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孩子智力开发和德育教育同等重要,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一、在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活动中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与兴趣

1.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分辨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如:自己洗手、洗脸、洗脚;自己穿鞋子、裤子、袜子和衣服;吃剥皮水果时自己剥皮;自己整理床铺;用过的东西自觉放回原处;玩过的玩具自己收拾好;自己进餐),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地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3.语言生动,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如叠手绢:我们先让幼儿认识手边有四条边。再教幼儿叠手绢的方法:把手绢平放在桌上,两手抓住其中的一条边,说着:“我和对边握握手”,将手绢向对边折,幼儿也一边学着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手绢,兴趣浓厚。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1.身体力行,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污。所以我们就教给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手打湿,小香皂涂均匀,搓手心搓手背,自来水冲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回座位。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2.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

3.区域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把一些劳动技能与区域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如:“系扣”训练:我们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最佳时期就是小班阶段,同时也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同时,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 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小班 2015.9

育儿知识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连这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无论是在自己、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达到的是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 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小孩子的领悟能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某事时,只要轻轻地摇摇头,或悄悄地对孩子瞪瞪眼睛,他就会明白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声说出来。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也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达成默契,就当是你们之间的秘密:“如果你看见爸爸摇头,那就说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点头,那就是同意了。” 三、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当你喂他吃饭时他说“我自己吃”,当你帮他穿衣时,他说“我自己穿”,可能他会弄得满身是饭,可能他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你的兴致,而要信任他,鼓励他,给他学习的机会,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四、相互间多多交流 不要只是一味想知道幼儿的各种想法,也应该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例如,爸爸上班时做什么工作,妈妈平时喜欢吃什么,爸爸妈妈对宝宝什么表现感到很高兴等等。对孩子敞开你的心扉,孩子也会同样对待你,交流的问题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相互之间就有了默契,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益。 小班 2015.10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谈谈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谈谈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目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作为小班老师的我,更加注重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一、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往,我们教师只注重观察幼儿的智力水平,注重知识传播和生活上的照顾,想到为幼儿做些什么,却很少观察幼儿会做什么,教师大多不愿让幼儿动手,避免幼儿出事故增添麻烦。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更是包办代替了一切。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孩子们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居里夫人却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她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都不会,智力发展也不及6、7岁幼儿。

而由于骨骼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学前期所学会的动作和技能,小班幼儿已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动作会更加灵活而且有条理。如果成人能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鼓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会使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这是幼儿将来学习和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二、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应从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开始,如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在我班新入园的32名幼儿中,有2——3名幼儿常不自觉的用左手拿勺子,有1——2名幼儿不会自己洗手,有一大半的幼儿会脱衣服,一小半的幼儿会穿衣服,很少数的幼儿能自觉地要把玩具收好,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本班幼儿采取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四项措施。 (一)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如单纯的讲解,示范幼儿学起来就感到枯燥无味,这并不符合幼儿的特点,因而需要教师设计出各种形式新颖的游戏活动,并与主题活动的内容整合起来。如在《苹果和橘子》主题

小班常规习惯培养计划

小班幼儿习惯培养计划 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好的常规习惯一定要从小班养成,否则以后抓起来就会很费劲。本学期我们依据《指南》精神,结合我园幼儿实际,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共同制定出以下常规习惯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1、不把手指和不干净的东西放在嘴里。 2、知道爱护公物,用两手轻拿轻放椅子。 3、在成人引导下不偏食,不挑食,安静进餐,不东张西望,不玩餐具。 4、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5、在成人帮助下,能把玩具、图书等放回原处。 6、不独占玩具,玩玩具时,能做到轻拿轻放。 7、洗手时不玩水,在成人的提示下,不拥挤,有秩序地洗。 8、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9、乐意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二、培养方法 1、要让幼儿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要家长、教师、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3、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4、用多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 5、要及时评估、表扬,用多种方式表扬,引导。 6、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久的训练,需要不断地观察、分析、评估、引导。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班幼儿剪纸课程计划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有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以其特有的剪纸手法和趣味性,深得小朋友的喜爱,剪纸对孩子们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发展孩子们的右脑,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通过动手动脑操作,培养幼儿做事认真细致的态度,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语言的发展,萌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思维。所以我们将我国独特的剪纸艺术作为我园的特色课程,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特制定出以下方案,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剪纸艺术活动。 一、总体目标 1、增强幼儿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2、欣赏剪纸作品,引导幼儿从剪纸作品中感受中国剪纸艺术的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 3、认识剪纸工具,学习剪刀的正确用法,教育幼儿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安全使用剪刀。 4、能在老师画好的样稿上剪出纹样。 5、按轮廓线剪纸,保持边缘光滑不毛躁。 6、学习剪左右对称的花样,巩固对折方法。 二、阶段目标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人的生存能力的具体体现。幼儿期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容易成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既要高度重视和幼儿受保护、受关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堵路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从小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自理教育中渗透着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意识的培养;生活自理教育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如知识经验的积累,做事过程中的统筹安排,且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幼儿还可以学习迁移已有经验;幼儿在学习体验中,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还可以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审美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对于有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十分有益,孩子们在获得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意志力、坚持性以及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两个重要场所,这两者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习惯的养成。然而,现在孩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究其原因就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脱节,例如:在观念上,你认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发展很重要,而他却认为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在内容上,你现在正引导孩子刷牙,他却全然不知;在方法上,你用游戏、故事等适合孩子的方法,他却只有命令训斥的方法;在评价上,你总会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不断鼓励,他却总看到别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不行。当双方这些不一致的教育同时作用在一个孩子身上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提高?习惯有怎么能养成呢? 在家庭中,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处处倍加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造成幼儿生活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其次,家长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使其形成了依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自己穿衣服、独立入厕、独立进餐、自己整理衣物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孩子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孩子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 (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说一下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例如:我们班的王若彬小朋友不会穿脱、整理衣服,刚开始,老师帮助他完成,但是要让云云仔细的看,争取学会,会了方法,下次要让彬彬自己来做,好吗?老师知道云云最棒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云云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幼儿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张齐天阳小朋友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

xx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精品教案在日常生活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常要依赖家长、老师。通过本次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精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精品教案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穿鞋方法。 2.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地毯上粘一个圆圈,圆圈里粘有即时贴小星星、小脚印。 2.物质准备:幼儿鞋架三个,拖鞋若干双,哭、笑小鞋脸各一个,家长的大鞋若干双。 活动过程 xx互动过程实录 1.入场: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幼儿说儿歌走圈。(儿歌:走走走,走走走,围着圆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围着圆圈走、走、走。) 师:xx们看看圆圈里有什么? 幼:小脚印、xx

2.和小脚印、小星星玩游戏。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游戏:123、321,我和小脚印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脚印快蹲下。123、321,我和小星星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星星快站好。 3.玩小脚印的游戏。 (1)师:请宝宝们站在小星星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许多小脚印。 师:请xx看一看小脚印有什么不一样? 幼:有反的脚印,有正的脚印。 师:谁来说一说反的脚印什么样?谁会用小手模仿一下? (2)师:请宝宝动脑筋想办法将反的小脚印变成正的小脚印。(幼儿将小脚印换位置) 4.玩小鞋的游戏。 (1)师:宝宝们过来坐在小星星上休息。(出示一双幼儿的鞋子)提问:宝宝们发现了什么?(幼儿:是反的)请幼儿将小鞋子摆好。 (2)学习儿歌《小鞋子》:两只小鞋头碰头,好像一对好朋友,小鞋帕向外扣,穿好小鞋到处走。 (3)师:把自己的小鞋子在小脚印上摆一摆,让小鞋子变成好朋友。 5.送鞋xx回家。 (出示哭了的小鞋脸)师:小鞋怎么了?咱们一起送鞋宝宝回家。现在,鞋宝宝怎么了?(笑了) 6.穿大鞋游戏。

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目录 摘要 (1) 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 三、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幼儿 (2) 四、重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3) 参考文献 (4)

浅谈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 【摘要】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学前期的儿童爱模仿,愿尝试,可塑性最大,这一时期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为孩子自信、独立、坚持、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的培养打下基础。因此,早期教育不应当只注意幼儿智力的开发,更应该注意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最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本文就如何培养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常规情境配合 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意识到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各项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也会因为总是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纪律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对于幼儿园小班来说,建立良好的常规,尤为重要。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对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感受颇多。我认为建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回首童年,大家或许会感慨地发现,那些让您刻骨铭心、受益终身的教育,大多是您最喜欢、最爱戴的人给予的,父母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会影响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因此,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自从来到幼儿园工作后,我越来越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与不舍,工作中我细细的体会这种情感,我把班级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去关心、去爱护。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大、小便后不会提裤子,我就蹲下来,帮他们一个一个提裤子。有的自理能力发展较好的孩子,我就鼓励他们自己提裤子,由于小班孩子能力有限,每次他们提好裤子后,我都会检查一下他们提没提好,并对他们说:“宝宝真棒,老师摸摸宝宝的小肚皮藏起来了么?”然后他们就会笑着对我说:“藏起来了,藏起来了”。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快乐地接受了我的要求。 此外,爱抚也是安抚孩子情绪的好方法。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安全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与爱抚,所以我每天都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有的时候是在早晨来园时,有的时侯是在午睡前。这样,通过老师的关怀,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感到满足,并且喜欢来幼儿园。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宝宝,胆子特别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任何活动他都不愿意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会经常抱抱他,一开始他会推开我,不让我靠近,后来随着我们的感情日益深厚,他开始让我抱他,有时还会主动地亲亲我呢。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也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也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也活泼、开朗了许多。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论文

学位论文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姓名: 专业: 电话: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幼儿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换一句话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就间接的成了重中之重。而且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有利于幼儿在身心健康、德、意、志等方面更好的发展。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将得到所有人的重视。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目录 引言--------------------------------------------------------------------- 3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 3 (一)基本概念--------------------------------------------------------- 3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 3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4 (一)幼儿的父母及其长辈----------------------------------------------- 4 1、溺爱------------------------------------------------------------ 4 2、剥夺幼儿训练的机会---------------------------------------------- 4 3、教育方法不当---------------------------------------------------- 5 4、忽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5 (二)幼儿园方面------------------------------------------------------- 5 (三)幼儿自身--------------------------------------------------------- 5 三、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5 (一)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6 (二)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6 (三)施以正确的培养方法----------------------------------------------- 7 (四)家园齐心协力共育幼儿--------------------------------------------- 7 四、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本学期,根据我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情况,我对本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制定以下计划: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家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口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吃饭了,妈妈会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根据这些事例,我想通过故事“我是乖宝宝”“好孩子”“我长大了”等,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让幼儿判断对与错,通过分辨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他学谁,为什么?学什么?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又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让幼儿学习认真盥洗:学会正确地刷牙和使用手帕、毛巾、便纸等,熟悉地使用勺子、筷子;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并逐步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例如:摆放桌椅、洗脸、把自己玩完的玩具放回原处等等)。 二、其次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情的,都是由成人教了从不会到会的。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要先将动作的要领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如果配上富有童趣的歌谣效果更好。比如:学

习漱口时,配上歌曲《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教给孩子洗手的方法,配一些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指间搓搓、小手洗个澡、用力甩一甩!”又如,孩子学习叠裤子时,可说“两个好朋友(裤腿)要互相拥抱,并一起弯弯腰”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和游戏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那么如何提供给孩子各种练习的机会呢? 我们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小便、洗手、喝水时,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我们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我们提供雪花片、积木等,让孩子练习搭雪花片、积木等动作来训练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在课间活动时,我带领幼儿一起玩手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手指的灵活性,从中也可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如;吃饭、穿衣、穿鞋等)。 四、开展适当的自理能力比赛,在竞争之中促自理。

4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进入“小社会”的最初阶段,常规要求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幼儿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与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常规培养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小班常规培养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教;常规;主动性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实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 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了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 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个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实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 件,并将在很大水准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设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常规教育是小班教师必须抓好的工作之一。 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 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动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 主动性。以下是我在初步探索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发现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新策略。 一、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水平差,如大、 小便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协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 勺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 嫌弃地协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但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 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 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 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能够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实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理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规程》的这个提法明确了游戏在我国 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意味着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寓教育与游戏中。在某一教育阶段,以什么样的活动作为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该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形成情况分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形成情况分析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本文是为了较为准确地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而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高港区滨江幼儿园门口,随机选取3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幼儿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习惯越来越好。 关键词:调查问卷,良好生活习惯,年龄的增长 一、问题提出 曾经有位科学家[1]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由此,我们感到: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但如今的孩子,一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许多家长认为“我们小时候吃了苦,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只有一个,不能让他受苦受累。因此,在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依顺孩子,吃饭﹑穿衣时出现了几个大人围着孩子一人转的现象;晚上睡觉时还任孩子嘴里含着糖入睡或是整天为孩子买一大堆的零食,结果使孩子对正餐了无兴趣……殊不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等;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

脸、洗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本研究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泰州市高港区滨江幼儿园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如此这般,父母的辛苦。幼儿受害,我们着急,现在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良好的生活处理能力(包括饮食、睡眠、穿脱能力等);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别主动地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产生综合化教育效应。 三、研究内容、对象、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研究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现状,从幼儿的饮食、睡眠、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教案:我自己来.doc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教案:我自己来 活动目标: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家长给幼儿带一件和幼儿身上所穿不同款式的衣服来幼儿园。 2、 2、钢琴。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喔喔喔,太阳出来啦。睡醒了,要起床了,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起床以后我们要先穿好衣服,鞋袜,然后刷牙,洗脸,女孩子还要梳头发,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做动作吧。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发现衣服的不同样式,学习衣服的不同穿、脱的方法。)教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用什么动作表示穿衣服的?原来刚才穿的是一件需要纽扣的衣服啊。其实在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你们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再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不同的衣服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来穿的。 教师:纽扣衣服先穿两只袖子,然后将衣服穿到身上,从下往上扣

扣子。 教师:套头衣服先穿两只袖子,在套头。 教师:后面有拉链的衣服先按套头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请老师或者是好朋友帮忙拉后面的拉链。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所以自己的衣服都要自己穿,明白吗? 三、幼儿判别对错。 教师:现在老师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说说他们做的对不对?小刚早上起床,看见妈妈正在做早饭,他就自己将外套、裤子穿好了,不要妈妈帮忙:红红的爸爸早上喊了好几次红红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床,最后红红终于起床了,但是他要爸爸帮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脚乱的。 教师:你们觉得谁做的对呢?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们要早点起床,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20-02-17 活动目标: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家长给幼儿带一件和幼儿身上所穿不同款式的衣服来幼儿园。

幼儿园常规教育教案7篇

教学内容:常规教育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要求幼儿懂的课堂上的常规要求,上课会听老师的话。 3.幼儿练习起立、坐下等。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懂礼貌、守纪律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坐在小椅子上,跟老师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2.引出:“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们一起来上幼儿园,我们是小班,大家真高兴,咱们一起互相认识一下吧!”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弹琴,教幼儿会听琴声起立、坐下。 可以反复练习,让幼儿仔细听,跟老师学。要求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守纪律的孩子。 2.教师弹琴,教幼儿听琴声,学习问好。 2/4 1=C 1 2 3 4 ︱5 - ︱5 4 3 2 ︱1 - ‖ 师:小朋友们好!生:老师您好! 3.音乐磁带幼儿和老师一起唱歌,找朋友。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去找朋友、认识一下小朋友问问他叫什么名字。教育幼儿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大方、主动的个性,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活动的效果,以表扬鼓励为主。 2.活动结束。组织幼儿到室外去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图片1幅 2、儿歌《陌生人》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小姐姐为什么摆手? 教师进行小结: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东西,她怕陌生人会伤害她。

二、学习儿歌《陌生人》 1、告诉幼儿老师有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请大家一起欣赏。 2、请幼儿跟老师学习这首儿歌,并能把这首儿歌说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三、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什么会送礼物个小朋友?我们为什么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附:儿歌:陌生人 陌生人给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领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礼物,我不要, 陌生人来敲们,我不开。 不靠近危险物品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靠近危险物品。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挂图3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3幅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总结出:尖锐的器具、火、电、煤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三、寻找危险的物品 将幼儿分成5人一组,分别到洗手间、各个区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寻找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见能力。 渗透方式: 在一日活动中随时发现危险物品或事情,及时提醒幼儿注意。 家长工作: 请家长经常提醒幼儿家中有哪些危险物品小朋友不能玩和触摸,如:剪刀、缝衣针、电器、煤气开关等等,给小朋友讲一些安全常识。 进出门时不挤不抢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的好品质。 2、教育幼儿进出门时不挤不抢,集体活动时要有秩序。

儿童自理能力

当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已越来越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本文阐述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的劳动性能力。主要包括孩子独立进餐、自己穿脱衣服、安静午睡、独立如厕、正确洗手等几个方面。但是在当今社会,不少家长都只有养育一个孩子,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及自理能力并不十分重视,但是对孩子的分数和智力都抱有很大的期望。经调查得知,75.8%的家长只求孩子的成绩考的好,其它一切和学习以外的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只有24.2%的孩子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正是由于这些大部分的家长的想法,导致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的出现。那些刚入园的幼儿许多都存在自理能力很差的问题:吃饭要老师喂、上完厕所要老师帮忙提裤子、睡觉时要老师做在床边拍拍,起床后要老师帮忙穿衣服裤子和鞋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该让孩子自己做”,“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可见,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是当今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当今社会,不少年轻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法照顾孩子,所以都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代为照看。而坐为年轻家长的父母,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理解就担当起了照顾自家孙子孙女的“保护神”。孩子自己吃饭怕噎着,孩子自己拿杯子喝水怕呛着,孩子自己穿衣服怕太慢冻着,孩子自己上厕所穿裤子怕穿错。种种的对孩子的不放心就成为了溺爱的合理解释,这也是导致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虽然在幼儿园里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回到家中,家长的溺爱又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 二、孩子在学习自理方法和技能上的缺失 很多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对于如何提高自理能力很茫然,他只知道遵循一些简单的命令,如在学校里,老师会让某某小朋友自己穿衣服,他就会去执行这一命令,当他遇到困难时,教师会在一旁耐心的教他学习某项技能,所以在教师的良好的方法提醒下,孩子会去自觉的做这些培养自理能力的事情。但是,在家中就不一样了,当他询问如何穿衣服时,作为家长,不知道如何教,于是就自己帮他包办代替。 三、孩子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 在学校里,当孩子们学会自己吃饭时,教师会进行适当的表扬,但就吃饭这一技能,在学校里一天只能练习一到两次,不可能这个孩子没有掌握就一直请他练习。但在家中时间比较多,在孩子们饿得时候就可以多多练习。但是,作为家长又会觉得孩子自己吃饭太慢了,从而剥夺了孩子自己吃饭的这一练习方法。也有家长认为孩子掌握了这个技能就一直不会忘记,在家里面喂喂也没事,但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这项技能需要长期练习才能一直烂熟于心,因此还是需要提供孩子反复练习的机会才行。 到底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俗话说的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小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活动了。每当游戏时间,孩子们都像快乐的小鸟上蹿下跳的。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感兴趣,所以才能很快的掌握。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对睡觉起来自己穿衣服很陌生,一个个午睡起来后就坐在那里被动的等老师来帮助他们穿衣服,到天气凉了,穿的不及时孩子们又容易感冒,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不利。根据孩子这一表现,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设置娃娃家,对幼儿进行较好的教育。设置了爸爸妈妈和娃娃的三口之家通过游戏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