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1-3节练习卷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1-3节练习卷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1-3节练习卷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1-3节练习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2.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A.凝固现象

B. 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 升华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 (1)(3) D.(3)(4)

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

7.市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8.市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凝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凝华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A.灯泡的灯丝用久后比新时细

B.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D.新鲜白菜会慢慢干瘪

1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

B. 汽化

C.液化

D. 熔化

1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14.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1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

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16.冬天,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7.下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8.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19.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

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

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

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

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

称是【】

A.①汽化②液化 B.①液化②汽化

C.①升华②液化 D.①升华②凝华

20.从冰箱中取出棒冰,剥开包装纸后有“白气”出现,这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升华

21.往烧杯里放入一些冰块,用酒精灯加热.如图1所示.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 B.露是小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

C.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D.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23.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

A.肉中的水会结冰 B.库内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

C.肉中的冰会熔化 D.肉中的水会蒸发

2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

熔化成水形成的

25.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湖水结冰

2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二、填空题

1.天空中的云五彩缤纷,常常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那么云是怎么形成的呢?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__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了云。(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__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________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4.去年冬季,我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雾”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

说明我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5.小明同学在探究固体熔化的活动中,作出了如图4所示的图像。从图像可

知,这种固体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

是。

6.如图所示,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_________形成的;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

7.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1)80℃的酒精是________________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________________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三、简答题

1.炎热的夏天,床铺上的席子、地板、地坝等,到处都很热,让人受不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出一种能使这些地方(其中一个地方)的温度有所降低的简易方法(不得使用空调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2、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 时是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气”)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_℃

3.如图l9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 (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高度固定

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某同学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可得到的结论是: 。

图10

参考答案

1.液化凝华

2.熔化液化

3.凝固放蒸发或汽化

4.液化凝华高

5.晶体,0℃

6.液化,冰熔化吸热

7.(1)气

(2)酒精

1.用湿毛巾擦席子,水汽化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其他合理也可。。

2.气,晶体,48

3. (1)酒精灯及火焰(2)棉线(3)棉线上有“雪”状物质(3)升华和凝华。

4.冰在溶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或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熔化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5-8节知识点复习答案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五节熔化与凝固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 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6、特点: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液共存状态 晶体 熔化特点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特点: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 凝固特点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常见晶体:萘、海波、冰、明矾、石英、金刚石及各种金属。 常见非晶体:沥青、玻璃、松香、橡胶、塑料、石蜡、蜂蜡等 7、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状态为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度逐渐上升,状态为液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8、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9、萘的熔点是80℃,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48℃。水的熔点是0℃ 第六节汽化与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一般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 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沸点:液体沸腾是的温度); b继续吸收热量。 沸腾过程:沸腾前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小(因为液体温度没有达到沸点, 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沸腾时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大(因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液体 变气体进入气泡,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水蒸汽) 刚烧开水的时候,容器边出现气泡(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温度高,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少)4、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蒸发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等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精比水蒸发快。 5、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液体蒸发因需要吸收热量而具有致冷作用。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至室温不变 (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由于热传递回到室温) 6、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也叫凝结)。 同一物质,液化温度和沸点相同。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米米以上 米~500米之间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时间7时11时19时24时 经纬度20°N,118°E °N,115°E °N,114°E 22°N,113°E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七年级科学竞赛培优练习题10(华师大版)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观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2、下列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 A、液态氧 B、冰水混合物 C、干净的空气 D、“农夫山泉”矿泉水 3、今年我国许多城市已开始使用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下列四位同学在讨论化学式CH4的意义,其中错误 ..的是( ) 4、、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5、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同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其目的是使酒精隔绝空气而灭火 D、要达到灭火目的,一定要在隔绝空气的同时,还必须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6、某矿泉水瓶的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毫克/升):Ca~20、K~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Zn、F产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7、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A 8、如右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9、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有一支温度计,把它的 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上端指在A处,然后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 的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液柱上端指在B处,AB=30厘米。现把它放在一杯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液柱上端指在离A点12厘米处,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A、36℃ B、30℃ C、40℃ D、24℃ 10、在CO2、O2、MnO2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A.氧原子B.氧分子C.氧离子D.氧气 11、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开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拄上表面相平. (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 4、体温计的量程:35℃— 42℃,最小刻度:0.1℃, 特点: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玻璃弯管,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4、时间的测量: 1、心率是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秒(s). 常用的还有分、时、天、月、年等 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 3、测量工具:钟、表 §0-4、几个主要的科学概念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 章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 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 12.1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12.2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2.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12.4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12.5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差0.33%;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厚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 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 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3)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 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4)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4.经线和经度 (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 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 址的那条经线。 (3)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4)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5.东西半球的划分 (1)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 半球。 (2)西经20°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 是东半球。 (3)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 特殊区域:0°—2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东半球 160°—180°之间,无论东经还是西经永远都属于西半球注意:东半球不全 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6.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7.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地轴是假 象的轴。在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北,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南。 注意:遇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东经度还是西经度,南纬度还是北纬度的题目时,一定要自己添上0°经线或者0°纬线。另外需要了解在地球上方(下方)俯视(仰视)时,经纬线各呈什么形状。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 2.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没有给出比例尺时,可以根据比较表示范围的大小来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七年级科学下册 科学竞赛试题卷 浙教版

七年级(下)科学竞赛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4大题,34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试卷分为试题卷(共8页)和答题卷(共2页)。请在答题卷上写上考生姓名、班级、考号。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 均得零分。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1.纳米、光年分别是什么量的单位(▲) A.长度、速度B.长度、时间C.都是长度单位D.都是速度单位 2.下列全部不 ...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A.白鳍豚、穿山甲、蝙蝠 B.企鹅、羊、牛 C.鲸、海豚、变色龙D.鸡、喜鹊、天鹅 3.人的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A、视网膜 B、视神经 C、眼球的折光系统 D、大脑皮层 4.自温州汽车站向西行600千米,折向北行500千米再向东行600千米,最后南行500千米,回到原出发点的(▲) A、正西 B、正东 C、与原出发点重合 D、东北 5.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1000个),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L1, L/L1即为垫圈的总数 B.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L,再量出10个垫圈的厚度L1, 10L/L1即为垫圈的总数 C.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M1,M/M1即为垫圈 的总数 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M,再测出10个垫圈的质量M1,10M/M1即为 垫圈的总数 6.小王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了,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王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过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而枯死。对于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过程 (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沦 8.下列有关日食的图,按其发生顺序正确的是(▲) A、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 B、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C、⑥⑧③⑤④⑦②①⑥ D、⑥①②⑦④⑧③⑤⑥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1-3节练习卷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1-3节练习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 液化 D. 汽化 2.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A.凝固现象 B. 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 升华现象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 (1)(3) D.(3)(4) 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先液化后蒸发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 7.市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 8.市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 B.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 C.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 D.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升华、熔化、液化 B.凝固、汽化、凝华 C.熔化、汽化、升华 D.液化、凝固、凝华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的是【】 A.灯泡的灯丝用久后比新时细 B.酒精擦在皮肤上感觉到凉快 C.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D.新鲜白菜会慢慢干瘪 1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 B. 汽化 C.液化 D. 熔化 1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1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B.汽化C.凝华D.升华 14.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 15.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

七年级科学竞赛附答案

七年级科学竞赛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答卷纸内(共54分,每小题1.5分)。 1、科学家袁隆平获M年度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研究项目是() A、人类基因组测序 B、杂交水稻 C、杂交玉米 D、克隆绵羊 2、被子植物的花粉落在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A、受精 B、融合 C、萌发 D、传粉 3、请分析,在月球上,下列哪种活动是不可实现的() A、利用激光进行远程测距 B、利用声波进行远程测距 C、利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D、利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 4、将一根烧红的铁棒插入冷水中,会看到一股“白气”冒出,这一现象说明水() A、跟铁发生化学反应 B、发生了升华现象 C、发生了液化现象 D、发生了汽化和液化现象 5、如用刀片将玉米粒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满一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果皮和种皮 块匀速滑动,在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的过 程中,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A、不变 B、减少 C、增大 D、 无法判断 7、宇宙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在这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 量,结果是() A.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大B.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 C.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D.测不出物体的质量 8、一个鸡蛋的质量,一张试卷的厚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大约是 A. 60克 0.8毫米 340米/秒 B. 60克 0.8微米 340米/秒 C. 60克 80微米 340米/秒 D. 6克 0.8毫米 340千米/时 9、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 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B.凸型镜面C.平面镜面D.乳白平面 10、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 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 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11、下列我们食用的部分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A、番薯 B、甘蔗 C、黄瓜 D、白菜 12、下列动物的重接近于15牛的是() A、一头小牛 B、一只蚂蚁 C、一只猫 D、一头象 13、每年八月,当我国正处于盛夏时候,南半球的阿根廷正处于寒冷的冬天, 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大气环流 C、地貌状况 D、纬度位置 14、有句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你知道谜语中“麻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①观察刻度尺:⑴零刻度线⑵最小刻度值⑶量程⑷单位 ②选正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尺。 ③放正确:有刻度的一遍紧靠被测物体。 ④看正确: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⑤读记正确: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 位组成。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其中③ 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减少误差的方法。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的量程。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方法与刻度尺近似(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温度计可以拿出来读数的原因)。③外形是三棱形。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主要位于() A.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大西洋板块 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3.我国首都北京(116°E、40°N)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A.地壳的凹陷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6.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C.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D.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7.下列经度中,按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20°E、0°、20°W、40°W B.160°E、180°、160°W、140°W C.120°E、100°E、80°E、60°E D.80°W、100°W、120°W、140°W 8.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

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 000 B.1∶1 000 C.1∶100 000 D.1∶100 9.下列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有() ①我们能观察到的地球以外的天体都是圆形的 ②离开港口的船只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慢慢消失 ③人越往高处去,看见的地平圈越大 ④用哈勃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的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10.花岗岩、砂岩、大理石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 B.富士山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埋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1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应急要点,错误的是() A.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脚或低处跑 B.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C.不要躲在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D.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13.如图所示的岩石分布状态图中,黑色代表的是岩浆从地下喷出的通道,甲、乙两处岩石可能分别为()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14.在如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七年级下科学竞赛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竞赛卷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答卷纸内(共54分,每小题1.5分)。 1、科学家袁隆平获M年度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研究项目是() A、人类基因组测序 B、杂交水稻 C、杂交玉米 D、克隆绵羊 2、被子植物的花粉落在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A、受精 B、融合 C、萌发 D、传粉 3、请分析,在月球上,下列哪种活动是不可实现的() A、利用激光进行远程测距 B、利用声波进行远程测距 C、利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D、利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 4、将一根烧红的铁棒插入冷水中,会看到一股“白气”冒出,这一现象说明水() A、跟铁发生化学反应 B、发生了升华现象 C、发生了液化现象 D、发生了汽化和液化现象 5、如用刀片将玉米粒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满一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果皮和种皮 F 在F拉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匀速滑动,、如右图,某同学用 力)F的变化情况是(木块前端离开桌面至一半移出的过程中,拉力A、不变 B、减少 C、增大 D、无法判断 7、宇宙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并关闭发动机后,在太空运行.在这飞船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结果是() A.和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一样大B.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大 C.比在地球上测得的小D.测不出物体的质量 8、一个鸡蛋的质量,一张试卷的厚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大约是() A. 60克 0.8毫米 340米/秒 B. 60克 0.8微米 340米/秒 C. 60克 80微米 340米/秒 D. 6克 0.8毫米 340千米/时 9、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镜面B.凸型镜面C.平面镜面D.乳白平面 10、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11、下列我们食用的部分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A、番薯 B、甘蔗 C、黄瓜 D、白菜 12、下列动物的重接近于15牛的是()

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还有许多物质是由原 子构成的,如金属物质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用肉眼以及光学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只有通过电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分子,他比细胞还要小很多。 2、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空隙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温度、压强)有 关。(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固体、液体、气体的分之间隙比较: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 间隙比较 4、扩散: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两种物质互相渗透到对方的现象。扩散不仅能在同种物质之间进 行,在不同的状态的物质之间也能发生,如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扩散。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 是物质发生扩散的原因,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 但在气体中扩散的最快. 分子 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中有空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空隙,并且空隙比较大。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字母m表示。它是物体的基 本属性,其大小由物质本身决定,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1克=1000毫克 4、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 平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左盘、右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分度盘、指针、横梁标尺、砝码及砝 码盒、镊子。 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 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 盘上左右摇摆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不必等到指针完 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七年级科学竞赛卷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泰顺育才初中七年级(上)科学竞赛试卷温馨提示: 1. 本卷总分120分,共四大题,37小题.共7页,其中6页试题卷,1页答题纸. 2.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20 X分=50分) 1.黄岩是蜜桔之乡,桔子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被子植物, 它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D. 细胞、系统、组织、器官、植物体 2?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2m C .一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3 .科学并不是那么的神秘。其实 B 500kg D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平常的事情里就蕴含着科学 ()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4. 5.道理,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C.书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根据你的了解,下列器材用来较精确测量液体体积的是() 6. A. 「 B. 小丽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其主要原因是()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 C. 细胞分化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 义。右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 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液化 B.液化 C.熔化液化 D. 汽化 D. 细胞分裂和生长 () 汽化 液化 --用收斜瓶制的凰空軍錐 纳的水 7.在做“观察蜗牛”的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最适合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ni 1沽挣本收集朴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强化练习题

质量的测量强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七上科学课本质量约为3.6×105;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一个初一男生的质量为50 ,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6 ,一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 . 2.物体里所含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的改变,国际单位中质量的主单位是。 3.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再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若指针仍偏左,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向端调节。在测物体的质量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把右盘中的砝码(填“增加”或“减少”)一些,天平才能平衡。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当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入右盘中时嫌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又嫌少时,应通过调节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2.5吨=克; 66毫克=千克; 4.5×108克= 吨; 4×109克=千克=毫克 二、选择题 5.质量为3.5×106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 ) A一头牛 B 一只鸭 C 一只鸡蛋 D 一粒米 6.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取决于() A物体外部的形状 B物体所处的位置 C物体的状态和物体的温度 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7.一块冰熔化成水,它的() A.状态改变,质量不变 B.状态不变,质量不变 C.状态改变,质量改变 D.状态不变,质量改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铝块压成铝片,它的质量减少 B、将一铝块熔化成铝水,它的质量不变 C、将一铝块从地球上带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将一粗糙的铁块磨成光滑的圆柱体,它的质量不变 9.某同学用一架未调平的托盘天平去称量物体,指针在分度盘的右边,测出一物体的 质量是35g,该物体的质量是() A. 一定大于35g B. 可能大于35g C.一定小于35g D. 一定等于35g 10.一台天平的砝码由于使用不当,粘上了许多灰尘并且受潮生锈了,利用它测量物体 质量比良好的天平测量的结果() A. 偏大 B. 偏小 C.相同 D.通过正确的读数,结果会相同 11.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A. 调节天平的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左侧就停止调节

七年级上册科学_第三章知识点(含答案)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提纲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上,地球看起来是很圆的,这主要是因为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仅 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 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古至今的排列顺序 ② ① ④ ③ ①天圆如弹丸,地如卵中黄②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③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④地球是个球体 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 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7.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 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以下-----400千米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厚 度:地核>地幔>地壳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 1.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 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 (3)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 度叫(南纬),用“S ”作代号。 (4) 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北纬90°就是北极。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3)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 (4)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 3. 东西半球的划分 (1) 习惯上以(20 °w )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西经20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3) 西半球(向西走):20°W —160°W ,180°—160°E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