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常识

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常识
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常识

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常识

一、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概况

(一)学校简介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连云港教育学院、海州师范学校与连云港师范学校合并而成(2002年连云港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并入),2011年与江苏师范大学(原徐州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学校前身是1914年的省立第八师范,如今办学已逾百年,百年师范培养了5万多名优秀人才,涌现出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著名教育家刘百川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教授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和教学名师。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73.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万平方米。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总数6733人,在职教职工521人,正高职称52人,其中专任教师345人,高级职称216人(其中正高职称42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61%,博士1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9.28%。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3人获市级教学名师称号,16人入选省“333”人才培养工程,1人获连云港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24人入选省高校“青蓝工程”,81人入选连云港市“521”人才培养工程,4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连云港市“首届十大社科名家”称号,1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校外兼职、兼课教师190人。馆藏纸质图书70.3万册,电子图书11352GB,数据库25个,阅览室座位数2300个。计算机3015台,其中教学用计算机2866台。设置全日制高职专业数40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级重点、精品教材8部,省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实验实训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1个。2011-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96%以上,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在90%以上。

2011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诗教育人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继续教育基地、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苏发[2008]3号文)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苏教体艺[2008]14号)、《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苏教体艺[2012]15号)、《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苏教体艺[2012]25

号)以及《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教体艺[2014]4号)等文件精神,将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速高质量人才培养、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早锻炼和体育社团(俱乐部)建设为抓手,搭建校内外学生体育竞赛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动和谐、高效和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体育学院简介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由原连云港教育学院艺体系、海州师范学校体育教研室、连云港师范学校体育教研室于2001年与艺术专业整合建立艺体系,2002年独立建系,2012院系调整后,改为公共体育教学部(体育系),2013年成立体育学院。体育学院现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培训基地、江苏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合作联办南京130体育艺术学校连云港分校。

体育学院下设体育教育教研室(场馆管理中心)、社会体育教研室(体育技能培训中心)和公共体育教研室(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招收体育教育本科(2013年招生)、体育教育专科、社会体育专科等专业。2008年大学体育课程被批为江苏省精品课程,体育教育(专科)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正在申报校品牌专业。

体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人:副教授18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1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国家一级及以上裁判员16人次;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师6人,国家级考评员2人。校内兼课教师7人:硕士学位3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国家级裁判员1人。

(三)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体育工作概况

我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学校设有由校长为主任的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由分管体育工作的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任副组长,并在体育学院设立办公室,负责协调全校的大学体育工作,具体的日常事务由大学体育教研室负责。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三年一届,由分管体育的校领导主持召开每学期两次会议,开学研究本学期全校体育工作计划,学期结束召开会议总结学期工作。不定期召开相关的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相关政策。我校大学体育工作内容有:公共体育课程、全校学生的早锻炼、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学生校内群体活动与竞赛、学生校外竞赛活动、教职员工的群体活动等等。

为了迎接省厅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工作,我校成立了由校长庞波为组长,张建华副书记和葛仁福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体育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分解各项指标任务,安排工作时间节点。

我校始终坚持将公共体育课程作为学校重要课程加以建设,把大学体育工作作为学校的大事、实事来抓,并基本建成以体育课程为落脚点,以校园体育活

动为抓手,强化体育社团、俱乐部建设,以参加校外竞赛为交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各学院、部门统筹协调,制定学生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研究相关政策,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全校性的教职工、学生群体活动,体育骨干、各级领导都积极参与、踊跃参加,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校高度重视体育服务社会工作,提供场馆设施承担校内外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体育教师走出校门担任裁判工作,受到外界一致好评。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大学体育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二、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自我评估

我校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本学期为迎接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工作,成立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对照《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的指标体系,开展自查自评,以争先创优的实干精神积极开展工作,将考核为发展契机,全力推进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现将对学校几年来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堂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文件齐全,管理规范

我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在籍学生9540人(2014年12月统计,全日制高职学生6733人),有本科、专科、五年一贯制学生三个学历层次,专科学生师范类实习一学期(三个月),非师范类学生实习两个学期,实际在校参加体育课程学习的学生约6100人。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专科的体育课分四个学期,总课时为116学时,学时分布为第一学期26学时,第二、三、四学期各30学时。本科体育课的总课时为136学时,每学期34学时(其中第一学期有4个学时的军事理论,其他学期有2个学时的体育讲座)。五年一贯制的总课时为236课时,共上8学期,前两年为预科段,是普及课,后两年和专科一样。我校的体育课每学期考核合格计1个学分,本专科共4个学分,五年一贯制是8个学分。

体育选项课开设达13门以上。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逐步构建了体育普修(普及)课程、体育选项课程(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垒球、武术、健美操、有氧健身、体育舞蹈、定向、健身等)、体育保健课程、校级公共选修课程(健身气功、营养学、体育保健康复、足球等)组成的教学体系。学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基本实现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教师的“三自主”模式,考核体系合理。

学校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制定相关文件。结合我校专业发展的要求,制定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堂教学规范》,体育学院相应制订了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并做到规范、明确、具体,教学大纲每隔3年修订一次。以“健康第一”为课程

内容的指导思想,选择了经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省高职体育教指委审定《大学体育与健康》作为体育课程教材,并根据学校要求配套出版《体育与健康教程》校本教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学校高度重视各类体育教学文件、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体育成绩管理工作。体育社团(俱乐部)活动、运动训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管理制度齐全,通过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课程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体育课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确保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监控制度也逐渐完善,成立了校院两级督导机构,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每学期、每学年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深入了解教师教学、体育群团活动开展情况,每学期末还进行教师学生测评、同行测评和领导测评,进行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等,我校体育教师的测评等级一直在优良以上。

学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开设的课程满足学生兴趣、适应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紧扣终生体育。学校开展的定向、健身健美、有氧健身、健美操、健身气功广受学生欢迎,学校还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拟开展攀岩和跆拳道等项目教学。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在全校学生中大力开展体育行业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证工作,目前我校已开展健身教练、健美操、游泳等体育职业资格培训工作,有部分选修健美操、健身等课程的学生已获得相关资格。

我校体育器材、体育场地有专人检查、维护、保养,现有专职器材管理人员2人(一人在职,一人退休返聘),其中在职管理人员有体育场地工中级职业资格,正在参加高级职业资格培训。

体育教师均按学校教学规范和体育教学规范授课、指导、参加体育活动和竞赛,专职教师中有19人获得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资格,能合理、合法地处理体育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实施医护监督。学校医务室和保卫部门常年备有预案进行全校群团活动的医疗和管理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年大型体育活动前均制定安全措施、安全预案,各级领导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来抓。多年来,学校未发生过一起体育安全事故。

(二)加强体质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购置了体质测试设备,成立了专门机构——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由公共体育教研室兼)。每年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干预方案,上报校体育运动委员会,通知各学院、部门制定各自干预方案。

我校测试工作要求严格、制度规范,教师上岗培训,学生接受辅导,统计数据专人负责,及时向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上报测试

结果。12、13、14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成绩及格率达到82%以上。

我校早锻炼工作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学工部、校团委、体育学院和二级学院共同负责,制定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关于早锻炼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早锻炼活动,各院安排每周早锻炼活动,安排考勤教师,学工部监督落实,体育学院抽查反馈,将学生早锻炼效果纳入学生管理考核体系中。

我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卓有成效。现建有体育社团12个,体育俱乐部8个。囿于学校经费和体制管理原因,我校体育社团工作由校团委负责管理,体育学院负责业务指导,体育俱乐部由体育学院管理,并指导开展工作,为此体育学院成立校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由院分团委负责具体事务。

我校长年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校园冬季长跑活动,时间定于每年的12月30日,以寓辞旧迎新之意,学校领导、各学院、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每学期制定校园体育节活动计划,公布相关活动方案,基本形成“月月有竞赛,周周有活动”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每年10月底或者11月初举办秋季综合运动会暨田径运动会,设置诸多游戏类项目,设立不同组别,参赛学生近1500人,很好地促进了各部门、学院师生员工的交流。学校同时要求各学院制定各自的干预计划,在每年春季根据自己条件开展春季运动会,活跃校园气氛,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校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体育群团活动,工会、各学院、校团委、学生会等每学期都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使师生深深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极大地提高了全校师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根据各俱乐部计划安排活动场所,安排教师指导训练,进一步促进了全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根据省市竞赛活动计划,我校积极参加各项体育竞赛,获得巨大成绩。省16、17、18届运动会我校均获得高校部高职组校长杯前四名,各单项成绩突出。学校代表队参加协会比赛成绩优秀,如太极拳和健美操等队,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在校园中形成了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良好风气。

(三)教学设施齐备,管理制度完善,成绩管理规范

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每年开会审议学校体育工作,主管和分管校领导经常听取体育工作汇报,确保体育工作中人、财、物的到位和落实。体育学院作为单独设置的学校二级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体育专业发展、教学和全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等工作,执行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的相关工作计划。体育学院办公人员配备齐全,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公共体育教研室工作会议制度

化,工作有计划、记录和总结,有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大学体育工作学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每两周周三召开学院例会,进行教学研讨,有考勤、有记录,学习活动从不流于形式,对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体育课程管理网络化程度较高,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具有选课、成绩登记、查询、学生评教等管理功能,体育学院有自己的网页,有单独的二年级选课、体质健康测试和成绩统计系统,正常使用维护。

学校对公共体育课建设经费投入正常,每年预算均安排公共体育维持费用、群体活动费用、体质健康测试费用、体育器材设备购置费用以及相关的专项使用经费。近几年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经费均按照公共体育维持经费不少于生均40元予以保障,体育经费能保证课程教学、群体活动的需要,2014年全年公体费用支出432919元,按全校学生数计算,人均45.3元,按实际体育课程学习学生计算,人均71元。

学校始终把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建设体育场馆、设施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现建有运动场馆及其他体育教学使用空间约达50000平方米,人均约8.2平方米。其中18000平方的体育场2座,2000平方的体育馆1个(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其他体育教学使用空间约12000平方,体质健康测试中心1个。

体育学院有独立的办公与教学场所,现拥有行政办公区域、理论教学区域、体育实践教学场馆等,并配有相关辅助用房:会议室、资料室、档案室、阅览室、教师更衣室等。体育学院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台式电脑、照相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施配备较为完善,教室和办公空间约为1126平方,良好的办公教学条件和设施为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职业能力不断加强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学历与业务并重“的原则,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优化教师的年龄、学历、学科专业等方面的结构,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体育师资队伍,教师队伍能较好地满足全校学生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的需要。现有专职教师21人,校内兼职教师7人,校外聘请教师3人,在校学习体育课程学生与专职教师生师比为290:1,与校内专兼职教师生师比为218:1,符合要求,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争取控制在40人左右。

体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人,校内兼课教师7人,校外聘请教师3人,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其中专任教师中副教授职称以上18人,讲师1人,助教2人;取得硕士学位教师11人,占57.1%;45岁以下教师有硕士学位10人,40岁以下教师有硕士学位比例为100%。校内兼课教师有硕士学位3人,占28.6%。外聘教师有硕士学位1人,占33.3%。

体育学院每学年都有教师业务学习计划,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一次教师政治和业务学习活动(时间为周三,一周政治学习,一周业务学习)。有主题、有记录、有效果,每次活动对教师进行考勤,并对培训效果定期检查。注重教师培训及进修,根据需要不定期派出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近年来教师在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人次和项目不断增加,培训经费和人次逐年增加。校内专兼职教师队伍有以下各类各级资格与等级:国家级裁判员2人,一级裁判员18人次;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师(含省级)6人,考评员2人。教师个人有业务进修提高计划,每年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结束后都有留存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体育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能积极自觉参加体能锻炼,我校所有的体育教师均能达到《体育教师体能测试标准》良好水平。体育教师均都能胜任2门以上专项课程教学,参与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市、校级各类竞赛。

课任教师主编、参编教材7部;2011年以来,公开发表省级以上期刊论文37篇;立项各级各类课题11项;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苏北高校体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项,结题3项。

体育教师的工作得到学校的认同,在职称评定、考核评优、教师进修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在教师福利、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工同酬。课时津贴和其他专业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职称评定严格按照学校政策执行,确保教师能够正常按时评定职称。每年体育教师评先进的比例和名额均保持和其他教学部门一致。学校实行定岗定编,在绩效工资和人员编制安排方面给予体育教师较大的支持。

(五)校园体育文化浓郁,学生竞赛成绩突出,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为依据,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围绕示范性高职院建设要求,不断更新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2008年,我校公共体育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并被立项,由此进一步加快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构建自己独特的体育教育,将体育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与学生个性发展中,并通过选项课教学,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获得较好效果,部分学生通过健美操和健身选项课学习,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了国家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我们还通过举办校园体育节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学会体育,逐渐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和职业选择相结合,既服务于其专业教学,又扩大职业的选择空间。在体育课教学内容选择上,我们既注重体现体育的健身价值和生活价值,注重学生生活品味的提升,同时也将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进而进一步拓

展学生的职业空间,为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较高,对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满意度较高,这一点从历年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师测评中得到很好体现。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也得到了很好指导,确保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

体育学院制订了《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群体管理办法》和《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工作管理办法》,加强课余训练和运动队管理。学校现有8个体育俱乐部,分别聘请相关教师指导开展工作,要求每个俱乐部每周必须开展2次以上的活动,制定相关计划,并由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负责监督落实。有校级以上体育竞赛时,以专项体育俱乐部组成代表队,指导教师任教练参加比赛。学校各代表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的成绩相当突出,屡获学校嘉奖。省16、17、18届运动会获得高校部专科组校长杯前四名,2007年连云港市11届运动会高校部总分第一,男女团体第一,田径总分第一,篮球第二,排球第三等等成绩,太极拳协会屡获各项比赛奖项,健美操俱乐部参加比赛也屡有斩获。

三、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特色

(一)将校园体育节作为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抓手,强化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形成系列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学生竞赛成绩突出。

我校为了保证学生锻炼的数量和质量,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除严格早锻炼制度外,还将每学年的体育活动系列化,并在新学年开始时交由校体委审议通过后,在校园网上公示通知。近些年我校的校园体育活动均已体育节的形式出现,全学年各学院的体育活动情况都将合计在综合运动会总分上,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各学院体育先进评比。我校现已形成“月月有竞赛,周周有活动”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同时我们还将学生社团和俱乐部建设不断强化,部门和学院工作各有重点,校团委重点管理体育社团,指导学生自主群体活动,体育学院重点管理体育俱乐部,指导学生提高体育技能水平,培养体育骨干。我校社团之间交流频繁,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俱乐部有教师指导,保证锻炼时间、地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体育技能水平,培养许多体育骨干,由此组建的运动队在校外各类竞赛中成绩突出。

(二)教师业务能力强,课程内容设置较为丰富,课程渗入防护教育、嵌入体育职业教育。

我校公共体育课程面对的授课对象学历层次较多,为此设计了不同学历层次的体育课程,且在学生选项课程体系中设置了13个项目,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选择空间,基本实现了三自主的选课模式。同时,为了满足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正常体育课程学习的学生学习需求,我们通过学校公共选修的方式提供了三

门健身知识类体育课程(体育康复保健、运动营养学、健身气功),另外还应校园足球开展的东风,在全校开展足球公共选修,受到学生欢迎。

课程是由教师设计,并由教师执行的,一支业务精良、职业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我校专职的21位体育教师中:副教授18人,讲师1人,助教2人;有硕士学位的11人;20人有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资格;体育行业职业培训师6人,考评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1人,国家一级裁判员15人次;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但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竞赛知识,还渗入生命教育,教授学生简单实用的救护、防护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作为高职教育,任何一类课程都有影响学生职业选择的可能。我校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职业教育的优势,在正常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嵌入了体育职业教育内容。目前,在健美操和健身健美选项中开展了这两个项目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学,有部分同学通过课程学习和俱乐部训练,参加培训考试,顺利地获得了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甚至还有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这类健身指导类的工作。我们还将开展攀岩课程教学,并通过合作的形式开展跆拳道选项,为下一步课程建设夯实基础。

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东草芦中心小学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阳光体育为载体,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学校特色 近几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乒乓球比赛更是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于是我校藉此为契机,开展以足球类为特色的学校建设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并设想将乒乓球运动发展成为我校的一项群体运动,并逐步引向深入并拓宽领域,并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拓展成为我校的办学个性,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程目标 1、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 2、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 3、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 5、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四、课程结构 以游戏为主要内容。采用简单、有趣、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孩 子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技术、与同学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 多种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能力。? 五、课程内容 水平一:一年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够快乐的活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2、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与方法,如排队、徒手操、走、跑、跳、投、滚翻、攀爬、小球类游戏以及韵律活动和舞蹈等,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提高身体各种基本活动能力。 3、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多采用情境式、学导式、主动式、合作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多运用模仿性、游戏性的练习方式进行教学,目的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和身心的愉悦,学会同学间的和谐相处。 水平一:二年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够快乐的活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来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可编辑)

--体育课程建设-- 继承传统开拓进取为祖国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一、前言清华大学提出了“到 2011年建校100周年之际,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清华大学的体育工作正是在这种氛围中适时地迈出自己的步伐,既继承几十年积淀和延续下来的优良的体育传统,又循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思维定式和价值观的变化而融进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得充盈清华园的“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念化作清华人自觉的体育锻炼行为,将优良体育传统发扬光大。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及生长发育的总体状况,结合清华大学生源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围绕着培养合格人才标准中的身心素质目标,清华大学责无旁贷的要在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做出表率。现在的高中生能否进入大学,主要取决于智育??高考分数,体质与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是升学的局外之事,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状况不能令人满意,而且,越是高分,体质与健康状况越是差强人意(清华等高校 89~98年连续十年对当年新生入学体能测试的结果已经表明了高分数、低体能的状况)。大学要培养国家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人才的身心健康应该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学校应该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然而,在我国不只是中小学,高等教育同样存在着误区,那就是忽视体育在育人过程中的独特功能,进而造成了我国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佳,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相当的比例,常见病和多发病比率高,保健能力、体育能力、健康知识皆相当贫乏,甚至诸如英年早逝的悲剧也时有发生,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飨缘陀诠似骄倜龋ㄔ鸷涠闹泄卮宓厍斗肿铀劳瞿炅涞牡鞑榻峁妓得鞔笱逵挥邢笃渌ㄒ笛Э颇茄寡芤嬷丈怼C娑哉庵智榭觯魑旖逃撸欢ㄒ枷朊魅罚5奶逵逃匦氲玫秸呱系谋V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综述

枣庄镇中心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突出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办学目标。我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传承、弘扬“以体促德、以体增智、以体健体、以体审美”传统,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丰富内涵,着力抓好学校特色建设,突现体育精神文化,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二、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童金海 副组长:刘伟吕维鼎史文同马栋良 组员:张涛孙应强金富童金亮程家慧 李坤强蒋华訾金狼李飞各班班主任 三、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 1、从我校发展历史来讲,枣庄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中学,多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传承中超越,在积淀中发展。在多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我校体育传统项目已呈特色,优势明显,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丰厚的资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育工作策略与方法。学校成立各项体育运动队,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集中训练,由专门老师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训练目标、计划,并推荐优秀学员参加各种大型比赛如:我校学生参加区级运动会、区门球比赛、中学生篮球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2、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来讲,我校学生大多属于留守儿童,总体知识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甚至出现心理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拼搏

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以未来社会的需求来看,人才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俗话说:“体乃载知识之舟”,没有健康的身体,势必影响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以体育运动为载体可以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文化知识的汲取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提高目标定位,确定了“先健体后强识”成为培养目标,“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并设想将体育运动发展成为我校的一项群体运动,并逐步引向深入并拓宽领域,并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拓展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创建目标与方向 (一)总体目标: “先健体后强识”——传承艰苦创业的精神,吸收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发展,传承、积淀、弘扬、升华我校体育特色。让体育与精神文化来构筑特色学校。我们将采用分层推进、分步发展的战略,努力实现特色教育的新跨越。 (二)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3、3) 体育运动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体育运动在我校的普及和提高,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我校拟定学校特色项目创建的工作目标。 具体如下: 1、依托我校传统资源优势, 组建好学校体育运动队,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训练。要求全体教师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运动,以“普及体育运动”作为我校特色项目,使之成为学校工作特色之一。 2、确立教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3、在发展整体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的训练,增强

体育特色课程实施方案

特色教学实施方案 —体育 米 峪 镇 中 学

体育特色教学实施方案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共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突出学校体育特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活动主题: 阳光六十分,快乐一小时 三、活动要求: 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学校有比赛 四、活动保障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认真理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深刻反思自己,了解学生发展之需,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新理念。 2、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 以将快乐体艺、趣味体艺、传统体育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艺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3、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强化激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对先进班级和个人予以适时激励,并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以保证学校阳光特色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六、工作奋斗目标: 1、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及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小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的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健康标准。 2、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得课业负担,把他们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3、为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我们坚决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每周3节体育课,在此基础上,我们每天还安排每周一节

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97661945.html, 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余卫平赖锦松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本文采用实践探索、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新建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进行 梳理,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分析升本前后的建设状况,在师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形式、管理制度等方面总结实践探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条件、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大课程观、加强质量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深化改革的构想,旨在为同类院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实践 目前全国本科院校有800多所,其中在2000年前后由专科升为本科的200多所公办学校和近100所民办独立院校共计300多所,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方阵(第一方阵是985、211大学,第二方阵是有几十年建设的老本科),教育部称之为“新建本科院校”。近年来国内专家对此类高校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建设合格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创建品牌大学,最终归宿是建成应用型品牌大学。[1]由于办学时间短,多数院校还处在为建成合格本科 院校的努力中,办学特色还在摸索,包括公共体育课程在内的许多课程建设均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如何实现战略式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开拓思路,加快课程建设。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普通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2]伴随2002 年教育部出台的最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新《纲要》, 高校体育课程进入改革深入时期,提出了课程新的理念和目标[3],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抓住时机,推动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尽快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本文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结合升本前后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状况,以不同的发展阶段为脉络,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深化改革的构想,旨在为同类院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1 升本前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回顾 公共体育课程是高等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广东培正学院2005年升格为本科,升本前学院对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一直高度重视,仅仅12年时间就基本达到了其他老牌专科院校用几十年的发展才达到的水平,但也仅仅定位在专科层次发展。回顾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是摸索期

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

甘溪中学中学2014--2105年体育组校 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占有较突出的地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特制定石阡县白沙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推进我校体育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3.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增强体质,掌握篮球基本技能和张掖民间传统游戏方法,并能熟练应用篮球技能和创造性的进行乡土游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养成克服困难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教师发展目标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全体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贯彻与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课程实施 (一)成立《快乐体育》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指导,政工处、总务处、少先队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全力支持。主要职责: 组长:陈德斌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杨方学 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

永城职业学院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模板】

***城**学院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为重点,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高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一、课程简介 永城**学院《大学体育》是公共基础课。是在我校一年级开设的必修课,二年级开设的选修课。是学校覆盖面最大的课程。我校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长期以来体育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模式。近几年来在体系、内容、方法上不断的完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校目前开设的体育课程内容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太极拳、等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批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上都能体现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示范性课程。 1. 在加强课程建设的教育思想研讨、开展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深入比较与研究、明确我们的优势和差距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规划。 2.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引进计划。 3. 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4.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实现“三位一体”教学的课程模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郑州中学(2011——2014) 新课程的实施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突破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保证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能得到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结合我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并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充满活力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付诸于实践,使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期间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养成终身自觉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社会主义提供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方案设计的达成目标和任务 1、全面实施《河南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为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立足我校的实际,探索《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并通过实施,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探讨在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完成从传统的教育观念到现代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学生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 3、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项教学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4、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制定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又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实施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安排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董震(副校长) 成员:宋振国(教务处主任)、马春广(政教处主任)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职责:承担《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工作的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研究组 责任人:雷永刚 成员:雷永刚、陈志学、赵艳芬、张鹏 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具体研究和实施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和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及时提出调整意见并进行总结或推广。 四、我校师资及场地情况 (一)体育教师基本情况表表一:

公共体育课程建设

江西蓝天学院公共体育课程建设 学生体质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是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有效途径。公共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校体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我校在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体育课教学内容逐步优化,体育课程管理逐步规范,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体育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我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围绕本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和办学目标,以育人为根本,以体魄与人格并重的学校体育观为指导,加大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和评价体系标准,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公共体育课程的学习,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其中,本科总课时要达到144学时、专科专科则不少于72学时。学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体育运动安全要求,针对体育课程的实践性、户外性特点,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体育课专门用于提高身体素质练习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 三)体育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和最为有效的途径,我校校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开展仅仅围绕“生活体育”、“快乐体育”、“就业体育”的主题开展。在保证开齐开足体育必修课的同时,努力拓展体育选修课程开设的空间。体育教学中强化分层次教学、特长教学和兴趣教学,注重因材施教,突出能力培养,强化实用性和终身性。要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系,确立多元培养目标,按需设计多种培养规格,建立多途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体育教材。促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我厅将每两年组织一次全省高校优秀体育课展示活动。 二、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公共体育课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开设体育课、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的实际需要,按不高于300:1的在校生师比重重新核定体育教师编制,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外聘教师不得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10%,新聘体育教师原则上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同时,积极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引进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到我校任教。采取多种措施、通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小足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打工子弟小学小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这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享有的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国家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也为创建特色化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大好机遇。校园文化氛围浓郁,积淀深厚。特别是学校体育教育,每年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体育比赛,屡获佳绩。足球运动作为小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它具有较强的集体性,要求每名成员活动中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因此,经常参加足球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互助友爱的优良品质、团结协作的意识、勇敢顽强的精神,同时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学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控制能力等,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我校开展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基于推动足球

运动,因地制宜推进特色教学的需要;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的力度,努力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终身运动观念的需要;进一步把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让所有学生有兴趣、能力参加体育活动,促使体育教学走向主体性、快乐性的需要;改变长期以来运动员培养和输送重训练轻学习,“一条腿”走路现状的出现;发挥我校足球项目区定点学校的示范作用,区域推进,促进本地整体办学水平与健身意识和健身技能的提高。 二、小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意义 在我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快乐足球”背景下,小学体育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足球活动已充分的溶入学生的心中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是成为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隐性的校本课程在实施中,老师凭借的是个人经验,教学随意性比较大,教学缺乏规范以及系统性,学校足球课迫切地需要一本校本课程教材,开发足球校本课程对于实现我校的办学特色,培养全面加特长的足球人才及教师自身优势的发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足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让学生走进足球文化领域,感受其丰富文化,培养学生的特长,保护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让学生走向足球场地,掌握运动技能,体验运动激情,体验挫折,走向成功。而足

体育与健康学院课程建设方案

体育与健康学院2016--2017年课程建设方案 按照学校和学院教学工作计划以及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要求,我院课程建设应以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为主体,重点建设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认真遴选课程建设负责人,优化师资团队,分层次逐步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力争达到:1.建成院级精品课程5门,在此基础上推选1--2门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程;2.积极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武术》、《篮球》、《大学体育》;3.做好在建校级精品课程《田径》建设工作和在建的校级重点课程《体育保健学》的结项工作。4. 做好校级精品课程《排球》、《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后续建设工作。 具体工作与要求: 第一阶段:遴选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优化或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向教务处送相关材料。 (以教研室为主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完成时限:本学期第1--5周,第5周教研室向院办报送相关材料) (一)2015年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1.学校体育学(由田径教研室负责) 2.足球(由球类教研室负责) 3.体操(由田径教研室负责) (二)2016年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1.运动解剖学(由公体教研室负责) 2.运动生理学(由球类教研室负责)

3.乒乓球(由球类教研室负责) 三、2016年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 1.篮球(由球类教研室负责) 2.武术(由田径教研室负责) 3.大学体育(由公体教研室负责) 四、做好校级精品课程《排球》、《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后续建设工作,并应在我院课程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 五、做好正在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田径》建设工作。 六、做好在建校级重点课程《体育保健学》的结项工作。 第二阶段: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及学院审核课程建设规划 (完成时限:本学期第6-7周。) 1.由课程建设负责人及团队负责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并填写2015或2016年《体育与健康学院精品课程立项申批表》,教研室初审汇总后交院办。 完成时限:本学期第6周。 2.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课程建设规划 完成时限:本学期第7周。 第三阶段:课程建设规划的实施阶段(本学期第8周至下学期全学期) 一、各课程建设团队按照建设规划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院分管领导和教研室做好督导工作。 二、阶段性工作总结及评估

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方案

(试行)为贯彻落实《全民建设计划纲要》,拓展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空间,促进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模式,结合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尤其是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营地建设的意义和性质: xx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任务是: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体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借鉴发达国家利用户外营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广阔的国土和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资源,开发新型的全民健身体育资源,建立一种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吸引青少年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形式;其主要任务是使广大青少年从室内走向户外,认识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强健体魄,陶冶情操,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运动、娱乐、休闲环境,为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二、营地的规模和基本地域条件: (一)交通便利的自然山川、湖畔海滨等,距离中心城市不超过两小时路程,可全年开放或具有明显独特的季节性特征的地域。 (二)具备必要的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周边有可供参观学习的历史文化景观或工农业生产基地。 (三)拥有可同时安扎200个左右露营帐篷的开阔地带,营地面积不少于6000平米。 (四)远离滑坡、巨浪、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安全区域。 三、营地构成: (一)活动区:

户外体育营地活动主要包括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徒步登山、野外露营、团队拓展、航海模型、航空模型、无线电测向、野战定向等一系列绿色体育户外运动项目。通过组织青少年“体验一次野外露营”、“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参加一次团队拓展体育活动”和“参与一次户外体育比赛”等形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参与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二)露营区: 露营区是青少年户外体育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之 一。必须可同时满足400人左右(安扎200个双人帐篷)露营;露营区要有足够的空地、除有厕所、盥洗台、清洗台、必要的照明设施等最基本的设施外,尚需要有整洁的环境卫生、安全警卫系统。 (三)服务区: 服务区是保障青少年在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安全、快乐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除能够提供户外活动必须物品的租赁及相关服务,尚需含餐厅、日用品商店、淋浴设施、消防急救设施、医务室、休闲生活空间、便利的交通网以及丰富的临近游憩点的服务设施、休闲设施以及相关的附属设施。 四、管理: (一)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是全国组织实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工作的业务部门,负责营地建设的发展规划。 (二)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营地建设的选址工作,并对营地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为避免营地运营不当而造成政府部门的长期投入,贯彻“营地自行运营”的方针,亦可由营地依托单位(如共青团属青少年活动基地、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代为运营管理。 (三)各地拟建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的依托单位需报有关取得建设营地所需土地的相关协议,经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编版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落实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莘县教育局(2010)29号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 《公共体育》课程是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也是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曾经连续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一至六届教学成果省级奖,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是一支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教学团队。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号)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号)的精神和要求,在认真总结研究过去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系的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巩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建设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在同类课程教师中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力争再次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率达到;使公共体育课在四川省高校和全国农业院校同类课程处于领先地位。 三、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

要紧紧围绕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以“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和载体,切实推进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实施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计划 、在全面实施“工程”学术支撑人才的专项科研支持计划的同时,利用学校的相关政策,每年稳定资助名骨干教师元的教学、科学研究经费,促进教师教学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增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促进教学骨干的迅速成长。首先加强对“计划”入选人员的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其次是有计划地对“计划”候选教师进行培养,争取每年有位教师入选。 、加大研究项目的组织力度,组织学术团队或课题组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拓宽项目申报渠道,争取每年有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立项;团队成员在核心期刊上每年至少发表篇学术或教研论文。 做好新一轮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工作,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国家级教改项目。拟申报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团队成员每两年至少撰写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一篇。 、实施科研支持和奖励制度。计划每年投入万元,对教师申报科研教研课题、出版教材专著、发表教学论文给予大力支持和相应奖励。 、计划每年投入万元,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到学院给教师开设高层次的学术讲座或讲学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交流,每年派名教师参加国内大型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工作,进一步加大团队成员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教学交流的力度,为团队建设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小学“体育艺术+项目”实施方案

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艺术素养 ——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体育、艺术2+1项目”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艺术的改革与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现结合我校校情,特制定《小学“2+1”工程项目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2+1项目”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体育和艺术活动器材,以“2+1工程项目”为依托,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进一步彰显小学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的办学特色。以“2+1工程项目”建设为平台,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颗心灵都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实施“2+1项目”的原则: 1.共同提高的原则: 课堂是开展“2+1项目”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上切实提高“2+1项

目”工程的效率,艺体教师要把实施“2+1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实施“2+1项目”的过程也是促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提高的过程。 2.终身体育的原则: 体育、艺术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推进“2+1”实施,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育、艺术教育功能。 3.主体能动性原则: 开展“2+1项目”,学生是主体,按新课改的要求,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艺术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炼,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4.发展特长,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 开展“2+1项目”,就是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就是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以目标构建内容,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5.同步发展原则: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学校名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14060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 专业代码 660302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 (2)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3)专业建设优势 2.专业发展现状 3.存在问题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 (3)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师资队伍建设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1.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课程改革与创新工程 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体系

4.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实效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6.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五、预期绩效 六、专业建设进度、建设经费预算 七、保障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运动训练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运动训练专业服务行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福建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闽政〔2011〕47 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1]19号)、《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要求,特制定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建设背景 (1)运动训练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旺盛 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2011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都为福建省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福建省体育产业调研报告,2008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15万人,2009年与运动训练相关产业人才缺口1.25万人,近2年运动训练专业人才需求仍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福建省社会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I 前言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为了深化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本校实际情况,编写了菏泽医专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本大纲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管理的依据,供我校体育课教学使用。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高校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二)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理论和实践课教材都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心理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注意实效。为达到体育课程日的,任务和阶段目标的要求,应注意教材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实效性,教材内容要少而精。 (四)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应符合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考虑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智力优势,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教材体系。 (五)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强调理论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实践课、理论课教材应紧扣培养目标,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教材融汇贯通,相辅相成。 (六)坚持《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使体育课与早操、课外活动融为一体,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合格率。 三、课程设置和时数分配 我校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二年级开设选项体育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