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诗

思乡怀人诗
思乡怀人诗

一、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

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7.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

8.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1分)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四、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

【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幢幢:摇曳。

3. 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4.“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2分)

五、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覆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9.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覆”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10.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六、月螺川①早发·【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分)

(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3分)

七、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八、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分)

(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九、望江南①·李煜

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①望江南:词牌名。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6.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的景象(3分)

7.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3分)

十、题齐安城楼·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十一、定风波·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宋元丰五年(1802),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春天。

1.词中描写了哪两个情景?(2分)

2.这首词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说说你的理解。(4分)

十二、天平山中·[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6.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3分)

7.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十三、秦淮夜泊·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注:①朱箔:红色窗帘。②旆:旌旗。

1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极妙,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十四、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从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节。(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3分)

十五、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2.本诗语言有何特点?(2分)

23.“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2分)

十六、梦至苍溪·(宋)陆游

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

【注】诗序:“自春来,数梦至苍溪,五月十四日又梦。”苍溪在四川,杜甫曾在此题诗。作此诗时作者八十二岁,与苍溪相隔万里。

25.⑴诗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一个词是。(2分)

⑵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①;

②。(4分)

十七、夜宿七盘岭·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5.“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1分)

1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十八、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登楼·韦应物①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②,秋山红树③多。

【注】①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身居官场,常怀归隐之心。②守,担七任太守。③红树,只是满树

红叶。

7.⑴“坐厌淮南守”一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山中》一诗中也属于直接抒情的一句是“”。(1分)

⑵结合全诗说说,你对“流岁暗蹉跎”的理解,并分析其作用。(3分)

⑶下列诗句,借叶所表达的情绪与“秋山红树多”表达的情绪不相近的一项是()(2分)

A.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题红叶》)

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十九、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⑴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⑵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一.)

15、地白(白) 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16、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二)

7 2 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答出1点给0.5分)。

8 3 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1分),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1分)、思

念友人(1分)的感情。

(三)

1.湍急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2.“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3.(2分)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黯淡画面。

评分说明:对画面内容的描绘1分,对画面内容的概括1分。

4.(2分)“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评分说明:“惊坐起”内容阐述1分,效果中的“惊人”、“震动”、“悲痛”答对任2点1分。

补充材料: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

五、【答案】9.从音讯全文,时间久远两个角度表现了诗人孤苦的思乡之情。(意

近即可)

10.诗人即将与亲人团聚,想打听家里的情况,但又担心因听到家里变故的消息而不能承受,表达了诗人矛盾而又复杂的思乡之苦。(意近即可)

六、

21.【解析】找出诗人出发很早的自然景物即可。参考答案:月落、残星、露湿、天光

(2分,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两个的2分)

(2)【解析】联系诗句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具体分析即可。参考答案: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表现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水雁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参考译文】月落时分,群山披上晓色,山野空旷,遥闻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后又安静下来。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想流入另一个梦想;那划动的短棹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露水打湿了白鸥的羽毛,水天一色,鸥驻雁飞,船行回首望去,只见水天苍茫,旷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的一个小小孤亭。情感:描写出诗人放眼当前一片凄凉孤寂的景象和表露他的当时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和对螺川的依恋之情。

8.答案:沦落天涯、孤寂愁苦(或倦于漂泊、羁旅思乡或落泊困顿的倦客游子)的形象。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示例:语言:①用语奇特,精炼传神,以“瘦”状马,以“倦”绘鸟,言简义丰,以形传神;②诗用马“驮”,愁由鸟“呼”,柳花“添”人鬓华,可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愁苦。

八、

11.(1)时间;心情(或感情)

(2)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九、

6.芦花孤舟肃杀、凄寒【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比较简单。

7. 在营造的静谧气氛中,忽闻短笛声声,弥散在明月之下,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通过笛声的凄清反衬出囚居生活的孤寂之感,亡国之恨。【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首词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亡国之恨,追思之情。完成时,要联系诗人的遭遇。

十、

(一)诗歌阅读(6分)9.(6分)(1)(3分)“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1分),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2分)。【评分要点及说明】“表现场景清冷”,给1分,“暗示心境凄凉”给2分。意对即可。(2)(3分)“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1分),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2分)【评分要点及说明】写出“家乡遥远”给1分,写出“思乡之情”给2分。意对即可。

十一、

附加题(共10分)(一)1. (2分)一是风雨中吟啸徐行(1分);二是风雨后斜阳相迎(1分)。2. (4分)作者在词中描绘了淡然面对风雨斜阳的情景(1分),在叙事绘景中含蓄表明了面对人生高低起伏的际遇应泰然处之的人生道理(1分),表现了作者

旷达的人生态度和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2分)。(评分说明:答出“旷达”和“随遇而安”任意一点可得2分。)

十二、

【答案】6.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3分)

7.“送”字是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1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1分)

十三、

【答案】11.独泊孤舟,表现了作者一股淡淡的乡愁。(答到思乡,乡愁、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均可得分)(3分)

12.(5分)“开”和“弄”。“开”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美感,能使人想象到佳人绰约的身影、优雅和体态。“弄”与出了吹箫女优美的姿势,让人感到箫声在风中的婉转悠扬。(指出“朱”“紫”并分析合理,减半给分。指出一处1分,说明好在哪里各2分)

十四

【答案】21.⑴登高、望远重阳(2分,各横线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局部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已学过的文学赏识,抓住题干中具有提示作用的词语“九日”“节”以及诗句中的关键词“登高”“望远”,进行思考。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望远、怀念亲人的习俗。再结合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准确作答。

⑵“少年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3分。结合诗句分析,每点1分,写出3点即可。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题目时,要体会整首诗歌或主旨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诗人对笔下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融入其中的情

十五、

【答案】22.(2分)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23.(2分)“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观臆测,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十六

【答案】⑴(2分)电掣(2分)

⑵(4分)①热爱或怀念(1分)结合“数梦,谁护,清晰记得时间:猿啼月落时”分析(1分);②惆怅或遗憾(1分)结合“时光飞逝,年华老去,不能再临,谁护”分析(1分)。

十七

【答案】15.(1分)住宿(住);过夜

16.(2分)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

17.(2分)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

十八、

【答案】⑴(1分)万里念将归⑵(3分)“流岁暗蹉跎”指时光白白流逝,诗人登楼远眺,感慨时光虚度,为下文抒发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的情怀作铺垫。⑶B(2分)

十九、

【答案】⑴(2分)“西望长安不见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皇帝所在的皇宫,说对自己这个贬谪之人来说,长安已在迢迢万里之外,是那么遥远。望而不见,心情一定是惆怅凄凉的,表达了作者难以忘怀国家大事,对朝廷、对帝都充满了眷恋之情。

⑵(2分)“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写作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这里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所以作者便仿佛看到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色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吻合此刻的心情,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分类鉴赏:思乡怀人

分类鉴赏:思乡怀人诗鉴赏复习备考方案(严婕周春波) 教学目标: 1、把握思乡怀人诗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思乡怀人诗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思乡怀人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思乡怀人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常常通过思乡怀亲表现出来。此类作品中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传统文化精神,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思乡怀人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思乡怀人诗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二、思乡怀人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1、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团圆;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余光中《乡愁》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羁旅思乡诗专练知识回顾:

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9分)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注]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 词人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浪,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2、词尾词人以景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分析。(6分) 答案: 1、C解析C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2、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9分) 如梦令①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遥夜”即长夜,不仅讲出是夜深,而且表现出一种客舍之夜漫长难度的情味。 B.“梦破鼠窥灯”中的“窥”字得神,一方面表现了老鼠偷油时那种胆小警惕的神态,一方面也表现了驿舍的环境气氛和词人的主观心境。 C.“门外马嘶人起”,结得余意不尽。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这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 D.这首词很短,却十分精练生动地勾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由沉沉遥

送别诗 思乡怀人诗

送别诗的特点及解读 送别诗特点: 1、诗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或者是表 江清月近人。 4、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劳劳亭歌》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谢亭》李白: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灞陵行送别》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常见方法和技巧 ⒈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 ⒉烘托(衬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⒊以乐景衬哀情(反衬):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⒋想象(虚拟、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此外还有王维的《送韦评事》“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都运用这种手法。

思乡怀人诗鉴赏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归纳特点 一)思乡(亲)缘由: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 (孤寂落寞);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 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 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1.月——思乡的代名词。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鹧鸪——羁旅乡愁 5、柳①、“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2.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3)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7.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8.双鲤:代指书信。9.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10.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11.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思乡怀人诗

一、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 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7.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 8.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1.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1分) 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四、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 【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幢幢:摇曳。 3. 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4.“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2分) 五、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覆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9.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覆”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10.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六、月螺川①早发·【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分) (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3分) 七、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八、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

语文(心得)之思乡怀人古诗的虚实相生手法

语文论文之思乡怀人古诗的虚实相生手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自从《诗经?小雅?采薇》唱出了凄美的离情,中国文人那根敏感而脆弱的心弦就被离情紧紧拽住,并且乐此不疲。于是,在古代通讯落后的情况下,漂泊之苦与羁旅之思催生了“思乡怀人诗”这朵绚丽的奇葩。 “思乡怀人”成了人类共同的、刻骨怀念的情感,“离愁别绪”也就成了诗歌永恒的主题。从《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再到杜甫的《月夜》、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益的《从军北征》、柳永的《雨霖铃》、范仲淹的《渔家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些诗歌或抒写羁旅愁思之苦,或倾诉思亲怀友之痛,或述说边关思乡之伤,或表现闺中怀人之悲。不论何种情感的思乡怀人诗,都穿透着一种叶落归根的传统文化精神,能引起读者心灵强烈的共鸣。思乡怀人诗的手法自有其独特之处,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方式似乎是思乡怀人作者的一种偏爱,在思乡怀人诗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即如古人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具体说来,“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在思乡怀人诗歌中,虚实相生手法的运用主要有如下几种具体情形: 一、化景物为情思宗白华先生在《美学与意境》中指出:“思想家还认为艺术要主观和客观相结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的思想。”他引用了宋人范晞文《对床夜语》中的一段话:“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头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他指出,化景物为情思是对艺术中虚实相生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 在思乡怀人诗中,这种方法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古语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往往为自己寻找一些情感的投射物,将自己复杂、愁苦的心情寄托在实在可感的物上,即所说的“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羁旅思乡诗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

边塞诗 思乡怀人诗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边塞诗 (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 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 种。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 象? 答: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 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 . (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 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 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 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小提示: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 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 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 战车、辕yuán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 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hàn海、凉 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 qiāng笛、胡笳jiā、琵琶,《折杨柳》、《落梅 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 年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 盾? 为什么? 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 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 的。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 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 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 乐曲《梅花落》。 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 意双关”的特点? 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 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 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注: 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 合体”) 1

2019年高考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羁旅思乡类诗歌鉴赏 一、什么是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二、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侧面落笔

羁旅思乡

羁旅思乡诗鉴赏学案 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1--2-

诗歌鉴赏专题解析一 思乡怀人

一思乡怀人: 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思乡怀人诗”一般与以下几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旅客、、贬谪异地的官员、常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女子 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燕子、月亮、柳树 触发游子思乡情怀的原因:眼前的景物(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声响(妇女的捣衣声、笛声)唤起游子的乡思;时令气候的变化让游子感慨时间流逝之快,漂泊流浪之久。。 常见鉴赏答案: 首联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特点、事件、人物身份; 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借景抒情; 以乐景衬哀情; | 想象; 虚实结合。 1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参考答案: (1)隔,隔断、阻隔之意(1分)。一语双关(1),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1分)同时,也是诗人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2分) (2)上片:实写诗人身在江边,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1分);虚写梦中回到江东(1分)。虚实结合(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2分)。 ~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1分),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1分)虚实结合(1分),表达对江东的留恋不舍和现实中无法归去的无奈。(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鹧鸪天 (南宋)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敞轺裘。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 (1)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6分) (1)上阕描写了一个长期漂泊 ....的游子形象。 ....、思念家乡 ....而惆怅凄凉 > 帽檐积满了尘土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静说明此地荒凉,离家遥远。草色苍茫,旅程无尽,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大雁飞过,却没有捎来期盼的家信,思乡之情无以告慰。孤宿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学案通用优质教案.pdf

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怀人诗鉴赏学案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 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一常见的思想内容归纳 问题:阅读下面六首诗,思考思乡怀人类诗歌描写的内容有哪些?常见的思想内容有哪些?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状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二常见表现手法归纳 问题:阅读下列诗词,思考人们在诗中常借助哪些景象表达思乡之情?这类诗从抒情方式 上常借助哪些手法表达思乡之情? 1、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陈均《九江闻雁》 烟波渺渺梦悠悠,夹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球。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谢枋得《春日闻杜宇》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之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5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6方干《思江南》 昨日草苦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7杜牧《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8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就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9高适《除夜作》

思乡怀人诗鉴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一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 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归纳特点 一)思乡(亲)缘由:内在一一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 (孤寂落寞);外在一一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 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二)情感类型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 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三)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 1月一一思乡的代名词。 2?杜鹃鸟(子归)一一凄凉哀伤的象征 3?鸿雁一一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鹧鸪——羁旅乡愁 5、柳①、“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 意,经常暗喻离别,表示留恋、伤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三句,表现了柳 永对恋人的怀念。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6.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经常出现在古 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 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2?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3)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7?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船” 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12。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思乡怀人诗鉴赏技巧(精品)资料.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把握思乡怀人诗词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设想 从分析情感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思乡怀人诗词的写法,从而学习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一、导入课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二、点击概念 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三、考点解读 古今中外,“思乡怀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离愁别绪也就成了诗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古代通讯落后的情况下,漂泊之苦与羁旅之思催生了“思乡怀人诗”这朵绚丽的奇葩。高考试题也多从这类诗歌中选材,如:2004年安徽卷张籍的《秋思》、浙江卷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广西卷晏几道的《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2005年湖南卷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湖南卷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等。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四、思乡怀人诗常见思想情感 ①思亲念友——亲情挚爱之深。

3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羁旅行役(思乡怀人诗)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二、赠友别离诗三、思乡怀人诗 四、咏物感怀诗五、边塞军旅诗六、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思乡怀人)诗 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行役类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