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交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2)

浅谈公交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2)
浅谈公交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2)

浅谈公交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以泉州市区为例

摘要:城市公交文化的建设,不仅体现着城市公交的服务管理水平和运行态势,也直接反映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境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本文结合公交文化的内涵和研究成果,对泉州市区公交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就如何推进泉州市公交文化建设,以促进泉州市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关键词:公交文化;社会和谐;经济效益

一、公交文化的含义及泉州市公交文化的建设意义

(一)公交文化的含义

公交文化是公交车上这一特定的群体(主要是指乘客,其中也包括驾驶员、售票员),在特定的时期内(尤其是乘车这段时间),从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语和行为(举止,言谈,投币,让座,上下车,对广告、车内的提醒通知、车载电视媒体的反应等等)中折射出的这一群体的意识形态(制度、信仰、习惯、道德情操、行为思想、心理意识等等)。公交文化,是一个城市公交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经济的长足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交文化的建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交运输中的乘客文化建设,其中包括乘客的道德文化、伦理教育和和谐文化等;二是加强公交企业文化建设,这既是增加公交企业营运效益的良好途径,又是提高企业社会效益的有效办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得到落实,公交企业文化才能向着科学、安全的轨道发展,才能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泉州公交文化对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意义

按照《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公交车辆将以每年12%至13%的速度增长,至2010年泉州将拥有公交车辆650辆至810辆,到2020年,将拥有公交车辆800辆至1000辆,每天承载的客运量为60万至75万人次①”。下面是利用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表:“泉州市市民每周乘坐公交车的次数分布表”。

①泉州市人民政府.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M].地质出版社,2009.

表一关于泉州市市民每周乘坐公交车的次数分布表

由调查表中可知,泉州市民与公交运输系统的关系可谓息息相关。而这样庞大的公交运输系统,势必会给泉州的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深入了解和客观反映泉州市区公交文化的发展情况,并对调查中产生的问题做深入分析,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促进泉州公交文化建设,体现公交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升公交文化建设的总体层次,培育具有公交特色的服务文化、道德文化、管理文化和发展文化,提高公交运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其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弘扬社会道德,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

二、泉州公交文化发展现状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近年来,泉州市的社会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总量已连续11年位居福建省各市首位。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区面积不断向外延扩展,泉州市的人流量与货物的顺利流通都面临着严重的交通问题。而且,随着城市东扩进度的加快和客流量快速增长的趋势,公交车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可能满足广大乘客的需求,因此,市区的公交运输经常面临着等候公交时间长、公交站区拥挤、公交车超载等情况。

泉州在宋、元两代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著名的侨乡,经商的风气一直十分浓重,其特色建筑“骑楼”正是这种经商传统的一种体现,骑楼的连廊即是道路的步行道。几乎无路不商,交通主干道也是最繁华的商业街,造成商业人流与过往车流的相互干扰。加之购物人群及店铺员工在自行车道上随意停放

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使非机动车不得不借道机动车道行驶,不仅存有安全隐患,而且极大地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小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拥堵情况进一步加剧,城市交通正逐步陷入“城市道路拥堵—公交运行效率降低—人们不愿意乘坐公交车—公交更加难以发展—道路阻塞更为严重”的恶性循环,因此亟需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人们更多地使用大众交通工具,缓解交通拥堵。泉州市的道路交通中还活跃着人力三轮车、公共汽车、中巴等多种交通方式。这些不同特点的交通工具混杂在老城区狭窄的一块板道路上,相互抢行,交通秩序混乱。特别是大量带侧斗的载客人力三轮车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在干道与胡同间随意穿行,对其他车流的干扰非常大,这就使得公交运输的良性发展面临更加悲惨的困境。

为了缓解和解决当前的公交运输难题,泉州公交有限发展公司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规范人,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近年来,泉州公交有限发展公司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纽带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载体。除了定期评选“流动红旗示范车组”、“十佳驾驶员、十佳乘务员”,还组织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交文化的发展,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热情和奉献社会的决心,不仅培育了职工的良好团队精神,而且还提高了全体员工的优良素质,初步构建出了和谐发展的公交文化。然而,这些措施改变的只是问题的表象,其本质的东西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我研究小组才试图利用暑期时间竭力探寻其本质规律,找出真正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三、泉州公交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交文化普及滞后

1、公交企业文化建设意识不高

泉州公交企业文化建设的观念意识相对滞后,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长期计划经济的熏陶及自然垄断的格局,使公交始终未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现代化管理内容。尽管当前总公司领导层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心非常坚定,对未来的挑战非常清楚,但从理论上看,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理论准备不够充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市场特征和时代气息。

2、乘客的文明程度不高

在泉州,乘客公交文化的普及程度较低,存在诸多不文明乘车的现象,如上下车时秩序混乱,小偷趁机作案、在公交车内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抽烟、坐姿随意,不文明、没有形成自觉给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的习惯

等。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泉州市区内,让座的公交文明风气并没有彻底形成,许多市民或者外来员工仍然不能自觉地给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有些市民有让座的习惯,但是如果自己手上拿着较多的行李,或者觉得比较累,就产生视情况而让座的现象,这也是不文明的一种乘车行为。

(二)公交安全文化缺位

1、公交车超载严重

社会公众乘坐公交车本是为了方便、舒适、节约和快捷,但是由于泉州市区公交运营路段分配不善、车辆车次设置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泉州市区本地市民及外来人口众多以及公交车司机和售票员的安全意识缺乏等原因,导致了公交车在高峰时段时常常处于超载状态,车内拥挤使得小偷有机可趁,行为非常猖獗,这不仅成为了泉州市区公交安全的重大隐患,而且极大地阻碍了泉州公交安全文化的建设。

2、公交乘客安全意识薄弱

泉州市区公交乘客的安全意识和乘车文明意识薄弱,比如,上下车拥挤,车尚未停稳就急着上车抢位,不能很好地遵循司机、售票员等公交企业职工的提醒,没有形成排队上车的社会风气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公交乘客自身的安全问题造成很大的隐患,而且影响了驾驶员开车的注意力,同时也给小偷制造了机会。

3、车辆安全系数不高

目前,在泉州市区,乃至在我国,公交车的安全标准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一方面,车辆安全标准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车身结构安全性能标准与国外的先进标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车辆安全性的试验方法缺少可操作性,如有些公交车辆的车顶逃生窗设计得太高,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要顺利逃生撤离是不太现实的。

从泉州市区的公交车安全隐患、安全事故报道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公9.3%14.1%35.5%24.7%一定会经常偶尔,视情况而定 不会

交车安全文化不仅涉及到公交企业和相关部门对安全文化意识的重视和公交企业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同时也包括了广大市民和乘客的公交安全文化意识的普及。

(三)公交服务质量亟待改进

公交服务质量问题一贯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它折射出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而且良好的社会风气也会通过流动的公交车厢传播,乘客需求与行业竞争都迫切要求高质量的公交服务。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乘客对于公交服务满意的情况不佳,只有少数乘客对泉州市区公交服务表示非常满意,多数人认为泉州市区公交服务状况一般或者比较差,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公交驾驶员和售票员服务意识淡薄、道德水平较低、服务质量欠缺等。因此,如何提高城市公交服务质量,改善乘客的出行条件,成为目前公交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四)经济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公交车载电视媒体的出现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也是媒体市场细分化的必然,是推广公交文化、提高城市公交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②因此,笔者对泉州公交的车载电视媒体经济功能发挥状况为例子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发现泉州市公交车载电视媒体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从媒体平台角度分析

目前的公交车载电视媒体白天画面看不清楚的现象较普遍,声音过大或过小也让乘客难以接受,这些传播困境,成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只有通过完善的传输技术,才能为乘客提供更好的音像与画质的节目,才有可能获取更高的受众度。另外,在设备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限制,例如在老旧和使用汽油燃料的公交车上无法安装公交车载电视媒体,这严重限制了泉州公交车载电视媒体的普及发展。

2、从内容制作方面分析

泉州公交车载电视现有节目的信息量不够大,主要来源于网站下载,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实时性的新闻与生活咨询类节目。虽然“强制性传播"对于广告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广告过多以及节目过于单一,观众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使观众对它的整体评价并不高。

四、对推进泉州公交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乘客至上,建设服务文化,强化品牌服务

1、创建先进品牌服务,提高服务品牌意识

②梁思思.上海公交车载电视信息传播浅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0(29):5.

为了提高泉州公交的服务之郎,建设公交服务文化,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应该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扩展服务外延,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坚持服务理念追求真诚,服务内容追求规范,服务形象追求品牌,服务品质追求一流,并为此持之以恒做好服务文化的培养建设,在职工中形成了“线路有终点,服务无止境”的服务文化理念,推选出优秀的职工代表作为品牌服务的代表,带动全体职工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乘客至上。

2、加强公交文化建设,确保品牌服务长久不息

公司公交文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基层,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在车队、在车厢、在车组。引导全体职积极把车队文化建设定位在品牌服务文化上,提出了“始终如一微笑服务、始终如一保养车辆、始终如一规范驾驶、始终如一微笑售票”的车队理念。始终坚持以优质服务为本,塑造优良企业形象,在公司全面开展争创服务品牌的活动,确保品牌服务项目长久不息,为泉州公交文化的建设提供长期的动力,展示和传播泉州城市文明。

(二)引领风尚,建设道德文化,构建社会文明

1、建设道德公交

建设“道德公交”是实现企业和谐的一项基础工程,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组成元素,一个为社会提供服务性质的公益性企业,应当承担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应负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应把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作为增强企业基本素质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任务,改进企业制度与文化建设,完善职业道德建设,优化企业管理,尽最大力量消除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和谐因素,使企业万名职工凝心聚力,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2、构建社会文明

为了深化文明城市的建设工作,推进公交文化的构建,除了公交企业应该加强企业自身公交文化的建设,还必须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排队乘车、文明出行”、“爱护公交,你我有责”、“城市文明标兵”等,让广大乘客形成良好的交通文明习惯,营造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与公交文化相关的公交文明知识竞赛、公交文明海报比赛等多种竞赛,支持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共创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

(三)改革创新,建设传媒文化,推进经济发展

1、整合媒体,创新内容

一方面,整合媒体服务,拓展媒介经营领域。公交车载电视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应跳出目前靠广告创收入的单一模式,加强与其他媒介的合作,从产业角度思考未来潜力,寻求赢利模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改革创新,推进车载电视内

容升级。泉州公交车载电视媒体应当购买或自制适合自身媒体特点的节目,多提供更贴近生活的娱乐休闲、新闻实事、生活咨询等节目类型丰富的内容,传播一些泉州本土地区的新闻报道以及泉州古城特色文化,使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和贴近受众需求。

2、创新公交导向识别设计

首先,设计特色号码指示牌,体现泉州文化。针对目前泉州市区公交号码指示牌识别性不够强的问题,新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指示牌本身的造型要与其他的广告载体形状有所区别;二是指示牌的色彩搭配,应该不落于俗套,而且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又能够和泉州古城的格调融为一体,体现泉州本土文化。另外,建立特色休息亭,以广告展示泉州风貌,为泉州的发展制造商机。

(五)创建安全文化,维持社会稳定

1、转变安全管理模式,改革创新

随着泉州公交规模不断扩大,“以罚代管”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应及时调整思路,改革创新,把公交安全工作提升到政治责任的高度,每年都以党政第一号文件的方式,提出本年度安全工作重点,同时全面提高构建安全文化、维持社会稳定的意识。

2、提高职工安全观念

为了全面建设公交安全文化,公司应通过开展各种与泉州时事相关的主题活动或者安全防范大会,如“高温防暑,安全公交”、“南玛都台风防范工作”等,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气候、不同车型、不同人群,针对安全行车容易发生的问题,开展安全行车分析研讨活动,制定安全措施和预案,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并提前做好准备。另外,可以实行安全奖励制度,对安全先进单位及其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何雅云.泉州公交车载电视媒体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李伟.以文化为导向构建和谐公交[J].城市公共交通,2008(2).

[3]桂晓筠.重庆市公共交通系统司乘人员服务形象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本科

学位论文.2008.

[4]任海洋,张波.以南阳市公交站台为例谈环境设施设计中的文化内涵[J].美与时代,2009(8).

[5]徐鹏.“公交优先”战略下公共交通企业文化的测量方法初探[J].现代商业,2009(14).

[6]尹丽霞,刘金.青岛公交:在企业文化新的起点上再出发[J].人民公交, 2011(3).

[7]刘延生,胡军.公交文化建设的思考[J].城市公共交通,2008(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 环境质量是住宅小区健康要素中的最为直接的因素,是绿色健康小区最为鲜明的标志, 因此,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环境监测推进健康住宅的建设进程。 一个小区是否具备绿色健康的品质,地产企业不能自封,必须通过严格的环境监测工作,给出科学、合理的度量,用科学的事实来说明小区是否具备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饮水、安静的环境,是否具备具有良性调节作用的生态环境,以科学的数据来评定健康住宅小区“绿色健康”的特色,确定小区绿色健康的品牌,增强其在地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如果所测小区与健康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根据环境监测结论,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相关的污染因素,进一步改善小区环境质量,使之更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不断地将住宅小区有害于健康的因素缩小,将小区的绿色健康性放大,化病态住宅为绿色健康住宅,使济南市的地产业沿着绿色健康的良性轨道发展。 环境监测使绿色健康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从小区的环境监测工作透出的是地产开发企业对购房者的一种人文关心,更新了经营理念,从追求经济利益转向追求社会效益,从追求利润转向追求对消费者的健康的关注,由此架起了售房者和购房者相互信任的感情桥梁,增强了地产企业的信誉度,增强了购房者的购买欲望和信心,使“售房者卖的放心、购房者买的舒心”,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可以说环境监测在带给地产开发企业社会信誉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限量的经济效益。 环境监测为地产企业打造“绿色品牌” 在这方面,济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对阳光舜城的评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阳光舜城可以说是健康住宅小区,它的成功与市环保所的环境检测和评价工作密不可分。阳光舜城宣传的主题是“千佛山下,健康人家”。其中的健康因素,依据的就是市环保所为其所做的小区环境检测、评价材料--小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生态现状等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020年公交停车场安全管理规定

公交停车场安全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停车场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管理流程,完善安全管理基础台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特规定如下: 一、公交停车场的管理单位是安全管理的责任单位,负责停车场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公交停车场使用单位必须遵守停车场安全管理规定,服从管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公交停车场按设计核准的停车数量停放车辆,不得占用消防应急疏散通道超停车辆。 1、超停车辆的停车场必须每年将超停数量、安全防范措施、解决计划向集团安全管理部备案。 2、集团安全管理部定期对超停车辆的停车场进行检查核实,并对安全防范措施和解决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四、执行公交车辆进出场安全检查制度。 1、公交车辆进场前由警卫人员上车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异常物品应按规定处置。 2、公交车辆凭使用单位开具的车辆出门证出场。 五、公交停车场内车辆安全行驶制度。 1、公交停车场内机动车辆应按规定的线路行驶,不得违规逆向行驶。 2、公交停车场内公交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小型

机动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公里/小时。 3、公交停车场内机动车辆按规定的区域停放,不得违规停放。 4、公交停车场内禁止非机动车、电瓶助动车、摩托车行驶。 六、执行公交停车场内禁烟禁火制度。 1、公交停车场是禁烟禁火重点单位,除划定的吸烟点外,全部禁烟禁火。 2、因生产作业、维修施工需要动火的,应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管理单位派员在动火区域设置警戒线并配备灭火器材。 3、应设立动火作业申请、批准和配合作业记录台账。 七、落实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责任。 1、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 2、警卫人员安全管理责任 3、安全消防巡查人员安全管理责任 4、监控消防值班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 八、定期开展职工安全教育活动。 1、管理单位所属的管理大区人员每月不少于二次安全教育活动,每次不少于二小时。 2、管理单位各岗位人员每月不少于一次安全教育活动,每次不少于二小时。 九、定期对变配电间、电梯、升降设备、消防报警、灭火喷淋、消火栓、灭火器、应急照明、应急指示、视频监控等重点设备进

浅谈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浅谈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作者:陈晓霞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创造力。中华名族名人辈出,文化荟萃,具有极为可贵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现代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继承儒学精髓,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的 举措,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思想广阔,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提供思想 基础,那么,追究儒家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和谐”要先了解何为儒 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确立及儒家文化的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前活跃,文化极度繁荣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并作,儒家、道家、法家等百家蜂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并且,也由此奠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框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其中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学说体系。 追究其渊源,儒家学说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学派,是当时 百家争鸣中重要的一家,居于世家之首。并且后来著有《论语》、《孟子》、《荀子》等著名著作,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作品。儒家思 想从狭义上理解,是指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源 远流长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但无论是从狭义上还是广义上理解,有 三点是共同,即主张“礼乐”、“仁义”、“忠恕”和不偏不倚, 无过之而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提出“德治”、“仁政”和王道,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自我修养,这些思想在孔子、孟子、荀子的思

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也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春秋时期怒国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及教育学家, 孔子提出的思想中的“礼”、“仁”、“中庸”构成了孔子思想体 系的核心,孔子从“礼”出发,发展了“仁”的思想,总结出自觉 的“中庸”观念体系,因而是儒学发展成为了一宗学派,“礼”的 观念只是孔子对传统的继承和综合,而“仁”和“中庸”则体现了 他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孟子,战国时期人,孟子得以发展和扩大了儒家思想文化,他 的思想是“孔子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世及世界的 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孟子》一书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而“仁政”的提出的根据是人性善,并 且一直影响着孟子的整个思想及人生的处事态度。 荀子处于百家争鸣的晚期,以儒学为基本立场,兼诸子百家的 思想,形成了一种比较开放的儒家学说,综其三大儒家的思想,都 离不开“和”、“仁”、“德”的思想,因此,对后世的影响较为 深远,儒家思想称为现代思想的基础,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 想基础。 一、儒家思想中“和”的观念 “和”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古老的观念,早期的《尚书》、《诗经》、《国语》等重要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了“和”这一个名词及 思想观念。大体而言,“和”既有天道观的意义又有人道观的内涵,从天道观上看,“和”主要理解为事物的生成、运行、存在的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和谐观的当代价值

成人高等教育 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 所学专业:2014级小学教育本科班 学院(函授站):文学院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x老师 论文题目:中国传统文化和谐观的当代价值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1、中国传统文化和谐观的概念 (5) 2、和谐的哲学内涵 (5) 2.1人与自然和谐 (5) 2.2人与人和谐 (5) 2.3人与自身和谐 (6) 2.4人与社会和谐 (6) 2.5国与国和谐 (6) 3、和谐的基本特征 (6) 3.1包容性 (6) 3.2差异性 (7) 3.3互补性 (7) 3.4平衡性 (7) 4、和谐的核心功用 (8) 5、传统“和谐观”的当代价值 (8) 5.1“和而不同”与独立文化价值 (8) 5.2“兼容并包”与文化融合精神 (10) 5.3“和实生物”与多元文化内涵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 内容摘要:正一切源远流长的文化形态,都是由一些相对稳定的思想元素所构成的。这些思想元素对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奠基与导向的作用。在先秦诸子百家富有原创性的思想中,儒家强调中庸的和谐观,墨家提倡兼爱的和谐观,管子提出爱民的和谐观,道家强调自然的和谐观,法家主张法制的和谐观,而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是儒道文化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谐观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促进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和谐观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和谐的词源涵义、哲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意义、哲学定义等方面的系统观念。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多元化;和谐观;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资源意义及其局限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资源意义及其局限性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民族特点的重要概念,其内涵丰富,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占据了非常突出的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天道”之尊,占据着非常突出的地位,也具有相当丰富的思想内涵。这种“和”的理念也在日后广泛渗透于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使得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也因此弥漫着和谐之气。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认真领会和梳理传统文化中这一思想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给“和谐”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可使我们这一悠久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重放异彩。 一、传统和谐思想的基本内涵 “和”与“谐”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是分开来使用的。《尚书·舜典》中有“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水,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话。在这里,“和”与“谐”字义同。在古文献中,由于“和”字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谐”字,且意义相通,故本文中的“和”与“谐”以及“和”与“和谐”是在相同的意义上使用的。在传统文化中,“和”的含义极其丰富,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差不多涵盖了社会国家、天地自然、个人精神和人类实践的各个方面。当然,和谐思想由于语境的不同,其中心重点亦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和”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第一,“和”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和协调。“和”字从构造上看属形声字,甲骨文从“龠”,形口吹排箫,声禾。“谐”也是个形声字,形也从“龠”,声“皆”(谐转),所以,“和”与“谐”从本义上都指的是声音相应,和谐地唱或伴奏之意。由于“和”与“谐”最早是从礼乐文化中来,而“乐”要达到悦耳的功效,客观要求多样统一,协调有序,这样才能赏心悦耳,实现其审美功效。故《说文》上解释说:“和,相譬也,又和调也。”事实上,在远古的中国人那里,“和”实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于对象事物、日常生活、社会政治、养生卫体等冲突多样性的协调。“和”的哲学阐述最早见于《国语·郑语》。公元前八世纪,周朝太史史伯在同郑桓公讨论周王衰落的问题时,指出其原因是周幽王在政治上“去和取同”,排除异己。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对此,

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第九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参考)8.1经济效益分析 8.1.1评估依据及有关说明 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建设部发布、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⑵本项目投入、产出物为含税价格,增值税按有关规定计算,其附加税费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费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分别按应缴增值税额的5%、3%和1%计取;企业所得税率为:2010年为22%、2011年为24%、2012及以后年为25%。 ⑶财务基准收益率按10%考虑。 ⑷项目计算期和生产负荷 本项目计算期按10年考虑(含建设期2年)。根据项目产品市场情况预计,投产后的生产负荷估计如下:第3年投产,达产率为70%,第4年达产率为85%,第5年及以后达产率为100%。 8.1.2 产品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⑴产品规模及产品销售价格 本项目产品为XXXXXXX,达产年的产品规模及预计产品销售价格见表8-1。 表8-1 产品规模及销售价格

达产年可实现产品销售收入XXXXX万元,年上缴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XXX万元,应缴增值税XXXXX万元。产品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见表8-2。 8.1.3 总成本费用估算 ⑴外购原辅材料估算 本项目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注塑件、五金件、电子元器件、灯管等。辅料为焊锡、助焊剂及白胶等。 预计达产年合计年外购原辅材料费为XXXXX万元。见表8-3。 ⑵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估计 预计达产年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为114.80万元,见表8-3。 ⑶人员工资及福利费估算 本项目定员1500人,年工资福利费支出为2,532.60万元。 ⑷修理费 本项目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2%估计。 ⑸折旧费和摊销费 本项目折旧方法采用直线折旧法,设备折旧按10年计,残值率分别为5%和3%。详见表8-4。 ⑹技术研发费 技术研发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估计。 ⑺其它费用

XX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城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公交停车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1 -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1) 1.3编制依据 (1) 1.4研究范围 (2) 1.5项目概况 (2) 1.6结论与建议 (4)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 5 - 2.1公共交通的发展及现状 (5) 2.2公共交通的优势 (8) 2.3山东XX县的城市建设及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10)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第三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 14 - 3.1场址选择 (14) 3.2场址条件 (14) 3.3建设条件 (15) 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 17 - 4.1工程设计依据 (17) 4.2设计原则 (17) 4.3建设规模和功能 (17) 4.4总平面布置 (17) 4.5工程设计方案 (20) 4.6公用工程 (23) 第五章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 - 31 - 5.1土地利用 (31) 5.2环境保护 (31) 第六章节能分析............................................................................................................ - 35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论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论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军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论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儒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一些思想至今还为我们现在人所认同和接受,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一、儒家文化的概述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通过董仲舒的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儒家道德的基础。孔子所谓的“仁”包括了忠、恕、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它几乎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仁的核心是仁爱,也即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仁是德行的根本,体现于万事万物中而使天下人相亲相爱(《原善》下)。“仁”是爱之源,是道德情感本身,“义”、“礼”、“智”是“仁”的推广和延伸,是道德情感的不同表现。如仁爱、尚义、和谐、诚信、自律等精神。 1 军械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二、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及其在古今社会的广泛体现 (一)中国古代的和谐及孔、孟的和谐思想

在中国文化中,“和”与“谐”同义,而“和谐”在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构成了完备而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国思想史上的各家各派,尤其是中国哲学三大支柱儒、道、释,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和”的祈求与向往,这些思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积淀和凝聚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悠久传统,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 “和谐”意义的形成,还与“天人合一”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大命题。自先秦理性精神确立之后,“神人以和”逐步让位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董仲舒把儒家的基本理论与战国以来风行的阴阳家的五行宇宙论结合起来,为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宇宙论体系基石。 “和”是古典中国哲学在探究“天(自然)—人”、“人—人”、“人—我”等关系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中国哲学三大支柱儒、道、释对此都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并各有侧重地发展和丰富了“和”的思想体系。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因此,他既讲“天知人”,把天拟人化、道德化;又讲“人知天”,强调人在天命面前不是被动的。孟子把天和人的心性联系起来,主张“尽心”而“知性”,“知性”而“知天”,以人性为中介将天和人沟通和统一起来。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中庸”也称“中和”、“中行”、“中道”,都是同样的意思,即“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对一件事情有否有可,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这是合乎辩证法的和同观的。所谓“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达不到或

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锥套锁紧式钢筋连接装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森林金属制品 2012年3月

锥套锁紧式锁紧装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锥套锁紧式钢筋连接装置作为一种新型的钢筋机械连接产品,集中了现有各类机械连接技术的优点,还具备很多其他机械连接没有的优势。产品的设计,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施工环境、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操作简便施工快捷;响应了低碳环保的理念----节能、减排、降耗;想用户所想----少投资、少用工、接头质量高又不贵、保证建设质量又能缩减工期。试验和试用也验证了,这种技术比原有的钢筋焊接、锥直螺纹连接、套筒挤压连接等接头的技术有突出优势。 锥套锁紧式钢筋连接技术,将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并将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市场分析 锥套锁紧式钢筋连接装置,技术优势突出,能组成高质量高等级的接头,既适用于房屋建筑和一般构筑物(包括电视塔、烟囱等高耸结构,容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的工程施工,还可用于公路和铁路桥梁、大坝、核电站等其他工程结构的建设中。只要需要钢筋连接的工程,高等级的钢筋机械接头就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锥套锁紧式钢筋连接装置,在我国的建筑业及相关行业蕴藏着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以地区为例,每年新建工程按2000万平方米计算,平均每平方米就需使用一个接头,假设有50%的工程使用本产品,那么,在地区的需求量为1000万件/年。以此类推,省需求量约为10000万件/年,全国需求量在200000万件/年以上。

二、经济效益分析 锥套锁紧式钢筋连接装置投入市场,将改变现有钢筋连接的现状,不仅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从工程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对与此相关的各个行业都有冲击,将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革新和节能减排。 1.客户效益: 工程施工单位,使用锥套锁紧式钢筋连接装置后,钢筋不用加工,节省了钢筋连接专用设备的投资,节省了场地,节省了钢材、油及用电;还降低了人工费用,特别是不再需要钢筋加工设备的专业操作工;减少了影响连接质量的环节,大大降低了质量控制的管理成本;因为操作简便快捷,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减少了安全隐患,工作效率提高,工期相对缩短。 综合用户反馈意见: 冠华建设在即墨市海之林生物科技办公楼、宿舍楼的工程施工中,因使用了锥套锁紧式钢筋连接装置,与以前使用的套筒冷挤压接头相比较,节省了4台挤压设备安装费52000元,节省人工费20000多元,而且节省了300平米的工作场地,安装搬运费用5000元。工人也不用搬动笨重的挤压工具和模具了。 盛坤建设工程在胶州市华泰园工程中试用了该产品,与之前采用的焊接技术比较,不用焊机、不用专门配电;省了2台对焊机1.5万元,机械运输、安装、平整场地、专业焊接工人等费用1.5万元。更重要的是对接时产生的火花,安全隐患大,烟雾污染环境。节省300平米对焊场地,不需要前期的准备和投入,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

中国传统和谐社会观

中国传统和谐社会观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 潘岳发布时间:2006-08-07 06:00光明日报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一、人与自然和谐。钱穆说:“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天人合一”代表着中国人的人生精神,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儒家认为,“天地生万物”,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的产儿,主张“仁民爱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爱”精神扩展至宇宙万物。道家把自然规律看成是宇宙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法则,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比人与人的和谐还要崇高。佛家认为万物都是“佛性”不同的体现,所以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儒、佛、道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上基本一致。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还落实到制度上。如孟子主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意思是,人与自然和谐是生存发展与社会安危的基础,即所谓“王道之始”。 二、人与自身和谐。儒家强调要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行为。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精神生活,特别是在于人有道德,所以儒家以“仁爱”为中心,推演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把培养有道德的人作为学问的根本,认为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道家也主张以谦下不争、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主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有了和谐的人格,就能消除自我的锢蔽,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执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佛家讲修来世,力图以事事无碍的超然态度进入一种彻悟的心灵境界,实现自我身心的和谐。 三、人与人和谐。孔子提出创造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际环境。并以“仁爱”为原则,实施两条途径: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世界各大文化、宗教中都有相似表述,被公认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黄金律”。儒家重视“礼”,主张通过“人和”来实现社会和谐,这便是“礼之用,和为贵”。道家也反对人与人

浅谈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浅谈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程时珍(湖北师范学院政法0601班) 【摘要】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对儒 家核心文化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再从儒家文化对个人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以及个人与自然方面的阐述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儒家文化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理念既是构建友爱社会的基础、维系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促进人与自然亲密相处的前提,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一种良好的道德精神。 【关键词】儒家文化;仁爱观;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体系博大,义理宏深。胡锦涛同志指出,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不但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1]儒家文化到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哪些启示呢?笔者认为,儒家的文化包含了许多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这其中包括孔子的“仁爱观”,“中和观”,“尚公观”,“忠信观”,还有“和合观”。 一,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一)儒家“仁爱观”,倡导“仁者爱人”理念,启迪人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情怀,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去关心人,爱护人。“仁”和“礼”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人”的基本含义是“爱人”,“爱人”的具体含义是把人当人看,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独立人格,加强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沟通,要求每个人都能承受相应的道德制约和社会义务。[2]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大力借鉴我们祖先留下的“仁爱”遗产,激发自觉地“仁爱”情怀,真心实意地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立身做人的基本原则,在日常平凡工作中,实实在在地去关心人,爱护人,使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成为全社会人们的自己行动。若能如此,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到来,就指日可待了。 (二)儒家的“中和”观,倡导“尚中贵和”理念,启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化解呵呵矛盾,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有序发展。“中和”包括“中”与“和”两方面。“中”指适中,中正。“和”就是和谐,协调之义。 (三)儒家的“尚公”观,倡导“天下为公”理念,启迪人们确立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消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天下为公”,贵在一个“公”字,其旨意在于提倡以公义战胜私欲,强调人们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和义务。儒家经《礼记〃礼运篇》所阐述的“天下为公”与“世界大同”的思想,导源于儒家仁学思想的扩展与推演,是“仁者爱人”,“泛爱众”,“安百姓”,“四海之内皆兄弟”思想的逻辑发展,因此长久地成为儒家文化追求的社会理想。[3]这种“天下为公”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基础,已陶冶出千千万万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贤哲志士。从梦中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道德追求,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

传统文化哲学分析

传统文化哲学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博大精深,儒、墨、道、法、兵、佛等主要思想学派以及近代思想家都对和谐思想有深刻的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各种和谐社会理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从古至今延续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受到了这种理想社会思想的影响。纵观中国文化史。儒家、道家、佛教主要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极,其有关和谐思想的论述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儒家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主要观点有:一是“和而不同”。孔子提出“和为贵”,并以“和~同”来区分君子和小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不仅是儒家判断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而且对“和”与“同”的区分成为儒家和谐思想的理论前提。二是“天人合一”。孔子认为,天道寓于人道之中,天道即是人道,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达到天人相知、相通、和谐的境界。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从心性上解释天人合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合一”肯定了天与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性,并视这种统一性为和谐的最高境界。三是“中庸之道”。孔子首次提出“中庸之道”,以中庸为最高美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子思提出:“君子之中庸,君子而适中”,进一步提出“中和”思想。 宋代的程颐、程颢提出“不偏之谓中,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中庸、中和、中行、中道,是儒家用来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儒家和谐思想的特色是侧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从人性本身出发调解人际关系,使之趋向和谐,强调社会和谐的功能。通过“和而不同”、“中庸之道”,最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和合”境界。儒家和谐思想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中庸、中和作为个体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通过谋求人际关系的普遍和谐,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 道家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主要观点有:一是“道法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道家以“道”为最高法则,主张遵循道的规律,顺应自然,合乎天道。提出“天人和乐”的思想:“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二是“无为而治”。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庄子说:“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故贵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于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老庄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要以“人为”违拗自然,是人体道、悟道、得道的和谐状态。三是。知足常乐”。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家立足于“道”本身的超越性,要求人们超越各种世俗的名利、善恶、是非观念,提出“争之无益”、“不争之德”的思想,强调淡化名利,看淡生死,复归自然,这一切都表达了道家对自然和谐境界的向往。道家和

重视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重视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来源:《人民日报》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和英雄才俊,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得以维系。今天,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成果,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安邦治国、品德修养、成就事业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如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崇德重义、修身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追求和谐,崇尚和美。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和谐问题很早就受到众多先哲的关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比如,儒家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家讲“知和曰常”,墨家提倡“非攻”、“兼爱”,法家主张制定和实施法律以维护社会稳定等。这些思想虽然带有历史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固然要发挥今天人们的聪明才智,但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传统文化可以为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其中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见利思义,推己及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以及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本身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和消极因素,容易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现象,这些都是社会和谐的腐蚀剂和社会矛盾的催化剂。如何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又有效防止市场的负面效应,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强调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强调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强调见利思义、推己及人,强调与人为善、诚信待人。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利益矛盾的重要作用,值得继承和弘扬。 兼容并蓄,有容乃大。中国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对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文明成果,不仅保存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文物古迹、典章制度中,而且渗透到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在中国绵延相传两千余年,甚至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强大的兼容性、柔韧度和渗透力。儒家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其他形态如诗词、戏曲、小说、音乐、绘画、建筑、民俗甚至日常语言的渗透和影响无处不在。一些道德规范、名言警句,在群众中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这是我们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良好群众基础。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只要我们引导得力、措施得当、运用得法,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修身立德、积极进取,扬善抑恶、提高素养,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毛泽东同志非常珍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他指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其中也有人民的东西,反封建的东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遗产。毛泽东同志把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条件,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带有“中国的特性”,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经常借用中国传统典籍中的典故、成语或警句,如“实事求是”、“愚公

第15部分:公交车站及公交专用停车场库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防系统要求公交车站及公交专用停 车场库 2010-2-3 14:54:22 不详佚名【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市公交车站及公交专用停车场(库)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检验、验收和维护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车站及公交专用停车场(库)。 长途客运车站、机场客运专线车站、旅游客运专线车站及各类公共停车场(库)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565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GB 20815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36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8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交车站 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固定的线路和规定的时间营运,用于运载乘客并按照核定的营运收费标准收费的汽车和电车所停靠的固定站点,包括首(末)站、过境站、枢纽站等。 3.2 公交枢纽站(简称枢纽站) 公共汽电车线路之间以及其它多种交通方式之间客流衔接转换相对集中的场所。

关于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于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儒家思想仁学思想中庸思想和谐社会 一、仁义之德为和谐之基 “和”是儒家哲学简要的思想范畴之一。予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这充分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思 想观点具有差异性,不能完全求得一致,但仍然可以在和谐的前提下,携手并进,};结起来一起做事。“和”的思想,还是对社会都 能起着积极作用达到“和”的理想境界,儒者讲“仁、义、礼、智、信”,其“仁”与“义”的思想观念在创建和谐社会起基础作用。 (一)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也。”《论语·颜渊》儒家仁学思想中的“爱人”把握一个本质价值,这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质性基础,其实质就是“修己”与“克已”。在儒者看来,见“爱人”无所谓“和谐”;爱人,就要处处为他人着想,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欲达而达人”作为处事做人的准则。予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2.“仁则荣,不仁则辱”是儒家哲学中世人的荣辱观,不仅是 社会对人的评价标准,而也是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子日:“君子

而名不称焉。”(《沧语·灵公》)意为,一个力求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最引以为恨的,就是直到死去,三被世人所传颂。这关键就在于一个人应去追寻什么样的荣誉。儒家思想求人们应该有荣誉心、所谢:“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无耻矣;不知有耻,为国家大耻。士荣在于施仁,士辱在于施不仁。”(龚明良论二)“仁则荣,不仁则辱”充分概括了儒家荣辱思想的精神实质。这种观念在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对平衡人生价值,调剂生命意义同样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二 )“非义不居” “非义不居”是儒家思想实践精神的代表,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对形成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人物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儒家哲学思想认为,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和争斗皆起源于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的矛盾。在此认识的基础之上,儒者们提出重义轻利、“非义不居”思想。 义与利是对立的两个概念,二者的轻重取舍在人的生命过程对人生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儒学更强调义的获取,强调义赋予生命存在的道德意义。予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把义与利提到人的道德境界上来,一个有德行、道德境界高尚的人知道的应该是“义”,而一个无德行道德境界低的人知道的只足“利”。正如孟子所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