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道德

33马力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尔虞我诈、权钱交易、唯利是图等等不良因素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现

代商业交易中的各个领域,现代商业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当越来越多的伪劣产品电视广告进入人们的眼球;越来越多的伪劣药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知名品牌奶粉被查出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当越来越多的商业欺诈开始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时,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的社会正在遭遇越来越严重的诚信危机;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无论干什么都得小心谨慎,提防上当受骗,就连有时接个陌生电话也要想一想,这是不是骗子打的。诚信危机,已经向我们越走越近。

商业道德的缺失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重构现代商业道德体系迫在眉睫。构建中国商业伦理道德体系目的就是在商业领域建立经济与正义、人道相一致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和谐发展的要义,以人文本。

[关键词]诚信 欺诈 正命 商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33-02

浅析现代社会中的商业伦理道德

一部普普通通的山寨手机,经过包装和广告宣传,大肆向消费者宣称打电话不要钱,终生免费,其情真意切的广告画面伴随着主持人的咆哮宣传,令不少消费者怦然心动。可是等买回家一试,才发觉上了当,话费不仅一分没少还增加许多;一个普通的下岗职工,经过一群专业人士的打造,摇身一变成为了举国闻名的养生大师,其所宣传的绿豆、茄子养生治病之法令无数国人倾心不已,一时间京城的绿豆价格飞涨,供不应求,甚至有人说笑说这段时期由于爆炒绿豆引起的绿豆价格飞涨正是缘于这位大师的说辞。于是乎,家家户户开始吃绿豆,并且每日要吃一斤才有效;在其坐诊的地方,找其看病咨询,排队挂号要排到一年以后,并且一个号就是几千块。即使是这等昂贵,来求其看病的人还是趋之若鹜,络绎不绝。到后来,有心细的人发现不对劲了,怎么给我开的方子和大家的都一样啊,都是绿豆、茄子、黄瓜之类的,莫非吃这些就能包治百病。紧接着,卫生部的官员跳出来说话,说这些完全不可信,是假的。到最后,经过媒体曝光和权威科学论证,证实这是一场骗局,瞬间把这位高人从神坛上给拽了下来。直到此时,人们方才看清此人的真面目,原来又是一个会吹会擂的大骗子;更有甚者,福建南海某一小镇,全镇出动,家家户户都干着电话短信骗人的勾当,花样层出不穷,并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骗术,相信大家都接过这样的短信或电话吧。试想一下,一个镇的人都不做正当的营生,都去干起了骗人的勾当,这是怎样一种现象。

我们不禁发问,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会有这么多骗子。我们开始做什么事情都怀疑起来,小心谨慎起来,不知不觉中,这种感觉已经深深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影响着我们。问问身边的人,好像没有几个没上过当受过骗的,多多少少的都遇到过。这样发展下去,还怎么得了,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石定会渐渐不稳,最终陷入到诚信危机里边。

哲学术语中有这样一个词汇——“正命”,“正命”一词首先出现在佛教中的八正道,意即古代东方人们的生活指南,要求人们在现世中达到觉悟和觉醒,是佛教的教诲。正命哲学认为:最好的职业是那些忠诚、不牵涉撒谎或不伤害

他人的职业。虽然道理简单,可在现如今的社会,要想把这一理想职业付诸实施,真可谓困难重重。

商人只要有利可图,尽可以不管这些,他们可以为了达到自己获利的目的而去伤害别人的利益。至于撒谎什么的更不用说了,现代商业社会中的营销手段简直把撒谎运用到极致。你去搞营销,老板会给你培训,教你怎么去忽悠客人;你去卖保险,保险公司会先给你来一场头脑风暴;你去卖房子,销售经理会告诉你怎么样去逼定客户,等等等等。好像整个社会不靠忽悠大家就做不成生意似的,这不恰恰违背了“正命”的本意吗?莫非这些钱就赚得开心,赚得自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良德也。

那么再来说说商业道德。商业道德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商家及其成员从事经营时,完善其素质和协调商业内外部利益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以及在行为上应遵循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准则的总和。商业道德虽然涉及到商家及其成员对商业规范和经济法规的遵守问题,但是商业道德并不等同于商业规范和经济法规,后两者带有浓厚的强制性、他律性特点,而商业道德则属于道德范畴,有着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简单讲,商业道德对市场经济领域的商家及其成员的要求,包括诚实经营、平等交易、公平竞争、合法谋利、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等。树立商业道德的目的是通过保护市场经济中商家的平等竞争、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借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同时通过培养个体的商业道德完善个体的道德人格。

一、商业道德缺失的危害性分析

(一)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市场营销的本质在于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同时,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漫天要价、乱“宰”顾客、骗买骗卖等,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不仅造成了他们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者会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

(二)破坏了公正竞争秩序,损害了其他竞争者的利益公正性是市场竞争的一条基本原则,在正常的市场背景下,每一个企业都是平等的。有些企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独占市场,通过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严重地影响了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9日 责任编辑:曹娜

马力(1983-),男,河南驻马店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科技哲学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交际

现代 34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使之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其正当利益遭受损害。

(三)严重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

无论是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还是用虚假广告进行骗买骗卖,从短期看,企业由于欺骗消费者而获取了眼前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其违法活动一旦被揭露、曝光,必然危及本身的声誉和信誉,遭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受到消费者的唾弃,最终失去顾客,失去市场。

由此来看,商业道德的缺失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重构现代商业道德体系迫在眉睫。

二、要想重构商业道德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全民素质,营造积极的商业氛围

提高公民道德修养是建立良好的商业道德体系首要的任务,是根本所在,要培育大家恪守商业道德、文明经商这种意识。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义利观做到利己不损人,谋利不损义,谋义不损利,为己必先为人,谋利必先谋义为原则的义利共融观。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公平之道,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取利而不舍义,利己而不损人,才能实现利与义的统一。

(三)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做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对违反社会主义商业道德伦理的行为予以重拳打击,杜绝这类现象发生。

(四)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信用管理立法制度

打造“诚信为本”的企业信用文化,以拥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为荣,让信用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第一需要;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是健全中国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核心工作,个人信用制度是指能证明、解释与查验自然人资信,由国家建立用于监督、管理与保障个人信用活动规范发展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与行为规范;对违反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及时予以公布。

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分子,中国商人都应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商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主导动机都是谋利,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遵纪守法,遵守商业游戏规则,在经营活动中做到诚信,同时注意平衡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仁、义、礼、智、信”及“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儒家伦理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集中体现。中国商业主体在构建现代商业伦理时,要以仁为本、以义为准、以礼为上、以信立业、以智为先的儒家伦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结合,形成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又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商业伦理体系。

诚信是立足社会的基石,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在现代商战中笑到最后的企业绝对是誓守商业伦理、遵守市场规则的企业,我们呼吁诚信,呼吁道德。

也。”襄公二十七年云:“求逞志而弃信,志将逞乎?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杜预注此云:“志言信,三者具而后身安存。”“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志、言、信这三者是一个互为存在的关系,信亡则志亡,志亡则言亡。息妫就是认为自己已然失信,因而无信之言则不如不言是其真实想法。《论语?颜渊》云:“非礼勿言”,《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中亦云:“言而不信,宁无言也。”正符合息妫当时的现状和心态。

据上分析,我们就能明白息妫“未言”的真正原因。“纵弗能死,其又奚言?”一句既表明了息妫对自己弃信和弃礼的行为羞愧且有“弗能死”的无可奈何,可又隐现出了她内心的一种固持之心。表明了息妫虽弃信、弃礼,可仍想保持自己最后的礼法尊严,方法就是无信则不言,无礼则勿言。因而我们可以得出,息妫“未言”之真正原因,是她认为自己无信无礼因而“未言”。

从上文的辨析,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息妫“未言”的本义及其“未言”的真正原因。

【参考文献】

[1](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清)阮元校刻.《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2](汉)戴德.《大戴礼记》,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版.

[3](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清)阮元校刻.《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4](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清人十三经注疏》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魏)何晏注,(宋)邢邴疏,(清)阮元校刻.《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6](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清)阮元校刻.《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7]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8](清)俞正燮.癸已存稿(卷一).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上接35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