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辨析题

毛概辨析题
毛概辨析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错误)

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错误)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对)

4、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正确的部分

5、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6.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确)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8.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9.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正确)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

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确

21.在党的"八大"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正确)

2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正确)

22.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正确)

2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错误)

2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错误)

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正确)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同于过渡时期。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7.发展生产力必然导致两极分化。(错误)

28.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

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26、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

26."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社"和姓"资",只要为我所用即可。(错误)

30.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

3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正确)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8. 对外开放意味着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错误)

49. 特区姓"资"不姓"社".(我国特区姓"资"而不姓"社")(错误)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6.公有制经济是指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错误)

37.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误)

38.坚持公有制主体是说,在任何地方、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主体地位。(错误)

39.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正确)

40.按劳分配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正确)

41.讲效率优先就不可能兼顾公平。(错误)

42.先富不会带来共同富裕。(错误)

43.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错误)

44.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错误)

股份制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没有社会制度的归属性。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3、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34、实现现代化,就意味着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

45.国企改革就是实行私有化。(错误)

46.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抓大放小"。(正确)

115.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同步进行。(错误)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50.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正确)

5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错误)

52.民主是目的,不是手段。(错误)

5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

54、人权高于主权。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加强理想建设。(错误)

5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正确)

57.在我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正确)

58.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错误)

59.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错误)

1.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60、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0、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6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是一致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60、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

60.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错误)

6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错误)

62.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确)

63."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正确)

147.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正确)

2.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109、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确)

109、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07.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错误)

108、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108.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正确)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错误)

(1)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决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发展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次,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再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最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产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

(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3)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对)

邓小平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创立过程,首先是从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开始,邓小平首先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考验,然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所以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七点。

同时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只有坚持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打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创立符合新的历史阶段的理论,解放思想是逻辑起点。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正确的部分

错。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本命题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确)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3)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本命题错误。

(1)“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

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本命题错误。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

#8.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本命题错误。

(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

(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9.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正确)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不能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必须同实事求是相联系,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确)

(1)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的任务,论述了处理经济、政治、中外关系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原则,这篇讲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21.在党的"八大"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正确)

(1)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他采纳了陈云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以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的思想。

(2)这是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极大突破。

#2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正确)

毛泽东确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1)在政治上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2)在经济工作中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3)在科学文化工作中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面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2.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正确)(1)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2)1957年后的20年中,受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影响,在这两大问题上一度发生严重失误,导致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入歧途。

#2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错误)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2)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

(3)还应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等一系列关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2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错误)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3)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基于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邓小平才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 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正确)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1)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这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本命题正确。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本命题不完全正确。

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正确的。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特别是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同于过渡时期。答: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1949年到1956年的改造时期。

从四个方面可以加以却别:①社会性质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过渡时期是完成新民民主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②经济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③主要矛盾不同。初级阶段主要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过渡时期主要是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④根本任务不同。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而过渡时期主要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说法是否正确。正确。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发展程度)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本命题错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确并且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能迎刃而解。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词,我们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重要矛盾。

# 27.发展生产力必然导致两极分化。(错误)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

(1)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要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是说,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 28.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

(1)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生产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要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是说,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 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 26、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正确(1分)

坚持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1分)

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也不能离开改革开放抽象地谈论四项基本原则(1分)

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的伟大实践。(2分)

# 26."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社"和姓"资",只要为我所用即可。(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

(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

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

(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 30.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

(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

(2)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决定了它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内部,通过自觉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 3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正确)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将把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1)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因为:

①改革也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革命。

②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社会主义中通常的一般性变革,要把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的深刻性、广泛性,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中国的又一场革命。

④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绝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党领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①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②这一过程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逐步完成的。

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要达到的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纲领,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之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31.改革、发展必然破坏稳定,稳定必然阻碍改革、发展。(错误)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贯彻这一方针,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

(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3)稳定是前提。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

# 48. 对外开放意味着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错误)

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即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决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本国人民;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争取外援要付出代价。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之,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 49. 特区姓"资"不姓"社".(我国特区姓"资"而不姓"社")(错误)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是:

(1)我国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上。

(2)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主要是:

①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经济特区已成为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窗口,引进和传播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获得知识和传递信息的窗口,使世界了解我国坚决实行改革开放等政策的窗口。

③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经济特区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总之,特区姓"社"不姓"资".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36.公有制经济是指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错误)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这一含义的确定,拓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也对指导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如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租赁等。

# 37.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误)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作了新的决定,即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理论上是一个突破,在实践上也有重大意义。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并巩固其主体地位,是确保我国社会性质的要求。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能涵盖一切领域。因此,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客观必然。

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作用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它们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38.坚持公有制主体是说,在任何地方、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主体地位。(错误)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但这种主体地位是指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而言的,是就全国范围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是可以有所差别的。比如,在不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和领域,就可以多发展一些非公有制经济,在对外开放领域,就可以多发展一些外资经济。

# 39.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正确)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公有制的内容要由公有制实现形式来体现,公有制经济的质的提高,需要通过适当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来实现;但是,同一种公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也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

(3)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多样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而且还应努力寻找和创造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出现了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股份制、股分合作制、合作经济等形式。

# 40.按劳分配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正确)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按劳分配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体现。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分配制度,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凭借占有生产资料而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权利,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 41.讲效率优先就不可能兼顾公平。(错误)

(1)效率和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正确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能够做到既提高效率,又兼顾公平的。因为,一方面,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分配最终要取决于生产,取决于能够分配的产品。没有效率的提高,不能生产出大量可供分配的产品,社会公平就失去了它的基础。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就离不开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强大动力。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

(2)效率与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

# 42.先富不会带来共同富裕。(错误)

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

②帮助作用。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 43.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错误)

应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一,效率与公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公平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第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第三,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

# 44.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错误)

(1)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其原因在于: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

第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 3股份制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没有社会制度的归属性。正确。(1分)

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1分)

所有制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分)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如何,直接影响到这种所有制所容纳的生产力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股份制是资本组织运营的形式,其性质由控股权决定,因此没有社会制度的归属性(2分)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此观点是错误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 33、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本命题错误。(1分)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的实现和保证。(1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属于主体地位。(1分)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以雇用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因而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2分)

# 34、实现现代化,就意味着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错误。(2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在很长的时间阶段,都不能改变农业的基础阶段(2分)

实现现代化,必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农业也要实现现代化,用高科技武装传统农业(1分)

# 45.国企改革就是实行私有化。(错误)

(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2)国有企业改革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第二,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

第四,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 46.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抓大放小"。(正确)

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实行分类指导,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出发"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抓大",是重点抓好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骨干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并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扶优扶强,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放小"是要放开放活一般国有小企业,有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实现形式。"抓大"不是收权,而是要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放小"不是撒手不管,一放了之。

# 115.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同步进行。(错误)

(1)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国家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把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方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面向新世纪、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正确处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系,就要注意:

①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已有优势,充分利用有力条件,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应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

②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③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

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④要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⑤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50.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正确)

(1)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民民主成了最普遍、最基本的国家制度,议会制、普选制等成为民主的基本形式,形成了"主权在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而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2)资本主义民主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仍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与资本主义民主以及以往其它类型的民主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这集中体现在:

①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真正享有;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

③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 5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错误)

(1)依法治国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来,是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治国方针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 52.民主是目的,不是手段。(错误)

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因为:

(1)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因此,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手段。

(2)民主是无产阶级在一定阶段上所要争取的目标,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争取无产阶级民主的过程,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与文明、富强一起,应当而且必须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又是目的。

# 5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揭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 54、人权高于主权。本命题的错误的。(1分)

第一各国的情况不同,对人权的认识和实施也各有不同,各国内部的问题,应该由各国自己解决,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问题。(1 分)

第二,人权高于主权的要害是否定国家主权。当前世界各国不仅有大小强弱,特别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人权极需主权来保护,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下,没有主权哪里来的人权。邓小平说:“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主权是最大的人权。(2分)

第三,“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大国把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某些大国强国对弱国小国以“侵犯人权”为借口,推行它们的强权政治。

#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本命题正确。

此题考查关于文化教育事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的掌握。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有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地政治活动国。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5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加强理想建设。(错误)

(1)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三个方面。其中,理想建设是核心。但这并不是说其他两个方面不重要,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纪律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因此,不能以理想建设来代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部。

(2)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5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正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2)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而文化是一个包括教育和科学事业在内的内容广阔的领域,广义的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内容基本上是互相涵盖的;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文化和精神文明都以人为对象,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总之,就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目的、功能来说,社会主义的文化和社会主义

# 57.在我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正确)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1)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而诚挚的崇高感情的体现。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历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是历史和现实已经和正在证明的真理。

(4)在当代中国只有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 58.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错误)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1)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2)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59.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错误)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把革命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大的层次。我们要正确理解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2)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最高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3)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最高理想,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4)把革命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层次,其意义就在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过若干个长期发展阶段最终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把道德区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大层次,我们应当正确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道德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②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特征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把道德区分为两个层次,其意义就在于从我国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我们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同时在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中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 1.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本命题错误。

这是对先进和产力和先进文化关系的简单化、绝对化的理解,特别注意不要陷入这类认识误区。先进文化固然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但是,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仍应该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第一,生产力(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是文化(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两者从来就不是机械式地平衡发展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的发展也能出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结出丰硕的果实,形成先进文化。第二,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我国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经的指导,完全可以在现有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先进文化,使之成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同时建设高度文明的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

#60、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本命题正确。

(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

(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3)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0、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本命题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6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是一致的。本命题正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2)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3)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4)我党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发展目标,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转变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本命题错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在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社会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奋斗。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60、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本命题错误。

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中国领土的固有地位是确定无疑的。英国和葡萄牙通过战争手段取得别国领土是非法的。1972年联合国大会承认香港和澳门都不是殖民地。所以,尽管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被外国侵略势力侵占后实行的是殖民统治,但两者都不是通常意义的殖民地。

#60.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错误)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

(1)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现在,香港和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

(2)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3)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4)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成为泡影。

#6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错误)

(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主体,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但不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2)坚持"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要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3)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62.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确)

(1)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一种战略考虑。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反对任何公开的或隐蔽的"台独",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针对外国势力干涉和"台独"势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有助于和平统一的。

(3)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

#63."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正确)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1)"一国两制"构想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制度包融于一个统一的国家之内,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组织形式长期存在的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从未有过的。

(2)允许两种制度并存于一个国家,就要求国家既要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要为一定区域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这就突破了一定的国家只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传统认识

(3)"一国两制"的构想,展现了国家结构的新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的新发展。国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一国两制"属于单一制,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制。在这种单一制下,香港、澳门、台湾等特别行政区享有单一制下的地方政府所没有的权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复合制特点的单一制。

#147.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正确)

(1)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为尽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的统一,把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发展为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2)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这里,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2.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本命题正确。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当局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使其面临着外国势力插手之虞。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尤其近年来,当政的台湾民进党及陈水扁之流更加快了分裂祖国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能无限地拖下去。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本命题错误。

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但恐怖主义并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无论是冷战时

期还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占后,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始终不得安宁,冷战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加猖獗,这也是促使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进一步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新情况下,我们应有恐反恐、有霸反霸,不能因为坚决主强反恐而改变反霸立场。

#109、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确)

(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所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2)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趋势,一方面有利于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扩大作为生产要素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规模,促进全球生产力的增长,推动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的调整,从而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高新技术,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不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各国的机遇和挑战各不相同,特别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劣势,导致国际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109、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命题正确。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已.因此,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反,单极独霸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大碍。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本命题错误。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十六大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改,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大公无私、最先进的阶级。它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从近代以来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始终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仅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进也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之中,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利益的庄严使命,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党既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又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107.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错误)

应正确理解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

(1)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2)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108、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本命题正确。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和行动准则。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108.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正确)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这是因为:

(1)腐败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是同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根本不相容的。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消除剥削制度、消除腐败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2)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葬送人民的政权、葬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如果党的干部特别是党的某些高层领导层发生腐败,党和国家就会发生"改变面貌"的问题。(3)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如果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惩治,中国共产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腐败根本不相容,但我国仍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滋生蔓延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因而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是严峻的、艰巨的。要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力求取得更明显的成效。

毛概辨析题

辨析题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分);(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分);(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分);(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2分);(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分);(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2分)。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2分); (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分);(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2分)。 4、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与时俱进。 本题错误。(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2)与时俱进是贯彻实事求是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路线本身。 5、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我们的发展不够科学,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是当前社会矛盾较多,科学发展观主要是针对我国提出的,与其他国家毫无关系。 ①这个命题不是正确的(1分)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分析论述题 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1)、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分)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2分)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2分)。

毛概辨析题及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错(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错(1)“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错(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错(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 5.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自由意志。错。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正确。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7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不完全正确。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正确的。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特别是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誓阶段。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确并且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能迎刃而解。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词,我们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重要矛盾。

辨析题毛概

毛概辨析题 1、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没收政策。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错误。(2分)这个命题混淆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唯一的斗争形式 答:错误。(2分)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武装斗争也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但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必须明确,其他斗争形式都是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3分) 4、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答:错。(2分)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只能是公有制经济。(3分)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 答:正确。(2分)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加强和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政治稳定,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社会条件。(3分) 6、许多国有中小企业不断被私营企业并购,将来一定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错误。(2分)首先必须克服过去在公有制认识方面存在的单纯强调公有制在数量上的绝对有时的倾向。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就全国而言,要坚持共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所以让一些经营效益不好的企业转归私人企业经营,这是经济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况且目前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公有制经济仍占很大比例,这个主体地位不会动摇。我们的政策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3分) 7、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大款、富婆,个个都是“名车代步有别墅”,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这叫什么共同富裕?分明是两极分化。 答:错误。(2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最终达到的共同富裕的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主义本质是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必须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由于我国目前进行经济的结构调整,加上历史的等各种原因,势必使一些国有企业生产存在问题,造成大量下岗人员,使他们的生活发生困难。而一些人因自己努力,加上把握了一些机遇,先富裕起来了,造成了差距拉大的现象。但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且国家会通过各种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保障最低收入的最低生活水

《毛概》辨析题大全(1-15章,最新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 最新版辨析题大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错误) (1)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决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发展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次,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再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最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产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 (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3)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 4、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正确的部分 错。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本命题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6.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确)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毛概辨析题题库试题

毛概辨析题题库试题 11工程管理威武~~~ 辨析题下 11工程管理威武~~~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在资源配置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11工程管理威武~~~ (2)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不同。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只是表明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公有资产一定要占社会总资产的51%以上。 因为公有资产占优势,不能简单地从数量上和比重上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其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再次,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9.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迈进了信息化社会,我国也可以越过工业化发展阶段加速推进信息化,与世界经济水平保持一致。 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不可以越过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进入信息化社会,因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依次演进,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自然的本题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产业结 11工程管理威武~~~ 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

毛概辨析题2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此命题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专指我国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的社会主义起点低,它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极端落后的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当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逾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不能逾越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特定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上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此命题错误。(1)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属于社会主义体系。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俩这既有历史关系也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社会主义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有 1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所有制占了绝对优势 2 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基本消灭 3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认为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的道路的矛盾,而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心认为也相应的从阶级斗争转化为已发展力为中心。 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 正确这里讲的革命是广义上的,是指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多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而不是社会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因此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把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转为开放,以及似的社会生活的其他芳名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吧一个落后的中国转变为一个发达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阶级成分的划分来作为我国工作的得失是非标 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中国形成以“以三个有利于为中心死刑的战略思想,即:有利于发展赎回注意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此观点正确。改革开放,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国体制上积累的弊端已到妨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必须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这是我们时代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中遇到和积累的矛盾与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6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因此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7、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有灵活而有效地想到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错误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也有盲目性,国家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对市场活动加以管理和正确引导,不这样经济就会出现混乱,这表明,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发展个整个经济的稳定的增长。

大学毛概考试辨析题整理(通用)

大学毛概考试辨析题整理(通用) 辨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错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状,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3、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三部分。 错误。中国资产阶级只包括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私有者,是剥削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小私有者,是劳动者,不是剥削阶级。把小资产阶级包括在中国资产阶级之内,混淆了剥削者和劳动者的界限。 4、毛泽东思想既是中国的,又不完全是中国的 正确(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一方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3)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又是中国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5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错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政党。(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工人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去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错误。(1)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官僚资本主义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也是中国革命对象。因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前者是对象,而后者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不区别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7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正确。(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首次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2)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3)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我们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大二毛概辨析题

正确的辨析题直接从书上找概念抄进去,是错误的就找这里面有原题!!!! 1.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而在这两个阶段,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毛概辨析题资料编辑版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 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确) (1)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的任务,论述了处理经济、政治、中外关系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原则,这篇讲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3..在党的"八大"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正确) (1)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他采纳了陈云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以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的思想。 (2)这是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极大突破。 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各项方针。(正确) 毛泽东确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1)在政治上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2)在经济工作中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3)在科学文化工作中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面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概辨析题(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本命题错误。 这个命题的关键是要分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全部思想,包括他青年时代的思想和晚年的思想,而在这两个阶段,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是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时,党的其他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是应该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本命题错误。 “三个代表”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本命题错误。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3.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自由意志。 本命题错误。 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

毛概题辨析题

辨析题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 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解答:错误。(2分)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是相对于社会资产的总体而言的,并排除在个别部门、个别地区非公有资产占数量优势;(1分)公有制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 制力上;(1分)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分) 2.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解答:正确。(2分)第一,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综合。(2分)第二,文化的作用,调节人际关系,死一个国家生命 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第三,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政治 与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分) 3.台湾问题决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解答:正确。(2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与大陆同宗、同源、同根。(2分)台湾当局割据一方,偏安一隅,使其面临着外国势力插手之虞。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图谋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2分)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这就是一个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 解答:正确。(2分)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 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要依 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保障体系,使 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2分)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相对的具体的,实 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正确处 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2分) 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解答:正确(2分)a.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体现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2分)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 化建设,其根本目标和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 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靠发展社会主 义的民主政治来保证和支持。(2分) 6.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但也有观点认为党只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不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解答:错误。(2分)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为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而奋斗,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 锋队。(2分)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 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毛概辨析题

辨析题 1.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错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毛泽东思想不包括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应是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正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4.科学发展就是全面的发展。 错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所以科学发展就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1、实事求是包含解放思想等内容 正确。这是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2.标新立异是创新 错误。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有的可能是已经被实践否定的旧的理论观点的沉渣泛起,有的可能是适合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发展条件的理论观点的简单照抄,也有的可能仅仅是杜撰的新名词的堆砌和脱离实际的空想。在理论创新问题上,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就是坚持马克思 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指导作用。历史和现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强调解放思想就不能强调马克思 错误。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思乱想,它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二是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两个过程。 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推翻帝官封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个革命既有各自的特定任务,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只有经过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才能在

毛概辨析题

一、辨析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即: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答:错误。这个命题的关键是要分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思想”则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总和,其中包括了他在各个时期的正确和不正确的思想,而这些不正确或错误的思想则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时其他领导人尤其是第一代领导集体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一系列科学著作中,也体现在党的历史文件和主要领导人的科学著作中。 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答:错误。这个命题混淆了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只有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错误。这个命题混淆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不能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答:正确。 (1)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需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紧密结合起来,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指定正确的方略; (3)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时间中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 5.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就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实现“均衡”。 答:错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就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搞好“五个统筹”的基础上,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意义,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6.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答:正确。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的宗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课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 毛泽东思想既是中国的,又不完全是中国的。 答:正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又是中国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 答:错误。这个命题混淆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部分。 答: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既包括理论成果,也包括实践成果。就其理论成果而言,主要是

2016年毛概辨析题及答案

2016年毛概辨析题及答案 一、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此观点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③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此观点错误; ①“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提出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

断。 三、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此观点错误; ①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被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②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事实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③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此观点错误; ①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的落到无产阶级的肩上;②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组要的革命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