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及其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及其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及其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及其动态力学

性能研究

姓名:李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材料学

指导教师:刘河洲

20090101

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及其动态力

学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分别采用热固化和辐射固化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首次实现了γ-射线、电子束对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固化。通过索氏提取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法(DMA)测试了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凝胶含量、转化率、热流曲线以及动态力学性能等参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对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与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研究。通过三种固化方式制备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考察了固化方式、碳纳米管含量及酸化对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固化行为、结构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加热固化的方式制备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碳纳米管的复合体系的凝胶含量比纯环氧树脂体系的高;但当碳纳米管含量达到1.5wt%后,凝胶含量开始下降。复合材料的贮能模量开始是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多而降低;当碳纳米管含量超过1.5wt%时,贮能模量增加。碳纳米管的加入有利于复合体系的玻璃化温度的上升,同时也使得复合体系的内耗增加;但当碳纳米管的含量达到2wt%时,碳纳米管易严重团聚,造成复合体系中的缺陷增多,使得复合体系的内耗降低。

通过γ-射线辐射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复合体系的凝胶含量随着辐射剂量、光引发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多壁碳纳米管对活性反应中心的影响,转化率随着碳纳米管加入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在碳纳米管含量超过0.5wt%

1

后,开始增加的趋势。由于碳纳米管的加入,复合体系的DSC曲线在105℃左右处的吸热峰消失;碳纳米管含量为0.5wt%的复合材料的DSC曲线与其它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DSC曲线在80℃~150℃区间的两个放热峰有部分重合;且在250℃左右,残留的光引发剂受热分解,出现了一个吸热瞬间转变为放热的区间。

通过电子加速器电子束辐射制备了原料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酸化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这两类复合材料的凝胶含量和转化率都要比纯环氧树脂体系的高,原料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凝胶含量和转化率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对于酸化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凝胶含量和转化率随着碳纳米管的加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碳纳米管的加入,对原料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温度-热流DSC曲线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酸化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200℃开始热分解。酸化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贮能模量是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多而降低。碳纳米管的加入提高了复合体系的玻璃化温度,增加了内耗;但当碳纳米管的含量增加到2wt%时,碳纳米管易团聚,内耗降低。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辐射固化;动态力学性能

2

Study on Curing Behavior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y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epoxy nanocomposites

ABSTRACT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 /epoxy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radiation curing and heat curing, it was first time to prepare MWNTs/epoxy nanocomposites by γ-ray radiation curing and electron beam (EB) curing. The gel contents, the conversion rates, heat flow curve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y were determined by the Soxhlet extraction metho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FT- I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technique respectivel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s.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epoxy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three ways. It evaluate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of different kinds of curing ways and the contents of MWNTs and a-MWNTs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WNTs/epoxy composite .Through SEM, we observed that there were a lot of defects around MWNTs in MWNTs/ epoxy nanocomposites, the raw MWNTs were long, trend to tangle.The mai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el content of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by heat curing were higher than the gel content of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prepared by heat curing; When the contents of MWNTs in the curing composites system is 1.5wt%, the gel content of the composites began to decrease.When the MWNTs incorporated into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the storage modulus of the composites firstly fell;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of the

3

content of MWNTs, then the storage modulus heightened. MWNTs incorporated into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is helpful to boost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sites, also enhanced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the composites; but when the contents of MWNTs in the composites system is excessive, MWNTs tend to congregate and have much more defects,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the composites reduce.

MWNTs/epoxy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γ-ray radiation curing, the gel content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radiation dosages and photoinitiator’s concentration.Because MWNTs may have som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active centers of reactions, at the beginning, when MWNTs incorporated into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the conversion rates firstly decreased,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of the content of MWNTs, then the conversion rates increased. Because of MWNTs incorporated into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the curve of DSC of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had a endothermic peak around 105℃ which disappeared in the curve of DSC of the composites; When the contents of MWNTs in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achieved 0.5wt%, the curve of its DSC was very special:the two exothermic peak were coincided in Temperature Range 80℃ to 150℃,and the heat curve shift to exotherm curve instant in 150℃.

The raw MWNTs/epoxy nanocomposites and the acidizing MWNTs/epoxy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EB curing. The gel contents, the conversion rat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higher than the gel content, the conversion rates of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The gel contents, the conversion rates of the raw MWNTs/epoxy nanocomposit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ntents of MWNTs in the raw MWNTs/epoxy nanocomposites; For the acidizing MWNTs/epoxy nanocomposites, when the MWNTs incorporated into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the gel contents, the conversion rates firstly increased,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of the content of MWNTs, then the conversion rates decreased. With adding MWNTs into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it had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curve of DSC of the raw MWNTs/epoxy

4

nanocomposites, but it found that the acidizing MWNTs/epoxy nanocomposites began to thermal decompose at 200℃.The storage modulus of the acidizing MWNTs/epoxy nanocomposites fell with increasing of the contents of MWNTs. Adding MWNTs into the epoxy resin curing system heightene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d the enhanced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the composites; but when the contents of MWNTs achieved 2wt%, MWNTs tend to congregate, decreased the internal friction of the composites.

Key words: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epoxy resin; composites; radiation curing;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y

5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纳米(nanometer,nm)是长度单位,1nm等于10- 9m。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新兴复合材料,其概念最早是由Rustun[1]在1984年提出来的。它是指两相(或多相)微观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尺寸(lnm-100nm)的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polymer matrix nanocomposites)是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无机纳米为分散相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纳米无机分散相,不仅具备了无机物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兼备了纳米粒子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当无机纳米粒子有机高分子化后,可提高与基体的相容性和界面粘结,使得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往往在某些方面比一般复合材料有质的提高[2]。

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偶合作用将无机纳米材料的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高热稳定性与聚合物的高韧性、可加工性及介电性能等揉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不同于一般宏观复合材料许多特异的性能,在制备高力学和多功能(电子、光学、磁学、生物等)的复合材料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在改造传统聚合物材料的结构、提升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方面越来越表现出纳米复合材料的卓越性能,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

Iijima于1991年发现了碳纳米管[3],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是一种新型碳结构,相当于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卷曲而成的、直径为纳米尺寸的无缝碳管。按照管壁的层数可将其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NTs),其长径比一般高达1000

1

以上,故可视为准一维纳米材料[4]。碳纳米管的基本网络结构是由sp2杂化形成的C=C共价键组成,理论研究和试验结果均表明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极大的韧性。基于碳纳米管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其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的分散相。实际上,有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自碳纳米管发现之初即已展开,最早研究制备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是Ajayan[5],他通过机械混合的方式制备出了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展了对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研究的主题涉及复合材料基体、碳纳米管类型及改性方式、材料成型方式等各方面[6-9]。

当前,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基本上都是采用加热固化成型的。由于热固化成型的工艺周期长,造成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复合材料在国防工业和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热固化采用的固化剂和有机溶剂往往是有毒的,因此会对操作人员及环境造成危害。鉴于复合材料热固化工艺的各种弊端,为顺应复合材料低成本化和无公害化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人员都在努力探索新的固化成型工艺。而电子束辐射固化是一个得到领域内广泛关注,被公认为一种环保、高效、低耗、灵活、可靠的固化方法,此方法还可在固化的同时实现对碳纳米管的原位表面活化改性。但在国内针对电子束固化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仍然不足,且主要限于一些传统材料,包括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等增强的复合材料,而未涉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

1.2 碳纳米管的研究及应用

1.2.1 碳纳米管的发现

1991年S.Iijima教授通过考察电弧蒸发后在阴极上形成的硬质沉淀物,在高分辨电镜下观察时发现,阴极炭黑中含有一些针状物,有直径为4-30nm、长约1um、由2到50个同心管构成。理论预计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磁学等性能,极具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因而激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碳纳米管的研

2

究成为材料界以及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1.2.2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

1.2.2.1 碳纳米管的结构

碳纳米管的结构,可以形象地认为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按一定的螺旋度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圆筒,两端的“碳帽”由五元环或六元环封闭,根据形成碳纳米管的石墨面的卷绕方式,碳纳米管的每个层面在结构上可分为非螺旋型(nonhelical)和螺旋型(helical)两类[10-12]。

图1-1 不同螺旋角的碳纳米管(其中上为扶椅型碳纳米管,中为锯齿型碳纳米管,下为螺

旋型碳纳米管[11])

单壁碳纳米管由单层石墨卷成网状无缝管而形成,是结构完美的单分子材料。多壁碳纳米管可看作由多个不同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同轴套构而成,它们之间以范德华力结合[13]。由于层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碳纳米管各层可沿轴向相互平滑的滑动,并可饶Z轴旋转。

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多数集中分布在0.8-2nm附近;多壁碳纳米管的直径多在4nm以上,有的甚至达数十纳米,各层之间的距离为0.34nm。碳纳米管的长度可达几微米,长的甚至达数毫米,其长径比一般都在1000以上[14]。此外由于范德华力和大的长径比,碳纳米管经常会团聚成束。

实际中,碳纳米管的每个柱层并非一定是由理想完整的石墨层卷绕而成的完美无缝的柱面。大量的试验事实证明典型的碳纳米管具有无缝的圆柱结构[15-16],但同其它材料一样,真实的碳纳米管中也会存在多种缺陷。

3

1.2.2.2 碳纳米管的性能

1.2.2.2.1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

碳纳米管的基本网络和石墨烯一样,是由自然界最强的价键之一,sp2杂化形成的C=C共价键组成。理论证明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极大的韧性,碳纳米管的抗拉强度为钢的100倍,碳纤维的近20倍,而密度仅为钢的1/6-1/7,并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实验测得多壁碳纳米管的杨氏模量平均值为1.8TPa[17],弯曲强度为14.2GPa[18]。由于碳纳米管是中空的笼状结构,能通过体积变化来实现其弹性,故能承受40%的张力应变,而不会呈现脆性行为、塑性变形或键断裂。

1.2.2.2.2 碳纳米管的热学性能

碳纳米管具有与金刚石相同的独特的热导性能。若将这种碳纳米管改性的酚醛树脂制成耐高温的复合材料,在高温时可将产生的热量通过碳纳米管导出,从而降低树脂的温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1.2.2.2.3 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能

碳纳米管的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石墨的片层结构相同,所以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理论预测其导电性能取决于其管径和管壁的螺旋角。当碳纳米管的管径大于6mm时,导电性能就下降;当管径小于6mm时,碳纳米管可以被看成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一维量子导线。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电学性质,这是由于电子的量子限域所致,电子有效的运动只能在单层石墨片中沿碳纳米管的轴向方向,径向运动受到限制,因此它们的波矢是沿轴向的。因为碳纳米管在物理性质上具有明显的量子特点,故可能成为下一代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基本单元。

4

1.2.3 碳纳米管的应用

1.2.3.1 复合材料增强体

基于碳纳米管优良的力学性能可将其作为结构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初步研究表明,环氧树脂和碳纳米管之间可形成数百MPa的界面强度[19]。尽管在加工复合材料时碳纳米管不像纤维那样容易断裂,但如何将缠绕和弯曲的制品在基体聚合物中分散、伸直,发挥大的长直径比作用有待探索。多壁碳纳米管在压缩时从基体到碳纳米管的传递负载比拉伸时更好,这可能是拉伸时仅碳纳米管外层承受负荷,而在压缩时应力能传递到所有的层中[20]。

除作结构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外,碳纳米管还可作为功能增强剂填充到聚合物基体中,提高其导电性能、散热能力等。将碳纳米管均匀地扩散到塑料中,可获得强度更高并具有导电性能的塑料。可用于静电喷涂和静电消除材料,目前高档汽车的塑料零件由于采用了这种材料,可用普通塑料取代原用的工程塑料,简化制造工艺,降低了成本,并获得形状更复杂、强度更高、表面更美观的塑料零部件。是静电喷涂塑料的发展方向。同时由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不会像绝缘塑料产生静电堆积,因此是用于静电消除、晶片加工、磁盘制造及洁净空间等领域的理想材料。碳纳米管还有静电屏蔽功能,由于电子设备外壳可消除外部静电对设备的干扰,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由于特殊的结构和介电性质,碳纳米管表现出较强的宽带微波吸收性能,同时还具有重量轻、导电性可调变、高温抗氧化性能强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一种有前途的理想的微波吸收剂,可用于隐形材料、电磁屏蔽材料或暗室吸波材料。碳纳米管将用于制造具有电磁干扰屏蔽功能及吸收电磁波功能的隐形材料。碳纳米管对红外和电磁波有隐身作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纳米微粒尺寸远小于红外及雷达波波长,因此纳米微粒材料对这种波的透过率比常规材料要强得多;另一方面,纳米微粒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粗粉大3~4个数量级,对红外光和电磁波的吸收率也比常规材料大得多,这就使得红外探测器及雷达得到的反射信号强度大大降低,

5

因此很难发现被探测目标,起到了隐身作用。

1.2.3.2 制造纳米材料的模板

利用碳纳米管做模板,对其进行填充、包敷和空间限制反应可合成其他一维纳米结构的材料。将碳纳米管与液态铅一起退火,可将碳纳米管端口打开,熔融的铅因毛细粉作用而充填进管内,此法可在碳纳米管中制得直径仅1.2nm的导线[21]。

1.2.3.3 储氢材料

碳纳米管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具有的孔隙结构可吸附大量的氢气,因此碳纳米管作为储氢材料已作为了研究的焦点。顾冲等[22]经过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氢气的计算机模拟论证了碳纳米管储氢的可能性。近年来又有人提出将碳纳米管用作燃料电池储氢材料[23]。朱宏伟等[24]指出使用浓硝酸和NaOH溶液处理碳纳米管表面可提高储氢率。目前研究的焦点主要是高储氢性能的最优化结构和最佳的工艺条件。

1.2.3.4 锂离子电池

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大,结晶度高,导电性好,微孔大小可通过合成工艺加以控制,因而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加入碳纳米管,也可有效提高电池的储氢能力,从而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浙江大学物理Wang C.S.

[25] 等人用碳纳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电池容量超过石墨嵌锂化合物理论容量一倍以上。

1.3 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epoxy resin)是一种粘接强度高、收缩率低的热固性树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和极高的反应活性,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当它固化反应形成二维交联网络结构后,则呈现出一系列优异的性能,从而具有卓越的实用价值。这种由预聚

6

体变为高聚物的过程称为固化,这种高聚物习惯上被称为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环氧树脂最大的特征是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环氧基。

环氧树脂的种类很多,且在不断的发展中,因此,明确地进行分类是困难的。按化学结构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的几类:缩水甘油醚类、缩水甘油脂类、缩水甘油胺类、脂环族环氧树脂、环氧化烯烃类及其他新型环氧树脂。双酚A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是由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反应而制得,因为这种树脂的原材料来源方便、成本低,所以在环氧树脂中应用最广、产量最大[26]。

1.3.1 环氧树脂的性质

1.3.1.1 环氧树脂的反应活性

环氧基是由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二元环。环氧基二元环的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氧的电负性比碳大,导致静电极化作用,使氧原子周围电子云密度增加。环氧乙烷的电荷偏向氧原子。在环氧基上就形成两个可反应的活性中心;电子云密度较高的氧原子和电子云密度较低的碳原子。环氧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分布为:当亲电子试剂靠近时就攻击氧原子,而当亲核试剂靠近时则攻击碳原子,并迅速发生反应,引起C-O键断裂,使环氧基开环。正是由于电荷的极化和环氧环的非常大的变形能量,使得环氧基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

1.3.1.2 环氧基与活泼H原子的反应

按化学性质可把含活泼氢化合物分成碱性化合物(如伯胺、仲胺、酰胺等)和酸性化合物(如羧酸、酚、醇等)。它们的活泼氢原子与环氧基发生以下加成反应。碱性化合物按亲核机理与环氧基反应,一般说来碱性大的活性大,如脂肪胺>芳香胺。酸性化合物按亲电机理与环氧基反应,一般说来酸性大的活性大,如羧酸>酚>醇。

脂肪族伯胺与环氧基的反应在室温下就能进行,无需促进剂。但是一系列质子给予体物质(如醇类、酚类、羧酸、磺酸和水等)对此反应有促进作用。而质子接

7

受体物质(如酯类、醚类、酮类和腈类等)对它起抑制作用。促进效果的顺序为:酸≧酚≧水>醇>腈>芳烃(苯、甲苯等)>二氧杂环己烷>二异丙基醚。

1.3.2 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

1.3.

2.1 环氧树脂热固化机理

环氧树脂热固化是必须向树脂中加入第二组分,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交联固化反应,才能生成可供使用的体型网状结构的高聚物。所加入的第二组分称为固化剂。环氧树脂的热固化过程,有三种途径:加入固化剂交联;环氧树脂之间直接交联;环氧基团与芳香和脂肪羟基交联。

1.3.

2.2 环氧树脂电子束固化机理

电子束(EB)固化是指单体或低聚物在高能电子束的作用下分子间发生交联反应而固化。环氧树脂的EB固化反应是按阳离子反应机理进行的,引发剂通常选用二芳基碘鎓盐或三芳基锍盐。首先碘鎓盐在电子束的作用下分解并从单体或含氢杂质中夺取氢原子产生质子酸而引发阳离子开环聚合。

1.4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

1.4.1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环氧树脂是一种环氧低聚物,通过固化交联反应可形成三维网状的热固性塑料。环氧树脂通常是在液态下成型,经常温或加热进行固化,达到最终的使用目的。作为一种液态体系的环氧树脂具有在固化反应过程中收缩率小,固化物的粘接性、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以及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优良的特点,是热固性树脂中应用较大的一个品种。但环氧树脂作为材料使用,又有其自身的缺点,最主要的缺点就是韧性差(除部分特殊品种外)及玻璃化温度不高。这些缺点可以通过环氧低聚物和固化剂的选择,采用合适的改性方法和改进固化成型工艺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善[26]。

8

由于碳纳米管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将它和环氧树脂复合,可改善环氧树脂的各项性能,获得性能得到提高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的复合将实现集无机、有机、纳米粒子的诸多特性于一体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

在研究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Sehadler L S 等[27]在1998年首次真正测试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拉伸测试中发现,添加5%的纳米管使材料的模量从3.1GPa上升到3.71GPa。压缩测试中材料的模量从纯树脂的3.63 GPa上升至4.5 GPa,显示了碳纳米管较好的增强作用。Breton Y等[28]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发现其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的模量提高很大,添加6%的碳纳米管能使环氧树脂的模量从2.75 GPa提高到4.13 GPa。Sui G X等[29]研究了用多壁碳纳米管增强环氧树脂制备复合材料,研究发现添加0.075%的碳纳米管就可以使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比纯环氧树脂高9%,而添加量超过0.1%之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开始下降,当添加到0.5%到1%比例后,其弯曲强度反而比纯树脂的更低。Kim J A等[30]研究了碳纳米管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碳纳米管能提高环氧树脂基体的拉伸强度,经过表面处理之后拉伸强度增加更为明显,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的杨氏模量提高幅度与改性方法有关,经过等离子处理的碳纳米管与纯环氧树脂相比其杨氏模量提高30%以上。

目前,关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的文献很多,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碳纳米管类型、改性方式、添入量等各方面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对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固化行为以及制备工艺却研究的很少。要真正解决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问题,才能制备出性能优越的纳米复合材料,并在实际生产上得到应用。

1.4.2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

关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一些非常重要且最基本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要实现包括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

9

材料乃至聚合物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这些问题必须要面对并且需要很好地进行解决:

1.目前采用的分散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程度,但这些方法还不能使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充分分散;

2. 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基体中的取向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复合材料的电、磁和光学等性能。提高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体中排列有序性,可以进一步改善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31]。

3.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界面结合程度、复合材料的载荷传递机制和失效机理等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虽然目前有许多的科学工作者研究了碳纳米管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机理,但是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还未有出现一种完善的理论体系来解释它[32]。

4.如何精确表征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发展原子水平的表征手段,以适应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发展的需要,并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5.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还不够成熟,还未见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这极大地限制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

对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进一步发展,要深入研究并解决碳纳米管的制备、纯化和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即分散性、界面粘结力、取向和增强机理等,才能制备出性能优越的纳米复合材料,并实现其良好和广泛应用。

1.5 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及环氧树脂的技术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电子束固化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辐射固化技术。它克服了紫外光固化易受屏蔽的缺陷。电子束辐射固化技术是用各种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150-300KeV)电子束流,在合适的树脂体系中引发聚合和交联反应,从而使其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技术,是一种不用加热、加压的新型固化技术。该技术环境污染小;固化速度快,反应完全,能耗低;固化温度低,设备紧凑,可控性强,固化产品性能优越。因此,被誉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绿色工业的新技术”。

10

1.5.1 电子束固化的理论基础

1.5.1.1 电子束固化反应机理

各种树脂辐射固化反应的机理,目前还不能解释得十分透彻[33-35],由经典辐射化学理论可知,当电离辐射作用于反应体系时,先生成三种主要的初级粒子,即激发分子、正离子基和电子。它们产生于电子束径迹附近浓集于热点(Spur)、簇群(Cluster)中,或者扩大为支链径迹。初级粒子边产生边进行复合或分解反应,在Spur和Cluster 中正离子和电子再复合成为激发态分子,或者由激发态分子再分解为自由基。与此同时,没有在Spur和Cluster中反应的活性粒子逐渐扩散到介质中,分别与树脂分子和稀释剂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了自由基、电子(溶剂化或沦陷电子)、离子(阳离子自由基、阴离子自由基、碳阳离子、碳阴离子)等次级活性粒子,再由这些活性中间体来引发树脂体系的聚合、交联反应。因此,辐射固化反应也可分为自由基和离子型反应两大类,还可能按离子-自由基混合机理进行。

环氧树脂、乙烯基醚类树脂等的固化反应一般被认为是阳离子型机理,辐射引发离子型反应的最大特点就是纯粹的自由离子引发,在链增长过程中没有反离子的干扰,所以速率常数值很大。并且辐射引发的离子型反应除了可通过电荷转移而终止反应外,也可以和体系中的相反离子中和而进行“双分子”终止反应,这样的反电荷离子可以是电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获得电子而形成的阴离子。

1.5.1.2 电离辐射固化的机理及与光固化的比较

电子束固化是电离辐射固化当中的一种形式,属于辐射化学的范畴[33-34],辐射化学与光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电离辐射固化和光固化在机理方面有相似之处,都可归结为由高能入射粒子通过介质,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能量传递给介质分子,并打破了介质体系原有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介质吸收能量后,自身分子会发生电离或激发,在体系中产生各种活性粒子(离子、次级电子、激发分子、自由基等),它们极其不稳定,在介质中扩散,并相互间或与介质分子间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完成聚

11

合、交联反应,最终体系达到新的热力学平衡状态。但由于电离辐射固化与光固化的能量有所不同,致使反应过程产生的活性中间体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化学过程有很大差异。1.电离辐射和物质作用本质是库仑作用,能量沉积没有选择性,体系中某一组分的电离和激发主要比例于该组份在体系中所占电子分数。而光波是使物质产生受迫振动,每种物质对光的吸收有特定的波长范围,作用本质是共振过程。

2.电离辐射的能量大大超过物质分子(原子)的电离能,不仅能使电子跃迁到高能态,而且能产生电离,作用结果得到正离子、电子和激发态分子(原子)。光固化中常用的可见和紫外光,光子具有的最高能量为 6.2eV,小于原子或分子的电离能(10-20eV ),作用结果只能得到其激发态。

3.电离辐射作用于物质所产生的活性中心在入射粒子径迹附近浓集,呈不均匀分布,而光经过物质时所产生的激发态基本呈均匀分布。

4.电离辐射能产生次级电子,可继续引起体系活化,因此一个初级辐射粒子可以活化体系中多个原子或分子。光作用于物质,初级过程中一般遵循Stark-Einstein定律,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原子或分子。

5.电离辐射所产生的次级电子具有能量分布,其中某些能量范围的慢电子通过与物质外层电子的散射作用,可以使电子激发到高能态的同时改变电子的自旋态,实现光禁跃迁,不遵守自旋禁阻跃迁的选择定则。光跃迁遵守选择定则,不同多重态跃迁是禁阻的,只有在磁场、顺磁性物质或重元素存在下,才能实现光禁跃迁。

1.5.1.3 复合材料电子束固化体系的组成

复合材料电子束固化体系的组分主要包括增强体、树脂基体、引发剂和稀释剂等。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等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都可以进行电子束辐射固化。目前,烯酸类树脂、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广泛应用在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方面,要想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可采用一些新型树脂,如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等。对于大多数树脂体系而言,必须使用引发剂或敏化剂才能发生辐射固化反应,即便那些可直接通过辐射引发固化反应的树脂,为有效利用辐射能和获得适宜的反应速度,也需使用引发剂或敏化剂[34-35]。

12

1.5.2 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及环氧树脂的特点

与传统的热固化技术相比,新型的电子束固化技术有着很多独特的优点[36-44]:

(1) 可以实现室温或低温固化。由于电子束能够进行室温或低温固化,这样就给材料加工带来许多好处。首先是可以使用廉价的不耐高温材料来制造模具,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其次是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固化收缩率,有利于制件的外形尺寸控制。同时减小了因增强相和树脂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的残余应力,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疲劳性能。

(2) 缩短了固化时间:用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的速度相当快,其固化周期只相当于传统的热固化技术的十分之一左右。

(3) 可固化大型的制件:传统的热固化技术中,制件的尺寸会受到热压罐等设备大小的限制,而只要屏蔽装置允许,用电子束可以固化很大规格的复合材料制件。

(4) 提高了制件的性能:很多用电子束固化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小于1%,一些电子束固化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已经超过了390℃。

(5) 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电子束固化树脂体系可以不用或少用有毒的易挥发性溶剂和致癌性固化剂,这大大减少了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6) 材料设计的自由度更大:应用电子束固化技术可以把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同一制件的各个铺层基体树脂可以不同,并能使不等厚、不对称和带金属嵌件的复合材料构件在同一成型周期内完成固化,从而减少了操作步骤和成本。

(7) 可以对选择区域进行固化:传统的热固化方法每次都需要加热整个制件,而利用电子束辐射技术可以对需要固化的区域进行专门固化,这可以降低加工成本,并利于复合材料制件的修补。

(8) 改善了材料的贮存问题:可电子束固化的复合材料预浸料不需冷藏贮存,在室温黑暗环境下可以长期贮存。电子束固化具有以上众多的技术优势,因此受到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然,电子束固化也存在着一些缺陷[45-47]:

(1) 增强体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粘接不好。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的层压板的横向及剪切性能一般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树脂与增强体之间缺乏良好的粘接。这可能是由

13

材料力学行为及性能

绪论§0.1 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分类(按其应用分) ?结构材料 依靠其力学性能得以发展和应用的材料。 ?功能材料 利用物质的声、光、电、磁、化学乃至生物性能得以发展和应用的材料。 (本课程所研究和讲述的重点在第一种,尤其是结构材料中的金属材料) §0.2 力学性能 材料抵抗外加载荷(不仅指外力和能量的作用,而且还包括环境因素例如温度、介质、加载速率等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0.3 研究内容 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断裂和寿命。 ?弹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固有形状和尺寸的能力;以及在外力去除后恢复固有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塑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不可逆变形的能力。 ?强度 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寿命 材料在外力的长期和重复作用下,或在外力和环境因素的复合作用下,抵抗失效的能力(时间长短)。 (以上只是定性地说明这些力学性能,如果要定量地说明它就必须用一些力学参量(应力、应变、应力场强度因子等)来表示这些力学性能。 如果我们说某材料的力学性能好,就是指这些力学参量的值高或低,所以人们通常将力学参量的临界值或规定值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声学材料:隔音层光学材料:玻璃,镜片 电学材料:金属导线,电子元器件 磁学材料:磁头、磁卡 化学材料:高分子材料催化剂 生物材料:人工关节、人工骨骼 生活中常指后者

如:强度指标、塑性指标、韧性指标) 具体研究涉及的内容: ?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不同形式外力作用下,或者外力、温度、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变 形、损伤和断裂的过程、机理和力学模型; ?评定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的意义(物理意义和工程实用意义)、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具体的测试技术; ?研究力学性能指标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或提高这些力学性能指标的方法和途径。 (注: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内因: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冶金质量、残余应力、表面和内部缺陷。 外因:载荷性质、载荷谱、应力状态、温度、环境介质等。) §0.4学习和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目的和意义 机械和工程结构的设计,应当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并且在规定的服役期内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也要具有经济性,即低的设计、制造和维修费用。 ①达到使用要求;②安全性;③经济性 然而,各种机械和结构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各不相同,因而要选用不同的的材料制成零件,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段来完成零件的实际制作。而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评定指标,是结构设计时选用材料、制订加工工艺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结构质量的主要依据。 ?在零部件使用中,要求材料具有高的变形和断裂抗力,使零部件在受外力作用时能保持设计所要求的外形和尺寸, 并保证在服役期内安全地运行; ?在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则要求材料具有优良的可加工性。 (例如,在金属的塑性成形中,要求材料具有优良的塑性和低的塑性变形抗力) 对于学生,必须具有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知识,以便在研究新材料和改善材料的过程中,能根据材料的使用要求,选用合适的现有材料或研制新材料,制订合适的加工工艺。 §0.5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 ?试验测定

材料力学性能考试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 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2、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3、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4、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5、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6、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 【P32】 答: 2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 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 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 【P51 P60】。 (6)维氏硬度——以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四棱锥作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3.传动轴如图所示。已知F r=2KN,F t=5KN,M=1KN·m,l=600mm,齿轮直径D=400mm,轴的[σ]=100MPa。试求:①力偶M的大小;②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③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AB 的直径d。 4.图示外伸梁由铸铁制成,截面形状如图示。已知I z=4500cm4,y1=7.14cm,y2=12.86c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20MPa,许用拉应力[σt]=35MPa,a=1m。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5.如图6所示,钢制直角拐轴,已知铅垂力F1,水平力F2,实心轴AB的直径d,长度l,拐臂的长度a。试求:①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②计算AB轴危险点的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6.图所示结构,载荷P=50KkN,AB杆的直径d=40mm,长度l=1000mm,两端铰支。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2.0,[σ]=140MPa。试校核AB杆是否安全。 7.铸铁梁如图5,单位为mm,已知I z=10180cm4,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8.图所示直径d=100mm的圆轴受轴向力F=700kN与力偶M=6kN·m的作用。已知M=200GPa,μ=0.3,[σ]=140MPa。试求:①作图示圆轴表面点的应力状态图。②求圆轴表面点图示方向的正应变。③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圆轴强度。 9.图所示结构中,q=20kN/m,柱的截面为圆形d=80mm,材料为Q235钢。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3.0,[σ]=140MPa。试校核柱BC是否安全。

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王立新张福强王新蹇锡高 摘要首先用已二胺对粘土(Na-基膨润土)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进行改性,然后将改性后的粘土与双酚A 型环氧树脂在DMF中搅拌混合,脱除溶剂后热模浇铸,制备出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光衍射、透射电镜等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关键词环氧树脂,粘土,离子交换,纳米复合材料 中图法分类号O633.13 O63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poxy/Clay Nanocomposite Wang Lixin Zhang Fuqiang Wang Xin Jian Xigao Abstract Na-montmorillonite was modified by ion-exchanged using hexamethylene-diamine,and the modified clay and epoxy was stirred in DMF,after the solvent was evaporated,the epoxy/clay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casting in heating.Also the str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microanalysis,infrared spectro scopy,XRD,TEM and so on. Keywords Epoxy, Clay,Ion-exchanged,Nanocomposite 0 引言 粘土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早在30年代就有研究[1],人们利用粘土的阳离子交换性质,使粘土与长链季铵盐发生反应,使亲水性的粘土转变为具有亲油性使之可以稳定的分散于油相中,因而可以作为油墨、油漆的流变剂.另外,在高分子领域,它还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改性剂,即进行了离子交换的粘土,改善了其与有机物的相容性又由于它的可分散性(即可达到纳米级的微粒),使之能与高聚物复合较充分,从而提高高聚物的多种性能. 纳米材料概念确立于八十年代中期.其中研究较广的是纳米陶瓷材料和纳米金属材料,而对无机/有机体系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较少,最典型的例子是尼龙6/粘土混合体系[2].利用粘土增强环氧树脂性能的文章目前国内刊物上还未见报道.在国际上,也只有最近几年的一些文献上见到[3~4].T.J.Pinnavaia等人从90年开始,已经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5~6]. 本文选用国产的E-51环氧树脂与河南产的膨润粘土进行复合,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低分子量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岳阳化工厂产品;膨润粘土,河南信阳产品;已二胺,沈阳市试剂三厂产品;N,N-二甲基甲酰胺(DMF).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产品;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203),天津市中河化学有限公司产品. 1.2 主要设备

碳纳米管的性质性能及其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的性质性能其应用前景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Nano-Tubes 张雅坤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1411151935 摘要:从1991年被正式认识并命名至今,碳纳米管凭借其特殊的结构及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获得了材料、物理、电子及化学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本文主要对碳纳米管目前的性质性能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系统详细的介绍【8】。 关键词:碳纳米管、无机化学、性质性能、应用前景 一、综述 1.发展历史与研究进程 在1991年日本NEC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的电子显微镜专家饭岛(Lijima)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由管状的同轴纳米管组成的碳分子,这就是现在被称作的“Carbon nanotube”,即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 1993年,S. Lijima等和D. S. Bethune等同时报道了采用电弧法,在石墨电极中添加一定的催化剂,可以得到仅仅具有一层管壁的碳纳米管,即单壁碳纳米管产物。

1997年,A. C. Dillon等报道了单壁碳纳米管的中空管可储存和稳定氢分子,引起广泛的关注。相关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也相继展开。据推测,单壁碳纳米管的储氢量可达10%(质量比)。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用来储存甲烷等其他气体。但该猜测在后来被证实是错误的,碳纳米管无法用于储氢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假如作为容器进行储氢,则无法对其进行可控的封闭和开启;二是假如用于氢气吸附,则其吸附率不超过1%(质量分数)。 能否控制单壁碳纳米管的生长是近二十余年来一直困扰着碳纳米管研究领域科学家们的难题,能否找到控制方法也成为碳纳米管应用的瓶颈。2014年,这道世界性难题被北京大学李彦教授研究团队攻克,该团队在全球首次提出单壁碳纳米管生长规律的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已于2014年6月26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这是碳纳米管研究方面的又一大突破。 2.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常用的碳纳米管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以及聚合反应合成法等。 2.1电弧放电法 电弧放电法是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方法。1991年日本物理学家饭岛澄男就是从电弧放电法生产的碳纤维中首次发现碳纳米管的。电弧放电法的具体过程是:将石墨电极臵于充满氦气或氩气的反应容器中,在两极之间激发出电弧,此时温度可以达到4000度左右。在这种条件下,石墨会蒸发,生成的产物有富勒烯(C60)、无定型碳和单壁或多壁的碳纳米管。通过控制催化剂和容器中的氢气含量,可以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习题集

材料力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强度是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 2、刚度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 3、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应变相同。(×) 4、稳定性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5、对于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平台的合金塑性材料,工程上规定2.0σ作为名义屈服极限,此时相对应的应变为2.0%=ε。(×) 6、工程上将延伸率δ≥10%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7、任何温度改变都会在结构中引起应变与应力。(×) 8、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 9、任何情况下材料的弹性模量E都等于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10、求解超静定问题,需要综合考察结构的平衡、变形协调和物理三个方面。(√ ) 11、未知力个数多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则仅由平衡方程无法确定全部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 ) 12、矩形截面杆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凸角处切应力为零。(√ ) 13、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总是大小相等。(×) 14、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maxτ出现在中性轴各点。(√ ) 15、两梁的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若它们的挠曲线相同,则受力相同。(√ ) 16、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两根梁,当载荷相同,其变形和位移也相同。(×) 17、主应力是过一点处不同方向截面上正应力的极值。(√ ) 18、第四强度理论用于塑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19、第一强度理论只用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20、有效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 该截面左段; (B) 该截面右段; (C) 该截面左段或右段; (D) 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界面及其对 电性能影响分析

2018年8月电工技术学报Vol.33 No. 16 第33卷第16期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Aug. 2018 DOI: 10.19595/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15928.html,ki.1000-6753.tces.170992 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界面及其对 电性能影响分析 吴子剑1,2王晨2张明艳1,2裴鑫2姜鹏2 (1. 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 150040 2.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40) 摘要实验分别采用混酸、环氧大分子、硅烷偶联剂(KH560)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进行改性制得酸化碳纳米管(C-MWCNTs)、环氧功能化碳纳米管(E-MWCNTs)、硅烷偶联 化碳纳米管(Si-MWCNTs),将改性后的MWCNTs和有机化蒙脱土(O-MMT)通过溶液共混的 方式与环氧树脂(EP)制备成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分析试样的冲击实验数据、断面形貌 以及MWCNTs的红外光谱来确定不同功能化方式处理的MWCNTs对纳米复合材料中界面区域的 影响。借鉴界面势垒模型分析界面区域对纳米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Si-MWCNTs、E-MWCNTs与环氧树脂的界面结合强度大于C-MWCNTs。当纳米掺杂组分质量分 数相同时,Si-MWCNTs/EP中界面区域大于E-MWCNTs/EP中界面区域。当Si-MWCNTs在基体 中分散均匀时,随Si-MWCNTs的质量分数的增加,Si-MWCNTs/EP中自由体积增加,键合区域 对偶极极化限制性增强,二者共同促进Si-MWCNTs/EP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的降 低,过渡区域陷阱密度增大,Si-MWCNTs/EP纳米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得到提高。O-MMT的加 入减弱了MWCNTs在基体中的团聚,使MWCNTs/O-MMT/EP的电导率降低。 关键词:环氧树脂碳纳米管蒙脱土界面区域电性能 中图分类号:TQ323.5 Interface of Epoxy Resin Composites, and Its Influence on Electrical Performance Wu Zijian1,2 Wang Chen2 Zhang Mingyan1,2 Pei Xin2 Jiang Peng2(1.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Dielectric and It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40 China 2. Departm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were individually treated with mixed acids, epoxy macromolecules, and silane coupling agents, and the products were marked as C-MWCNTs, E-MWCNTs, Si-MWCNTs. The epoxy resin composites were made by blending MWCNTs, organic montmorillonite (O-MMT) and epoxy resin (EP). The influence of C-MWCNTs, E-MWCNTs, Si-MWCNTs on the interface of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impact test data of 黑龙江省博士后面上项目一等资助(LBH-Z16089),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一等资助(2017M610212),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前沿项目预研基金(2018EDAQY05),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17RAQXJ105)和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收稿日期 2017-07-10 改稿日期 2017-12-29 万方数据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精选.)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配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一、填空题: 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2.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 4.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5.偏心压缩为轴向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6.柔索的约束反力沿柔索轴线离开物体。 7.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8.力对轴之矩在力与轴相交或平行情况下为零。 9.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1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100Mpa 。 1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变形效应运动效应。 12.外力解除后可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13.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相等。 14.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 为 5F/2A 。 15.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16.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 17.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18.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只有满足三个矩心不共线的条件时,才能成为力系 平衡的充要条件。 19.图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 C 点处。

2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τ《=【σ】 。 21.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 22.在截面突变的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23.梁上作用集中力偶位置处,其弯矩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24.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5.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只适用于细长杆。 26.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而力构件。 2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28.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的三种情形是力,力偶,平衡。 29.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为 7Fa/2EA 。 30.若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这段梁上的剪力图为斜直线。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环氧树脂的主要应用领域分析

环氧树脂的主要应用领域 环氧树脂优良的物理机械和电绝缘性能、与各种材料的粘接性能、以及其使用工艺的灵活性是其他热固性塑料所不具备的。因此它能制成涂料、复合材料、浇铸料、胶粘剂、模压材料和注射成型材料,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①涂料 环氧树脂在涂料中的应用占较大的比例,它能制成各具特色、用途各异的品种。其共性: (1)耐化学品性优良,尤其是耐碱性。 (2)漆膜附着力强,特别是对金属。 (3)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电绝缘性。 (4)漆膜保色性较好。 但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涂料的耐候性差,漆膜在户外易粉化失光又欠丰满,不宜作户外用涂料及高装饰性涂料之用。因此环氧树脂涂料主要用作防腐蚀漆、金属底漆、绝缘漆,但杂环及脂环族环氧树脂制成的涂料可以用于户外。 ②胶粘剂 环氧树脂除了对聚烯烃等非极性塑料粘结性不好之外,对于各种金属材料如铝、钢、铁、铜;非金属材料如玻璃、木材、混凝土等;以及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氨基、不饱和聚酯等都有优良的粘接性能,因此有万能胶之称。环氧胶粘剂是结构胶粘剂的重要品种。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主要用途见表l-1、表l-2及表l-3。 表1-1环氧树脂胶粘剂的主要用途

陶瓷黄 ③电子电器材料 由于环氧树脂的绝缘性能高、结构强度大和密封性能好等许多独特的优点,已在高低压电器、电机和电子元器件的绝缘及封装上得到广泛应用,发展很快。主要用于: (1)电器、电机绝缘封装件的浇注。如电磁铁、接触器线圈、互感器、干式变压器等高低压电器的整体全密封绝缘封装件的制造。在电器工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常压浇注、真空浇注已发展到自动压力凝胶成型。 表1-2环氧胶粘剂在土木建筑上的主要用途 表1-3环氧胶粘剂在汽车上的主要用途

碳纳米管的性质与应用

碳纳米管的性质与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特殊性质,由于碳纳米管独特性质而产生的广泛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碳纳米管场发射复合材料优良性能 【前言】 自日本NEC科学家L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碳纳米管研究一直是国际新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等,故其在许多领域具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自问世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科学家对碳纳米管进行研究,科研成果颇丰,尤其是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储氢及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正文】 一、碳纳米管的结构 碳纳米管中碳原子以sp2杂化为主,同时六角型网格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弯曲,形成空间拓扑结构,其中可形成一定的sp3杂化键,即形成的化学键同时具有sp2和sp3混合杂化状态,而这些p 轨道彼此交叠在碳纳米管石墨烯片层外形成高度离域化的大π 键,碳纳米管外表面的大π 键是碳纳米管与一些具有共轭性能的大分子以非共价键复合的化学基础[1]。 对多壁碳纳米管的光电子能谱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单壁碳纳米管还是多壁碳纳米管,其表面都结合有一定的官能基团,而且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碳纳米管由于制备方法各异,后处理过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面结构。一般来讲,单壁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化学惰性,其表面要纯净一些,而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要活泼得多,结合有大量的表面基团,如羧基等。以变角X 光电子能谱对碳纳米管的表面检测结果表明,单壁碳纳米管表面具有化学惰性,化学结构比较简单,而且随着碳纳米管管壁层数的增加,缺陷和化学反应性增强,表面化学结构趋向复杂化。内层碳原子的化学结构比较单一,外层碳原子的化学组成比较复杂,而且外层碳原子上往往沉积有大量的无定形碳。由于具有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不均匀性,碳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材料力学复习题(答案在最后面)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该截面左段;(B)该截面右段; (C)该截面左段或右段;(D)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的剪应变为()。 α (A)α;(B)π/2-α;(C)2α;(D)π/2-2α。 答案 1(A)2(D)3(A)4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5强度、刚度和稳定性。6(A)7(C)8(C) 拉压 1.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切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 (C)分别是45°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斜截面。 2.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A)正应力为零,切应力不为零; (B)正应力不为零,切应力为零; (C)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不为零; (D)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 3.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σ=F /A,△ε=L/L,其中()。 N (A)A和L均为初始值;(B)A和L均为瞬时值; (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 4.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变形。 (A)弹性;(B)线弹性;(C)塑性;(D)弹塑性。 5.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基本不变。 (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 6.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环氧树脂_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环氧树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作者:董元彩, 孟卫, 魏欣,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化学教研室,210094 刊名: 塑料工业 英文刊名:CHINA PLASTICS INDUSTRY 年,卷(期):1999,27(6) 被引用次数:74次 参考文献(11条) 1.Shang SW;WilliamsJ W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4(29) 2.ShangSW;WilliamsJW查看详情 1995(30) 3.黄锐;徐伟平查看详情 1997(03) 4.熊传溪;闻荻江;皮正杰查看详情 1994(04) 5.欧玉春;漆宗能查看详情 1997(02) 6.Henglein A查看详情 1989(89) 7.严东生查看详情 1995(01) 8.Rustum Roy查看详情 1987(18) 9.林鸿益查看详情 1994(06) 10.张宝龙;黄吉甫查看详情 1998(05) 11.邹盛欧查看详情 1996(09) 引证文献(74条) 1.吴宗汉.罗曼环氧树脂及涂料的增韧改性[期刊论文]-涂料工业 2009(12) 2.熊磊.王汝敏.梁红波.管静超支化聚合物接枝纳米TiO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9(4) 3.齐鑫.邸明伟纳米技术在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粘接 2009(1) 4.颜正义.游长江.李瑶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广州化学 2009(1) 5.吴捷.杨楠.吴大青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评述[期刊论文]-森林工程 2009(6) 6.欧宝立.李笃信表面修饰纳米SiO2增强增韧聚氯乙烯[期刊论文]-复合材料学报 2009(1) 7.江曙.廖立兵环氧树脂/金云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期刊论文]-矿物学报 2008(4) 8.狄宁宇.沈鉴烽.曹万荣.刘攀登.郑芳环氧灌封料中无机填料的研究[期刊论文]-绝缘材料 2008(5) 9.谢宇.曹黎华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08(3) 10.王合情.曹诺.肖卫东.胡高平纳米有机蒙脱土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07(6) 11.王慧敏.柳婵.李清环氧丙烯酸酯/蒙脱土插层材料的研究[期刊论文]-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7(3) 12.曹端庆.熊联明.覃毅.李璐.曾林辉.郭亮环氧树脂改性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塑料科技 2007(11) 13.曹树祥.黎苇.余任亮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 14.陈士昆.吴杰颖.徐国财微米碳酸钙复合树脂制备及表征[期刊论文]-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3) 15.曹诺.肖圣洁.肖卫东三溴苯酚/环氧树脂活性阻燃体系的增韧研究[期刊论文]-塑料科技 2007(3) 16.魏建军.毕兴.姚建武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建筑涂料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江西化工 2007(2)

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4-10-18 基金项目:200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资助计划项目;武汉科技大学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资助计划项目作者简介:袁观明,1978年出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碳纳米管改性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 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 袁观明 李轩科 张铭金 吕早生 张光德 (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 430081) 文 摘 用浇铸成型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并探讨了该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具有明显增强增韧作用。在碳纳米管加入量为3.0%(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及断裂伸长率较纯树脂分别提高了90%~100%、60%~70%、150%~200%。 关键词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Effect of Car bon N anotubes on t heM echanical Properti es of Epoxy Resi n Yuan Guan m ing Li Xuanke Zhang M ing jin L üZaosheng Zhang G uangde (W uhan Unive rsity o f Sc i ence &T echno logy ,W uhan 430081) Abst ract Carbon nano t u be /epoxy co m posit e s a r e prepa r ed by cast -m o l d i n g m ethod .The m echan ica l pr oper -ties of the co m posit e s and the r e lationship bet w een the pr operties and the m icrostr ucture o f the co m po sites a r e inve s -tigated .The results sho w that str ength and toughness of epoxy resin a r e obviousl y i m proved w ith t h e addition of car -bon nano t u bes i n resin .The tensil e str ess -strain curves indicate t h at t h e m echan ica l pr ope rty of co m posit e s is be tter t h an tha t o f pu r e resin m atrix .The co m posit e w ith 3.0w t %car bon nano tube conten t has m uch higher value t h an t h at of pure r esi n ,90%~100%,h i g he r in tensile streng th ,60%~70%h i g he r in tensile m odalus and 150%~200%higher i n breaking e longa tion .SE M i m ages ana l y ses of the frac t u re section o f the co m posite disp l a y tha t the add ition concen tr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in resin has a close rela tion w ith t h e m echan ica lp r opert y o f car bon nano -t u be /epoxy r e sin co m posit e s . K ey w ords Carbon nano t u bes ,Epoxy r esi n ,Co m po site 1 前言 碳纳米管自从1991年被日本学者Iiji m a 发现以来 [1] ,1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之 一[2] 。碳纳米管在理论上是复合材料理想的功能和增强材料,其超强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可以极大地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近年来,碳纳米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已成为碳 纳米管应用研究的一个新热点[3,4] 。 固化后的环氧树脂通常较脆,耐疲劳性、耐热性、耐冲击性比较差,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对环氧树脂进行各种改性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5~7] 。目前,国外已有不少关于用碳纳米 管改善环氧树脂性能的报道。如A llaou i [8] 、Scha -dle r [9] 、B reton [10] 等用共混法制得了碳纳米管/环氧 树脂复合材料,发现添加碳纳米管可以提高基体的 力学性能,但是由于碳纳米管的分散性问题未能得

材料力学性能习题及解答库

第一章习题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又称为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2、滞弹性: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先加载致少量塑变,卸载,然后在再次加载时,出现ζ e 升高或降低的现 象。 5、解理刻面: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脆性和韧性:塑性是指材料在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韧性:指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或指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7、解理台阶:高度不同的相互平行的解理平面之间出现的台阶叫解理台阶; 8、河流花样:当一些小的台阶汇聚为在的台阶时,其表现为河流状花样。 9、解理面: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晶体学平面破裂,这些平面称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一定是脆断,且较为严重,为最低级。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能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指金属材料的脆性和韧性是金属材料在不同条件下表现的力学行为或力学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样的转化称为韧脆转变。 二、说明下列力学指标的意义 1、E(G): E(G)分别为拉伸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统称为弹性模量,表示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2、Z r 、Z 0.2、Z s: Z r :表示规定残余伸长应力,试样卸除拉伸力后,其标距部分的 残余伸长达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ζ 0.2:表示规定残余伸长率为0.2%时的应力。 Z S:表征材料的屈服点。 3、Z b韧性金属试样在拉断过程中最大试验力所对应的应力称为抗拉强度。 4、n:应变硬化指数,它反映了金属材料抵抗继续塑性变形的能力,是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 化行为的性能指标。 5、3、δ gt、ψ : δ是断后伸长率,它表征试样拉断后标距的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分比。 Δgt 是最大试验力的总伸长率,指试样拉伸至最大试验力时标距的总伸长与原始标距的百

(完整版)材料力学期末复习试题库(你值得看看)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应力 B:应变 C:位移 D:力学性质 2、各向同性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A:力学性质 B:外力 C:变形 D:位移 3、在下列四种材料中. 不可以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A:铸钢 B:玻璃 C:松木 D:铸铁 4、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 B:构件不破坏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 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原始尺寸 5、外力包括: A:集中力和均布力 B:静载荷和动载荷 C:所有作用在物体外部的力 D:载荷与支反力 6、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 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 7、静定杆件的内力与其所在的截面的有关。 A:形状;B:大小;C:材料;D:位置 8、在任意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α=。 A:α=90O; B:α=45O; C:α=0O;D:α为任意角。 9、图示中的杆件在力偶M的作用下.BC段上。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位移、无变形; C:既有位移、又有变形;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10、用截面法求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而求解的。 A:截面左段 B:截面右段 C:左段或右段 D:整个杆件 11、构件的强度是指.刚度是指.稳定性是指。 A: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B: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其原有平衡态的能力; C:在外力的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答案:1、D 2、A 3、C 4、D 5、D 6、A 7、D 8、A 9、B 10、C 11、C、B、A 二、填空 1、在材料力学中.对变形固体作了 . . 三个基本假设.并且是在 . 范围内研究的。 答案: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线弹性、小变形 2、材料力学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是:。 答案: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太空天梯” 未来的“太空天梯” 碳纳米管是由石墨分子单层绕同轴缠绕而成或由单层石墨圆筒沿同轴层层套构而成的管状物。其直径一般在一到几十个纳米之间,长度则远大于其直径。1991年,日本NEC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的电子显微镜专家饭岛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验石墨电弧设备中产生的球状碳分子时,意外发现了这一特别的分子结构。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作为人类发现的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纳米管有着极高的拉伸强度、杨氏模量和断裂伸长率。例如,碳纳米管的单位质量上的拉伸强度是钢铁的276倍,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材料。 目前碳纳米管的研究现状 自从1991年碳纳米管被正式报道以来,为了提高其长度,全世界的碳纳米管研究者进行了大量艰辛的探索。然而一直到2009年,碳纳米管的最大长度只有18.5厘米,直到目前成功制备出单根长度达到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这种有限的长度极大地限制了碳纳米管的实际应用。 碳纳米管的优点。 (1)界面层的存在和界面层厚度的增大均降低

碳纳米管和界面层的应力传递效率随长径比的变化了应力传递效率和纤维的饱和应力, 但同时增大了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效长度。所以界面层比较明显地承担了应力载荷, 则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应该考虑界面层存在和界面层厚度的影响。 (2)碳纳米管的长径比只在较小时影响有效长度和应力传递效率。 长径比所影响的具体范围不同, 对碳纳米管有效长度为小于50 , 而对于应力传递效率则小于10 。 (3)碳纳米管的应力传递效率要远比界面层的应力传递效率大。 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虽应要考虑界面层的影响, 但应力载荷的最主要承担者仍是碳纳米管纤维。对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应力场、纤维的饱和应力和应力传递效率以及有效长度的分析, 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分析、结构优化和功能化设计以及寿命预测等做好必要的准备。 碳纳米管的缺点 (1)如何实现高质量碳纳米管的连续批量工业化生产。 碳纳米管的制备现状大致是:MWNTs能较大量生产,SWNTs多数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某些制备方法得到的碳纳米管生长机理还不明确,对碳纳米管的结构(管径、管长、螺旋度、壁厚等)还不能做到任意调节和控制,影响碳纳米管的产量、质量及产率的因素太多。 (2)有限的长度极大地限制了碳纳米管的实际应用。 提高了碳纳米管的长度,唯一的途径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其催化剂活性概率。对于碳纳米管的生长而言,在其生长过程中催化剂失活从而使其停止生长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规律,从而造成了超长碳纳米管很难达到很长的长度,并且也使其单位宽度上的生长密度急剧下降。 (3) 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碳纳米管对人体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肺脏毒性和细胞毒性,表现为可引起肺脏炎症、肉芽肿和细胞凋亡、活力下降、细胞周期改变等。其毒力大小与碳纳米管的特性有关,如结构、长度、表面积、制备方法、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