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语言翻译

有趣的语言翻译
有趣的语言翻译

《有趣的语言翻译》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语言翻译的常识,激发对语言翻译的兴趣

2、通过具体语言翻译,尤其是谚语、成语和文学语言的翻译,初步了解翻译的基本方法

3、通过具体语言翻译,认识到翻译需要具备较强的对母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对具体语言翻译的专题研究性学习,培养运用工具书查找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习课型:任务型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梳理探究法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步骤:

一、课前准备

1、读一读:阅读教材P122-124的教学内容,初步了解翻译的相关知识

2、课前练习:通过查找相关工具书,完成下列中英互译的翻译练习

做一做:你能把下列的中文译成英文和英文译成中文吗?

① The Lord of the Ring

s :

② Like father,like son :

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

吗?:

④萝卜白菜,各有所

爱。:

任务一:从中英两种语言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翻译的基本方法

试一试:结合上述自己的翻译实践,你能总结出自己翻译方法吗?

二、课堂深入探究

任务二:通过翻译实践中一些误译现象探究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1、翻译中出现的误译实例:

误译一:文学作品《水浒传》中人物语言的误译

第32回中,武松看到邻座喝上好的酒,吃熟精肉,而自己只喝一般的酒,仅一碟熟菜,以为店家故意不卖给他,便非常生气,店家解释,“武行者心中要吃,那里听他分说,一片声的吆喝道:‘放屁!放屁!’”有翻译者把最后一句译成:“Pass(传递;放出)y our wind(风;气体)—Pass your wind!”

误译二:日常生活用语中的误译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赞美他人的时候,这时对方通常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这哪能跟你比呢!”。对这样一句回答语,有人将它译成:“Where ! Where !”误译三:广告商标用语中的误译

曾有这样一种女士口红产品名叫“芳芳”,为了打通国际市场,提高在欧美国家的销路,有人将它译成:“Fang fang ”,结果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国外市场大受冷落。

2、请就上述误译实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析误译的原因。讨论后,请回答。

原因在

于:

三、课堂拓展训练

任务三:通过诗歌、谚语、成语等的中英互译,加深对本堂课前面两个教学环节的理解,从而力

求做到正确运用翻译方法,准确翻译。

练一练:请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把下列中英谚语、成语和诗歌翻译出来,注意翻译时的正确理解和表达。

A 中译英

①易如反

掌:

②天长地

久:

③乱七八

糟:

④寻寻觅

觅,

冷冷清

清,

凄凄惨惨戚戚。

B 英译中

① As light as a feather(羽毛)

② Love me ,love my do

g :

③ Do in Roman as Roman doe

s :

④ The burnt(被烧伤的) child dreads(害怕) the fire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3、教师给出解释说明

五、课堂自我小结

六、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学设计

杨志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语言翻译的常识,激发学生对语言翻译的兴趣

2、通过具体语言翻译,尤其是谚语、成语和文学语言的翻译,初步了解翻译的基本方法

3、通过具体语言翻译,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4、通过具体语言翻译,使学生认识到翻译需要具备较强的对母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对具体语言翻译的专题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查找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课型:任务型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梳理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学生课前准备]

1、阅读教材P122-124的教学内容,初步了解翻译的相关知识

2、通过查找相关工具书,完成课前布置的中英互译的翻译练习

一、导入课题

二、知识梳理

任务一:从中英两种语言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翻译的基本方法

1、学生回答课前布置的翻译练习

[明确]:①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电影名)

②Like father,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谚语)

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④萝卜白菜,各有所爱。:Some prefer(更喜欢)turnips(萝卜)and other s pears(梨).

2、学生总结自己在翻译上述练习时的感受和过程方法

3、教师就上述实例展开分析,总结出翻译的常用方法:直译和意译

4、教师举出更多例子加以解释佐证

[例如]:直译的例子: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Break(打破)the record(纪录) :打破纪录。

战:Cold war.

武装到牙

齿:Armed(武装地) to the teath(牙齿) 意译的例子:Dog eat dog. :你死我活。(不是:狗咬狗)

Eat one’s words. :承认说错了话。(不是:食言)

三、深入探究

任务二:通过翻译实践中一些误译现象探究翻译与文化审美之间的关系

1、教师给出翻译中的误译实例:

①文学作品《水浒传》中人物语言的误译:

第32回中,武松看到邻座喝上好的酒,吃熟精肉,而自己只喝一般的酒,仅一碟熟菜,以为店家故意不卖给他,便非常生气,店家解释,“武行者心中要吃,那里听他分说,一片声的吆喝道:‘放屁!放屁!’”有翻译者把最后一句译成:“Pass(传递;放出)y our wind(风;气体)—Pass your wind!”

[明确]:此处的“放屁!”实际上是“胡言乱语”之意,不是真正的“放屁”。若按上述的翻译理解就等于说:“把你的气体放出来吧!把你的气体放出来吧!”听后,不免令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正确的译文应是:“Shit !”或“What crab !”

②日常生活用语中的误译: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赞美他人的时候,这时对方通常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这哪能跟你比呢!”。对这样一句回答语,有人将它译成:“Where ! Where !”。[明确]:其实,在外国人看来,这样的译文给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令他们无法理解。因为他们认为有人赞美自己是对自己某方面的一种肯定,所以通常会马上回一句“Thank you !”诸如此类的话表示感谢。正确的译文应是:“Thank you ! I’m flattered(受夸奖的) !”

③广告商标用语中的误译:

曾有这样一种女士口红产品名叫“芳芳”,为了打通国际市场,提高在欧美国家的销路,有人将它译成:“Fang fang ”,结果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国外市场大受冷落。

[明确]:在汉语中“芳芳”这个名字确实很好,我们一看到“芳芳”二字就不禁在心中升起美的联想:不禁仿佛看到了一位花容月貌的少女,而且好像闻到了她周身袭来的香气。可这商标音译成汉语拼音“Fang fang”,欧美人士一看心中不由得生起一种恐怖之感,因为“f ang”恰好是一个英文单词,其义是指:狗的长牙或蛇的毒牙。因此,他们想象的并不是一位涂了口红的少女,而是张牙舞爪、毒汁四溅的恶狗或毒蛇,这样一来,口红的销路可想而

知了。

2、学生就上述误译实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析误译的原因。讨论后,学生回答。

[明确]:误译的根本原因在于译者没有充分注意到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大众的审美心理差异。

3、教师小结:文化不同,心理认知角度不同,得出的认识就不同。因此,在从事语言翻译的时候,除了运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外,还要正确地理解翻译源语言并准确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度语言的文化差异性。

四、拓展训练

任务三:通过诗歌、谚语、成语等的中英互译,加深对本堂课前面两个教学环节的理解,从而力求做到正确运用翻译方法,准确翻译

1、教师给出相关练习

A 中译英

①易如反掌:as easy as turning over(翻转) one’s hand

②天长地久:as long as the hills(山)

③乱七八糟:like a kettle(一桶) of fish

④寻寻觅觅,So dim(昏暗的), so dark(黑暗的),

冷冷清清,So dense(密度大的), so dull(枯燥无味的),

凄凄惨惨戚戚。So damp(潮湿的), so dank(潮湿的), so dead(死气沉沉的)!

B 英译中

①As light(重量轻的)as a feather(羽毛). :轻如鸿毛

②Love me, love my dog(狗). :爱屋及乌

③Do in Roman(罗马) as Roman(罗马人)does. :入乡随俗

④The burnt(被烧伤的) child dreads(害怕) the fir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上述练习

3、教师给出解释说明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2007-9-21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互译上。因此,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翻译 0.引言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交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字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文字中的某些含义,有时候很难通过译文用另一种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而翻译中所失去的恰恰就是跨语言文化的内涵与微妙。正因为如此,翻译工作者就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方面出发,努力创造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英语特点,并能让英语国家人们读懂和理解的英语表达法。 1.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了汉民族汉语重意合和具象思维的特点。西方的哲学家认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这使得他们常把观察的视点放在动作的承受者上,所以,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语态。另外,汉民族的思维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经常会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同时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中国人以过去为取向,无论人们做什么都要考虑此事过去是否做过,而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则习惯未来取向,主张一切着眼于未来。从而决定了中国人偏重顺向的和螺旋式的思维,而西方人则偏重于逆向和直线式的思维。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式。而汉语无词形变化,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英语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不同的时态,而汉语因无词形变化需借助于词汇手段即表示时间的副词来交代动作发生的时间。英语是形合语言,这源于西方人习惯于分析,逻辑和推理,思维模式呈线性。反映在语言上是注重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多用关联词语体现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结构较明晰。而汉语是意合语言,中国人讲注重整体和谐,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汉语思维重综合和意会,反映在句子成分和结构上相对不明晰,这些差异在语篇衔接上有所体现,作为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译者,应该了解英汉语篇连接上的差异,需要使用一些翻译策略,使译文通顺连贯。 2.差异与英汉互译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

关于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英语也成为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主要语言之一。但是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语言不通阻碍交流,因此翻译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但是翻译作为一种交流的环节,由于它是一门跨语言的艺术,所以需要涉及到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重组。同时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过程,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各自的语言学要素进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在实际的硬汉翻译过程中,语言学知识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部分。因此接下来本文将对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学;英汉翻译;运用分析;探讨研究 中英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包含着众多的语言学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讲求信、达、雅,不仅仅要将源语言转换成目的语言,同时翻译过来的语言要能够和目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一致。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看成是编码解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担任着中介者的作用,翻译信息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交流的整个工程。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对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语言学要能够精通了解。 一、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1)外延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外延意义就是指语言的概念知识,是一个词语最为基本的含义,也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词语最先掌握的就是其外延意义,也是其最为基本的含义。我们在平时学习英语查字典的过程中,相对应的英语词汇的相关汉语解释就是其

外延意义。外延意义通常来讲具有稳定性,只和这个词语有关。外延意义并不会因为说话者本身所处的国家、说话者身份或者是所处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例如,翻译人员在对dragon、dog、book这些词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他们的基本含义就是龙、狗以及书本,不会出现在澳大利亚是这个意思,而在中国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概念。外延意义具有明确性,不会随着国家、地域的不同就变成意外一种含义。 (2)内涵意义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语言的内涵意义就是指语言深层次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国家,一定的文化背景的覆盖下,给予词语的外延意义以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的外延意义只是一种表面化的意义,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其社交色彩。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就是说外延意义是一个词语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而内涵意义就是指一个词语的深刻的、潜藏的意义。前文讲过,外延意义具有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指向性,而内涵意义则具有不稳定性。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需要读者自己根据其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加以体会。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会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会有所变革,同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内涵意义也不一样。同样,我们可以举例进行说明:Youarealuckydog.在这句话中,dog的外延含义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狗的意思,无论是在英语语境或者是在汉语语境中。但是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一致,其内涵意义呈现出差别,在英语中,dog通常代表着忠诚,具有褒义,而在中国,dog则代表着不好的东西,例如狗仗人势。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从源语言的内涵意义出发,将其翻译为“你真是个幸运儿”,而不是“你真是条幸运的狗”。

小学启蒙趣味英语教案

小学启蒙趣味英语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有趣”的互相介绍,拉近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从而在我和孩子们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之间的信任感。

2、强调英语的重要性。 3、让同学们熟悉前13个英文字母大小写的书写及发音,(可通过下载正版的读音,来引导孩子们的发音) 教学难点: 1、如何做到有趣的互相介绍,并且达到互相信任的程度。 2、纠正他们的发音,让他们发音更标准。 3、引导他们学习ABC英文歌。 教学过程: 1、首先,我会向孩子们做有趣生动的自我介绍,尽量做到让孩子们喜欢我。然后,让孩子们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向我做自我介绍。 2、简单地向孩子们介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重要性。 3、接着,摸清楚孩子们对26个字母(汉语发音)的掌握情况。可通过现场“笔试”,口头提问的方式 4、通过一首ABC英文歌导入26个字母的英文发音。 5、逐一向孩子们介绍前13个字母的正确书写及发音。(可借助所下载的正版发音来纠正孩子们的发音) 5、布置孩子们放学后,好好复习所学的13个英文字母的发音。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巩固上节课所学的13个英文字母的发音与书写,并且掌握剩下的13个字母的发音与书写。 2、教授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英语交际用语。 教学难点: 1、对于简单交际用语的发音,可能孩子们发音不标准,并且记不住该怎么发音。可能孩子们会采用一种“中文记忆法”进行记诵,导致发音不标准。 教学过程: 1、采用听写以及课堂点名的方式,检验孩子们上节课所学的13个英文字母的书写与发音。 2、接着,通过借助录音,教会孩子们剩下13个字母的发音与正确书写。 3、重新“温习”ABC英文歌,从而巩固所学的26个字母的正确发音。 4、请一位孩子上来做我的搭档,与我进行简单的对话。如:我——你好。 孩子——你好。 我——你叫什么名字呢? 孩子——我叫、、、 我——现在,你几岁了?

对语言翻译的经验

翻译读后感 对于翻译的理解,从最初的把简单的英语句子翻译成通顺的汉语句子,到现在要在语句通顺正确的基础上翻译出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意境或思想。用汉语更好的去诠释出其语句所想要展示的画面。 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往往是需要仔细推敲,由于文化底蕴和背景的不同往往直接的翻译与其想表达的初衷大相径庭,其所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我们本身具有一定的语文功底,还要对所需翻译的语言的背景与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这是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所说的一句话,其意思告诉我们翻译比写作要难,因为我们要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而不是进行我们自己的主观臆想,所以对于用词我们需要推敲琢磨,怎么用词才能把原意更好的体现出来而又不失去其文学的雅致。想要做到这一点对于翻译者来说就要加深必要的文学功底,从而能更加从容的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说明。 对于翻译严复先生曾给定了一个“信”、“达”、“雅”的描述,对于这三个字其所谓: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但是严复先生给的是一个定义,并不是一种翻译的方

法,可以说这三个字其实是一个结论而并非是我们要经历的过程。为了能事我们所翻译的文字忠于原文、文辞畅达、又兼有文采,这谈何容易。其实就我个人而言,翻译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充实、学习、完善我们的翻译手法的一个过程。翻译其实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精的一个过程。这就像我们学习文言文,由于本是相通的语言,在我们有一定的文言功底的情况下,我们熟读文章就能会其神而知其意。所以在我们看到的不同的文学大家的翻译的作品时会有不同的体会,这正是“信”、“达”、“雅”所无法去诠释翻译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完全客观的去看一件事,这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翻译也是这样,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翻译并不是一字不差,而是心领神会 翻译的乐趣也在于不断地推敲之中,正是那全身心投入的去琢磨其意境,而在那个境界里畅游是的灵光一闪,虽然那个意境并非完完全全是作者的初衷,但那意境也是在翻译者眼里最接近作者思想的存在。

有趣的语言翻译

有趣的语言翻译 一、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语言翻译的常识,激发学生对语言翻译的兴趣。 2、通过具体语言翻译,尤其是谚语、成语和文学语言的翻译,初步了解翻译的基本方法。 3、通过具体语言翻译,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4、通过具体语言翻译,使学生认识到翻译需要具备较强的对母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对具体语言翻译的专题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查找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二、知识梳理 任务一:从中英两种语言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翻译的基本方法。

1、学生回答课前布臵的翻译练习。 [明确]:①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电影名) ②Like father,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谚语) 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 ④萝卜白菜,各有所爱。:Some prefer (更喜欢)turnips(萝卜)and others pears (梨). 2、学生总结自己在翻译上述练习时的感受和过程方法。 3、教师就上述实例展开分析,总结出翻译的常用方法:直译和意译。 4、教师举出更多例子加以解释佐证。 [例如]:直译的例子:Time is money. :

时间就是金钱。 Break(打破)the record(纪录) :打破纪录 冷战:Cold war 武装到牙齿:Armed(武装地) to the teath(牙齿) 意译的例子:Dog eat dog. :你死我活。(不是:狗咬狗) Eat one’s words. :承认说错了话。(不是:食言) 三、深入探究 任务二:通过翻译实践中一些误译现象探究翻译与文化审美之间的关系。 1、教师给出翻译中的误译实例:

_翻译新语言_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

M 影视翻译 OV I E L I TE RATURE 电影文学2011年第1期 翻译新语言 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 ! 许家群(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 276005) [摘 要] 伴随着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变化,随着观众对电影译制片的要求逐渐提高,电影翻译也开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活化、通俗易懂开始成为新趋势。无论是院线进口大片,还是网上的美剧、韩剧和日剧,在对白翻译中都采用了时下最热门的流行语、网络语言、俚语、俏皮话等。这些生动的语言、有新意的词汇在电影中出现,既能吸引观众,还能有效缓解两种语言在翻译转换中的文化流失。 翻译新语言 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是电影翻译的成功,是电影翻译能生存下去的捷径,是翻译的 二次创作 。[关键词] 翻译新语言 ;电影翻译;语境 你太牛了,我是你的粉丝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素质!注意素质! 笨笨笨,我要吃糖糖。??大家安静,我家笨笨要 说话了! ?? 这些话都是#博物馆奇妙夜?配音版里的,与以往译制片配音版受冷落的境况不同,这次居然因为有人看了原版不过瘾,跑到电影院 温故而知新 去了,回来后在各大论坛大赞这种 翻译新语言 的使用。 如今,无论是院线进口大片,还是网上的美剧、韩剧和日剧,在对白翻译中都竭尽所能地使用中国俚语、俏皮话,甚至还大量运用了网络语言和流行语。这种现象在去年的#加菲猫2?中就已经开始,当那只肥肥的,满身懒筋的外国猫满嘴狂喷 歇菜 猫咪我灰常灰常开心 我一直都是顶你的 满城尽带傻大木 这些现代时髦用语时,观众一下就爱上了它,以前那些全球流行的 加菲语录 早就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一部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影视语言,其更重要的作用是不同文化的传播功能。著名翻译家Eug ene N i da 曾指出: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 因此,如果没有贴切的语言来表达,影视作品终将是苍白无力的,尤其在国际的文化传播中,尤为如此。较之商业文稿翻译,电影翻译在语言的逻辑性、艺术性、感染力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较之单纯的文学翻译,它又有更高的通俗性和广泛性。因此电影翻译中的真正难点并不在于词汇或是文章的严谨缜密,而往往在于最普通、最地道的语言,在于对语言理解的深刻性。更进一步说,电影翻译不只是语言转换的问题,其现实是取决于接受方文化应用需求的扩展,而不仅仅是由源作品的要求形成的。语言的价值在于它的生命力和流动性,当加菲猫操着它那浓浓的中国乡音跟观众插科打诨的时候,观众不会觉得别扭而只会感到倍加亲切,当老外们口吐 冯氏 语言时,观众也会诧异原来这些语言的语境并不是惟一的。新语言在不断地尝试、使用和修改中,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不管是否有人说它们多么低俗与不堪、有损电影雅致,总之,存在就说明有它的合理性,卖座就说明了它的适用性,一切都得靠实力说话。电影是雅俗共赏的,翻译电影一定要让观众看起来感到熟悉和亲切,电影翻译除了讲究 信、达、雅 外,还要注意语境的变化,即是 入乡随俗 一说。 一、电影语言的特点 电影语言与书面文学语言不同。它有口语化、瞬间性、大众性等特点,从而使电影翻译也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翻译。 (一)口语化的特点电影面对的观众是具有多层次化的,除了特定的一些影片外,都应该使用通俗语言的。所谓的通俗语言,就是影片中使用的口头语言。电影语言多以人物对话或内心独白或旁白的形式出现,与文学作品语言的规范性相比,电影语言则更口语化。基于电影语言的这些鲜明特点,译者在将其翻译成另一国文字时,便不能不考虑语言风格的传译问题,以使他国的电影观众充分感受到影片语言的魅力,否则会因译入语的晦涩难懂、矫揉造作失去大部分观众。 译者应立足于本国观众,从观众领略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选用本民族语言中与原片艺术最相似、最贴近的、为本国观众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意象来进行电影翻译。大胆地运用 翻译新语言 。 (二)瞬间性特点 电影语言是有声语言。转瞬即逝,若听不懂只能放弃,不能再听一遍。因此,电影语言要顺畅明了,在翻译时,要运用观众所熟悉的语言。电影语言必须符合广大观众的教育水平,要求能一听就懂。 (三)大众性特点电影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绝大多数电影作品是供人们观赏的,因此,电影语言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故弄玄虚只能适得其反。电影翻译的性质、原则与技巧决定了电影翻译必然和普通书面语的翻译有所不同,这种区别首先体现在翻译语言的运用上。 二、 翻译新语言 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 从信、达、雅的译制原则,到灵活地渗透更多口语,突出本地、娱乐和网络新语言。如今译制片的翻译的确与以前有了很大区别,以前都是在直译的基础上稍加改良,随着观众对电影译制片的要求逐渐提高,生活化、通俗易懂开始成为新趋势。随着人们说话方式的改变,电影翻译也不得不放弃以前的阳春白雪向口语化转型,说 人话 成了翻译界的最低以及最高标准。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一些美国喜剧片的 笑点 直译过来的话,很多 152

论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

2009年4月 第6卷第4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Apr.2009Vol.6No.4 一、英汉互译应注意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一大障碍。任何译者都必然会遇到它。这是因为不论笔译还是口译都是借助语言来完成的;而语言本身就是文化信息的载体与容器。 [1] 而且语言与 文化密不可分,即“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既多样又广泛。毫无疑问,学者、作家及社会活动家的写作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它对语言规范的发展有着影响。”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文化差异往往通过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字的比较与对照得到真实的体现,而译者必须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各民族的适应度和可接受度。在交际时,译者必须介绍该民族文化在语言交际中的差异,否则就造成很大的笑话。据说一个由于文化的差异,而造成语言交流时的误解故事,即一个很流行的故事就是有位中国官员携妻子访美,在与美国员相遇寒暄时,双方都忽视了对方的语言文化差异而造成语义误解的尴尬局面。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领悟道译者在口笔译时都必须从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常识等知识的角度去理解其语言语义。比如译者所进行的是英译汉,他或她就须首先想到本民族读者所特有的语言文化,照顾其身份与利益,扬长避短,使一些难为本民族读者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尽量离他们远一些,或提醒他们以批判的态度待之,在可让译文适合欧化的同时,注意使用规范的词与句,要尽可能地从汉语中去寻找现成或规范的部分,有时即便无计可施也得设法为之,这就是翻之技巧。当然还可采用加脚注的办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文化上的障碍,理解上的困难。 如:“You don ’t want to lose Larry altogether,do you ?” She shook her head. S.Maugham:THE RAZOR ’S EDGE,p.256. “你不想完全失掉拉里,是吗?”她点头。 周煦良译:《刀锋》,第245页。 [2] 从译文看,译者很了解原语的文化背景,并善于处理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理解障碍,即将shook 摇头译成点头。摇头是英美人同意否定句问话的习惯,译者为了使中国读者不至误会,而译成了点头。这里的文化差异在于:回答否定句时,英美人是着眼于所问的内容,而中国人则着眼于问话本身的正确与 否。所以译者的译文是恰到好处的。达到了使广大读者也无理解困难或异议。 就语言文化本身来言,一民族的文化之所以是另一民族理解和翻译的障碍,是因为它事先未为这个民族的人所了解。不管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译者除了重视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外,还应重视其它翻译技巧。如“读者对等”“归化、异化”等等。 就“读者对等”而言,它是奈达有名的“灵活对等”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而众多的奈达的研究者们看中的只是他的语言形式、语言风格、语言神韵的对等,对“读者对等”这一部分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而谭载喜在《奈达论翻译》一书中从读者反应这一角度对奈达的理论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概括与研究。他在《翻译的性质》这一章中,特别强调论述了这一点,奈达主张,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翻译,则必须引进另一观点,要看译作能否被读者所理解、衡量它的标准不仅在于译文中词句能否被理解,还在于读者对整个译文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3]这无疑告诉了翻译工作者在英汉互译时不仅要注重读者的反应,也要注意语义上的对等原则。 二、英汉互译应注意语义上的对等原则 1.最切近对等原则的实现 语言文化的差异,使双语翻译中绝对对等的实现难以完全达到,然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地贴近则是可以达到的。当然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双语的表达方式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成功的翻译者要学会灵活地加以变通,准确地再现原语的精神,追求最切近对等原则的实现,从而实现对等。例如: (1)鸳鸯道: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红楼梦》四十六回) “It makes no odds ”,said Faithful,“You can take an ox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t make him drink (Hawkes) “What difference does it make?You can ’t force an ox to bend its head to drink ”,said Yuan yang.(Yang) 霍克斯将英谚中“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t make him drink ”作了变通,这样既保持了汉语谚语 的表达力,也成功地达到了对等。对西方读者而言,也是一点 论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 王芳,张君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摘 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信息的,若忽略了语言与文化,无论怎么说都难以获得成功的译文;同样是 翻译,译文还有高下优劣之分。好的译文不仅符合作者的原意,还能传达其微妙之处,使读者能很好理解原文要旨,感受其风格等。本文试图用一些例证,以印证语言文化与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翻译;技巧 122··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

浙江大学(2011-2012)学年秋冬学期 《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课程期末论文 姓名祖木热提古丽·牙生学号 3100105234 班级人文1012 成绩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 《中英公益广告的跨文化比较》 摘要:公益广告以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媒介以广告的方式引起公众注意并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公益广告设计中,修辞手法的广泛使用是公益广告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受自身民族语言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英汉公益广告又各自有风格特点。本文通过英汉广告修辞手法的比较,以期在公益广告理解与翻译中,把握其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英汉公益广告,修辞手法,比较与翻译 一、引言 公益广告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将修辞定义为 “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到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因此在广告语言里运用修辞是再适合不过了。“从大量的广告作品实例来看,凡属优秀的广告作品,无一不有十分精美的语言文字,修辞格式是语言文字艺术之花,绝大多数语言文字精美的广告作品,又都成功地运用了修辞格式”。公益广告创作者为了能更好地传播主题,达到其说服教育的目的,常常要用一些修辞手段使其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而且有力。 英汉公益广告中都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赋予广告极强的艺术性。因此在翻译公益广告时既要重视功能性又不可忽视艺术性。失去语言的魅力也就失去了广告的魅力。广告译文能否与原文在语用上等效取决于广告修辞手法的传译。由于这些广告都是基于本民族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形成的,所以传译往往较难。 二、英汉公益广告的修辞手法与翻译 公益广告的真实性与思想性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所以说,广告的艺术性才是广告的灵魂,成功的公益广告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感染力不仅体现在图片上,语言的感染力也非同小可,其中修辞手法就是赋予公益广告艺术感染的常用方法,因此下文将分别从英语和汉语的公益广告中欣赏修辞与试析翻译公益广告修辞的沿用与转换。 (一)英语公益广告中常见的修辞与翻译 1.头韵,英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义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应用范围,结构特征及审美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这辞格。英语的公益广告中为了达到理想的语音美的效果,会使用头韵修辞手法,如:“Loose Lips Sink Ships.”这是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保密防谍的标语。在翻译这则广告时,欲在译文同样使用头韵的修辞传达原文的语意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处理这句标语时,我们不妨利用汉语中的文化或不同的修辞使译文同时具备功能性与艺术美,如译文“一言不慎,千帆尽沉”中采用汉语的四字格,“祸从口出”中的习语,以及“三思而后言”中仿拟修辞手法的使用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译出原文的语意和美感。 2.脚韵,脚韵也类似汉语中的押尾韵,指词尾音素重复。在英国,男士们都比较绅士,在用完抽水马桶后通常会被期待着将坐垫放下,以表示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谅,所以在有些地方就会有这样一条公益广告,“Please be sweet,put down the seat.”其中采用的就是以/e/音结尾的“sweet”和“seat”。这样一种温馨提示使得男士的举手之劳让女士都能从中受益,使社会更加和谐。在翻译句广告时应将其语音功能放在首位,其次追求其形式美。故此提示语译文“麻烦放下坐垫,谢谢您的关照”中用“麻烦”、“谢谢”礼貌体,以及句式字数上的对应来实现语言的魅力,最终达到公益广告为公众服务的效能。 3.强调,指采用修辞手法(Stylistic Devices)来表现句中相对重要的概念。这种修辞手法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词序或位置、对照或对比、重复、省略、语气、固定句式或结构。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西方国家主张个性张扬,这也使得西方的公益广告中出现强调“you”的作用,如美国一则家喻户晓的以Smoky Bear

翻译中的语言变通

浅析翻译中的“语言变通”—以本学期翻译作业为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翻译本身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活动更是如此。翻译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非有强大的双语功底,才能自由翱翔于译海的天空。关于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技巧、翻译的策略、过程等等。国内众多译界名家有着诸多精辟见解。杨绛在她的名篇《失败的经验》中,曾经把翻译的过程仔细剖析。她说:“翻译包括三件事:(一)选词;(二)造句;(三)成章。”金圣华教授认为,“翻译必须慎言慎行,掌握分寸,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方能在翻译的重重险阻中立于不败之地。”余光中教授认为。“白以为常,文以应变,即在白话文的译文里。正如在其创作一样,遇到紧张关头,需要用非常句法、压缩字词等,则用文言来加强、扭紧、调配,当具功效。”思果认为,“如若学翻译,功夫在翻译外。”当然,还有很多名家诸如钱钟书、老舍、林语堂、傅雷等对翻译之见解颇为精妙,在此不一一列举。关于翻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其做好翻译之精髓是一致的,即夯实的中英文功底,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变通。本文就本学期翻译作业为例,通过译文比较,来探讨翻译中如何实现“语言变通”,从而原汁原味的翻译出原著的精髓、本质。 (一)句法比较结构与翻译策略 英语是典型的“主谓一致”型的句子形式,以“主谓结构”来控制句子的语义信息与形式要素,具有明显的树式结构。汉语句子是典型的“话题+说明”型的句子形式,以语段意义及内在逻辑关系来控制语言组织,具有明显的竹式结构。因此,英汉句子翻译中,要注意分析原文的句法性质和表现形式,明确“主谓”结构,梳理语义信息的次序与层次,再以汉语灵活多样的句子形式以及逻辑表达习惯加以传达。在汉英句子翻译中,首要认为是确定原文语义内容所代表的主谓关系,选择适当的词语类型作为英语句子的核心主谓成分,再配以灵活的句式类型,有效传达原文语义内容。 例一 原文:最打动她的,是“这会是个德国公司”:在德国建厂、产品由德国工人制造、聘用德国管理层,由本地研发中心为欧洲客户量身定做产品。选自《三一重工的“双子塔”》这是汉语典型的“流水句”,不存在主干结构,是开放性的,以意合为主。前后语义连接紧密,而且主语变化丰富,但没有外在语言形式标记。相反地,在英语表达中,这种信息的流水式组织就要有所调整,其核心是要保证英语句子的“主谓一致”这一关键因素。 译文A:What she liked most was that this would be a German company: located in Germany, with products made by Germans and the company managed by Germanys, and making tailor-made products for European customers. 译文B: What impressed her most is the idea that this will be a German company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the factories are built in Germany, the products are made by Germans, the management is Germans, and the local R&D center customizes products for customers. 这句话中文很简单,要翻译成英语却没那么简单。就译文A和译文B而言,稍有英语基础的读者就会看出,优劣分明,高下立判。译文A翻译十分精妙,充分考虑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主+谓”结构,汉语“话题+说明”结构;通过确定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辅之以过去分词结构、独立主格结构和动名词结构。使得句式紧凑,是地道的英文表达。而译文B对原文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不敢偏离半步。完全按照汉语的句法结构直译,读起来罗嗦不已。且不说语篇衔接不连贯,单单读起来就让人觉得很累,中式英语尽显其中。多为简单句,直译过来,译者完全忽视了英汉两种语言后面的思维模式的

牛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第一单元优秀教案

Unit1 Our school subjects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介绍学校的学科,要求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掌握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What lessons do we have?”以及回答和四会单词,要求学生能准确识记单词,并且学会运用。本单元需要掌握4对形容词和有关人体部位的单词。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借助动物玩具和文具等物品并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与日常用语He’s/ She’s… His/ Her…is/ are…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词汇eye, small, his, short, ear, thin, tall 3.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hair, nose, mouth, king, snowman 4.能诵读歌谣“Subjects” 5.能听懂、会说字母a在单词中的读音,发音准确。 【教学重难点】 1 .能听懂、会读、会说、会写和会运用词汇eye small his short ear thin tall hair nose mouth king snowman 2. 能听懂、会读、会说、会写和会运用日常用语“He’s””She’s”和“His/Her… is/are…” 3. 会说歌谣 4. 能正确听读、辨认辅音字母z在单词中的发音。 5. 能运用本单元日常交际用语进行购物。 【教单元学重难点】 1. 能听懂、会读、会说、会写和会运用词汇eye small his short ear thin tall hair nose mouth king snowman 2. 能听懂、会读、会说、会写和会运用日常用语“He’s””She’s”和“His/Her… is/are…” 3. 能运用本单元日常交际用语进行购物。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案

《有趣的语言翻译》教案 编写人:刘妍审核人:李花 教学目的: 1、借助翻译探究活动的平台,展现汉语言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2、比较语言文化的差异,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工具书和网络,学生自主学习,从审美、文化、语言三个角度,体会翻译所要达到的“信、达、雅”的要求。 2、引导学生领会文化交流需要良好的翻译,而良好的翻译必须以良好的母语为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趣的译名。翻译下面电影名字和书名。比较一下译名与原义在表达上的效果。 Transformers变形金刚 Terminator终结者 The Lord of the Rings魔戒 Bathing Beauties出水芙蓉 Gone with the Wind飘 二、严复的翻译理论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三、经典译句翻译。比较直译与意译的区别 1、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2、If the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远落在后面吗? 四、经典诗歌翻译。介绍原诗裴多菲和译者白莽,体会如何根据文化历史背景翻译诗歌。 Liberty, love! These two I need. For my love I will sacrifice li fe, for liberty I will sacrifice my love.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五、有趣的唐诗翻译。如果说原作只是体现本国语言文化的精华,那么译作则是两种语言交融同化的结晶,两种文化在交汇的过程中必然有得有失。比较几句唐诗的不同翻译,并与原作进行对比。1、 Before my bed was shining the moonlight, thought to be frost falle n on the ground. Head up, the bright moon was in my eyes. head down, my hometow n came to my mind.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Can it hoar-fr 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Desiring to envision the remote distance, I climb another storey of the tower. But your widen your view three hundred miles, By g oing up one flight of stairs. If you desire to have a good and boun dless sight Come to the upper storey, by climbing one more flight.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四大名著书名趣译。(结合其他国家对名著的误读,让学生体会到翻译必须以学好母语为基础,并充分了解本国与对象国的文化。) 《三国演义》Three Kingdoms ;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水浒传》The Water Margin ;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Talk of the Margin ;Heroes of the Marshes 《西游记》The Monkey King ;Story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红楼梦》A Dream in Red Mansions or A Red-Chamber Dream 七、布置作业:人名趣译每个人名都与本国文化紧密相连,请结合我们的文化背景,用文学的语言向外国人介绍你的名字。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翻译

汉英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语言文化差异 (3) 1、词汇本身的意义 (3) 2、词汇的文化差异 (3) 二、世界观和价值观差异 (4) 1、文化行为差异 (4) 2、了解日常生活方式和交际模式 (4) 三、语言的理解与分析 (4) 1、结构分析 (5) 2、语义分析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对英汉语言在语言自身、价值观、成语谚语文化、语用理解等跨文化差异方面作了简要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心理过程即对两种语言的分析理解过程。这一理解过程是汉英翻译的关键。只有理解判断正确,做到表达自然地道,再现原文风格。 [关键词]文化差异分析翻译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汉英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表面上看,汉英翻译只是把汉语原文的表层结构直接转化为英语的表层结构,但是这并不能正确刻画出译者所经历的语言心理过程,即理解过程。汉英翻译的过程不是汉语(原文)一字词对应一英语(译文),而应该是汉语(原文)一理解、分析 +对比、选择一表达一英语(译文 )。汉英翻译不是“对号入座”,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汉英翻译必须采取英文的句法来表达汉文的意念。如照汉语逐词硬译则译出来的只不过是一堆让人费解的英语拼凑罢了。从语言心理的运作上看,译者须先将汉语语法结构和语义两个层面的深层结构了解清楚,并分析成若干语法与语义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一一转化成英语的语法及语义单位,最后经过重整组合才能成为译作。以下即是对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的分析。 一、语言文化差异 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ambition在中国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

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XXX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2015 -2016 学年第1学期) 课程论文题目: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研究生:

语言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研究生: 摘要:众所周知,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它还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及该民族在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民族心理必定会反应到其语言中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俄语和其他语言一样,也记录和传达了俄罗斯民族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自然、社会、文学、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民族文化特点。俄罗斯与中国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等自然条件也不同,又因为两国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再加上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也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着语言文化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俄语使用者和汉语使用者之间的顺利交际。本文旨在于结合颜色词的实例,分析解释其意义、对应翻译及文化内涵,对今后的俄语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颜色词;翻译;体现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紧密,它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民族又因不同文化背景使得人们对各种颜色符号的感知是不同的。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表示颜色的词汇也相应地不断得到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颜色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使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表示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涵

义,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 据统计,俄语中颜色词达250多个,汉语中则更多,约有1200之多。这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固然不少,但真正有文化差异的却并不多。主要局限于几个表示单色的基本颜色词。 1. 黄色与历史渊源(在汉语和俄语中的不同) 同俄语中的颜色词相比较, 汉文化中颜色词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以黄色为例,《说文解字》云: “黄,地之色也”。土地是万物生长的必备条件,而土又在五行中居于中央,黄色于是成为中央之色,其神为皇帝。而皇帝又是传说中的华夏祖先。中国人以黄色为重,正是源于对土地的崇拜。这种文化观念非常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黄色因而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垄断,被称为帝王颜色,除了天子,普通老百姓是不敢染指的。黄袍、黄榜、黄门、黄马褂等,无一不同尊贵和荣耀联系在一起。黄色所具有的崇高、尊严和权力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黄色在汉文化中是备受崇尚的颜色。 但在俄罗斯和西方文化中,黄色却是一种禁忌色,黄色的价值在东西两种文化中完全对立。颜色词是文化限定词,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词汇的文化意义可以相同或相近,以жёлтый(黄色)为例,如俄罗斯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 АннаАндреевнаАхматома)的《最后一次会面之歌》。 Этопесняпоследнейвстречи. Явзглянуланатёмныйдом. Тольковспальнегорелисвечи. Равнодушно- жёлтымогнём.

从文化翻译视角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从文化翻译视角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潘帅英 (喀什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讲师新疆喀什844007) 摘要: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本文试以汉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切入点,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翻译及文化与翻译三个方面来阐述翻译实际上是文化翻译这一概念。 关键词:翻译;语言;文化;文化负载词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Vocabul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Pan Shuaiy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lecturer, Kashgar, Xinjiang, 844007)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cross-linguistic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activity during which the meaning carried by one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convert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universali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made the translation possible, but the individuali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brought obstacles to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ries out to mak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vocabulari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llustrates the concept that 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culture from the three interrelationship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而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部分载体。在转换一个文本中的语言信息时,也在传达其蕴涵的文化意义。汉译英是译者将作者为汉语读者所写的汉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意义相符、供英文读者阅读的英语文本的活动。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各民族的文化观、价值观等文化的各个层面均反映于各自的词汇系统中,并形成带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文化词汇。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词汇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的难点和重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什么?各国学者定义不一。八十年代,我国学者对语言作了这样的界定: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符号系统(刘伶,1984)。后又有学者指出:语言是一种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刑福义,1993)。西方语言学家一般把语言视为“人类特有的、具有任意性的符号系统”。笔者倾向于这样一种较为全面的界定:“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许国璋,1987)。 1.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体系。陈宏薇和李亚丹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根据《文化语言学》的文化分类法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由于语言是人类最杰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