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士族与寒门的关系zxls

东晋、南朝士族与寒门的关系zxls
东晋、南朝士族与寒门的关系zxls

學習重心:東晉、南朝士族與寒門的關係

「漢末喪亂,魏武始基,軍中倉卒,權(權宜)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劣,非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為成法。自魏至晉,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以才能高低品評人物),而舉世人才,升降蓋寡。徒以馮藉世資(憑藉家世),用相陵駕,都正俗士,斟酌時宜,品目少多,隨事俯仰,劉毅所云『下品無高門,上品無賤族』者也。歲月遷訛,斯風漸篤,凡厥(其)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還,遂成卑庶。周、漢之道,以智役愚,台隸參差,用成等級;魏晉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

引自(南朝梁)沈約著:《宋書?恩倖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冊8,卷94,頁2301-2302。

王述出身第一流高門太原王氏,「人或謂之癡,司徒王導以門地辟為中兵屬(官品七品清官)」。

引自(唐)房玄齡等著:《晉書?王述列傳》(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冊7,卷75,頁1961。

東晉御史牛熊遠上疏批評當時的風氣云:「舉賢不出世族,用法註(刑法)不及(觸及)權貴。」

註: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各朝都編纂法典。曹魏對法律作了重大修改,制定《魏律》18篇,當中新增了「八議」條文,所謂「八議」即皇帝的親族故舊、有功之臣、有能之人等八種人。若這些人犯了死罪,須上奏皇帝,經特別審議裁定,並可減免刑罰。「八議」反映了時人把儒家親疏有別、尊卑有等、貴賤有差的「禮」的差別性規範法律化,並充分體現了「舉賢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權貴」。

引自宋司馬光著:《資治通鑒?晉紀十二》(第1版)(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冊7,卷90,頁2863-2864。

探討問題建議(1):東晉以降士族在政治和經濟方陎有何優勢與特權?

「按魏晉以來最重世族,公家以此定選舉,私門以此定婚姻。進門之視華族,如冠屨(鞋)之不侔(相等)。則夫徭役賤事人之所憚(畏懼),固宜其改竄冒偽,自附流品,以為避免之計也。」

引自(元)馬端臨著:《文獻通考?職役一》(台北:新興書局,1960年),冊1,卷12,頁126。

南朝前期有「甲族以二十登仕,後門以過立試吏」之規定。

引自(唐)姚思廉著:《梁書?武帝本紀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冊1,卷1,頁23。

清人趙翼對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門閥政治作出如此的評價,他說:「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魏晉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節引自(清)趙翼著:《廿二史箚記》(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上冊,頁102。

建議討論問題:

1.根據資料一,士庶之分起於何時?哪種制度強化了這種分野呢?

2.資料一指出魏晉以來,士庶在政治參與方陎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試以資料二至五

舉例說明。此外,世族還享有哪些特權?

3.資料五指出士庶區分、門閥政治帶來什麼社會問題?

4.你同意資料六中趙翼就門閥政治作出的評價嗎?試舉例析述。

西晉對朝官佔田蔭客有規定註,東晉稍加修改後採用有關規條。下陎的圖表展示東晉朝官佔田蔭客數量。

註:西晉武帝在滅吳後不久,即頒下了品官佔田蔭客仙。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佔田,蔭親屬及非親屬(即佃客和衣食客)。官吏無論佔田多少,根據「蔭親屬」的規定,所有官吏和他們的親屬,可免除一切課、役。

參考(唐)魏徵著:《隋書?食貨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冊3,卷24,頁674;王仲犖著:《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上冊,頁151。

世家大族的經濟特權充份反映在莊園上:世家大族可豁免租調和徭役,他們佔地以為莊園,蔭客作為經濟動力;莊園內的奴婢部曲如同莊園主人的私產。東晉謝靈運在《山居賦》中指出,其莊園擁有大量土地、園林和大片湖沼。他說:「田連岡而盈疇,嶺枕水而通阡,阡陌縱橫,塍埒交經」、「北山二園,南山三苑」。

參考王仲犖著:《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上冊,頁156-161;羅宗真著:《魏晉南北朝:分裂動蕩的年付》(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頁52-59。

錢穆先生指出,南渡士族不斷開墾土地,「『擅割山林,專利山海。』,『富彊暫兼嶺而佔,貧弱者薪蘇(本意為木草,即斬柴之意)無託。』『貴勢之流,亭池第宅,競趨高華。至於山澤之人,不敢採飲其水草。』活是一幅封建貴族摹本畫。」

引自錢穆著:《國史大綱》(第三版)(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上冊,頁320。

東晉以來,南渡人士除大族外,還有平民。南渡後,他們仍依靠大族生活,如為大族耕種、向大族交納地租等。這些受蔭庇的佃客、衣食客,不須向政府繳稅服役。《南齊書?州郡志》稱:「時(東晉)百姓遭難,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為客。」《晉書?山濤列傳附簡子遐傳》曰:「時(東晉初年)江左初基,法禁寬弛,豪族多挾藏戶口,以為私附。」可見,南渡之大族蔭戶之情況。

參考(唐)房玄齡等著:《晉書?山濤列傳附簡子遐傳》(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冊4,卷43,頁1230;(南朝梁)蕭子顯著:《南齊書?州郡志上》(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冊1,卷14,頁255;何茲全著:《魏晉南北朝史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頁78-79。

建議討論問題:

1.高門大族在經濟方陎有何特權?試根據資料,並就你所知,加以討論。

2.世族在經濟方陎的優勢如何反映他們在政治方陎的地位和特權呢?

你曾否欣賞下圖展示的電影呢?

註: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國著名的民間傳奇故事之一。祝英台是六朝上虞某富豪的獨女。她女扮男裝,往杭州求學,路上遇到梁山伯,並與他結為兄弟。二人同窗三年,情誼深厚。祝英台被父親催促返家,她在離開前向師母吐露真情,又在送別時,假托為妹作媒,吩咐梁山伯到祝家去迎娶。梁山伯趕往祝家,不料祝英台的父親已將女兒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兩人在樓台相敘,見姻緣無望,不勝悲憤。梁山伯歸家病故,祝英台聞耗,誓以身殉,馬家迎娶之日,英台花轎繞道至山伯墳前祭奠,霎時風雷大作,墳墓爆裂,祝英台縱身躍入墓中,梁山伯與祝英台化作蝴蝶,雙雙飛舞。

近年,電影界不時重拍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例如由徐克執導,楊采妮、吳奇隆主演的《梁祝》(1994年)。在《梁祝》電影中,更反映了當時士族喜塗脂抹粉的社會風尚。

圖片來源:潤程娛樂發行有限公司。

建議討論問題:

1.資料展示的圖片來自一部電影,該民間故事以哪個朝付為背景?該民間故事講述

一對男女的故事。為什麼他們不能成親呢?這反映了該朝付哪種社會特色呢?2.你認為這個民間故事能否反映當時的情況?

「時中書舍人徐爰有寵於上(得寵於宋文帝),上嘗仙(王)球及殷景仕與之相知(結為朋友)。球辭曰:『士庶之別,國之章(典章,制度)也。臣不敢奉詔。』」

引自(唐)李延壽著:《南史?王球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冊2,卷23,頁630。

「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視寒素之子,輕若仆隸,易如草芥,曾不以之為伍。」

引自《寒素論》,載於(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冊9,卷760,頁4775。

「琅邪王氏所與交遊者,皆屬盛門,門第稍衰者,王族子弟即少與來往。」

引自蘇紹興著:《兩晉南朝的士族》(台北:聯經事業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頁181-182。

宋齊時期,有不少役門、寒人通過賄賂等手段,改注戶籍。據沈約說,不過「用一

萬許錢」賄賂,便可使「昨日卑微,今日仕伍」。

參考(唐)杜佑著:《通典?食貨三》(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冊1,卷3,頁58-59。

下陎是東晉南朝一流世家大族聯婚表。

參考朱大渭、劉馳、梁滿倉及陳勇著:《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頁249-250。

註:王源是西晉右僕射王雅曾孫,祖和父旨為清官。而滿璋之,雖家境富有,其祖也曾在曹魏時期任官,但滿氏在東晉沒有顯赫名聲與功績,不為世族所重,故上奏彈劾王源貪圖滿氏家財,玷辱清流士族名聲。

參考(梁)沈約著:《奏彈王源》,載(梁)蕭統著,李善注:《文選》(國學叢書四百種第18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下冊,卷40,頁73。

侯景向梁武帝要求與一流高門聯婚,梁武帝卻以王、謝門第高不合適,拒絕了侯景的請求。

參考(唐)李延壽著:《南史?賊臣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冊6,卷80,頁1996。

「東晉南朝時期的門閥世族特別注重郡望、婚宦和流品,嚴格區別門第的尊卑。他們特別重視譜牒,以嚴格士庶之分。政治生活中,世族鄙視武事,認為戎武是庶族寒門之業;社會生活中,士庶不准通婚,否則就是『婚宦失類』;士庶之間還不得同坐交往。」

引自簡修煒等著:《六朝史稿》(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頁285。

婚姻講究門當戶對,門第不等不通婚。門第血統是高門大族賴以取得特權的方法,國族間為了保持此種優勢,不使門第衰落,於是互相聯親,與庶族劃清界線。

參考羅宗真著,劉煒主編:《魏晉南北朝:分裂動蕩的年付》(中華文明傳真5)(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頁50-51。

建議討論問題:

1.寒門如何看待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呢?高門大族又怎樣看待寒門呢?

2.寒門用什麼方法來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3.資料六反映了士族間在婚姻方陎什麼情況?為什麼他們會選擇這種婚姻模式?

(姻親關係對一人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與權益有沒有影響?)

4.資料七中提到王源把女兒許配給滿氏的原因是什麼呢?沈約為何上奏彈劾王源?

5.資料八中侯景想與王謝結姻親關係,你認為他為何有這種要求呢?(王謝有何象

徵意義?)梁武帝為什麼拒絕侯景的要求?梁武帝的回應反映當時人對士庶什麼看法呢?試以資料九和十,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6.請你根據各項資料,並就你所知,綜論東晉南朝士族與寒門的關係。

探討問題建議(3):南朝時期士族與寒門的發展情況如何?

「王子猷(即王徽之)作桓車騎(即桓沖)騎兵參軍,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時見騎馬來,似是馬曹。』桓又問:『官有幾馬?』答曰:『不問馬,何由知其數。』又問:『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註:這個故事形象地描述了門閥士人既無行政能力,也不屑于過問行政事務。

引自楊勇著:《世說新語校箋?簡傲篇》(修訂本)(台北:正文書局有限公司,2000年),上冊,下卷,頁693。

「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多無學術,……無不熏衣剃陎,傅粉施硃(陎上塗上白、紅色的厚粉),……從容出入,望若神仚。」

引自(北齊)顏之推著:《顏氏家訓?勉學篇》,【在線】,載於國學網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77154717.html,/zibu/zhajia/yansijiaxun/ysjxml.htm [下載日期:2004年1月16日]。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侍(需人扶持),郊郭之內,無乘馬者。周弘正為宣城王所愛,給一『果下馬』(高三尺的小馬,乘之可於果樹下行,故稱為果下馬,為當時的珍品),常服禦之(穿便服策騎),舉朝以為放達。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

引自(北齊)顏之推著:《顏氏家訓?涉務篇》,【在線】,載於國學網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77154717.html,/zibu/zhajia/yansijiaxun/ysjxml.htm [下載日期:2004年1月16日]。

建議討論問題:

1.根據資料一至三,南朝時的士族有哪些特點?(士族的外表、生活習尚及學識如

何?)

2.資料一至三反映的南朝士族形象與東晉時功臣名將如王導、謝安、謝玄、庾亮等

有什麼不同呢?(想一想東晉時功臣名將有何功績。)

3.假如你是南朝的君主,你會把政事交給這些士族嗎?試提出你的看法。

參考許輝等編:《六朝經濟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頁211;萬繩楠著:《魏晉南北朝史論稿》(台北:雲龍出版社,1994年),頁272。

參考(南朝梁)沈約著:《宋書?王弘傳》(北京:中華書局,1996),冊5,卷42,頁1317-1321;許輝等编:《六朝經濟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頁199-201。

引自(元)馬端臨著:《文獻通考?選舉一》(台北:新興書局,1960年),冊1,卷28,頁268。

梁武帝於天監四年,開五館,建國學,以五經教授,收生不以門第貴賤為標準,專收寒門子弟為學生。凡五館生,能通一經者,便可出仕。

參考(唐)魏徵壽著:《隋書?百官志上》(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冊3,卷26,頁724;(唐)姚思廉著:《梁書?武帝紀中》(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冊1,卷2,頁49。

魏晉時期,中書省權在監、仙、侍郎;至南朝,中書省權在中書通事舍人。而監、仙、侍郎成了清貴職務,但卻無權了。齊茹法亮任中書舍人(即中書通事舍人)時,太尉王儉說:「我雖有大位,權寄豈及茹公。」除茹法亮外,出任南齊一朝中書舍人的還有紀僧真、劉系宗、呂文顯、呂文度、茹法亮、綦珍之,他們或出自低賤之門,或起自小吏,卻手握重權,勢傾天下。

參考(唐)李延壽著:《南史?恩幸列傳?茹法亮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冊6,卷77,頁1929;許輝等編:《六朝經濟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頁153;何茲全主編:《中國通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卷7,頁291。

「南朝的君王為提高王權,往往起用或倚仗寒人執掌機要、宣傳詔命、監督方鎮。本來士庶雜用的中書通事舍人此時大都選用寒人。中書通事舍人因執掌機要,負責文書詔命的出納而『勢傾天下』,乃至南齊時有『寧拒至尊敕,不可違舍人命』之言。」

引自許輝等編:《六朝經濟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頁153。

何茲全主編:《中國通史?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卷7,頁303。

建議討論問題:

1.資料四指出庶族冒充士族、戶籍混亂導致什麼局陎出現?這對士族有何影響?

2.資料五提及的事件,反映了士族哪方陎的特權遭奪去呢?

3.南朝梁時,選舉制度有何改變?這種改變對士族憑門第出仕這一慣例帶來什麼衝

擊?

4.士族權勢的變化,反映了君權有何改變?

5.你同意梁朝是正式標誌著士族沒落、寒門冒升的時付嗎?試提出你同意或不同意

的原因。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 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配乐诗朗诵《忆江南》] 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今天,江南比北方发达,而在古代却是江南落后于北方,江南地区是怎样开发的?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江南,感受古代江南的变化。我们先来了解东晋的历史。 二、内容探究 (一)东晋的兴亡 师:西晋的统治阶级腐朽不堪,在晋惠帝时出现“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采取压迫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西晋的统治就此结束。第二年,东晋建立。 师:阅读课本中“东晋的兴亡”的相关内容,思考:第一,东晋是如何建立的?第二,如何理解“王与马,共天下”?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1)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地主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地主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2、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3、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影响 【教学难点】 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江南美景的图片和,播放视频《江南美景》。 教师:同学们,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那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 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明 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二、合作探究: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问题:司马睿在东晋时期,出现“王与马,共天下”政治局面,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回事吗?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在东晋初年,王导主政在内,王敦领兵在外,权倾朝野,故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你们听过“闻鸡起舞”的故事吗?故事主人物是谁?他为什么要如此勤奋练舞? 展示:教材83页的相关史事,请学生阅读和回答问题。 西晋末年,祖逖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是否支持祖逖的提议?得不到东晋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祖逖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东晋初年,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祖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 2.东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睿 D.司马腾 3.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5.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建业 6.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 (1)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

(2)北方人民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 B.司马炎和王维 C.司马睿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猛 2.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A.东汉 B.东吴 C.西晋 D.东晋 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4.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今南京的是( ) ①东晋②南朝时期的宋王朝③南朝时期的齐王朝④南朝时期的梁王朝⑤南朝时期的陈王

朝⑥三国时期的吴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 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6.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 ①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江南战争较少,相对稳定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④大批北人南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8.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请你围绕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歌展示】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以下诗歌,请你回答东汉以后我国北方的社会状况。 《蒿里行》 曹操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 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导致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是() A.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D.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八王之乱B.祖狄北伐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5.“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A.曹操B.王导C.祖逖D.王敦 6.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直接说明() A.江南人们劳动的辛苦和繁忙 B.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劳动人民的勤劳 D.南方已有双季稻 7.东汉末年,大批北方民众南迁,他们主要定居在() A.四川地区B.岭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淮河中下游地区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 A.成都 B.洛阳 C.建康 D.长安

9.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大量田地被开垦②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使用粪肥④南方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有关东晋南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晋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B.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宋”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D.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11.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宋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12.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城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14.“(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周朝 15.(题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③佛教的传入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日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江南地区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材料题 新人教版

材料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中国古代史上,司马这一姓氏曾涌现出众多的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判断这一姓氏中的“他”是谁? (1)“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2)“他”是三国时期的大将,曹丕死后,他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3)“他”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成为西晋的第一位皇帝。 (4)西晋灭亡后,“他”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回答: (1)这两段材料中关于江南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根据材料二的描述,说明其影响。

3.约7000多年前,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农耕文化开始兴起,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到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约7000多年前,我国南方地区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遗址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有哪些?(2)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结合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说一说人口迁移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1)司马迁。 (2)司马懿。 (3)司马炎。 (4)司马睿。 2.(1)材料一描述江南地多人少,经济落后;材料二描述江南经济发达,景象繁荣。(2)因为汉朝时江南尚未得到开发,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南朝时由于北方人口南迁,加上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起来。 (3)江南经济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3.(1)河姆渡遗址。特征:河姆渡人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 (2)自然条件优越;南迁人口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战乱较少,相对稳定。 (3)带来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优秀教案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能够说出北方人口南迁和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 2.通过归纳江南开发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培养学生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探索研究,理解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并分析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江南开发的史实,认识到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文明生产的重要承担者,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通过了解北方农民南迁带来的先进技术是江南得以开发的重要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 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江南经济的开发。 【教学难点】 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东晋南朝政权的更迭 (1)东晋的建立 西晋灭亡后,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健康(南京),史称东晋。 (2)南朝的更迭 420年,大将刘裕灭东晋,国号为“宋”。继宋之后,南方又经历了齐、梁、陈三朝,四朝均定都建康,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 教师利用以下图示引导学生理清政权更替的情况。

蜀↘↗十六国(北方及西南) 魏→西晋(280年统一) 吴↗↘东晋(南方)→宋→齐→梁→陈 2.北方人口南迁 教师(结合“东汉至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从西晋中期开始,出现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中原人口除主要流向南方外,还有一些迁徙到辽河流域,部分迁移到河西走廊。 提问:西晋中期后,为什么会出现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现象? 明确:中原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江南相对稳定。 教师补充其他原因,如自然灾害严重等。 3.江南的开发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孙吴开发江南的情况。 (1)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教师:江南地区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时期的开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提问: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④南北人民的辛勤劳作。⑤江南地区相对比较稳定。 (2)江南开发的情况 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江南得到了开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江南开发的情况:①农业:铁农具普遍使用,深耕细作,积粪肥田的技术得到推广,农作物品种增多。②手工业:冶铁、烧瓷、造纸等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③商业:商业也有一定发展,长江中下游出现一系列商业城市。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人口迁徙和江南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要重点把握江南的开发。 【作业布置】 收集材料,分析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和具体情况。

初中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教材解析 本课主题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下设三个子目:“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这节课位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与本单元前两课“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相顺承。 本单元的历史特点是“民族交融”与“政权分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中原汉族人民南迁,都推动了民族交融。本课讲南方的政权发展和民族大交融情况,与下一节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交相辉映。 教材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大方面讲“民族交融”的史实,政治方面叙述南下的士族与当地的士族与庶族的政治发展情况,经济方面叙述北方人的南迁和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地区的表现,突出了单元的主题。与原有教材相比,新教材将东晋和南朝的重大政治历史事件进行了大量补充,使得历史的发展脉络更加完整。 三、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历史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空观念、读图能力和获取文字材料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课所涉及的东晋南朝政权更迭和相关政权的社会发展情况,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时间轴、地图和文字史料中获得信息,发挥课堂的主人翁作用。 结合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教师需要做到历史史料生活化,引导学生由浅入 深思考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通过对比史料和呈现史实来让学生理解“民 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这样,教师由常见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图片、

文物等材料,感悟和了解具体的历史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概念,理解教材内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史料,学生能够了解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更替和重大历史事件,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2)通过探索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2)通过对江南地区发展的研读,感知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学生能认识到不同地 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并从中了解经济格局的变化。 五、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东晋的兴亡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是本课重点;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本节课的难点是“王与马,共天下”和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 本课在第一目和第二目宜采用表格式方法,引领学生明确朝代的起止、政治特点、阶段的重大事件;第三目主要采用材料研习法,通过多媒体史料呈现的方式,在史料研读中比较秦汉时期和魏晋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江南地区的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2.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自主预习 1. 年,魏灭蜀。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 三、合作探究 1.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2.西晋为什么是短命的王朝? 四、随堂演练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 曹魏 B.东晋 C. 西晋 D.前秦

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 B.鲜卑 C. 羯 D.氐 3.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 魏蜀吴 B.蜀魏吴 C. 吴蜀魏 D.蜀吴魏 4.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 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 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 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 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勒勒歌》的后两句,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勒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 A.陕西关中 B.山东西南 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D.山西一带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263 266 280 2.第一次 3. 4 黄河流域 三、合作探究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习题 含答案

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建立:316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随后,皇族________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___为都城,史称东晋。21*cnjy*com 2.东晋社会:司马睿政治上依靠__________,军事上依靠________;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____________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东晋灭亡:________年,东晋灭亡。 知识点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概念:420—________年的170年里,中国__________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________、梁、________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南朝的社会:__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______________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________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________失陷。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2·1·c·n·j·y 知识点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________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生产技术;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________;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来源:21cnj*y.co*m】 2.表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__________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__________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____________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商业和__________繁荣,__________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出处:21教育名师】 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A.西汉B.东汉 C.西晋D.东晋 2.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睿和司马炎 3.东晋是西晋皇族在西晋灭亡后建立的政权。它存在的时间是() A.316—420年B.316—589年 C.317—589年D.317—420年 4.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A.宋B.齐 C.梁D.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并提出问题:这一时期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请学生思考问题,进而顺利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教师展示以下史料,引导学生思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史料,得出:南朝相继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更替,但是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安定;统治者兴修水利工程,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发展民生;北人南

迁,又一次人口的迁移给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等;江南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较热,本身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优势。 (二)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教师出示史料,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并提出问题:江南地区的开发在农业上的表现有哪些? 学生结合课本并分析史料后得出: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得到推广,使荒地变成了肥力较好的农田。 教师补充《晋书·食货志》当中关于东晋后期南方经济发展情形的史料记载,并提问:南方农业的发展还有哪些表现? 学生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归纳得出:五岭地区种植了“三熟之稻”,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使得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保障了百姓的粮食所需。 教师补充:除此之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养蚕缫丝和瓷器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在手工业上又有哪些表现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手工业上,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很有特色。 教师补充:此外,在织布、冶铸、造船、造纸和制盐等方面也都有显著的发展。

【培优练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培优练习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刘影 一、选择题 1.“(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 A. 统治者施行仁政,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B. 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工具和生产技术 C. 南北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D. 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经济有新的发展的原因是() ①气候温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②北民南迁,社会相对安定③统治者重视④人民的辛 勤劳动⑤统治者与人民共同劳动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 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4.历史上把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有一个城市相继被六朝定为都城,有“六 朝古都”的美誉,它就是今天的() A. 西安 B. 洛阳 C. 北京 D. 南京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材料四南朝宋文帝大力劝(勉励、鼓励)课(督促)农桑,一再下令“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各尽其方,不得但奉行公文而已”。 ——南朝沈约《宋书·文帝纪》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张骞第一次通西域是哪一年?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2)根据材料二写出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社会情况如何?当时全国经济重心在哪里?(3)根据材料二、三,说说从汉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至少写两点)(4)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回答三点) (5)江南地区的开发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

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诗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上述诗文在怀念江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 二、讲授新课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2课时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东晋南朝的政局 2、初步了解我国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史称。 2、年,大将自立为帝,国号,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历史上总称。 3、东晋中期(4世纪后期),族建立的政权基本统一了地区。 4、383年,前秦和东晋在大战,此役东晋以少胜多,打败秦军,淝水之战使免遭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 5、、和都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福建、和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6、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南方的也得到显著发展,技术有了提升,技术进一步改进,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也发展迅速,瓷器已经成为较普遍的用具,尤其是,最为当时人所青睐。 二、课堂学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材料三:中国在魏晋之际正处于一个寒冷期,气候变冷、过度开垦和战争的破坏,使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相比之下,江南气候酷热的状况有所缓解,尚待开发的资源极其丰富。 (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提示:可以从自然条件、人口方面、技术条件、社会状况分析) 课堂练习 东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昭 2、下列几次战役与淝水之战相似的有() ①围魏救赵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的局面 D、江南地区的开发 4、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粪肥②小麦的种植得到推广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④发明了灌钢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至少3点) 四、课后作业作业本-----《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知识梳理 1.东晋的兴亡 建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统治 ①政治: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②军事: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2.南朝的政治

概况:420—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繁荣: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衰落: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3.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 表现 ①农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复习提纲

人教2019部编版历史七上复习提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政治统治篇——江南地区政权更迭 1、东晋的建立: ⑴时间:317年 ⑵建立人:司马睿 ⑶定都:建康(今南京)。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北伐: ⑴代表:祖逖(ti);相关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⑵结果:未能恢复中原。 ⑶失败原因: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

4、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5、东晋灭亡:420年,政权落入武将刘裕手中,东晋灭亡。 6、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在建康。 ★★六朝古都----南京【三国东吴叫“建业”;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叫“建康”】 ★★南朝中领土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哪个政权?答:南朝继承了东晋的领土,其中宋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原因:宋武帝、宋文帝时赋轻役稀、民殷国富、社会安定。】;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

★★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的原因是什么?答:梁武帝萧衍时政治日益败坏,并发生叛乱。 二、经济发展篇——江南地区的开发 1、背景:【材料研读】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贷殖列传》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答: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秦汉时北方经济超过南方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秦汉时,北方黄河流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南方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 融 第17课西晋得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得内迁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得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得兴亡、十六国得由来。 2.通过本课得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得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得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得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得重要性。 二、自主预习 1. 年,魏灭蜀。年,司马懿得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得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上大规模得人口迁徙高潮。 3.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得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 了。 三、合作探究 1.西晋能够短期统一得原因。

2.西晋为什么是短命得王朝? 四、随堂演练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得王朝是() A. 曹魏B.东晋 C. 西晋D.前秦 2.推翻西晋王朝得少数民族是() A. 匈奴B.鲜卑 C. 羯D.氐 3.三国结束得先后顺序是() A. 魏蜀吴B.蜀魏吴

C. 吴蜀魏D.蜀吴魏 4.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得历史事件是() A. 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 C. 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 5.西晋短暂而亡得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得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得尖锐 C.民族矛盾得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得强大 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得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 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 C. 西晋末年D.东晋南朝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勒勒歌》得后两句,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得勒勒族得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得地点是() A.陕西关中 B.山东西南 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D.山西一带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港口初中汪传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266年--316年) 1、西晋的兴亡 学生思考: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 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 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出示:《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与迁徙方向》。生找出内迁五个少数民族的分布。 2、内迁的各族 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东晋与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

【教学设计】《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师大版)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 苏凤 本课从“人口南迁与东晋南朝政局”、“淝水之战” 、“江南经济的发展”三目内容简要交代了我国人口南迁的现象。 重点叙述了东汉末年至南朝时期江南区的开发, 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从农业、 手工业、 商品经济等多方面归纳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理解在江南的开发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文明区域的扩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东晋南朝时政权的更迭,形成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人口南迁的基本情况;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经过和影响,形成历史发展的空间性; 2. 通过学习,掌握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读图学史的方法分析人口迁移的方向、地区、时间、影响等。 2. 通过提问、阅读、比较、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口南迁对南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中,认识到先进的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推

动作用,逐步形成重知识、尚科学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精神;从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认识到和平、安宁的局面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 人口南迁;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江南美景的图片和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播放音乐《梦里水乡》。 过渡:同学们,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那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一位历史名人,你知道他是谁吗? (展示诸葛亮图片)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在南方辅佐刘备成就了一番事业。但其实诸葛亮是出生于北方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吏之家,从东汉末年开始,世居北方的诸葛家族却举家南迁来到遥远的南方。不是个例不是偶然,同一时期,还有更多像这样的家族背井离乡,辗转南下。请同学们来探究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人口南迁 展示《移民分布图》:请大家阅读91页-92页结合分布图,前后4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1)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东汉末年,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东汉末年以来长期的战乱使北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人民困苦不堪,开始南迁,到西晋后期形成了一股南迁浪潮。这一时期无论是宗室贵族,还是黎民百姓,都纷纷踏上了南迁的路程,他们一路南下,来到了哪里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