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地而坐变垂足而坐

席地而坐变垂足而坐

人从开始垂足而坐到完全完成垂足而坐

中国人以前是席地而坐的,现在是坐在凳子上,也叫垂腿而坐,当今世界很多地方都是垂腿坐。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变化是从何时开始的。马未都先生结合古代家具式样的变化指出,唐代,凳子、椅子之类开始在中国出现,到宋代基本已经普及,这个说法大致也是正确的。

凳子、椅子大致在唐代出现于中国。然而,改变中国人的“坐式”习惯,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凳子、椅子刚在唐代出现的时候,使用并不很普遍。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陈振教授认为,唐代出现的凳子、椅子,在后来很长时间里,只是作为尊长、老人、病人、残疾人以及其他特殊需要者使用的工具,在当时的正式场合,中国人依然采用席地坐。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席地坐也有一个变化过程。以前,中国人是跪坐,但是,唐代之后的五代时期,跪坐已经改变了。从五代到北宋初期,跪坐和盘腿坐的习惯依然被保持,尤其在正式场合,它还是常规的“坐式”。我们看到从席地坐到垂腿坐的一个重要变化时期,就是北宋。椅子大概是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直至唐明宗时期开始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到宋代出现交椅始于南北朝,发展在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基本上演变成垂足而坐的高式家具。

其实在汉朝的时候,出现了独坐榻,类似于床,但仅容独坐,榻的四周增加了低矮的榻足,膝盖可以不再接触地面,榻面加上坐席或坐垫后显得更加柔软,这是坐具的一个改革。随后出现了“胡床”。胡床是东汉初年由西域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可以坐的那一面是由绳索连接。就是现在所说的“马扎”。

在宋代,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跪坐的习俗,中国人完成了从“跪坐”到“垂足高坐”的起居姿势革命。[中华民族的“坐”史,经过了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程。从商周至秦,坐具主要为筵和席;直至宋代,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真正普及,高足坐具在民间兴起。

总结来说,人们垂足而坐开始于唐代,在宋代的时候完全完成了垂足而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