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专业毕业论文

西铭高架桥监理之我见

摘要

本文对西铭高架桥的施工监理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所有工作前期准备的的监理;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质量监理;每项工作的施工过程监理;各项工作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文明、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特大桥施工监理方面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施工监理员重要性

正文

1、监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程序工程,首先要作试桩试验报告,其监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审批试桩申请报告;

②审批试验工艺;

③施工阶段验证详细勘探;

④试验核定指标;

⑤监理旁站,检查试桩施工;

⑥施工单位编写试桩结果报告。

(2)其次应审批施工单位的桩基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其监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人、材料自检记录、机械设备审核;

②试桩总结报告审核;

③设计、图纸对比试验的审核;

④监理材料抽检试验。

(3)再者应做好现场开工前的准备,其监理包括下列内容:

①施工单位进行测量定位自检,监理审核;

②护筒埋设检查、测量复核、监理旁站;

③泥浆池、沉淀池的检查;

④检查水泥、骨料、水质及其它添加剂数量,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是否与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的材料相一致;

⑤检查制作钢筋笼的钢筋型号、种类、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加工各部位尺寸、焊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有无埋声管等。

(二)建立机构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首先审查施工单位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2)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理工程材料的质量好坏,直接着整个建筑物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外部造型和建成后的使用功能等。因此,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理无论在建筑、安装还是行业水平均是项目监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下面从监理的角度,阐述了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理并详细介绍了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

(3)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由于工程材料的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并难以弥补和修复的,因此,工程中必须尽力避免发生此类,防患于未然。在材料的质量监理中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监理委托合同中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在我们的监理委托合同中有关材料监理的内容是相似的,即:监理方有权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抽检,施工单位要在监理方的监督下,同时取样和试(化)验工作,监理方负责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当监理方的检验结果如与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不相一致时,以监理方所提供的检验结果作为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合同办事,加强合同管理,以合同为依据,始终坚持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方独立抽、复检相结合,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以监理方的复检作为评定自检结果的标准,同时还坚持目测和检测相结合,抽检和监测相结合,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改变过去只有施工单位自检为准,而没有第三方监督管理的状况。这样可以防止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4)明确材料监理程序,制定材料监理细则:作为国际惯例的建设监理制度引入我国,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监理的过程中使参建各方明确监理工作的性质、方法以及监理工作程序。具体做法就是针对每个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材料监理规划和细则,明确材料监理程序。在材料监理细则中,明确材料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工作方法、步骤、手段以及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保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等。在材料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则严格按材料监理规划、细则开展工作,使材料监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的轨道。

(5)审核施工单位材料计划:材料监理工程师进场后,首先了解施工单位的材料总体计划,并审核其是否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材料总体计划与施工进度相一致。在此基础上,每月施工单位应向监理方提交下月的材料进场计划,包括进货品种、数量、生产厂家等,材料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月进度计划予以审核,使材料进场计划符合工程进度要求。

(6)材料采购的质量监理:由于最近建筑材料市场呈现供不应求趋势,钢材、水泥两大材料尤为严重,因此,凡是对计划进场的材料,监理方都要会同施工单位对其生产厂家资质及质量保证措施予以审核,并对订购的产品样品要求其提供质保书,根据质保书所列项目对其样品质量进行再检验。样品不符合规范、标准的,不能订购其产品。进场材料的质量监理:在材料监理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现场原材料的试(化)验工作。

例如:对工程中使用的钢筋、水泥要求有出厂质保书,砂石、砖等要具有材质试验单,施工用水要有水质化验报告等,以掌握其技术参数资料。监理方应与施工单位同步进行材料的取样和试(化)验工作,监理方负责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当监理方提供的检验结果与施工单位的试验结果不相一致时,以监理方所提供的检验结果作为标准。监理方在对现场材料的质量监理中,应严格按照材料质量监控流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设计文件。

(7)应重点对下面几种主要材料进行质量监理:

1.钢筋、水泥;

2.钢筋焊接制品;

3.混凝土。

综上,监理的实践中证明:对工程材料的质量监理要采取目测和检测相结合;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严格遵循监理程序,加强合同管理,以监为主,监、帮、促相结合,方可确保工程材料质量,为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2、施工监理

2.1测量、放线

2.1.1全程测量工作的监理

(一)应在开工前检查承包人下列测量内容,并审核测量报告。

(1)人员及仪器配置情况、仪器精度及使用状态。

(2)桥位桩、基线桩以及重要分部桩位测量放样工作

(3)护桩分布及精度。

(二)监理复核测量的内容:

(1)测量资料

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①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②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③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①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②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③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④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

(3)测量工程师安排监理测量人员,检查承包人测量放样工作;测量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审核承包人测量报告后,决定复测内容,包括对承包人复测的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及加密导线进行抽测,对承包人的测量精度(闭合差)进行复算。(4)现场测量、放样过程中或资料审时,如确实存在精度或其它问题,应由承包人测量人员解释。必要时指令复测部分或全部桩位。如确系设计问题,应会同设计代表研究解决。

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5)测量工程师批复承包人测量放样报告,并把批复意见报告驻地,以作为批准开工申请报告的依据。

2.1.2全程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于某一测区的测量与测设工作,首先要用较严密的方法与较精密的仪器,测定分布在全区的少量控制点的点位用作测站,作为测图或放样的骨架,以保证其整体性和精确性,这种工作称为“控制测量”。然后在每个控制点上分别以较低的精度测定周围局部地区的地形细部,或施工放样建、构筑物的详细点位,这种工作称为“细部测量”或“细部测设”。

因此,测绘工作在布局上是“由整体到局部”,在测量次序上是“先控制后细部”,在测量精度上是“从高级到低级”。这就是测绘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2、桩基

2.2.1人工挖孔

2.2.1.1挖孔前的施工准备工作检验

(一)技术管理

施工单位选择的施工设备是否合理,是保证施工顺利能否的重要环节;监理人员要根据工艺要求严格审核查验施工单位报验进场的施工设备,不符合工艺要求,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的设备不准进场。

(二)材料准备

施工单位拟用于本工程的材料,必须做好报验工作,监理人员是否同意材料在本工程使用要明确审核意见。同时要对进场材料按规范要求取样做好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试验报告未给出试验结果前材料不得用于本工程。

(1)水泥: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一般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必须查明其品种、强度等级,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到商砼厂后应分批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才准使用;严禁使用快硬水泥浇筑水下混凝土;

(2)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的卵石、碎石,碎石粒径宜用15-25mm,卵石不宜大于50mm、碎石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2%,无垃圾及杂物;不宜选用灰岩

(3)细骨料: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的中粗砂,优先选用级配符合要求的河砂;砂的含泥量不大于5%,无垃圾、草根、泥块等杂物;

(4)外加剂:外加剂的选用要符合规范要求;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外加剂选用6%-8%的膨胀防渗剂。使用前,应进行掺入配比试验,外加剂应有产品合格证书;监理人员必须对其产品合格证检查留存,并做好记录。

(5)拌合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硬化及对钢筋有腐蚀作用的有害物质;污水、泥水、ph值小于4 的酸性水等,均不得用于混凝土拌合;

(6)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钢筋到达现场,分批分规格检查验收并随机抽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见证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三)施工现场准备

(1)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场地平整,按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施工道路、供水供电、施工设施放置、材料堆放及生活设施就位等有关布设和具体安排;

(2)施工前应逐级进行施工交底,并且要有书面材料发至各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员手中;

(3)在部分工程桩正式开工前,应有选择性的按设计图纸进行成孔检验,同一地质条件成孔数量不应少于二个。

检验目的:核对地质资料、核对孔底持力层土(岩)性,检验护壁井圈等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合适。如有问题,尚需选择补救措施或重新调整施工工

艺。

2.2.1.2挖孔过程中的监理

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并认真做好施工监理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以内。

(一)护壁井圈检查

(1)开孔前,检查桩位必须放样准确,首先检查施工单位在桩位外设置定位的龙门桩,安装护壁井圈模板必须用桩中心点校正模板位置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

(2)护壁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mm-200mm,壁厚比场地标高面下的厚度大100mm-150mm,每节井圈高约1m左右。

(3)护壁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拉结筋、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

(4)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每节护壁应在当天完成,混凝土必须保证密实,如有渗水,应督促及时使用速凝剂修补。井圈模板拆除应在24h后进行;井圈混凝土有蜂窝、渗漏现象应及时补强,以防发生事故。

(5)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的极差不得大于50mm。

(6)遇有局部或厚度小于1.5m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土涌砂时,每节护壁井圈的高度可减小到300mm-500mm,并随挖随验收随浇注混凝土;采用钢护壁井圈(即钢护筒)或有效的降水措施等方法进行处理。

2.2.1.3人工挖孔的安全措施管理

(1)从事挖孔桩作业的工人应挑选健壮男性青年,并须经健康检查和井下、高空、用电、吊装及简单机械操作等安全作业培训且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现场施工。

(2)在施工图纸会审和桩孔开挖前,认真研究地质资料,对可能出现的流砂、管涌、涌水以及有害气体等情况均应予以重视,并制订针对性防护措施。如对安全施工存在疑虑,应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报告。

(3)桩孔开挖施工时,先调查了解地面和邻近边坡的变化。桩孔施工平台靠近边坡处,必须对边坡进行加固措施,清除边坡上孤石,上侧设置截水沟和安全

网,以防雨水浸泡边坡和孤石滚落。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外运。孔口四周2m范围内不得堆放余泥杂物。为防止地面人员和物体落入桩孔内,孔口四周(除井口出土位置)必须设置护栏和安全网。孔口配合人员应集中精力,密切监视孔内情况,积极配合孔内人员进行工作,施工时不离岗位。在孔内上下递送工具物品时,严禁抛掷;严防孔口对象落入桩孔。

(4)施工场内一切电源、电器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开关盒及配电间专用,有防雨盒盖和雨棚,并配备灭火设施。电气设备须有合格证,电器安装后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5)对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等必须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和安全使用。工人和工作人员上下桩孔所使用的电动葫芦、渣桶(吊笼)等必须是合格的机械设备,同时配备自动卡紧保险装置,系好安全绳和安全带,以防突然停电。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人员或脚踩护壁凸缘下桩孔。电动葫芦采用按钮式开关,上班前、下班后均安排专人严格检查并且每天加足润滑油、保证开关灵活、准确;铁链无损,有保险扣且不打死结;钢丝绳无断丝。支架应稳定牢固,使用前先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桩孔内必须放置软爬梯或设置安全绳、通风管,并随挖孔深度增加放长至工作面,作为救急备用。吊装设备须合格,安装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6)对于施工渣土运输钢丝绳、滑轮安装稳固,运输用钢丝绳不小于¢14mm,张拉力不小于10KN,使用前进行张拉试验,每次使用时涂层润滑油,减少钢丝与滑轮磨擦,钢丝绳应经常进行张拉试验,不合格马上更换。钢丝绳如有脱毛及滑丝现象应马上更换;渣桶直径不得大于桩径一半,高度不得大于1 m,渣桶耳环应焊接牢固,吊钩有防滑保险,与钢丝绳绑扎牢固,经试验检测后才能使用;渣桶内渣石放于底部,口沿须留有10cm高度,防止渣土漏出,运输时,先启动高度约0.5m-1.0m时,停顿,用人工稳当后再进行运输;

(7)孔内岩层爆破,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爆破时先在孔外进行试验,确定不同岩层孔眼深度,炸药用量,松动面积,经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孔内施工爆破;爆破采用电雷管爆破,不得使用导火线引爆;爆破采用单眼爆破,不准多眼爆破,在孔眼上覆盖土袋,孔壁四周用模板围护,支撑固定;爆破时所有孔内作业人员撤除孔外,确定桩孔内和孔口附近无人员外才能引爆;孔内爆破后通风排烟不小

于15min。

(8)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米时,每天开工前应将桩孔内的积水抽干,并用鼓风机或大风扇向孔内送风5分钟,使孔内混浊空气排出,并对孔内有毒气体进行检测。一般宜用仪器检测,也可用简易办法;

如在笼内放入小白兔或小白鼠等小动物,呆放到桩孔底,放置时间不少于10分钟,经检查小动物生态正常,工人方可下孔作业。孔深超过10米时,地面应配备向孔内送风的专门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孔底凿岩时尚应加大送风量。

(9)桩孔内的作业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必须戴安全帽、穿绝缘胶鞋;

②严禁酒后作业;不准在孔内吸烟;不准在孔内使用明火;

③每工作4小时应出孔轮换,有水作业不超过2小时进行轮换;

④开挖复杂的土层时,每挖深0.5-1m应用手钻或不小于φ16mm钢筋对孔底做品字形探查,探查孔底以下是否有洞穴、涌砂等,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进行挖掘;

⑤认真留意孔内一切动态,如发现流砂、涌水、护壁变形等不良预兆以及有异味气体时,应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

⑥当桩孔挖至5米以下时,应在孔底以上3米左右处的护壁凸缘上设置半圆形的防护罩,防护罩可用钢(木)板或密眼钢筋(丝)网做成。在吊桶上下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防护罩下面,停止挖土,注意安全;若遇起吊大块石时,孔内作业人员应全部撤离至地面后才能起吊;

⑦孔内凿岩时应采用湿法作业,并加强通风防尘和人身防护;

⑧如在孔内爆破,作业人员必须全部撤离至地面后方可引爆;爆破时,孔口应加盖;爆破后必须用抽气、送风或淋水等方法将孔内废气排除,对有毒气体进行检测后方可继续下孔作业;

⑨在施工中途抽水后,必须先将地面上的专用电源切断,作业人员方可下孔作业。

2.2.1.4成孔验收

(一)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成孔及清孔、钢筋笼制作及安放、混凝

土搅拌及灌注等三个工序过程的质量检查。

(1)混凝土搅制应对原材料质量与计量、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检查;

(2)钢筋笼制作应对钢筋规格、焊条规格、品种、焊口规格、焊缝长度、焊缝外观和质量、主筋和箍筋的制作偏差等进行检查;

(3)在灌注混凝土前,应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质量要求对成孔的中心位置、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钢筋笼安放的实际位置等进行认真检查,并填写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

(二)对于一级建筑桩基和地质条件复杂或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桩基工程,应进行成桩质量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可靠的动测法,对于大直径桩还可采取钻取岩芯、预埋管超声检测法、检测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由设计确定。

(三)成桩桩位偏差应根据不同桩型按(相关)规定检查。

2.2.2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2.2.2.1检验钢筋的材料

(1)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均有标志。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质量,并按现行国家有关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施工中所用的钢筋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2.2.2钢筋笼在制作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要求

监理人员检查钢筋笼的制作应按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1)钢筋笼宜分段制作。分段制作的钢筋笼长度,以钢筋定长为宜,但不宜短于6.0m。

(2)钢筋笼主筋在下料前应先校直,并清除钢筋表面污垢、锈蚀等,准确控制下料长度。

(3)钢筋笼应采用环形模制作,有效控制钢筋笼直径和同一水平面上直径的极差。为避免灌注导管挂笼上窜,应将箍筋设置于主筋外侧,笼底钢筋略呈喇叭状。

(4)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连接时50%的钢筋接头应予错

开焊接,不应使全部接头处于同一断面上。

(5)主筋的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的三倍以上。

(6)加箍宜设在主筋外则,主筋一般不设弯钩,为避免弯钩妨碍导管工作,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所设弯钩不得向内圆伸露。

(7) 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mm以上。

(8)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允许偏差为±20mm。为保证保护层厚度,钢筋笼上应设保护层垫块,设置数量每节钢筋笼不应少于二组,长度大于12m的中间应增设1组。每组块数不得少于4块,且应匀称地分布在同一截面的主筋上,保护层垫块可采用混凝土圆环形,也可采用扁钢定位环。

(9)钢筋搭接焊缝宽度不应小于0.7d,厚度不小于0.3d。钢筋搭接焊缝长度I级钢单面焊8d、双面焊4d;II级钢钢筋搭接焊缝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

(10) 环形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应采用点焊连接;螺旋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可采用铁丝绑扎并向隔点焊固定,或直接点焊固定。

2.2.2.3按图纸及规范要求检验钢筋笼

(一)钢筋笼检验

(1)安装前监理人员应对预制钢筋笼应中间验收合格,才能沉放。

(2)钢筋笼起吊点宜设在加强箍筋部位,运输和安装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3)钢筋笼入孔时,应保持垂直状态,对准孔位徐徐轻放,不得碰撞

(4)钢筋笼在孔口焊接时应注意:下节笼露出操作平台高度宜1m左右;上、下节笼主筋焊接部位表面污垢应予清除;上、下节笼各主筋位置应校直对正,且上、下节笼持垂直状态时方可施焊;每节笼子焊接完毕后应补足焊接部位的箍筋,钢筋笼验收应表4的标准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沉放或进行下一节笼的安装。

(5)对非全长配筋的桩,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要用吊筋将钢筋笼牢靠固定,防止下落,也可用专用的钢筋笼悬挂器。

(6)钢筋笼全部安装入桩孔后,应检查安装位置,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将钢筋笼吊筋进行固定,使钢筋笼固定,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二)钢筋笼质量控制标准。

钢筋笼质量控制标准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主筋间距;

±10mm用钢尺量长度±100mm; 用钢尺量钢筋笼安装深度±100mm;用钢尺量箍筋间距±20mm; 用钢尺量钢筋笼直径±10mm; 用钢尺量。

(1)主筋间距应取笼顶、笼中、笼底三个断面,用钢尺量测;

(2)钢筋笼长度每个桩均应全数检查,总长度取每节笼长度(以最短一根钢筋为准)相加减去(n-1)×主筋搭接长度。

(3)箍筋间距用钢尺量连续三档,每个钢筋笼抽检笼顶、底1m范围和笼中部三处,取最大值。

(4)钢筋笼直径量测笼顶、笼中、笼底三个断面,每个断面用钢尺量两个垂直相交直径。钢筋笼吊装完毕,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浇注水下混凝土。2.2.3混凝土灌注

2.2.

3.1混凝土灌注前准备工作的检验

钢筋笼放置到位后随即下导管,导管直径20cm,每节长度1m-3m,导管两端设有丝扣,用于导管之间相连。导管下端距孔底距离25m-40cm,位于桩孔中心。导管上口与混凝土漏斗直接相连,高出泥浆面约1m。

浇注桩身混凝土本工程使用预拌商品砼,混凝土浇筑前要求施工单位提供砼试配单,以便监理人员对混凝土质量适时监控。对预拌商品砼生产厂,还要求提供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必要时查对原件;商品混凝土开始浇注前,应提供使用的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通知单,符合要求后方允许浇注。混凝土每工作班不得少于一组试块,每浇注50m;必须有一组试块,不足50m;的桩,每根桩不得少于一组试块。

(1)人工挖孔灌注桩由于桩长大于3m,浇注混凝土应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

(2)当孔底或孔壁有渗水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浇注质量。

(3)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2.2.

3.2全程旁站混凝土灌注过程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孔底虚土多现象:成孔后孔底虚土超过10cm,原因分析:

(1)松散填土或含有大量炉灰、砖头、垃圾等杂填土层或在流塑淤泥、松散

砂、卵石等土,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土体容易坍落;

(2)孔口的土未及时清理干净,甚至在孔口周围堆积大量挖出的土,人工踩踏回落孔底;

(3)放混凝土漏斗或钢筋笼时,孔口土掉入孔内。

(二)塌孔现象:成孔后孔壁局部坍落,原因分析:

在砂卵石、卵石或流塑淤泥质土夹层中成孔,孔壁不能直立而坍落;局部有上层滞水渗漏作用,使该层土坍塌。针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有关预防措施,防止该类问题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

2.2.

3.3混凝土坍落度与试件的抽检

本工程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每车混凝土平均做4次坍落度实验,桩基规定采用C25的混凝土,每车抽检一组混凝土试件。

2.2.4验桩、试桩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抽检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对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桩基子分部——人工挖孔灌注桩工程验收包括隐蔽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在被验收工序施工完毕后下道工序施工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组织验收。这两项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确认自检合格后提出工程验收申请,验收由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负责人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本规范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主控项目必须符合验收标准规定,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直至符合要求,一般项目应有80%合格。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对试件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应采用钻芯取样,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可按合格验收。

为检验桩身质量及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规范要求,该工程对所有桩进行了低应变桩身质量检测,并抽查了桩径800毫米、桩径1000

毫米无大头、1000毫米桩端扩大至1200毫米的3根桩,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桩身质量Ⅰ类桩达86%,Ⅱ类桩达14%,无Ⅲ类桩。

2.3承台与系梁

2.3.1承台与系梁放样监理

(1)测量放线前要认真阅读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要求;对图纸的设计尺寸及标高,要认真核对;检查总尺寸和分尺寸是否一致,总平面图和大样图尺寸是否一致,不符之处要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进行核对修正。

测量放线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测设详图,计算测设数据。

(2)测量放线所使用的仪器,工具必须是经检验过的合格品,每次测量前应先检验校正,否则不得使用。

2.3.2承台与系梁的钢筋制作及安装监理

2.3.2.1检验钢筋材料

(1)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均有标志。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质量,并按现行国家有关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施工中所用的钢筋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3.2.2钢筋在制作、安装过程中的监理、

(一)钢筋加工要求

(1)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无油渍。

(3)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4)箍筋应作135°弯钩,平直部分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二)钢筋的连接

(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2)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焊工必须具有焊工上岗证,并

在规定的范围内操作。

(3)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互相错开,其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毫米,否则属同一连接区段,接头面积占全部受力钢筋面积不宜超过50%。

(三)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钢筋的最大弯折处,且不宜设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四)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区段的长度为1.3倍的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心点位于该连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接头面积占总受力钢筋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五)在梁柱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配置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

毫米,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毫米,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毫米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毫米内各设置两个箍筋,间距宜为50毫米。

(六)钢筋绑扎与安装

(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2)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3)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宜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4)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

(5)钢筋焊接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并及时出具试验报告

2.3.3承台与系梁的混凝土灌注

2.3.3.1混凝土灌注前准备工作的检验

(一)钢筋笼检验

(1)安装前监理人员应对预制钢筋笼应中间验收合格,才能沉放。

(2)钢筋笼起吊点宜设在加强箍筋部位,运输和安装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3)钢筋笼入孔时,应保持垂直状态,对准孔位徐徐轻放,不得碰撞

(4)钢筋笼在孔口焊接时应注意:下节笼露出操作平台高度宜1m左右;上、下节笼主筋焊接部位表面污垢应予清除;上、下节笼各主筋位置应校直对正,且上、下节笼持垂直状态时方可施焊;每节笼子焊接完毕后应补足焊接部位的箍筋,钢筋笼验收应表4的标准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沉放或进行下一节笼的安装。

(5)对非全长配筋的桩,钢筋笼顶标高低于地面时,要用吊筋将钢筋笼牢靠固定,防止下落,也可用专用的钢筋笼悬挂器。

(6)钢筋笼全部安装入桩孔后,应检查安装位置,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将钢筋笼吊筋进行固定,使钢筋笼固定,避免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二)外加剂

现代混凝土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掺合料、外加剂广泛应用,以满足现代施工技术和建筑要求,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高强性、防腐耐久等目的,促进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施工企业要组织人员参加相关技术培训,防止商品混凝土因施工或(和)养护原因出现缺陷。由于各地原材料品质不同,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有很大危害,一定要经试验调整验证才能使用,并根据原材料变化情况试验调整。

2.3.3.2模板检验及安装旁站

(1)模板在安装前进行抛光、预拼,找出拼装后接缝严密的模板将其编号。在下次周转使用时按照编号拼装。

(2)模板的接缝处粘贴双层双面胶条或海绵条,在用原子灰对接缝进行二次封堵,保证接缝严密。

(3)用砂轮机消除模板的毛刺,用好机油作为脱模剂。

(4)在装顶部画出接柱的外轮廓线,然后沿轮廓线焊接四根短钢筋作为模板安装时的控制点,在模板确认以对中并加固牢靠后,打掉作为控制点的短钢筋。

(5)模板的加固采用四角拉线法。

2.3.3.3混凝土灌注的监理

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工厂生产供应。混凝土拌合时派遣试验工程师现场监控,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计量准确,保证拌合时

间。成品混凝土采用拌合车和混凝土泵送至墩位,混凝土浇注水平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入模后及时振捣,振捣时间适当,不欠振、过振、漏振。承台浇筑一次完成。及时覆盖养护以防止收缩裂纹。

小承台的下层部分混凝土浇捣后,因商品混凝土的供应接不上,混凝土施工被迫停了一周时间。在上层部分混凝土浇捣前,由于下层部分临时表面位于基础面层钢筋网下方0.6m处,无法覆盖保温材料,于是采取现场烧热水间歇浇洒的养护措施以提高面层混凝土温度,其内表温差基本被控制在25℃以内。

小承台的上层部分混凝土厚度薄(只有0.6m厚),表面又得到很好的保温,因而内表温差极低,基本在10℃以下,最大为13.2℃。

本工程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每车混凝土平均做4次坍落度实验,桩基规定采用C25的混凝土,每车抽检一组混凝土试件

2.3.4承台与系梁整修与养护的监理

(1)第一阶段施工完毕后,因承台混凝土表面位于底板面层钢筋以下60cm 处,无法覆盖保温材料,于是在浇筑后4—5h采取间断浇热水的措施,尽量控制温差。其间出现过温差>25℃,及时采取了措施(水温加高,并用碘钨灯照射),温差控制在25℃内。

(2)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施工间断很短,几乎连续浇筑。当第三阶段混凝土浇捣后4—5h内(根据实践表明,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覆盖,效果更好。),表面抹面后,浇温水保养后,表面及时铺一层塑料薄膜,中间覆盖1—2层麻袋(底板区域1层,承台区域2层),上面再铺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在养护期间,随时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干湿情况及温差(内表温差达23℃时就发警报),及时浇水保持混凝土温润。其间大承台温差大于25℃,采取了灯照和上搭2m高塑料保温棚,将温差控制在25℃内。

2.4肋板与墩柱

2.4.1肋板与墩柱放样监理

墩柱钢筋绑扎前,根据控制点,放出柱的中心线,并且每个墩柱各设一组十字桩,用以控制墩柱的纵轴和横轴。桩系梁或桩住变径浇筑混凝土之后,测量人员复核墩柱的中心线;用墨线弹出墩柱边线和支模检查线,施工人员根据墩柱中心线支立模板。

2.4.2肋板与墩柱的钢筋制作及安装监理

2.4.2.1检验钢筋材料

(1)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均有标志。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质量,并按现行国家有关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施工中所用的钢筋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2.4.2.2钢筋在制作、安装过程中的监理

墩柱钢筋笼采用钢筋加工厂加工成型,吊车吊装就位,塑料垫块保护层按梅花形布置,间距为50cm。墩柱钢筋笼与桩基钢筋笼采用焊接连接,搭接长度为80cm。墩柱钢筋笼吊装时要确保竖直度,墩柱钢筋与桩基钢筋根数一一对应,焊接牢固,鳞片均匀,焊缝饱满。

为保证带柱系梁的墩柱的外观质量和完整性,根据设计图纸的位置,在墩柱的柱系梁位置预埋钢筋。墩柱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筑待墩柱浇筑完成后,将预埋钢筋凿出,与柱系梁钢筋焊接在一起,形成柱系梁的骨架。绑扎系梁钢筋,系梁保护层采用塑料垫块,梅花形布置,间距50cm。

2.4.3肋板与墩柱的混凝土灌注

2.4.

3.1混凝土灌注前准备工作的检验

现代混凝土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掺合料、外加剂广泛应用,以满足现代施工技术和建筑要求,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高强性、防腐耐久等目的,促进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施工企业要组织人员参加相关技术培训,防止商品混凝土因施工或(和)养护原因出现缺陷。由于各地原材料品质不同,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有很大危害,一定要经试验调整验证才能使用,并根据原材料变化情况试验调整。

2.4.

3.2模板检验及安装旁站

(1)模板在安装前进行抛光、预拼,找出拼装后接缝严密的模板将其编号。在下次周转使用时按照编号拼装。

(2)模板的接缝处粘贴双层双面胶条或海绵条,在用原子灰对接缝进行二次封堵,保证接缝严密。

(3)用砂轮机消除模板的毛刺,用好机油作为脱模剂。

(4)在装顶部画出接柱的外轮廓线,然后沿轮廓线焊接四根短钢筋作为模板安装时的控制点,在模板确认以对中并加固牢靠后,打掉作为控制点的短钢筋。

(5)模板的加固采用四角拉线法。

(6)模板要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准确。

(7)施工前应做好模板设计,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住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

(8)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并严禁隔离剂粘污钢筋与砼接槎处。

(9)模板在其支架的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支撑。

(10)模板安装过程中,其拼缝不应漏浆且不应大于2.5mm,相邻两模板表面高低差不应大于2mm。

(11)对于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砼,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

(12)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要保证安装准确牢固。

(13)在浇筑砼之前,模板应先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内杂物要清除干净。

(14)模板拆除时侧模不得损坏砼构件的棱角,底模应在砼达到要求强度后方可拆除。

2.4.

3.3混凝土灌注的监理

(一)混凝土要求

要求较高的强度保证系数,耐久性,要充分发挥掺合料的作用,大体积构件还要减少水泥用量。

浇筑混凝土前先浇筑5cm厚同强度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cm,浇筑连续成梅花形布点,移动间距不超过30cm (二)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震动器进行。

沿模板四周以30cm的间距、与侧模10cm左右距离进行振捣。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保证振捣密实。

混凝土振捣密实表现为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

浆。

本工程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每车混凝土平均做4次坍落度实验,桩基规定采用C25的混凝土,每车抽检一组混凝土试件

2.4.4肋板与墩柱整修与养护的监理

混凝土再拆模后立即进行养生。

接柱的养生采用缠囊塑料薄膜或套整体的塑料布袋,必须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度。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

当气温低于5℃时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向混凝土面上洒水。

3、安全、文明监理

3.1、安全监理工作

3.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执行规范。

(二)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三)在高压线路附近施工应注意

(1)在高压线路附近操作,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和供电部门共同勘察现场,签定安全合同,落实安全措施方准施工。

(2)对外侧有电力线路的建筑工程,在施工前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勘察、电力线路与建筑物外侧边线之间必须保持规范规定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3)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措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等。

(4)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规范的规定。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5)施工现场开挖管道沟槽的边缘与埋地外电缆沟槽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沟槽时,必须防止外电架空线路电杆倾倒,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加固措施。

(四)施工现场配电要点

(1)施工现场配电应符合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