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排球飘晃成因的流体力学分析_文献综述_

关于排球飘晃成因的流体力学分析_文献综述_
关于排球飘晃成因的流体力学分析_文献综述_

排球训练计划

排球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校教职工实际情况,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科学训练,着重培养和发展教职工对排球的兴趣,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二、训练目标: 1.掌握扎实的排球技术,包括垫球、传球、扣球、发球、拦网等。 2.培养二传的基本技术。 3.提高排球队员的整体素质。 三、训练安排: 1.训练时间15:30—17:30 2.训练任务: (1)身体素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速度、爆发力为重点,注重发展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2)技术:全面掌握各项基本技术动作,着重抓好接发球和传球技术,培养技术运用的能力。 (3)战术:掌握基本场上站位,基本攻防战术,注意战术意识的培养。 (4)心理: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发展队员个性品质:提高各项心理品质 四、训练内容: 1.身体素质: a.速度训练:反应速度、移动速度训练。 b.力量训练:一般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 c.灵敏及协调能力的训练。 d.耐力训练 2.技术训练: a.准备姿势与移动(准备姿势、并步、滑步、交叉步、跨步) b.发球(正面上手发球、正面上手发飘球、勾球、跳发球) c.垫球:(正面垫球、体测垫球、背面垫球) d.传球:(正面传球、正面传快球、传调整球) e.扣球:(扣一般高度球、快球、平拉开球背飞) f.拦网:(单人拦网、双人拦网) 3.心理训练:感知能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意志力训练、放松训练 五、训练方法: 第一阶段:(基本技术训练阶段1—2周) 具体做法:利用1—2周的时间来使队员接触和适应一些排球训练的基本方法,如垫球、传球、发球、扣球、拦网等的基本技术和脚步训练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并改进各种错误的动作姿态,为后面的比赛做好准备。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总结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总结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是通过计算机数值 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是用电子计算机和离散化的数值方法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的一个分支。 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种手段发展起来的。很早就已有理论流体力学和实验流体力学两大分支。理论分析是用数学方法求出问题的定量结果。但能用这种方法求出结果的问题毕竟是少数,计算流体力学正是为弥补分析方法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流体力学是目前国际上一个强有力的研究领域,是进行传热、传质、动量传递及燃烧、多相流和化学反应研究的核心和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航天设计、汽车设计、生物医学工业、化工处理工业、涡轮机设计、半导体设计、HAVC&R 等诸多工程领域。 计算流体力学的任务是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一 个特定的计算,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履行一个虚拟的物理实验——数值实验“。 数值模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要建立反映问题(工程问题、物理问题等)本质数 学模型。其次,数学模型建立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求高效率、高准确度的计算方法。再次,在确定了计算方法和坐标系统后,编制程序和进行计算式整个工作的主体。最后,当计算工作完成后,流畅的图像显示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还有一个就是CFD的基本思想问题,它就是把原来在时间域及空间域上连续的物理量的场,如速度场和压力场,用一系列有限个离散点上的变量值的集合来代替,通 过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建立起关于这些离散点上场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组,然后求 解代数方程组获得场变量的近似值。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CFD出现了多种数值解法。这些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对控制方程的离散方式。根据离散的原理不同,CFD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分支: ?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t Method,FDM) ?有限元法(Finite EIement Method,FEM) ?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FVM) 有限差分法是应用最早、最经典的CFD方法,也是最成熟、最常用的方法。它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然后将偏微分方程的 导数用差商代替,推导出含有离散点上有限个未知数的差分方程组。求出差分万程组 的解,就是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值近似解。它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 的近似数值解法。

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及应用 刘光斌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发展;应用 摘要:计算流体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用于求解固定几何形状空间内的流体的动量、热量和质量方程以及相关的其它方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获得某种流体在特定条件下的有关信息,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和用途广泛的工具。对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探讨。 1 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由于飞机工业的需要,要求用流体力学理论来了解和指导飞机设计,当时,由于飞行速度很低,可以忽略粘性和旋涡,因此流动的模型为Laplace方程,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椭圆型方程的数值解[1]。利用复变函数理论和解的迭加方法来求解析解。随着飞机外形设计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求解奇异边界积分方程的方法。以后,为了考虑粘性效应,有了边界层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发展成以位势方程为外流方程,与内流边界层方程相结合,通过迭代求解粘性干扰流场的计算方法。 同一时期,许多数学家研究了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Hadamard,Couran,t Friedrichs等人研究了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特性、数学提法的适定性、物理波的传播特性等问题,发展了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理论。以后,Cou-ran,t Friedrichs,Lewy等人发表了经典论文[2],证明了连续的椭圆型、抛物型和双曲型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定理,且针对线性方程的初值问题,首先将偏微分方程离散化,然后证明了离散系统收敛到连续系统,最后利用代数方法确定了差分解的存在性;他们还给出了著名的稳定性判别条件:CFL条件。这些工作是差分方法的数学理论基础。20世纪40年代,VonNeumann,Richtmyer,Hop,f Lax和其他一些学者建立了非线性双曲型方程守恒定律的数值方法理论,为含有激波的气体流动数值模拟打下了理论基础。 在20世纪50年代,仅采用当时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较复杂的非线性流动现象是不够的,特别是不能满足高速发展起来的宇航飞行器绕流流场特性研究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学者开始将基于双曲型方程数学理论基础的时间相关方法用于求解宇航飞行器的气体定常绕流流场问题,这种方法虽然要求花费更多的计算机时,但因数学提法适定,又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且能模拟流体运动的非定常过程,所以在60年代这是应用范围较广的一般方法[3]。以后由Lax、Kreiss和其他著者给出的非定常偏微分方程差分逼近的稳定性理论,进一步促进了时间相关方法。当时还出现了一些针对具体问题发展起来的特殊算法。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了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3]。我国早期的工作是研究钝头体超声速无粘绕流流场的数值解方法,研究钝头体绕流数值解的反方法和正方法。以后,随着我国宇航事业的发展,超声速、高超声速绕流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工作发展很快。对定常欧拉方程数值解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给出了钝体超声速三维无粘绕流流场的计算结果。 20世纪70年代,在计算流体力学中取得较大成功的是飞行器跨音速绕流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首先在计算模型方面,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型,如新的大涡模拟模型、考虑壁面曲率等效应的新的湍流模式、新的多相流模式、新的飞行器气动分析与热结构的一体化模型等[5]。这就使得计算流体力学的计算模型由最初的Euler和N-S方程,扩展到包括湍流、两相流、化学非平衡、太阳风等问题研究模型在内的多个模型[6]。其中以考虑更多流动机制,如各向异性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湍流研究为重点。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万能的湍流模型还不存在,

流体力学的发展现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和现状 作为物理的一部分,流体力学在很早以前就得到发展。在19世纪,流体力学沿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将流体视为无粘性的,有一大批有名的力学数学家从事理论研究,对数学物理方法和复变函数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灌溉、给排水、造船,及各种工业中管道流体输运的需要,使得工程流体力学,特别是水力学得到高度发展。将二者统一起来的关键是本世纪初边界层理论的提出,其中心思想是在大部分区域,因流体粘性起的作用很小,流体确实可以看成是无粘的。这样,很多理想流体力学理论就有了应用的地方。但在邻近物体表面附近的一薄层中,粘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能忽略。边界层理论则提供了一个将这两个区域结合起来的理论框架。边界层这样一个现在看来是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德国的普朗特在水槽中直接观察到的。这虽也是很多人可以观察到的,却未引起重视,普朗特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处理这种把两个物理机制不同的区域结合起来的理论方法。这一理论提出后,在经过约10年的时间,奠定了近代流体力学的基础。 流体力学又是很多工业的基础。最突出的例子是航空航天工业。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流体力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航空航天技术。当然,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也是流体力学,特别是空气动力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就以亚音速的民航机为例,如果坐在一架波音747飞机上,想一下这种有400多人坐在其中,总重量超过300吨,总的长宽有大半个足球场大的飞机,竟是由比鸿毛还轻的空气支托着,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不惊叹流体力学的成就。更不用说今后会将出现更大、飞行速度更快的飞机。 同样,也不可能想象,没有流体力学的发展,能设计制造排水量超过50万吨的船舶,能建造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这种超大规模工程,能设计90万kW汽轮机组,能建造每台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海上采油平台,能进行气候的中长期预报,等等。甚至天文上观测到的一些宇宙现象,如星系螺旋结构形成的机理,也通过流体力学中形成的理论得到了解释。近年来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对鱼类游动原理的研究,发现了采用只是摆动尾部(指身体大部不动)来产生推进力的鱼类,最好的尾型应该是细长的月牙型。这正是经过几亿年进化而形成的鲨鱼和鲸鱼的尾型,而这些鱼类的游动能力在鱼类中是最好的。这就为生物学进化方面提供了说明,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很大兴趣。 所以很明显,流体力学研究,既对整个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又对很多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工业和工程,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既有基础学科的性质,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是工程科学或技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流体力学的发展仍应二者并重。 本世纪的流体力学取得多方面的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本世纪下半叶,由于实验测试技术、数值计算手段和分析方法上的进步,在多种非线性流动以及力学和其他物理、化学效应相耦合的流动等方面呈现了丰富多采的发展态势。 在实验方面,已经建立了适合于研究不同马赫数、雷诺数范围典型流动的风洞、激波管、弹道靶以及水槽、水洞、转盘等实验设备,发展了热线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技术和速度、温度、浓度及涡度的测量技术,流动显示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量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成为可能,为提供新现象和验证新理论创造了条件。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几千年前,劳动人民为了生存,修水利,除水害,在治河防洪,农田灌溉,河道航运,水能利用等方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秦代李冰父子根据“深淘滩,低作堰”的工程经验,修建设计的四川都江堰工程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水平,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明渠流和堰流的认识已经达

排球训练队训练计划

文元中学排球社团训练计划 排球运动是广大青少年、儿童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近几年来,学校的排球广泛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喜爱,对排球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通过排球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力量、弹跳、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不断巩固,学生体质不断增强;通过排球活动的训练,并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巧、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下面对如何加强中学生排球基本技术训练,谈一点体。 一、要系统地进行全面身体素质的练习: 目前,随着排球运动的迅速发展,在技术、站术上向着快速多变、灵活多样的打法,所以对排球训练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中学生的训练,是打基础的阶段,对学生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更为重要,系统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是为更进一步提高排球运动技术水平打下基础,排球身体素质练习有准备姿势、移动、速度、灵敏、弹跳、力量、耐久力等多方面教学内容,对各方面的内容应有计划地、系统地加以认真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排球比赛情况错综复杂,来球方向变化不定,因此,队员在场上必须注意力集中、经常保持正确的准备姿势,随时做到面对来球,根据场上来球情况和球的性能迅速起动和移动,取好位置,及时作出相应的动作,在进行排球教学练习中,准备姿势、快速反应移动、灵敏等练习是接好球的重要条件,无论是第一传、第二传和后排队员防守,都必须在做好准备姿势情况下,根据来球方向、性质和不同落点作出正确判断和迅速的反应移动来完成传、垫、扣球和拦网等动作。在排球训练中,除了快速移动、灵敏、速度反应条件,对学生的力量、弹跳、耐力等方面的训练也十分重要,如在进行扣球、拦网中就要有一定的弹跳力和起跳高度,要有强有力的手臂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正确及时的判断能力。所以对中学生各个方面的身体素质练习必须认真抓紧抓好。加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和基本技术的练习,是进

流体力学概念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工程流体力学以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流体宏观 的平衡和运动的规律,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第二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流体的概念:凡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于流动的物质就叫流体。 2.★流体质点:包含有大量流体分子,并能保持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微小单元体。 3.★连续介质的概念:在流体力学中,把流体质点作为最小的研究对象,从而把流体看成是: 1)由无数连续分布、彼此无间隙地; 2)占有整个流体空间的流体质点所组成的介质。 4.密度:单位体积的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以ρ表示。 5.重度:单位体积的流体所受的重力称为重度,以γ表示。 6.比体积:密度的倒数称为比体积,以υ表示。它表示单位质量流体所占有的体积。 7.流体的相对密度:是指流体的重度与标准大气压下4℃纯水的重度的比值,用d表示。 8.★流体的热膨胀性:在一定压强下,流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性质称为流体的热膨胀性。 9.★流体的压缩性:在一定温度下,流体体积随压强升高而减少的性质称为流体的压缩性。 10.可压缩流体:ρ随T 和p变化量很大,不可视为常量。 11.不可压缩流体:ρ随T 和p变化量很小,可视为常量。 12.★流体的粘性:流体流动时,在流体内部产生阻碍运动的摩擦力的性质叫流体的粘性。 13.牛顿内摩擦定律:牛顿经实验研究发现,流体运动产生的内摩擦力与沿接触面法线方向的速度变 化(即速度梯度)成正比,与接触面的面积成正比,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与接触面上的压强无关。这个关系式称为牛顿内摩擦定律。 14.非牛顿流体:通常把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此时不随dυ/d n而变化,否则称 为非牛顿流体。 15.动力粘度μ:动力粘度表示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内摩擦应力的大小,它直接反映了流体粘性的 大小。 16.运动粘度ν:在流体力学中,动力粘度与流体密度的比值称为运动粘度,以ν表示。 17.实际流体:具有粘性的流体叫实际流体(也叫粘性流体), 18.理想流体:就是假想的没有粘性(μ= 0)的流体 第三章流体静力学 1.★流体的平衡:(或者说静止)是指流体宏观质点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达到了相对的平衡。 2.★绝对静止:流体对地球无相对运动,也称为重力场中的流体平衡。 3.★相对平衡:流体整体对地球有相对运动,但流体对运动容器无相对运动,流体质点之间也无相 对运动,这种静止或叫流体的相对静止★:体积力:作用于流体的每一个流体质点上,其大小与流体所具有的质量成正比的力。在均质流体中,质量力与受作用流体的体积成正比,因此又叫。 4.★表面力:表面力是作用于被研究流体的外表面上,其大小与表面积成正比的力。 5.★压强:在静止或相对静止的流体中,单位面积上的内法向表面力称为压强。 6.等压面:在静止流体中,由压强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 7.★位置水头(位置高度):流体质点距某一水平基准面的高度。 8.压强水头(压强高度):由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中的p/(ρg)得到的液柱高度。 9.★静力水头:位置水头z和压强水头p/(ρg)之和。 10.压强势能: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中的p/ρ项为单位质量流体的压强势能。

湍流模型发展综述

湍流模型发展综述 摘要:在概述了湍流问题的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了湍流的四种模型,对湍流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模拟能力进行了对比,最后简述了湍流模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湍流模型;Navier-Stokes方程组;J-K模型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problems of turbulence,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d four kinds of turbulence models and compared their ability of simulation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t last, the paper expound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turbulence model. Key words:Turbulence model; Navier-Stokes equations; J-K model 一、引言 湍流又称紊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很不规则的流动现象。当粘性阻尼无法消除惯性的影响时,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流动都是湍流。 湍流运动的实验研究表明,虽然湍流结构十分复杂,但它仍然遵循连续介质的一般动力学规律,湍流流动的各物理量的瞬时值也应该服从一般的N-S方程。对粘性流体服从的N-S方程进行时均化,就可以得到雷诺平均方程。与定常的N-S方程相比,不同之处是在该式右边多了九项与脉动量有关的项,这脉动量的乘积的平均值与密度的乘积是湍流流动中的一种应力,称为湍流应力或雷诺应力。其中,法向雷诺应力和切向雷诺应力各有三个。 湍流问题就是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解雷诺方程。由于雷诺平均方程中未知数个数远多于方程个数而出现了方程不封闭的问题,这就需要依据各种半经验理论提出相应的补充方程式,即各种湍流模型。一般按照所用湍流量偏微分方程的物理含义或者数量进行区分,分别称为梅罗尔—赫林方法和雷诺方法。而后者又将湍流模型分成四类。(1)零方程模型;(2)一方程模型;(3)二方程模型;(4)应力方程模型。下面就对这些模型进行简单的描述。 二、湍流模型简介 1、零方程模型 最初的湍流模型只考虑了一阶湍流计算统计量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即平均方程,没有引进高阶统计量的微分方程,因而称之为一阶封闭模式或零方程模型。零方程模型又称为代数模型,代数模型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模型:(1)Cebeci —Smith 模型,(2)Baldwin—Lomax 模型,(3)Johnson—King 模型。 其中,B-L与C-S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层湍流粘性系数取法不同。后者适用于湍流边界层,而前者则可用于 N-S方程的计算。此两模型已在工程计算中

填料塔文献综述

填料塔文献综述 (一)引言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它是化工类企业中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而塔填料、塔内件及工艺流程又是填料塔技术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高效新型填料和其他高性能塔内件的开发,以及人们对填料流体力学、放大效应及传质机理的深入研究,使填料塔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已开始利用大型高效塔改造板式搭,并在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节能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填料塔 填料塔是气、液呈逆流的连续性接触的气液传质设备,它的结构和安装比板式塔简单。塔的底部有支撑板用来支撑填料,并允许气、液通过。支撑板上的填料有整砌和乱堆两种方式。填料层的上方有液体分布装置,从而使液体均匀喷洒于填料层上。填料层中的液体有向塔壁流动的“趋壁”倾向,因此填料层较高时往往将其分为几段,每一段填料层上方设有液体再分布器,使流到壁面的液体集于液体在分布器作重新分布。 填料塔操作时,气体从下向上呈连续相通过填料层的空隙,液体则沿填料表面流下,并形成相际接触界面,进行传质。气、液体的通过能力、相际界面的大小、传质速率的快慢与填料的集合形状关系甚大。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注意发展性能优良而有造价低廉的填料。 填料塔与板式塔相比在以下情况下优先选用:①在分离程度要

求高的情况下,因某些新型填料具有很高的传质效率,故可以采用新型填料以降低塔德高度;②对于热敏性物料的蒸馏分离,因新型填料的持液量较小、压降小,故可优先选择真空操作下的填料塔;③具有腐蚀性物料,可选用非金属填料的填料塔;④容易发泡的物料宜选用填料塔,因为在填料塔内,气相主要不以气泡形式通过液相,可减少发泡的危险,此外,填料还可以使泡沫破碎。 (三)塔填料 (1)填料的类型:填料的种类很多,按照制成填料的材料是实体还是网体可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类。实体填料有陶瓷、金属或塑料等制成,如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形和矩鞍填料等;网体填料有金属丝制成,如形网环、网状鞍形填料、网波纹填料等。按照填料在塔内堆积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乱堆填料和整砌填料两类。乱堆填料有颗粒形填料如拉西环、鞍形填料、鲍尔环、阶梯环等作无规则推挤而成;整砌填料则常由规整的填料整齐砌成,也可由拉西环等颗粒填料砌成。 (2)填料的性能评价:填料层的特性是影响塔操作的主要因素,它除了单个填料的名义尺寸之外,还包括:①单位体积中填料的个数; ②比表面积;③空隙率;④干填料因子和填料因子;⑤堆积密度等项。填料层的特性还与填料塔内装填的方法有关;充水装填的比干装的要疏松;新装的比使用长久的要疏松。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填料的比表面积越大,气液分布越均匀,表面的润湿性能越好,则传质效率越高;填料的空隙率越大,结构越开敞,则通量越大,压降亦越低。在

排球传球训练

排球传球训练 (一)手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1.加强手腕手指弹力的练习: 目的:熟悉球性,提高手腕手指弹力,灵敏性和活动幅度。 要求:传球时,手腕手指要主动去弹击来球,并配合全身的协调动作,力求做到轻松协调和富有弹性。 练习方法: (1)对墙传球:距离3—5米,连续自传,定时或定数。 (2)传高远球:两人一组,相距8—9米,传高传远。 (3)传平球:两人一组,相距7米以上,互传平而快的追胸球。 2.加强控制球能力的练习: 目的:熟悉球性,提高手指手腕的感觉能力和对球的控制能力。 要求:传球是要十指都接触到球体,将球“包住”,并体会各种不同传球的用力动作。 练习方法: (1)对传自传:两人一组,先头上自传一次,再传给对方。 (2)对墙自传:一人先头上自传一次,再对墙连续传出。 (3)连续自传:一人连续在头上自传。 (4)自传背传:两人一组,先头上自传一次,再向左或右转体180度用背传方法传出。 (5)自传侧传:两人一组,头上自传一次后,向左或右传体90度利用侧传方法传给对方。 (6)自传跳传:两人一组,原地自传,再跳传给对方。 (二)脚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1.移动中脚步的练习 目的:提高脚步动作速率和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 要求:变换方向,移动重心。转身时,注意制动和起动时的蹬地、辗地动作以及腰胯的转动。

练习方法: (1)在3米线内从2号位向3、4号位跑动,再从4号位转体向3、2号位跑动,在跑动过程中,要求队员做一般徒手传球动作,弓箭步传球,往返多次。 (2)在3米线外,从2号位向各个方向移动。移动路线,制动、转体、变向移动时,要做一次传球动作。 2.手、脚的基本功综合练习 目的:提高手、脚配合能力的动作速度。 要求:根据对各种来球的判断,采用小碎步,交叉步和滑步方法,及时起动,快速移动,对正面来球,将球准确地传出。 练习方法: (1)在网前沿网移动自传球. (2)两人一组,平行移动互传球。 (3)一低一高传:两人一组,一人定位在网边,另一人根据对方传出的一个前低球和一个后高球进行移动传球。 (4)顺网移动传:教练员后排抛球,运动员两人在网边作快速向前和后退的传球,每人连传两次,轮流进行. (5)拦网转身传:教练员在后排抛球,运动员在网前作徒手拦网后,立即转身移动直传各种来球。 (6)后排插上传:教练员在后排抛球,运动员由后排各位插上到前排向某位传球。 (三)腰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腰的基本功训练除与各种技术动作的训练结合进行外,下面再介绍一些训练方法。 目的:提高腰、胯的灵活性。 练习方法: (1)重心左右移动:两脚平行开立稍同肩宽,屈膝,重心稍下降,两脚不动,向左右大幅度地移动重心。

流体力学总结

流体力学总结 第一章 流体及其物理性质 1. 流体:流体是一种受任何微小剪切力作用都能连续变形的物质,只要这种力继续作用, 流体就将继续变形,直到外力停止作用为止。流体一般不能承受拉力,在静止状态下也不能承受切向力,在任何微小切向力的作用下,流体就会变形,产生流动 2. 流体特性:易流动(易变形)性、可压缩性、粘性 3. 流体质点:宏观无穷小、微观无穷大的微量流体。 4. 流体连续性假设:流体可视为由无数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组成的连续介质。稀薄空气和 激波情况下不适合。 5. 密度0lim V m m V V δδρδ→== 重度0lim V G G g V V δδγρδ→=== 比体积1v ρ= 6. 相对密度:是指某流体的密度与标准大气压下4C 时纯水的密度(1000)之比 w w S ρ ρρ= 为4C 时纯水的密度 13.6Hg S = 7. 混合气体密度1 n i i i ρρα == ∑ 8. 体积压缩系数:温度不变,单位压强增量引起的流体体积变化率。体积压缩系数的倒数 为体积模量1 P P K β= 1p V p V δβδ=- 1 1 0 1.4p p T Q p p βγβγ→= === 9. 温度膨胀系数:压强不变,单位温升引起的流体体积变化率。 1T V T V δβδ= 1 T p T β→= 10. 不可压缩流体:流体受压体积不减少,受热体积不膨胀,密度保持为常数,液体视为不 可压缩流体。气体流速不高,压强变化小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11. 牛顿内摩擦定律: du dy τμ = 黏度du dy τ μ= 流体静止粘性无法表示出来,压强对黏 度影响较小,温度升高,液体黏度降低,气体黏度增加 μ υρ = 。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为牛顿流体。 12. 理想流体:黏度为0,即0μ=。完全气体:热力学中的理想气体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1. 表面力:流体压强p 为法向表面应力,内摩擦τ是切向表面应力(静止时为0)。 2. 质量力(体积力):某种力场对流体的作用力,不需要接触。重力、电磁力、电场力、 虚加的惯性力 3. 单位质量力:x y z F f f i f j f k m ==++ ,单位与加速度相同2m s 4. 流体静压强: 1)流体静压强的方向总是和作用面相垂直且指向该作用面,即沿着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2)在静止流体内部任意点处的流体静压强在各个方向都是相等的。 x y z n p p p p === 5.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欧拉平衡方程) 101010 x y z p f x p f y p f z ρρρ?- =??-=??-=? 10 p p p f p p i j k x y z ρ???-?=?= ++??? 6. 压差方程 ()x y z dp f dx f dy f dz ρ=++ 7. 势函数 ()()() ,,x y z f f f x y z πππ?-?-?-= ==??? ()dp d ρπ=-

文献综述word模版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摘要 □□□□□□□□□□□□□□□□□□□□□□□□□□□□□□□□□□ □□□□□□□□□□□□□□□□□□□□□□□□□□□□□□□□□□□□□□□□□□□□□□□□□□□□□□□□□□□□□□□□□□□□□□□□□□ □□□□□□□□□□□□□□□□□□□□□□□□□□□□□□□□□□□□□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英文文题□□□ 作者英文名字 ( 单 位 ) Abstract □□□□□□□□□□□□□□□□□□□□□□□□□□□□□□□□□□□□□□□□□□□□□□□□□□□□□□□□□□□□□□□□□□□□□□□□□□□□□□□□□□□□□□□□□□□□□□□□□□□□□□□□□□□□□□□□□□□□□□□□□□□□□□ keywords □□□□□;□□□□□□;□□□□□□ 0 引言 □□□□□□□□□□□□□□□□□□□□□□□□□□□□□□□□□□□□□ □□□□□□□□□□□□□□□□□□□□□□□□□□□□□□□□□□□□□□□□□□□□□□□ 1 一级标题 □□□□□□□□□□□□□□□□□□□□□□□□□□□□□□□□□□□□□□□□□□□□□□□□□□□□□□□□□□□□□□□□□□□□□□□□□□□□ □□□□□□□□□□□□□□□□□□□□□□□□□□□□□□□□□□□□□□□□□□□□□□□□□□□□□□□□□□□□□□□□ 1.1 二级标题 □□□□□□□□□□□□□□□□□□□□□□□□□□□□□□□□□□□□□□□□□□□□□□□□□□□□□□□□□□□□□□□□□□□□□□□□□□□□ □□□□□□□□□□□□□□□□□□□□□□□□□□□□□□□□□□□□□□□ □□□□□□□□□□□□ 1.1.1 三级标题 □□□□□□□□□□□□□□□□□□□□□□□□□□□□□□□□□□□□□□□□□□□□□□□□□□□□□□□□□□□□□□□□□□□□□□□□□□□□□□□□ 2号宋体 4号楷体 小5号宋体 5号黑体 5号楷体 5号黑体 4号黑体 4号黑体 5号黑体 5号黑体 4号times new romans 5号times new romans 小5白斜times new romans 5号黑体 5号黑体 5号宋体 5号宋体 5号宋体 5号宋

排球训练方法

传球练习方法: (1)原地做正面双手上手传球的徒手练习。体会正确的传球动作和正确的击球点。 (2)原地向上做抛接球练习。体会正确的传球手型和正确的击球点。 (3)原地自传。每人一球,连续向上自传,传出球的高度由低到高。主要体会传球动作,击球点,手型,提高控制球能力。 (4)一抛一传。二人间隔4米,相对站立,一人抛出带有弧度的球,另一人传球给抛球人。着重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二人互换。 (5)二人对传。二人一组,相距4米站立对传球。要求提高每人控球能力,能连续传球。(6)自传与对传。二人一组相距4米左右对传球,在接到对方传来球时,先自传一次,再将球传给对方。要求提高控球能力,注意传球方向的变化和全身协调用力。 (7)左右跑动传球。二人一组,一人将球抛到另一人的左右两侧,另一人左右跑动到位后传球,然后二人互换。要求移动速度要快,传球时面对抛球人,做到正面迎送来球。(8)隔低网传球。二人一组,分别站在低阿两边3米线以内对传球。要求控制传球弧度,进一步体会全身协调用力。 (9)三角传球。三人一球,成正三角形站立,按不同方向传球。要求面对出球方向,保持正面传球。 四、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易犯错误 ①传球手型不好,影响传球效果。 ②击球点过高或过低。击球点过高是因为传球时两臂近似伸直;击球点过低主要是肘关节过于外展所致。 ③上下肢传球时用力不协调。 (2)纠正方法 ①反复做徒手练习,建立正确动作概念,体会正确动作。 ②反复做原地抛接球练习,逐渐体会正确手型和正确击球点,练习熟练以后,将球抛离身体,通过快速移动,人至球下将球接住。 ③多做简单抛传动作,体会传球正确动作和全身协调用力。 ④传球时固定击球点后,肘关节应自然下垂。 ⑤多观察别人动作,改进自己动作。 垫球技术练习方法 (1)模仿试作。 ①垫球手型的练习,集体原地试作,教师检查纠正。注意垫球动作要合理;小臂要夹紧;手臂要伸直;垫击面要平整。 ②徒手试作,原地徒手模仿完整的垫球动作,要做得正确、协调、用力合理,准确。 (2)垫击固定球。 两人一组,一人持球固定在小腹前高度,另一人从准备姿势开始,做垫击动作,但不将球垫出,只体会击球的动作。击球手型和触球部位要正确,注意全身协调用力。 (3)垫击抛来球。 两人一组一抛一垫。球要抛准,尽量固定抛球的高度、速度及落点,垫球人用原地正面垫球的动作将球垫回。当初步学会垫球动作后,再逐渐加大难度,适当将球抛在练习人的前后、左右,要求练习者移动后仍作正面垫球。 (4)对墙自垫。 一人一球对墙自垫。要求距离1.5米左右,认真体会用力顺序,体会动作要领,注意

流体力学

()⊥ -++ +φφφ φφ1 4210 .01 Re 3 1Re 161 Re 8= 2 .0log 4.03 4 ∥ D C 其中,面积 颗粒在迎流方向上投影 计算颗粒表面积 等体积球横截面积 -2=∥φ 向上投影面积 计算颗粒在垂直迎流方 等体积球横截面积 =⊥φ The sphericity (Φ) represents the ratio betwee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volume equivalent sphere and that of the considered particle, the cross-wise sphericity (Φ⊥) is the ratio betwee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volume equivalent sphere and the projected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onsidered particle and the lengthwise sphericity (Φ||) is the ratio betwee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volume equivalent spher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lf the surface area and the mean projected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onsidered particle.

流体力学综述

流体力学综述 奇妙的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受到一系列力和边界条件作用时流体的运动和内部应力的科学。生活中我们与流体力学息息相关,很多貌似很奇怪、很难理解的现象,如河流中沙丘的形成、浴帘效应、杯中水的涡旋等现象,都可以用流体力学的只是来解释 流体力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范围广:大到宇宙中的天体星云,小到人体内的毛细血管大气运动、沙漠迁移、河流泥沙运动、管道中煤粉输送、化工中气体催化剂的运动海水运动(包括波浪、潮汐、中尺度涡旋、环流等)乃至地球深处熔浆的流动,都属于流体力学的研究范畴。 2、研究历史悠久: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公元前2000余年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大约与此同时,古罗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这都是人们对于自然的探索与改造。箭弩的发明反映了原始人对箭头的流线型降低摩阻及尾翅的稳定性问题的探索。 3、对整个自然科学贡献大:流体力学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里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的一些根本性的东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与量子力学、相对论相齐名的一个重大科学理论,混沌理论自产生以来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1、流体静力学:主要研究流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力和平衡关系。 ? 浮力规律的探讨—阿基米德(十七世纪以前)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他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他的著作《论浮体》相当详细地讨论了正回旋抛物体在流体中的稳定性,研究了不同的高与底的比、具有不同的比重及在流体中处于不同位置时这种立体的性态。 ? 帕斯卡原理(静压传递原理)(1651-1654) 其基本内容是加在密闭液体任何一部分上 const 2g 2 =+g v p ρ 的压强,必然按照其原来的大小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的著作《论液体的平衡和空气的重力》代表了十七世纪力学发展的里程碑。静压传递原理是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在液压千斤顶、液压机等机械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F1/F2(F 为施加的力)=S2/S2(S 指大小活塞的面积) 2、 理想流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流体动力学中主要研究无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在绕过物体时的流动和管内流动规律的一个分支,又称经典流体动力学。这一学科分支的任务是求解流场中的速度、压力分布和物体受力。它忽略了真实流体的粘性和压缩性,也不考虑表面张力,从而大大简化了复杂的流体动力学问题,故常作为近似处理许多工程问题的依据。 牛顿、伯努利、欧拉、拉格朗日、拉普拉斯、纳维、柯西、泊松、圣维南、斯托克斯、雷诺等科学家对流体力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 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1687年,牛顿内摩擦定律-第一个系统研究流体力学的人。他所研究的流体我们定义为“牛顿流体”,是指在受力

系统模拟文献综述

系统模拟——文献综述 一:行人运动建模的研究现状: 宋卫国等将各类运动模型划分为宏观模型、中观模型以及微观模型三类。 宏观模型不考虑单个行人的行为,将行人视为流体状态。典型的描述行人运动的宏观模型有行人动力学模型以及空间交互/熵最大化模型。行人动力学模型是部分学者借鉴车辆运动中的流体力学模型策略,构建描述行人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如流体力学模型和气体动力学模型等。空间交互/熵最大化模型是借鉴了交通规划模型中的中心指导思想——“四阶段法”,从而构建的行人在路网中的客流分配以及路径选择模型。宏观模型虽有建模的合理之处,但只能研究到系统的宏观整体特性而不能显示出系统内所有个体的征,关注的是行人空间分配的问题,如流量、密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由于对行人特性及运动模拟不够细致,有一定的限制性。 中观模型中,陈涛等曾采用格子气模型研究了十字路口的行人疏散现象,尤其是出口条件对路口疏散的影响研究。中观模型与宏观模型一样,都有其局限性,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观模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的热点。微观模型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核心是为了描述出行人的个体特征、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行人与周围运动环境之间的作用。相关学者对行人运动行为微观建模的研究中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基于力学、基于元胞以及排队网络模型。 二、车站乘客集散运动特性研究 速度-密度关系研究进行最早的是Greenshield,他在1933年首先提出了速度-密度的线性模型;而后Greenberg提出了对数模型;Underwood提出了指数模型;Edie提出了多段式模型;这些模型均是在机动车交通流的研究中建立的模型,但仍可借鉴到行人交通流的研究。 HCM2000研究了购物者的速度-密度线性模型,发现行人的密度-速度呈现出递减的线性关系,行人在低密度条件下的速度约为1.4米/秒,在行人密度达到约4人/平方米时,行人走行异常缓慢。同时也指出具有不同出行目的的行人,其速度与乘客个人空间的关系。 陈绍宽等对正常情况下西直门地铁站内乘客在楼梯与通道内的运动特性数据进行抽样调查(2010年3月20日-25日,抽样样本数量近500个),所得乘客密度-速度拟合函数主要采用线性函数与指数函数分布拟合。对比分析两类函数的拟合特性,发现指数函数的拟合程度较好。李洪旭等对北京地铁车站各设施(包括通道、楼梯)内客流的宏观特性进行了分析调研,建立了设施内客流的速度-密度关系模型。 三、西直门流线优化 吴昊灵和李慧轩在北京地铁西直门站换乘流线优化方案探究中采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方案优化-模拟仿真-评价反馈”的技术路线,充分分析站内换乘方案,并结合现场调研采集的数据进行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反映方案优化后的效果。 董玉香等通过分析西直门站各地铁换乘流线及换乘客流的现状,指出了西直门站乘客换乘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西直门交通枢纽改造及换乘流线优化设计方案,以此解决西直门站三线换乘问题,提高西直门站的换乘效率,为今后轨道交通枢纽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 四、行人选择行为研究 曹洁等通过研究铁路客运站行人的路径选择行为,以排队长度、楼梯高度、携带行李量、紧急程度和年龄等因素为路径选择的参数,对车站内行人在楼梯与自动扶梯之间选择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采用二值Logistic 回归方法建立了行人对楼梯与自动扶梯的选择行为模型。虽然研究是关于铁路客运枢纽,但其研究方法为本组课题提供了参考。 陈绍宽等基于乘客运动特性分析,结合车站空间结构特征,构建了基于M/G/c/c的地铁车站楼梯与通道乘客疏散能力瓶颈分析模型。

(完整版)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流体力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 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流体的基本特性是具有流动性,只要剪应力存在流动就持续进行,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剪应力。 2 流体连续介质假设:把流体当做是由密集质点构成的,内部无空隙的连续体来研究。 3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数值、实验。 4 作用于流体上面的力 (1)表面力:通过直接接触,作用于所取流体表面的力。 作用于A 上的平均压应力 作用于A 上的平均剪应力 应力 法向应力 切向应力 (2)质量力: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内每个质点上的力,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比例。(常见的质量力: 重力、惯性力、非惯性力、离心力) 单位为 5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常见的密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4℃时的水 20℃时的空气 (2) 粘性 ΔF ΔP ΔT A ΔA V τ 法向应力周围流体作用 的表面力 切向应力 A P p ??=A T ??=τA F A ??=→?lim 0δA P p A A ??=→?lim 0为A 点压应力,即A 点的压强 A T A ??=→?lim 0τ 为A 点的剪应力 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 ) ,1pa=1N/㎡,表面力具有传递性。 B F f m =u u v v 2m s 3 /1000m kg =ρ3 /2.1m kg =ρ

牛顿内摩擦定律: 流体运动时,相邻流层间所产生的切应力与剪切变形的速率成正比。即 以应力表示 τ—粘性切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由图可知 —— 速度梯度,剪切应变率(剪切变形速度) 粘度 μ是比例系数,称为动力黏度,单位“pa ·s ”。动力黏度是流体黏性大小的度量,μ值越大,流体越粘,流动性越差。 运动粘度 单位:m2/s 同加速度的单位 说明: 1)气体的粘度不受压强影响,液体的粘度受压强影响也很小。 2)液体 T ↑ μ↓ 气体 T ↑ μ↑ 无黏性流体 无粘性流体,是指无粘性即μ=0的液体。无粘性液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种对物性简化的力学模型。 (3) 压缩性和膨胀性 压缩性:流体受压,体积缩小,密度增大,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T 一定,dp 增大,dv 减小 膨胀性:流体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温度下降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P 一定,dT 增大,dV 增大 A 液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液体的压缩性用压缩系数表示 压缩系数:在一定的温度下,压强增加单位P ,液体体积的相对减小值。 由于液体受压体积减小,dP 与dV 异号,加负号,以使к为正值;其值愈大,愈容易压缩。к的单位是“1/Pa ”。(平方米每牛) 体积弹性模量K 是压缩系数的倒数,用K 表示,单位是“Pa ” 液体的热膨胀系数:它表示在一定的压强下,温度增加1度,体积的相对增加率。 du T A dy μ =? dt dr dy du ? =?=μ μτdu u dy h =ρ μν= dP dV V dP V dV ? -=-=1/κρ ρ κ d dP dV dP V K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