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交通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交通规划原理教学大纲

1、课程编号:50L284Q

2、课程名称(中文):交通规划

课程名称(英文):Transportation Planning

3、课程层次/性质:平台课程

4、学时/学分:学时64,学分数:4

5、先修课程:管理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城市规划

6、适用专业:交通运输大类(含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交通规划》是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必修课,其授课对象为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它为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交通规划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交通规划在实际规划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必要的软件操作技能;使部分优秀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从事交通规划前沿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培养良好科研素质,具备撰写一定质量学术论文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科研项目的能力,为专业选择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本科生,其教学目标是使全体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定义、基本分析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具备分析和解决简单交通规划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交通规划在实际规划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必要的软件操作技能;使部分优秀学生在此基础上,从事交通规划前沿领域的研究和实际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撰写一定质量的学术论文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比较简单科研项目的能力,为专业选择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交通规划概述(6学时)

需要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分类、内容、过程、发展历史、及研究展望。重点讲述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内容、过程、发展历史以及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等。

建议补充学习内容包括:翻阅参考书和浏览《交通规划》精品课程网站,学习交通规划领域的相关内容,了解国外的交通规划概况及学术研究前沿。研究性教学:查阅、收集相关交通规划论文资料,并针对授课内容布置一篇读书笔记;并进行一次交通规划前沿及规划实务、当前存在问题的讨论。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课堂讲授6学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学术前沿讲座。

作业:复习思考题,针对授课内容布置读书笔记一篇。

(二)交通调查(8学时)

需要掌握交通调查的概要、目的、作用和内容等;流量、密度和速度调查;交通延误和OD调查;交通调查抽样;交通调查新技术。

重点讲述交通中的基本概念,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调查抽样,调查结果的统计处理等。

建议补充学习内容包括:翻阅参考书和浏览《交通规划》精品课程网站,学习交

通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国外的交通调查概况及学术研究前沿。研究性教学内容:根据课堂所学进行“交通流调查”、“居民出行调查”、“机动车OD调查”的问卷设计,并实施交通调查,结合RTMS数据在交通运输实验中心上机,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相关调查创新性研究。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课堂讲授6学时,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某一交通调查案例分析。

作业:指定交叉口的交通调查、断面流量或延误调查。

本章进行8学时的教学,其中6学时为课堂教学,2学时为利用交通运输实验中心教学,进行交通调查问卷设计和进行利用RTMS交通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交通与土地利用(4学时)

需要掌握交通与土地利用概要;土地利用分类;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交通生成率模型:北京不同用地的交通生成率模型、美国不同用地的交通生成率模型;诱增交通量。

重点讲述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型,交通生成率调查,生成率模型。

建议补充学习内容包括:翻阅参考书和浏览《交通规划》精品课程网站,学习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关内容,了解国外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及其学术研究前沿。研究性教学内容:地铁沿线用地与交通发展状况踏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地铁沿线用地与交通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课堂讲授4学时。

作业:安排出行链分析作业一次。

(四)交通网络布局与设计(4学时)

需要掌握交通小区划分;交通网络与线路布局规划;交通网络的拓扑建模。

重点讲述交通小区划分的必要性、原则和划分技术,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交通网络布局规划指标、布局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网络、匝道和交叉口的拓扑设计技术。

建议补充学习内容包括:翻阅参考书和浏览《交通规划》精品课程网站,学习交通网络设计的相关内容,了解国外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分析方法及其学术研究前沿。

研究性教学:在学生掌握交通网络布局评判指标与方法的基础上,安排不同城市交通网络比较的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课堂讲授4学时。

作业:安排交通网络拓扑设计课堂作业一次。

(五)交通的发生与吸引(4学时)

需要掌握交通发生与吸引的概念;影响出行生成的因素;出行率调查:我国的出行率调查、美国出行率调查;生成交通量的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重点讲述交通生成的影响因素、出行率调查、生成交通量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

建议补充学习内容包括:翻阅参考书和浏览《交通规划》精品课程网站,学习交通发生与吸引的相关内容,了解国外的交通发生与吸引分析方法及其学术研究前沿。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课堂讲授4学时,任课教师掌握加入适当的课堂讨论。

作业:安排交通发生与吸引课外作业一次。

(六)交通分布(8学时)

需要掌握交通分布的概念;分布交通量预测。

重点讲述分布交通量的概念,增长系数法及其算法。

建议补充学习内容包括:翻阅参考书和浏览《交通规划》精品课程网站,学习交通分布的相关内容,了解国外的交通分布分析方法及其学术研究前沿。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课堂讲授8学时,任课教师掌握加入适当的课堂讨论。研究性教学:查阅、收集相关交通分布方面的资料,整理不少于10篇国内外高水平相关科技文献;

作业:安排交通分布课外作业一次。

(七)交通方式划分(6学时)

需要掌握交通方式划分的概念;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因素;交通方式划分过程;交通方式划分模型。

重点讲述交通方式划分的概念,效用理论,转移曲线法、函数模型法、Logit模型、Probit模型及参数标定。

建议补充学习内容包括:翻阅参考书和浏览《交通规划》精品课程网站,学习交通分布的相关内容,了解国外的交通分布分析方法及其学术研究前沿。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课堂讲授6学时,任课教师掌握加入适当的课堂讨论。作业:安排交通方式划分课外作业一次。

(八)交通流分配(12学时)

需要掌握交通流分配的概念;非平衡交通流分配;平衡分配方法;交通流分配的拓展。

重点讲述交通流分配的概念,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用户平衡分配法,Frank-Wolf算法。

建议补充学习内容包括:翻阅参考书和浏览《交通规划》精品课程网站,学习交通流分配的相关内容,了解国外的交通分布分析方法及其学术研究前沿。

研究性教学:进行交通需求预测研究;并结合课堂所学以及日常积累的知识,撰写一篇交通规划方向的学术论文,要求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课堂讲授12学时,任课教师掌握加入适当的课堂讨论。作业:安排课堂和课外作业各一次。

(九)常用交通规划软件(4学时)

需要掌握TransCAD,Cube(Trips),PTV-Visson和EMME/3等常用软件的特点、功能等。

重点讲述TransCAD,Cube(Trips),PTV-Visson和EMME/3等常用软件的特点、功能和具体操作等。

建议补充学习软件操作说明书和系统软件操作。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课堂讲授4学时,任课教师掌握可以在教学实验中心进行。研究性教学:TransCAD软件操作训练。

作业:本章不专门安排课堂和课外作业,要求结合课程设计完成。

(十)交通规划实例(4学时)

需要掌握交通规划中讲述的理论与方法,实现技术和操作技术。

重点讲述结合课程组的实际规划项目,讲述项目的完成的全过程及其其中的几个

关键环节的把握。

建议补充学习相关项目的总结报告。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课堂讲授4学时,任课教师掌握可以在教学实验中心进行。作业:本章不专门安排课堂和课外作业,要求结合课程设计完成。

(十一)学术前沿讲座(4学时)

邀请国内内外交通规划专家作学术报告1-2次。

(十二)研究性教学(12学时)

主要内容:交通需求预测。以北京交通大学周边区域为对象,借助于TransCAD 软件,完成交通需求预测,分为标准的交通需求预测和基于OD反推的交通需求预测两种。

建议补充学习内容:TransCAD上机实验指导书籍,软件操作说明书和系统软件操作。

四、课程教学安排

(一)课程教学环节及要求

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和课堂讨论、课程设计布置及作业和课程设计讲评。课程结束前,要求每位学生提交研究性论文一篇。

课堂讲授具体内容细节和表达方式可体现教师个人风格,强调注重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形成对交通规划的总体认识。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还包括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实践环节的形式为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不仅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安排和目标

本课程安排三项较大型的课程设计及其它四项较大规模的作业。课程设计与较大规模作业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各部分交通规划的理解和掌握,达到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吸收。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教学目的是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交通规划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理论的掌握理解,并有效增进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配合的意识。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可以运用所学习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际的交通规划工作实践,初步具备完成一般交通规划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与安排

课程设计一:居民出行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以交大周边为对象,每个上课班级进行一份调查问卷设计,每人实施5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处理在交通运输实验中心完成。

课程设计二:基于RTMS的交通流调查与分析。利用设置在交大周边的RTMS传感器,和传输到交通运输实验中心的实时数据,进行断面交通量的统计与分析(RTMS 未覆盖路段结合人工调查)。

课程设计三:典型交通规划。以交大周边或指定区域为对象,利用调查的数据,

借助于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等,完成对象区域的交通规划任务。本部分任务也在交通运输实验中心完成。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占60%(期末考核成绩不低于50分)。

其中,理论教学内容考核通过平时上课、交流问题、作业和期末考试体现;实践教学通过完成的实践教学作业质量和执行过程中的表现体现;还可以通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撰写研究性论文体现研究和创新性学习内容的考核。

主讲教师负责课堂授课,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科研成果反映到课堂教学中去;作业和实践教学由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共同完成,辅导教师负责批改作业和指导实践教学。注:对于部分优秀学生,提倡参加教师的科研团队,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鼓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并将研究成果推荐参加适当的专业创新能力竞赛,以上两项可酌情代替部分研究性教学内容。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

建议参考书:

1.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

2.王炜,陈学武.交通规划.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3.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4.陆化普,石京,李瑞敏.交通规划案例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5.陆化普,石京.交通规划习题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6.陆化普,黄海军.交通规划理论研究前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7.毛保华,曾会欣,袁振洲.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1999年.

8.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alysis, M.G.H.BELL and Y.IIDA, Wiley,

1998;

9.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10.Transportation Planning Handbook (3RD Edition), ITE, USA, 2008.

11.北京出行率调查课题组.出行率调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年.

[12] Trip Generation (8th Edition), ITE, USA, 2008.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106032101 2.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学原理 3.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4.课程总学时数: 51 5.课程学分数: 3 6.授课对象:财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管理学原理》是我院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地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时分配

《城市交通规划》教学大纲

《城市交通规划》教学大纲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课程名称:城市交通规划英文名称: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课程代码:1110051 开课学期:4 总学时/学分:34学时(讲课34学时)/ 2学分 先修课程:对先修课程无特殊要求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组别:专业方向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门培养学生城市交通规划与道路设计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它以交通为基础,结合我国城市用地布局、交通运输的特点和环境保护要求,着重阐述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相互关系、理论基础,对自行车交通、“静态交通”和道路线型设计有所加强。 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横纵断面、平面交叉和城市道路排水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道路总宽度、交通量预测、交通组织管理和城市道路公用设施布置的原则。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1.基本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1) 概述:城市交通系统基本构成;城市交通规划的分类与范围;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程序。2)交通调查与分析: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交通基础资料调查;交通信息数据库处理软件;交通调查资料分析。3)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与方法:交通需求预测的内容及步骤;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4)交通分配理论与方法:最短路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径分配法;容量限制一多路径分配法;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法;混合平衡交通分配法;组合模型。5)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系统规划原则;道路网络系统规划内容;道路网络容量与交通负荷分析;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总体评价。6)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常规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布局;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公共交通车辆发展规划;公共交通优先系统规划;常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案总体评价。7)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场站规划;轨道交通实施规划。8)静态交通规划:停车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步骤:停车需求预测;停车场规模及选址规划;加油(气)站规划。9)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108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 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 管理、金融工程 课内总学时:54 学分:6 实验学时:课内上机学时: 先修课程: 执笔:贾振全审阅:高俊山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的特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管理过程各项职能的运作程序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生在学习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外文专业书籍与文献的能力以及在专业领域使用外文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也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与架构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 2.课程难点: 管理理论实际上是对成功管理者的成功经验的总结。管理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备大量的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并组织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讨论。同时,由于采用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如何使学生真正做到能够运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也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 3.能力培养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1)利用管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外语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5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1.管理与管理者(6学时) 1.1 组织、管理与管理者的概念 1.2 管理的本质:管理职能与过程,管理角色模型,管理的普适性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 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 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 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 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 储用地 4. 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 ()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 ()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 型 7. 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 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引道延误为引道 ______ 与引道 _____ 之差。 2. 老瑞模型是决定 _____ 和 ______ 的分布模型 3. 已知I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 网的可达性为 ______ 4. _______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 在O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_____ ;每一列之和表 示该小区的 ____ 。 6. 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J 填独立或相关)。 7. 出行 ____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_____ 以土地利 用的形态为主。 8. 某市规划面积300km ,建成区面积lOOkm,现有道路总长 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 krnt 9. _______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________________ 。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 -线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师教考监交并一纸题答与须卷试 ----线 订装---线订装--- 线订装- : 名 姓生学 □□□□□□□□□□□□ ................................................ ... .................... .

交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道路交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21317007 课程名称:道路交通心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学生 学时数: 51 其中:实验/上机/实训学时:25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道路交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践讨论等三个部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交通参与者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特点、产生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研究和探讨交通工程、交通管理和交通警察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在提高交通警察队伍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知识指导交通管理工作,并为保障交通安全畅通、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心理学依据。 教学要求:“道路交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道路交通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在传授道路交通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联系交通管理工作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员独立思考,努力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道路交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学习《道路交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知识面以及普通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形式 专题讲授能力训练合计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 1 2 第二章机动车驾驶人的感知觉 3 3 6 第三章机动车驾驶人的注意 2 2 4 第四章机动车驾驶人的情绪、情感与意志 2 2 4 第五章机动车驾驶人的个性心理 2 2 4 第六章职业驾驶人的甄选 2 2 4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和复习目标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00001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学时/学分:48学时/3分学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 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管理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管理技能的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管理的基本过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时分配:课程教学环节中包括理论课42学时、课堂实践6学时。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为主,适当设置课堂讨论、课堂实践。 3、考核方式:平时考核+闭卷考试 4、成绩评定:出勤、平时表现(15%)+平时作业成绩及表现(15%)+期末考试成绩(70%)。 5、课堂要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按时完成作业。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理解管理的含义、管理的性质、管理者角色的变化,管理者的职能定位、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管理的意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管理学性质及对象、管理学科体系结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的含义、性质、作用 2、难点: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1、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特点

交通规划原理历年试题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 《交通规划》考试试题(A 卷) 课程号: 考试方式:闭卷 使用专业、年级:交通工程2005 任课教师:于景飞 考试时间: 备 注: 一、选择题(共7题,每空2分,共14分) 1.下列那种现象属于交通的范畴() A 流水 B 下雨 C 刮风 D 驾车兜风 2.劳瑞模型土地利用活动的主体不包括() A 基础产业部门 B 非基础产业部门 C 住户部门 D 人口 3.社会停车场用地属于() A 对外交通用地 B 道路广场用地 C 市政工业设施用地 D 仓储用地 4.对方格网式交通网络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 各部分可达性均等 B 网络可靠性较低 C 网络空间行驶简单 D 不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 5.()是对象区域交通总量 A 生成交通量 B 发生交通量 C 吸引交通量 D 全不是 6.()没有完整的OD 表也可以进行模型参数标定 A 重力模型法 B 最大熵模型法 C Furness D 介入机会模型 7.当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后,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 A 减弱 B 增强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1 题,每空1分,共16分) l.引道延误为引道 与引道 之差。 2.老瑞模型是决定 和 的分布模型 3.已知l 、2、3小区至路网的最短距离为20、30、10,则道路网的可达性为 4. 是指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5.在OD 表中,每一行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每一列之和表示该小区的 。 6.Logit 模型假设径路的随机误差相互 (填独立或相关)。 7.出行 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出行 以土地利用的形态为主。 8.某市规划面积300km 2,建成区面积lOOkm 2,现有道路总长350km ,规划再建150km ,则城市道路网密度为 km /km 2。 9. 交通流分布能够较好的反应网络的拥挤性。 10.Webster 延误公式的适用范围为饱和度取值在 。 11.动态交通分配是以路网 为对象、以 目的开发出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 __________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试卷须与答题纸一并交监考教师…………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交通工程总论教学大纲新

交通工程总论 一、课程名称:交通工程总论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人:任其亮 二、学时与学分:40学时,2.5学分 三、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材: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五、参考教材:1、道路交通工程,李正宜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交通工程学,任福田,刘小明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专题组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六、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学生掌握交通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的目的;培养学生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八、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应该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知识范围及发展动态;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熟悉交通流理论与方法在道路工程学科的一些基本应用;掌握各种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 1.绪论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性质特点;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 2.交通特性分析 道路交通四要素及其关系;驾驶员视力、视野、色感、反应、生理、心理特性; 乘客特性;行人特性;车辆交通特性;掌握交通量的含义与统计;交通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各种速度含义;交通流三要素关系特点等; 3、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量调查;交通车速调查;交通密度调查;其他调查 3.交通流理论 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排队论的应用;跟驰理论,流体动力学理论 4.道路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概念、类型、影响因素,服务水平含义、分级与评价指标;双车道、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环行交叉口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匝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的一般理论;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6.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一般方法。 7.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含义;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交通事故预防 十、先修课程: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 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 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 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 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 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 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 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常用方法:全有全无法、增量分配法、Beckmann交通平衡分配模型、随机分配法 第二章交通调查 1交通量分类按照交通性质分: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行人交通量。2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3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4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5出行按范围可分为:内内出行、内外出行、外外出行、过境出行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1我国城市土地的用途分类: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铁路用地(铁路编制站线路等用地)2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4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5管道运输用地(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 2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宏观互动关系: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通系统的发展引起无地利用的特征变化,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无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开发强度的改变;反过来,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对交通系统提出新的需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方式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最终,形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产物。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Urban Rail Transit Planning and Design 课程编号:020030090 适用专业:交通工程 学时数:32 学分数:2 课程性质:必修应开课学期:6 执笔者:张盛审核人: 批准人:定稿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 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课程涵盖城市轨道交通概念、基本特征、地位与作用、发展状况,系统的构成,线网规划,客流预测,线网方案综合评价,工程可实施规划,线路、车站规划与设计原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等内容。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系统掌握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结伴方法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能应用这些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方面的实际问题,具有在该领域进行规划与设计的必备技能。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课堂教学2学时) 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念及基本特征(课堂教学2学时)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主要技术经济特性,发展历史,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概况,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当前和今后的政策。 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 掌握:有轨电车、轻轨、地铁、市郊铁路的概念范畴,各种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及适用范围。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课堂教学2学时)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线路工程的构成,车辆、车辆段、限界、轨道、车站建筑、结构工程概念,车辆主要技术参数,车辆段任务,各种类型轨道结构,供电系统作用、组成、电压等级,通信系统概念、组成,信号系统作用,环控系统概念、作用,给水与排水系统组成、作用等。 理解:线路分类,车辆段设计原则,限界种类,轨道构成、类型,各种结构类型及施工方法特点,供电系统方式,环控系统组成、分类。 掌握:各种线路作用,线路工程中相关的设计标准,车辆构成及各部分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维修基地的功能及其设置原理,各种限界特点,传统信号系统组成及各自功能,现代信号系统组成及各自功能。 在本章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复习交通运输设备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课堂教学4学时)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 二、课程内容概述: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需求量预测总复习 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其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交通需求预测在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制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管理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耗资高、工期长,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工程,那么建设多大规模、何种结构的交通系统才能既满足未来规划年社会经济系统的对交通的需求,又是最节省投资,并且产生最小负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交通规划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为了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做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在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未来规划年交通的出行情况。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交通需求预测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的理论与方法都处于不断发展中。交通需求预测的目标不仅要预测规划年对象区域的总交通量,而且要非常细致。要预测出规划年各个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这项预测结果以各种各样的OD表的形式存在。如:规划区域客运OD表、规划区域货运OD表、规划区域车辆汇总OD表、规划区域各种车辆的OD表(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除此之外,传统的交通量预测还包括交通分配,即要预测这些OD交通量是从哪条路径上通过的?各路段的交通量是多少?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交通规划书中把交通分配不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方案设计的基础工作。 交通需求预测是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是决定网络规划和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在交通规划中处于核心位置,交通需求预测的精度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交通需求量预测有哪些方法? 答:比较经典的是四阶段法,此外,还有多阶段组合模型、由路段交通量反推OD交通量等。 3、四阶段法有哪四阶段组成?各阶段的任务(或目的)分别是什么?各阶段的预测成果是什么? 答:四阶段法由交通的发生和吸引(出行发生)、交通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所组成。 交通的发生和吸引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成果是OD表中的小计行和小计列。此时的OD表可以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分布预测的任务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将来OD交通量(分布交通量)。预测成果是完整的OD表。也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的任务是预测目标年出行者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从而得各种交通方式的OD交通量。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 学时与学分:2.5/40 先修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地质》等适应专业: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卓越工程师班)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严作人,陈雨人,姚祖康主编.道路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8 参考书目: 1 徐家钰,程家驹编著.道路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 2 张雨化主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 3 邓学钧编著.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 4 陈洪仁主编.道路交叉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道路工程的有关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道路工程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道路工程的有关基本概念、道路的分类分级、道路的组成、道路工程的施工与 养护管理等基本内容; 2.初步掌握道路线形设计和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道路工程的初 步设计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1.绪论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道路的分类与分级,*道路的组成,我国道路建设概况。 2.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

道路车辆类型,*设计车速,*△交通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3. 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的目的意义和步骤,规划的基本要求、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交通规划的调查与分析,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4. 道路的几何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行车视距,*△道路线形几何设计质量评价, 5. 道路交叉设计 交叉口通行特点,交叉口分类,*平面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 6. 道路结构设计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路基横断面形式,路面的结构层次,*一般路基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7. 道路排水设计 地表排水,地下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8. 道路工程施工 *△路基土石方施工,*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9. 道路交通安全及环保设施 护栏、隔离及防眩设施,*标志和标线,通信与照明,绿化工程与声屏障。 10. 道路设施管理 设施管理系统,*道路使用性能评价,道路使用性能预估。 四、实验要求 无 五、课程学时分配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测量提供的地形图 2、沿线规划路网 3、现场踏勘资料 4、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二、设计采用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7)《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 (8)《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9)《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10)《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1)《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1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2518-2008); (1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GB/T6892—2006); (14)《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 (15)《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0); (17)《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11); (18)《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GA/T 509- 2004); (19)《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GA/T 527-2005); (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2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三、工程简况 工程全长564.62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横断面形式为:25m=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5m人行道。 本工程交通安全和经管设施等级为C级。 四、设计原则 1. 根据行车速度、道路线形、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道路沿线的状况等,适当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交通设施的设置位置;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依据,统盘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性、一致性,满足近期道路交通经管的需求,确保行驶的安全、快捷、畅通。标志的布设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对象,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 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交通经管设施,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按交通经管法规及有关规范,正确、合理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得侵占建筑限界,保证侧向余宽;不应侵占人行道有效宽度和净空高度。 3.当需要在同一地方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立柱上,但同一方向的标志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志牌在一根立柱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交通标志设置的净空高度:单柱式一般宜为1.5~2.5m,悬臂式一般应大于该道路规定的净空高度。 4.道路标线中车行道分界线的尺寸、导向箭头的尺寸和路面文字标记的高度应根据路段的设计速度确定。 五、交通标志设计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经管交通的设施。道路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执行。以不熟悉本工程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错误行驶。 1.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反光,黑图案和边框不反光。 2. 禁令标志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计划学时:20 实践学时:4 课程类型:院级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制订时间:2008年5月1日 审定时间: 2008 年月日 修订时间及次数:2008年月日第次修订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按照《管理学原理》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于全院各专业专科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因此作为一门院选课。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它由一系列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构成,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实践及经验在理论上系统反映和总结,同时又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着重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了解管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管理学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把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性及其内在联系;熟悉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主要理论及其在管理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并熟练地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计划、决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课程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思考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思维。 本课程还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

交通规划原理

第一章绪论 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 决策过程规划执行 交通规划的分类 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1)长期交通规划,通常为宏观性战略规划,一般规划期为15年以上(2)中期交通规划,即较为宏观性战略计划,5-10年(3)短期交通规划,为近期发展规划,5年

第二章交通调查 交通调查主要目的: 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地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的作用: 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 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 交通调查的内容: 1、交通运输调查 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 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 4、建设资金调查 5、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之一 速度:车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密度: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km.车道)表示 OD调查 分类: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 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精度确定: 1、分隔核查线检验。 2、区域境界线检查。 3、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如车型比例、交通流量和流向等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4、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交通枢纽、公共活动集散中心作为校核点,将起讫点调查结果与该点上实测的交通量相比,作为市内OD调查精度的重要依据。 调查区的划分: 1、在确定调查区域以及选择区域境界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2、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 (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2)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统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大,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反之工作量小,但有可能掩盖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

《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Real Estate Economics 课程编号:08075105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段国兵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9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区域分析和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等,并且能够结合区域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势判断。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2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概念解析,区域规划理论的演进,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区域规划观念建立与运用,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理解“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的观念,了解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变化,熟悉城市规划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掌握城市规划设计中区域观的内涵。 【教学重点】城市规划理论与区域规划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域规划思想与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第二章:区域与区域规划(4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的概念;区域科学;区域分析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区域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特征;区域规划的概念、发展、特点和类型,区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区域规划的内容和任务。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区域和区域规划的概念,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理解区域科学和区域研究发展以及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熟悉区域分析的内容和区域规划的内容,了解区域规划的类别和任务。 【教学重点】区域与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区域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区域规划的类别、内容。 第三章:区域发展理论(8学时) 【主要内容】区域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分析,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战略决策和战略模式;区域经济空间发展理论:平衡与不平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圈层结构理论,核心—边缘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倒“U”字理论和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