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五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

语文版必修五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
语文版必修五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

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昏眩.( ) ②藤蔓.( ) ③浸.

入( ) ④缠.绕( ) ⑤掠.

过(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 知更.鸟( )更.加( ) ②????? 藤蔓.( )蔓.菁( )枝蔓.( )

2.辨形组词

①????? 掠( )惊( )琼( )

②????? 竞( )竟( ) ③????? 眩( )昡( )炫( ) ④?????

抽( ) ( ) 3.词语释义

①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昏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知更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疲倦 · 疲乏 · 疲劳

“疲倦”“疲乏”和“疲劳”都指疲乏劳累,其中“疲倦”包括想睡觉的意思。 例句:①赶了一天的路,战士们都有些________了。

②在电脑前坐的时间太久会使眼睛感到________。

③由于整天都没有休息,他感到十分________了。

(2)柔软 · 柔和

“柔软”和“柔和”都表示“软和”的意思,都是形容词。区别在于:

柔和:侧重表示使人感到温和,不强烈。

柔软:侧重表示不坚硬。

例句:①张老师说话的语调格外________。

②微风吹着她________的黑发。

一、整体感知

1.你认为诗中的“豹”象征什么?

2.《蛇》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二、深层探究

1.《蛇》中表现了诗人对这两条蛇什么样的态度?

2.《蛇》中诗人为什么要赞美这两条蛇?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3.作者写《蛇》这首诗只是为了对自己所看见的两条蛇进行赞美吗?

三、技法迁移

写诗讲究节奏→追求音乐美

《豹》和《蛇》两首诗都非常注重音乐节奏,具有音乐的美感,具有抑扬顿挫的节拍。使读者不仅在读诗,而且在吟唱。如《蛇》中:“在这完美的音乐会上/它们高昂着头/用滑溜溜的肚皮/向前游动/在树下/穿过藤蔓和枝干/翻过石头/穿过花的田野。”语言鲜明、自由,节奏感很强,真是一首流畅的音乐,每一字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①诗要适于朗读,就得注意语言的节奏感。如朱陵《生日》:

沉沉的生日

一个叠着一个

压着人下降

到土里去

越来越矮

这首诗的节奏,令人感觉到人体在萎缩,写出了中年后对生日的感受。

②除有节奏感之外,还要注意适当押韵——隔句押韵甚至句句押韵,则使新诗更富有音乐美。如汪国真《如果》:

如果你一定要走

我又怎能把你挽留

即使把你留住

你的心也在远方浮游

照应给出的诗句,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诗歌语意完整。

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

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

你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你走了,留下整个的你!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柠.檬(nínɡ)悄.然(qiāo)觅.路(mì) 高昂.(yánɡ)

B.竞.赛(jìnɡ) 逃避.(bì) 笨拙.(zhuō) 跛.脚(bǒ)

C.塑.造(sù) 草莽.(mǎnɡ)匀称.(chèn) 围绕.(rào)

D.草编.(biān) 宽敞.(chɑnɡ)峡.谷(xiá) 翩.然(piā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舞蹈和煦辉煌瀑布飞泻

B.漫游暄腾呼啸翩然起舞

C.桅杆笨茁健美心神恍惚

D.步履融炉筋络联绵不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石狮子爱读书绝非有钱人的附庸风雅

....,而是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需要。

B.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

....话桑麻的味道。

C.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

D.他——一位年轻的学子,随着科考队毅然来到那荆棘丛生、险象四伏、几乎与世隔绝

的原始森林,忍受着“三月不知肉味

......”的煎熬,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果。

4.在下面一段话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________,________,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________。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①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

②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③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也散落了

④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⑤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⑥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到处都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⑥D.②④⑤

二、文本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5~7题。(9分)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5.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国别)著名诗人__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__”。(3分) 6.诗人以象征主义著称,这首诗体现他的象征主义手法了吗?试作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10题。(9分)

玛丽·奥利弗

有一次我看见两条蛇,

北方的种类,

疾速掠过丛林,

它们的身子

像两根黑皮鞭,

举起来向前抽打;

在这完美的音乐会上,

它们高昂着头

用滑溜溜的肚皮

向前游动:

在树下,

穿过藤蔓和枝干,

翻过石头,

穿过花的田野。

它们在旅行

像一次竞赛,

像一种舞蹈,

像一场爱情。

知更鸟嚷着:下雨

8.这首诗体现了作者选取意象的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说诗人笔下的蛇是活泼可爱的小生灵?(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简要概括诗人的创作艺术。(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1~15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一九八一年六月11.诗中的“神女峰”是否只代表一座山峰?它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诗的前六句中,描写了一个满怀爱怜与柔情,日复一日地眺望远方,企盼爱人归来的神女形象,作者认为她为什么很美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分析“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一句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试分析“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一句诘问的深刻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诗是怎样以现代意识给古典意象注入新的生命力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环境

凝在枫叶上,露珠闪闪发红。

而在莲花中,它却像泪珠般苍白晶莹。

这首诗以“露珠”为陈述主体。试换一个陈述主体,在同一主题下,续写两句诗,与前两句格式大体上一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6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侧重于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

基础梳理

1.(1)①xuàn②wàn③jìn④chán⑤lüè

(2)①ɡēnɡɡènɡ②wàn mán màn

2.①掠过惊奇琼阁②竞争竟然③眩晕昡明炫耀④抽打 绎

3.①没有,不存在。②头脑昏沉、眩晕。③轻轻擦过去。④一种鸟,晚上活动,鸣叫,人们用它来计时。也叫夜莺。

4.①疲倦②疲劳③疲乏(2)①柔和②柔软

文本互动

一、整体感知

1.这首诗明写豹,实际上写的是人,豹就是人的象征,是诗人和像诗人这样的年青一代的象征。豹的厌倦、苦闷、迷茫正是人的厌倦、苦闷、迷茫。豹的形象,可以有很多象征意义:可以是被束缚的自由和生命力,可以是找不到人生出路的追求者,可以是被物质和世俗世界围困的精神世界,可以是坐困孤城的英雄……可以象征所有胸怀大志的人处于被囚困状态的悲剧。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两条蛇,而且是两条并行穿越荒野的蛇。

二、深层探究

1.感叹和赞美。作者说“它们在旅行,/像一次竞赛,/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它们的感叹和赞美。

2.因为它们生命力旺盛,自由自在,它们是爱和美的完美结合。“疾速掠过丛林”“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穿过花的田野。/它们在旅行”是自由的表现;“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是美和爱的结合。

3.不是,作者所赞美的是这种生存状态——生命力、自由、爱和美的完美结合,正是现代文明下的人们所缺乏的,所以诗人对这两条蛇的赞美,实际上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思与反抗。

三、技法迁移

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笑容融化在夕阳里课后悦读感悟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1.A

2.A

3.A

4.D

5.奥地利里尔克豹

6.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象征主义手法。里尔克以豹自比,借豹来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尔克把豹子拟人化,使其在踱来踱去的厌倦中认为“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在有力无处使的苦恼中认识到“力之舞”的“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7.诗人借豹子的处境来表现自己的复杂感受,反映了知识分子在世纪转折时期的一种迷惘、彷徨、苦闷的心情。

8.①诗人选取超乎寻常的意象——蛇,令人害怕的蛇竟然成了诗人笔下活泼可爱的小生灵。②体现了诗人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来反观人类的生活。

9.诗人把蛇拟人化——轻快的身影,活泼的动作,有节拍的舞蹈,有趣味的比赛,两两恩爱的情感,使人感受到蛇是活泼可爱的小生灵。

10.诗人观察细致,意象清新,语言简朴,节奏鲜明。

11.不是。代表守望、忠贞、温情和承诺。

12.因为眺望、等待融入了她全部的思念和希望。

13.作者认为:当这种发自个体的真情实感被封建伦理固定成为每一个思妇都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时,美丽的梦就变成了忧伤,人就变成了石头。

14.把活生生的人上升为神,以神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这是荒谬的,压抑人性的。

15.诗的前半部分,“漫飞”的衣裙,“翻涌不息的云”,“高一声低一声”的江涛,特别是“神女峰”都浸润着传统的色彩,而诗的跌宕起伏的思绪又闪现出浓烈的现代意识,熔古典与现代于一炉。

16.散在荒郊野外,这池沼便是蚊蝇孳生地。/而围进小区中,这池沼便是岸柳成行的金鱼池。(合乎题干要求即可)

17.语文教育“人技”“人格”“人生”的三重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同步练习与答案 一、基础精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涉.足(shè) 瞬.息(shǔn) 延绵.(mián) B.幽寂.(jì) 悲.伤(bēi) 伫.立(chù) C.萋.萋(qī) 诱.人(yuò) 选.择(xuǎn) D.忧郁.(yù) 污染.(rǎn) 清晨.(chén)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心儿永远________(憧憬渴望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留恋怀恋怀念)。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__(行人人们旅人)的足迹。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将会/过去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 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C.《未选择的路》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D.题目是“未选择的路”,这说明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彷徨和苦闷。 5.请在“健康”“快乐”“梦想”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 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6.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国诗人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国诗人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的艺术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欣赏 (一)风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二首》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1

(板书课题、作者) 2.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萋.萋()忧郁.()瞬.息()怀恋.() 三、自主学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 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背诵诗歌 《未选择的路》 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3

(七年级语文教案)《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 七年级语文教案 蝈蝈与蛐蛐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首大自然的欢歌。它描写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赞美了大自然的美妙无比,歌颂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这首诗可以分为两节: 第1~8行诗为第一节。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领以下7行诗,主要写了“蝈蝈的乐音”。还写了“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可喜的草丛”等富有盛夏特色的景物,写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喜悦的世界,并以此烘托了“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动听。 第9~14行诗为第2节。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领起以下5行诗,主要写了冬日的“蛐蛐的歌儿”。“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等语句写出了冬天严酷冷清的景象,“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语句表现了家中的温馨气氛,并以此衬托了“蛐蛐的歌儿”的悦耳动听。结尾两行诗通过联想将“蛐蛐的歌儿”与“蝈蝈的乐音”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2、这首诗有如下美点:

一是美在构思精巧:这首诗虽然十分短小,但构思却颇为讲究。先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蝈蝈的乐音”的描写;再用“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点明主旨,引出了关于“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最后通过联想将上面的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如诗,歌声不断。整首诗层次井然,浑然一体,别具匠心。 二是美在以少胜多: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它百鸟千虫的歌唱。但读者完全可以想像到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全诗赞美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着墨不多却内涵丰富,有字惟其少、意惟其多的效果。 三是美在情趣盎然:这首小诗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着墨不多,冬夏两幅小景宛然在目。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把大自然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这时传来的蝈蝈和蟋蟀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能唤起人一种亲切的回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从炉边就弹起蛐蛐的歌儿”等拟人化的诗句也平添了诗的情趣。 夜 《夜》这首诗尽情描写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柔适、宁静的心境。 1、全诗分为四节:

七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练习

19外国诗两首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忧郁.() 延绵.() 萋萋.() 诱.人() 瞬.息() 伫.立() 涉.足() 幽jì() 污rǎn() zhǔ()咐gān()尬tàn()息 2.选词填空 (1)心儿永远(A.渴望B.向往C.憧憬)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A.留恋B.怀念C.怀恋)。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A.行人B.人们C.旅人)的足迹。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一切/都将会/过去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4.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5.朗读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过去了的”指什么?为什么“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怎样理解《未选择的路》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6.用诗句中加点的词,写几句诗。 【示例】 假如 ..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 ..心急! ..悲伤,不要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 ..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仿写】 假如 .., 不要 ..,不要, 须要 ..,

相信吧 ...,。 7.班级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朗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沈卓尔 星空,流下了眼泪, 灌溉了我的荒野, 野地里,开满了玫瑰; 大地,洒下了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星空,我的大地, 都承载着我的梦想, 我的大地,我的星空, 都张开翅膀,准备起飞! 梦想,长出了翅膀, 在我的星空上翱翔, 翅膀上,闪烁着星光。 (1)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都承载着/我的梦想 (2)在抄写的过程中,某同学故意空缺了两句,请你充分展开想象,仿照画线句子将它补写完整。 (3)婷婷同学一直想当一名诗人,可投稿遭遇几次失败之后,就打算放弃这个梦想。请你结合诗意,写几句话,鼓励他执着地把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 02 拓展阅读 风暴 普希金 你可看过岩石上的少女 穿着白衣裙,立于波涛上, 当海水在混乱的幽暗里 和岸石游戏,澎湃和轰响, 当电闪以它紫红的光线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激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9.外国诗两首》教案

19.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能力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目标 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14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1831年3月,编写《彼得大帝史》时为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所吸引,游访起义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尔金诺编写《普加乔夫起义史》,并以此为题材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其间写下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会的应酬,家庭经济紧张,沙皇授予“宫廷侍卫”头衔使他感到屈辱,文学创作减少,受到上层贵族敌视。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学风格继承发展了18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他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这首诗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3.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外国诗二首 练习题

19外国诗二首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欺骗.(piàn) 忧郁.(yù) 来临.(lín) 镇.静(zhèn) B.瞬.息(shùn) 怀恋.(liàn) 涉.足(shè) 丛.林(cónɡ) C.幽.寂(yōu) 伫.立(zhù) 足迹.(jì) 诱.人(yòu) D.萋.萋(qī) 污染.(rǎn) 叹.息(tàn) 路径.(jìn) 2.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消沉,有的人会怨天尤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作者劝慰我们“,!”,让我们相信“”。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未选择的路》中,诗人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寄寓了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未选择的路”就是没有人选的路,也就是指一条并不存在的路。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口吻,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4~6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如”开头有何作用? 5.“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诗人如此确定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为什么对那过去的忧郁的日子还会亲切地怀恋?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9题。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 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 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三日7.“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本诗共两节,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9.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指政治上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B.诗的第一节是说:年轻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遥望六十岁,仿佛非常遥远。 C.诗的第二节是说:到了六十岁的港口,回首一望,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青春岁月有如故乡一样亲切。 D.这首诗通过时间转换为空间的巧妙构思,告诫人们年华易逝,唤起人们成就学业、事业的紧迫感。 表达交流 10.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谷振丰主动选择到地处戈壁荒滩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就是最大的德。”在发射中心,他看到672位无名烈士的墓碑,在受到巨大的震撼后,他默默发誓:“要把这种奉献精神传

《外国诗二首》(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十九课外国诗两首 精选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 ...一项是() A.悲.伤(bēi)瞬.息(shùn)延绵.(mián) B.涉.足(shè)怀恋.(liàn)伫.立(chù) C.萋.萋(qī)清晨.(chén)忧郁.(yù) D.叹.息(tàn)选.择(xuǎn)欺骗.(piàn)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注音有误,“伫”应读zhù。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 ......一项是() A.亲切脚印镇静来临 B.诱人回顾假如从林 C.美丽足迹虽然旅人 D.人迹清晨路径欺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不完全正确,“从”应为“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项是() (1)心儿永远________(憧憬渴望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留恋怀恋怀念)。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__(行人人们旅人)的足迹。

A.憧憬怀念旅人B.渴望留恋人们 C.向往怀念行人D.向往怀恋旅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D项正确,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本题注意(2)处应用“怀恋”,因为怀恋是对过去的往事表示怀念,而留恋是对现在所做的表示留恋,两个意思不相同。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一切/都将会/过去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答案】B 【解析】B项,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了() A.劝说的口吻B.教训的语气C.激昂的语调D.激动的语态 【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对语气的把握。不可能是教训,而是劝说的口吻。 6.《未选择的路》中“路”象征() A.田间小路B.林间大路C.人生之路D.河边小路 【答案】C 【解析】诗歌的意象往往含义深刻,不可能象征现实中的道路。 7.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_________(填作者名)被流放的日子里。 (2)《未选择的路》是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________。 (3)当感觉到生活欺骗了你时,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普希金(2)美国弗罗斯特哲理诗(3)镇静乐观(4)未选择的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 [学生分析] 《外国诗两首》是外国诗歌,主题是写人生的,与成长有关。虽然从字面上学生比较容易 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诗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实际上这两首诗内容比较含蓄。在教学 中,学习此诗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依照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体会诗歌的人生哲理,开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教学建议] 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感受诗人 积极的人生态度,体味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体会选择人生道路的丰富内涵,提高 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初步了解哲理诗的阅读方法,学会用“诵读━感悟━研讨━迁移”的 方法学习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作为自读课文,可以几个重要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和理解文章。在教学中可以按“诵读━感悟━研讨 ━迁移”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加强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促进表达、思维和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 首,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以促进学生联系实际,以所学来知道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对生活的风雨,我们应该采取 什么样的态度,如果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又当如何?今天我们学习《诗两首》,看诗人普希金和弗 罗斯特是怎样思考的。 二、教学过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整体感知 教师:我们先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 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 把它记在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现在请大家自己浏览本诗。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指的是什么? 学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教师:不错,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诗中的“假如”,对当时的普希金来 讲并不是“假如”,而是真实的压迫和束缚,沙皇打击他,束缚他,压制他。但他并没有屈服。这首诗正 是他当时的真实感受的写照。这也是此诗为广大读者所深爱,广为传诵,成为激励人们战胜困难的座右铭 的重要原因。你们读了这首诗,能不能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 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请你们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学生:我感受到诗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既是在劝告 自己,也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学生:“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能感受到诗人面对困境的从容平静。 学生:我能从“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中,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俄国大诗人莱蒙托夫的《祖国》一诗,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诗歌把两种爱国主义的观点对照得十分鲜明,一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是虚伪的、华而不实的、脱离人民的。诗人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奇异”就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明确否定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诗歌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了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黑人谈河流》这首诗,诗人用一幅一幅的历史图画,把我们的思想带到了绵邈的人类的洪荒时代,让我们感到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黑人民族的伟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会于形象的诗句之中。以不可遏止之势,把诗人胸中的郁积宣泄出来。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着严密的思想逻辑: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二)学法引导 由于两首诗歌都是外国人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因而有必要对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特点进行一些课外的阅读,这样才能帮助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思想感情。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语句仔细品味。 (三)审美鉴赏 1、平实中见真情 《祖国》这首诗,诗人描画了一幅幅俄罗斯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打谷场上堆满了丰收的谷物,农家的茅舍覆盖着稻草,还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的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所有这些诗人无不感到亲切和愉快,他“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满怀兴致,不知疲倦。画面背后,深藏着的是诗人对祖国人民及其生活的热爱,这还包括他们的生活环境在内,即诗人所说的“奇异的爱情”。 2、深邃中显自豪 《黑人谈河流》短短的几行诗,诗人的思想超越了久远的时代,回溯了人类的历史;跨过了广漠的空间,履及亚洲、非洲和美洲。但仔细分析诗歌表象,可以判断出这样一种思维逻辑:我认识河流——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我认识河流”这一句诗的象外之旨,就是我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诗人是借遍布世界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歌唱人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发祥地。歌颂黑人曾经作出过的杰出贡献,表达对美国当时社会种族歧视政策的蔑视

《外国诗二首》

读诗意看人生 ——七下《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胡丽敏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懂简易现代诗歌,积累字词句; 2.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内涵; 3.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和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如何读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结合生活理解文学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1.问题引领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时】 1课时 【预学导学案】 一、阅读关于诗人的简介。 1.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被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限的艺术魅力。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代表作品有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有《少年的意志》、《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们喜爱。

二、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难字和重点字词形音义,并写在下面。 三、自主朗读两首诗歌,并思考: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欺骗”,你是怎样理解的? 2.《未选择的路》中的“路”,你认为有哪些含义? 【合学导学案】 一、读诗识字句。 1.请两名同学起来朗读两首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出他们读错的 字音并纠正。 2.齐声朗读两首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节奏和情感变化。 4.自由朗读两首诗歌,要求有节奏感和感情充沛。 5.个别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自荐展示,及时鼓励和朗读指导) 二、品诗看生活。 1.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欺骗”,你是怎样理解的?(2)《未选择的路》中的“路”,你认为有哪些含义? 2.老师朗读自己的日记,请同学们结合两首诗的句子动笔给老师写一段话,要 求格式如下: 老师,请记住《》中的这句话“”, 因为这句话。 (教学提示:在学生展示分析的时候,老师点拨句子的修辞、写法技巧、遣词 造句等知识点。) 老师的日记:(配乐)上周的梅雨天气,让一切都湿漉漉的,包括了我的心情!想当年,高考的时候,同学们都劝我跟她们一起选择考理科,认为出来 找工作更容易,而我却坚守了小时候的理想——当一名语文老师。现在可好了,经常比别人都早上班,看早读;经常比别人要晚休息,看晚修。上班累啊,下

《外国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外国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4.学习作者坚强乐观的思想,正确理解人生的选择。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普希金、弗罗斯特的资料, 搜集与挫折、路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挫折和迷茫呢?这个时候你 是如何想和如何做的呢?给大家说一说吧。 对于这件事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我们 来学习《外国诗二首》,看一下两位外国著名诗人对于这种情形有什么真知灼见,能带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板书课题《外国诗二首》。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方法引导: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旨在弄清 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 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 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研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读。 1.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点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shùn)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听录音,生听读,把握读音。 3.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4.了解作者 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

七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诗意 2、抓词品句,感受诗境 3、知人论世,感悟诗理 登幽州台歌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谏直言,对朝廷的不少弊政,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当政者所采纳。 2、品析原文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怆chuàng涕tì 【前】过去 【古人】古代哪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首句中的“前”与“后”劈空而来,掷地有声,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有郁结之气喷薄而出。两个“不见”更添惆怅与孤寂之感。 一个“念”字浮现诗人孤独的身影,而“悠悠”则与人之荧荧“独”影,互为映照。 3、比较 长与短:长指岁月长河漫漫无期;短指人生有限,时不待我。 大与小:大指苍穹广大,小指个人渺小。四荒八极,高远辽阔,而人只是沧海一粟。 4、思考 (1)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陈子昂却“独怆然而涕下”呢?结合背景,说说陈子昂当时的境遇。 本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2)这泪里包含着什么? 这泪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泪。 这泪是概叹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怆之泪。 望岳 1、品析原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重点难点:如何欣赏 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 教学要点] 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 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

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 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 年 4 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 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 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诗歌的主

外国诗二首2

19外国诗二首 第1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体会其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首歌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把握内容 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具体朗读步骤如下: ①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②师范读,生听读,把握读音。 ③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3.朗读后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 目标导学二:再读诗歌,体会哲理 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逆境也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哲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目标导学三: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外国诗歌二首》教案-长春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外国诗歌二首》教案-长春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外国诗歌二首》教案长春 版 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政府的职员。他与下层人民群众有着长期、广泛

今天我们通过一株橡树,进一步了解惠特曼以及他的不朽诗作——《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板书诗题。) 三、朗读并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不看教材,听读诗歌。 提问: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橡树,如此吸引桀骜不驯的惠特曼?最好能用你听到的诗歌中的词语。 孤独(诗中反复出现)快乐粗壮挺拔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作评价。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要求:至少朗读三遍,并在书中画出描写概括橡树特点的词语。) 3.学生齐读,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注意诗人反复强调的词句:孤独——“没有一个同伴”“独自生长”“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情人”;快乐——这么多“快乐”的叶子;粗壮、刚直、雄健等。 4.惠特曼热爱自然,那么面对自然界万物生灵,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株“孤独”的橡树呢?(再读课文。)

抓住关键诗句:“令我想到我自己”“是一种奇异的标志”“使我想到了男性的爱”等。更重要的是两处“我却不能”,重复强调,体现诗人钦羡之意。 我们可以感悟到什么?(可以运用“知人论世”法来鉴赏,即结合诗人的经历与写作背景,学生可以自由畅谈自己的理解,但要注意结合文本,不可凭空杜撰。) 解读:这株高大奇异的活橡树,一个昂然屹立的刚健而孤独的形象,正是诗人在追求理想的漫漫征途中所产生的孤独与忧闷的象征。而面对开拓中的孤独前行,乐观的“橡树精神”正是作者的理想。 5.体会惠特曼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译文比较。 与飞白的翻译作比较,通过比较译文,提高语言的准确表述能力,进一步理解惠特曼的思想与诗作手法。 我在路易斯安那看见一棵栎树正在生长我在路易斯安那看见一棵栎树正在生长, 他独自屹立着,树枝上垂着苔藓,

《外国诗两首》教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课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作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普希金。 在同学们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小说《黑桃皇后》。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三)研读课文 1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提问:1? 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提问:2? 明确: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19外国诗二首 课题外国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4.背诵两首诗。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中直抒胸臆与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各种重大选择。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 基人。他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诗歌 《自由颂》《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充分反映了渴望自由、反对沙 皇专制的思想。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的诗富于象征和哲 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其中主要的有 《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树》以及《林地 空间》等。 写作 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

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 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 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但此后很少发表,20 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 继续留在家乡,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 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境遇并不好,但他毅然选择了诗 歌。1912年,他变卖农场去了英国,在伦敦附近住下。最终他成功了,191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当写这 首诗时,他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了。正如诗中所说:“我选择了人迹 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读准 字音 辨清 字形 理解 词语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续不断。 幽寂:幽静,寂寞。 新 课 导入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可现实生活总喜欢和我们开各种不大不小的玩笑,将我们推入一个又一个迷魂阵中。假如有一天,你觉得生活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