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养老福利机构社工岗位的配置

初探养老福利机构社工岗位的配置
初探养老福利机构社工岗位的配置

社区居家养老中社工的角色

社区居家养老中社工的角色 王壬 2012-10-15 14:12:51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京) 2009年7上期【英文标题】The Role of Social Worker in the Community and Family Endowment 【作者简介】王壬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编者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已成必然趋势。而机构养老又存在耗费资源多、建设周期长、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等弊端,无法满足多数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融合家庭养老与社会化为老服务的新模式,成为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 那么,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目前,我国的社区老人服务绝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提供并由街道居委会执行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对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等生活困难老人的经济救济、日常上门巡视、义工服务、后事的操办等。但这些服务往往是补救性和救济性的,一方面,接受服务的老人只占老龄人口的极小部分;另一方面,老人在社交、心理方面的综合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为了更全面地满足老人居家养老的需要,各地尝试将社会工作的元素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居家养老的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那么,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可以起到

什么作用呢?笔者所在的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展开合作,尝试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引入社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个体层面的角色 老人需求的评估者 社工要准确、及时地评估老人的情况与需要,为开展服务提供依据。例如,某老人的一位老友不久前去世,这直接影响到老人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从而引起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复发,造成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社工评估后,就从对老人的心理辅导入手,而不是简单地协助老人看病吃药。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老人的生理与心理状况变化很快,因此不仅需要对老人进行定期的全面评估,还要在中间插入定期的复检和不定期的回访,以确保更准确地了解老人的情况。 对老人的评估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需要评估的项目复杂繁多。国际上一份完善的老人评估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认知形态、沟通能力、听力、视力、情绪与行为形态、社交能力、日常独立生活能力评估(IADL)、自我照顾能力评估(ADL)、疾病诊断及病史、口腔与牙齿状况、居住环境检查、用药情况等。评估往往由社工、护士和医生组成的团队共同执行。整个评估涵盖了老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交情况,而这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的。 生理上,随着身体的不断老化,疾病和身体的衰弱成为老人关注的重点,如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国老龄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DS街老年人需求现状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满足老年人不想脱离原有熟悉环境的意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渡养老形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全市每个街道建立起由专业社工组合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尝试以专业的社会服务方式,将专业社工引进居民社区。其中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属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街道之中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DS街总面积13.10平方千米,辖内共设4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18331人,流动人口45490人。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并运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特别举办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是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惠民工程。中心内设有多功能大厅、青少年活动室、婚姻家庭活动室、长者活动室、就业辅导室、个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偶到服务区等区域。针对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家庭、长者、青少年、残障人士、就业辅导、志愿者培训与服务、文娱康乐七大服务平台。其中长者部的设立是针对DS街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辖内60岁以上常住户口的老年人约2200多人,常住人口18600多人,即约占辖内常住人口的11%,常住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较高。其中60-6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的比例高,占了总数的56%;70-79岁的占了总数的2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了总数的16%。中心运行一年之中主要着重于辖内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的摸底以及中心的宣传工作,长者部通过调查、探访、外展活动等方式对辖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总结。 1、长者有健康维护的需求 目前DS街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长者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在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而有慢性疾病或重病大部分的老人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 2、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 退休对长者来说是新的开始,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长者希望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继续展现自我价值。由于许多长者过去忙于事业无暇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难得闲下来,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好好享受生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安排。 3、社会参与的需要 长者有表达意愿、维护利益、发挥作用的需要。从探访中发现,辖区内长者在退休后自文体运动,包括:太极拳、腰鼓、柔力球等,并参加到各种公益性的演出当中,这也说明了长者的社会参与程度比较高。 4、社区照顾的需要

社会工作在中国养老服务发展中的思考

社会工作在中国养老服务发展中的思考 摘要: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存在一些不足。在新时代下,养老服务被要求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来提供,这同时对于社会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养老行业的服务水平,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发展。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存在着种种困难,怎么去合理解决和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养老机构;养老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面对的问题(一)老龄化现状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6 年的年底,中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有 2.3 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6.7%;65 岁以上的有 1.5 亿人,占10.8%。预计到2020 年时,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 2.48 亿,中国的老龄化水平为17.7%。预计2025 年,六十岁以上人口数将达到 3 亿,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以人口结构为变量进行分析可发现,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不平衡现象,中国人均寿命延长。从而高龄老人群体中,由于其身体变化等原因,失能老人达50%以上。由此,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中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数量 大,经济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程度呈现加速发展期。 (二)面对问题

养老机构起步晚,专业化水平较低,而且城乡、地区间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差异显著、大部分养老机构服务单一,专业人员匮乏,一些老年机构的价位、服务无法令人满意,老年人的生活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中国一直有“养儿防老”,亲情孝顺一直是中国人所看重的事情,笔者在自己身边人做过一个小调查,问其是否愿意在合理情况下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大部分回答是不想,觉得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老了却要被我们送到养老院于心不忍,是不孝顺的表现。也有很多老人认为进养老院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因此,以家庭养老成为中国直到现在依然占据主流位置。 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较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较低。很多养老机构的参与者对其了解甚少,社会工作实务面临着“难接纳”的问题。现阶段的养老机构尚未认识到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机构中的重要作用,专业社工部门未形成,相应的工作由机构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提供,社会工作发展空间远远不足。而且存在资金资源匮乏的问题。 一是缺少具有实务经验的社工。高校毕业生认为养老服务辛苦,工资较低,他们多数不愿到养老机构工作,且养老机构缺少相关岗位设置。因此,养老机构较难吸纳专业社工。而养老机构内的养老服务人员,虽然对养老服务有一定经验,但总体素质偏低,很难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知识、技能。 二是没有完整的社会工作团队。督导、中级社工、助理社工,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题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梅陇镇为例 分校(站、点):闵行一分校 年级、专业: 12秋社会工作 教育层次:本科 学生姓名:金慧韫 学号: 1231001252840 指导教师:徐倬 完成日期: 2014.10.30

目录 文献综述 (1) 内摘要和关键词 (2) Abstract and Keywords (3) 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必要性 (4)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 (二)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要 (4) (三)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有效举措 (4) 二、梅陇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行现状 (5) (一)居家养老模式的理念被逐步认可 (5) (二)建立起了初步的管理体系 (5) (三)为养老事业提供了新思路 (6) 三、梅陇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6) (一)社工的作用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6) (二)社区工作对居家养老支持力度不足 (3) (三)居家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4) 四、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4) (一)构建统一的护工管理体系 (4) (二)加大宣传居家养老理念 (4) (三)引入社会资源支持居家养老模式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内容摘要 在实践中,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对于运行各个流程也进行了相应的健全和完善。从长期的发展实践看,社区化居民养老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养老效果明显、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养老等诸多优势,日益被人们所认可。并且很多省市已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总结和梳理出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从微观层面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众观念意识的不断变化,养老的社会化和社区化逐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展趋势,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但是从客观角度讲,我国的社区服务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本篇论文立足上海梅陇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论述,探索性的提出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也为相关方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服务管理

构建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构建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赵丽宏杜玮 2012-8-2 11:21:31 来源:《学术交流》2011年12期摘要:居家养老模式正在全国全面展开,但其服务专业化水平低,多数从业人员未掌握为老年人服务的价值伦理和专业方法,制约了居家养老模式的全面推进,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能够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促进居家养老模式的不断完善,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难题。秉持并践行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掌握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能够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作者简介:赵丽宏,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杜玮,哈尔滨市道里区尚志街道办事处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在这里,仅就第二方面加以分析。 2008年2月21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劳动保障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意见》指出,全国所有社区“十一五”期间都要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自此,社区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正在全国全面开展起来。然而,制约居家养老模式全面推进的因素之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低。目前,我国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的专业训练,他们的工作水平、工作效益无法达到现代社会工作要求。因此,必须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借鉴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和方法的精髓,改善服务水平。

居家养老从业人员应该秉持社会工作价值伦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为老人提供人性化和规范化服务。 一、居家养老模式需要以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理念指导 在实务工作中,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归为两大类:技术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其中,价值与伦理问题具有相对于技术问题的必然先决性:技术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以对于相关价值与伦理问题的考虑为基础和依据,专业价值观及其解决伦理问题的要求决定了对专业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倡导符合价值伦理的技术应用,禁止违背价值伦理的技术手段。因此,价值与伦理议题是实践工作中所面临的更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议题。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养老从业人员的工作理念达不到规范要求,从业人员的服务价值理念存在不足。在对一些从业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关于从事养老工作的原因,100%的从业人员的答案是“没有办法,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在“你热爱你所照料的老人吗”这个问题上,只有不到8%的人做肯定回答。歧视老人的现象一定程度地发生。如低视老人的思维和工作能力,对老人的意见不予重视,不了解老人的实际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能力,轻视、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1]。这些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指导的从业人员在不同程度上给老人造成了伤害。这就迫切要求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秉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助人自助”为宗旨,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专业。社会工作有诸多工作领域。其中,老年社会工作在居家

浅析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3708974.html, 浅析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创新 作者:林文兄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6期 摘要: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为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提供了契机。养老服务方式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社会工作服务方式,将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与社会工作融合,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开展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养老服务融合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86-02 一、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的契机 老年人作为年龄上的弱势群体,从远古时期的救济到近代的慈善事业,自古以来就是社会关注的对象,而社会工作从诞生之日起,就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给予了相当的关怀和照顾。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开始进行“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改变过去社会福利由政府包办和企业办社会的传统模式。在养老服务方面要实现两项变革。 (一)养老服务对象的转变 养老服务对象由原来的以“五保户”和“三无”人员为主要对象的模式,转向社会上有需求的所有公民。只要老人愿意,就可以到养老机构养老。 (二)养老保障形态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保障主要以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救济型为主。2000年的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上,系统提出福利机构市场化经营 的新型社会福利模式,面向全体公民提供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福利型的保障服务。 随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步伐加快,社区老年服务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和城市老年福利机构发展迅速,这就为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提供了基石和契机。 二、养老服务方式现状 (一)养老服务方式的类型

社会工作在机构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以某市社会福利院为例

qiyekejiyufazhan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机构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在应对养老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某市养老机构的社会工作服务为例,阐述机构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现实需求,分析社会工作在机构养老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养老服务;应用【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3-0148-03 随着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样化、养老服务理念的更新,机构养老服务不再局限于日常看护、生活照料方面,而是将服务内容扩展到老年人的“身、心、灵、社”等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服务中有效的作用,满足老年人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较早将社会工作引进养老机构的主要是一线发达城市,近几年社会工作在二、三线城市机构养老服务中的作用逐渐显现。 1某市社会福利机构情况 某市社会福利院是一所由政府创办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创建于1951年,总占地面积为5万多m 2(约74亩),建筑面积为3.02万m 2,全院职工共310人。主要职能是以收养“三无”老年人、弃婴、孤残儿童,并为社区老年人及儿童提供相关服务,是集休养、医疗、康复、护理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福利院(自治区一级福利院),同时挂有老年人公寓、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特殊教育学校3块牌子。常年为收养在院的“三无”老年人、临时救助老年人及社区老年人、弃婴、孤残儿童提供护理服务。全院服务老年人380人、孤残儿童450人。多年来,福利院秉承“尊重生命价值、创造幸福融园”的服务理念,不断整合资源,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逐渐由过去单一的供养型福利院向“养、治、康、置”并重型福利院发展,形成“园林式环境、综合性服务”的办院模式。福利院为提高机构养老服务质量,2011年在原有的生活照顾服务的基础上引入老年社工服务,设置老年社工专门岗位,采取社工相关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适合的、全面的、丰富的服务内容。目前,福利院设有老年社工工作者专岗,主要职责是充分挖掘机构老年人自身的潜能,协调机构老年人与社会关系,协助老年人适应老龄化,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社会工作在福利院养老服务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2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针对老年人服务以生活照顾需求为主,对老年人的心理、社会支持及社会功能、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介入和干预缺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现代积极养老理念的普及深入,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传统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心理疏导需求 养老机构生活环境相对闭塞,老年人缺乏与家庭及社会的接触,往往会觉得生活单调乏味,产生孤独感、失落感,甚至会有负面情绪。机构内的老年人大多数身患疾病,由于对自己的身体疾病不了解,老年人会因疾病疼痛产生挫败感,进而导致各种生理或心理疾病的恶化。而机构中的护理员主要关注的是对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工作繁重且缺乏相关心理知识,难以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疏导。针对以上这些心理认知问题,利用社工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认知调整成为当今养老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2.2社会方面的需求 机构的封闭性造成老年人与外界的隔膜,使得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可能产生断裂,丧失在社区或者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社会支持网络比较单一,养老机构需要协助老年人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家庭亲属、机构工作人员、同辈群体、志愿者等)。为满足老年人的自我发展需求,养老机构可以提供各种康乐活动及补偿性教育,如兴趣小组、老年大学、知识讲座等,促进老年人提升自我价值感。为降低机构老年人的社会疏离感,避免边缘化,养老机构应为老年人寻找或创造发挥余热的机会,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促进人际交往。传统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数量和精力受到限制,往往缺乏专门人员从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改革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KY1013);2017年度南宁 市资助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南宁市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改革研究”。【作者简介】李修康,男,广西平果人,硕士研究生,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工作;胡英利,男,广西南宁人,本科,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助理社工师,从事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在机构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 —以某市社会福利院为例李修康1,胡英利2 (1.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6;2.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广西南宁530000)148

社工开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的服务内容

社工开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的服务内容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社工开展居家养老的十大服务内容 1.社工进社区:1、在入户走访过程中,社工了解了服务中的老年人的各项需求,能够 细致地为服务老人建立全面的老年档案。2、社工积极听取老年人的反馈意见,通过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老人对社工服务的需求和相关意见。整理调查结果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做指导性意见。 2.老年活动小组:组织老人日常活动,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 服务。 3.老年义工:发挥有特长的老人做公共课堂志愿者,如书法、绘画等。 4.健康讲座: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 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5.大型社区活动:社区、机构联动合作举行大型活动,如演出、歌唱等。 6.系列敬老活动:组织志愿者、学生、参与老人互动活动。 7.居家养老生活照料:组织志愿者定时上门探访老人,。 8.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 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 9.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 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 10.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社会工作者在“人”之社会重要性的前提下,与老年朋友相互沟通与合作,与社区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运用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活跃老年朋友的社交生活,使他们获得一个幸福的晚年和维持一个开朗的心境。 社会工作者是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的重要主体,他们提供包括社区资源调配工作、培训和区域整体规划在内的各种专业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具体运作以社区照顾为理念,以搭

“居家养老”社会工作服务新的方向

“居家养老”社会工作服务新的方向 内容摘要: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的数量还将增加,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紧迫。居家养老将会作为一种新的养老形式,国家政策、法规和资金也将为居家养老倾斜,而街道,政府购买社会机构服务的力度也加强,这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机遇,也是社工机构在对社区实施服务的新方向。 关键词:人口老年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照顾模式政府购买服务 子孙满堂,儿女尽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老人最理想的养老状态。但随着子女们工作紧张程度和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庭处于一种“空巢”状态。走进养老院,老人们难离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家庭养老,老人们又面临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两种老人方式各有优劣,如何探索一种更适合老人生活的养老方式,成为近年来政府、社会、民众关注的话题。 在学校做自愿者的时候,我曾去过长沙第一福利院,在那里陪伴老人的同时,我了解到,在养老院养老,一年的费用得1到1.5万,这是很多家庭无力承担的,而这些老人来到养老院养老也是迫不得已,家里的子女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看管,照顾,只能将父母送入养老院来,而老人在养老院,我注意到,他们生活得到的照顾还是好,可是活动空间非常有限,一个十平米的房间,放着2-3个床位,并且没有任何隔开的措施,没有隐私保护,有的房间楼层较高,虽然有电梯,但没有专门的看护人员陪护下楼去散步,因为平均一个看护人员得管50-60位老人,看护人员照顾日常起居特别忙绿,没有闲暇管老人的精神生活。 在培源社会工作机构实习期间,我在所实习的长沙市枫树山社区,社区老人的养老主要还是集中于家庭、自身和子女。社区机构也有对老人的服务,主要是组织娱乐活动、养生讲座为主,对老人居家养老还有开展具体的服务,据我了解,班上其他同学所实习的社区,也没有提供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我认为,这是社区服务的一个缺口,也是社会工作机构提供服务的一个方向。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数量还将增加,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紧迫。养老作为人生规划最末端的问题已日渐凸显。“养儿防老”是大家的心理传统,然而,由计划生育政策孕育而出的“四、二、一”的现代型家庭模式,更使人们意识到“养儿防老”的观念已不再适用于未来的养老生活。“四二一家庭”即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他们的家庭结构,4个父母长辈、1个小孩和他们2人。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实在让塔尖人不堪其重,养老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命题。可是现有的养老床位与养老人数很不对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只有19.7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至30‰的水平,缺口非常大。在这么一种态势下,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成了多数老人的首选。

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DB11/ TXXX— 20XX ICS 01.040.03 A 90 备案号:XXX-XXXX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 TXXX—20XX 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Pension Institution Social Work Service Specification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 发布20XX-XX-XX 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基本要求 (5) 5 服务内容 (7) 6质量控制 (11) 7志愿服务管理 (13) 8报告与记录 (14) 附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 (15)

前言 本标准由北京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贠根华、杨会英、彭嘉琳、曹苏娟、樊怡、周卡、尚振坤、王春晖、陈美玲本标准 XXXX 年 X 月 X 日首次发布。

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的方法、内容、要求与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养老服务机构及相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MZ008-200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DB11/ T 148-2008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老年社会工作Soci al Work wi th El ders 运用老年学的相关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 2 社会工作价值观Soci al Work Val ues 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理念,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 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 3. 3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Soci al Work Ethi cs 社会工作专业本身对社会工作从业者所提出的行为标准和道德理想,集中反映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 3. 4 个案工作Case Work

专业社工在福利养老机构中的功能及实现吴丽月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 专业社工在福利养老机构中的功能及实现 吴丽月 袁继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机构成为老年服务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在养老机构中设置社工 岗位,但要充分发挥专业社工的功能和独特价值,需要破解专业社工在福利养老机构中功能实现的制约因素。[关键词]福利养老机构;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功能[中图分类号]C916.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4-0032-03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11-10 吴丽月(1982-),女,河北正定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学院讲师、硕士、社会工作师。研究方向:老 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社会工作、公益项目行动研究等;袁继红(1964-),女,湖南长沙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妇女家庭社会工作、社会性别视角等。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中国居 民家庭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高龄、独居、 孤寡老人的比例不断上升,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攀升[1]。福利养老机构将是老龄化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 养老机构按照养老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政府投资兴办的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日间托老所;二是合资或个人投资的养老单位,如老年公寓、老年村、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本文所指的养老机构为第一种。按其功能划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疗养型,即护理照顾型养老机构。主要收养需要精心医疗照顾但不需要医院提供经常性医疗服务的老人。第二类为照护型,即中级护理照顾养老机构。主要收养没有严重疾病需要监护和护理但不需要技术护理照顾的老人。第三类为日托型,即一般照顾型养老机构。主要收养需要提供膳食和个人帮助但不需要医疗服务及生活护理的老人[2]。文中提及的养老机构主要指第二类照护类和第三类日托类。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已经开始引入社会工作及其专业理念和手法,提升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帮助老人在机构生活中实现“正常化”生活、保持自主和自我选择,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安度晚年。随着社会工作试点的开展,大多数的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开始设立专职社会工作岗位。虽然设置了专职的社会工作岗位,但是机构对岗位的职责界定不清;有些福利机构提出了全员社工(大社工)。社工岗位承担了很多看起来非专业的事(如行政性事务),或是自己并不擅长的事(如 医疗照护方面知识匮乏等)。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中的一线社会工作者,多为新入职不久的毕业生,在半行政半专业的本土环境中,面对专业社工理念与本土已有的社会服务理念的碰撞,他们对此感觉迷茫,心存疑虑。在本土的情境下,养老福利服务机构中的社会工作者功能该如何发挥、专业社工角色定位及其优势在哪里?影响社工发挥功能的因素有哪些?从实际工作层面对社会工作的功能与角色定位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提升老年服务的质量。 福利养老机构中的专业社工介入,就是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机构内,协助老年人解决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问题,改变其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使其有尊严、快乐、有价值地度过晚年,在福利养老机构中体现社会工作的功能及其独特价值。 一、福利养老机构中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功能 生态系统理论的社会工作视角认为,养老机构是由老年人、院舍系统、老年人家庭系统、社区系统等构成的生态系统,介入养老机构的服务,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多系统的介入模式,协调各系统的运作,充分调动各系统的资源及维系整个系统的平衡[3]。在这个基础之上,专业社会工作者在老年服务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如下: 1、社会工作的预防功能 社会工作者常常采取主动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及早预防、发现、控制和消除那些防碍性的因素和条件,使矛盾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老年社工通过与机构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第19卷第4期2012年12月 Vol.19No.4 Dec .2012

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目前传统的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还不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以应对当前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然而,由于居家养老服务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在服务过程中存在服务内容单一、供给不足、缺乏专业性等问题。作为一种新的尝试,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补充,逐渐成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新型服务框架。 目前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主要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社工机构做为载体来进行介入的服务模式展开。深入探索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对了解并掌握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情况,进而推动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更好发展,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需求层次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对以社工机构为载体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服务过程和服务内容,探究这种服务形式有何优势,遇到了哪些困境,如何解决这些困境以更好的促进其发展。本文在质性研究的范式下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J市S社工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深度访谈法为主,同时结合文献回顾、观察法等综合搜集资料,获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 通过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第一,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明显优势,表现为:多层次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了老年人身心幸福感;积极引导老年人参与,为老年人搭建了自助支持网络平台;服务全过程注入专业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服务所在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第二,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也遇到了一些困境。在制度层面表现为:购买机制不健全,评估体系不完善;在社工机构层面表现为:对政府高度依赖,缺乏运行独立性;管理制度不成熟,影响工作积极性;督导和培训不充分,难以满足社工需求;相关服务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稳定性;项目社工专业性有待提高;在社区层面表现为:社会居委会对社工认识不足;服务对象整体参与意识不高。 第三,针对上述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制度层面: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评估体系;社工机构层面:拓宽项目获取渠道,扩大资金来源;优化机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服务人员稳定性;加强社工专业建设,夯实实务能力;社区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