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5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汇编

2007——2015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汇编

五年试题整体研究——找风格

三年试题重点研究----探趋势

同类试题归纳研究----悟方法

不同试题对比研究----看例外

地方试题选择研究——求新意

编辑:刘堂禄、叶婵娟、许明萱

时间:2015年7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2.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3.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为了“尽勤地利”,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垄作法B.套作制

C.稻麦二熟制D.一年三熟制

4.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5.图2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A.汉代

B.唐代

C. 宋代

D.元代

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7.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8.图3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座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写了一部典籍,它应该抄写于

A.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9.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足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10.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11.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

12.“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13.1901~1905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1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15.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

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

16.《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B.1917年

C.1920年D.1924年

17.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A.八路军B.新四军C.义勇军D.抗日联军

18.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

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

C. 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19.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沦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2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

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A.邮票的名称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D.第二枚的图案

21.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 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4.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25.“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D.凯恩斯主义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须做答。第29题~第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8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3分)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5分)

27.(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12分)

28.(14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11分)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3分)

考生在第29、30、31、32、33、34题中任选二个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二题记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

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团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摘编自《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4分)

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8分)

材料一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竞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 ( 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欠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欠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费户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

——(摘自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并分析其原因。(8分)

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抽。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3分)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5分)

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材料一拿破仑在1808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制度,据统计,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22.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58%,其他阶级出身的占19.5%。进出宫廷的公卿、侍臣、宫女与旧贵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人本身就是几代的贵族……在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中,出身贵族的到1814年达到43%。

——(摘编自《从高卢到戴高乐》) 材料二 1814年3月14日拿破仑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将是全法国的主人……今天像在奥斯特立茨战场上一样,我是主人…….但是我认为在拉法耶特的时候(指法国大革命前期)和我这个时期有一个区别:当时人民是主宰,而现在我是主宰?

——(摘编自《拿破仑与帝国》)

(1)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拿破仑统治的特征。(3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统治与法国大革命之间关系的角度评价拿破仑。(5分)

33.探索历史的奥秘(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斯坦利的叙述:

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束,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抢,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泉,高声喊叫,把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人正在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简直是杀戮。他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

材料二摩基姆巴的叙述:

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我们对自己说,这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淹死的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自己的生命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靠近他的小舟对,听到喊声:?土匪!土匪!并向我们喷射铁雨,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的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强盗和土匪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4分)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4分)

34.世界文化遗产荟萃(8分)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1)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4分)

(2)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4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1.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

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

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的可酌情给分。

第I卷

1.D

2.A 3.C 4.C 5.B 6.D 7.A 8.B 9.C 10.B 11.A

12.C 13.C 14.D 15.C 16.C 17.B 18.D 19. B 20. A 21,

B 22.

C 23.C 24.A 25.D

第Ⅱ卷

26.(8分)答案要点,

(1)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2分)

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1分)

(2)人民主权,(2分)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3分)

27.(12分)答案要点:

(1)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政变了大跃

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4分) 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

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4分)

(2) 1963-1965年是计划经济体制.(2分)1981-1981年是经济体制改革。(2分)

28.(14分)答案要点:

(1)相同:二者都肯定人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2分)

不同:二者应用范围不同。《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

宣言》是世界人民和各国努力实现的目标;二者内容不同,《人权宣言》主要局限在政治权利,《世界人权宣言》把人权扩大到经济、杜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6分) 实现人权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和追求;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人权进—步得到重视,人们对人权的认识也不断深入。(3分)

(2)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重视集体人权。(3分)

29.(8分)答案要点:

(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2分)

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分)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2分)吴起变法

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2分)

30.(8分)答案要点:

(1)在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2分)

(2)日本侵略、大敌当前、必须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2分)中国社会中间阶级力量强大,且有参政要求;(2分)国事是公事,无法为一党一派包办。(2分)

31.(8分)答题要点:

(1)揭露战争的残酷抨击统治阶级战争宣传的虚伪性歌颂人性与爱情(3分)

(2)虽然反对战争,但看不到出路,因而只是为逃避战争,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没有二战后和平运动那样广泛组织起来,直接进行反战活动制止战争(5分)

32.(8分)答题要点:

(1)统治集团以资产阶级为支柱,吸收了其他阶级的成员(包容性,妥协性);实行个人独裁(3分)

(2)顺应历史潮流,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破坏了人民主权原则,强压民主运动,与封建势力妥协(5分)

33.(8分)答题要点:

(1)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指出三项即可得3分)

双方叙述一致。(1分)

(2)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信,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得分。(3分)

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其他材料证明可得4分。

34.(8分)答题要点:

(1)清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2分)

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1分) 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的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1分)

(2)康熙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1分)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3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4.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7.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8.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11.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1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18.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19.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D.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

2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

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1.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

22.下列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

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

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23.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24.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图1(局部) 图2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25.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9题—第3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

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宋)陈亮:《龙川集》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

27.(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6分)

28.(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

——摘编自耿协峰《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等(1)指出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现。(2分)

(2)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5分)

(3)概括东盟和欧盟共同的成功经验。(5分)

考生在第29、30、3l、32四题中任选两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二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

材料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分)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6分)

3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8分)

材料

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议会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时,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

——《1787~1789年法国游记》(1)民主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材料中有何反映?(2分)

(2)分析这两种形式的民主各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6分)

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分)

材料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4分)

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材料

改良文学之声,已起于国中,赞成反对者居其半。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议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其故何哉?盖以吾国文化,倘已至文言一致地步,则以国语为文,达意状物,岂非天经地义,尚有何种疑义必待讨论乎?其必欲摈弃国语文学,而悍然以古文为文学正宗者,犹之清初历家排斥西法,乾嘉畴人非难地球绕日之说,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

——陈独秀答胡适函(1917年)(1)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对文言与白话之争性质的判断及他对反对者的态度。(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就陈独秀对白话文反对者的态度进行评论。(5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26.(12分)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

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

27.(10分)答案要点:

(1)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努力: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4分)

(2)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6分)

28.(12分)答案要点:

(1)冷战,越南战争(2分)

(2)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同;合作领域是先政治后经济;政治目标是地区稳定;经济一体化水平低。(5分)

(3)从共同关心的问题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式;逐步推进区域化;不排外,加强与区域外的合作(5分)

29.(8分)答案要点:

(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2分)

(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4分)

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2分)。

30.(8分)答案要点:

(1)群众干预具有直接民主色彩;国民议会是间接民主(2分)

(2)直接民主:人民主权原则和平等观念获得广泛认同;动员群众,形成革命的根本动力;行之过当,社会秩序不稳(3分)

间接民主:取代旧制度,建立了基本的民主制度;确立统治秩序,巩固革命的基本成果;行之不当,不利于革命的推进(3分)

31.(8分)答案要点;

(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4分)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4分)

32.(8分)答案要点

(1)性质:是非之争,进步与倒退之争(2分)。态度:坚信文学改良正确,不容讨论(1分)。

(2)民族危机严重,帝制复辟,尊孔复古;反对文学革命的势力强大;这种态度是必要的;对推动文学革命起了积极作用;这种态度有偏颇之处,不利于文学革命的充分展开(5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该“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3.所有题目的解答均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

2、在伯利克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并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选出,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

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4、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

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

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的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

8、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

9、《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

《独立宣言》还提出了()

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

10、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11、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12、历史学家乔.科尔顿写道:“这场战争持续四年其中有好些像拿破仑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外,在19世纪发生地最惨烈的战争。”该战争应是()

A.普法战争B.印度民族大起义C.美国内战D.马赫迪民族大起义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4、历史学家罗荣渠《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比西、法、德、英、意五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大一倍半”,“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伊达尔哥

D、华盛顿

15、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16、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纪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17、

表1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 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 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 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 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8.“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 1912-1919年

B. 1920-1926年

C. 1927-1936年

D. 1937-1945年

19、

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抗日战争的影响

B. 抗日根据地扩大

C. 国际援助的增多

D. 民营工业的发展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 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 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 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 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21、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A. 矿业资源互补

B. 人力资源共享

C. 科学技术交流

D. 消除贸易壁垒

22、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 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 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 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

D.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23、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 苏联已经解体

B. 两级格局濒于瓦解

C. 中美关系好转

D. 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2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 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 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 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25、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式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A. 鉴往知来

B. 以古讽今

C. 厚今薄古

D. 贯通古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