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及相关研究进展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及相关研究进展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及相关研究进展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及相关研究进展

姓名:陈俊捷

班级:土木1212班

学号:110420216

摘要:本文根据黄土的微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一般力学性质等基本性质对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进行研究,探寻湿陷性黄土在各类工程中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黄土,湿陷性,性质,评价,工程

目录

摘要: (1)

一、黄土的基本性质 (2)

1. 黄土的微结构特征 (2)

2. 黄土的物理化学性质 (2)

3. 黄土的一般力学性质 (3)

4. 非饱和黄土力学与黄土的结构性 (3)

二、黄土的湿陷性及其评价 (3)

1. 黄土的湿陷机理和评价指标 (3)

2.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 (4)

三、湿陷性黄土地基及黄土工程 (4)

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4)

2. 黄土滑坡工程 (6)

3.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桩基础 (6)

4. 湿陷性黄土的震害防治 (7)

5. 特殊工程中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7)

四、总结 (7)

参考文献: (7)

在工程地质和土质学中,黄土是一种特殊性土,具体表现在,从颗粒级配上看,黄土属于粉土或粉质黏土;但从土的力学与工程性质上看,黄土又区别于一般的粉土或粉质黏土,如非饱和黄土较强的结构性、可能的湿陷性、液化及振陷等。这些特性决定了黄土的土力学及工程意义和地位,对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

一、黄土的基本性质

黄土的性质包括其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工程性质。后二者受前者及黄土的微结构特征的影响。认识到其性质的多因素影响特点,对于解决黄土地区的实际工程问题有重要意义。

1.黄土的微结构特征

黄土的微结构特征是指构成土体的固体颗粒(包括成土过程中比较稳定的大于0.005mm的骨架颗粒及在成土过程中易于变化,可再分配的小于0.005mm的黏粒物质)和与其有关的孔隙特征,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

一般地,黄土中的骨架颗粒主要是大于0.005mm的碎屑颗粒,其中又以0.01mm的“粗粉砂颗粒”为主。此外,黄土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骨架颗粒——集粒。骨架颗粒是黄土中最坚固的部分,在土体受外力影响时起支撑作用,黄土的湿陷和压缩变形往往是通过其连接点的断裂或错动造成的。因此,骨架颗粒的接触关系(即排列方式)和连接的牢固性直接影响到整个体系的稳定性。

黄土富含孔隙,孔隙率一般为42%-55%,孔隙比一般为0.8-1.2。黄土孔隙与颗粒大小、相互组合排列方式、生成气候条件、压实作用及风化成土作用等因素有关。

黄土中的主要胶结物是粘土矿物和碳酸钙。黄河中游东南地区的黄土随着碳酸钙的淋湿,部分黏粒分散在孔隙中,充填孔隙,使颗粒间由接触连接变为胶结连接形态。根据赋存形态,黄土的胶结物质分为薄膜状、填隙状和聚集状三种。

2.黄土的物理化学性质

黄土的物理性质与湿陷性有很大关系,主要包括土的粒度成分、可塑性、含水量和孔隙比等。

在粒度组成方面,黄土以0.05-0.005mm的粉粒为主,其含量可达60%以上;粒径小于0.005mm的黏粒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其含量在各地地层剖面中变化非常显著,变化幅度在5%-33%之间。

我国黄土的粒度分布有如下特点:在我国黄土的主要分布区内,西黏粒少、中黏粒增多、东则黏粒下降或持平。在六盘山和吕梁山之间的南北带内,黄土粒度中北部沙粒多,自北往南沙粒含量减少,黏粒相应增多。

湿陷性黄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量分别在20%-35%和14%-21%变化,塑性指数为3.3-17.5,大多数为9-12。土的塑性指标显示了与黄土的力度成分相似的区域性规律及差异,而且,无论是自西向东或自北向南,黄土的液限变化显著,当液限小于30%时,湿陷性一般较强烈。

一般情况下,干重度小,孔隙比大时,湿陷性强。在黄土形成过程中,干重度超过某一数值时,黄土就由湿陷性转变为非湿陷性,且湿陷性黄土的干重度在1.14-1.69g/cm3之间变化。另外,对于全新世或晚更新世黄土,孔隙比在0.85-1.24时常具有湿陷性,大多为1.0-1.1。

湿陷性黄土的天然含水量在 3.3%-25.3%变化,其大小与场地的地下水位深度和年降雨量有关,含水量越低,则湿陷性越强烈。就同一土层而言,它在我国黄土的主要分布区的西部和北部较低,往东和往南逐渐增高。

3.黄土的一般力学性质

黄土的一般力学性质包括压缩性、强度特性、应力应变关系和动力特性。

黄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含水量和密实程度,含水量越低,密实程度越高,则强度越大。相关研究表明,相同基质吸力条件下,原状黄土的总应力强度指标均大于重塑黄土;且随着基质吸力增大,两种土黏聚力的差异显著增大,摩擦角差异较小。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的总应力强度指标随构度指标的变化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规律。

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通常通过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取得,一般表现为硬化型和软化型。相关试验得出,重塑非饱和黄土主要表现为硬化型,原状非饱和黄土主要受围压和含水量影响,在低围压和低含水量的情况为软化型,随着围压和含水量的增加,由软化型转化为硬化型。还有学者通过对重塑非饱和黄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对比,提出了非饱和黄土的结构应力分担比概念。

黄土动力特性的核心内容是土的动强度、动变形及反映动应力-动应变的动本构关系。在小动荷作用下以应力应变关系(或动模量与阻尼比)为主;在大动荷作用下,黄土的振陷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干燥黄土在强大动应力作用下会出现剪切液化现象。

4.非饱和黄土力学与黄土的结构性

在非饱和土中,结构性和非饱和性常常共同影响着土的力学性质。

当代的非饱和土力学把吸力作为各种土性特征的纽带,他的定性定量特性决定着非饱和土的应力特性、渗透特性、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固结特性。

黄土的结构性是描述土物理本质中比粒度、密度、湿度更为重要的一个侧面, 它是指黄土的骨架颗粒成分、形态、排列方式、孔隙特征、胶结物种类以及胶结程度等对黄土的工程性质的影响。

二、黄土的湿陷性及其评价

1.黄土的湿陷机理和评价指标

黄土湿陷性的发生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由于土本身的物质成分(指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结构及含水量,这是湿陷

性的根本原因。外因主要是水和压力的作用。

反映黄土湿陷性的主要指标有湿陷系数δs 、自重湿陷系数δzs 和湿陷起始压力p sh 。

研究表明,湿陷系数与其累计主成分呈正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黄土微观结构的主成分预测黄土的湿陷性。

按室内浸水(饱和)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进行判定:当湿陷系数δs 值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当湿陷系数δs 值等于或大于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

2.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

黄土湿陷性评价包括场地和地基两个方面。

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即区别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或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评价按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zs ’或计算值△zs 确定:当△zs ’或△zs 小于或等于70mm 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zs ’或△zs 大于70mm 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若两者矛盾,则按实测值判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由基底下不同厚度的湿陷性黄土层所组成,湿陷等级用以表示地基的湿陷程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等级可按下表判定。

表2-1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在黄土地区修建建筑物, 应首先考虑选用非湿陷性黄土地基, 它较经济可靠, 如确定基础位于湿陷性黄土上, 则应尽量利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因为这种地基的处理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相比, 要求较低。

三、湿陷性黄土地基及黄土工程

1.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的干密度小,含水量较低,属于欠压密的非饱和土,其可压(或夯)实和可挤密的效果好,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

△s/mm

湿陷类型

非自重湿陷性场地 自重湿陷性场地 备注 △zs ≤70 70<△zs ≤350 △zs >350

*,当湿陷量的计算值△s >600mm ,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zs >300mm 时,可判为Ⅲ级,其他情况可判为

Ⅱ级 △s ≤300 Ⅰ(轻微)

Ⅱ(中等) - 300<△s ≤

700

Ⅱ(中等) *Ⅱ(中等)或 Ⅲ(严重) Ⅲ(严重) △s >700 Ⅱ(中等) Ⅲ(严重) Ⅳ(很严重)

求,确定地基处理的厚度及平面尺寸。地基通过处理可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使拟处理层的干密度增大、渗透性减小、压缩性降低、承载力提高、湿陷性消除。

1)垫层法

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为1~3m。施工时应先将基底下拟处理的湿陷性黄土挖出,并利用基坑内的黄土或就地挖出的其他黏性土作填料,灰土应过筛和拌合均匀,然后根据所选用的夯实设备,在最优或接近最优含水量下分层回填、夯实至设计表高。它消除了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减轻或避免了地基因附加压力产生的湿陷,可以使地基的自重湿陷表现不出来。这种方法施工简易,效果显著,是一种

常用的地基浅层处理或部分湿陷性处理方法。

2)强夯法

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小于等于60% 的湿陷性黄土,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为3~12m。强夯法亦称动力固结法,通过重锤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该法设备简单,原理直观,适用广泛,特别是对非饱和土加固效果显著。这种方法加固地基速度快,效果好,投资省,是当前最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3)挤密法

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且饱和度小于等于65%的湿陷性黄土, 可处理

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为5~15m。挤密法是指用沉管、冲击、夯扩、爆破等方法成孔, 然后用填料, 如素土、灰土必要时用水泥分层回填夯实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施工简便, 是一种效果好较经济的方法。

4)孔内深层强夯(DDC)法

该法适用于处理杂填土、软弱土、湿陷性黄土和可液化土地基。在对孔内填料强夯的过程中,迫使孔内填料侧向挤出,使桩周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受到挤压、扰动和重塑,同时,强夯产生的巨大的夯击能量产生的波和动应力反复作用,迫使土骨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变形特性,所形成的复合地基在消除湿陷性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较之土或灰土挤密桩,该法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更高且均匀,处理深度更深,效果也更为理想。

以西安市南郊少陵塬某拟建场地为例。地层主要由①杂填土(Q4ml) 、②黄土(Q3eol) 、③黄土(Q3eol)、④古土壤(Q3el)、⑤黄土(Q2eol)、⑥古土壤(Q2el) 、⑦黄土(Q2eol) 、⑧古土壤(Q2el) 、⑨黄土(Q2eol) 、⑩古土壤(Q2el)等组成,其中②、③、④、⑤、⑥具有中等湿陷性,湿陷土层深度约18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III级(严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拟建建筑为地上24 层,地下3 层,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埋深9.000m。

该建筑物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甲类建筑。依据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黄土层上,必须针对湿陷性进行地基处理。本工程采用DDC法。经试桩实验,在桩距为950mm时,满足设计要求。

为检测灰土挤密桩(DDC 法)处理后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挤密桩施工后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桩身灰土密度试验和桩间土一般常规试验及湿陷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地基土的承载力由处理前的170kPa提高到340 kPa(复合地理),桩间土的干容重明显增大,孔隙比明显减小,压缩系数明显降低,压

缩模量显著提高,地基处理效果良好。

2.黄土滑坡工程

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大多数黄土滑坡是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相当长的形成过程,加之地震或暴雨诱发形成滑坡。因此,治理黄土滑坡相当重要。

以新寨村湿陷性黄土滑坡位于陕西省子长县余家坪乡新寨村南侧为例,该滑坡西侧主滑方向为314°,东侧主滑方向为354°,整体上呈后缘缓,前缘陡,中部较缓,滑体前缘直达秀延河沟底,为一中型湿陷性黄土质滑坡,由于该滑坡具有下滑趋势,将对其滑体前缘方向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造成巨大影响和危害,威胁管道输气的安全,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治理。

根据该滑坡的实际情况,考虑滑坡土质为湿陷性黄土,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为保障输气管道的安全,采取了如下治理方案:

1)西侧滑坡体前缘临空面上发育有一条冲沟,在该冲沟上设置过水管涵,

在过水涵上部采用原土夯实回填,以减小西侧滑坡体上的临空面,从而

增强滑坡的稳定性。

2)在过水管涵前缘设置排水沟,与管涵连接,把水引入秀延河。

3)在滑坡体前缘设置重力式抗滑挡土墙,并设置护岸,防止秀延河水对滑

坡体前缘侧岸的冲刷和淘蚀。

4)针对滑坡体上的裂缝、落水洞,采取回填并夯实的方式进行处理,以减

少降水进入滑坡体,增强滑带的抗剪能力。

治理效果描述:

拉张裂缝及落水洞的夯实,有效地减少了地表水大量渗入滑体内,缓解了滑体的恶化。

截排水系统和排水沟的设置,减少了地表水对湿陷性黄土的危害,提高了湿陷性黄土的强度。设置重力式抗滑挡土墙后,滑坡体的变形得到明显的控制,抗滑挡土墙和岩体的相互协调作用明显增加。

3.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桩基础

桩基础的使用在黄土地区很普遍,根据工程要求、场地湿陷类型、湿陷性黄土层厚度、桩端持力层的土质情况等因素可选用不同的桩基础,如钻挖孔灌注桩、挤土成孔灌注桩、静压或打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等。

对于地处强地震区及地震多发区又是强烈湿陷性黄土区的地区, 如甘肃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既要考虑抗震设计,又要考虑防湿陷设计。这时需把桩周土湿陷产生的负摩阻力与地震作用产生的桩顶轴力都一律按外荷载对待。湿陷与地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遇合,依建筑物地基浸水可能性与建筑物重要性确定遇合可能,且控制在小范围内较合理。

湿陷性黄土兼地震区建筑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考虑两类组合4 种情况,即无湿陷、无地震与有湿陷、有地震(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无湿陷、有地震与有湿陷、有地震(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上的预制桩,由第2 组合(无地震、有湿陷)中的湿陷所控制,说明自重湿陷性黄土区负摩阻力影响不可忽视。

4.湿陷性黄土的震害防治

考虑到地震区的建筑抗震设计,需要有较强的结构措施;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筑也需要柑应的结构设计措施。

当地基发生湿陷时,则可利用建筑的空间刚度,使上部结构和地基产生共同作用,而对地基压力重新分配调整, 以减少不均匀沉降,从而减轻或避免建筑的损坏。加强建筑空间刚度的主要措施有:空置房屋的长高比(2.5-3.5左右),合理设置横墙(考虑侧向刚度),承重墙尽量对齐贯通,窗间墙留有足够宽度等。

5.特殊工程中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对于湿陷性黄土的老采空区这一特殊条件下的地基,在建筑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老采空区可能产生的残余沉陷变形, 以及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土地基对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影响, 要采取适当的抗变形措施, 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机场工程飞行区地基与建筑及公路地基有相似之处,但仍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横断面宽度大;可能的填方高度大,如地基湿陷等级在Ⅱ~Ⅲ级的山西吕梁机场其最大填方高度达

82.6米),地基实际受力与建筑地基有很大不同,若仍按一般方法判定湿陷性,可能会夸大或低估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或由于地基处理方法的不当而引起工程事故。因此,有必要针对机场工程的典型特征而考虑湿陷系数的压力问题。

四、总结

对于黄土工程特性研究,前人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并认识了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并应用在实际工程中。未来黄土地区的工程数量和难度将越来越多,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将面对更大的技术挑战。

参考文献:

[1] 秦晓栋,薛维俊.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机理、湿陷性评价及地基处理方法.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2:38-40.

[2] 马秀婷,邵生俊,杨春鸣,李小林. 非饱和结构性黄土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 2013,35:68-75.

[3]姜规模.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技术交流. 2009,2:26-29.

[4]杜文举,景淑媛. 陕西新寨村湿陷性黄土滑坡的治理分析. 西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5(31):91-96.

[5]魏春龙,刘捷,李林林.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分析与综合评价. 山西建筑.2008,36(34):280-282.

[6]赵兰芳,莫庸. 湿陷性黄土兼地震区建筑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2001,3(27):89-91.

[7]滕永海,唐志新,张长根,张华杰,张华民. 王庄煤矿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

评价. 煤. 1(9):55-59.

[8]谭晓刚,李哲,刘诗平. 机场工程中黄土湿陷性评价. 中外公路. 2013,3(33):29-33.

[9]王继唐. 地震区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多层民用建筑设计. 陕西建筑. 1999,3:19-23.

[10]秦立科. 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及其在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应用. [U41;U2]10710-B2007120.

砂性土与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及分类

砂性土与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及分类 一、砂性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 (一)砂性土的分类 砂性土(sandy soil)指的是含砂土粒含量较多且具有一定粘性的土。砂性土颗粒间粘聚力比较小,性质松散,主要由0.075 mm~2 mm的颗粒所组成无塑性的土,按粒度组成可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等。砂性土在第四纪沉积物中,以及现代滨海、河流、湖泊、沙漠地带有广泛的分布,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由暴露于地表的各类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再经过机械搬运、磨蚀、分选、堆积而形成,其中纯砂,例如石英砂,还必须促使不稳定矿物化学分解才能形成。 砂性土内摩擦力小,不具粘着性和塑性,但透水性极强,其含水量合理范围的空间大,容易压实,压实后水稳性好,强度较高,毛细作用小。由于砂性土既具有一定数量的粗粒组,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水稳性,又具有一定数量的细颗粒,使土具有一定的粘性,不至于过分松散,因此砂性土的颗粒组成接近于最佳级配[29]。并且砂性土层是良好的含水层,作建筑地基时易压密,沉降量小,砂性土的天然密实程度是控制其工程地质性质的主要因素,因此,砂性土不可避免地成为土方填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按密实程度可分为疏松的砂、中密的砂和密实的砂。就填筑路基来说,最合适的是砂砾土、砾土、亚砂土等,用这些土作为路基填料不容易引起路基沉陷。 二、砂性土的工程特性 (1)抗剪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强度增加到最大值时,含水量如果还继续增加,则剪切强度就会减小; (2)压缩模量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载荷对砂土的密实起着关键的作用; (3)随着压实度的增加,CBR值明显增加,但浸水状态的CBR值比没有浸水状态要低的多。 苏广和等对级配不太良好的粉土质砂进行了一系列的动力特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粉细砂的工程特性比较差,在动应力和重复载荷作用下,其抗剪强度有大幅度的衰减,将严重影响路基稳定性; (2)细砂土的累积应变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3)密度小的粉细砂随着围压的增大,动弹性模量增加趋势明显,密度大的粉细砂随着围压的增加,动弹性模量逐渐减小; (4)动载荷频率在2 Hz~5 Hz之间变化时,频率对动弹性模量大小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动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黄土和黄土状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也有的老黄土不具湿陷性)。 一、可能造成的危害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 二、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三、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0.01m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mm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从以下表1可见,湿润陷性黄土的颗粒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变细的规律。

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颗粒表面,特别是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处与胶体物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 粘粒以及土体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铝、铁物质和一些无定型的盐类等,多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起胶结和半胶结作用,作为黄土骨架的砂粒和粗粉粒,在天然状态下,由于上述胶结物的凝聚结晶作用被牢固的粘结着,故使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时,水对各种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土的强度突然下降便产生湿陷。 四、土的湿度和密度 湿陷性黄土之所以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除上述在遇水时颗粒接触点处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外,还在于土的欠压密状态,干旱气候条件下,无论是风积或是坡积和洪积的黄土层,其蒸发影响深度大于大气降水的影响深度,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的压力和适宜的湿度往往不能同时具备,导致土层的压密欠佳。接近地表2--3米的土层,受大气降水的影响,一般具有适宜压密的湿度,但此时上覆土重很小,土层得不到充分的压密,便形成了低湿度、高孔隙率的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在天然状态下保持低湿和高孔隙率是其产生湿陷的充分条件。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地区大部分年平均降雨量约在250~500mm,而蒸发量却远远超过降雨量,因而湿陷性黄土的天然湿度一般在塑限含水量左右,或更低一些。

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施工重难点解析

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施工重难点解析 摘要: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在人们的 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更加关键的地位。城市现代化建设逐步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也 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充分关注其施工要点与植物栽植技术。文章对湿陷性黄土绿化草籽撒播施工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绿化施工;草籽撒播 1前言 随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市政道路交通拥挤不堪,导致市 政道路建设不得不被提到城市建设的日程上。市政道路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 一个城市经济、生活以及交通的重要命脉,因此市政道路的环境关系着这些生命 脉络鲜活,景观绿化成为市政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为了提升市政道 路的绿化质量,我们需要对景观绿化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同时还要遵循发展 的总规则。 2 园林绿化的施工要点分析 要想保证园林绿化工程顺利实施,就需把握住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2.1时间的选择 为提高树木成活率,需依照各地区物种本身特性及当地环境特点来种植树木。由于各地区气候特点,各地区种植树木的季节也存在差异,例如,南方通常在秋 末种植,而北方适宜在春天种植。 2.2苗木的选择 尽可能挑选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缺水状况、外形美丽的苗木,而且其年 龄通常在1~4年。起苗前,必须注入水分,避免由于土壤太干而造成幼根被拉断,起苗之时,必须使根系完整,不被破坏。如果需将苗木运到很远的地方,必 须使用泥浆蘸根的方法,用蘸湿的草包好根系,以确保其水分不流失掉。 2.3场地的规划 确定场地后就实施定点放线的计划,开展填方和挖土工作,合理规划地形, 再摊平放出其坡度。同时需在修缮好的地形上开展定点放线工作,放线完成后可 以开展其地基工作,对水池问题需特别关注,做好防渗透工作。广场与道路的建 设可以从最基本的做起,完成整个绿化任务后再开展铺面层工作。 2.4地下建设 在开展埋设地下的管线的工作时,在地面上对排水管监控线路管、消防水管、给水管、供电线路管及通讯线路管等做好标记。在检修口地地方安装截止阀,应 挑选较大直径的排水管道,雨水口位置应定在道路两侧,另外需留出连接消防检 的用水接口。照明管线往往设置在其两边,深为45cm以下的地方,做上记号, 依照设计地点的面积,进行电源控制点和照明位置与安装监控的设计。 3如何进行草坪植物的配置设计 3.1草坪种子的选择 在城市园林草坪的建植中,为确保草坪健康地生长,必须要选择与草坪的所 在地符合的种子种植。首先要科学地确定好草坪建植地区的土壤土质、气候类型等,这是确保草坪日后健康成长的基石;然后要选择多种草种作为备选,根据草 坪建植地区的土质特点、气候和草种的不同生长条件来综合选择最适宜的草种, 辟如选择暖季型的草坪种子,还是选择冷季型的草坪种子;是选对土壤的肥力要 求不高的草种,或是选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的草种;是选对土壤的水分要求不高

湿陷性黄土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科技开发项目编号: 大断面黄土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课题 《湿陷性黄土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验收文件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八年十二月八日

完成单位: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协作单位:中交太中银铁路工程第六项目经理部二分部中交太中银铁路指挥部 项目负责人:赵佳云 课题组主要人员: 报告执笔:王殿会 报告审核:赵佳云

总目录 1 验收大纲 2 工作报告 3 技术研究报告 4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5 应用单位使用情况报告

验收大纲

科技开发项目验收大纲 一、项目来源: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项目合同编号:KT2007-08。 二、组织验收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 主持验收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发展处 三、验收形式:会议验收。 由组织验收单位召集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验收委员会,并委托局技术发展处主持验收工作。验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9名。 四、验收目的 为有效、合理地组织管理科技开发项目,评价科技开发项目合同执行的质量和效果,以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五、验收依据 1、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与科技开发管理办法》; 2、项目合同书; 3、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等。 六、验收内容 1、依据合同书,对项目的合同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2、审查该项目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正确、详实、符合有关规定; 3、审查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效益等情况。 七、提供的技术文件 1、验收大纲 2、工作报告 3、技术研究报告 4、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5、应用单位使用情况报告

论湿陷性黄土对工程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课程论文浅析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4年12月22日 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浅析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工程上有着自己的特性,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此,我简单的阐述一下是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及其防护措施。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概念形成分布工程特性危害防止措施地基处理 一.概念 黄土:黄土是一种黄色粉状土质,其形成时期大约在第四纪时期。在黄土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类物质,一般由眼可以分辨其存在的空隙。 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其中存在大量空隙,在正常的湿度下,其具较高的强度,不容易发生变形。但是,如果遇到水的浸湿,则其强度会大大的降低,会在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引起建筑的倾斜,甚至倒塌。二.形成 黄土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搬运堆积,但是却没有对深层次的土质发生扰动,因此一般主要由风的作用而形成。 三.分布 (一)西北内陆盆地区该区在靑海湖和乌鞘岭以西,包括甘肃西部(河西走 廊)、青海西北部及新疆全区。这些地区的黄土呈片状,覆盖在山前的低山和丘陵上,甚至零星散布在海拔相当髙的山坡上。 (二)东部山前丘陵及平原区该区在大兴安岭及太行山以东,包括东北松辽平原、辽西冀北山地、华北平原和山东低山丘陵地。 (三)中部资河中游黄土离坂区这里北起长城、南界秦岭、西从青海湖、东到太行山。 我国黄土总面积44.06万km2(刘东生等,1965),黄土高原黄土实际覆盖面积近30万km2,约占我国黄土分布面积的68.18%。 四.特性 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特征为:(1)基本色调是黄色,通常为黄褐,褐黄,灰黄,棕黄等颜色; (2)含盐量较大,特别是碳酸盐含量尤为突出,另外硫酸盐、氯化物等含量也都比较高; (3)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岩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 (4)粉土颗粒含量较多,湿陷性黄土粉土颗粒(0.05~0.005 mm)一般占半数以上55%~60%者居多;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乌鲁木齐东二环公路工程第一合同段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 中交二航局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二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说明 (1) 第二章工程概述 (2) 2.1工程概况 (2) 2.2 主要工程数量 (2) 第三章资源配置 (3) 3.1人员配置 (3) 3.2机械设备配置 (3) 第四章施工准备 (4) 4.1人员组织 (4) 4.2技术准备 (4) 4.3 试验准备 (5) 第五章施工方案 (5) 5.1处治原则 (5) 5.2处治措施 (6) 5.3施工准备 (6)

5.4技术要求 (7) 5.5试夯段布置 (8) 5.6强夯施工流程 (9) 5.6施工要求 (11) 5.7施工步骤 (12) 5.8施工注意事项 (13) 5.9成品保护 (14) 5.10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4) 5.11质量保证措施 (15) 5.11.1技术控制 (15) 5.11.2施工过程控制 (16) 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7)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 (18) 7.1安全施工措施 (19) 7.2文明施工措施 (19) 7.3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0) 7.4 施工机械安全保障措施 (21) 7.5现况地下管线与高空缆线安全保护措施 (21) 7.6 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22)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9、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投标文件》及总体性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10、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原则。 2、遵循设计和验标的原则,正确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优良。 3、坚持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的原则,确保产品使业主满意。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施工组织的可行性,先进性和合理性。 1.3编制说明 认真学习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现场施工场地的特点,结合我单位的施工实力、特长、技术力量、机具配套等多方面因素,编制本方案,以满足强夯工程安全、高效、高质的完成。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doc 乌鲁木齐东二环公路工程第一合同段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 中交二航局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一标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二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说明 (2) 第二章工程概述 (2) 2.1工程概况 (2) 2.2 主要工程数量 (3) 第三章资源配置 (3) 3.1人员配置 (4) 3.2机械设备配置 (5) 第四章施工准备 (5) 4.1人员组织 (5) 4.2技术准备 (6) 4.3 试验准备 (6)

第五章施工方案 (7) 5.1处治原则 (7) 5.2处治措施 (8) 5.3施工准备 (8) 5.4技术要求 (9) 5.5试夯段布置 (10) 5.6强夯施工流程 (12) 5.6施工要求 (13) 5.7施工步骤 (14) 5.8施工注意事项 (17) 5.9成品保护 (17) 5.10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8) 5.11质量保证措施 (18) 5.11.1技术控制 (18) 5.11.2施工过程控制 (20) 第六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21)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 (24) 7.1安全施工措施 (24) 7.2文明施工措施 (25) 7.3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6) 7.4 施工机械安全保障措施 (27) 7.5现况地下管线与高空缆线安全保护措施 (28) 7.6 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28)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9、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投标文件》及总体性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10、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工程第一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原则。 2、遵循设计和验标的原则,正确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优良。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

湿陷性及湿陷性黄土概念及特征介绍因浸水后土的结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广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陷性。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属于特殊土。(这里所说的黄土泛指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也有的老黄土不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黄土和黄土状土。。具湿陷性)一、可能造成的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所造成的危害。造成的危害,二、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在未受水浸湿结构疏松、孔隙发育。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地基强度迅速降低。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附加下沉,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三、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而粉土颗粒中又以~70%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的粘土颗粒较少,.005mm,小于00.01m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0.05~的25mm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占总重约14.28% 可见,湿润陷性黄土的颗粒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变细的规律。中砂颗粒。从以下表1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中土孔隙土中水分不断蒸发,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很少,颗粒表面,特别是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处与胶体物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多集聚在较大颗铁物质和一些无定型的盐类等,粘粒以及土体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铝、由于上述在天然状态下,胶结作用,作为黄土骨架的砂粒和粗粉粒,粒的接触点起胶结和半水对而遇水时,胶结物的凝聚结晶作用被牢固的粘结着,故使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各种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土的强度突然下降便产生湿陷。四、土的湿度和密度除上述在遇水时颗粒接触点湿陷性黄土之所以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无论是风积或是坡积和还在于土的欠压密状态,干旱气候条件下,处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外,充分的压力和在其形成过程中,其蒸发影响深度大于大气降水的影响深度,洪积的黄土层,米的土层,受大气降2--3适宜的湿度往往不能同时具备,导致土层的压密欠佳。接近地表便形土层得不到充分的压密,水的影响,一般具有适宜压密的湿度,但此时上覆土重很小,成了低湿度、高孔隙率的湿陷性黄土。我国湿陷性黄湿陷性黄土在天然状态下保持低湿和高孔隙率是其产生湿陷的充分条件。,而蒸发量却远远超过降雨量,因而湿陷~250500mm土分布地区大部分年平均降雨量约在性黄土的天然湿度一般在塑限含水量左右,或更低一些。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 【摘要】以临午改建工程为例,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措施工程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干燥情况下,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遇水后在一定外力作用或在自重作用下强度骤降的一种特殊岩土。它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宁夏、陕西和山西等黄土高原地区。其中以03马兰组黄土最具有代表性。湿陷性黄土对公路工程的工程危害主要表现为遇水后的不均匀沉降,引起公路路面大面积开裂、下陷,从而引起其他次生公路病害,进一步加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引起恶性循环。所以公路工程中的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公路的施工质量以及后期运营期养护工程。 省道临午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北地区,公路等级为23m宽的四车道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设计荷载100kN.m。沿线经过汾河阶地、昕水河阶地和山前台地。在河流阶地以及山前台地地表覆盖有厚度达5m~9m厚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为Ⅱ级自重湿陷。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的施工措施恰当与否对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省道临午线K15+900~K17+100段为山前台地,地表覆盖9m厚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表冲沟、陷穴发育。设计中对填方路段原地面清表后采用1000 kN.m夯击能强夯处理消除湿陷性,对于挖方路段挖至距离路床后采用1000kN.m夯击能强夯处理消除湿陷性并设置30cm后灰土封层。对于高挡土墙及桥台地段则采用灰土挤密桩消除整个湿陷性土层的湿陷性。施工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设计图纸及当地实际情况,对不同段落分别采取了措施。具体如下: 1填方路段 黄土路段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防排水,避免施工场地排水不畅或浸水。对各个处置措施的施工工艺均应设置试验段,以确定各施工参数。 1.1填方路基基底处理 在路基填筑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置,处置宽度应大于路基坡脚外1/2湿陷性黄土层厚,并不小于2m。 根据设计要求,路基基底采用1000kN.m强夯处理,对于重要建筑物附近,且建筑物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路基基底清表后采用冲击碾碾压40遍。桥台及高挡墙段落则需消除整个湿陷性土层的湿陷性。对距离抗震能力差的民房较近的段落,采用50cm的5%灰土垫层(外掺、重量比)。 选用强夯处理时,应先进行现场实验,强夯地基的黄土饱和度不应大于80%;强夯位置距离居民区不小于150m;横路基向强夯范围至征地边界;对于黄土饱和度大于80%或距离居民区小于150m的路段,按设计文件中要求考虑使用灰土桩处理或换填50cm后5%灰土处理。一般路基强夯范围为用地界,夯点间距4m,正三角形布置,间隔挑夯,单击夯能视地基湿陷性类型,湿陷等级以及湿陷性黄土厚度综合确定,单击最后两击夯沉量不大于5mm。点夯以后将地面平整,以1000 kN.m夯击能满夯,夯印彼此搭接,满夯两遍,每次满夯后都应将地面重新平整。点夯次数、沉降量由试验段施工确定。施工时满夯结束平整后,以每100m 2 不少于1点的频率检验沉降值。 当采用灰土桩时,桩径应采用40cm,三角形布置,路基基底处理桩心距为1.5m,桥台及台后灰土桩桩心距根据承载力要求采用1.0m~1.3m,桩体灰与土体积配合比2:8,压实度不小于97%,桩间土平均压实度不小于93%。桩孔深度视填土高度,地基湿陷类型、湿陷等级以及湿陷性黄土厚度综合确定,地基处理宽度为护坡道外缘。施工过程中,工艺控制、数据指标均应通过试验段施工来确定。施工结束后,由施工单位和监理进行数点不小于3%的点挖验检测。

湿陷性黄土隧道及其防护措施

论湿陷性黄土及其对隧道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对湿陷性黄土进行了阐释,以及在隧道施工中湿陷性黄土的影响危害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一些防护措施。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隧道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一概念和工程特性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大。(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O.01ra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 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rn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西宁地区的湿陷性黄土是粉质土,且低阶地一般为粉质亚粘土为主,高阶地以粉质亚砂土为主 1.黄土湿陷性判定 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湿陷性系数 ' s()/ p p o h h h δ=- δs≧0.15 湿陷性黄土 δs<0.15 非湿陷性黄土 2.湿陷类型判别 自重湿陷性判别(在饱和自重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自重湿陷性系数δzs δzs≧0.015 自重湿陷性黄土 δzs<0.015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场地湿陷类型(实测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

湿陷性黄土

一、概念 黄土是在第四纪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陆相疏松堆积物,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多孔隙,颜色一般呈棕黄、黄色或黄褐色。土中含易溶盐类,其中以碳酸盐含量最多,遇水易冲蚀、崩解、湿陷。黄土按其湿陷特征可分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大。(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O .01ram 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小于0.005ram 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大于0.1rnm 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 的中砂颗粒。西宁地区的湿陷性黄土是粉质土,且低阶地一般为粉质亚粘土为主,高阶地以粉质亚砂土为主。 西宁市区内的湿陷性黄土进行湿陷类型、湿陷等级划分,河谷低阶地的湿陷性黄一般为I 一Ⅱ级非自重湿陷,高阶地多为Ⅱ级非自重湿陷,洪积裙多为I 一Ⅱ级自重湿陷,黄土丘陵边缘地带多为Ⅲ级自重湿陷。 1.黄土湿陷性判定 通过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湿陷性系数's ()/p p o h h h δ=- δs ≧ 湿陷性黄土 δs< 非湿陷性黄土 2.湿陷类型判别 1) 自重湿陷性判别(在饱和自重压力下的湿陷程度) 自重湿陷性系数δzs δzs ≧ 自重湿陷性黄土

δzs<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2) 场地湿陷类型(实测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 ) s si o i z z h βδ?=∑ Δzs ≧7cm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Δzs <7cm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3.湿陷等级判别(总湿陷量s ?、自重湿陷量Δzs ) s si i h βδ?=∑ 通常:s ?≧50,Δzs ≧30可判定为Ⅲ级,30

l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依据两阶段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评定标准》(JTG F80//1 -2004) 4、《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 灰土换填》变更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位于武都(两水)至罐子沟(甘川界)段两水?洛塘段,线路起讫里程桩号K48+12旷K56+603,起点位于陇南市武都区三河乡,终点位于玉皇乡境内,线路全长8.483km,除隧道1720km 处于三河乡境内,其余工程处于玉皇乡境内并沿玉皇沟分布。本合同段路基工程特点为:大部分为山岭重丘区,高路堤段落较多,路基填挖高度大,线路主要分在玉皇沟两侧山坡坡角展布;沟内为砂砾石层,两侧为残留阶地及坡积土层,局部切割岩山咀,下伏地层为片岩及灰岩。地貌属玉皇沟河谷堆积区二级阶地,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地形起伏较大,其上已被开垦为花椒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风积 (Q3al+eo)黄土,(Q al+pl)亚粘土、卵石,下伏泥盆系片岩(D2S),自上而下分布。本标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地基底大部分为黄土或松散冲洪积堆积物,主要集中在二单元路基土石方工程。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 、原材料试验。在石灰土换填施工前,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以下试验: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磷酸盐含量(必要时做)。此外,还需检验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2、按照土壤种类及石灰质量确定配合比和石灰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容重。 3、施工前进行100m?200m 试验段施工,确定机械组合效果、压实虚铺系数和施工方法。(二)材料要求 1、土:土以塑性指数10?20的黏性土为宜;试验塑性指数偏大的黏性土时,应进行粉碎,粉碎后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 土的有机质含量不超过10%,硫酸盐含量超过0.8%时不宜用

湿陷性黄土隧洞主洞与支洞交叉口施工技术

湿陷性黄土隧洞主洞与支洞交叉口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05-21T15:20:35.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作者:蔺旭宏李兴锋张健朱乔磊[导读] 摘要:针对湿陷性黄土隧洞开挖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阐述了湿陷性黄土隧洞在开挖、支护、特殊地质情况的处理、洞内排水、施工观测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63926部队北京 100192 摘要:针对湿陷性黄土隧洞开挖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阐述了湿陷性黄土隧洞在开挖、支护、特殊地质情况的处理、洞内排水、施工观测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隧洞;隧洞相交;加固施工 湿陷性黄土隧洞的设计和施工,是工程的疑难问题之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一定压力下受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在岩土工程中如防治不当,会给建(构)筑物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 一、湿陷性黄土的概述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主要取决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包括压缩和湿陷性两种,当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时,地基的压缩变形很小,大都在其上部结构的容许变形值范围以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引起的一种附加变形,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发生,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因此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不论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容许承载力,都应对地基进行处理,前者以消除湿陷为目的,后者以提高承载力为主,同时应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很广,各地区黄土的差别很大,地基处理时应区别对待,并结合以下特点: 1.湿陷性黄土的地区差别,如湿陷性和湿陷敏感性的强弱,承载能力及压缩性的大小和不均匀性的程度等; 2.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如用水量大小,地基浸水的可能性; 3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其使用上对限制不均匀下沉的严格程度,结构对不均匀下沉的适应性; 4材料及施工条件,以及当地的施工经验。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措施是采用机械手段对基础的湿陷性黄土进行加固处理,或更换另一种材料改变其物理性质,达到消除湿陷性、减少压缩和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其中大多以第一个目的即消除湿陷为主。 二、湿陷性黄土隧洞开挖方法 在长期实践与探索中,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的施工者与研究者总结与发现的施工方法主要分为新奥法、浅埋暗挖法、明挖法、盾构法、沉管法等.新奥法是20世纪60年代奥地利帕布舍维奇教授、缪勒教授及帕克尔博士等人总结自身及前人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积累的经验提出来的一套隧洞设计施工技术.为了强调新奥法与传统钻爆法的区别,新奥法已从钻爆法中分出.经过多年来隧洞工程开挖施工的探索与研究,新奥法已经成为当代隧洞施工设计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在选择隧洞开挖时,依照实际工程中隧洞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施工条件、隧洞断面的大小、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施工.隧洞工程施工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施工:全断面开挖法、上下台阶开挖法、CD法(中隔墙法)、CRD法(交叉中隔墙法)等。 三、工程概况 某隧洞工程,设计纵坡1/1000,围岩由可塑~硬塑状的重粉质壤土和粉质黏土组成。由于隧洞施工工期紧张,在原有施工作业面的基础上,增设高泉平支洞,为了解决平支洞与正洞相交时洞空空间大、受力差、挑顶施工易出现坍塌的困难,通过集思广益,从力学及施工方法、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交叉口加固技术 1.施工技术方案。高泉平支洞与主洞交汇桩号为104+100,由于平支洞与主洞相交时,两洞室相交处受力情况复杂,为了确保洞内施工安全,采用悬臂梁法对平支洞与主洞交叉口加固。在平支洞交叉口处采用了5 根悬臂梁与交叉口正洞拱架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加固了正洞与平支洞交叉口。 2.悬臂梁法技术参数及施工方法,每根悬臂梁由2 榀I18 工字钢并联焊接组成,平支洞中心顶点为1# 梁,左右水平距离1 m 为2#、3#梁;左右水平距离2 m 为4#、5# 梁。根据平支洞和正洞的断面尺寸,计算出1# 梁悬臂长度为2.45 m,2#、3# 梁悬臂长度为1.60 m,4#、5#梁悬臂长度为0.74 m。锚固端长度为2.4 m(计划连接7 榀钢拱架),悬臂梁支点(横梁)采用2 榀I16 工字钢组成,长度分别为2 m 和4 m,并采用喷射C20 混凝土。悬臂梁法施工见图1~2。 平支洞接近交叉口30 m 范围内采用116 工字钢钢拱架支护,钢拱架间距采取0.4 m,混凝土厚度20 cm。接近正洞前7 榀工字钢钢拱架即悬臂梁锚固段,均使用2 榀1166 工字钢并联焊制架设,开挖断面扩大20 cm,这样就预留出了悬臂梁的位置,喷混凝土厚度为20 cm。在锚固段拱架上留置22U 形螺栓,U 形螺栓设置在第1、4 榀和第7 榀钢拱架上悬臂段开挖施工时,可视地质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地质条件较好时,可采用挂网喷锚防护开挖悬臂段;地质较差时,采用平支洞拱架直接伸进到正洞内1~2 m,相当于在平支洞内安装悬臂梁,待悬臂梁安装完毕,围岩稳定后倒退回来割除伸进正洞的钢拱架。在安装悬臂梁前,先采用喷射混凝土封壁平支洞方向掌子面,喷射厚度不得小于8 cm。采用1.5 t 葫芦吊起吊工字钢组梁,起吊到位先用螺栓固定后再焊接牢固,不平整地方使用20 mm 钢板垫平。锚固端的梁体间采用φ22 钢筋连接成整体,连接纵向间距为50 cm/根,并在梁与梁之间焊接φ8 钢筋钢片,网格间距20 cm×20 cm。悬臂梁完成后,采用φ22 钢筋将梁连接成整体,连接筋间距为50cm/根,在梁与梁之间挂φ8 钢筋网片,网格间距为20 cm×20cm,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悬臂段。将2榀I16 工字钢支点钢架(横梁)安装就位,横梁要求与梁之间采用20 mm 厚钢板紧密焊接,焊缝隙厚度(高度)不得小于15 mm,焊缝不得有假焊及气泡,及时撬除焊渣并认真检查焊缝,确保焊缝质量。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其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折叠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0.01m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mm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m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从以下表1可见,湿润陷性黄土的颗粒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变细的规律。 表l 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 单位:mm

折叠土的湿度和密度 湿陷性黄土之所以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除上述在遇水时颗粒接触点处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外,还在于土的欠压密状态,干旱气候条件下,无论是风积或是坡积和洪积的黄土层,其蒸发影响深度大于大气降水的影响深度,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的压力和适宜的湿度往往不能同时具备,导致土层的压密欠佳。接近地表2--3米的土层,受大气降水的影响,一般具有适宜压密的湿度,但此时上覆土重很小,土层得不到充分的压密,便形成了低湿度、高孔隙率的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在天然状态下保持低湿和高孔隙率是其产生湿陷的充分条件。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地区大部分年平均降雨量约在250~500mm,而蒸发量却远远超过降雨量,因而湿陷性黄土的天然湿度一般在塑限含水量左右,或更低一些。 表3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天然含.it~mm,液限值 折叠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强夯法、重锤夯实法、桩基础、预浸水法等。 各类地基的处理方法都应因地制宜,通过技术比较后合理选用。 对于Ⅱ级以上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如采用土或灰土垫层、土桩或灰土桩、桩基础预浸水法,不同程度存在工作量大、花费劳力多、施工现场占地大、工期长、造价高等缺点。近几年来,强夯法以其处理地基施工简便、速度快、效果好、造价低等优点,在全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 摘要: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的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本文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并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处理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减轻湿陷性黄土地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高工程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一、引言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主要取决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包括压缩和湿陷性两种,当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时,地基的压缩变形很小,大都在其上部结构的容许变形值范围以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引起的一种附加变形,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发生,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因此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不论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容许承载力,都应对地基进行处理,前者以消除湿陷为目的,后者以提高承载力为主,同时应消除黄土的湿陷性。 二、正文 2.1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 在土的自重压力或土的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时将产生大量而急剧的附加下沉,这种现象称为湿陷,它与自重湿陷性黄土一般土受水浸湿时所表现的压缩性稍有增加的现象不同。由于各地区黄土形成时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其湿陷性也有较大差别,有些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的土的自重压力下就产生湿陷,而另一些黄土受水浸湿后只有在土的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产生湿陷。前者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后者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一般将黄土开始湿陷时的相应压力称为湿陷起始压力,可看作黄土受水浸湿后的结构强度。当湿陷性黄土实际所受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湿陷起始压力时,土就开始产生湿陷。反之,如小于这一压力,则黄土只产生压缩变形,而不发生湿陷变形。 湿陷变形不同于压缩变形,通常压缩变形在荷载施加后立即产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趋向稳定。对于大多数湿陷性黄土地基来说,(不包括饱和黄土和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 摘要:湿陷性黄土使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润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 l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O.01ra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rn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 的中砂颗粒。从以下表1可见,湿润陷性黄土的颗粒从西北向东南有逐渐变细的规律。 表l 湿陷性黄土的颗粒(mm)组成 上述颗粒的矿物成分,粗颗粒中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粘粒中主要是中等亲水性的伊利石(见表2)。此外,在湿陷性黄土中又含有较多的水溶盐,呈固态或半固态分布在各种颗粒的表面。

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土中水分不断蒸发,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试验研究表明,粗粉粒和砂粒在黄土结构中起骨架作用,由于在湿陷性黄土中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大部分砂粒不能直接接触,能直接接触的大多为粗粉粒。细粉粒通常依附在较大颗粒表面,特别是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处与胶体物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粘粒以及土体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铝、铁物质和一些无定型的盐类等,多集聚在较大颗粒的接触点起胶结和半胶结作用,作为黄土骨架的砂粒和粗粉粒,在天然状态下,由于上述胶结物的凝聚结晶作用被牢固的粘结着,故使湿陷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时,水对各种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土的强度突然下降便产生湿陷。 2土的湿度和密度 湿陷性黄土之所以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除上述在遇水时颗粒接触点处胶结物的软化作用外,还在于土的欠压密状态,干旱气候条件下,无论是风积或是坡积和洪积的黄土层,其蒸发影响深度大于大气降水的影响深度,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的压力和适宜的湿度往往不能同时具备,导致土层的压密欠佳。接近地表2--3米的土层,受大气降水的影响,一般具有适宜压密的湿度,但此时上覆土重很小,土层得不到充分的压密,便形成了低湿度、高孔隙率的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在天然状态下保持低湿和高孔隙率是其产生湿陷的充分条件。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地区大部分年平均降雨量约在250~500ram,而蒸发量却远远超过降雨量,因而湿陷性黄土的天然湿度一般在塑限含水量左右,或更低一些。 表4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孔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