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展开历史教学评价

如何科学展开历史教学评价
如何科学展开历史教学评价

如何科学展开历史教学评价

传统历史教学注重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只要学生背得好,记住了就行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教师讲的是否精彩,教学任务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新课改形势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重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那么如何科学的展开历史教学评价呢?

一、教学目标明确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越来越强调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这就要求目标明确,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金梅老师的《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①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培养同学们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史论今,引导同学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同学们运用历史,借鉴历史的能力。

③采用课堂互动、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地图上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同学们收集戚继光的资料,提高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引导同学们体会戚继光的高贵品质,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同学们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展示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图片,体会中国的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以及不屈的民族抗争精神。

目标的三个维度详细明了,便于学生自学,且通过努力,这些目标都可以实现。

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精精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历史知识,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于庆华老师的《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就是人教版的《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导入新课时,于老师让同学们根据各自的情况组成航海的船队,共同探索本课知识,完成一段有趣的航海。这个做法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期间又设置了许多小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积

极地热情。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交往篇和冲突篇两大部分。从对外交往到抗击侵略,体现了明朝国势日渐衰落。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学习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租住学习、鼓励创新精神。这一点,我校的文本教学就极具特色。整个教学文本的设计,分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提纲(包括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释疑)、课堂达标等几部分。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除了释疑,教师讲得很少。

四、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不强;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对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操作能力是否过关;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等都是直接影响教学成果的因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受到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已经变成枯燥的历史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初中历史对于学生培养的本质!随着教育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改更注重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基于这样形势,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等方式,更注重历史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 历史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虽然我国已经大力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但是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仅教学模式单一,而且历史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历史知识进行高强度记忆,或者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本中划出重点内容,以此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譬如在戊戌变法这一历史知识教授中,绝大部分教师仅把戊戌变法的过程大致宣讲一遍,然后就重点讲解该事件中考试的知识重点,致使学生对戊戌变法仅仅只有个简单认识,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浇灭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 初中历史教学缺少良性的课堂互动。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当前我国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旧的历史教学观念,我们称为教本主义,课堂即书本,书本即课堂,书本是课堂教学的凭据,以谈古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论今的韵味,教学没有走出书本,成了古代说书的先生。为 此有的人认为就是故事课,识字能说者皆为其师,不要什么专业培训,任找一人代上都得行。其实历史教学只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结合实际,仍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是当今 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堂。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说明史学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如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新课完后,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凭借自己的 见闻说出:当今世界你还知道那些是毒品?对于今天的毒品违法犯罪,作为新世纪中学生的 我们能听之任之,估息养奸,任其危害?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珍爱生命,远 离毒品并与其作斗争,难道这样的历史课不是一节德育课吗? 2.社会课堂化,提高学生学史的能力,培养学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观,仅与一些图文资料为教材,枯燥无味,远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学生的 史学来源较为狭窄,学得费劲而难得提高。渐渐失去了学史的兴趣。我认为历史课堂应就地 取材、就近取材,历史教学生活化。如教学八下中国历史:人民政权的巩固一课:抗美援朝 知识点时,作为贵州松桃的老师可以世昌广场为教材,进行教学。先亮出龙世昌塑像,然后 可问:这是谁呢?此处和此人对于这里的中学生是众所周之的,这样即可激起学生的课堂主 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分,然后问此人是在那次战争?哪个国家牺牲的?为什么作为 松桃人的他要到朝鲜去打仗呢?引导学生参考并齐读课本的第10页最后一段回答,再一次 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孔子说过: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皮亚杰说过: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有时我们可以把热播的影视剧带进课堂,如电视剧《汉武大帝》可用来教学七上:西汉政权 的进一步巩固。因为现在的影视基本在农村普及,这拓宽了师生史学的来源。同样的可以用 学生看过的三国演义教学七上中国历史的:三国鼎立。为此社会课堂化,就地取材,就近取 材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关注当地,关注当时,深入社会实际,深入学生的生活。 3.课堂地图化,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掌握史学知识 涉及到地点的史学,利用简易图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上图是教学七上第三课 所用的地图,一看就知道半坡氏族是黄河中上游陕西境内的原始居民,为此也可以知道他们 的农作物是高粱和玉米,气候干燥,半地穴住房;河姆渡氏族却位于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 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气候潮湿,干栏式住房。但历史课堂地图有三个特点: 3.1简易:只要把以本课堂相关的省、地点,河流画好即可,不能过于繁杂,否则费了功夫没 效果,那样只能在学生眼前密密麻麻,不知所讲之地在何处,以上教学图只画了长江、黄河 两条主要河流,也只标注于陕西、江浙两地。这样便于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知识点。又如九 年级世界史:英国大革命一课时只要画爱尔兰(左)、苏格兰(中上)、英格兰(右),其 间都是河流。在英格兰主要也只要标明马斯顿、普雷斯顿、纳斯比和伦敦即可,这样就把整 节课的知识点现于图中,便于学生对英国大革命的掌握。 3.2以本节课无关的,不要画出来,多了、宽了反而不利学生堂屋。如英国大革命教学如拿 原版的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可能还很难在地图上讲请楚。 3.3可以相当于板书设计,课完时复述概括时也较为简单,便于学生掌握。如右图只要加一 个课题:英国大革命,那不是一个很好的板书设计吗? 4.历史课堂形式多样化、活动化,但不失重点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

用评价提高教学效率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我看拿破仑》一课的教学叙事 评价内容: 我上了一节《我看拿破仑》,尝试了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方式。 这节课属于初三历史《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一课中第五子目的内容。 评价目标: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是一节主题活动,特点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一次辩论会,既能让学生了解1799 — 1815 年的法国历史,尤其是这次席卷欧洲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革命,又能使学生对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客观的认识。 评价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法的教学方式。拿破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又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部分学生对拿破仑比较感兴趣,爱好军事的学生兴趣更浓。因此,我想,对这个历史人物,学生提出问题的愿望应该比较强烈,通过评价培养客观地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用书面语言、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的表达能力,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能力 第一部分问卷调查 问卷:关于拿破仑,你都知道哪些?你还想了解什么? 建议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上网查找拿破仑的相关资料,了解拿破仑的基本情况后,再完成调查问卷,建议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探讨的价值。在引导下,同学开始翻书阅读有关内容, 填写调查问卷情况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 关于拿破仑,你都知道哪些?1.列举有关拿破仑的一件事。() 2. 看有关拿破仑的影视资料。() 3. 读有关拿破仑的书籍。() 4. 浏览专门介绍拿破仑的网站。() 5. 知道拿破仑说过的一句名言。()

你还想了解什么?6. 至少提出一个有关拿破仑的问题。() 7. 所提的问题表述清楚,没有错别字。() 8. 所提的问题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 9. 提出的问题能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深入思考。() 备注:根据情况在相应的括号内打√。本评价表中共有9 项评价内容,每 项1 分,共计9 分。评价结果:8-9 分为优秀,6-7 分为良好,4-5 分为合格。 我拿着新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让学生修改自己所提问题。问卷发下去后,发现学生对新增加的评价量规很关注,每个人都在逐字逐句地阅读,有的学生很兴奋,一边读着评价量规,一边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他所知道的,有的说自己知道滑铁卢战役,有的说看过电影《奥斯特里茨战役》,有的说自己知道拿破仑的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从学生调查问卷看,评价表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增强,而且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经过一番思考的,比较有深度。 把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类,并按提问人次统计问题所占的比例。从分析结果看,学生对拿破仑的了解主要来自教科书,14% 的学生课前读过拿破仑的相关资料,92% 的学生对拿破仑的了解较支离破碎,缺乏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关于拿破仑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主要涉及六个方面:一是拿破仑上台的背景( 2.6% );二是拿破仑政权(23.7%) ;三是拿破仑战争(38.2%) ;四是拿破仑的轶闻趣事(18.4%) ;五是拿破仑的历史作用 (14.5% );六是其它( 2.6% )。学生们所提问题主要集中在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政权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的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这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了解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客观认识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只要课堂教学达到了这个目标,也就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围绕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我开始上这节课了。课前,我让历史课代表把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印发给每个学生,以便让同学们既了解自己提出的问题,也了解全班提出的问题。上课一开始,课代表概述问卷调查的统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我提供的丰富的资料,主动探究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客观认识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的思维一直非常活跃,出现了兴趣盎然的学习探究氛围。 从学生填写的学习活动过程记录卡看,87% 的学生能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并对他的历史作用形成了较为客观的认识;80% 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还有20% 的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我及时向他们提供了相关网站和书籍,鼓励学生课下自主探究。看到这样的结果,我如释重负。 第二部分一些思考 1 、评价是指挥棒,是学生努力的方向。

初一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评价

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评价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 ...地图的语言的是()A.方向 B.比例尺 C.图名 D.图例 2、下列不属于社区的是() A.村庄 B.邮局 C.小区 D.绍兴市 3、习惯上以和经线为界,划分东、西半球() A.0°,180° B.20°W,160°E C.20°E,160°W D.180°,本初子午线 4、绍兴解放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那么它属于() A.生活小区 B. 商业区 C.高科技园区 D.工业区 5、在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形,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形。() A.平缓,陡峭 B.山坡,山谷 C.山谷,山坡 D.陡峭,平缓 6、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是 ( ) A.意大利的罗马 B.中国的上海 C.东南亚的新加坡 D.俄罗斯的莫斯科7、在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确定方向是 ( ) A.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B.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C.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8、王芳一家要到北京旅游,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北京的旅游信息,她最好选择() A.中国旅游图 B.浙江省旅游图 C.北京市交通图 D.北京市旅游图 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9-10题。, 9.B地气温特点是 ( ) A、终年高温 B、夏季高温 C、四季如春 D、终年严寒 10.B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 A.4月 B.6月 C.8月 D.12月

二、综合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 1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填出以下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A 、B 、C 、G 。(4分) (2)修建水库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有( )(2分) A.气候类型 B.海拔 C.太阳辐射强度D.坝区地质构造 (3)根据地形图,判断河流干流的流向,理由是 。(3分)(4)G处如果要发展农业,应如何发展?理由是什么?(3分) 1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结合图片,简述新疆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考虑)(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世界三大宗教,并回答新疆地区主要分布的是哪种宗教?(4分)

中学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中学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篇一: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版2 (1)】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时间:2013年月日设计人:张国栋单位: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1 2 3 4 5 【篇二: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简介: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正文开始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突出地讲了“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与“商鞅变法”两个史实,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的好的学习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 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 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及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 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 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和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究过程,以及对商鞅变 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 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归纳、比较、置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入具有初步判断、推理能力;养成自 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认识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世界观,树立凡符合历史发 展规律的改革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 义改革事业中去。 重点、难点: 本课有两个重点:一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及意义;二是商鞅变法。本课的难点是“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即铁农具与牛耕的 推广与各国变法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或“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本人采用 前一种)。因为本课内容难度较大,为启发学生思考,可将所有教 学内容均以提问置疑方式切入,然 教学过程: 一、关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及推广”这一目的可以分为“铁农具” 和“牛耕”两个部分来讨论。 1、“铁农具”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①中国境内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器?其依据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 ②想一想:图中的各种农具都有些什么用途?它们与今天的铁农具 有何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演示《战国铁农具文物图》, 然后组织讨论)。

历史课堂教学要求

历史课堂教学要求 一、备课 (一)具体要求 1.教案(导学案)要规范,符合所教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2.教学过程要详细写(杜绝简案),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案中提倡用彩色笔做重点标注; 4.同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做到“三同”,即:同教学内容、同进度、同检测。“三有”,即:有备课思路、内容、方法,研讨形成共识,并具体落实到学案、教案和教学中。 5.及时做好教学反思。 6.超周备课。 (二)检查:检查结果记入学期末常规检查考核。 1.教研组长单周周五检查本组教案,即每月2次。 2.教务处每月检查教案一次。重点是同头教师的教案。 3.教务处不定期、不定科抽查教案。重点是同头教师的教案。 二、上课 1. 在学校教学中,课表具有法律的性质。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表上课。因开会、学习等原因,须找年级主任调课,不得私自调课。 2. 教务处不定时、不定教师和学科听课,按照《怀柔四中常态课标准》打分,结果记录到教研组考核内。 3. 规范教学流程,重点关注“导-学-练”三个节点。 4. 严格落实学科德育要求,遵循尊重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于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5. 每节课须有检测与反馈环节,每两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课堂检测本(要写日期,教师的教案中在反馈环节有记录)。

三、作业 1. 严格执行市教委中小学生减负的规定,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要注重实效性,根据教学目标、课堂重难点、学生实际,精选、分层、适量。 2. 每周布置一次个性化作业,并且留存备查。 3. 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有时间、批语,必须复批。 4. 教师要有学生错题的积累记录。 5. 签订减负协议书。 四、辅导 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有效果的辅优补差工作每周至少一次,做好详实记录,实行月检查制度,并且通过学生座谈或问卷方式了解情况。 五、质量监测 1. 阶段性监测制。每月月底以年级为单位,以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适当增加能力考查内容。依据监测结果,召开年级分析会--找问题、定目标、谋措施,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会议详细记录和教师发言稿保存、教务处检查。 2. 各年级学生参加怀柔区教科研中心组织的全区统一期末质量监测,并根据其具体的工作安排,完成组考、考试、阅卷、成绩登统工作。 3. 历史学科由任课教师在区统考的前一周完成期末测试,并将统计好的成绩上报年级组长。 4. 质量监测后,年级组长负责组织、召开好“三会”,即:教师的质量分析会、学生的表彰会和家长分析会。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们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如学生朗读、观赏、表演历史剧、看图说史、绘图大比拼等活动,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对应的情感,这些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自然就掌握了该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道德情感;一些再现历史场景的“活动”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并能强烈地震撼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良知,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我们的学生中有叫“秦始皇”、“张骞”“明智天皇”的也就不奇怪了。一、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活动设计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水平。历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自己作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历史的主人。 二、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活动”起来,老师就相当于“导演”,要真正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很多历史课堂有了学生朗读、绘图、讲故事、唱歌、历史剧表演等,能够说是丰富多彩、立意翻新,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学生活动不是盲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华而不实”,历史课堂“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意图,既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又要防止学们偏离主题。并在学生“活动”中随时提醒学生本“活动”的“目的”。如在七年级下册《明清专制集权的增强》里的明 清八股取士一目中,我安排了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表演短剧、“看图说史”等活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切是让学生看《举子看榜》“看图说史”的活动,学生非常踊跃,纷纷发言,有趣的是他们对图中挑担子的小男孩的身份发生了争议,初一学生的天真本性使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有说是货郎的、有说是书童的。这个时候不能由他们争个没完没了,偏离主题,于是活动的目的让我提醒他们的时机也到来了,我对他们的发言都做了肯定表扬“观察仔细,想象丰富”并允许保留各自的意见,然后立即顺势让学生们思考此图整体上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留有悬念又尊重了学生,也不让他们太偏离主题。结果学生们也就很快言归正转,并都能说到当时八股取士考试制度下读书人的复杂心理,并能理解八股取士的危害,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所以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能重形式而轻知识,不能因活动而偏离主题和抛弃重点。让历史课堂中“学生活动”既要创新又要主题鲜明,并且要目的明确、任务清楚。 忆等,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探索,让学生在体验历史中思考、积累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持续开拓延伸从而培养学习历史的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历史课堂中的“活动”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我们在引导学生活动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有序活动,同时不局限单一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创新。例如“小老师”的活动教师们都不陌生,在七年级下《近代前夜的盛事与危机》一课中我就安排了“小老师”上课的活动,具体办法把学生分为三个组,分别负责“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发”“危机”的教学。第一堂课实行分工准备,每一大组的组长负责分布任务,并让自己的每个组员分别都有任务(查阅资料、做课件、备课、选出“老师”等);第二堂课就由三位“小老师”正式“上课”,“小 老师”们也大力发挥学生主体性,表演课本剧、讲故事等丰富的活动,最终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非常新鲜。通过这样“活动”后,学生们不但牢固掌握了本课知识,也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还感受到老师的苦与乐,坚强、信心的情感油不过生。这样的历史课堂的学生“活动”就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当然学生不可能达到老师的素质和技巧,这就要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工作,给予他们必要的指点和协助。 四、有利于三维目标一体化的达成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而历史课堂中的学生

传统的学业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1、传统的学业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错误质量观导致“片面追求成绩”。传统教育质量观是培养了多少品学兼优的学生,特别是有多少人升入重点学校。这无疑造成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苦海”现象。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奖励导向的错误,导致学生自我认识和追求的错误。奖励制度主要是三好学生的认定制度和学科优秀学生的认定制度,并认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值得奖励。这样单一的观点将导致对学生学习过程、态度、习惯的忽视,以及对不同学生发展方向不同的忽视。 第三,学业评价不公平。将所有的学生置于同一标准下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的等级,并认为这样的评价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而事实上由于遗传因素、教育环境、教学条件、学生的智力发展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 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标准上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评价的方法上以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评价过多地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有哪些根本性转变? 新课程要求评价学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的需要,要利于学生整体发展,即:“从精英的评价转向大众的评价;从阶段性评价转向终身性评价;从工具评价转向成长评价”。即: (1) 整体性原则。中学生要继续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学生获得其它方面发展的前提。中学生学业评价仍然要把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2) 教育性原则。评价是为了诊断和发展学生,即要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3) 差异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对普通中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反映在学生的学业上就是学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爱好选择一定的适合自己的学业课程, (4) 动态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要想实现对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客观、公正,那种认为评价结果是由终结性测验得出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关注结果只是学生学业评价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关注过程,即采取过程性评价。因为,客观、公正评价的做法不应该是单单给学生评分,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情况。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参赛模板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标题: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课程培训Ls0745022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3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单元(章节):第二单元 5.学时数: 45 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 (1)学生进入高二年级,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磨合与适应,他们对高中新课程已基本熟悉,在学习思维和方法方面已初步具备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条件。他们基本能把握三个必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对必修1(政治文明模块)和必修2(经济模块)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模块3的学习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在小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已引出第二单元的话题,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求,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思想模块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这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2.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本课以古代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例,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在西文中,“人文精神”即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这一思想无处不在,如崇尚自我、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等,这些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主义。 (2)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研究论文:新形势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索

119687 学科教育论文 新形势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 探索 初中的历史在学生的成长生涯中占着不可磨灭的分量,可谓意义重大,而初中历史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历史是不利的。历史包含了我们民族的兴衰,荣辱,智慧,使我们的青少年和民族有了更深的羁绊,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读史使人明智,但若是从起点就阻碍了青少年对历史的了解,如教学中老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视历史为鸡肋,如此下去,后果不言而喻。本文通过研究课堂教学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是以为历史教学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的落后性 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但大多数老师依赖教学参考或多媒体课件,导致课堂教学呆滞、死板,使得学生认为历史便是冗繁,枯燥的学科,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成了老师

一个人的舞台,学生的状态便是“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再者,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内涵,只讲历史的表象问题,划考试重点,像是为了重点而去了解历史,明明具有历史非凡意义的秦王朝的统一,本是气势辉煌,凸显浓墨重彩的那一笔,却偏偏讲的平淡无奇,一张口就是记重点,让学生牢记其意义,长久以往,便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即历史就是死记硬背,老师说的就是考试要点。 还有一些老师固步自封,使用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插图教学法,一大段文字对应一个图片,这种非动态且单一的模式并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这样是很难提升教学效果的。这些相对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完成教学目标,还会对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存在偏见,不利于个人发展。 (二)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讲的淋漓尽致,自我陶醉其中,而学生却是千姿百态,有做其他科作业的,有看课外书的,还有走神的、睡觉的,还有剩下的那部分学生勉强听着老师讲课,随口回应老师的问题,甚至伙同其他同学起哄,学习效率低下,这样久久发展下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更加依赖老师的讲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十分关键,它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阵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主 要在课堂进行,同时历史教学也是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其他文化课的学习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政治和文学都是从浩瀚的历 史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可以说历史是百科之母。在我们中学历史的教学现状中,老师读课本,学生划重点,考试背重点,学生学得十分被动、消极、机械,不会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割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我在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以来,长期 执着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历史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本文谈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正确认识中学历史教学的地位 历史是一种文明的传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展示了一 个民族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一个民族产生、发展、壮大、演变的脉络,任何文化都有一个传 承历史走向,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创新,同时也不知道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 的传承能够更好地发挥一个国家公民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来发展国家, 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上的经验给我丰富的智慧,开阔我们的眼界,启迪 我们睿智地思考问题,少犯错误,一个国家的未来由少年主宰,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说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必须知道一个国家的过去,立足今天,展望未来,一个民族忘记祖国的历史意味背叛,我们要把学 生培养成爱国主义建设者,历史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可以全面推动学生的思想建设,这 是时代的要求和选择,也是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辞的责任。只有正确认识了历史的教学地位,才能端正我们的历史教学的态度。 二、抓纲务本,明确教学目标 抓纲务本,这个“纲”原来是指《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现在是指《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它是我们教学的行动指南,它对教材中的知 识哪些要求识记、哪些要求理解、哪些要求熟练运用、培养什么情感,都十分明确、细化, 形成一个严密的教学体系,教材是立足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写,它是 围绕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它是新课标的细化、具体化,它是我们教学的蓝本,是历史教育专 家严格审查后使用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钻教材,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不能停留在表 面的语言文字上,课标和教材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两件重要武器,离开它们我们就无法教学,如船置浅滩、车陷泥潭,我们教学本末皆无了。 三、认真落实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这样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设计, 不能浪费一分一秒,不能浪费学生的智力资源,更不能浪费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立足于学 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必须要整合、完善、整合所有的资源,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我在教 学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1.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内心偏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驱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长时间专注在自己的所学的目标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开 发学生的智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新思维中,通过思维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把历史知识细化、序化、网络化。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可以使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通过声音、图像,生动、形象、 直观再现出来,中学生喜欢直观地思考问题,逻辑思维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声音、图像、 文字多方刺激学生的感官,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容易记忆、理解。心理 学表明,信息多途径进入学生大脑之中比单一渠道进入学生大脑中记忆深刻得多。

历史教学工作评价模板5篇

历史教学工作评价模板5篇 历史教学工作评价1 本人在工作中,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行为规范,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进取推进素质教育,敬业爱岗。平时注意学习理论和党的有关文件和法规,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团结身边的同志共同提高。 进取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自觉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本事。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进取参加新教材培训活动,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本事,能进取组织各年级的教学研讨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平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探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减轻学生负担,教学效果好。几年来,先后自觉参加了教师继续教育省现代教育技术北师大远程教育等培训活动,学习了《大教育论》《教育简史》等教育理论与著作,全面提高了自我从事教育事业的本事和水平。 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注意研究教材教法和班情学情,不断改革自我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细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辅导,尊重并严格要求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从每一节历史课上都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得

到薰陶,在学生的成长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和水平。 为了上好课,我坚持备好每节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逻辑体系,认真了解学情,并采取相应措施,把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 课堂上,我注意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动学生情绪,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几年来,从事七年级的历史教学时,我异常注意课堂的趣味性,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而九年级因为面临升学考试,我则在努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构成完整而系统的历史体系,培养其正确认识辨析分析历史问题的本事和方法。几年来,结合教学实际,我不断思考,及时评价经验,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 进取改革教法,注意因材施教。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我在认真学习洋思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取探索改革历史教学的新方法,从创新课型上下功夫。根据班情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每一节课。几年来,学生学习历史的进取性很高,成绩也十分明显。除历年来统考中招成绩一向在许昌市名列前茅。 主动团结同志,帮忙指导青年教师共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

关于当前历史课程、教学与学业评价的若干思考

关于当前历史课程、教学与学业评价的若干思考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张逸红 (丹江口市一中刘志远听课整理) 交流提要 高考综合改革下历史教学应有的坚守与改变 正在走来的新高考是与新课程相衔接的一项系统工程。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一方面,要深入正面解读改革方案,把握其精神,放大其有利因素;另一方面,要研究高校招生科目的要求,比较高考改革方案与现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实践,哪些是一致的要求?如何做得更好、更扎实到位?哪些是高考改革倒逼下应该做的必要调整和改变?从而厘清未来教学中的坚守与改变。 一、高招专业导向对中学历史课程提出的要求 (一)高考方案与中学历史课程的相关点 2014 年9 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按照文件精神,“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它明确把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的轨道。为此,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分别出台的方案规定:“高中学业考试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等级赋分的成绩既用于评定学业水平,又作为高考成绩的一部分。” 新高考方案中,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并以等级呈现。沪浙两个方案关于高校招生录取中选考科目的要求是一致的,“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二)高校招生选考历史科目的统计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其招生是为大学挑选要培养的人。为此,高校制定选考科目主要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下文以部分北京高校在浙江省招生的要求,并结合上海市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分析。2017年约1400所高校拟在浙江省招生,首次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涵盖2.37万余个专业(类)。其中,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不限选考科目占54%,设限选考科目占46%。各校提出选考科 由表格可知,在浙江省招生的高校中,历史科目在传统文综中涉及的专业最多。从上海各高校汇总的情况看,37所本科高校共设置专业(类)1096个,大部分高校对于选考科目较少限制,但仍有41个专业涉及历史科目,略低于地理47个,远高于政治26个。较改革之前的文理分科,选学历史的学生在专业上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以发挥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个体的发展。 (三)高校专业对历史科目的要求分析 1.历史学类专业 历史学是有明显单一科目属性的专业,对于考生史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思维水平等有较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思路: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中很重要的一课,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1、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分别确定为: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从原因上来看,应该从当时英国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的分析,概括出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也就是直接原因。 3、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教学中,教师应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多次的反复,最终才取得革命的成功。 4、教学方法采用区教研室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首先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的影响导入本课的学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课所讲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讲解应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预习情况有重点的讲解,体现有针对性,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面面俱到。师生共同探究是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中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精彩环节,教师应巧设问题,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括总结历史结论的能力。 5、练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查,练习的设计应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求多求全。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选编,力求事半功倍。

如何评价一节历史课

如何评价一节历史课 张金平 最近一段时间听课很多,收获也很多,同时还要评课。从哪些方面去评课呢?我查阅很多资料,现将我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首先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指令性文件,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重视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掌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据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熟悉《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再结合教材的具体叙述,最后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比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世界古代史”“上古人类文明”的内容标准中明确规定“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它给人们的初步印象是原来所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但是,仔细读来,就会发现这是《课程标准》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从文明起源来了解人类文明与环境的关系。《课程标准》中还有不少“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教师只有认真研读、发掘,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是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依据,是考核学生的依据,也是评估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

它对于教师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历史教师只有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整合、讲授历史课,才能符合新课程的科学性原则。 二、正确处理师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理念。具体地说,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主体,必须体现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是整体育人活动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必须关注受教育者富有个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发挥主体作用。所以,主体与主导是统一不可分割的。现在,提倡学生为主体就是让主导有落脚点,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主体为前提而存在的。同样,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无法发挥主体作用,自然也不会有优质的历史课。就具体教学过程而言,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发挥主导作用,要把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安排恰当,从而引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正确处理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评定优质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一节优秀课的重要因素。 三、要落实三维目标并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提高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较好的能力,也不可能产生丰富的历史思维。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同样,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能力的培养。历史知识“浩如烟海”,一个学生不可能学完人类的全部历史知识。为此,我们必须把中学生的历史知识限定在“普及性、基础性和

学业标准:让学业评价更加科学有效

学业标准:让学业评价更加科学有效 建立学业质量标准,是完善我国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督制度”,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调高质量上来”。 2015年,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价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研究与实践》正式出版。这是“首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标准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这项课题以北京市十余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为基础,选取中学语文、中学数学、中学地理和小学品德与社会四个学科,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思维特征与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国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以学段为单位、相对模糊的内容标准,转化成以年级为单位、从学生学习结果呈现的学业标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于理解又易于落实的学业水平评价指南。 一、为我国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建构奠定基础 学业标准作为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在常规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描述。基于学业标准的研究和教学改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有三十余

年历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指导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纵观国内的教育改革和研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中学业标准的研究与建构相对滞后,目前我国的教育质量标准主要体现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等,不仅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的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但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概括性和普适性,远远满足不了科学、准确、全面地开展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实际需求。建立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的学业标准,是完善我国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基本保障。 本书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语文、中学数学、中学地理四个学科作为研究样本,建构了较为完善、操作性强的学业标准体系。这一成果不仅具有国际视野,而且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对于落实课程标准,改善评价方式,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二、为教师科学评价学生学业水平提供操作指南 我国的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应学习的领域、主题及内容的描述,对于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要求以及这种要求对应什么层次的认知水平,则缺乏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评价建议。因此,虽然许多教师在观念上认可新课改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理念,但在实践中还是更多地倚重以考试成绩作为单一指标的考试型评价。本书结合学科教师的教学实际,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