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主题探究教学以昆虫主题教学为例

kk主题探究教学以昆虫主题教学为例
kk主题探究教学以昆虫主题教学为例

主題探究教學以「昆蟲主題教學」為例

李同立*黃財明**

*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自然科教學碩士班

**高雄師範大學

高雄縣湖內鄉文賢國民小學

lti@https://www.360docs.net/doc/306612567.html,.tw

論文摘要

本主題式教學以昆蟲為主題,採主題式的探究學習活動,主題探究是一種以學生的知識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策略,乃指教學過程中,教師藉由提出問題或提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資料,鼓勵學生主動進行假設、探究、驗證、歸納、討論及解釋問題,教師是站在引導者的立場,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研究結果發現以資訊融入教學的主題探究學習方式,有助於提升學生探究的能力。

關鍵字: 主題探究、 探究教學

1前言

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環境,也是眾生萬物的生命之源,人類與地球其他生物都是地球的一份子,因此我們要以平等的心來尊重他們。大自然的一切,是很有規律的運作著,所以地球上到處充滿欣欣向榮的生機。自從人們大肆破壞生態以後,地球就不再是一種和諧、優雅、清新的環境,大自然的反撲,說明了人定勝天的迷失。鑑於上述理念,配合學校校園生態的背景,推動真、善、美的情境教學,讓學生浸淫在大自然的生態領域中,向大自然學習,以期建構出學生生命中心的自然觀。

長久以來,探究科學的精義經常被灌輸科學的觀念所取代。事實上,讓學生學會探討知識與教給學生科學知識同等重要,甚至為重要。前教育部長林清江博士曾說:「不要給孩子有背不動的背包,要給孩子有帶得走的能力」,特別在強調升學主義的台灣,許多人開始思考,我們需要培養具備有什麼能力的下一代,才不會在世界舞臺上,失去自己的競爭力。科學教學一方面應重視知識傳授,教師更應鼓勵學生勇於思考、發問、假設、找到方法、實驗、預測、數據收集、整理、尋求解釋、應用;科學教學的重要功能之一,應在於提供合適的情境讓學生探索生活環境中的自然科學,進而以一顆關懷環境、尊重生命的情操,應用自然科學知識於日常生活之中。

2研究目的

本研究擬使用鐘樹椽(2002)的主題探究模式進行行動研究,在本校選擇一個班級進行主題教學研究,一方面以探究教學為基礎,將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讓學生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策略及過程,並探討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可能遭遇的困難及尋求解決問題之方式,另一方面探討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策略及過程,將愛護昆蟲的情操及對昆蟲的態度,呈現在我的第一本昆蟲書。

3重要名詞釋義

3.1、探究教學

本研究的探究教學是根據鐘樹椽(2002)提出的主題三層探究模式,此種模式是以資訊科技融入為主軸,結合主題教學與探究教學的一種新模式,其教學要點如下:

第一層:事實面的蒐集、整理與報告,此階層是知識面的文獻探討。第二層:探索性研究子題的擬定、探究與結果,此階層是日常生活應用面的探測調查。

第三層:進階實驗研究子題或行動的擬定、探究與結果,此階層是進階實驗或行動面的探索研究。

此處使用主題三層探究模式,而不使用主題三

階段模式,因為階段模式必須完成上一個階段才可以進行下一個階段;而三層模式則是可以切割獨立或延續的模式,單獨一層即可完成研究。

3.2、資訊科技

雖然資訊不等於電腦,但是資訊的來源主要還是來自於電腦、網路及多媒體,因此本研究所指的資訊科技是指電腦、網路和多媒體的結合。本研究所指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指教師將資訊科技作為呈現學習材料的媒介、學習的內容或是學生學習的伙伴,用以改進教師教學或幫助學生學習。

4、研究設計:

4.1、研究場所簡介

4.11、學校簡介

研究者服務的學校位於高雄縣湖內鄉,鄰近台南市區,文化刺激、社會資源豐富,屬中型學校,學生人數約500多人,且九年一貫課程及學校本位課程實施,學校環境優美、設備齊全,適合學生學習,並不斷補助充實教學環境設備。依據學校簡介資料:該學區的家長以工、養殖業及商業為主,家長積極參與學校各種親職教育、學生成長活動。地方鄉土文化資源豐富,正積極建立社區支援學校網脈。 4.1.2、研究班級

本研究參與主題教學的學生,目前就讀五年級,全班共有26位學生,五年級時學校安排一週一節資訊教學時間,學生熟悉視窗環境軟體的操作、磁碟工具程式的使用及電腦檔案的管理;能利用電腦文書處理軟體編輯中英文文稿,進行編輯、列印的設定,並能結合文字、圖畫、藝術字等完成文稿的編輯; 50﹪的學生家中擁有一部可上網的電腦,家長都非常關心子女的學業與行為。

4.1.3網路環境

學校為一中型學校,硬體設備有單槍五部、手提式電腦六部、實物投影機一部及數位相機五台,設有一間行政電腦室(八部行政用電腦及一部伺服器)及一間電腦教室(三十五部學生用電腦,一部教學用主機及電腦教學廣播系統)。全校高年級(五、六年級共七班),每班配置一部教學用電腦。校內已建置一區域網路,對外以專線和網際網路連接。

4.2、研究流程

課程發展

境中,許多生命的躍動隨時隨

展的理念:發展生命中心

多元

4.3、研究情境與

4.3.1研究情境

在你我的生活環

地上演,許多生命的喜悅一幕幕的上演,但我們卻很少注意牠們的存在,一隻螞蟻、一隻蚊子或一隻蜘蛛……許多昆蟲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出現,我們可曾注意這一些生命的存在,透過「小宇宙」的影片,帶領學生體會出蟲蟲世界在微觀之下的生動美麗,也期待學生能以一顆自然的心關懷大自然的生命,並將愛護昆蟲的情操轉換為行動,利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習的模式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學習的樂趣,並將探究的過程與成果,在小書上寫下昆蟲物語,讓昆蟲不為人知的一面在學生之間流傳。

4.3.2 主題課程發展

配合學校本位課程發

的自然觀,以「發現身邊的小宇宙」主題統整課程,在這學期實施八節的主題式教學(Thematic teaching),以學習歷程檔案為

評量方式,呈現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成果。主題統整課程發展流程:如圖一所示。

圖一主題統整課程發展流程

4.4、研究實施步驟

4.4.1研究行動實施

本研究所採用的教材為自編教材,本主題教學著重在學生的探究能力層面,及對昆蟲認知層面。本研究採用鐘樹椽老師的主題探究教學模式為架構設計教學活動,一方面以探究教學為基礎,將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讓學生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策略及過程,並探討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可能遭遇的困難及尋求解決問題之方式,另一方面探討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策略及過程,將愛護昆蟲的情操及對昆蟲的態度,呈現在我的第一本昆蟲書。

在教學實施後進行訪談,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1.2 資料蒐集與分析

依據主題教學活動的成果、學生參與活動的歷程將所蒐集的資料加以整理。

1.、資料蒐集:教師的教學日誌:摘錄教師在教學期間對教學及閱讀學生的學習活動單的感想,所寫下的教學省思日誌,從教師的教學日誌中,可以瞭解在研究期間自我反省及修正教學策略的歷程。訪談紀要:選擇班級中具有代表性的學生(表達完整、內容豐富、涵蓋所有學生意見者)進行訪談,以求深入瞭解學生的看法及影響。文件資料:包括學生在班級課式的教學中的學習作業單、報告摘要、小組討論發表單。

2.、資料分析

本研究質的分析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作業單、訪談紀要、學生上課發表、教師的教學日誌,將這些資料分類編碼,表一是資料類別代號說明:

表一資料類別代號說明

資料類別 代號

學生學習作業單 sw

學生訪談紀要 si

教師教學日誌 tj

資料碼說明:

例: sw 940320

03

資料類別代碼 日期

學生學號

5、結果與討論

5.1探究式主題教學困難

實施探究式主題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依三點陳述:(一)教學時間與方法。(二)、學生探究資料整理資料歷程。(三)、校園內觀察昆蟲不易。茲分述如下:

5.1.1實施探究教學教學方法與時間:

主題教學時間自200502175至20050318共計一個月時間,每個星期二節課,教學方法採探究式主題教學融入資訊科技,以影帶小宇宙融入教學,學生表現出對昆蟲的喜愛與全新的觀感,當研究者採探究模式教學時,學生習慣於傳統制式的教學,就是教師幫學生找好主題,告訴學生要做什麼?依循研究步驟作完成作業,而此次的探究教學,學生要幫自己做決定,思考一個主題,提出推論及問題?在這一個環節,教師必須花更多時間引導學生思考,並做出選擇昆蟲主題,探究的方向及問題。

5.1.2學生探究主題時收集資料與整理資料的能力

在收集資料上,學生利用圖書館圖書資源很快的找到自己的研究主題的資料,在網路資源方面,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源網站(昆蟲小百科、蟲蟲危機、發現身邊的小宇宙)上,能夠快速的找到資料。在整理過程中,學生遭遇資料整理的難題,在一堆資料中,難以找出想要的重點,而且,資料的拷貝情形嚴重,尤其是網路

資料,往往列印下來剪貼在小書上,整理資料的能力明顯不足,從學生的訪談資料中:

老師我找到瓢蟲資料,不過資料很多,我要寫哪些內容呢?要不要全部寫上呢?(si94031001)

我的蝴蝶生態資料介紹很多,要全部寫上嗎?還有小書要全部寫完嗎?(si94031214)

可以看出學生面對資料時,往往抓不到重點整理。

5.1.3校園內觀察昆蟲不易

觀察校園昆蟲時,學生最喜歡到學校蝴蝶園中觀察蝴蝶,而其他選擇操場觀察的同學,找到其他昆蟲機率不高,尤其現在是冬天,前幾天寒流來,許多昆蟲不易發現,在選擇教學時間應注意昆蟲出沒的季節。學生在訪談中說

老師我想觀察天牛,但校園中我多找不到。你可以試著觀察其他的昆蟲阿!如瓢蟲、螞蟻……. (si94030416) 5.2探究式主題教學學習成果

實施探究式主題教學成果,依五點陳述:1.學生對昆蟲的正確認知。2.欣賞昆蟲生態之美。

3.學習觀察昆蟲能力的提升。

4.學生探究資料整理資料成果。

5.與同儕分享學習成果。茲分述如下:

5.2.1、有助於學生對昆蟲的正確認知

依據學生學習單前測所統計的結果,88﹪的學生能正確寫出的昆蟲有6隻腳,65﹪的學生能正確寫出的昆蟲有2對翅膀,7﹪的學生能正確寫出的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學生所認識的昆蟲,依序是蝴蝶(92%)、蜻蜓(58%)、蜜蜂(46%)、螞蟻(42%),最常見的蚊子、蒼蠅及蟑螂卻很少被提及昆蟲;學生認識昆蟲種類五種以下佔54﹪,認識十種以上有16﹪,而教學後學生認識昆蟲的種類五種以下有16﹪,認識昆蟲種類十種以上54﹪,而95﹪的學生能正確寫出的昆蟲有6幾隻腳,95﹪的學生能正確寫出的昆蟲有2對翅膀,85﹪的學生能正確寫出的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並能正確說出頭胸腹的細部構造。 從學生的學習單可以看出學生對昆蟲的認知有明顯增加,如:

我覺得多認識一種昆蟲,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以後如果上課提到的話,我就更瞭解了,我也覺得鳳蝶種類很多。(sw94031715)

我覺得在這一次學習過程中,讓我對昆蟲有很大的瞭解,尤其是鍬形蟲,因為我在小書介紹牠,牠是屬於鞘翅類,我現在對昆蟲真的有很深的瞭解。(sw94031714)……………….這次我真的學習很多,像是我在查資料的時候,就看見如何分辨台灣紋白蝶的性別方法,真是一舉兩得阿!(sw94031721)

上了這一課,讓我學習到了原來昆蟲有這麼多種,如果我沒上這一課的話,可能,我還分不清哪一種是昆蟲,哪一種不是昆蟲,所以這一課,讓我學習到好多昆蟲呢!(sw94031724)

經由探究的學習模式,雖然選定一個探究的昆蟲問題,但經由查閱資料、分析、整理後,對昆蟲的認知有更深的瞭解。

5.2.2提升學生欣賞昆蟲之生態之美

如果我們能夠換個角度,換個眼光,重新來看這個世界,我們會發現一切都不同了,到處都是驚奇與美好。仰起頭,你會看見星空;趴下來,你會看見螞蟻運糧;閉上眼睛,你可以看見任何幻想。一點點的調皮、一點點的好奇,再加上一點點的勇敢,你就會發現身邊充滿了許多新鮮、驚奇的小宇宙。經由影片小宇宙的引導,蚊子羽化出水的剎那竟然像仙子一樣美麗,毛毛蟲走路的時候會乖乖排隊,聖甲蟲是天底下最憨傻有毅力的小蟲,肥肥醜醜的飛蛾卻有著一對像羽毛般漂亮的觸鬚。從學生寫出影片中最感動的畫面,可以知道學生以自然的心欣賞昆蟲生態之美

黃鳳蝶在蛹的時候不漂亮,在飛得時候很漂亮。

(sw94021801)

瓢蟲非常可愛!因為當牠要飛上天空時候,差一點飛不上去,還好牠不放棄,拼命的往上飛,終於飛上去,還有,瓢蟲從葉子滑下來,好像是溜滑梯,非常順暢喔!真可愛,希望牠們能夠繼續成長展開翅膀飛上天。

(sw94021814)

,有些學生將昆蟲的行為比擬人類的行為來看待,如

鍬形蟲是天底下最厲害的打架高手,螞蟻保護蚜蟲的作風,和我保護弟弟的作風一樣。(sw94021802)

將螞蟻、蚜蟲與瓢蟲之間的關係,想成自己和弟弟之間的關係。而影片中昆蟲與大自然奮鬥的情形,學生以一顆向昆蟲學習的心在學習單寫下,

聖甲蟲是昆蟲最傻的昆蟲,把土推來推去,有時遇到挫折也會努力去解開,是我們要向聖甲蟲學習的事情。

(sw94021818)

螞蟻他們真是努力,每天都出來尋找食物,工作非常辛苦,雖然螞蟻是雉雞的食物,但螞蟻仍不害怕的去對抗,可惜還是被吃掉了,真可憐,牠們要加油!(sw94021825)原來昆蟲在學生的心目中,許多的行為是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5.2.3、學習觀察昆蟲的能力

昆蟲的生態行為中,隱藏著許多有趣的祕密,希望透過同學的眼睛及頭腦,拿起筆一起來和昆蟲作朋友。透過觀察校園昆蟲的活動,學生安靜地或蹲或站,選定觀察的昆蟲,拿起筆記錄牠與學生邂逅的幾分鐘,在過程中看見學生由吵雜到安靜,由走馬看花到細心端看,從大聲交談到輕聲細語,學生已經知道和大自然相處之道!從學生的學習單可以看見,

讓我學習到以前從不知道昆蟲的趣事,也認識了許多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昆蟲朋友與習性,更進一步觀察昆蟲。也知道一些昆蟲的嗜好和名稱,我覺得收穫真不少,也讓我增廣見聞!(sw94031716)

這一次我遇到的問題是:菜蟲只吃高麗菜嗎?結果我為了實驗,就養了七隻菜蟲,我觀察到那些小菜蟲們幾乎就是一模一樣,最後有一隻生出後證實是台灣紋白蝶,讓我好高興喔!(sw94031721)

觀察昆蟲的喜悅已經悄然在學生心中洋溢著!

5.2.4、提升學生學習探究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學生整理資料的策略及過程,由訪談資料的整理分析結果發現:

學生探究資料依小書製作引導的主題收集資料,如sw94030421學習單所示:

1.我想製作昆蟲主題人物是?小菜蟲

2.為什麼會選上牠呢?因為牠很可愛

3.牠住在哪兒?菜裡面

4.牠吃什麼?怎麼吃?吃菜,用嘴

5.平時如何防避敵害?躲在葉子下面

6.危險時如何自衛逃生?用保護色

7.牠是如何求偶與傳宗接代呢?長大以後交配

8.我在那兒看見牠?菜裡面

9.牠和我們的關係(人)?會吃人的菜10.她的親人有哪些?11.想一想還有要介紹的…?牠是什麼科?牠是粉蝶科。

學生整理資料的策略及過程如下

1.照小書子題找到資料。

2.分析資料及複製資料。

3.依每個小書子題分成三段。

4.每個子題後面有小結。

5.文章最後有總結。

6.寫在小書上或貼在小書上。

7.完成一本昆蟲小書。以下引證一些對話如下:

T:你整理資料的方式及策略為何?

S21:整理的方式是先把相同的子題放在一起,再摘錄重點,最後打心得 想法;策略是針對小書子題內容分析之後再打心得想法。(si94031021)

S14:整理的方式是先按照主題分類,先找到的資料先印出來,摘錄重要

後再打進去;策略是針對子題內容來分析重點及打心得。(si94031014)

從學生完成一本昆蟲小書的心得感想可以看出,經過主題探究的學習後,對自己的能力給予肯定。引證如下:

我覺得當時製作這一本書的時候,都會覺得好像特別辛苦,可是把這一本書完全做好的時候,一切辛苦都值得。以前對鍬形蟲並不是有很深的認識,現在對於鍬形蟲就有很深的瞭解,因為在製作這一本書的同時,我要查查有關於鍬形蟲的一些資料,要好好的閱讀,才會知道有關鍬形蟲的基本資料和檔案。鍬形蟲其實並不可怕,只要我們不攻擊牠們,牠們也不會來攻擊我們啊!所以我們要用愛心來保護鍬形蟲,不讓別人攻擊。(si94031714)

5.2.5、願意與同儕分享學習成果

學生製作的小書,在我的昆蟲小書發表會中,同儕之間分享製作小書的辛苦及技巧,學生也從小書中學到自己所不熟悉的昆蟲,s22及s15在學習單寫到,

這次的學習讓我學習到許多昆蟲的生活和習性,也讓我更加的認識昆蟲,雖然有些昆蟲我不知道,但從同學的小書中,我認識到昆蟲有平常我們不知道的優點和趣事,使我原本對昆蟲無所不知的性格,卻變的越來越喜歡牠。

(si94031722)

我看見了許多漂亮的小書有些人做鳳蝶,有些人做蜜蜂等等,都做得很特殊,當我翻開慧珊的黑鳳蝶,我參考了一下,我才了解,黑鳳蝶用牠的鼻攻擊敵人,真是厲害啊!(si94031715)

5.3、反思與建議

在國小實施主題探究教學以「人與昆蟲的對話主題教學」的反思及建議如下:

5.3.1、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愛護生命的自然觀 運用影片引導學生學習,可以激發內心渴望接觸自然的心,我們的感覺器官,也許太久沒有感受自然的美感,經由影片微觀的的昆蟲影片,開啟學生的視野,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嘗試,在過程中,讓研究者印象最深刻是,S21以家裡出現的菜蟲作為觀察、探究的對象, S21:蟲死了,她傷心的說我的菜蟲死了!怎麼會死呢? T:溫度幾度?有喝到水?吃什麼菜?

S21:嗯!應該我沒有好好注意牠的生長環境,好!我知道了!(20050302)

於是隔天他說又抓到八隻菜蟲,菜蟲的觀察順利進行,從s21的小書中,看見美麗的菜蟲照

片,最後昆蟲小書發表會時,提出菜蟲飼養箱,裡面是一隻蚊白蝶羽化,見她興奮的感覺,我想她真的收穫很多喔!耳邊傳來她的耳語:蚊白蝶幼蟲吃十字花科,十字花科有哪些蔬菜啊?有白菜、花椰菜、大陸妹……………。

5.3.2、國小實施主題探究教學應加強收集資料的方法

從學生發表的小書來看,雖然在使用探究教學之後,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有顯著提昇,但收集的方式很狹窄,大部分都來自於網路資料,雖然網路的資料最新最多,但也最複雜最不真實,學生應多方面去收集資料,除了網路資料外,圖書資料也是一項很有用的資料。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經常運用網路資料或圖書館資源,資料的來源是多元化的。老師應教導學生多方面的收集資料。

5.3.3、學生對於主題探究教學的模式,要有較長時間的適應期

主題探究教學與一般的單元教學不一樣,一般的單元教學,只是學習基本的概念知識而已,比較重視在知識面;而主題探究教學則針對一個主題加深加廣的學習,不只在知識面而已。就本次的主題探究教學而言,便是知識面的收集、整理與報告,針對小書主題昆蟲探索性研究子題的擬定、探究與結果,最後是進階實驗研究子題的擬定、探究與結果;時間比單元教學要長很多,學生需有較長時間的適應,本研究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建議以後做主題探究時應延長時間為二個月。

5.3.4、主題探究教學是有助於學生高層次思考,在過程中應多予肯定

學生在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互相討論收集與整理的方法;如何上網查資料和如何去圖書室尋找資料,如何把一堆的資料整理成一份告,互相的研討,學會了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昆蟲資料調查的過程學到了更多。所以建議實施主題探究教學不應只重視結果,更應重視過程中的收穫。

6、參考文獻

[1]莊淑如(2002):資訊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劉世雄(2002):資訊科技融入主題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論文發表於「E世代的創意教與學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

[3]鐘樹椽(2002):中區儲備資訊種子學校基本培訓課程。教育部電算中心,未出版文件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国外的教学模式 1.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 3.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 4.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5. 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6. 塔巴的归纳教学模式 7. 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8. 布鲁纳等人的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 9.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10. 约翰逊兄弟的合作教学模式 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概念 国内的教学模式(1)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组织方式做的简要表述。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宏观模式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构建的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模式;中观模式是指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构建的办学模式;微观模式是教师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的教学模式。 国内的教学模式(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该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几个要素:①指导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②主题:是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主导着教学模式的形成。③教学程序: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也使得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另外还有几个隐含的因素:④目标:任何教学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标,使主题具体化,也是主题或教学活动前进的方向。⑤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⑥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法。⑦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因其主题、目标、程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大致分类 1.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2. 个性教学模式 3. 合作教学模式 4. 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几种教学模式 1. WebQuest(基于资源的研究学习模式) 2. MiniQuest 3. “情境(问题)探究”模式 4.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5. 抛锚式教学模式 6.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 W ebQuest 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把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 根据完成时间的长短,WebQuest可以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 1. 短周期的WebQuest一般一至三课时完成,其教学目标是获取与整合知识,学习者需要处理大量新信息并最终形成对这些信息的意识。 2. 长周期的WebQuest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至一个月,其教学目标是拓展与提炼知识,学习者需要深入分析“知识体”,学会迁移,并能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对知识的理解。 组成: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绪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

中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翅膀教学设计

中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翅膀教学设计Theme activity of middle class: colorful wing t eaching design

中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翅膀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是“用艺术手段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通过幼儿用丰富的表情和简单的动作表 演朗诵儿歌和歌曲。充分发挥幼儿肢体语言的作用,使幼儿敢于在集体和他人面前表现,培养幼儿活 泼开朗的性格。用绘画形式再现多彩的翅膀,再现艺术的魅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胆量。体验成功 的快乐。因此,设计主题活动:多彩的翅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幼儿了解昆虫翅膀的对称特点。同时感受对称图案的美。 2、用艺术手段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3、培养幼儿想象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观察了解昆虫翅膀的对称特点。 用艺术手段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蝴蝶、蜻蜓、七星瓢虫彩色图片各一张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小朋友说一说你知道的会飞的昆虫有哪些?这几种昆虫用什么飞飞起来的? 2、这节活动课欣赏多彩的翅膀。板书课题:多彩的翅膀 二、基本环节 (一)看图操作 1、教师:小朋友打开幼儿操作材料。 2、教师:仔细观察这三种昆虫图案怎么了?小朋友想知道它们的另一半在哪里吗? 3、幼儿:把17页的按虚线向红箭头方向折过去,拼成完整的昆虫图案。

有趣的昆虫主题教案

主题内容:寻找昆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体验寻找昆虫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各种各样的昆虫图、放大镜、画板、画纸、笔等 环境:选择有蚂蚁、蝴蝶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提问:你们见过昆虫吗?昆虫是什么样子的?你认识什么昆虫? 小结:昆虫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常见的蚊子、苍蝇、蜜蜂、蜻蜓、螳螂等都是昆虫,他们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二、提出要求 1、引导幼儿讨论到操场寻找昆虫的办法: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昆虫?怎样才能找到它们? 2、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告诉幼儿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提出观察要求:三人一组,到树下、草地上、花丛中等地方去找昆虫,然后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4、提醒幼儿观察昆虫长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三、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的昆虫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介绍,你是在哪里找到了昆虫?它长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分辨小朋友画的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 小结:昆虫生活在我们周围,昆虫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昆虫一般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主题内容:小小蚂蚁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3、乐意与同伴合作表现蚂蚁的动态 物质准备:(1)师幼共同捕捉蚂蚁(分装入留有气孔的瓶子中,每组一瓶)。(2)面包渣、米饭粒、青菜、野草等(装在盘子里,每组一份),放大镜,介绍蚂蚁的少儿图书。(3)有关蚂蚁的教学课件、黑板、粉笔。(4)音乐《蚂蚁擞豆》、播放器、可当“豆子”的大软娘或大泡沫积木 活动过程: 一、蚂蚁引趣. 1、出示蚂蚁,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都捉了不少的蚂蚁,大家想要了解妈蚁哪些方面的知识? 2、教师将幼儿的问题汇总:蚂蚁是不是有眼睛?蚂蚁是吃什么东西的?为什么蚂蚁会一起抬着食物回家?…… 3、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黑板简要记录。 引导语:大家要了解的事情太多,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大家想了解的问题呢? 小结:想了解蚂蚁长什么样子?是不是有眼睛,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也可以看看介绍蚂蚁的图书;想了解蚂蚁怎么搬运东西、蚂蚁喜欢吃什么·可以给蚂蚁喂食盘子里的食物…… 二、探究蚂蚁。 1、引导幼儿和伙伴商量,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着手探究。 2、鼓励幼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可以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3、幼儿分组研究蚂蚁,教师观察指导。 三、分享交流。 1、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2、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有些小朋友采用了用放大镜看等方法观察了蚂蚁的外形,发现蚂蚁有两只触须、六条腿,没发现妈蚁有眼睛.有些小朋友给妈蚁喂了食物,发现蚂蚁比较爱吃面包渣和米饭粒,而不吃青菜和野草。蚂蚁是昆虫,所以蚂蚁有昆虫的基本特征—两只触须、六条腿;蚂蚁也有眼睛,但它们看东西不是很清楚。蚂蚁什么东西都吃,是杂食性动物·容易被甜食吸引。蚂蚁喜欢住在干操的地方,妈蚁王国的蚂蚁工作有明确的分工。 四、游戏“蚂蚁搬豆”。

主题式教学简介

夯实基础,各个击破 ——主题式教学简介 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其独特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等鲜明特色,与多元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开发性相得益彰,为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主题式教学的提出,旨在通过个性化测评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将起点与学习的目标相连,通过知识点主轴的构建,串联起一系列的知识点切片,对学生所学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纵向发掘,整体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主题式教学旨在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目标匹配相对应的教师和课程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设计,为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明晰的路径。 一、什么是主题式教学? 1.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情境与主题,围绕其制定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并实现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主题相关的各领域学习内容,而教材作为连接起点和目标的实现工具,需横向编选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主题式教学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身上,通过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系列知识切片进行深入讲解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为其提供完整的学习方案。同时,主题式教学的模式也对教师了解学生现状、准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案提供了有形化参考。 2.主题式教学的特点 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中,以下特点的体现是需要被格外关注的: 1)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 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 2)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 作用的发挥; 3)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需要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4)主题式教学法针对学生的自身状况、对学习环节的各个层面进行量身定做的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的挑战。我很有幸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直接参与者,有时机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道成长。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本身。”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相信指导者的作用还是不容无视的,特别是在刚进门的时候。 一、作为实践者,我身先士卒。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好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气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神往。尤其是中国最古老的春节,有关它的来历,习俗等浸透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底蕴。恰逢寒假将至,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一时机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率先开展了“过大年”春节文化研究活动。 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事先我帮学生设计了一幅图画式综合活动资1 / 8

源卡,并为家长送上了“爱心小帖子”,提醒家长从查(通过上网、查书籍、翻日历等方式查找“春节的来历”、“各民族的年俗”)、访(通过访问身边人的方式了解“生活的今昔比照”和“春节的礼仪、讲究”)、记(通过书写记忆的方式记录能搜集到的“春联”、观察发现谁过年不休息)、算(通过精打细算,指导学生“压岁钱怎么花”,并算算都有哪些“庆贺春节的方式”)、做(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创新)等方面提示,帮助孩子开展调查。虽然困难重重,学生们均在开学时上交。纵观整个调查问卷,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填写的资料内容丰富,卷面干净整洁,颜色搭配合理。剩下的则有的内容空洞,有的涂抹杂乱。我想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因此引导帮助的水平不一样,搜集的资料质量肯定就不一样了。于是,我在交流时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网络的信息查询,渗透了一些搜集资料,整理的方法。 虽然我们的资料搜集其实不是最完备的,活动设计其实不是最科学的,但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兴趣十足,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为此,我们坚持着。活动下来,我们发现学生是喜欢这门新课程的。 二、作为选习题人,我不断反思着。 2 / 8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的模式是对传统语文教育模式的很好的补充。由于该模式需要花费的时间长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负担所以应该适宜地采用。模式流程:搜集素材—自学质疑—小组研讨—组际交流—全班沟通—过程评价。搜集素材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指读书本上的知识也就是文本内容一篇文章无论长短也就是那些固定的知识学生读上几遍掌握基本内容后就不再有读的兴趣知识拓展的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网络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使阅读的对象从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交织的境界这种全新的跨时空的阅读方式将学生的阅读与感受、体验与想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所以在学习一篇课文前我们一般不让学生去读多少遍课文而是布置网上作业让学生上网查寻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并将所查到的知识下载到自己的素材库中。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前我们让学生上网搜索并查找与“双龙洞”有关的信息学生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查找到双龙洞的网址.toursl.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下载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为以后同学之间进一步的交流做好了准备。自学质疑目前学生大多是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思考”。“老师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虽有导引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却限制了学生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和富于创造性的思考影响了学

生自主意识与个性的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若能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问难就能一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从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在上例教学中教师不必急于提出问题而是先组织学生上机浏览查寻结果让他们仔细交流并阅读每个同学查寻到的与双龙洞有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如:景区新闻、自然风景、历史文化、旅游服务、在线观景、金华旅游和风景论坛等让他们在阅读与欣赏中独立思考主动发现并自觉质疑。如:文中描写与网上资料的不同:孔隙比原来大得多;内洞不再是一团漆黑而是灯火通明;文中描写内洞的两条龙蜿蜒盘旋而网上介绍龙头在外洞龙身在内洞等。小组研讨这一阶段的学习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用小组网上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广泛交流甚至相互争辩。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竞争使课堂交流呈现多维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既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环境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群体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步得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学生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加深理解的深度、提高推理的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上例中老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昆虫教案

昆虫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昆虫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馈,活动感想等内容,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昆虫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过程: 1、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活动感想: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你知识而是做中学。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国培学习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在教研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 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 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 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 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 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 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主题教研会学习总结

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主题教研会学习总结 导读:本文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主题教研会学习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对比反思,查找不足--“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主题教研会学习总结 农安县小学数学学科“深化教学模式研究”主题研讨会于10月25日在育新小学举行。会上,两位二年级和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分别作了两节公开课,第一节是由育新小学栾世贤老师指教的《教室有多长》,第二节是由新阳中心小学初黎黎执教的《乘法分配率》。会后,进修学校数学学科教研员刘玉和主任作了关于数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的业务辅导。 会上,刘主任首先解释了我县小学数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题立题依据,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承载的课程功能及基本叙述形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深化课堂改革而创建的。经历了“研制--实验--推广”三个阶段,现已全面铺开,普遍应用。三年来,我县教师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解更加深入,应用更加得心应手。2011年长春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中,我县参赛的四位教师全部活得一等奖,并获团体一等奖;在2012年的长春市课堂教学大赛中,我县师范附属小学的崔丽艳老师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在长春市小学数学年会上做了数学观摩课。现正在录

制《商不变的规律》一课,准备作为新改版的“新世纪”版教师用书配套资源全国发行;新阳中心校的初黎黎老师在刚刚结束的国培班中作为学员代表上了观摩课《摸球游戏》……成绩斐然,这也验证了情境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是科学可行的,但我们在利用这一模式进行教学实践时,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以期研究解决。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部分的问题 1、盲目“复习”,把复习当做数学课开始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建议:面对某一节课,如果复习真的有必要,应把“复习”融在“情境”之中,但不要把复习单独作为一个环节处理。) 2、刻意“揭题”,混淆了“课题”与“问题”的功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前书写课题、先复习再书写课题、把活动主题当做课题、一次写较长课题。(建议:1、上课之前不写课题;2、课题应伴随着知识点的被揭示而呈现;3、课题应是数学知识点,如:“小熊开店”应该为“用除法解决问题”;4、较长课题应几次写完,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先完成“加法”,再完成“交换律”,最后再呈现“结合律”。) 3、“前奏”过长,为情境而设置的铺垫过多。绕了很多弯子,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学问题上来,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冲淡了情境的主体地位。(建议:“情境”就是为揭示“问题”而做的铺垫,情境本身就存在现实性、趣味性、探究性,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不要为情境的呈现设置过多的铺垫。 4、“伴奏”过强,冲淡了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有的情境国语追

昆虫主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我和昆虫有个约会》主题阅读 活动方案和实践反思 课程设计:彭志辉 一、活动目标 1、阅读昆虫的相关书籍等,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 2、诵读昆虫类的诗词,阅读昆虫类经典文章,感悟语言文字之美。 3、观察昆虫的成长,亲近自然,爱护每一个小生命。 4、通过昆虫类好书推荐、昆虫之旅学习展示等,学会表达,勇于展示。 5、爱上阅读、学会思考,敢于多动手实践。 二、资源的选取 1、有关昆虫的诗词(古体和近代,乃至于童谣) 2、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亲亲自然系列等等 3、整本书:法布尔昆虫记(10本张广学推荐版) 《小牛顿科学馆 14 独角仙—昆虫家族大集合》等等 提前购买准备昆虫类的上百本书籍。 4、影视:《昆虫总动员》、《自然密码》、《昆虫生死斗》等等 5、实践:观察一只或一群昆虫,写出自然笔记 养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昆虫标本制作 6、写作和展示:我们的昆虫之旅

三、活动课时建议 第一课时 了解昆虫相关知识,读昆虫诗词。(借助《我和昆虫的约会》的课件、全班发放昆虫诗词的文 稿) 第二、三、四课时 1、全班共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蝴蝶,如此耐心》等。 2、全班共读《法布尔昆虫记1》,借助全书扫描的ppt,老师大声读。 3、发放有关昆虫类的各类书籍,自由选择阅读最喜欢的。(为此全班购入 上百本有关昆虫类的书籍,再加上班上孩子们自己家里有的,昆虫类书籍摆满书柜一整层。) 第五、六课时 影视阅读《昆虫总动员》、《昆虫生死斗》部分片段。 第七、八课时 1、寻找并观察昆虫,班级交流自己观察所得,结合已经有的书本阅读。

2、家长来教室给孩子们讲解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并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 实践。 3、老师给每人发放几条蚕宝宝,自己喂养长大,图文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 程。 第八、九课时交流展示课 1、每人上台两分钟介绍自己这段阅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昆虫类书籍,并把 它要推销给同学们。 2、每人完成一份(我和昆虫的约会)的阅读小报。小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部分: (1)昆虫百科知识 (2)昆虫类好书推荐(至少5种以上) (3)昆虫诗词(1-2首) (4)我的观察和发现 (5)我的学习小结和思考 在给出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后,在全班介绍交流,给完成认真的孩子们颁发勋章。 3、同步展出每人的昆虫学习的记录本。 四、教学反思 原定于一个月完成的昆虫学习之旅,竟然花到了将近两个月才落下帷幕。 从开学前的策划,到过程中的不断调整方案,我和班主任老师自己也在尽力学习,很欣喜看到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到校园草丛中去寻找观察昆虫,欣喜 于每个孩子都至少阅读了2本以上的昆虫类书籍,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蚕宝 宝养成了飞蛾,但对于孩子们此次的探索学习,我也没有把握每个孩子对昆虫有了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都真正敬畏昆虫这一个个小生命,在此,把我在此次课程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和反思以简单的文字记录于此。 (一)课程的缘起 在十年前,我深入钻研并实践过综合实践课程,我和孩子们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完成的《走近白沙古井》综合实践案例获评全

有趣的昆虫主题教案

主题内容:寻找昆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体验寻找昆虫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各种各样的昆虫图、放大镜、画板、画纸、笔等 环境:选择有蚂蚁、蝴蝶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提问:你们见过昆虫吗?昆虫是什么样子的?你认识什么昆虫? 小结:昆虫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常见的蚊子、苍蝇、蜜蜂、蜻蜓、螳螂等都是昆虫,他们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二、提出要求 1、弓I导幼儿讨论到操场寻找昆虫的办法: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昆虫?怎样才能找到它们? 2、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告诉幼儿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提出观察要求:三人一组,到树下、草地上、花丛中等地方去找昆虫,然后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4、提醒幼儿观察昆虫长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三、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的昆虫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介绍,你是在哪里找到了昆虫?它长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分辨小朋友画的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 小结:昆虫生活在我们周围,昆虫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昆虫一般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主题内容:小小蚂蚁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3、乐意与同伴合作表现蚂蚁的动态 物质准备:(1)师幼共同捕捉蚂蚁(分装入留有气孔的瓶子中,每组一瓶)。(2)面包渣、米饭粒、青菜、野草等(装在盘子里,每组一份),放大镜,介绍蚂蚁 的少儿图书。(3)有关蚂蚁的教学课件、黑板、粉笔。(4)音乐《蚂蚁擞豆》、播放器、可当“豆子”的大软娘或大泡沫积木 活动过程: 一、蚂蚁引趣. 1、出示蚂蚁,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都捉了不少的蚂蚁,大家想要了解妈蚁哪些方面的知识? 2、教师将幼儿的问题汇总:蚂蚁是不是有眼睛?蚂蚁是吃什么东西的?为什么蚂 蚁会一起抬着食物回家?…… 3、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黑板简要记录。 引导语:大家要了解的事情太多,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大家想了解的问题呢? 小结:想了解蚂蚁长什么样子?是不是有眼睛,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也可以看看介绍蚂蚁的图书;想了解蚂蚁怎么搬运东西、蚂蚁喜欢吃什么?可以给蚂蚁喂食盘子里的食物…… 二、探究蚂蚁。 1、引导幼儿和伙伴商量,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着手探究。 2、鼓励幼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可以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3、幼儿分组研究蚂蚁,教师观察指导。 三、分享交流。 1、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2、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有些小朋友采用了用放大镜看等方法观察了蚂蚁的外形,发现蚂蚁有两只触须、六条腿,没发现妈蚁有眼睛.有些小朋友给妈蚁喂了食物,发现蚂蚁比较爱吃面包渣和米饭粒,而不吃青菜和野草。蚂蚁是昆虫,所以蚂蚁有昆虫的基本特征一两只触须、六条腿;蚂蚁也有眼睛,但它们看东西不是很清楚。蚂蚁什么东西都吃,是杂食性动物?容易被甜食吸引。蚂蚁喜欢住在干操的地方,妈蚁王国的蚂蚁工作有明确的分工。 四、游戏“蚂蚁搬豆”。 1、组织幼儿讨论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蚂蚁的外形特征。

《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主题阅读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感受 我所从教的地方是全国有名的豆腐之乡———石牌,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外出做豆腐去了。家里的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表现的比较懒散,对学习尤为如此。长期以往孩子们就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努力想办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彭校长的引领下我班尝试了《新语文主题阅读》。没想到这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给我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变得爱学习了,并能主动去学习了。下面就这次浅显地谈一下做法和感受: 一、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搭建 1、单元主题式教学观念的建立 什么叫“单元主题教学”呢?“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诚信、家乡、朋友、亲情,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惧怕等等。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那么作为教师教学前,我们要全面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有关的一些教学建议,从而构建了整体教学观,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 2、生本小组的成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不重视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培养。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班级学习风气不正,成了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而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建设不仅改变了这一现象,还帮我在这场教学革命中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为接下来的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首先谈怎样分组。分组的原则有三个,一是将学生按好,中,慢分成三等,每组一个优生,两个良好,一个慢生。二是按性别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是什么?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我同许多老师一样,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无非是一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直到这次指导学生开展“关注消防、珍爱生命”主题活动后,我才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这些。那么,就本次活动而言,它给学生带来些什么呢? 一、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正因为学生有社会责任感,才有本次的主题活动。在组织学生自主选题时,一开始,同学们都以个人的兴趣出发,说出的课题五花八门,大家还各持已见,互不相让。后来,当一位同学提出“关注消防”这个主题时,大家不禁想到前不久几位同学反映的元宵节在黄氏家庙赏灯时发现的消防隐患,大家就此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同学在替黄氏家庙担心,有的同学对组织者“祖宗灵着呢,还用得消防设备吗?”的荒谬论断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同学还由此想到我镇的消防现状……从同学们的讨论声中,我惊喜地发现,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的确定,竟也能激发并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真不简单! 二、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开展我镇消防现状的调查研究活动时,学生分成了四个探究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好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中,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制作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有的上街采访,有的实地考察,学生积极投入的精神使学校教师们深受感动。绝大部分学生还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的方法,在需要一些资料时,他们知道通过什么手段从哪里去获取——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实践多样,体验深刻。 三、提高了综合素质 在准备阶段,他们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在调查实践阶段,他们既分工又合作,遇到困难时互相打气,不气馁,不退缩,总能想出办法来解决。在交流成果阶段,各小组同学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研

幼儿园中班主题优质教案详案《有趣的昆虫》

(封面) 幼儿园中班主题优质教案详案《有趣的昆 虫》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一、主题的由来: 在上学期《花儿朵朵》主题活动开展以后,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花儿的朋友,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各种小昆虫为什么会在花上爬来爬去,飞来飞去?”等问题,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昆虫与花儿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学期我们将自然地生成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让幼儿继续探索花儿与昆虫的秘密,认识各种各样昆虫的名称、特征等等。 二、活动的开展: 第一阶段:《我知道的昆虫》 活动一:《我认识的昆虫》 活动目的: 1. 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 尝试对昆虫进行分类活动。 3. 体验捕捉昆虫的乐趣。 4. 尝试饲养昆虫,增进关爱小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世界”展区。 2. 有关昆虫的VCD片 活动指导: 1. 组织幼儿观看有关昆虫的VCD,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 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昆虫,引发幼儿谈论有关昆虫的话

题,比一比谁知道的昆虫多。 3. 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分类活动,按会飞的、会爬的、泥土中的昆虫进行分类布置展区。 活动二:美术活动《画昆虫》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话出喜欢的昆虫。重点指导幼儿在涂色时,使用鲜艳的色彩。 3. 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自我评价。 活动的延伸:饲养昆虫,引导幼儿记录昆虫的成长过程。 第二阶段:《昆虫的本领》。 活动一:《昆虫的本领》 活动目的: 1. 了解昆虫的本领,增强保护益虫的意识。 2. 学习搜集信息、资料。 3.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百科画册、网上查找了解昆虫的本领。 活动指导: 1.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昆虫有哪些本领? 2.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更多昆虫的本领?

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精选3篇)

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精选3篇) 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居住环境。 2、学习根据昆虫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并在饲养中实施。 活动准备: 捕虫网、饲养箱、郊外指导要点: 1、请家长带幼儿到附近小花园、菜园、郊外等地方观察昆虫,了解几种昆虫的居住环境。 2、在家长的帮助下,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学习饲养昆虫。 3、以拜访昆虫的形式,让幼儿将饲养箱中的昆虫带回园,组织幼儿分享交流捕捉中的见闻及饲养昆虫的经验。 4、教育幼儿不伤害昆虫的生命,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并能很好地照顾和饲养。 5、幼儿讨论如何给昆虫布置一个家,并教育幼儿在饲养过程中,

昆虫可能死亡,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处理已死亡的昆虫,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的态度。 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昆虫的特征,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态度。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昆虫挂图、玩具、标本、模型等。 2、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3、环境创设“昆虫王国”。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讨论:请幼儿说说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比较这些图片上的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教师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如都有六只脚,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腹部,有触角,有壳等。教师引导幼儿将其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 3、找一找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小心爱护昆虫。 4、说一说引导幼儿分享观察经验,让幼儿互相交流:你找到了什么昆虫,是否找到了我们“昆虫王国”里的昆虫?在哪里找到?这

主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主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现代交际类教学法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包括: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内容教学法、互动学习法、整体语言教育五种,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现代交际类教学框架下内容教学法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 内容教学法(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是指将学科内容与语言学习结合 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围绕学习者将要获得的内容和信息组织教学,强调在内容中学习语言,将语言学习的重点从语言本身转移到目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其早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进行英语和法语教学的沉浸式教学法,该方法关注教学内容本身,之后被广泛应用到英美国家的英语教学当中。到80年代,欧洲、美国语言学家把内容教学法和交际法结合起来,并将其运用到其他语言教学中。这一时期内容教学形成了一种综合语言教学模式,强调语言与其他科、语言基础知识与学科内容、语言技能与学习生活的整合。到了90年代,内容教学法作为新的发展也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得到了突破。Briton, Wesche, Snow (1989 )、Genesee(1989)·Stoller,Grabe(1997)、Met(1999)等学者对内容教学法进行分类,归纳了各类内容教学模式,并解释了各教学模式进行内容和语言教学的重点。也有研究者关注不同学科间相通的语言内化机制,在数学、化学等其他学科教学中借鉴并融入了外语教学,学科内容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语境,语言也在相关学科学习中起到了促进作用。Snow (2001)总结和提出了内容教学法的四种模式:沉浸式、掩蔽式、主题式以及辅助式,认为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内容的语言教学,选定的主题可以为语言教学活动提供学习内容,学习的过程由语言而不由内容驱动,注重语言与内容的平衡。 主题式教学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是指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载体,将语言知识作为主体,围绕一个或多个有意义的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习者在高动机的环境下,通过活动、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主题学习,结合语言和内容,体现出语言学习的情景化和生活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题”是学习的核心,教师围绕主题整合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不管是单元内的学习内容还是各学习单元之间都存在有意义的衔接,教学有明显的完整性和层次性。 (2)“主题”是联系学科知识的桥梁。主题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围绕某一学科进行学习探究,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围绕主题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强化知识与各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把知识与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在联系在一起,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精选3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精选3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精选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1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而是从动手实践中增长知识。本学期,我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得到很多启发。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份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

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我欣喜的看到,孩子们在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2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崭新的课程资源观引领下开发、设计、实施的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和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的挑战。我很有幸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直接参与者,有机会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道成长。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相信指导者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刚进门的时候。 一、作为实践者,我身先士卒。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尤其是中国最古老的春节,有关它的来历,习俗等浸透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底蕴。恰逢寒假将至,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一时机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率先开展了“过大年”春节文化研究活动。 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事先我帮学生设计了一幅图画式综合活动资源卡,并为家长送上了“爱心小帖子”,提醒家长从查(通过上网、查书籍、翻日历等方式查找“春节的来历”、“各民族的年俗”)、访(通过访问身边人的方式了解“生活的今昔对比”和“春节的礼仪、讲究”)、记(通过书写记忆的方式记录能收集到的“春联”、观察发现谁过年不休息)、算(通过精打细算,指导学生“压岁钱怎

么花”,并算算都有哪些“庆祝春节的方式”)、做(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创新)等方面提示,帮助孩子开展调查。尽管困难重重,学生们均在开学时上交。纵观整个调查问卷,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填写的资料内容丰富,卷面干净整洁,颜色搭配合理。剩下的则有的内容空洞,有的涂抹杂乱。我想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因此引导帮助的水平不一样,搜集的资料质量肯定就不一样了。于是,我在交流时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网络的信息查询,渗透了一些搜集资料,整理的方法。 尽管我们的资料搜集并不是最完备的,活动设计并不是最科学的,但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兴趣十足,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为此,我们坚持着。活动下来,我们发现学生是喜欢这门新课程的。 二、作为选题人,我不断反思着。 传统的节日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节期和特定的文化活动,春节、元宵、清明……都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节日有的表达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有的是配合农业生产和劳动生活的,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总之,这些传统的节令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道德风貌等,其中有许多中华民族珍贵的生活史料,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沉淀,我们应该继承传统节日中的精华,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