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数学类题目题解

其余数学类题目题解
其余数学类题目题解

(完整版)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图形找规律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图形找规律 1.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 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 人。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 3.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 张呢? 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 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 人。 4.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分等分成两个面积为2 1 的矩形,接着把面积为2 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41的正方形,再把面积为4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8 1的矩形,如此进行下去,试利用图形提示的规律计算: =+++++++256 11281641321161814121 5.把棱长为a 的正方体摆成如图的形状,从上向下数,第一层1个,第二层3个……按这种规律摆放,第五层的正方体的个数是 例8.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 个数 1 2 3 4 5 6 7… n 32 1 2 1 41 81 161 1 1 2

6.用黑白两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所示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1)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2)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 7.下列每个图形都是若干个棋子围成的正方形图案,图案的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上都有)2(≥n n 个棋子,每个图案棋子总数为S ,按下图的排列规律推断,S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 来表示。 …… 8.观察与分析下面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填空。 ①5,9,13,17, , 。 ②4,5,7,11,19, , 。 ③10,20,21,42,43, , ,174,175。 ④4,9,19,34,54, , ,144。 ⑤45,1,43,3,41,5, , ,37,9。 ⑥6,1,8,3,10,5,12,7, , 。 ⑦0,1,1,2,3,5, , 。 ⑧180,155,131,108, , 。 ⑨5,15,45,135, , 。 ⑩60,63,68,75, , 。 9.(2010年山东省青岛市)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图案,摆第1个图案需要7枚棋子,摆第2个图案需要 19枚棋子,摆第3个图案需要37枚棋子,按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则摆第6个图案需要 枚棋子,摆第n 个图案需要 枚棋子. 【关键词】规律 第三个 第一个 第二个 4 2 ==s n 8 3 ==s n 12 4 ==s n 16 5 ==s n … 第13题图

初中数学规律题汇总(全部有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题拓展研究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华东师大数学分析习题解答2

《数学分析选论》习题解答 第 二 章 连 续 性 1. 设n y x ? ∈,,证明: )|| |||| ||(2|| ||||||2 2 2 2 y x y x y x +=-++. 证 由向量模的定义, ∑∑==-+ += -++n i i i n i i i y x y x y x y x 1 2 12 2 2 ) () (|||||| || ∑=+=+=n i i i y x y x 1 2 2 22 )|| |||| ||(2)(2 . □ 2*. 设n n x S ?∈??点,到集合S 的距离定义为 ),(inf ),(y x S x S y ρ=ρ∈. 证明:(1)若S 是闭集,S x ?,则0),(>S x ρ; (2)若d S S S ?=( 称为S 的闭包 ),则 {}0 ),(|=ρ? ∈= S x x S n . 证 (1)倘若0),(=S x ρ,则由),(S x ρ的定义,S y n ∈?,使得 ,2,1,1 ),(=< ρn n y x n . 因 S x ?,故x y n ≠,于是x 必为S 的聚点;又因S 是闭集,故S x ∈,这就导致矛盾.所以证得0),(>S x ρ. (2)S x ∈?.若S x ∈,则0),(=ρS x 显然成立.若S x ?,则d S x ∈(即x 为S 的聚点),由聚点定义,?≠?ε>ε?S x U );(,0 ,因此同样有 0),(),(inf =ρ=ρ∈S x y x S y . 反之,凡是满足0),(=ρS x 的点x ,不可能是S 的外点( 若为外点,则存在正

数0ε,使?=?εS x U );(0,这导致0),(inf 0>ε≥ρ∈y x S y ,与0),(=ρS x 相 矛盾).从而x 只能是S 的聚点或孤立点.若x 为聚点,则S S x ?∈d ;若x 为孤立点, 则S S x ?∈.所以这样的点x 必定属于S . 综上,证得 { } 0),(|=ρ?∈=S x x S n 成立. □ 3.证明:对任何n S ? ?,d S 必为闭集. 证 如图所示,设0x 为d S 的任一聚点, 欲证∈0x d S ,即0x 亦为S 的聚点. 这是因为由聚点定义,y ?>ε?,0,使得 d S x U y ?ε∈);(0 . 再由y 为S 的聚点,);();(0ε?δ?x U y U ,有 ?≠?δS y U );( . 于是又有?≠?εS x U );(0 ,所以0x 为S 的聚点,即∈0x d S ,亦即d S 为闭 集. □ 4.证明:对任何n S ? ?,S ?必为闭集. 证 如图所示,设0x 为S ?的任一聚点,欲证S x ?∈0,即0x 亦为S 的界点. 由聚点定义,y ?>ε?,0,使 S x U y ??ε∈);(0 . 再由y 为界点的定义,);();(0ε?δ?x U y U , 在);(δy U 内既有S 的内点,又有S 的外点.由此证得在);(0εx U 内既有S 的内点,又有S 的外点,所以0x 为S 的界点,即S ?必为闭集. □ *5.设n S ??,0x 为S 的任一内点,1x 为S 的任一外点.证明:联结0x 与1 x 的直线段必与S ?至少有一交点. 0x );(δy U );(0εx U S S ? );(δy U );(0εx U S d S 0x

高考数学专题5平面向量39与平面向量有关的创新题文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数学 专题5 平面向量 39 与 平面向量有关的创新题 文 成立,设a ,b 的夹角为θ,则sin θ=________. 2.在△ABC 中,已知AB →AC →=tan A ,当A =π6 时,△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3.设m =(a ,b ),n =(c ,d ),规定m ,n 之间的一种运算“?”为m ?n =(ac -bd ,ad +bc ).若a =(-1,-2),a ?b =(4,5),则b =________. 4.(2015·宜昌一模)已知△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半径为1,若3OA →+4OB →+5OC →=0,则 △AOC 的面积为________. 5.对任意两个非零的平面向量α和β,定义αβ=α·ββ·β .若平面向量a ,b 满足|a |≥|b |>0,a 与b 的夹角θ∈? ????0,π4,且a b 和b a 都在集合?????????? ???n 2n∈Z 中,则a b =________. 6.已知O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动点P 满足OP →=OA →+λ(AB →|AB →|cos B +AC →|AC →|cos C ),λ∈(0,+∞),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________心. 7.设a ,b 为非零向量,|b |=2|a |,两组向量x 1,x 2,x 3,x 4和y 1,y 2,y 3,y 4均由2个a 和2个b 排列而成.若x 1·y 1+x 2·y 2+x 3·y 3+x 4·y 4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为4|a |2,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 8.若函数f (x )=2sin(π6x +π3 )(-2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一)数列的找规律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 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1,2,3,4,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

数学分析课本(华师大三版)-习题集与答案解析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数项级数 证明题 1 . 证明下列级数的收敛性 ,并求其和 : (4) ( n 2 2 n 1 n); 2n 2. 证明:若级数 u n 发散,则 Cu n 也发散(c ≠0). 3. 证明 :若数列 {a n }收敛于 a,则级数 (a n a n 1) a 1-a . (1) 1 1 1 (3) 1 n(n 1)(n 2) 2n 1 (5) (5n 4)(5n 1) 1.6 6.11 11.16 (2)

4 .证明: 若数列{b n}有lim b n ,则 n (1)级数(b n 1 b n)发散; 1 1 1 (2)当b n≠0 时,级数 n b n 1 b1 5. 证明级数u n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任给正数ε ,有某自然数N, 对一切n>N 总有 |u N+u n+1+?+u n|< ε 6. 设u n、v n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正数N0,对一切n>N 0,有 u n 1 v n 1 u n v n 7. 设正项级数a n 收敛,证明级数a2n 也收敛;试问反之是否成立? 8. 设a n≥0,且数列{na n}有界,证明级数a2n收敛.

9. 设正项级数 u n 收敛,证明级数 u n u n 1 也收敛 . (2) 若 n>N 0 时有 C n ≤0, 且 lim 1 b k ,则级数 a n n1 10. 证明下列极限 11. 设 {a n }为递减正项数列 ,证明 :级数 a n 与 2m a 2m 同时 n1 m 0 收敛或同时发散 a 12. 设 a n >0, b n >0, C n =b n n b n+1,证明: a n 1 N 0及常数 K,当 n>N 0 时,有 C n ≥k>0, 则级数 a n 收敛 ; n1 n (1) l n im (n n !) 0; (2) lim (2n!) n! n a n! 0(a 1). (1) 若存在某自然数

高考数学新题型分类

2019年高考数学新题型分类 新课标以来,高考数学中出现了创新题型,以第8、14、20题为主,创新题型是建立在高中数学思维体系之上的一中新数学题型。2019年高考数学新题型分类为以下几点: (一)解析几何中的运动问题 解析几何中的创新小题是新课标高考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题型,09、10、11年高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都出现了运动问题。即新课标高考数学思维从传统分析静态模型转变为分析动态模型。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在运动过程中对于变量与不变量的把握、善于建立运动过程中直接变量与间接变量的关系、以及特殊值情境分析、存在问题与任意问题解题方法的总结。 在解此类创新题型时,往往需要融入生活中的很多思想,加上题目中所给信息相融合。在数学层面上,需要考生善于从各个角度与考虑问题,将思路打开,同时善于用数学思维去将题目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 (二)新距离 近几年兴起的关于坐标系中新距离d=|X1-X2|+|Y1-Y2|的问题,考生需要懂得坐标系中坐标差的原理,对于对应两点构成的矩形中坐标差的关系弄清楚就行了。近两年高考大题中均涉及到了新距离问题,可是高考所考察的内容不再新距离本身,而在于建立新的数学模型情况下,考生能否摸索出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思维的关系。比如2019年压轴题,对于一个数列各个位做差取绝对值求和的问题,由于每个位取值情况均相同,故只需考虑一个位就行了。在大题具体解题中笔者

会详细叙述。 (三)新名词 对于题目中出现了新名词新性质,考生完全可以从新性质本身出发,从数学思维角度理解新性质所代表的数学含义。此类创新题型就像描述一幅画一样去描述一个数学模型,然后描述的简洁透彻,让考生通过此类描述去挖掘性质。新课标数学追求对数学思维的自然描述,即不会给学生思维断层、非生活常规思路(北京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的解析几何大题属于非常规思路)。比如2009年北京卷文科填空压轴题,就是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去理解什么叫做孤立元,这样肯快就可以得到答案。 (四)知识点性质结合 此类题型主要结合函数性质、图象等知识点进行出题,此类题一般只要熟悉知识点网络结构与知识点思维方式就没有问题。比如2019年高考北京卷填空压轴题,需要考生掌握轨迹与方程思想,方程与曲线关于变量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再比如2009年北京卷填空压轴题,就是对数列递推关系进行了简单的扩展,考生只要严格按照题目的规则代入就可得到答案。此类题型需要考生对于知识点的原理、思维方法有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够很快做出答案。上面提到的两道题均没有考对应知识点的细节处理问题,而是上升的数学思维方法的层次。(五)情境结合题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

高考数学创新题型精选

2007年高考数学创新题型精选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6年山东)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 xy (x+y ),z ∈A ,y ∈B },设集合A={0,1},B={2,3},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6 C.12 D.18 2.(06年辽宁卷)设○ +是R 上的一个运算, A 是R 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a b A ∈有a ○+b A ∈,则称A 对运算○ +封闭,下列数集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等于零)四则运算都封闭的是( ) A.自然数集 B.整数集 C.有理数集 D.无理数集 3.(05天津)从集合{1,2,3,…,11}中的任意取两个元素作为椭圆22 221x y m n +=方程中的m 和n ,则能组 成落在矩形区域(){},|||11,||9B x y x y =<<内的椭圆的个数是( ) A. 43 B. 72 C. 86 D. 90 4.(05福建))(x f 是定义在R 上的以3为周期的偶函数,且0)2(=f ,则方程)(x f =0在区间(0,6) 内解的个数的最小值是 ( ) A. 5 B. 4 C. 3 D. 2 5.(06上海卷)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在一个正方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正交线面对”的个数是( ) A.48 B. 18 C. 24 D.36 6.点P 到点A(21,0),B(a ,2)及到直线x =-2 1 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这样的点恰好只有一个,那么a 的值是 ( ) A. 21 B.23 C.21或23 D.-21或2 1 7.如果 二次方程 x 2 -px-q=0(p,q∈N*) 的正根小于3, 那么这样的二次方程 有 ( )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8. 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 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右图), 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则这样的平面 α ( ) A. 不存在 B. 只有1个 C. 恰有4个 D. 有无数多个 9。(05全国Ⅲ)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记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 A .6E B. 72 C .5F D. B0 10.设P 是△ABC 内任意一点,S △ABC 表示△ABC 的面积,λ1= ABc PBC S S ??, λ2=ABC PCA S S ??, λ3= ABC PAB S S ??,定义f (P)=(λ1, λ, λ3),若G 是△ABC 的重心,f (Q)=(21,31,6 1 ),则 ( ) A. 点Q 在△GAB 内 B. 点Q 在△GBC 内 C. 点Q 在△GCA 内 D. 点Q 与点G 重合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在平面几何中有如下特性:从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类比上述性质,请叙述在立体几何中相应地特性,并画出图形。不必证明。 类比性质叙述如下 :________________ 12.规定记号“?”表示一种运算,即+∈++=?R b a b a b a b a 、,. 若31=?k ,则函数()x k x f ?=的

中考必考知识点初中数学规律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 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高考数学创新题型

题型训练四 创新题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6年山东)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 xy (x+y ),z ∈A ,y ∈B },设集合A={0,1},B={2,3},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0 B.6 C.12 D.18 2.(06年辽宁卷)设○ +是R 上的一个运算, A 是R 的非空子集,若对任意,a b A ∈有a ○+b A ∈,则称A 对运算○ +封闭,下列数集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除数不等于零)四则运算都封闭的是( ) A.自然数集 B.整数集 C.有理数集 D.无理数集 3.(05天津)从集合{1,2,3,…,11}中的任意取两个元素作为椭圆22 221x y m n +=方程中的m 和n ,则能组成落在矩形区域(){},|||11,||9B x y x y =<<内的椭圆的个数是( ) A. 43 B. 72 C. 86 D. 90 4.(05福建))(x f 是定义在R 上的以3为周期的偶函数,且0)2(=f ,则方程)(x f =0 在区间(0,6)内解的个数的最小值是 ( ) A. 5 B. 4 C. 3 D. 2 5.(06上海卷)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在一个正方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正交线面对”的个数是( ) A.48 B. 18 C. 24 D.36 6.点P 到点A( 21,0),B(a ,2)及到直线x =-2 1 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这样的点恰好只有一个,那么a 的值是 ( ) A. 21 B.23 C.21或23 D.-21或2 1 7.如果二次方程 x 2 -px-q=0(p,q∈N*) 的正根小于3, 那么这 样的二次方程有( )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8. 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 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右图), 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则这样的平面 α ( ) A. 不存在 B. 只有1个 C. 恰有4个 D. 有无数多个 9。(05全国Ⅲ)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记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 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十进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6E B. 72 C .5F D. B0 10.设P 是△ABC 内任意一点,S △ABC 表示△ABC 的面积,λ1= ABc PBC S S ??, λ2=ABC PCA S S ??, λ3= ABC PAB S S ??,定义f (P)=(λ1, λ, λ3),若G 是△ABC 的重心,f (Q)=(21,31,6 1 ),则 ( ) A. 点Q 在△GAB 内 B. 点Q 在△GBC 内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超级完整)

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完美版) 选择题目在初中数学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又不能失去这些分数,还要保证这些分数全部得到。因此,要特别掌握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帮助我们更好的答题,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我们从日常的做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答题技巧,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排除选项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2.赋予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4、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A 、160元 B、128元 C 、120元 D、 88元 5、数形结合法: 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6、代入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7、观察法: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8、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 ) (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9、待定系数法: 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10、不完全归纳法: 当某个数学问题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头绪纷乱很难下手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若干简单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我们给同学们介绍的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选择题的分数一定要拿下。初中数学答题技巧有以上十种,能全部掌握的最好;不能的话,建议同学们选择集中适合自己的初中数学选择题做题方法。 初中填空题解法大全 一.数学填空题的特点: 与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的填空题,具有客观性试题的所有特点,即题目短小精干,考查目标集中明确,答案唯一正确,答卷方式简便,评分客观公正等。但是它又有本身的特点,即没有备选答案可供选择,这就避免了选择项所起的暗示或干扰的作用,及考生存在的瞎估乱猜的侥幸心理,从这个角度看,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真正水平。考查内容多是“双基”方面,知识复盖面广。但在考查同样内容时,难度一般比择题略大。 二.主要题型:

最新初中数学七年级规律题汇总

初一规律题分类汇总 一:数字类: 1、 小马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 请问:当小马输入数据8时,输出的数据是( ) A . 618 B .638 C .65 8 D . 67 8 2、观察下列数据,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43- ,9 5 ,167-,259, ,…… 3. 观察下面一列有规律的数 ,48 6 ,355,244,153,82,31, 根据这个规律可知第 n 个数是 (n 是正整数) 4.观察下面一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1,43,95,16 7 ……则 第n 个数为 ; 4. 某城市大剧院地面的一部分为扇形,观众席的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 按这种方式排下去, ⑴第5、6排各有多少个座位?(4分) ⑵第n 排有多少个座位? (6分) 5、树的高度与树生长的年数有关,测得某棵树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树苗原高100厘米)

(1)填出第4年树苗可能达到的高度;(2) 请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高度h:_______ (3) 用你得到的代数式求生长了10年后的树苗可能达到的高度。 6、将正整数按如图5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m)表示第n排,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 10、观察图4的三角形数阵,则第50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 图形类: 1、如图所示,观察小圆圈的摆放规律,第一个图中有5个小圆圈,第二个图中有8个小圆圈,第100个图中 有__________个小圆圈. (1)(2)(3)

第一章复习题解答(数学分析)

第一章复习题 一.填空 1、数集,...}2,1:)1({=-n n n 的上确界为 1 ,下确界为 -1 。 2、 =∈-=E R x x x E sup ,|][{则 1 , =E inf 0 ; 3、)(lim 2 n n n n -+∞ → = _______ 1 2 ________。 4、设数列}{n a 递增且 a a n n =∞ →lim (有限). 则有a = {}sup n a . 5. 设,2 12,21221 2n n n n n n x x +=-=- 则 =∞→n n x lim 1 二. 选择题 1、设)(x f 为实数集R 上单调增函数,)(x g 为R 上单调减函数,则函数 ))((x g f 在R 上( B )。 A、是单调递增函数; B、是单调递减函数; C、既非单调增函数,也非单调减函数 ; D、其单调性无法确定. 2、在数列极限的“δε-”极限定义中,ε与δ的关系是( B ) A 、 先给定ε后唯一确定δ; B 、 先给定ε后确定δ,但δ的值不唯一; C 、 先给定δ后确定ε; D 、 δ与ε无关. 3、设数列{}(0,1,2,...)n n a a n ≠=收敛,则下列数列收敛的是( D ) A 、}1 { 2n a ; B 、}1{a n ; C 、 }1{a n ; D 、}{n a . 4. 若数列}{n x 有极限a ,则在a 的ε邻域之外,数列中的点( B ) (A) 必不存在; (B) 至多只有有限多个; (C) 必定有无穷多个; (D) 可能有有限多个,也可能有无穷多个. 5.设a x n n =∞ →||lim ,则 ( D ) (A) 数列}{n x 收敛; (B) a x n n =∞ →lim ; (C) a x n n -=∞ →lim ; (D) 数列}{n x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6. 设}{n x 是无界数列,则 ( D ) (A) ∞=∞ →n n x lim ; (B) +∞=∞ →n n x lim ;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史上最全)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史上最全)

初中数学选择题、填空题解题技巧(完美版) 选择题目在初中数学试题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又不能失去这些分数,还要保证这些分数全部得到。因此,要特别掌握初中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帮助我们更好的答题,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我们从日常的做题过程中得出以下答题技巧,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1.排除选项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 2.赋予特殊值法: 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这类方法在近年来的初中题中常被运用于探索规律性的问题,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试验、猜想、试误验证、总结、归纳等过程使问题得解。 4、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由一些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往往可采用直接法,直接由从题目的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或推理,直接求得结论,再与选择

项对照来确定选择项。我们在做解答题时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如:商场促销活动中,将标价为200元的商品,在打8折的基础上,再打8折销售,现该商品的售价是( )A 、160元 B、128元 C 、120元 D、 88元 5、数形结合法: 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6、代入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7、观察法: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8、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 ) (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9、待定系数法: 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最新初中数学找规律习题大全

找规律专项训练 一:数式问题 1.(湛江)已知22223322333388 + =?+=?,, 244441515+=?,……,若2 88a a b b +=?(a 、b 为正整数)则a b += . 2.(贵阳)有一列数a 1,a 2,a 3,a 4,a 5,…,a n ,其中a 1=5×2+1,a 2=5×3+2,a 3=5×4+3,a 4=5×5+4,a 5=5×6+5,…,当a n =2009时,n 的值等于( ) A .2010 B .2009 C .401 D .334 3.(沈阳)有一组单项式:a 2 ,- a 3 2, a 4 3,- a 5 4 ,….观察它们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10个单 项式为 . 4.(牡丹江)有一列数1234251017 --,, ,,…,那么第7个数是 . 5.(南充)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 b +,2 3 a b -,3 5 a b +,4 7 a b -,……,其中第10个式子是( ) A .10 19 a b + B .1019 a b - C .1017 a b - D .1021 a b - 6.(安徽)观察下列等式:111122? =-,222233?=-,33 3344 ?=-,…… (1)猜想并写出第n 个等式;(2)证明你写出的等式的正确性. 7.(绵阳)将正整数依次按下表规律排成四列,则根据表中的排列规律,数2009应排的位置是第 行第 列. 8.(台州)将正整数1,2,3,…从小到大按下面规律排列.若第4行第2列的数为32,则①n = ▲ ;②第i 行第j 列的数为 ▲ (用i ,j 表示).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 第n 列 第1行 1 2 3 … n

《数学分析选论》习题全解 模拟试题及答案

《 数学分析续论 》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56?') (1)设{} n a 为单调数列,若存在一收敛子列{} j n a ,这时有 ............[ ] A.j n j n n a a ∞ →∞ →=lim lim ; B.{}n a 不一定收敛; C.{} n a 不一定有界; D.当且仅当预先假设了{}n a 为有界数列时,才有A成立. (2)设)(x f 在R 上为一连续函数,则有 ..............................[ ] A.当I 为开区间时)(I f 必为开区间; B.当)(I f 为闭区间时I 必为闭区间; C.当)(I f 为开区间时I 必为开区间; D.以上A、B、C都不一定成立. (3)设)(x f 在某去心邻域)(0x U 内可导.这时有 .....................[ ] A.若A x f x x ='→)(lim 存在,则A x f =')(0;B.若f 在0x 连续,则A 成立; C.若A x f =')(0存在,则A x f x x ='→)(lim ;D.以上A、B、C都不一定成立. (4)设)(x f 在],[b a 上可积,则有 ..................................[ ] A.)(x f 在],[b a 上必定连续; B.)(x f 在],[b a 上至多只有有限个间断点; C.)(x f 的间断点不能处处稠密; D.)(x f 在],[b a 上的连续点必定处处稠密. (5)设 ∑ ∞ =1 n n u 为一正项级数.这时有 ..................................[ ] A.若0lim =∞→n n u ,则 ∑∞=1 n n u 收敛; B.若 ∑ ∞ =1 n n u 收敛,则1lim 1<+∞ →n n n u u ; C .若 ∑ ∞ =1 n n u 收敛,则1lim <∞ →n n n u ; D.以上A、B、C都不一定成立.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规律题的解题技巧如下: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 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 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 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 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 为1、2、4、8.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 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 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初一数学找规律题及答案

归纳—猜想——找规律 具体方法和步骤是(1)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2)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3)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些问题. 一、数字排列规律题 1、观察下列各算式: 1+3=4=22,1+3+5=9=32,1+3+5+7=16=42 按此规律 (1)试猜想:1+3+5+7+…+2005+2007的值? (2)推广: 1+3+5+7+9+…+(2n-1)+(2n+1)的和是多少 ? 2、下面数列后两位应该填上什么数字呢?2 3 5 8 12 17 __ __ 3、请填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字。 1 1 2 3 5 8 ____ 21 4、有一串数,它的排列规律是1、2、3、2、3、4、3、4、 5、4、5、 6、……聪明的你猜猜第100个数是什么? 5、有一串数字 3 6 10 15 21 ___ 第6个是什么数? 6、观察下列一组数的排列:1、2、3、4、3、2、1、2、3、4、3、2、1、…,那么第2005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7、100个数排成一行,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数中,中间一个数都等于它前后两个数的和,如果这100个数的前两个数依次为1,0,那么这100个数中“0”的个数为 _________个. 二、几何图形变化规律题 1、观察下列球的排列规律(其中●是实心球,○是空心球): ●○○●●○○○○○●○○●●○○○○○●○○●●○○○○○●…… 从第1个球起到第2004个球止,共有实心球 个. 2、观察下列图形排列规律(其中△是三角形,□是正方形,○是圆),□○△□□○△□○△□□○△□┅┅,若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则第2008个图形是 (填图形名称). 三、数、式计算规律题 1、已知下列等式: ① 13=12; ② 13+23=32; ③ 13+23+33=62; ④ 13+23+33+43=102 ; 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 . 2、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 1+2+1=4, 1+2+3+2+1=9, 1+2+3+4+3+2+1=16, 1+2+3+4+5+4+3+2+1=25,… 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请你直接写出下面式子的结果: 1+2+3+…+99+100+99+…+3+2+1=____. 3、1+2+3+…+100=?经过研究,这个问题的一般性结论是1+2+3+…+()12 1+=n n n ,其中n是正整数.

数学分析课本-习题及答案01

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 习题 §1实数 1、 设a 为有理数,x 为无理数。证明: (1)a+ x 是无理数;(2)当a ≠0时,ax 是无理数。 2、 试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不等式的解: (1)x (2x -1)>0;(2)|x-1|<|x-3|;(3)1-x -12-x ≥23-x 。 3、 设a 、b ∈R 。证明:若对任何正数ε有|a-b|<ε,则a = b 。 4、 设x ≠0,证明|x+x 1|≥2,并说明其中等号何时成立。 5、 证明:对任何x ∈R 有(1)|x-1|+|x-2|≥1;(2)|x-1|+|x-2|+|x-3|≥2。 6、 设a 、b 、c ∈+R (+R 表示全体正实数的集合)。证明 |22b a +-22c a +|≤|b-c|。 你能说明此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吗 7、 设x>0,b>0,a ≠b 。证明x b x a ++介于1与b a 之间。 8、 设p 为正整数。证明:若p 不是完全平方数,则p 是无理数。 9、 设a 、b 为给定实数。试用不等式符号(不用绝对值符号)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 (1)|x-a|<|x-b|;(2)|x-a|< x-b ;(3)|2x -a|0(a ,b ,c 为常数,且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