=,基极偏压 为零偏,V U bm 3=,试作出它的动特性曲线。此功放工作在什么状态?并计算此功放的c θ、 D P 、o P 、η及负载阻抗的大小。画出满足要求的基极回路。 1、求动态负载线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研究高频信号的产生、发射、接收和处理的有关电路,主要解决无线电广播、电视和通信中发射与接受的有关技术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线性电子电路中基本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主要性能指标等,获得信息传递技术必备的理论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先修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电子测量与仪器》、《语音信号处理》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高频电子线路在整机中的应用能力,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好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各单元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典型电路的应用,初步具备高频电子线路的识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子、通信类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渐地使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高频电子线路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线性电路近似法、线性时变电路分析方法、高频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电路,解决实际电路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受到

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逐步培养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开拓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表2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 课程组长:李艳/讲师 总学分值:总学分:6学分,其中理论4学分,实验实践2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32学时。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 后续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与定位: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理解、掌握无线电收发系统的基本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学习高频电子线路基础理论,了解无线收发设备的基本结构把物理问题与其数学表述和论证密切结合,为进一步学习无线通信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高频电子线路模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电路的内在联系,以期达到能运用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同时也为专业课和其它电子信息学科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频电子线路的最大特点就是高频和非线性,这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就是面向通信和电子系统,围绕高频和非线性两个方面展开的。具体表现为: (1)基本概念线性与非线性、阻抗匹配与阻抗变换、谐振、电路工作状态与参数、振荡平衡、起振与稳定(度)、调制与解调、干扰与失真、反馈控制。 (2)基本理论通信系统、正弦振荡理论、放大器与振荡器的稳定理论、非线性电路理论与线性时变理论、调制与解调理论、频谱搬移理论。 (3)基本方法非线性电路的近似分析方法;线性时变电路的分析方法;频谱搬移方法;角度调制和解调的基本方法;反馈控制的基本方法;会用这些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4)基本电路频率选择电路、阻抗匹配与阻抗变换电路、 LC 谐振放大电路、 LC 和晶体振荡电路、乘法器电路、线性时变电路、包络检波电路、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鉴频与鉴相电路。 本课程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元器件和电路在高频和非线性状态时的分析和使用方法,以及高频电子线路的工程性和系统性。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相关概念,信号的频谱与调制等特性,了解学习的对象及任务。 教学内容:

63学时模拟电路教案

模拟电子线路教案 周鸣籁 说明: 1. 教学要求按重要性分为3个层次,分别以“掌握★、熟悉◆、了解▲”表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 2. 作业习题选自教材: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 3. 以图表方式突出授课思路,串接各章节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信号 第二节信号的频谱 第三节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第四节放大电路模型 第五节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目的要求 1. 了解信号的频谱分析。 2. 熟悉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概念。 3. 熟悉放大电路的四种模型。 4. 掌握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讲授思路 1. 简述信号的频谱和分类,详述放大电路模型和性能指标: 信号源的等效(戴维宁/诺顿) 周期/非周期信号 频谱分析◆分类(4类) 模拟信号 (傅里叶级数/变换) 放大(模拟信号基本处理功能) ◆电路模型分类性能指标定义及测量 电压放大、电流放大、互阻放大、互导放大★主要指标其它指标 ★推导模型分析计算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增益、最大输出功率、效率、 频率响应、带宽信噪比、抗干扰 作业布置 思考题: 1. 某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10pA时,输出为500mV,它的增益是多少?属于哪一类放大电路? 2. 某放大电路开路输出电压为Voc,短路输出电流为Ios,试求其输出电阻Ro。 3. 对于一个正弦波信号,经有限带宽的放大电路放大后,是否有可能出现频率失真?为什么? 习题: 第21页题1.5.3 1.5.4 1.5.6

1. 第三章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第一节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目的要求 1. 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2.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特性曲线和方程、反向击穿特性、结电容效应。 讲授思路 1. 简述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按导电能力分类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常用材料特点 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掺杂半导体 2.详述PN结的形成和特性、简述二极管的种类和参数: 本征半导体掺杂 P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 PN结形成 ◆性质二极管 单向导电反向击穿温度特性种类特性(同PN结)◆参数(整流)(稳压)(变容)(测温) 高频特性普通稳压光敏/发光 (单向导电性变差)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精品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精品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 一、讲授题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方法及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接收设备的组成及原理 教学难点:接收设备的组成及原理 四、教学过程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通信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研究对象是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各种高频功能电路的功能、原理和基本组成。 *消息(NEWS,MESSAGE): -- 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 -- 通信过程中传输的具体对象:文字,语音,图象,数据等。 *信息(INFORMATION): -- 有用的消息 *信号(SIGNAL): -- 信息的具体存载体。 *输入变换器 -- 将输入信息变换为电信号。 *发送设备 -- 将输入电信号变换为适合于传输的电信号。 *传输信道 -- 信号传输的通道。 -- 有线信道:平行线、同轴电缆或光缆,也可以是传输无线电波。 -- 无线信道:自由空间或某种介质。 *接收设备 -- 将输入电信号变换为适合于变换的电信号。 *输出变换器 -- 将接收设备输出的电信号变换成原来的信息,如声音、文字、图像等。 通信系统方框图 通信系统分类: 1)按通信业务分类 *单媒体通信系统:如电话,传真等 *多媒体通信系统:如电视,可视电话,会议电话等

*实时通信系统:如电话,电视等 *非实时通信系统:如电报,传真,数据通信等 *单向传输系统:如广播,电视等 *交互传输系统:如电话,点播电视等 *窄带通信系统:如电话,电报,低速数据等 *宽带通信系统:如点播电视,会议电视,高速数据等 2)按传输媒体分类 a)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 损耗大,几千比特/秒 ~ 几百兆比特/秒 *同轴电缆 损耗小,价高,抗干扰能力强,几百兆比特/秒 *光纤 损耗小,价高,抗干扰能力强,带宽大,体积小,重量轻,几千兆比特/秒。实例: 光纤在几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 2 GHZ / S 同轴电缆在1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 几百MHZ / S 双绞线在1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 几MHZ / S b)无线传输信道:自由空间或某种介质。 无线电接收设备的组成与原理 无线电接收过程正好和发送过程相反,它的基本任务是将通过天空传来的电磁波接收下来,并从中取出需要接收的信息信号。 下图是一个最简单的接收机的方框图,它由接收天线、选频电路、检波器和输出变换器(耳机)四部分组成。 最简单的接收机方框图 直接放大式接收机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直接放大式接收机方框图 直接放大式接收机的特点是灵敏度较高,输出功率也较大,特别适用于固定频率的接收。但是,在用于多个电台接收时,其调谐比较复杂。再则,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整个接收频带内,频率高端的放大倍数比低端要低。因此,对不同的电台其接收效果也就不同。为了克服这样的缺点,现在的接收机几乎都采用超外差式线路。下图所示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方框图。

《高频电路原理》《高频电子线路》试卷A卷及答案

评阅人 审核人 得分 一、选择题 (共10分,每小题1分) 1.在调谐放大器的LC 回路两端并上一个电阻R ,可以( )。 A .提高回路的Q 值 B .加宽放大器的通频带 C .增大中心频率0f D .增加谐振电阻 2.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级数愈多,其总的通频带( )。 A .愈宽 B .愈窄 C .不变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为使振荡器输出稳幅正弦信号,环路增益)(ωj T 应为( ) A .1)(=ωj T B .1)(>ωj T C .1)(<ωj T D .0)(=ωj T 4.根据高功放的负载特性,由于负载减小,当高功放从临界状态向欠压区变化时( )。 A .输出功率和集电极效率均减小。 B .输出功率减小,集电极效率增大。 C .输出功率增大,集电极效率减小。 D .输出功率和集电极效率均增大。 5.当利用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变换时,下列叙述中的那一种存在错误( )。 A 、为了抵消一部分无用的组合频率分量,可采用平衡电路。 B 、对于具有相同电路的频率变换器,一般情况下,工作在开关状态比工作 在连续状态时输出频谱的组合频率数更多。 C 、为了减少无用组合频率分量,可采用具有平方律特性的器件。 D 、在一定条件下,将非线性器件看作是一个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线性器件, 称为线性时变器件。 6.如载波信号为u C (t)=sin2π×106 t ,已调制波为 u(t)=sin (2π×106 t +3sin2π×103 t ),则该已调波为( )。 A.DSB 波 B.AM 波 C.SSB 波 D.调角波 7.为了改善调频波的频偏,调频波经倍频后,调频波的最大频偏 ;调频波经混频后,调频波的最大频偏 。( ) A 、不变 不变 B 、改变 不变 C 、不变 改变 D 、改变 改变 8.混频时取出中频信号的滤波器应采用( ) 。 A.带通滤波器 B.低通滤波器 C.高通滤波器 D.带阻滤波器 9.在检波器的输入信号中,如果所含有的频率成分为ωC ,ωC +Ω,ωC -Ω,则在理想情况下输出信号中含有的频率成分为( ) 。 A.Ω B.ωC -Ω C .ωC D .ωC +Ω 10. 单频调制时,调频波的最大角频偏m ω? 正比于( ) A 、调制信号的瞬时振幅Ωv B 、调制信号的频率Ω C 、调制信号的最大振幅ΩV D 、载波的振幅C V 得分 二、填空题 (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LC 回路并联谐振时,回路 最大,且为 。 2.并联谐振回路的MHz f 50=,通频带2△f 0.7 =50kHz ,则该回路品质因数为 。 3.谐振功率放大器中,LC 谐振回路既起到 又起到 作用。 4.噪声系数为 与 的比值。 5.三点式振荡电路放大管的三个电极之间应满足 原则。 6.振荡器稳定条件应满足 和 。 7.当作用于非线性器件(如:二极管)的电压、电流较小时,可用?????????方法分析;当激励信号较大(U >1V )时,可用?????????方法分析。 8.锁相环路在锁定后,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 相等,但有 差。 9.图示为两种解调双边带调幅信号的电路形式, 其中A 为 ,B 为 。 10.收音机接收930kHz 信号时,可同时收到690kHz 和810kHz 信号,但不能单独收到其中的一个台。这种现象属于 干扰。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简介与教学教学大纲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2010341 课程名称:咼频电子电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64/3.5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生 内容简介: 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等 就是应用无线电技术来对特定的信息进行传输处理。在这些领域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利用高频(射频)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尽管它们在传递信息形式、工作方式及设备体制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但设备中产生和接收、检测与处理高频信号的基本电路一高频电子电路大都是相同的。 本课程作为上述几个领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以及无线电信号 传输原理、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本课程包括: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振幅调制与解调、角度调制与解调等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同时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

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功率放大、正弦振荡、频谱线性搬移及非线性搬移的各单元电路的基本构成、基本特点、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基本工程估算 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使之初步具备独立分析电路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适应新器件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要求掌握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类型,信号、频谱 与调制等概念。 第二章高频电路基础 重点掌握高频电路的⑴无源元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⑵有源器件:二极管、晶体管与场效应管、集成电路:⑶简单振荡回路(串联谐振回路与并联谐振回路的谐振角频率、谐振特性、 品质因数、回路的带宽);⑷抽头并联振荡回路(抽头系数的定义、几种常见的抽头振荡回路、电感抽头、电容抽头时阻抗、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变比关系);Q耦合振荡回路;⑹石英晶体谐振器:物理特性、等效电路及阻抗特性;⑺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 第三章高频谐振放大器 主要掌握⑴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工作原理、放大器的性能分析、性能参数、稳定性分析、多级谐振放大器(多级单谐振放大器、多级双调谐放大器);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电路构成、电流波形、电压波形、高频功放的能量关系:⑶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高频功放的动特性、工作状态(过压、欠压、临界);⑷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特性: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高频功率放大器的振幅特性、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制特性、高频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

高频电子线路教案(完整)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案 一、讲授题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方法及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接收设备的组成及原理 教学难点:接收设备的组成及原理 四、教学过程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通信等电子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的研究对象是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各种高频功能电路的功能、原理和基本组成。 *消息(NEWS,MESSAGE): -- 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 -- 通信过程中传输的具体对象:文字,语音,图象,数据等。 *信息(INFORMATION): -- 有用的消息 *信号(SIGNAL): -- 信息的具体存载体。 *输入变换器 -- 将输入信息变换为电信号。 *发送设备 -- 将输入电信号变换为适合于传输的电信号。 *传输信道 -- 信号传输的通道。 -- 有线信道:平行线、同轴电缆或光缆,也可以是传输无线电波。 -- 无线信道:自由空间或某种介质。 *接收设备 -- 将输入电信号变换为适合于变换的电信号。 *输出变换器 -- 将接收设备输出的电信号变换成原来的信息,如声音、文字、图像等。 通信系统方框图 通信系统分类: 1)按通信业务分类 *单媒体通信系统:如电话,传真等 *多媒体通信系统:如电视,可视电话,会议电话等

*实时通信系统:如电话,电视等 *非实时通信系统:如电报,传真,数据通信等 *单向传输系统:如广播,电视等 *交互传输系统:如电话,点播电视等 *窄带通信系统:如电话,电报,低速数据等 *宽带通信系统:如点播电视,会议电视,高速数据等 2)按传输媒体分类 a)有线传输介质: *双绞线(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 损耗大,几千比特/秒 ~ 几百兆比特/秒 *同轴电缆 损耗小,价高,抗干扰能力强,几百兆比特/秒 *光纤 损耗小,价高,抗干扰能力强,带宽大,体积小,重量轻,几千兆比特/秒。实例: 光纤在几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 2 GHZ / S 同轴电缆在1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 几百MHZ / S 双绞线在1千米距离内,数据率 = 几MHZ / S b)无线传输信道:自由空间或某种介质。 无线电接收设备的组成与原理 无线电接收过程正好和发送过程相反,它的基本任务是将通过天空传来的电磁波接收下来,并从中取出需要接收的信息信号。 下图是一个最简单的接收机的方框图,它由接收天线、选频电路、检波器和输出变换器(耳机)四部分组成。 最简单的接收机方框图 直接放大式接收机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直接放大式接收机方框图 直接放大式接收机的特点是灵敏度较高,输出功率也较大,特别适用于固定频率的接收。但是,在用于多个电台接收时,其调谐比较复杂。再则,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整个接收频带内,频率高端的放大倍数比低端要低。因此,对不同的电台其接收效果也就不同。为了克服这样的缺点,现在的接收机几乎都采用超外差式线路。下图所示是超外差式接收机的方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