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与生活

摘要: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迫切需要改变这一现状,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先驱的英国于2003年第一次提出这个“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先进高科技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现在做起。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消费环保责任

前言:低碳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是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工业化在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破坏着环境。厄尔尼诺现象、冰川融化、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些人类的噩梦似乎还在眼前萦绕,很多年过去了,口号也喊过了多少个春秋,如今现代生产和生活造成的高碳排放已然达到了极限,人类正在迈向自我毁灭的边缘。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把“低碳生活”这一概念推到人们的视野中。虽然说“低碳生活”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它所阐述的却是“可持续发展”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类不能再互相推卸责任了,落实在行动上的是我们人类自己,最终的受益者也必定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要真正实现低碳生活就是要把低碳生活的理念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搭筑起一座桥梁,让低碳生活的理念真正触及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生活方式的另一种概括,如今,跨进“后哥本哈根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共同去为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而努力,低碳时代亟待各方的共同构建。

正文:

一、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在2010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我们可以看到各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倡导低碳经济,这为未来指明了方向。

二、低碳生活

低碳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体现在生活的许多地方,而且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低碳生活在人们生活中渐成时尚并不为奇。有些人表示:“热衷于节能环保,除了感觉这是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觉得这是一种时尚。”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节能环保当做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注意节能环保,就像在公交车上让座一样成为习惯。”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他们的消费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位大学生这样说:“我改变了以前认为名牌才是时尚的想法,闲暇时间看书、做手工、做运动、参加公益活动,我觉得这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时尚。”

“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最终归属,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和人与自我的协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在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的升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生活,关键是一种态度。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不仅应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更是一项社会工程。实现低碳生活更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乃至个人的共同努力。

三、责任

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成为低碳一族、环保达人。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低碳不以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大学生应该从细节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低碳生活理念”。低碳时代才刚刚起步,低碳生活也才刚刚开始,这个系统而又理论化的设想让市民望而生畏是正常的。大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期内突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至少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担负起减少个人“碳足迹”的责任,培养低碳生活的方式,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更是个人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即产生、使用和消费一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四、提倡低碳消费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

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20%,消耗了全球50%的能源,而世界上有13亿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有1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美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比中国多达五倍。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他们应当首先带头实行低碳消费模式,带头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此同时,在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实行低碳消费这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中国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同时,实行低碳消费,为保护世界气候和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

结论

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在健康干净的环境下成长,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对环境保护有更搞的认识,这不仅是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干净美好好也让自然灾害有所减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全世界人民都要认识到,世界是我们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有责任把地球保护好,让地球不受伤害也让自己更好。低碳时代到来了,我们脚下的道路任重道远,低碳时代,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田晨.《世界环境》2008年

陈晓凤《自然之友通讯》2008年

王明杰,郑烨.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向选择[J].经济导刊,2010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时间和背景以及挑战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时间和背景以及挑战、途 径、误区、生活方式的变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等。 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 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重要机遇。中国政府将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等多重路径,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加快实施低碳经济模式,从国内角度看可以降低国内资源过度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从国际角度看,在经济复苏进程中,围绕碳排放交易标准和体系的博弈是主要经济大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获得一定相对优势及避免未来出口贸易受阻,低碳经济必将愈加受到政府重视。近年来,我国低碳领域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在2008年底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2010年中国将启动碳交易国内市场。 扩展资料:

人类社会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化石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逐步从原始社会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文明。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随着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如何面对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今后又可能遇到怎样的经济挑战?有没有什么可行性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挑战可行性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知道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灾害之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当下已经显现的气候异常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灾难,是人尽皆有的体验和担忧。摒弃20世纪以来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世界经济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关注度重点。 二、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近年来,世界正在酝酿着低碳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经济危机后新一轮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大国都在低碳经济这场经济“赛跑”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的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锁定新能源为核心。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同时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进一步完善乙醇、生物柴油等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列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农业种植,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减少能源依赖、提升绿色技术、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就业和人民增收。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以便在新一轮的经济赛跑中抢占先机。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形势严峻。 基于这些原因,有人说,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先导,要发展工业就必然有排放。保持低碳状态,除非人们不开车,不烧煤,放弃重工业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极端的。中国有些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却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英文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质量,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低碳经济不是要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提高碳效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财务知识)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最全版

(财务知识)低碳经济提出 的背景

(壹)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首次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能够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当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我国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低碳化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对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吴邦国委员长2009年视察安徽时特别强调,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主要基于以下背景: 1、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全球变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且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根据这壹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

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天灾增多、冰川融化、疾病肆虐,甚至会因洋流改变而再次进入冰河期。 2、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峻 由于地球化石能源资源有限,随着消费量的剧增,全球能源形势日趋严峻。从世界能源储量见,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能够用200多年,石油能够用40多年,储量十分有限。从能源分布见,据统计,约38%的可采石油储量分布于中东,17.3%和16.5%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欧洲不足4%,分布十分不均。此外,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于此同时,人类使用开采化石能源的速度呈现递增趋势,1985-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近2%的速度增长,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全球各经济区域中,亚太地区需求增长最快,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在世界已探明储量中,石油仅占2.7%,天然气0.9%,煤炭15%,呈现“缺油、少气、多煤”的状况,但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却分别高达4.2%、1.5%和33.5%。高速发展的经济导致石油大幅进口,我国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40%,严重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目前,我国原油消费量以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速仅为1.67%,供需缺口逐年拉大,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大。 3、美英等发达国家摆脱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需要新引擎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低碳经济 80分

低碳经 济考 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 (A) 1995年 (B) 1996年 (C) 1997年 (D) 1998年 [分值: 2. ()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 问题的主要手段 (A) 节能减排 (B) 开发新能源 (C) 政策引导 (D) 减少消费 [分值: 3. 人体减少水分()便会引起疾病 (A) 5%

(B) 10% (C) 15% (D) 20% 4.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有() (A) 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 (B) 调整能源结构 (C) 遏制奢侈浪费 (D) 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 5.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位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分值:

(A) 1/3 (B) 1/4 (C) 1/5 (D) 1/6 7. ()法、德、荷、瑞士等国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不受化学污染公约” (A) 1974年 (B) 1975年 (C) 1976年 (D) 1977年 8.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 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A) 1981年 (B) 1982年 (C) 1983年 (D) 1984年

9. 2004年7月28一30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 召开了“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经验交流会,’,会议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归纳为 (A) “1+3”模式 (B) “2+5”模式 (C) “2+3”模式 (D) “2+4”模式 10. 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值越高说明水 资源利用效率越() (A) 低 (B) 高 (C) 无关 (D) 无法确定 11. 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 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 技术是指()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未来十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亿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日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报告作者之一、国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表示,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在未来十年内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将降低到51亿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 碳排放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将非化 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到7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在2010年2.77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 供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急缺.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 长了1.2倍.朱跃中认为,从实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 均增速很可能达到8.5%左右,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71万 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未来十年内将单 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也将降低到51亿 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碳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是石油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能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已高达54.8%,成为除电力外各种一次能源均需进口的国家.报 告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教授表示,大量的石油进口造成了中 国能源的对外高度依赖,将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度.(倪铭娅)

低碳经济概念总结

低 碳 经 济 1提出背景 过去三百年中,以“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为特征的增长方式主导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在要素配置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传统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很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延续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关于人类生产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机理等问题仍存在重大争议,但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改变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向低碳化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抓住“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等概念,加强政策刺激和国际协调力度,试图在这些领域占得先机,以主宰新型战略性领域的全球治理。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共识。 2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出现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莱斯特·R.布朗在其《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一书中描绘了低碳经济概念的雏形。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将低碳经济阐述为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了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出的努力,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简言之,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最早见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并且,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2010年8月,中国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 目的: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内涵低碳经济:是一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和废物回收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与气候变化 冷旭盛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10环本10112103115,温州,浙江,中国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在中国倡导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排放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匮乏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1.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提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在实质内含上与我国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种发展模式目前国际上的主流表述即低碳经济或低碳社会。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据预测可知,全球变暖的情况还会继续发展,并且对人类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从适应和减缓气候

低碳经济开题报告

湖北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实证分析姓名周青学号 2007221112130016 专业年级经济学2007级 指导教师高志英职称副教授 2011年02月10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武汉市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进行实证和统计的分析,联系武汉市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为武汉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对于写作本文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助于加深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的生态环境效应。特别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各地区更加重视经济行为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估和管理,以绿色GDP为目标的政府行为取代了传统的GDP评价体系,对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环境效应引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关的经济模型,加深对低碳经济的量化分析。 二是,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武汉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特别是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关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是集中于近几年,相关的研究仍在逐步发展之中。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观念的日益深入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更加全面详尽。武汉市纳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后,对于经济发展中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更加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武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并且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有关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 (一)关于低碳经济内涵及相关概念的解释框架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到“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这一概念,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作出不同表述。 西班牙学者格利高里·乌恩鲁(Gre90ry c.under)最早提出和使用“碳锁定”(carhonLDck —in)一词,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盛行于世,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一制度综合体”(Techno—Institutional complex,TIC),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并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结果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系统内在惯性,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替代技术(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锁定”。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2007年12月,联合同开发署(UNDP)发布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对于“碳足迹”作了如下评论:一个国家的碳足迹可以通过存鼍和流量进行衡量。国家碳足迹的深浅同过去和现在的能耗方式密切相关。尽管发展中国家总的碳足迹在加深,但发达国家更应承担排放的历史责任。 1997年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Future Forests)提出“碳中和”的概念,是指计算出个人或者团体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投资建设节能环保新设施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抵消掉,以此达到环保目的。 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的碳含量征收的同内货物税,因而仅限于含碳燃料。长期以来,经

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概述 时刻:2010-04-01来历:印刷英才网作者:向问天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延续成长理念领导下,经过过程手艺翻新、制度翻新、财产转型、新能源斥地等手段,尽可能地削减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破耗,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成长与生态景象包庇“共赢”的一种经济成长模式。成长低碳经济就是要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个焦点理念和方针的领导下组织人类社会经济勾当,经过过程财产、能源和糊口消费等低碳化转型,降落经济成长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遏制全球天气变暖趋向。 财产的低碳化转型搜罗4方面的内容:一是成立低碳化的财产结构,鼎力成长相对低碳的第三财产,前进第三财产对国民经济成长的进献率。二是组成低碳化的生产和畅经过过程程。经过过程干净生产、能量的梯次独霸、操作低碳能源等手段削减能源华侈,前进能源独霸效率,削减生产和畅经过过程程中的碳排放。三是设计、生产在消费过程中碳排放较少的产物和处事,实现产物和处事的低碳化。四是鼎力成长为低碳化供给手艺和处事撑持的新兴财产,如碳排放权生意、低碳能源手艺研发及奉行、森林碳汇等。 低碳经济的方针和道路与中国正在奉行的节能减排是一致的。是以,对我国来讲,低碳经济并不是一个新的、额外的全力,而是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工作以及国家能源和睦象政策的深切和拓展。今朝,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仍处于成长中国家行列的中国主动担当了碳减排责任,了了提出了碳减排的强度指标和森林碳汇增长指标,并初步从加强筹算领导,完善搀扶政策,扎实督促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造就汲引,组织睁开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试点,成立健全科技、统计、信息撑持系统等方面督促低碳经济成长。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关系辨析解读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内在可知,三者在针对的具体问题问题、浸染规模和编制上存在必定分辨。 绿色经济泛指人与自然和谐的(或者说本钱俭仆、景象和睦的)经济勾当及其功效,是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搜罗生产、通顺、分拨、消费等经济勾当的各环节,也搜罗景象包庇和生态造就汲引勾当。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都属于绿色经济规模。 循环经济指的是生态经济大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形态,强调经过过程自然本钱的俭仆独霸、物品的再独霸以及烧毁物的本钱化和无害化,将经济系统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节制在可承载的规模内,并充实独霸自然生态系统的高熵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能力,将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傍边。在实践层面,循环经济经过过程贯彻“3R”原则大大督促了本钱俭仆和睦象和睦,更存在可独霸性,也能够将其看作是绿色经济的实现道路。 低碳经济或者说低碳成长的重要方针是应对天气转变、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它是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低碳成长请求实现财产、糊口消费和能源的低碳化,削减经济成长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从削减碳破耗、前进能源独霸效率、削减碳排放的角度来看,它是成长循环经济的一个具体道路。同时,成长循环经济搜罗所有自然本钱的俭仆和所有烧毁物、传染物的减排,是督促低碳成长的有用道路之一。 总之,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素质上和领导思想上是完整一致的,只是针对具体问题问题,着重点和关注的规模有所分辨。今朝,我国已进入周全造就汲引小康社会的关头时代,若何攻破经济增长的本钱景象瓶颈,连结国民经济延续、快速、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成长面临的重大问题问题。在这一大布景下,了了问题问题、隔靴搔痒,连系国情,积极提倡绿色经济理念并成长绿色经济,鼎力成长循环经济,公道成长低碳经济,是解决我国面临复杂场合排场的有用道路。 实在以上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并不是是“不务正业”,而是应对印刷逆境的一种策略,独霸辅业的丰富回报来反哺印刷。若是没有辅业的撑持,印刷企业就无力投入技改资金,是以,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 度到摄氏3 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 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 年至3000 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 世纪至13 世纪),以及从19 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 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 世纪中后期到20 世纪40 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 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 世纪初以来(1906 —2005 年),全球地表气温显著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 . 74 C,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 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 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 20 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 0. 5~0 . 8 °C;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 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 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 . 1C,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 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 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 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 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 C,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 C。(全球气温再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是什么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从多种途径展开低碳经济建设行动。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发表以后,特别是“巴厘路线图”达成以后,低碳经济理念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末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与会各国虽然没能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但却进一步掀起了各界对“低碳经济”的热议。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国家博弈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化的科学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低碳经济的经济性,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其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二是低碳经济的技术性,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三是低碳经济的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完整版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试题: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A。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立清洁能源结构 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限制能源使用数量 D。创造清洁能源结构和改变能源使用属性 答案:(B)。 相关试题(1):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B)。 A。能源低利用B。追求绿色GDPC。减少收入 相关阅读: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技术革命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各国绘制了未来低碳经济技术发展路线图。代表性的是IEA发 布的全球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 该研究认为有17项全球减排的关键技术,如燃料电池、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氢燃料 动力车辆、热电联产、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海洋能等等,并评估了发挥技术减排潜力所需的投资。 如果广泛利用现有的和正在研发的先进技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50年将持续现有 水平,但是对低碳技术的额外投资将高达17万亿美元;激进的研究结果证明,如果要实此刻2050年内二氧化碳减少排放50%的目标,至2050年额外所需要投资将在45万亿美元以上。 200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由40多位专家组成的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按照能源发展需 求重要科技问题重要技术方向重要技术方向路线图创新能源技术总体部署保障体系建设的逻辑,编制了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 该路线图识别出中国至2050年能源发展的十个重要技术方向,包括:煤炭的清洁和高附 加值利用技术、高效非化石燃料地面交通技术、生物质液体燃料和原材料技术、电网安全稳定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电技术、深层地热工程化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技术、新型核电与核废料处理技术等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能源技术。 如果将升温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到2030年,世界每年的减排成本在最乐观的情形下为2000-3500亿欧元,此外在前期投资方面,每年需要1万亿美元的投资来保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推广,这相当于全球40%的基础设施投入。

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

《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深度解读 5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能源热点问题论坛暨《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由国际学院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编著的《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 作为《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的总负责人之一,杨志教授就报告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她表示,本报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低碳经济的微观基础——低碳企业放到了一个重要位置,报告考察了有关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做法和经验。杨志教授强调,本报告以创建了首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省域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为构建中国低碳统计核算做了基础工作。最后,杨志教授向石油工业出版社对研究报告的支持、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责任表示感谢。 《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梳理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脉络,通过结合国内外对低碳经济竞争力指标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省域低碳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对全国省市区进行排名,划分为“低碳地区”、“中碳地区”、“高碳地区”。报告同时对包括中国、美国、英国等在内的50个国家及地区的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排名。报告详细解读了中国低碳市场体系构建与政策驱动的关系,提出由低碳金融引导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技术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报告还呈现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区域、企业三个层面的创新样板。 本报告反映了坎昆气候大会与十二五规划的最新动向,构建了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推出了中国区域低碳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剖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低碳市场、低碳金融的创新性概念,总结了中国园区与企业的低碳竞争力样板。 低碳经济研究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的一张“名片”,已逐步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陆续在政府和企业决策中发挥作用,此次《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的发布是国际学院低碳经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将为后续的研究和系列发布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链接: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指出,我国政府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实现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为实现这个长期目标,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降低17%;还把节能减排,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进低碳试点示范,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而西方国家也一直对中国施加巨大压力,要求中国的减排行动能够接受国际监督,即达到“可测量、可报告、可验证”。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同时也是快速成长中的发展中国家,顺应时代潮流,提出适合自己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既是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也是自身经济转型的需要。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当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国别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为契机,形成新的执政理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便在未来的产业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方面抢占制高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要不要发展以提高碳生产力为标志的低碳经济,专家态度趋于一致。本文也就此谈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讨论。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 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应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企业及公众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从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推动低碳转型。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创建碳市场,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为我国未来的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