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烯氢甲酰化合成丙醛的方法

一种乙烯氢甲酰化合成丙醛的方法
一种乙烯氢甲酰化合成丙醛的方法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 目前,脂肪酰胺丙基型胺盐阳离子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国内外日化产品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产品种类繁多,但是相关的研究报道却较少[1]。近年来,我国在胺盐和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方面的研究工作虽然有长足发展,但是部分产品仍依赖进口。因此,研究开发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和具有性能特点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显得十分必要。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主要步骤为:以月桂酸为原料与N,N-二甲基-1,3-丙二胺反应,合成提纯出脂肪酰胺丙基-N,N-二甲基叔胺,再与3-氯-1,2-丙二醇进行季铵化反应,得到脂肪酰胺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图1)。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月桂酸,C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醇(95%),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苯,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N,N-二甲基-1,3-丙二胺,工业级,飞翔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3-氯-1,2-丙二醇,C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FTLA2000-104红外光谱仪,加拿大ABB Bomem公司。1.2 实验方法 1.2.1 脂肪酰胺丙基-N,N-二甲基叔胺的合成 在250mL四口烧瓶加入一定量的脂肪酸,通入氮气排净瓶内空气后,油浴加热溶解,在氮气保护下缓慢滴加远 李 丹1,徐 浩1,陈 雪2,许虎君1 (1. 江南大学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2. 宁波市乐嘉化工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40) 【摘 要】以月桂酸、N,N-二甲基-1,3-丙二胺、3-氯-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及其季铵盐, 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条件优化。研究表明:在叔胺合成过程中,投料摩尔比为n(脂肪酸)∶n(N,N-二甲基-1,3-丙二胺)=1∶1.8,在无溶剂条件下,140℃密闭反应9h,脂肪酸的转化率可达到94.2%;季铵盐合成过程中,投料摩尔比为n(脂肪酰胺丙基-N,N-二甲基叔胺)∶n(3-氯-1,2-丙二醇)=1∶1.1,85℃下,持续反应5h,季铵盐产率可达90%以上。 【关键词】脂肪酰胺型季铵盐;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合成 图1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路线 RCOOH + NH 2CH 2CH 2CH 2N(CH 3)2 RCONH(CH 2)3N + H 2O CH 3 CH 3 RCNH(CH 2)3N + ClCH 2CHCH 2OH RCNH(CH 2)3+N—CH 2—CHCH 2OH Cl -O CH 3 CH 3 OH O CH 3 CH 3 OH R=C 11H 23

金属有机第六章氢甲酰化反应

Three commercial processes 1. Cobalt salt 2. Cobalt salt/phosphine ligand (Shell) 3. Rhodium salt/phosphine ligand (Ruhrchemie/Rhone-Poulenc, Mitsubishi-Kasei, Union Carbide, and Celanese) Both linear and branched products can be produced, although the more desirable linear aldehydes are usually the major products when using aliphatic olefins.

HCo(CO)4Catalyst is a dissociative substitution of alkene Migratory insertion can result in either a primary or secondary metal alkyl. Although this is the step that sets the regiochemistry of the products, it is rapidly reversible. This rapid reversibility results in alkene isomerization and H/D exchange. Since ?-H elimination requires an open coordination site, isomerization and isotope exchange are inhibited The next step ( third)is a second migratory insertion to form the coordinatively unsaturated acyl that can coordinate another CO to give the 18 electron acyl complex. Under standard catalytic conditions with 1-octene, this is the only species observed by IR. The mechanism of the hydrogenolysis step is less clear. An alternate bimetallic pathway was also suggested, but not favored, by Heck and Breslow. The inverse dependence on CO press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chanistic requirement for CO dissociation Hydroformylation: Kinetic studies When using a 1:1 ratio of H 2/CO, the reaction rate is essentially independent of pressure due to the opposing orders of H 2and CO..

制备氯乙烯方法比较

制备氯乙烯方法比较 班级:10化工(1)班姓名:吴倩学号2010115146 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1835年法国人V.勒尼奥用氢氧化钾在乙醇溶液中处理二氯乙烷首先得到氯乙烯。20世纪30年代,德国格里斯海姆电子公司基于氯化氢与乙炔加成,首先实现了氯乙烯的工业生产。初期,氯乙烯采用电石,乙炔与氯化氢催化加成的方法生产,简称乙炔法。以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氯乙烯的合成迅速转向以乙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1940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了二氯乙烷法。为了平衡氯气的利用,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又开发了将乙炔法和二氯乙烷法联合生产氯乙烯的联合法。1960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开发了乙烯经氧氯化合成氯乙烯的方法,并和二氯乙烷法配合,开发成以乙烯为原料生产氯乙烯的完整方法,此法得到了迅速发展。 乙烯、乙炔和混合烯炔法的特点如下: 一.乙烯氧氯化法 氧氯化法是利用氯化氢合成有机物的一般称呼。其反应如下 CH2=CH2 +2HCl+1/2 O2→ClCH2CH2Cl+ H2O ClCH2CH2Cl→CH2=CHCl +HCl 二.乙炔法 在氯化汞催化剂存在下,乙炔与氯化氢加成直接合成氯乙烯: CH≡CH+H Cl→CH2=CHCl 其过程可分为乙炔的制取和精制,氯乙烯的合成以及产物精制三部分。 此法工艺和设备简单,投资低,收率高;但能耗大,原料成本高,催化剂汞盐毒性大,并受到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条件限制,不宜大规模生产。电石乙炔法已基本被世界淘汰,但这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氯乙烯的生产方法。该法的氯乙烯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这种方法在我国煤炭和矿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当前石油涨价的世界经济背景下仍然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乙烯直接氯化法 CH2=CH2+Cl2→CH2=CHCl+HCl 这是石油化工发展后以石油为基础开发的生产工艺。此法的最大缺点是伴随反应生成了大量的1,2-二氯乙烷,产率较低。该工艺比目前广泛采用的乙烯平衡氧氯化法流程短,能耗

聚氯乙烯氯乙烯合成实用工艺原理讲解

合成工艺讲解课件 1、合成工序的生产任务:本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将盐酸工序送来的HCL和乙炔工序送来的C2H2经混合脱水、转化、清净、压缩、精馏过程生产出纯度为99.99%的氯乙烯单体供聚合使用。 合成工序是烧碱和PVC的衔接工序,前为盐酸工序和乙炔工序,后供聚合,是PVC的工艺核心。 2、氯乙烯 C2H3Cl 分子量:62.5 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有乙醚香味的气体,其沸点为-13.9℃,凝固点为-159.7℃。 爆炸性: 氯乙烯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范围4-21.7%(体积比)。 毒性:氯乙烯对人有麻醉作用,对肝脏有影响,可使人中毒。当其浓度在0.1%以上时,开始有麻醉现象,表现为困倦,注意力不集中,随后出现视力模糊,走路不稳,在其浓度达20-40%时,可使人产生急性中毒,呼吸缓慢以致死亡,长期接触能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空气中允许浓度为30mg/m3 3、乙炔:C2H2 ,分子量:26 物理性质:在常温下纯乙炔为无色气体,工业乙炔因含有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而具有特殊的刺激性的气味。沸点:-83.66℃凝固点:-85℃ 爆炸性:下列情况下可以爆炸: A:高温(550℃)加压(>1.5表压)或有某些物质存在时,如电石氧

化铝、铜屑、氢氧化铁等。 B:与空气混合在2.3-81%范围时,特别在含乙炔7-13%时。 C:与氧混合在2.5-93%范围时,特别在含乙炔30%时。 D:当乙炔和氯气混合时,在阳光下即能爆炸。 E:与铜、汞、银接触生成相应的金属化合物时。空气中允许浓度为500mg/m3。 4、氯化氢:HCl,分子量:36.46 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84.8℃,极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性质活泼,除贵金属外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对各种植物纤维亦有强烈的腐蚀性。 空气中允许浓度为15mg/m3 5、阻火器及乙炔砂封的工作原理。 目前阻火器普遍使用的是金属丝网过滤器,筒体内部布置了较多的金属丝网, 目的是吸收热量,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从而阻断了燃烧三要素之一:燃烧所需要的热量。 燃烧三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燃烧所需的热量。由于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的即使存前两个因素都存在,但是由于热量不够,使得可燃物达不到燃烧(自燃)所需要的温度,自然就燃烧过程就无法继续进行,只能终止。 简单的说阻火器的灭火原理是当火焰通过狭小孔隙时,由于冷却

氯乙烯的制备

氯乙烯单体的制备 培训教材

第一章氯乙烯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一、氯乙烯工序的任务 二、反应基本原理 三、产品说明 四、工艺流程简述 五、工艺流程方框图 六、生产中原辅材料和成品的性质 第二章工艺流程 第一部分混合脱水和合成系统 一混合脱水系统 二、氯乙烯的合成系统 三、氯乙烯合成对原料气的要求 四、氯乙烯合成反应条件的选择 五.混脱和合成系统工艺流程方框图 第二部分粗氯乙烯的净化和压缩 一、净化的目的 二、净化原理—水洗和碱洗 三、盐酸脱吸 四、粗氯乙烯的压缩 五、粗氯乙烯的净化和压缩系统工艺流程方框图 第三部分氯乙烯的精馏 一、精馏的目的和方法 二、精馏的一般原理 三、精馏操作的影响因素

四、单体质量对聚合的影响 五、先除低沸物后除高沸物精馏工艺的优点 六. 氯乙烯精馏系统工艺流程方框图 第四部分精馏尾气变压吸附回收 一. 工艺原理 二、吸附平衡 三、工艺生产过程 四、变压吸附部分操作条件表 第五部分氯乙烯的贮存及输送 第三章、安全技术措施:

氯乙烯的制备培训教材 第一章氯乙烯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一、氯乙烯工序的任务 本工段的生产任务是将精制后的乙炔气(纯度≥98.5%)、与氯化氢工段送来的氯化氢气体(纯度≥93%)按一定量配比(1:1.05)混合,经混合脱水、预热后进入装有氯化高汞触媒的转化器合成粗氯乙烯气体,并经水洗、碱洗、加压、精馏制得纯度达99.9%以上的合格氯乙烯单体,供聚合聚氯乙烯树脂使用。 二、反应基本原理 HCL+C H≡CH→CH2=CHCL+124.6KJ/mol 氯乙烯的物化性质: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比空气重一倍的微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带有一种麻醉性的芳香气味。氯乙烯分子式是C2H3CL,分子量62.51。 主要参数: 沸点:-13.9℃凝固点:-159℃ 爆炸范围(空气中)3.6%~32%(体积含量) 爆炸范围(氧气中)4%~70%(体积含量) 冲N2或CO2可缩小其爆炸浓度范围。 纯的氯乙烯气体加压到0.5MPa时,可用工业水冷却得到比水略轻的液体氯乙烯。 液态氯乙烯无论从设备或从管道向外泄漏,都是极其危险的,一方面它遇到外界火源会爆炸起火,另外,由于它是一种高绝缘性液体,在压力下快速喷射,就会产生静电积聚而自发起火爆炸。因此,输送液态氯乙烯时宜选用低流速(一般≤3m/s),并将设备与管道进行防静电接地。 +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1生产方法 按其所用原料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⑴乙烯法 此法系以乙烯为原科,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进行,其中两种是先以乙烯氯化制成二氯乙烷:C2H4 + Cl2 → C2H4Cl2 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另一种则直接从乙烯高温氯化来制取氯乙烯。现分述如下: ①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脱氯化氢(也称为皂化法) C2H4Cl2+ NaOH → C2H3Cl + NaCl + H2O 此法是生产氯乙烯最古老的方法。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必须使反应在碱的醇溶液小进行。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点:即生产过程间歇,并且要消耗大量的醇和碱,此外在生产二氯乙烷时所用的氯,最后成为氯化钠形式耗费了,所以只在小型的工业生产中采用。 ②二氯乙烷高温裂解 C2H4Cl2→ C2H3Cl + HCl 这个过程是将二氯乙烷蒸气加热到600℃以上时进行的,与此同时,还发生脱掉第二个氯化氢生成乙炔的反应,结果使氯乙烯产率降低。为了提高产率,必须使用催化剂。所用的催化剂为活性炭、硅胶、铝胶等,反应在480~520℃下进行,氯乙烯产率可达85%。 ③乙烯直接高温氯化 这一方法不走二氯乙烷的途径,直接按下式进行: C2H4 +Cl2→ C2H3Cl + HCl 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取代反应,但实际上乙烯与氯在300℃以下主要是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要想使生成氯乙烯的取代反应成为唯一的反应,则必须使温度在450℃以上,而要避免在低温时的加成过程,可以采用将原科单独加温的方法来解决,但在高温下反应激烈,反应热难以移出,容易发生爆炸

氯乙烯合成与净化

沈阳化工大学 化工设计 氯乙烯合成与净化的工艺流程设计 说明书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科化工0701 学生姓名:A于子钧,潘磊 B 邓小丹,刘莉,徐军军,李慧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2 010 年11 月 所属设计组:科化工1班(A、B)组 成绩:

目录 一、总论 (3) 1.1.氯乙烯简介 (3) 1.2.氯乙烯生产技术及进展 (3) 1.3.历史沿革 (4) 1.4.生产方法 (4) 1.4.1.乙烯氧氯化法 (5) 1.4.2.乙炔法 (6) 1.4.3.混合烯炔法 (7) 二、生产流程简述 (7) 三、生产流程图 (8) 四、操作条件 (8) 五、计算结果 (10) 六、结束语 (11)

一、总论 1.1.氯乙烯简介 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为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22MPa。氯乙烯是有毒物质,肝癌与长期吸入和接触氯乙烯有关。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在压力下更易爆炸,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1.2.氯乙烯生产技术及进展 氯乙烯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生产方法采用电石为原料的乙炔法路线,电石水解生成乙炔,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VCM。由于该工艺能耗较高,污染严重,因此自以乙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问世之后就逐渐被淘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95%以上的VCM产能来自乙烯法工艺。另外,为利用廉价的烷烃资源,Geon、Lummus、EVC(Ineos)等还开发了以乙烷为原料的VCM工艺路线。 乙烯氧氯化法由美国Goodrich公司于1964年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该工艺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合理,目前世界上采用本工艺生产VCM的产能约占VCM总产能的95%以上。 乙烯氧氯化法的反应工艺分为乙烯直接氯化制二氯乙烷(EDC)、乙烯氧氯化制EDC 和EDC裂解3个部分,生产装置主要由直接氯化单元、氧氯化单元、EDC裂解单元、EDC精制单元和VCM精制单元等工艺单元组成。乙烯和氯气在直接氯化单元反应生成EDC。乙烯、氧气以及循环的HCl在氧氯化单元生成EDC。生成的粗EDC在EDC精制单元精制、提纯。然后在精EDC裂解单元裂解生成的产物进入VCM单元,VCM精制后得到纯VCM产品,未裂解的EDC返回EDC精制单元回收,而HCl则返回氧氯化反应单元循环使用。 直接氯化有低温氯化法和高温氯化法;氧氯化按反应器型式的不同有流化床法和固定床法,按所用氧源种类分有空气法和纯氧法;EDC裂解按进料状态分有液相进料工艺和气相进料工艺等。具有代表性的Inovyl公司的VCM工艺是将乙烯氧氯化法提纯的循环EDC和直接氯化的EDC在裂解炉中进行裂解生产VCM。经急冷和能量回收后,将产品分离出HCl(HCl循环用于氧氯化)、高纯度VCM和未反应的EDC(循环用于氯化和提纯)。来自VCM装置的

氯乙烯合成工艺设计

前言 氯乙烯单体(VCM)几乎全部(98%以上)都用来生产聚氯乙烯(PVC)。余下的则用于生产聚氯乙烯氯化物和氯化溶剂。传统工艺的电石法精馏氯乙烯质量已不能满足PVC 树脂的生产要求,受其工艺流程及精馏塔塔型的限制,原氯乙烯精馏装置规模小,产品质量较差,尾气放空量大,造成氯乙烯、乙炔流失量大,导致生产成本较高,环境污染严重。 最初的氯乙烯生产全部以乙炔为原料。60年代后期,随着乙烯装置大型化及乙烯氧氯化技术的成熟,乙烯法在经济和环保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乙炔法迅速被乙烯法取代。迄今为止,全世界氯乙烯装置93%以上采用乙烯法,在工业发达国家如日本,以全部淘汰了乙炔法,仅在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仍占有相当比重。目前国内比较先进而又经济可行的成熟工艺技术是电石乙炔法 本设计用美国ChemStations公司开发的流程模拟软件ChemCAD软件对电石乙炔法制备VCM进行了工艺模拟设计与计算,计算主要包括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用计算所得到的相关数据对此工艺中所涉及到的设备进行选型,主要包括塔的选型、换热器的选型、泵的选型等,然后用PDSOFT三维软件对车间设备进行布置,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1

1 总论 1.1 概述 1.1.1 意义与作用 氯乙烯(简称VCM),是无色的、易液化的气体。易聚合,也能与丁二烯、乙烯、丙烯、丙烯睛、酷酸乙烯、丙烯酸醋和马来酸醋等共聚。主要用于制备PVC,也用于制备偏二氯乙烯、冷冻剂等。氯乙烯单体几乎全部(98%以上)都用来生产聚氯乙烯。余下的则用于生产聚氯乙烯氯化物和氯化溶剂。通过对二氯乙烷(EDC)裂解后脱除HCL,以及干燥精制可获得制造PVC级的VCM。由于资源结构的特点,世界上只有我国的氯碱行业有电石法生产PVC,其他国家都是通过乙烯法生产PVC,即乙烯直接氯化、氧氯化生产EDC,进而裂解生产VCM制造PVC。其中96%VCM均用于生产PVC。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五大热塑性合成树脂之一,以其价廉物美的特点,占合成树脂总消费量的29%左右,仅次于聚乙烯居第二位。由于PVC树脂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电绝缘性、阻燃性、质轻、强度高且易加工、成本又低,因而PVC制品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电子电器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PVC硬质制品可代替金属制成各种工业型材、门窗、管道、阀门、绝缘板及防腐材料等,还可作收音机、电话、蓄电池外壳及家俱、玩具等。PVC软质品可制成薄膜做雨披、台布、包装材料及农用薄膜,还可制成人造革、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另外,PVC树脂作为氯碱工业最大的有机耗氯产品,对氯碱工业的碱、氯平衡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PVC主要用于建筑业,制造管材、门窗和墙板等。作为第一大用户,建筑业约占聚氯乙烯消费总量的76%。其它方面的用量相对较少。包装薄膜和容器约占消费总量的6%,电气配件、电线电缆包皮约占消费总量的4%,涂料和粘合剂约占消费总量的4%,其他约占消费总量的10%。 1.1.2 氯乙烯生产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前景 (1)国外发展概况 氯乙烯(VCM)的合成始于1835年,由法国化学家Regnault用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将二氯乙烷脱氯化氢制得,并于1838年观察到了它的聚合体,这次的发现被认为是PVC 的开端。1902年,Biltz将1,2-二氯乙烷进行热分解也制得氯乙烯,但当时由于聚合物的科学和生产技术尚不成熟,他的发现没有导致工业生产的结束。Klatte于1912年通过乙炔与氯化氢的催化加成反应制得了氯乙烯,成为工业上氯乙烯合成的最初工艺,但在沿用将近30多年后,由于乙炔生产的高能耗而逐渐趋于淘汰。从1940年起,氯乙烯的生产原料,乙炔开始被乙烯部分取代,首先将乙烯直接氯化成1,2-二氯乙烷(EDC),再加以热裂解制得氯乙烯,裂解产生的氯化氢仍被用在乙炔-氯化氢法中。混合气体法制备氯乙烯采用石脑油作原料,将石脑油用燃烧气体裂解后,制成含乙炔和乙烯的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先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1生产方法 按其所用原料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⑴乙烯法 此法系以乙烯为原科,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进行,其中两种是先以乙烯氯化制成二氯乙烷:C2H4 + Cl2 → C2H4Cl2 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另一种则直接从乙烯高温氯化来制取氯乙烯。现分述如下: ①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脱氯化氢(也称为皂化法) C2H4Cl2+ NaOH → C2H3Cl + NaCl + H2O 此法是生产氯乙烯最古老的方法。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必须使反应在碱的醇溶液小进行。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点:即生产过程间歇,并且要消耗大量的醇和碱,此外在生产二氯乙烷时所用的氯,最后成为氯化钠形式耗费了,所以只在小型的工业生产中采用。 ②二氯乙烷高温裂解 C2H4Cl2→ C2H3Cl + HCl 这个过程是将二氯乙烷蒸气加热到600℃以上时进行的,与此同时,还发生脱掉第二个氯化氢生成乙炔的反应,结果使氯乙烯产率降低。为了提高产率,必须使用催化剂。所用的催化剂为活性炭、硅胶、铝胶等,反应在480~520℃下进行,氯乙烯产率可达85%。 ③乙烯直接高温氯化 这一方法不走二氯乙烷的途径,直接按下式进行: C2H4 +Cl2→ C2H3Cl + HCl 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取代反应,但实际上乙烯与氯在300℃以下主要是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要想使生成氯乙烯的取代反应成为唯一的反应,则必须使温度在450℃以上,而要避免在低温时的加成过程,可以采用将原科单独加温的方法来解决,但在高温下反应激烈,反应热难以移出,容易发生爆炸的问题。目前一般用氯化钾和氯化锌的融熔盐类作裁热体,使反应热很快移出。 此法主要的缺点是副反应多,产品组成复杂,同时生成大量的炭黑,反应热

氯乙烯合成工艺设计

氯乙烯合成工艺设计 一、氯乙烯的性质与用途 1. 常温常压下,氯乙烯(vinyl chloride,CH2=CHCl)是无色气体,具有微甜气味,微溶于水,溶于烃类,醇,醚,氯化溶剂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氯乙烯沸点-13.9℃,易聚合,并能与乙烯、丙烯、醋酸乙烯酯,偏二氯乙烯、丙烯腊、丙烯酸酯等单体共聚,而制得各种性能的树脂,加工成管材、面膜、塑料地板、各种压塑制品、建筑材料、涂料和合成纤维等[1]。 氯乙烯的物理性质见下表[2]: 2. 氯乙烯是易燃易爆物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高温或遇明火能引起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在氯乙烯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加入氮气或二氧化碳可使爆炸范围变窄,减少爆炸危险。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禁忌物是强氧化剂,灭火方式是切断电源,灭火剂用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正压式呼吸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3]。 [2]

3. 由于光和热可引发氯乙烯单体聚合,故存储时应避免日晒,常温下存储应加入阻聚剂(如对苯二酚)防止其自聚,一般以液体状态存储和运输[1]。 4. 氯乙烯在工业上的主要应用时生产聚氯乙烯树脂,故常称其为氯乙烯单体(VCM)所谓聚氯乙烯树脂是一类由氯乙烯单体衍生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其中氯乙烯占树脂组分质量的50%,因此VCM的生产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到聚氯乙烯树脂的质量和成本。目前用于制造聚氯乙烯树脂的氯乙烯约占其产量的96%,VCM的需求量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氯乙烯树脂的需求量。聚氯乙烯为五大和成树脂之一,由于其价廉易得、应用广泛,因此需求量和产量逐年上升。氯乙烯是离分子材料工业的重要单体,产量很大,还可用于合成1,1,2-三氯乙烷和1,1-二氯乙烯等。故氯乙烯的生产在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7]。 二、氯乙烯生产工艺简介 氯乙烯是1835年由法国人V.Regnault首先在实验室中制得,他用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处理二氯乙烷得到了氯乙烯。1902年,Biltz 将二氯乙烷进行热分解也可制得氯乙烷。1911年,kiatte和Rollett 利用乙炔和氯化氢催化加成反应合成了氯乙烯。1913年,Griesheim -Elektron用氯化汞作催化剂,使氯乙烯合成技术进一步发展。1931年,德国首先实现了氯乙烯的工业化生产,原料是乙炔和氯化氢,催化剂是氯化汞。 20世纪50年代以前,氯乙烯主要采用电石乙炔和氯化氢制得,即电石乙炔法。其生产流程简单,副反应少,产品纯度高。它具有设备、工艺简单,投资低,可以小规模经营的特点。但由于汞催化剂有毒,不利环境保护,且生产电石要消耗大量电能,以后由于电力和焦炭提价,电石价格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到氯乙烯的生产。之后出现了原料的部分转换,产生了联合法和烯炔法。 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给氯乙烯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1955-1958年,道化学公司首先将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的路线转变为以乙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建成一套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的工业装置。氧氯化法的成功,不仅使制造氯乙烯的原料从乙炔完全转变为乙烯,而且为平衡氧氯化法制造氯乙烯打下了基础[8]。 2.1用乙烯和氯气为他原料合成氯乙烯,要经过两步反应,第一步是乙烯与氯气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EDC),第二步是EDC裂解脱氯化氢生成氯乙烯。这种方法仅有一半的氯气用于生产氯乙烯,另一半变成氯化氢,排放浪费大量的氯资源污染环境。因此如何利用副产物氯化氢时氯化工业必须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1]。 2.2联合法是将氯化氢用于与乙炔反应 + = ≡ CH= + → CHCl CH CH Cl CH CH 2 2 2 2 此法的优点是利用已有的电石资源和乙炔生产装置,迅速提高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因此,在电石原料向石油系原料变换的初期,曾有不少工厂采用,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摆脱电石原料,只是一种暂时的方法[1]。

电石法生产氯乙烯

合肥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5万吨/年电石法制氯乙烯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2012.2 学生:方柳陈志指导教师: 张旭系主任: (签 名)、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题目,进行生产实际调研或查阅有关技术资料,选定合理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并进行简要论述。(字数不小于8000字) 2、设计说明书内容:封面、目录、设计题目、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工艺方案的选择与论证、工艺流程说明、专题论述、参考资料等。 3、图纸要求:工艺流程图1张(图幅2号);设备平面或立面布置图1张(图幅3号))。 、进度安排: 三、指定参考文献与资料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设计指南》(兼用本课程设计指导书)、《过程装备成套技术》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氯乙烯的生产成套装置。氯乙烯是生产聚氯乙烯 的主要原料,到目前为止,全球有93%以上的氯乙烯采用氧氯化法生产。在国内, 考虑到石油资源不足,价格较高,而电石资源丰富,所以大部分工厂都采用电石法制取氯乙烯。本次主要介绍电石法制取氯乙烯。先后介绍了从原料气氯化氢、乙炔的制备到氯乙烯的合成、氯乙烯的精馏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以及主要设备选型等问题。 关键词:氯乙烯;电石法;乙炔;氯化氢;工艺流程;精馏

乙炔的制备 1.1乙炔生产的工艺原理 (1)电石的破碎 通常厂家采购的电石都是大块的电石,而电石料块进入发生器的合理径为25~50mm,因此在进发生器前必须破碎,通常是将大块的电石放入颚式破碎机,粗破后料块直径为80~100mm,通过皮带机输入电石仓库,然后经过二次破碎, 径粒达到25~50mm,破碎后料块通过皮带机径除铁器除铁后输入日料库,作为发生器的入料电石。进入破碎机的电石温度应W 130C,否则会烫坏,烧坏皮带; 进入发生器的电石温度应该W 80r,否则对发生系统不安全。 (2)电石的除尘 化学工程里把气体与微粒子混合物中分离粒子的操作称作除尘。针对电石及其粉尘的特性,选用的除尘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旋风除尘。旋风除尘器对数微米以上的粗粉尘非常有效。采用简单的旋风除尘器和风机进行除尘,利用电石粉尘在风机的作用下,在除尘器内旋转所产生 的离心力,将电石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器身无运动部件, 不需要特殊的附属设备,安装投资较少,操作、维护也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运转维护费用低,也不受浓度、温度的影响。但由于电石粉尘比较细,用这种简单的除尘方式很难达到环保要求,除尘效率不高。 ②湿法除尘。湿法除尘具有投资少,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特别是对易燃易爆气体的除尘效果更好,在操作时不会产生捕集到的电石灰尘再飞扬。电石除尘通常采用旋风除尘和湿法的冲激式除尘器相结合。这种除尘方式虽然效率较高,但由于系统压力损失大,管道容易积灰。冬天用蒸汽时,积灰易受潮结块, 造成管道堵塞,清理比较困难。除尘器内排出的电石渣水,多耗了水又易造成二 次污染,除尘器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在寒冷的北方也容易结冰,因此这种除尘方式适合于气候湿润、冬天不冷的地方使用。 (3)袋式过滤除尘布袋除尘室依靠编制的或毡织的滤布作为过滤材料来达到分离含尘气体中电石尘的目的,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9%。滤布在长期与粉尘的接触和反复清理的过程 中,其性能会发生变化,这在实际使用中影响很大。滤布一般在一到两年内大多数孔眼就会被堵塞,及时清理也不能达到所需的气量,或产生滤布破损事故,此时需要更换滤布。因此滤布的选型非常重要,一般要考虑材质、织法、透气率、阻力降、压损比等。 (4)乙炔的发生仓库内经破碎至25~50mm的电石,在皮带机的输送下,加入到经氮气置换合格的第一贮斗,再加入到经氮气置换合格的第二贮斗,在由电磁振动加料根据发生器的控制需求加入发生器内。电石遇到发生器内的水生成粗乙炔气体由发生器顶部逸出,经喷淋预冷器及正水封进入喷淋冷却塔及气柜中。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是由过量的冷却塔废水和清净塔废水及渣浆上清液或工业补充水连续加入发生器 并通过溢流管溢流而出,上述加水量以维持发生温度在( 85± 5)C为标准。为了使发生器液相中的电石颗粒表面因水解反应产生的浓渣浆层被耙齿不断更新破坏,使电石表面不断地能偶与水充分接触,发生器内设置了多层隔板和耙齿, 通过耙齿的搅拌使电石颗粒的表面得到不断的更新并缓缓地向下一层隔板推动,

氯乙烯生产工艺

氯乙烯生产工艺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有电石乙:炔法、乙烯氧氧化法、乙烯直接 氯化法等。电石法在国内氯乙烯生产工艺中占主导地位。 氯乙烯装置吸收近年来乙炔法氯乙烯的技术改进成果,选择改 良传统合成转化技术,利用经分别干燥处理的乙炔和氯化氢原料气,按设定比例混合后,通过一段、二段反应器反应生成氯乙烯,反应 过程中放出的热量,通过冷剂庚烷气化移热。采用专有技术反应器,提高了生产能力,单台反应器生产强度高,节省了设备投资,节约 了占地面积。由于庚烷冷剂的气化潜热较大,容易控制反应温度, 催化剂不易升华,所以消耗低。同时避免了国内传统工艺用水移热 导致设备腐蚀的潜在危险,有效地防止催化剂结块,保证生产顺利 稳定地运行。来自反应器的合成气经净化、压缩、冷凝、精馏,得 到氯乙烯成品。精馏尾气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回收尾气中的VCM、乙炔和氢气等,降低了原料和动力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尾气达标 排放。 一、氯乙烯工艺流程与特点 (一)装置组成

氯乙烯装置由原料处理单元,VCM合成单元,VCM净化、压缩单元,VCM冷凝、精馏单元,尾气及废水处理单元和罐区单元组成。 (二)工艺流程与特点 1、工艺流程 (1)原料处理单元 氯化氢进入氯化氢深冷器,由35℃的冷冻盐水冷至13℃,进入盐酸分离器和氯化氢除雾器,除去冷凝盐酸后进入干燥预热器,用热水加热到20℃,依次进入一段干燥塔、二段干燥塔、三段干燥塔与98%硫酸逆流接触,经硫酸除雾器除去夹带硫酸,将氯化氢干燥至含水量lOOppm以下,送至混合器。盐酸分离器和氯化氢除雾器分离下来的盐酸进入废酸槽,由废酸泵送人副产盐酸槽。 98%的硫酸先进入98%硫酸罐,再由98%硫酸泵送至硫酸除雾器下部,通过溢流先后进入三段干燥塔、二段干燥塔、一段干燥塔,最后溢流到废硫酸罐,由废硫酸泵送出。三台干燥塔中的硫酸通过各自的循环泵进行循环。废硫酸可以送至罐区外销。

年生产10万吨氯乙烯工艺设计项目设计方案

年产10万吨氯乙烯工艺设计项目设计 方案 第一章绪论 1.1 聚氯乙烯 1.1.1 聚氯乙烯性质和用途[1] 常温常压下,氯乙烯(vinyl chloride,CH2=CHCl)是无色气体,具有微甜气味,微溶于水,溶于烃类,醇,醚,氯化溶剂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氯乙烯沸点-13.9℃,易聚合,并能与乙烯、丙烯、醋酸乙烯酯,偏二氯乙烯、丙烯腊、丙烯酸酯等单体共聚,而制得各种性能的树脂,加工成管材、面膜、塑料地板、各种压塑制品、建筑材料、涂料和合成纤维等。近年来世界和中国聚氯乙烯树脂消耗比例分别见表1.1和表1.2。 表1.1近年来世界聚氯乙烯树脂消耗比例 品种比例/% 品种比例/% PVC 硬制品 管材33 PVC 软 制 品 薄膜片材13 护墙板8 地板地砖 3 薄膜和片材8 合成皮革 3 吹塑制品 5 电线电缆8 其他 6 其他13 合计60 合计40 表1.2近年来中国聚氯乙烯树脂消耗比例 品种比例/% 品种比例/% PVC 硬制品管材14 PVC 软 制 品 薄膜片材11 护墙板18 地板地砖8 薄膜和片材15 合成皮革7 吹塑制品 5 电线电缆 4 其他 5 其他13 合计57 合计43

1.2 氯乙烯VC 1.2.1氯乙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1835年法国化学家V.Regnault首先发现了氯乙烯,于1838年他又观察到聚合体,这就是最早的聚氯乙烯。聚氯乙烯自工业化问世至今,六十多年来仍处不衰之势。占目前塑料消费总量的29%以上。到上世纪末,聚氯乙烯树脂大约以3%的速度增长。这首先是由于新技术不断采用,产品性能亦不断地得到改进,品种及牌号的增加,促进用途及市场的拓宽。其次是制造原料来源广、制造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在耐燃性、透明性及耐化学药品性能方面均较其它塑料优异。又它是氯碱行业耗“氯”的大户,对氯碱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主要聚氯乙烯生产国来说:一般耗用量占其总量的20~30%。特别是6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化工的发展,为聚氯乙烯工业提供廉价的乙烯资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因而促使氯乙烯合成原料路线的转换和新制法以及聚合技术不断地更新,使聚氯乙烯工业获得迅猛的发展。 1.2.2我国VC的产需状况及预测 1998年我国PVC产量和表观需求量分别为160万吨和317万吨。在世界上产量仅次于美国(639万吨)、日本(263万吨)居第三位。2000年前后,计划新建和扩建PVC能力至少为88万吨/年,估计此期间大量没有竞争能力的电石法小厂将闲置,所以总产能有可能达220万吨/年水平,其中乙烯法将达134.6万吨/年,从目前占31%上升到61%。1.3氯乙烯制取方法 1835年法国人V.勒尼奥用氢氧化钾在乙醇溶液中处理二氯乙烷首先得到氯乙烯。20世纪30年代,德国格里斯海姆电子公司基于氯化氢与乙炔加成,首先实现了氯乙烯的工业生产。初期,氯乙烯采用电石,乙炔与氯化氢催化加成的方法生产,简称乙炔法。以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氯乙烯的合成迅速转向以乙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1940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了二氯乙烷法。为了平衡氯气的利用,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又开发了将乙炔法和二氯乙烷法联合生产氯乙烯的联合法。1960年,美国氏化学公司开发了乙烯经氧氯化合成氯乙烯的方法,并和二氯乙烷法配合,开发成以乙烯为原料生产氯乙烯的完整方法,此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乙炔法、混合烯炔法等其他方法由于能耗高而处于逐步被淘汰的地位。 1.4 氯乙烯的合成[2] 氯乙烯是由乙炔与氯化氢在升汞催化剂存在下的气相加成的。

氯乙烯合成

主要成分:含量: 纯度≥99.99%。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熔点(℃):-160.0。 沸点(℃):-13.9。 相对密度(水=1):0.9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15。 蒸气压(kPa):346.53(25℃)。 燃烧热(kJ/mol): 闪点(℃):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避免受热。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编辑本段 生产方法 乙烯、乙炔和混合烯炔法的特点如下: 乙烯氧氯化法 现在工业生产氯乙烯的主要方法。分三步进行(见图):第一

氯乙烯的生产 步乙烯氯化生成二氯乙烷;第二步二氯乙烷热裂解为氯乙烯及氯化氢;第三步乙烯、氯化氢和氧发生氧氯化反应生成二氯乙烷。 ①乙烯氯化乙烯和氯加成反应在液相中进行: CH2=CH2 Cl2→CH2ClCH2Cl 采用三氯化铁或氯化铜等作催化剂,产品二氯乙烷为反应介质。反应热可通过冷却水或产品二氯乙烷汽化来移出。反应温度40~110℃,压力0.15~0.30MPa,乙烯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在99%以上。 ②二氯乙烷热裂解生成氯乙烯的反应式为: ClCH2CH2Cl─→CH2=CHCl+HCl 反应是强烈的吸热反应,在管式裂解炉中进行,反应温度500~550℃,压力0.6~1.5MPa;控制二氯乙烷单程转化率为50%~70%,以抑制副反应的进行。主要副反应为: CH2=CHCl─→HC呏CH HCl CH2=C HCl HCl─→ClCH3CHCl ClCH2CH2Cl─→2C H2 2HCl 裂解产物进入淬冷塔,用循环的二氯乙烷冷却,以避免继续发生副反应。产物温度冷却到50~150℃后,进入脱氯化氢塔。塔底为氯乙烯和二氯乙烷的混合物,通过氯乙烯精馏塔精馏,由塔顶获得高纯度氯乙烯,塔底重组分主要为未反应的粗二氯乙烷,经精馏除去不纯物后,仍作热裂解原料。 ③氧氯化反应以载在γ-氧化铝上的氯化铜为催化剂,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为助催化剂。主反应式为: H2C=CH2+2HCL+O2→CLCH2C H2CL+H2O 主要副反应为乙烯的深度氧化(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和氯乙烯的氧氯化(生成乙烷的多种氯化物)。反应温度200~230℃,压力0.2~1MPa,原料乙烯、氯化氢、氧的摩尔比为 1.05:2:0.75~0.85。反应器有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形式,固定床常用列管式反应器,管内填充颗粒状催化剂,原料乙烯、氯化氢与空气自上而下通过催化剂床层,管间用加压热水作热载体,以移走反应热,并副产压力1MPa的蒸汽。固定床反应器温度较难控制,为使有较合理的温度分布,常采用大量惰性气体作稀释剂,或在催化剂中掺入固体物质。二氯乙烷的选择性可达98%以上。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乙烯氧氯化反应时,采用细颗粒催化剂,原料乙烯、氯化氢和空气分别由底部进入反应器,充分混合均匀后,通入催化剂层,并使催化剂处于流化状态,床内装有换热器,可有效地引出反应热。这种反应器反应温度均匀而易于控制,适宜于大规模生产,但反应器结构较复杂,催化剂磨损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