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2014 届)

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分析

作者、学号徐加英 2012214008

作者所在班级旅管123

学院、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指导教师及职称沈美华副教授

论文完成时间 2014年3月25日

答辩日期2014年5月7日

设计(论文)成绩

杭州师范大学

浅谈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An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Measure of Development on Ancient Town Touring in Zhejiang

论文作者:徐加英

专业:旅游管理

指导老师:沈美华

完成时间:2014年3月20日

江南古镇旅游是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国内外学者对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对江南古镇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江南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经过十余年发展,江南古镇游现已成为华东地区旅游的特色品牌之一。然而,随着旅游的发展,商业化氛围过浓、旅游产品单一雷同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浙江古镇旅游试图为在商业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仍能较好保留历史文化遗存,探索一条全新的旅游发展道路。

关键词:浙江;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策

Abstract

The ancient town in southern Yangtze River is see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world heritage tourism.According to th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ritage tourism and the survey conducted at Wuzhen.Xitang.Nanxun.Explore the ancient tow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ancient town travel in the Yangtze Ri ver Delta, east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tourism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area. Howe 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blems like too much commercial atmospher e, travel product being more less the same, have been exposed.ancient town tourism in Zhejiang Province aims to better preserv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of ancients towns, as well as to commercialize this tourism development, hoping to explore a ne w tourism development way.

Keywords: Zhejiang; Town tourism;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摘要 (1)

Abstract (1)

一.引言 (4)

(一)研究背景 (4)

(二)研究意义 (4)

二.浙江省古镇旅游的概况 (4)

(一)乌镇 (4)

(二)南浔 (4)

(三)西塘 (5)

三.浙江省古镇旅游的现状分析 (5)

(一)古镇旅游现状 (5)

(二)浙江省古镇旅游开发现状评价 (6)

(三)精品战略的主要表现 (6)

四.浙江省古镇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7)

(一)旅游产品单一,与周边地区雷同 (7)

(二)过度商业化倾向 (7)

(三)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 (8)

(四)旅游开发与居民问题 (8)

(五)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8)

五.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 (8)

(一)对于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的战略实施 (8)

1 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战略 (9)

2 以人为本战略 (9)

3 旅游产品区别化开发战略 (9)

4 实施名人战略 (9)

5 树立品牌展开区域网络营销战略 (10)

6 调动居民参与旅游开发 (10)

(二)浙江省古镇旅游开发对策 (10)

1 科学规划 (10)

2 创新开发思路 (10)

3 扩大对古镇的宣传 (10)

(三)浙江省古镇旅游商品的开发对策 (11)

1 把握古镇旅游商品的地方特性 (11)

2 深入挖掘古镇旅游商品的传统文化内涵 (11)

3 规划古镇市场布局,规范市场秩序,推出纪念品专卖区,民俗休闲区,特色餐饮区等 (11)

4 深度挖掘古镇传统饮食文化、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食品 (12)

5 探索新的营销方法、形成营销网络 (12)

六.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的扩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愈发渴望“感受自然,回归传统”,在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下,选择通过旅游这种方式,来缓解这类情绪,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水乡古镇,它们多以水建镇,以水成市,创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具有较高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古建筑学等方面研究价值,元代著名词人马致远用“小桥·流水·人家”六个字便形象地勾勒出一副恬静的江南水乡生活画卷,古镇沉淀的那份悠久古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奔向这个古老神秘的世界。古镇旅游的发展也越来越旺盛。

(二)研究意义

由于地处水陆空交通极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显著,自然禀赋优良,保留了大量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浙江省的江南水乡古镇旅游日益受到人们青睐。浙江古镇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旅游开发带来各种问题给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严重遏制了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从浙江省古镇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找出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现状所面临共同问题基础上,对浙江古镇旅游走合理持续化发展提供有效性的建议。

二. 浙江省古镇旅游的概况

(一)乌镇

乌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的水乡古镇。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唐代即为小镇,距今已有1300年的建镇历史。乌镇作为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除了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乌镇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乌镇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乌镇街道上清代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乌镇旅游,充满了文化气息。在这座小镇,历史上曾经出过64个进士,161个举人。现代中国的文学巨匠——茅盾,也诞生在这个小镇上。

(二)南浔

水乡古镇南浔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濒太湖,东与江苏吴江升交界。水陆交通便捷,318国道、长湖申航道横贯东西,距上海、苏州、杭州均在百公里上下,镇区面铝34平方公里。1991年,南浔名列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南浔镇巳被我国向联合国推荐为世界文化遗产。

南浔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现总面积34.2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为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4千多。镇上名园古迹甚多,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20余座,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

业堂藏书楼等,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张石铭和张静江故居别有情致。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旅游小憩之胜地。

(三)西塘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古镇区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为国内外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所瞩目。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

水乡西塘在全国同列的古镇中颇具特色,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于世。镇区河港纵横,河桥密布。至1998年,全镇共建桥104座。自宋以来,西塘已建有安仁桥、安境桥、安善桥、仁桥、五福桥、永宁桥、清宁桥等13座。清代又建有卧龙桥、渡禅桥、来凤桥等。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或三孔石柱木梁桥。桥梁工艺精湛,至今保护完整,即具有观赏价值,自古誉为"卧龙凌波,彩虹飞架"。

三.浙江省古镇旅游的现状分析

(一)古镇旅游现状

乌镇

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中旅游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快的古镇。自1999年以来,古镇的旅游业就呈迅猛发展的态势。从有关部门所给的数据分析可以得知,到目前为止,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5万人,现在每年的观光游客数已经超过了1999年的6倍。2012年的游客总数约为500万。2013年上半年乌镇旅游业的年收入约有3.45亿元。

南浔

南浔古镇在“保护古镇、开发旅游、发展经济”总体思路指导下,制定了“旅游兴镇”的城镇发展战略,自1999年开发旅游事业以来,先后修复开放了嘉业藏书楼、小莲庄、张锡铭故居、百间楼等历史景观。2000 年,南浔每天接待游客约700 人,周末平均每天800—1000人,全年的游客总数约为20 万(约为乌镇的1/ 3) ,在“五一”和“十一”这两个旅游黄金周期间,分别有5万和6万人来古镇游览。2012年游客人数与往年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旅游人数增幅超过往年的40%,其中,仅4日一天,旅游人数就过万,这属历史首次。

西塘

西塘在这三个水乡古镇中旅游业起步最晚,但是它的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很快,尤其是进入2001年以来,正以每年10 %的速度增长。2013年,全年的游客总量约为300万,其中元旦小长假里,古镇西塘又迎来了八方游客,三天时间共接待游客数量达4.6万人次,同比增长近52%;门票收入超过97万元。西塘的政府部门现在还没有任何对游客数量增长的控制措施,因为与乌镇和南浔相比较,西塘的游客量还很少,因此现在他们还是把发展旅游业放在首位。

(二)浙江省古镇旅游开发现状评价

乌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突出了资源特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乌镇旅游业发展在短暂的数年多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功,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精品战略和高投人高产出战略。

南浔

南浔不仅和其他古镇一样拥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许许多多兴建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深宅大院和私家园林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呈现出“和而不同”的独特文化魅力。近年来,面对激烈的江南古镇旅游竞争态势,浙江南浔古镇秉承“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创建世界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目标,按照“传承与弘扬相结合”的建设指导思想,通过整合南浔旅游资源、加强市场开发、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景区活化、提升管理水平,在竞争中稳健发展。

西塘

西塘自1996年开发旅游以来,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宗旨,以打造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为基本开发理念,开展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前期开发历程。从旅游发展伊始,西塘便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活跃在各类媒体推介的最前沿,除积极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的同时,更以连续举办八届“中国古镇西塘国际文化旅游节”与四届“国际旅游小姐中国总决赛”的方式全面出击各类宣传媒体。目前,西塘旅游的营销网络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布局,即以长三角为中心,覆盖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并建立以东南亚地区为核心的全球销售网络。十年来,西塘凭借良好的知誉度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江南水乡古镇典范。

(三)精品战略的主要表现

西塘

西塘景区邀请了江浙沪三省市的十多家国际社实地考察了新推出的国际新品线路。旅游的深度发展更多的是体验一种概念和创意,从而获得一种美的感受,如何将西塘旅游深度化,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历经十年的努力和探索,西塘的旅游发展结合自身的特点,迎合市场要求,在概念上创新,突出特色,颠覆传统“走马观花”式的古镇旅游,带游客融入真正原住民的生活之中,针对外宾市场特别推出了一条新的游线:“乘,古镇小船;登,水乡石桥;步,沿河街廊;尝,百年小吃;逛,石板老街;盘,传统布扣;访,江南民居。”政府表示要以古镇保护为核心,通过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实现旅游和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以古镇旅游为支撑,以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会务、居住等产业为一体的大旅游、大三产格局。借助千年古镇的知名度,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生态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的转变。

乌镇

乌镇精心设计的景区。游客抵达乌镇后首先来到的是一个现代大型停车场,景区人口前是具有现代气息的雕塑和喷泉,俨然置身于现代游乐园。从现代的入口到古色古香的内部景点,游客心理上经历了由疑惑到期待又豁然开朗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渐人佳境的美好体验,诗情画意般的水乡形象潜移默化间已然渗人游客心灵深处。精品化的旅游线路。短短2km旅游线路安排了丰富的旅游内容。东栅景区由东栅老街、观前街、河边水阁、廊棚组成,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传统商铺区和水乡风情区几个内涵、特色不同的区域。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旅游景点真实展现了古镇风貌和千年文化底蕴。较为完善的旅游解说系统。乌镇景区旅游解说系统设计较为完善,例如人住子夜大酒店的游客可通过酒店内设电子触摸屏了解乌镇及景区各景点基本概况。在景区人口处及沿途各景点门前均设有旅游解说牌或道路指示牌,便于游客快速、全面、直观地了解乌镇。

南浔

南浔寻求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2003年,上海博大投资公司和浙江湖州南浔区签订了共同开发南浔古镇旅游合作协议,总投资23亿元,近期欲把南浔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江南水乡古镇典范,中西结合,远期目标则是具有完备城市功能的国际知名旅游胜地。按计划,上海博大首期投资11亿元,一期工程完成后,景区内旅游线路基本贯通,景观打造基本完成,功能配套基本到位,氛围营造基本实现,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将集旅游、休闲、餐饮、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二期投资12亿元,计划实施3年,将南浔古镇建设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形象与旅游内容的精品旅游,进一步完善古镇旅游整体功能。 2004年4月份,南浔区政府发文正式授权“浙江南浔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独家拥有30年古镇保护性开发权和旅游经营管理权。而浙江南浔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则由上海博大投资公司以70%控股.其余30%则由南浔区政府持有。

四.浙江省古镇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单一,与周边地区雷同

经过一些研究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多数游客对乌镇整体感觉很好,但是他们指出缺乏“亮点和特色”,即核心吸引物。特别是到乌镇旅游的游客中大多数有过游玩同类景点的经历,一些游客曾去过周边的周庄、同里、西塘等古镇,而由于旅游项目大多雷同,因此在很多游客的心目中,乌镇不过是“与周庄、同里等地类似的较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尽管在细节或者学术问题上可以对江南古镇进行更细一步的细分,但这种细分对于游客的认知微不足道,对于匆匆游玩的游客来说,乌镇的小桥、流水、民居与周庄等地的小桥、流水、人家几乎毫无区别。南浔、西塘等古镇虽然各自推出了自己的特殊文化、地方产品,但是江南水乡之地,也逃不出个大致相同的模式。

(二)过度商业化倾向

随着各种法定节假日,黄金周等带动的旅游热,不少景点把各自的旅游开发作为经济的增长点,古镇旅游更成为热中之热,古镇所在地在今天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自然需要一些适于其环境和文化要求的社会、经济活动,无疑带动旅游和发展商业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如果一味地以经济效益第一,把古镇地所在地的商业开发视为“摇钱树”,那么本来有益于保护和发展的旅游和商业等活动就会变利为弊。主要表现应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直接

造成了古镇地方的商业网点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主要的游线上各类商店的铺张及现代化的装修风格,导致了古镇建筑物整体风格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同时,近年来的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旅游设施的充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氛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因此,古镇应禁止在保护区内开设新的商店、逐步地把那些向游客出售小饰品的商店迁移到保护区的外面,通过发展观光旅游,恢复传统“老字号”,演示传统手工艺。还应重新挖掘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群及文化环境的项目,开发应景的古典民间娱乐,展示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

旅游本身是一件很有文化底蕴的经济活动,古镇则是古老历史文化存在的最好见证,旅游和神秘古镇这种文化探索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两者有效的结合是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积极的发展旅游是弘扬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并为更好的保护这段“历史文化”提供经济支撑的重要途径,而通过对于神秘文化的探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两者不应该对立,而应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于江南古镇,可以成立探索古镇的旅游集合体,对几个古镇的旅游线路、交通和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方便游客在古镇之间的选择游览和游线组织,避免游客在某一古镇的过度聚集。

古镇旅游可以给当地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如果只盲目的追求效益而将古镇文化的保护置之不理,一旦古镇遗址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就会彻底破坏旅游业的发展。由此看来,唯有从长久考虑出发,坚持对古镇旅游文化的保护,进行科学合理的适度开发,旅游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于此同时,对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恰当的评估,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寻找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仍是现今的当务之急。

(四)旅游开发与居民问题

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旅游当做古镇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动力,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积极的改善,因而现存的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具有水灾隐患,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许多年轻人也因此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往新区或大中城市。同时,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与工艺,影响了原来传统的风貌延续。

(五)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现有设施无论质或者量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尤其是中高消费层次的游客需要。大多在景区用餐的消费者表示:餐厅收费不规范、用餐地方太少、用餐质量跟不上需求等建议。

五.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

(一)对于浙江古镇旅游发展的战略实施

1.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战略

水乡古镇神秘独特,到处都遗留着历史的沧桑味道。但是历史也遗留着一系列问题,恶劣的卫生环境跟落后的旅游住所,都是摆在游客面前的问题,因此,在合理保护古镇原韵后谋求更大的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古镇旅游开发的目光始终要放在将来,不能为了谋眼下的利益而放弃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创新,只有全面提升古镇旅游的神秘吸引力,才可实现可持续旅游与水乡保护的双赢局面。对古镇的保护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包括对古镇文化整体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指治理古镇环境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严防由于游客过多造成对古镇的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视觉污染等;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主要是指对建筑文化、民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的保护。游客到古镇游览,主要是享受其优美宁静的环境、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纯朴的民风民俗的整体氛围感受,保护这些原真的、本来的、真实的东西是维持和延长古镇生命力的有力举措。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要以“保护优先”为基本的前提,树立系统保护的理念。坚持保护环境为主,开发旅游为辅的原则,才能做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战略

在古镇旅游中,古老的建筑,在古镇居住来去的老人,整体浓厚的古朴氛围,让游客们从喧杂的城市环境中回到生活原点,因此,在水乡古镇的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一条重要原则,即:重现水乡真实生活,保护千年悠久文明。“以人为本”在古镇旅游开发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旅游顾名思义本质在于其文化性,而文明文化的载体是人本身,如若失去文化的载体,古朴的巷道、潺潺的流水、富足典雅的高宅深院、简朴素淡的普通民居,则无异于一堆传统建筑的遗骸。

生活是水乡形成与发展的原动力所在,水乡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真实的生活的再现,只有古镇居民和居民的真实生活才为冰冷的环境赋予了无限活力。我们在此呼吁古镇旅游开发经营者,千万不能为了营造所谓的“原始风貌”而赶走原始居民,臆造出其想象中的“原始风貌”。

3.旅游产品区别化开发战略

目前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产品单一,仍以观光游览为主,缺乏参与性娱乐项目,多数游客只来看一看,基本不住宿或购物,影响了旅游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突出优势,体现特色,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开发,必须以自然与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文化氛围为基础,充分把握市场动态,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并在同类旅游产品中率先推出新理念,塑造新形象,吸引和感召旅游者,逐步开发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会议旅游、修学旅游等多层次旅游产品,并形成相应的各类专项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的系列化、层次化、多元化、精品化。

4.实施名人战略

深挖文化内涵,做好“名人文章”,是古镇塑造自身特色的重要途径。实施“名人”战略,可吸引相当稳定的一部分青年学子及文化程度较高的游客群,形成水乡古镇发展文化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两翼并举局面。

5.树立品牌展开区域网络营销战略

作为一类鲜明的旅游目的地类型,古镇形象已得到多数游客认可,而且该区域可达性和可进人性高,作者认为江南水乡古镇可加强彼此间联系,大力开展旅游整体促销,增强水乡古镇旅游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拓展水乡古镇旅游的客源市场。

6.调动居民参与旅游开发

旅游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是旅游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旅游开发经营者应彻底抛弃将社区居民视作“包袱”的想法,并将他们看作是建设和经营度假区所需要的旅游资源来加以挖掘和开发。通过提供农业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农村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的观光、参与项目、开设家庭旅馆等方式,充分利用本地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将度假区内的农业由生存性农业转变为商业性旅游农业,度假区内的居民转变为度假旅游业的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旅游业发展为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可以极大地消除社区居民与旅游经营者、政府之间的隔阂,有利于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浙江省古镇旅游开发对策

1.科学规划

制定科学的规划,这是古镇旅游开发的前提。规划部门和规划专家要严格按照国家《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及各地的乡规民约,做到规划先行,科学管理。规划要对古镇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消防设施、土地管理及遗产的保存修复等做出相应的规定,明确保护的程序和财政资金,制定生态环境的限制性条件。在坚持原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对重要的历史建筑坚持“修旧如旧”,严格保护。对于一般的旧民居,内部可以进行更新和改造,但是外观和结构应该保持原样;新建筑一定要与古镇(村) 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注意与原来村镇的风貌相协调。现在不少古镇在规划中单一以古镇为市中心,并将城市的主要功能不断向中心区集中,使发展与保护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而有些古镇开发前并不进行规划,有些古镇在规划中不注意对整个历史风貌的保护,周边广告、商业标志、电力通信电缆、路标及街道装饰与历史环境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这些问题在今后的规划和管理中都应该进行修正。

2.创新开发思路

古镇的文化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深入挖掘古镇的文化风涵,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显示不同的风格个性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古镇更具文化旅游的特征,以适应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旅游、增值旅游的新潮流。古镇开发要抓住其独有的特色,对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和发掘整理,以形成特有的建筑风格,但不能简单地复古,要有创新,要有典型性。古镇开发不应完全恢复老版本、老式院子,与现代生活隔绝,它既要真实再现当年的情景、延续当年的风貌,同时又要让游客参与其中,形成互动关系,以增加游人的兴致。如2004 年国庆黄金周,江南各古镇隆重推出了“水乡迎亲”、“穿花衣、坐花桥”、“打莲湘、荡游船,挑花篮”等各具特色的祖传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3.扩大对古镇的宣传

要继续保持古镇对游客的吸引力,维持和延续古镇的生命周期,促进古镇旅游的迅速发展,除了加大对古镇保护宣传的力度,还要实施积极的营销战略。宣传中要解放思想、转变观

念、突破区域界限、避免同行业、同地区的恶性竞争,要实现优势互补和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以扩大对外宣传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到各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给游客树立起主题鲜明的旅游地形象。如江南六大古镇虽然同处江南,共同享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意境”和“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品牌,但仍然各具特色:周庄的前街后河,前店后房,属典型的江南“河街式”贸易集镇;同里的富家大园或雅者小院,体现出宁静的水乡居住环境;角直的唐代大寺庙,是以庙兴镇;南浔的丝绸兴旺,巨贾辈出,是工商业托起的古镇;乌镇典型的“人家尽枕河”,体现出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风情;西塘的以酒兴市,长廊遍布整个古镇,体现的是买酒饮酒的商业文化。

(三)浙江省古镇旅游商品的开发对策

1.把握古镇旅游商品的地方特性

旅游商品是一个地方优秀的名族文化的凝聚点,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是能偶让游客见之立刻“生情”的物品。游客一般是跋山涉水,远道而来的他乡人,他们除了观光古镇的建筑风貌外,还会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民间风俗,那么他们在购买旅游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当地的民族性。如去一趟巴丹,除了游览观光外,当然还想买一些藏饰或者藏刀之类的东西。

2.深入挖掘古镇旅游商品的传统文化内涵

开发古镇旅游商品,除了观察市场的动态 , 了解市场的需求外 ,更重要的是在深入了解古镇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找出能展现它文化个性的自然和人文遗存物 ,归纳出这个地方的民族文化、风俗民情 ,然后选择独具优势材料或题材形式将她的艺术性充分表现出来 ,体现出古镇各自不同的风格。开发旅游商品时,就应当把这些区别于其他古镇的特色文化充分地表现出来。就如洛带古镇的一家绵帛艺术商品店为例 ,店主将洛带的客家文化风情绘在绵帛上 ,就很有特色。这种绵帛本身不仅体现出精湛的手绘工艺水平 ,还充分地向游客展示了洛带古镇丰富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这样的旅游商品,它的市场潜力就会很大 , 不需要太大的宣传力度 ,市场销路就会迅速展开。

3.规划古镇市场布局,规范市场秩序,推出纪念品专卖区,民俗休闲区,特色餐饮区等

从方便游客 ,规范管理的角度出发 ,旅游商品市场的分布还是相对集中为好。因为目前四川古镇旅游商品市场分布太过于分散 ,增加了管理难度 ,高价宰客 , 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游客旅游的心情。这样既未能真正促使游客多消费,也没能很好保护游客的消费权益 ,更会导致游客对旅游商品的不满和反感。为了整治这种不良现象 ,一方面要对宰客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严加惩处;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旅游商品市场布局的规划 ,规范管理。可以专门开辟旅游商品交易区或旅游商品一条街 ,按照古镇旅游商品的类别进行分区销售 ,在集中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游客购物提供最大方便。另外 ,还方便了工商行政管理 ,杜绝商家的短期行为,创造文明、公平的购物环境 ,树立良好的地方商业形象 ,为地方营造了良好的、让人放心的旅游环境。

4.深度挖掘古镇传统饮食文化、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食品

特色饮食对游客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不论是极具特色的食物成品还是烹饪原料,都能成为游客乐意购买的旅游食品,这类旅游开发,关键要注重品牌效应,可采用“唯一品牌准入制”,即一种商品只允许一个较大的品牌进入,避免同质同类的恶性竞争,另外,还要依靠现代工艺,改造传统设施设备,提高饮食产品的档次和质量,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5.探索新的营销方法、形成营销网络

首先设立专卖店和特色专柜。浙江古镇现有的各旅游产品店所经营的商品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色。专卖店和特产专柜。首先确保了经营者的利益,因为它是专营的,同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其次前店后坊式。古镇特色旅游商品的生产工艺充满神奇色彩,如果能让游客参观其生产制作场地和过程,就会激发出强烈的购买欲望。把作坊和商店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最后加大促销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广泛宣传浙江古镇的特色旅游商品,并培养一支精明、高效的营销队伍,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各种旅游商品博览会、促销会、展示会等 ,提高四川古镇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增加旅游购物收入。

六.结论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古镇旅游发展现状,对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发展做了比较,并且从中得出古镇旅游开发思路:保护古镇环境,挖掘古镇文化内涵,推进古镇商业营销,努力达到古镇自身形象与区域形象和谐统一。本文以西塘、乌镇、南浔为例做了案例研究,从古镇旅游发展的历史现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等等进行分析探讨,并且提出对古镇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对古镇旅游的开发做出了理论上的支持。由于强大的宣传力度,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使得浙江古镇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知名古镇旅游地点,交通的便利和现代的人对旅游的需求。使得浙江省的古镇旅游业有必要采取对策提高旅游商品的品位和质量,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质的全面发展,定能成为世界古镇旅游的标杆和中国旅游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张阳,罗燕,徐浩,周丹青.江南古镇旅游目的地形象实证分───以浙江西塘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22-27

[2] 张冬婷,邱扶东.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J] .旅游学刊,2011,26(3):86-92

[3] 张博,王婷婷.我国古镇旅游开发模式及问题分析[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4):77——79

[4] 熊侠仙,张松,周俭.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对周庄、同里、甪直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J] .城市规划汇刊,2002,(6):61-80

[5] 王莉,陆林,童世荣.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6):530-534

[6] 卞显红.江浙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比较[J] .城市问题,2010,(12):50-55

[7] 庞式博,姚岚.四川古镇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2008,(3):35-38

[8] 余丹.我国古镇旅游的开发利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4):377-378

[9] 程志勇.古镇旅游动机及旅游开发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

[10] 符灵芝.古镇旅游开发研究───以洪江古商城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1] 蒋志杰.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策划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12] 林茂.论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 .四川:四川大学,2006

[13] 李晓艳.我国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14] 曾博伟.中国旅游小城镇发展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15] 黄瑞华.朱家角古镇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16] 姚宏.南浔古镇江南烟雨中“和而不同”的追求[N] .中国旅游报,2008,11(24):005

[17] 吴涛.乌镇如何成旅游开发古镇样本[N] .扬州日报,2013,9(6):B01

[18] 差爱苹,邱洁威.西塘古镇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N] .中国旅游报,2007,8(20):007

[19] Preliminary study of ancient town protectio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aoshi town in hengdong county,hu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4(8):68-76

[20] Gu Dazhi.Xu Zhen.Exploration on concept planning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DB].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mization design.2010,157-163

致谢

论文划上最后一个句号了,两年来的学习生涯也即将结束,此时此刻,远远没有想象的那样轻松,由于我是专升本上来的,学习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含义,我渴望知识,我希望自己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我一直鞭策自己。回首这两年在杭州师范大学宝贵而短暂的学习时光,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激,感谢生活给我这样一个学习知识并且感悟人生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导,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与我共同度过的两年美好时光,他们总是在无意中帮助我,并且一直鼓励着我。在这里,我最要感谢的人就是我的导师沈美华副教授,沈老师是唯一一个连续教了我两年的老师,老师教的是日语,对我而言是一门新的语言学,所以我充满兴趣,老师上课也十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且对我们也非常负责。所以我决定选择沈老师为论文指导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到开题报告到修改成文都凝聚了沈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拥有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风范、平和淡泊的学者风范,这些品质都一直激励着我,老师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不断创新的学术思维和高度的责任感都使我受益匪浅。当然,我也要感谢这两年来教育和培养我的所有老师,感谢他们的辛勤栽培,正是他们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一直努力的学习下去,并且让我每次遇到困难时总能想着要勇敢坚强,坚持不懈,努力克服。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同学和朋友,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了我无尽的关爱和理解,以至于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最终顺利完成了学业。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也很好的完成了论文。在这里我要郑重的想你们致谢。师恩、亲情重如山,我将用最大的努力与进步来回报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谢谢你们!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模式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模式 -------------------------------------------------------------------------------- 一、战略目标 (一)近期(至1995年底):在现有基础上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在继续抓好住、吃、游方面的同时重点在行、购、娱方面下功夫,在全国范围内的位次保持在第六位以内,在省内的发展速度应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主要数量指标如下:1.接待入境旅游者年平均增长14%,期末年96万人次; 2.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逐年增加,期末年平均2.5天; 3.创汇数年平均增长20%,期末年1.16亿美元; 4.接待国内旅游者年平均增长5%,期末年3200万人次; 5.国内旅游回笼人民币年平均增长15%,期末年44.01亿元。 (二)中期(至2000年底),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做到吃、住、行、游、购、娱基本协调,在全国的位次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省内发展速度继续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全省主要景点基本得到开发,初步形成旅游省的格局,主要数量指标为: 1.接待入境旅游者年平均增长11%,期末年158万人次; 2.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继续增加,期末年平均3天; 3.创汇数年平均增长15%,期末年2.21亿美元; 4.接待国内旅游者年平均增长4%,期末年4000万人次; 5.国内旅游回笼人民币年平均增长7%,期末年61.0亿元。 (三)长期(至2020年底)和远期(2021年以后):旅游接待量、逗留时间和创汇、回笼 人民币继续增加,但速度减缓,基本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全省旅游网络逐步形成,旅游设施达全国一流水平,在国内位次上应在五位以内,以仅次于京、沪、广为理想。旅游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首要地位。并逐步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与21世 纪世界旅游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相一致。浙江省不仅仅是作为旅游资源的大省,而且也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大省。 二、重点和模式 通过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模式,可以概括成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立足杭州、宁波、温州,东西两线带南北,其实质是实行旅游区划; 第二句话是:提高综合接待能力,特色旅游加工贸,其实质是优化旅游结构。 (一)关于实行旅游区划的问题浙江旅游一直是以杭州为中心的,这是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和创汇数量而论,杭州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杭州仍然是举足轻重的,但从全省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宁波和温州将逐渐成为浙东和浙南的依托城市。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以提“立足杭州、宁波、温州”更为妥当。有关同志还据此提出把全省划分为三大旅游区的设想,即杭州旅游区、浙东旅游区和浙南旅游区。 1.杭州旅游区。这是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大旅游区,它不仅包含西湖和新安江一富春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且还包括湖州、嘉兴两市以及部分金衢地区,有时候还要辐射到绍兴,几乎占了全省陆地面积的一半。这里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而且交通便利、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 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产业金融政策探析 学生姓名:卢小亮 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20081119094 指导教师:达古拉

2012 年 3月 目录 摘要 (2) -、古城镇旅游 (2) 二、历史街区旅游 (4) 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 (5) 1、保护性的发展 (7) 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 3、区域品牌的塑造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历史悠久的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街区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古镇旅游;历史街区旅游;问题;对策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古城镇旅游 四川素有中国“风景省”,无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在这些品种繁多的景点里,成都地区拥有里面众多的旅游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城市。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处处是景点,引得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下面以成都古城镇旅游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来浅讨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周庄古镇旅游发展过程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艳娟

景区开发与管理 周庄古镇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及对策分析 班级:旅111 姓名:李艳娟 学号:111295 2013.11 周庄古镇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周庄古镇简介 周庄镇隶属江苏省昆山市,位于昆山、吴江、青浦三市交界之处,坐落在太湖水系的淀山湖滨,始建于1086年,是中国古镇旅游发展的先驱。仅有0. 47km2的古镇却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同时,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最为着名的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周庄旅游业正式发展始于1989年,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2003年被评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美誉。 二、周庄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产业增长速度 周庄作为旅游景点,资源优厚,品质很高。周庄是首批国家公布的5A级旅游景区之一,有着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风貌。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旅游业的发展,周庄的古镇游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989年4月1日,古镇周庄第一个景点沈厅开门迎宾,营业收入刚到20万元,到2007年,周庄古镇景区实现门票收入超过1.2亿元,再到2010年更成为上海世博会长三角地区受益最大的景区,并获得世博“最受欢迎2010奖”。但从接待游客数量就可以看出周庄的古镇游增长速度之快。

2.硬件设施 食:周庄众多餐馆、酒店、主题餐厅,提供丰俭由人的餐饮服务,更有丰富的本地菜肴和名人食客的光临,民宿人家自然健康的家常菜。但多数餐厅挂着“正宗”“老字号”等招牌,但食品质量却名不副实。 宿:周庄目前的住宿接待形式有:民居客栈、宾馆酒店、精品会所,国际青年旅社,可满足从自助经济型到豪华高标准的不同需求。旅游接待设施数量多,但缺少高质量的宾馆酒店。 行:周庄的外部交通可进入性较强,东距上海60km,西距苏州40km,距昆山市区30km。昆周公路和周商公路连接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苏沪机场路、312国道和318国道。周庄境内的急水江又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但周庄毕竟只是一个小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缺陷,如周庄镇汽车站较小,距离古镇景区较远,开往重要城市的汽车班次较少,一些私人承包的车辆设施陈旧。周庄景区内部交通条件也较差,主要问题是古镇保护区外交通工具少、道路窄;停车场位置和收费不合理、三轮车管理不规范。 3.软件水平 (1)服务质量 周庄民风淳朴,居民服务态度热情。但是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当地居民,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难以提供职业化的服务,尤其是外语水平较低,难以为外国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周庄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带动全镇的经济发展,也使得当地大部分居民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完善程度却存在问题。 (2)知名度 知名度是指景区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很少有旅游者光顾周庄。20世纪80年代初,少量知名人士开始到访周庄,周庄因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而保护完整的水乡古镇风貌令人叹绝,并逐步为世人所知。周庄古镇旅游地探索阶段自此开始。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题材绘成油画“故乡的回忆”,后被选为首日封联合国图案,周庄由此名扬天下。2006年初,周庄获得“美国政府奖”和“世界最佳魅力水乡”等称号。后又获得“外国人最喜爱的中国50个地方之一”、“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景区”等诸多荣誉。直到如今,周庄依据现代化技术,建立自己的官网、微博等网络营销的形式推广,周庄作为‘中国第一水乡’已为世人所知。 三、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商业气息过于浓厚,雷同化严重,忽视文化内涵 周庄古镇游步入成熟期,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已逐渐忽视了古镇的文化内涵,致使商业气息过于浓重。在周庄古镇的街道上,已经是“五米一处猪蹄髈,十米一个阿婆茶,到处都是假古董,满街都是黄三轮”的景象,商品的特色不鲜明,甚至整个江南古镇的特产食品都存在类似的问题,项目和活动的雷同化同样严重,不仅破坏了江南古镇原有风貌,还打破了古镇静谧和谐的原有的文化氛围。 2.古建筑的人为破坏相当严重,古镇的原真性受到破坏 随着周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当地居民保护古镇意识淡薄,热衷于旅游商业带来的巨大利益,过度建设,不惜破坏古建筑,在古民居、古街区改造的过程中,对文物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把握不够,很多民居中增添了一些瓷砖、铝合金门窗等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有些甚至对民居建筑进行返老还童式的改造,制造出了很多“假古董”,严重破坏了古镇的原真性和整体美感。 3.游客流量巨大,旅游环境质量下降; 据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周庄接待中外游客125万人次,到2002年已达到263万人次,翻了一倍,2010年,借上海世博会之机,周庄旅游人数达到592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除2010年外,近几年周庄古镇每年的客流量均保持在300万人次左右。狭小的古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显著提高,三亚市旅游业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也愈来愈明显,成为促进三亚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的主导力量。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给三亚市旅游业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充分挖掘旅 游市场的巨大潜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强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推进旅游国际化,这是需要 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三亚市以“建设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为 目标,积极实施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 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 市场开发力度,加强对外开放程度,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规模 扩大、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三亚市旅游业发 展,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接待旅游过夜人数、旅游收入 均保持较快增长,占全省比重均有较大提高。全市接待旅游 过夜人数由2004 年的363.84 万人次增长到2009 年的669.05 万人次,年均增长13.0%,占全省接待旅游过夜游客人数由2004 年的25.9%提高到29.7%;旅游总收入由2004 年39.14

亿元增长到2009 年的103.77 亿元,年均增长21.5% ,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2004 年的35.3% 提高到2009 年的49.0%。 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 开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等旅游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9 年三亚市拥有共有 A 级景区8 处,其中5A 级景区 2 处,4A 级景区 3 处。海棠湾“国家海岸”开发建设态势强劲, 2009 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7 亿元,配套设施进一步 完善,国家海岸形象进一步提升。槟榔村5A 级乡村旅游区 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乡村旅游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旅游设施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截止2009 年底,全市列 入统计的旅游宾馆(酒店)187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0 家, 四星级宾馆21 家,三星级宾馆25 家,二星级宾馆16 家, 一星级宾馆5 家,待评五星级宾馆15 家;拥有客房32177 间,床位57210 张,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强。近年来,三亚市不断加强对外 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全力办好国 际性赛事和活动,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取得了积极成效。一 是加大旅游营销投入,建立旅游营销系统,积极整合旅游协 会、航空、旅游企业和媒体的力量,巩固传统客源,积极开 拓新客源市场。二是积极参与筹办了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2) 二、以杭州西湖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优势逐渐建立 (3) 三、杭州旅游市场供需结构日趋合理,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4)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根据浙江省旅游局发布的《2016 年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2016 年,全省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抽样调查测算,全省共接待游客5.84 亿人次,同比增长9.16%,实现旅游总收入8,093.23 亿元,同比增长13.3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120.3 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4.31 亿美元,同比增长9.46%;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25.6 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1.28 亿元,同比增长3.76%;接待国内游客5.73 亿人次,同比增长9.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99.66 亿元,同比增长13.09%。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245.96 万人次,同比增长8.38%。 作为浙江省最为知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根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发布的《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总体发展良好:2016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571.84 亿元,同比增长16.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62.64 亿元,增长16.98%;旅游外汇收入31.4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接待国内游客13,695.85 万人次,同比增长13.75%;入境游客363.23 万人次,同比增长6.34%;接待中外游客14,059.08 万人次,同比增长13.54%;全年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较去年分别上升0.28和0.21 个百分点。2016 年杭州全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均列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前三名。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浙江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浙江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旅游业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它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经济文化环境效益好的综合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竞争力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1.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国外研究状况 1.1 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概念研究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竞争力是指旅游目的地不但能保持其已有的市场地位和份额,而且能随着时间不断提高其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的能力(Hartserre,2000)。其还应包括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保证该地获得长期优势并使目的地利益相关者均衡地获得回报的能力(Buhalis,2000)。旅游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旅游部门增加其产品价值,是指一个国家创造增加值和通过管理资产、生产过程、吸引物、侵略性和亲近性,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融入到一个考虑到目的地的自然资本以及对下一代的供给能力的经济和社会模式中,带来国家财富增加的能力(Ritchie,1999)。从决定因素的角度来看,旅游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了价格的差异加上汇率变动、旅游业各组成部分的生产力水平和影响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或其他方面的定性因素。而特定的目的地的成本针对汇率变化的相应调整是影响目的地整体海外旅游市场的重要经济因素(Dwyer,2000)。在旅游规划的框架下,旅游业竞争力是能够系统地分析和比较处于竞争中各旅游目的地不同特征的评价技术和方法(Pearce,1997)。 1.2 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分析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时,许多国外学者主要针对了不同目的地进行了研究。首先,他们认为旅游价格是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中长期内,目的地相对价格的增长和它的每一个海外客源国的市场份额的下降是相联系的(Edwards,1995)。其次,环境作为旅游发展的依托体对旅游者的旅游选择起着重大影响。有学者认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要变得有竞争力,其发展必须是时刻持续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对于进入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三)贵州旅游市场的劣势 1.交通很不方便。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贵州很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游人缺乏安全感,更谈不上舒适感和亲切感。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成果发布暨浙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1-3-18 2011年3月18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成果发布暨浙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旅游局相关司室、浙江省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中国旅游研究院等社会各界专家及媒体40多人参会。 会议发布了《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报告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状况、浙江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经验和管理方法,探讨了在各省市普遍重视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省旅游业对未来发展的谋划,交流了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 杜江在讲话中说,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浙江省总结过去包括“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可以更好的指导“十二五”计划期间浙江旅游业的发展。

他说,“创新”是浙江模式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尊重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地方旅游形象、旅游市场推广、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标准化引领、旅游企业培育和旅游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是浙江模式的核心。浙江模式的经验对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刘金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浙江模式的精髓是“一好二强三高”。“一好”是协调性好。“二强”是内生性强和创新性强。“三高”是市场化程度高、融合度高和开放度高。他希望浙江省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好的探索并设立更高的未来目标走在世界的前列。 据悉,《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一书共计368千字,正文分为14章,包括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市场基础、主体培育、政府调控、管理体制创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与城市的一体化、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产业融合、区域合作、人才支撑等内容,涉及了浙江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浙江省是我国国民经济和旅游业都居于领先地位的地区,对其发展经验的梳理对于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这也是中国旅游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江南古镇的旅游业正日益快速地发展着,但在这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古镇面临的旅游压力亦逐渐显露出来,旅游开发为古镇保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旅游承载量过饱和 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其中,垃圾污染和水污染是两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过度商业化倾向 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带来的旅游热,不少地方把开发旅游资源作为经济的增长点,遗产旅游更成为热中之热。在旅游业的发展直接造成了商业网点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在主要游线上各类商店的开设及现代装修材料的采用,导致了建筑用途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同时,近年来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旅游设施的充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息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开发与保护虽然是一对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 旅游开发与居民生活 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原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发展旅游当作古镇保护的主要目的和动力,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积极改善,因而现存的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具有水灾隐患,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许多年轻人也因此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往新区或大中城市。同时,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与工艺,影响了原来传统风貌的延续。有鉴于此,古镇纷纷着手此事。而对于居民建筑的整修,建议成立专门的修缮队,采用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以保证恢复其原有风貌。 存在的问题张家界市在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现从如下几个方面归纳2.1旅游环境破坏严重.张家界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却忽视了旅游环境的保护,重开发,轻保护. ①在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内,随处可见小商贩的乱搭建的建筑,当然也包括旅游投资工司的建筑,建筑物的增多,势必导致建筑垃圾的增多,这严重影响了张家界这一世界级自然遗产的旅游环境。 ②据有关专家测算,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部分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SO2,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大于52%,酸雨的频率一高,武陵源以石英砂岩构成的砂岩峰林地貌将受到侵蚀,这危及到峰林的奇观能否得以长存的大问题. ③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金鞭溪和索溪正遭受严重的污染。 2.2游资源不同程度的受损,在武陵源风景区内,很多岩石只要能触手可及的地方,都会被刻画,如 观看天书宝匣的观景台上,岩石刻满了"**到此一游""快相10元一张"等,由于观景台地方狭小,遭遇两团时,岩层承受力有限,出现下倾趋势,很多景区,白色污染严重,在黄龙洞内,游道太多,开发过度,人为踩踏严重. 2.3对旅游景区的保护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还欠缺,因为旅游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区大多数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环境保护手续,有的办了却是流于形式.在管理上,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国家特级防火区,却可看到不少的游客在防火区内抽烟,管理人员很少!如若一旦失火,美丽的风景将毁于一旦,满山被压断的树枝没有得到好处理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旅游管理 成都探索古镇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 马文学 作者简介:马文学(1986- ),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现任职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2.003 古镇通俗来讲是指有百年以上历史,供人们集中居住的建筑群。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广阔土地上有着许多古镇,其中有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但旅游开发却未使得古镇得以有效保护,也未使得原著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发展得到积极改善。反观古镇现状: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等,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古镇旅游经济、带动产业互动的壁垒。如何破解古镇发展难题,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地政府、旅游行业和专家学者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古镇旅游的现状分析 据2013年《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9522个建制镇和14677个乡,其中百年历史以上古村镇220个,分布在24个省、市、自治区。浙江省古镇数量最多有39个;天津、新疆、内蒙古、甘肃和西藏最少,只有1个;四川省有古镇38个位列第二。从分布情况来看我国古镇呈东、西、中递减趋势;从旅游产品种类多样性来看,我国古镇约有5种类型:节事体验游、美食养生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并且仍以资源驱动型和观光型为主,在开发上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形式雷同而缺乏特色。

(一)旅游产品以资源型为主,辅以文化、民俗、节庆等体验活动 从小巧精致的江南水乡,到大气豪迈的北方古镇,再到神秘迷人的纳西古城,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悠久的文化,还有闲适的生活状态,都在旅游催化下,悄然一瞬间转化为最直接、可观的旅游产品。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在资源、放大核心资源,已经成为各地提升古镇旅游、打造旅游产品的惯用方法和主要模式,显然也具备了开发周期短、投入资金少、短期见效快等优势,但也存在着旅游市场单一固化、旅游产品延展困难、旅游经济空间有限、旅游主体回报率低等劣势。建筑是古镇的形,而文化是古镇的魂。无论是寄放宗族血脉的习俗,还是历经岁月淬炼、代代传承的文化节庆,都在古镇一砖一瓦、一榫一卯中显露三分。实体的建筑只是古镇的封面,民俗节庆、历史文化才是游人今古交流、读懂古镇的最好导游。 (二)旅游形式以观光游为主,辅以体验、休闲、度假等参与方式 类比景区游等传统旅游发展规律,古镇旅游也将经历从旅游观光到互动体验、产业联动的升级转变。目前,国内除起步较早、转型成功的小部分古镇外,绝大部分古镇仍处于盲目开发和临摹兴建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古镇“规模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修旧如旧”的风貌改造。从古镇经营者来看,打造实物景观简单、直接、来的快,投资风险与建设周期都可降到最低,后期经营不需要消耗太多脑力、精力与人力;而从游客角度来讲,旅游的初级需求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观光旅游即可满足。但游客对于这种一成不变的旅游项目,也往往报以“到此一游”的心态。显然,仅仅满足视觉享受的初级旅游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了。如能有机联动一些特色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项目,不仅可以重新激活古镇旅游活力,拓展经营项目、延长旅游周期、提升综合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湖南农机2010年7月收稿日期:2010-03-14作者简介:曹友情(1990-),女,江西九江人。 摘要: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我国拥有丰富的自 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因此应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改善旅游环境,从而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国民经济;旅游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10)04-0126-02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CAO You-qing ,WU You ,FEI Li-ya (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China ) Abstract :T ourism is an important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as a whole.China has abundant natural and human tourism resources ,but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domestic tourism i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So the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 facilities domestic tourism industry should be to strengthen ,use of economic ,legal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macro-control tourism market fully ,improve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ter. Key words :T ourism ;national economy ;tourism statu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曹友情,吴 优,费黎娅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统计,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从而拉动内需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1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国民收入、赚取更多的外汇,对于扩大就业领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作用巨大。 (1)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旅游收入是国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收入的增加势必会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旅游牵涉甚广,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相关产业的收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1959-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旅游业产值占整个GDP 的产值比重逐年上升,其中2009年我国旅游业的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更是超过了4%,2010年 我国旅游业预期目标是实现总收入1.44万亿元,增长12%。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高的行业,不仅能带动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也能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只有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旅游消费是最终端消费和综合性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1元钱的旅游业直接收入,可以带来4.5元相关产业的收入,由此旅游业总收入对整个国家收入的带动作用是多么显著。它不仅为铁路、民航、公路、水路运输和旅馆住宿等输送了大量客源,而且对文化娱乐业有约50%的贡献率,对餐饮业、商品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 (3)增加外汇收入。外汇在一个国家对外经济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对外汇收入更是重视。旅游者必须要来旅游产品生产地进行消费,节省了商品外贸过程中的运输、仓储、保险等费用,降低了换汇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国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不受关税影响;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种种优势使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增加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指标。 (4)扩大就业领域。旅游业是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不仅自身发展迅速,也很好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为游客 湖南农机 HUNAN AGRICUL TURAL MACHINERY 第37卷第4期·学术 V ol.37No.4 2010年7月 Jul.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