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化标准

交通信息化标准
交通信息化标准

序号分类标准号标准名称备注

1公路GB/T 20851.4-2007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第4部分:设备应用

2公路GB/T 20851.1-2007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第1部分:物理层

3公路GB/T 20851.2-2007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第2部分:数据链路层

4公路GB/T 20851.3-2007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第3部分:应用层

5公路GB/T 20851.5-2007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第5部分: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

6公路JT/T 809-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数据交换

7公路JT/T 808-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

8公路JT/T 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9公路JT/T 796-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10公路GB/T 19516-2004高速公路有线紧急电话系统技术要求

11公路JT/T 823-2011 大型公路桥梁中压配电系统技术条件

12公路JT/T 597-2004LED车道控制标志

13公路JT/T 606.1-2004高速公路监控设施通信规程第1部分:通用规程

14公路JT/T 606.2-2004高速公路监控设施通信规程第2部分: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

15公路JT/T 606.3-2004高速公路监控设施通信规程第3部分:LED可变信息标志

16公路JT/T 601-2004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地图板装置

17公路JT/T 607-2004高速公路可变信息标志信息的显示和管理

18公路JT/T 817-2011 公路机电系统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19公路JT/T 605-2004公路收费车道图象抓拍与数字化规程

20公路JT/T 452.2-2004公路收费非接触式IC卡技术条件第2部分:电器特性

21公路JT/T 603-2004公路收费非接触式IC卡收发卡机

22公路JT/T 641-2005公路收费用费额显示器

23公路JT/T 611-2004公路隧道环境检测设备技术条件

24公路JT/T 610-2004公路隧道火灾报警系统技术条件

25公路JT/T 609-2004公路隧道照明灯具

26公路GB/T 24716-2009公路沿线设施太阳能供电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27公路JT/T 455-2001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

28公路GB/T 24726-2009交通信息采集视频车辆检测器

29公路JT/T 608-2004隧道可编程控制器

30公路JT/T 654-2006IC卡道路运输证应用技术规范

31公路JT/T 481-2002道路货物运输交易信息服务系统技术要求

32公路GB/T 20134-2006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事件信息集

33公路GB/T 20133-2006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与编码

34公路GB/T 21394-2008道路交通信息服务信息分类与编码

35公路JT/T 415-2006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编目编码规则

36公路JT/T 655-2006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数据交换格式

37公路JT/T 414-2006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分类与指标

38公路JT/T 785-2010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交换接口

39公路GB/T 20610-2006道路运输与交通信息技术电子收费(EFC)参与方之间信息交互接口的规范

40公路JT/T 132-2003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41公路GB/T 21381-2008交通管理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规则城市道路

42公路GB/T 21379-2008交通管理信息属性分类与编码城市道路

43公路GB/T 20612.3-2006交通及出行者(TTI)经交通报文编码的TTI报文第3部分:ALERT-C 定位参考

44公路GB/T 20612.1-2006交通及出行者信息(TTI)经交通报文编码的TTI报文第1部分:使用ALERT-C 的广播数据系统-交通报文频道(RDS-TMC)编码协议

45公路GB/T 20612.2-2006交通及出行者信息(TTI)经交通报文编码的TTI报文第2部分:广播数据系统-交通报文频道(RDS-TMC)的事件和信息编码

46公路GB/T 20999-2007交通信号控制机与上位机间的数据通信协议

47公路JT/T 697.13-2009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13部分:收费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

48公路JT/T 697.1-2007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1部分:总则

49公路JT/T 697.2-2007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2部分: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

50公路JT/T 697.7-2007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7部分:道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

51公路JT/T 697.9-2009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9部分:建设项目信息基础数据元

52公路JT/T 749-2009交通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则

53公路JT/T 747-2009交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

54公路JT/T 478-2002汽车检测站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55公路JT/T 309-1997汽车客运站(点)代码

56公路JT/T 310-1997汽车客运站计算机售票管理信息系统规范

57公路JT/T 640-2005汽车维修行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58公路GB/T 26770-2011停车诱导信息集

59公路GB/T 23434-2009运输信息及控制系统车载导航系统通信信息集要求

60公路GB/T 20606-2006智能运输系统数据字典要求

61公路GB/T 20607-2006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结构服务

62公路GB/T 20611-2006智能运输系统中央数据登记簿数据管理机制要求

63公路GB/T 20608-2006智能运输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64公路GB/T 26764-2011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

65公路JT/T 703-2007高速公路紧急电话系统

66公路JT/T 621-2005公路GSM/CDMA数字紧急电话系统

67公路GB/T 7262-2009公路通信技术要求及设备配备

68公路JT/T 228-2008交通小型无线电基地台接地和防雷技术要求

69公路JT/T 452.1-2001公路收费非接触式IC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

70公路GB 23826-2009高速公路LED可变限速标志

71公路GB/T 23828-2009高速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

72公路GB/T 20135-2006智能运输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框架模型

73公路JT/T 715-2008道路交通气象环境埋入式路面状况检测器

74公路JT/T 714-2008道路交通气象环境能见度检测器

75公路GB/T 20609-2006交通信息采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

76公路GB/T 26771-2011微波交通流检测器的设置

77公路GB/T 18567-2010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

78公路GB/T 26773-2011智能运输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79公路JT/T 789-2010道路甩挂运输车辆技术条件

80公路GB/T 20839-2007智能交通系统通用术语

81公路JT/T 486-2002交通统计信息交换格式

82公路JT/T 697.10-2009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10部分:交通统计信息基础数据元

83公路JT/T 590-2004北斗一号民用车(船)载遇险报警终端设备技术条件和使用要求

84公路JT/T 592-2004北斗一号民用车(船)载终端设备技术条件和使用要求

85公路GB/T 17424-2009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GNSS)技术要求

86交通科技JT/T 483-2002交通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87交通科技JT/T 734-2009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系统建设要求

88交通科技JT/T 735.1-2009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建设要求第1部分:核心元数据89交通科技JT/T 735.2-2009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建设要求第2部分:分类与编码90交通科技JT/T 735.3-2009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建设要求第3部分:数据元

91水运JT/T 626-2005水上移动业务电台识别

92水运GB/T 16162-2009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术语

93水运JT/T 627-2005内河VHF船岸数据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94水运JT/T 625-2005内河航运企业GPS/GSM&GPRS/GIS/NET系统技术要求

95水运GB/T 20068-2006船载自动识别系统(AIS)技术要求

96水运JT/T 628-2005内河VHF船岸数据通信船舶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97水运JT/T 766-200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监测终端技术要求

98水运JT/T 767-200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监测终端数据交换协议

99水运JT/T 768-200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遇险报警终端技术要求

100水运JT/T 591-2004北斗一号民用数据采集终端设备技术条件和使用要求

101水运JT/T 732.1-2008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第1部分:系统平台

102水运JT/T 732.2-2008船舶卫星定位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第2部分:船载终端

103水运JT 377-1998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播发标准

104水运GB 15215-1994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数字选择呼叫(DSC)设备性能要求105水运GB 15216-1994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性能要求106水运GB 15304-1994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107水运GB/T 16725-1997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船用单边带收、发信机技术要求108水运GB/T 19490-2004水上移动业务通信规则总则

109水运GB/T 11711-2002船用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

110水运GB/T 26782.1-2011卫星导航船舶监管信息系统第1部分:系统组成与功能定义

111水运JT/T 335-1997水上安全监督站配布条件及设施设备配备要求

112水运JT/T 765.1-2009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第1部分:术语

113水运JT/T 326-2009港口带式输送机能源利用效率检测方法

114水运JT/T 314-2009港口电动式起重机能源利用效率检测方法

115水运JT/T 484-2002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

116水运JT/T 430-2000港口收费信息分类及代码

117水运JT/T 485-2002港口外贸收费管理系统规范

118水运GB/T 23678-2009供应链监控用集装箱电子箱封应用技术规范

119水运JT/T 656-2006基于XML的货物装卸和搬移报告报文

120水运JT/T 726-2008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数据交换-基于XML的舱单报文

121水运JT/T 725-2008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数据交换-基于XML的装/卸报告报文

122水运GB/T 22431-2008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船舶离港报文

123水运GB/T 22433-2008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堆存报告报文

124水运GB/T 22432-2008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挂靠信息报文

125水运GB/T 22430-2008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进/出门报告报文

126水运GB/T 22434-2008集装箱运输电子数据交换运输计划及实施信息报文

127水运GB/T 17272.2-1998集装箱在船舶上的信息电传数据代码

128水运GB/T 17272.1-1998集装箱在船舶上的信息箱位坐标代码

129水运JT/T 697.11-2009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11部分:船舶检验信息基础数据元

130水运JT/T 697.12-2009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12部分:船载客货信息基础数据元

131水运JT/T 697.3-2007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3部分:港口信息基础数据元

132水运JT/T 697.4-2007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4部分:航道信息基础数据元

133水运JT/T 697.5-2007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5部分:船舶信息基础数据元

134水运JT/T 697.6-2008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6部分:船员信息基础数据元

135水运JT/T 697.8-2008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8部分:水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

136水运JT/T 406-1999水路客运计算机售票管理信息系统要求

137水运JT/T 765.2-2009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第2部分:数据传输

138水运JT/T 765.3-2009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第3部分:显示准则

139水运JT/T 765.4-2009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第4部分:数据有效性检验

140水运JT/T 765.5-2009长江电子航道图制作规范第5部分:数据保护

141水运JT 556-2004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

142水运JT/T 704-2007水上通信、导航和信息词汇

143水运JT/T 624-2005海(江)岸电台中频/甚高频数字选择呼叫(MF/VHFDSC)系统维护修理技术要求

144水运JT/T 75-2007交通系统水运人工制有线/无线转接控制台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145水运JT/T 679-2007甚高频(VHF)岸台技术要求

146水运JT/T 219-1996船用通信、导航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

147水运JT/T 680.10-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10部分:甚高频(VHF)无线电装置

148水运JT/T 680.11-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11部分:蓄电池和充电设备

149水运JT/T 680.12-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12部分:船舶电台天线和接地

150水运JT/T 680.13-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13部分:406MHz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

151水运JT/T 680.14-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14部分:9GHz搜救雷达应答器

152水运JT/T 680.15-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15部分:救生艇(筏)双向甚高频便携式无线电话

153水运JT/T 680.1-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

154水运JT/T 680.2-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2部分:导航雷达

155水运JT/T 680.3-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3部分:回声测探仪156水运JT/T 680.4-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4部分:陀螺罗经

157水运JT/T 680.5-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5部分:电磁计程仪158水运JT/T 680.6-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6部分:自动操舵仪159水运JT/T 680.7-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7部分:多普勒计程仪160水运JT/T 680.8-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8部分:声相关计程仪161水运JT/T 680.9-2007船用通信导航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技术要求第9部分:磁罗经

162水运JT/T 622-2005港口装卸机械电气安全规程

163水运JT/T 93-2008港口装卸机械电气设备安装及检测规范

164水运JT/T 730-2008航标灯光强测量和灯光射程计算

165水运JT/T 788-2010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技术规范

166水运GB/T 15511-1995海洋船电气自动化系统一般要求

167水运JT/T 76-2009VHF应急无线电示位标

168水运JT/T 73-2007船用雷达性能监测器

169水运JT/T 74-2007雷达指向标

170水运JT/T 681.1-2007内河船舶导航雷达第1部分:性能要求

171水运JT/T 681.2-2007内河船舶导航雷达第2部分:实船性能试验方法

172水运GB/T 16982-1997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

173水运GB/T 19491-2004国际移动卫星B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

174水运GB/T 11197-2003海上船舶无线电通话标准用语

175水运JT/T 696-2007长江船用短波单边带电台使用技术要求

176水运GB/T 17273-2006集装箱设备数据交换(CEDEX)一般通信代码

177水运GB/T 19946-2005包装-用于发货、运输和收货标签的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178水运JT/T 760—2009浮标通用技术条件

179水运JT/T439-2001港口动力接电箱通用技术要求

180水运JT/T 730—2008航标灯光强测量和灯光射程计算

181水运JT/T 761—2009航标灯通用技术条件

182水运GB/T 17273-2006集装箱设备数据交换(CEDEX)一般通信代码

183水运GB/T 1836-1997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

184水运GB/T 17272.2-1998集装箱在船舶上的信息电传数据代码

185水运GB/T 17272.1-1998集装箱在船舶上的信息箱位坐标代码

186水运JT376-1998内河通航水域桥梁警示标志

187水运JT/T696—2007长江船用短波单边带电台性能要求

188综合GB 14391-2009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

189综合JT/T 629-2005Ku波段车/船载卫星电视接收站

190综合GB/T 26767-2011道路、水路货物运输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元

191综合GB/T 26768-2011道路、水路货物运输基础数据元

192综合JT/T 748-2009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业务分类

193综合GB/T 22263.1-2008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第1部分:基础术语194综合GB/T 23831-2009物流信息分类与代码

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

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建立综合运输体系,部党组在在今年的交通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交通运输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专项部署了“努力提高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工作,而且将信息化建设贯穿于“一条主线”、“五个努力”全过程之中。认真贯彻部党组对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紧迫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梳理既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特别要全面的把握信息化建设资源和潜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行业信息化下步发展的起点、目标和路径,推进其对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宏峰部长的指示精神,经过近一个时期的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信息化基础条件、系统建设、保障体系和业务应用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提高业务管理效率、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完善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先后建成并完善交通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和行业信息传输专网,形成了基础网络体系。实现了部与4个省厅级单位、90多个大中型港口以及190个政务信息报送单位的行业专网连通。初步建成覆盖海事系统14个直属海事局、所有分支机构和部分派出机构的海事信息网。高速公路专用光纤通信网络已超过6万公里,并有20个省市已实现省内联网。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海事卫星系统、低级轨道卫星搜救系统、交通运输VSAT安全应急宽带通信系统、沿海沿江水上无线电通信系统。 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得到充分重视。部机关相继建设使用了水运生产快速统计、交通政务信息、路况信息报送等50多套业务应用系统,组织建设了20个港航EDI中心;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 设 计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0 第2章可行性分析 (2) 2.1 目的及意义 (2) 2.2 指导思想 (2) 2.3 社会经济效益 (3) 第3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5) 3.1 XX市道路交通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5) 3.2 基本对策 (6) 第4章公安交警指挥中心的构成 (8) 第5章设计依据 (10) 第6章设计方案 (12) 6.1 110/122/119接处警系统 (12) 6.1.1 概述 (12) 6.1.2 系统总体介绍 (15) 6.1.3 系统开通前期准备及环境要求 (23) 6.1.4 售后服务及承诺 (26) 6.2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8) 6.2.1 前言 (28) 6.2.2 系统原理简述 (29) 6.2.3 系统基本构成 (30) 6.2.4 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特点 (36) 6.2.5 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 (40) 6.3 网络监控系统 (49) 6.3.1 系统构成 (50) 6.3.2 系统原理简述 (50) 6.3.3 设备选型说明 (51) 第1章打印 (164) 6.4 网络视频电子警察系统 (167) 6.4.1 前言 (167) 6.4.2 系统原理简述 (167) 6.4.3 系统主要特点 (168) 6.4.4 合理化建议 (169) 6.4.5 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 (170) 6.4.6 Windows NT (186) 6.5 视频数字硬盘录像系统 (189) 6.5.1 主要特性 (190) 6.5.2 实时多路数字视频录像,多画面显示和传输 (190) 6.6 磁盘阵列 (194) 6.7 中控室器材的总装设计及安装布局 (199) 6.8 系统供/配电及接地 (200)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 本课的目的: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学习交通运输信息的基本技术和方法,通过对铁路主要的信息系统如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铁路客票预售及发售系统、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铁路编组站货车信息系统等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进而使学生具有研究和开发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对铁路运输现代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交通运输信息、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了解交通运输信息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初步了解和掌握铁路运输中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铁路客票预售及发售系统等主要信息系统。 3、初步具备研究和开发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成绩考核方法 ①资料查阅及小论文(40%) ②卷面考试(60%)

教学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TMIS系统 编组站自动化系统 客票发售和预售系统 客运站综合信息系统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联系方式: 吕红霞 87600706(办) 87630828(家)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绪论 一、铁路运输的特点 1.铁路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它是由许多部门,例如,车务、工务、机务、电务等系统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进行运输生产活动的综合性企业。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而且是在集中同意指挥下各部门围绕着完成运行图所规定的运输任务而共同努力。 2.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具有点多、线长,连续性强、节奏性强等特点 1)点多:全路有5千多个大小车站,是铁路运输工作和基层生产单位。 2)线长:全路有6万多公里线路,到95年底营业线路超过6万公里。 3)连续性强:铁路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全天候运转,除了特殊灾害,风雨无阻。 4)节奏性强:铁路就象一个交响乐队,各部门只有在统一的指挥下,协调的有节奏的进行工作,才能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正点,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当好先行。铁路是半军事化企业,总调度长代表部长指挥生产。 二、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应用计算机的必要性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省交通运输信息化 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程序,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有序发展,根据国家和**省信息化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指由财政资金、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投资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筹融资的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业务应用及交通运输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由交通运输信息网络、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平台等构成。 交通运输业务应用由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的各类交通运输业务应用系统构成。 交通运输信息化保障体系由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和运行维护体系等构成。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包括日常的硬件设备更换及添置。 第三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范围包括省交通运输厅(含直属

单位)信息化建设、省辖市交通运输局(委)(含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扩权县(市)交通运输局(含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 第四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交通运输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构。 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二)制订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 (三)审定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包括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重大信息工程项目、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开发及人才培养等)以及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 (四)解决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大、中型计算机网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厅信息办)是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切实加快交通运 输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是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更好为公众服务的必然趋势。因此,借助和应用现代信息处 理技术,不断推动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交通行业才能适应交通建设、生 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发展需求,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 猛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 国的共同选择。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大 战略举措,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信息化将对增强国家、地区和行业竞 争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信息化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 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旅客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要求交通设施和环境进行全面运行监测和 感知,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和规范管理服务流程,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 障能力。信息化既是促进和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集约化、智能化、人本化主要 内容,也是要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然选择。 3.信息化是交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交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 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数量和规模上达到一定的积累,就要更加注重提升质量 和服务。实现交通“三个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发挥信息化集约效益和倍增效应,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整合交通运输资源,优化组织模式,提高 交通运输装备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占用,推进交通运输发展向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 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逐步推广应用,为道路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信 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全国初步实现了公路基础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管理,部分省份还初步建立了公路数据库,并实现了公路属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交互 查询,建立了不同比例的电子地图,基本满足了日常道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数据需求,为可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平台。 信息化成为现代公路管理的重要工具。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以管理公路信息资源为工具,解决所管养公路基础数 据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这样,公路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详细的掌握最基本的公路的 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应能同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从而构建可视化的电子公路,使宏观决策、行业管理等工作更方便、快捷。 2.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 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如公路基本情况、堵塞、断交、封闭、施工等信息。这项工作是新形势对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更是体现全行业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慧交通系统集成)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 慧交通系统集成) 1.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 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 体先进性。 2.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 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 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 和长期稳定性。 3.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 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 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2.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内进行定期维护。 (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既有结构的监测资料,供评估单位分析外部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安全的风险及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 3.系统架构 (1)城市轨道建设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技术标准与规范是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指为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而制定的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格式标准、系统建设和运行规范等,用于实现现场巡检与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图像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应用协作。 (2)网络层 网络是信息平台建设的神经,用以构建各级节点、监控平台、应用系统之间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与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表现在: (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 (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 (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 1.2.2业务目标 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 (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 (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3)加强对首都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

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 (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 (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 (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 实现统一、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状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 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 通过多种信息发布手段,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满足公众在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的信息服务需求以及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 通过及时、准确的交通诱导和停车诱导,有效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 公众信息服务资源的采集率和共享率均达到80%以上;公众满意率大幅提高。 (4)公交运营调度智能、高效 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跟踪定位和场站实时监控,实现公交线路、车辆的实时、智能调度,并为公交场站、站台的出行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公交到站时刻等乘客信息服务。 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对西安市西北域新城建设及西安市交通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支撑,是信息惠民的重要体现,是西安市交通委实行西安市智能交通建设一盘棋的重大举措,其将为西安市新城交通枢纽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的示范性作用,为建设发展西北西北域交通枢纽提供了保证。

地方交通运输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1)

地方交通运输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范 文(1) 交通运输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年,市交通运输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紧密围绕目标任务,结合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特点,继续以“重调研、定规划”的指导思想,稳步推进**公路运输枢纽组织管理中心信息系统(一期)项目建设,加快交通科技推广应用,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较好地推动了市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行业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行业对加快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理念已取得共识。市交通运输局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强信息化项目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推进系统整合,采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我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进一步加快,为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我市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

成绩,但与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公众出行的要求和信息化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差距。一是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共享,二是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有待加强,四是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二、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年,市交通运输局的信息化建设在统一网络、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政务信息数据库强力推进,应用系统的开发与推广成效明显,管理效能普遍提升。 (一)我市公路运输枢纽组织管理中心信息系统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公路运输枢纽组织管理中心信息系统一期工程项目是市交通运输局**年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今年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公路运输枢纽组织管理中心信息系统一期工程项目的信息化单项投资**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投标程序,全面进入建设阶段,项目预计**年初竣工。 (二)市民卡工程(交通一卡通系统)前期工作开局良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 项目介绍 第1章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设计方案

1.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 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 体先进性。 2.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 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 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 和长期稳定性。 3.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 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 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2.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进行定期维护。 (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既有结构的监测资料,供评估单位分析外部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安全的风险及制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2019年)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2019年) 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xx年) 目录 目录I 一.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图1 二.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明细表7100 基础通用7101 术语及符号7102 分类与代码7103 数据元与元数据10104 通用规则14200 基础设施15201 硬件设备15202 网络与通信19300 数据资源24301 数据表示24302 数据采集26303 数据交换26304 数据管理33400 信息应用34401 技术要求34402 测试维护52500 网络安全54501 安全技术54502 安全管理54503 网络信任55504 安全服务55600工程规范56601 工程建设56602 工程管理59603 工程运维59 三.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统计表61 四.编制说明62 (一)编制目的。62 (二)编制依据。62 (三)编制原则。63 (四)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范围界定。64 (五)标准体系构成。64 (六)其他65 II

一.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图注:标准体系类别说明100 基础通用标准分类号标准类别标准类别内容说明100 基础通用在综合交通运输.公路.水路信息化(表中以下简称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具有广泛适用范围的基础性或特定领域的通用条款的标准。主要包括:术语.符号.分类.代码.数据元.元数据.规则等。 101 术语及符号交通运输信息化及其应用涉及的相关术语类及符号类标准。 102 分类与代码交通运输信息化及其应用涉及的分类标准.代码标准。 103 数据元与元数据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的数据元与元数据标准。 104 通用规则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普遍适用的规范.规则等技术要求。 200 基础设施标准分类号标准类别标准类别内容说明200 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的硬件设备.有线(无线)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类标准。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网络与通信技术标准。 201 硬件设备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的硬件设备类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收费.IC卡类.卫星定位类.监测信息采集类.基础设施装备类.移动终端类.物联传感设备等技术标准。 202 网络与通信交通运输信息化领域的网络与通信技术类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类.高速公路监控设施通信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研究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9-10-16T16:24:28.5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作者:李武兵李贺[导读] 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河南宁中路桥建筑有限公司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道路交通属于公共事业范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大力发展和推进交通信息化,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以及充分挖掘和利用公共资源提供了条件,对于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文章提出了实现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目标的保障措施,就是要科学制定规划,增加投入确保规划落实,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人 才培养。 关键词:信息化;道路交通;管理;应用 1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分析众所周知,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关键,其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是将现今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与道路交通生产力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为了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问题,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对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交通信息的统计是加强交通管理,促进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还能够方便社会公众对出行信息进行了解,从而促进交通领域的交流。因此,需要加强交通统计工作,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中的信息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交通发展。这些都是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交通现代化建设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道路交通管理方式相比较,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能够促进道路网络功能的发挥,全面提升道路的运输效率,从而缓解道路交通堵塞的局面,减少道路建设的成本,促进道路运输的全面发展。在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的规矩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于促进交通企业的科学化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信息化建设能够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促进道路交通的智能化发展。2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2.1对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现阶段,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对交通管理信息化缺乏系统性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相关人员对道路交通管理以及行政执法的概念不清楚,经常会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并且对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一些管理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多,与其加强信息化建设,不如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其次,在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管理者将计算机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依靠,认为计算机无所不能,从而忽略了对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这一系列因素都是造成现代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2.2现行的交通管理系统不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道路管理中的多个部门,不同的部门在履行各自的职责时需要有一定的协调性,而实际管理中道路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复性,带来资源的严重浪费。此外,不同管理部之间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尤其是政府与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与信息化建设研发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导致已经建成的管理系统与信息采集系统之间不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各个系统之间缺乏联系,系统基本都是处于独立的状态,不能够实现有效的管理运营。现行的交通管理系统中缺乏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为了能够让信息化建设符合道路交通的需要,需要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调查,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建设方案,可以促进道路信息化建设形成专门的管理机构。 2.3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缺乏足够的建设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我国虽然在道路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这种资金的投入距信息化建设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外加管理信息技术的投入不足,最终导致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低下,迫使一些有关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研发项目被停止。还有一些城市中制定了道路交通管理规划,而规划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相对较少,无法保障建设资金的稳定性。资金来源的不统一和资金额度的不稳定,导致一些大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还有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信息化建设发展处于空白阶段。 3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策略3.1加强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强交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现代化管理,从而满足交通运输需求。而信息化建设就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体现,管理观念则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只有管理观念的科学化才能够促进管理手段满足现代化要求。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在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坚持先进性和实用性一致的原则,避免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要将软件管理与硬件建设相互结合,从而保证信息建设中客观与实际应用的统一。 3.2科学规划交通信息化管理方式对交通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信息化建设质量实施的基本保障,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交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因此,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需要做好相关的统筹规划工作,在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体现权威性、综合性以及计划性的基础上明确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并且清楚的了解交通信息化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建设重点,从而确保建设标准和规划的统一性。此外,需要明确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主要建设目标,从而确保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3.3加强信息化管理设备的更新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知识

Xx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与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表现在: (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 (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 (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1.2.2业务目标 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

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 (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 (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3)加强对首都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 (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 (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 (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 实现统一、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状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 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

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14-03-24T10:03:14.71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兴 [导读]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 王兴辽宁大连普兰店市公路管理段116200 摘要随着我国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切实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更好为公众服务的必然趋势。因此,借助和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不断推动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交通行业才能适应交通建设、生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发展需求,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信息化将对增强国家、地区和行业竞争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信息化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旅客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要求交通设施和环境进行全面运行监测和感知,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和规范管理服务流程,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信息化既是促进和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集约化、智能化、人本化主要内容,也是要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然选择。 3.信息化是交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交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数量和规模上达到一定的积累,就要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服务。实现交通“三个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发挥信息化集约效益和倍增效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整合交通运输资源,优化组织模式,提高交通运输装备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占用,推进交通运输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逐步推广应用,为道路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全国初步实现了公路基础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管理,部分省份还初步建立了公路数据库,并实现了公路属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交互查询,建立了不同比例的电子地图,基本满足了日常道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数据需求,为可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平台。 信息化成为现代公路管理的重要工具。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以管理公路信息资源为工具,解决所管养公路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这样,公路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详细的掌握最基本的公路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应能同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从而构建可视化的电子公路,使宏观决策、行业管理等工作更方便、快捷。 2.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如公路基本情况、堵塞、断交、封闭、施工等信息。这项工作是新形势对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更是体现全行业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会形象的重要措施。 3.公路管理信息化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公路管理工作的许多决策都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如公路养护计划管理、超限运输路线安排等,应结合公路技术状况、公路病害、交通量、公路基本情况等综合因素。 三、加快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信息化建设管理、交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等级保护、公路路况信息采集发布、信息化建设管理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的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结合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系统建设,逐步构建一个职责明确、组织协调、科学高效、开放和谐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达到交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2.加大资金投入。交通运输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交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维护。建立信息化资金补助制度,对符合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架构和发展方向,具有示范作用的项目给予补助,对一些具有探索性、开创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给予扶持。探索建立多元的信息化投资机制,分层次、多渠道地筹措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资金,逐步形成行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局面。 3.统一规范标准,不断完善信息应用系统。首先,要以规范运管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在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整合业务需求,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并不断提高软硬件建设的针对性,加快软硬件更新升级,以不断适应运管行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以严格的项目管理体制为保证,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实现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目的,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数据及软件平台的标准化。 4.重视信息化培训和人才培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健全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继续教育制度,鼓励他们不断提升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提高队伍素质。转变引才理念,科学规划人员结构,合理引进人才,创新用才方式,由"引才”向“引智”转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技术咨询、科研攻关、短期聘用、合用管理等方式,与信息管理、应用和开发高端人才建立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利用他们的智力资源为交通运输发展服务,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强、层次合理,既熟悉交通专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交通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5.信息化建设中要注意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在建设信息网络系统时,应同步建立安全保密体系,坚持内网外网分离,利用数据备份与恢复、身份认证、实时检测与监控、访问控制、病毒防护等手段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并通过定期培训、教育等方式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和安全防护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公路信息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总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以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为宗旨。因此,必须进一步解决客观现实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 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不断改进着人们对传统交通管理的理念,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交通信息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 ,是实现城市交通管理和运营的重要方式。经过多年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快速建设,我国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创造了众多成果,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 缓慢、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也阻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 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一)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概念 众所周知,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 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关键,其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是将现今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二)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

现阶段,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对交通管理现代化 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贯穿于交通管理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信 息化不仅是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也是为广大交 通参与者提供服务的主要信息来源。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 可以达到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准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目的。 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应用 目前,各级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都已经认识到,在现有 基础上提高交通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是缓解交通供需矛盾 的重要手段,并且把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列入城市 建设的规划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应用层面的软件却跟不上,致使大多数设备无法发挥效 (二)重系统建设,轻人才培养 部分管理者对交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还停留 在硬件建设的层面,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导致既懂得交通管 理业务又精通信息化应用的人才极少,造成交通管理信息化 水平的落后,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完成后,往往忽略 了后期的系统运维。由于没有专项的运维经费,造成大量的 基础设施因为网络不通或者轻微损坏无法使用,以至于系统 台匕 能,造成非常大的浪费

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交通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2015-1-21 23:22:31科学规划谋发展强化应用促管理奋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交通信息化建设从2000年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系统建设到系统整合与综合系统建设,再到逐步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2.39亿元,已深入到公路建设管养、运输服务、安全生产监管、服务质量评价、交通政务、交通决策支持、城市智能交通信息管理及服务等多个领域,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一、科学规划,绘制交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蓝图**交通信息化建设起步之初,就紧扣交通运输需求,将整体规划与统筹安排作为首要工作,以此指导和保障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建设和稳步发展。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制定了周期性发展规划,为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和发展打牢了基础。2000年以来,我委分别对“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交通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建设目标、项目计划、建设时序和建设模式。提出了面向三个层次,实现三种功能的交集道路基本信息,构建了全市路网GIS数据库。实现了对路基、路面、桥涵、沿线设施的日常养护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公路养护管理效率。按照省厅统一安排,在我市国省干道建设了15个自动化交通流量测量站,通过自动采集、实时报送、分析道路流量数据,增强了交通流量调查的实时性和统计的科学性。二是运输服务领域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日臻成熟。公交行业以公交电子站牌系统、智能调度系统、行业监管系统建设为引领,带动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提升。中心城区建立了1100多块电子站牌,实时发布公交动态运行信息,方便了公众乘车出行。智能调度系统根据客流量调度发车,在提升车辆投放效率、载客量、运营车速的同时,减少了车辆无效重复投放,节约了大量的里程和费用。行业监管系统从供应保障、安全监督、服务质量、线网运行等方面全面评价城市公交运行状况,为政府决策、行业管理提供了支撑。出租汽车行业2012年建成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升级改造出租汽车车载终端,新建行业数据中心、行业监管中心、电召服务中心以及引入天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