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1年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2001年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2001年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01

(送审稿)

重庆市水利局

二OO二年四月

目录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

三蓄水动态

四供用水量

五水环境

六重要水事

七综合分析

前言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统计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36条。

降水量 2001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915.1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754.0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6.2%,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2.0%,属枯水年份。

2001年全市降水在地域分布上普遍偏少,除渝东北部城口县、开县、巫溪县交界处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持平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0.0%-40.0%,其中万州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0.0%,为枯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1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332.5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8.5%,比上年减少44.3%。

蓄水动态 2001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7.670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8.9%。

供用水量 2001年全市总供水量为57.556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0%;总用水量为57.556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1%。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35.3%,工业用水占42.5%,生活用水占22.2%。

用水指标 2001年全市人均用水量186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32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24立方米(不含火电为237立方米); 城镇生活人均综合用水量239升/天,农村生活人均综合用水量77升/天;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41立方米。

河流水质“三江”共计921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重庆市“三江”河流水质状况与往年相比无较大变化,长江重庆段水质以Ⅲ、Ⅳ类为主,Ⅲ、Ⅳ类水质河段占评价河长的76.9%;嘉陵江重庆段Ⅲ类水河段占评价河长的76.2%;乌江水质较好,全年水质均为Ⅱ类。

重庆市次级河流污染仍然严重,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监测断面数占总监测断面数的47.0%。

二 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1年全市年平均降水915.1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754.0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6.2%,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2.0%,属枯水年份。

2001年全市降水在地域分布上普遍偏少,除渝东北部城口县、开县、巫溪县交界处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持平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均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0.0%-40.0%,其中万州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0.0%。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4-8月。4-8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5.3%。

2001年重庆市雨量代表站月降雨量图

501001502002503001

23456789101112

时间(月)

重庆市行政分区降水量比较图

重庆市行政分区降水量比较图

降水量

2001年重庆市降水量等值线图

2001年重庆市降水量距平等值线图

(二)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本公报指当地地表径流量,不包括过境水量)。2001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332.50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44.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38.5%。地表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与降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基本一致。

(三)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由降水和地表水体下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

量。2001年我市地下水资源量为70.05亿立方米。其中北部、东部、东南部岩溶地区地下水含量丰富,西部、西南部浅丘区地下水含量较少。

(四)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间相互转换的重复计算量而得。2001年我市地表水资源量332.5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0.05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70.0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332.50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403.5毫米,平均产水系数0.44,平均产水模数40.3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重庆市地表水资源量年际间分配图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

地表水资源量

2001年重庆市行政分区水资源量表

单位: 毫米、百万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行政分区和年际比较图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江北区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双桥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县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

地表水资源行政分区和年际比较图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

忠县

开县

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黔江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

三蓄水动态

2001年末(简称当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7.6703亿立方米,其中4座大型水库蓄水量4.5242亿立方米,38座中型水库蓄水量3.1461亿立方米,分别占总蓄水量的 59.0%和41.0%。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较上年末减少了6.2140亿立方米,减少幅度达57.9%,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比上年末减少了1.1785亿立方米,减少幅度达27.5%。

重庆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图

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

2001年重庆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表

单位:亿立方米

重庆市用水组成图

32.5%

10.5%

农村生活

四 供用水量

(一)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2001年全市各类水工程供水总量为57.556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55.4476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1.7897亿立方米,污水处理回用0.3195亿立方米,分别占总供水量的96.3%、3.1%和0.6%。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20.2073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5.1920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30.0483亿立方米。

2001

年主城区供水总量为

16.0919亿立方米,占全市供水总量的28.0%,比2000年增长 2.3%。其中地表水供水15.7032亿立方米,占97.6%;地下水和污水处理回用供水分别为0.2483、0.1404亿立方米,分别占1.5%和0.9%。

(二)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2001年全市总用水量为57.5568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 2.1%。其中农业用水20.314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5.3%;工业用水24.458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2.5%;生活用水12.784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22.2%。

蓄、引、提供水比例图

提水蓄水

主城区供水组成图

地下水97.6%

主城区用水组成图

25.8%

工业61.6%

12.6%

2001年主城区总用水量为

16.0919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28.0%。其中生活用水 4.155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9.9162亿立方米,农业用水2.0201亿立方米。

(三)耗水量

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人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2001年全市总耗水量为24.682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2.9%。其中农业耗水16.0917亿立方米,工业耗水3.7960亿立方米,生活耗水4.7958亿立方米,耗水量中以农业耗水为主。

五 水环境

(一)废污水排放量

2001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3.0360亿吨(不含火电和矿坑排水量),其中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为8.1855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8505亿吨。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集中处理量为0.6206亿吨,集中处理率为12.7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6.9822亿吨,达标率为85.3%。

(二)江河水资源质量

1.主要江河水资源质量

2001年,“三江”水质评价河长共921公里,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三江”水质状况总体稳定,部分河段水质较差。

长江 评价河长584公里,评价断面为朱沱、铜罐驿、寸滩、清溪场、万县和奉节。排除大肠菌群的影响,全年水质以Ⅲ、

Ⅳ类

重庆市耗水量组成图

农业耗水65.2%

15.4%

生活耗水

19.4%

为主,Ⅲ、Ⅳ类水质占评价总河长的76.9%,其中Ⅳ类水质河段主要出现在重庆市主城区江段。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 m n 、总磷、氨氮、石油类和大肠菌群。

嘉陵江 评价河长130公里,评价断面为北碚和临江门。排除大肠菌群的影响,全年水质以Ⅲ、Ⅳ类为主,Ⅲ类水质占评价河长的76.2%;Ⅳ类水质占评价河长的23.8%,Ⅳ类水质主要出现在主城区临江门江段。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 m n 、总磷、氨氮、石油类和大肠菌群。

乌江 全年主要评价河长207公里,评价断面为武隆断面,全年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良好。

2001年重庆市主要江河水质状况表

单位:公里

2.次级河流水资源质量

重庆市次级河流水质仍然较差,在对全市66条次级河流170个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评价表明:水质属于Ⅲ类、Ⅳ类、V 类和劣V 类的断面数分别占监测断面总数的22.3%、22.9%、11.8%和11.8%,其中优于和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数占监测断面总数的

2001年重庆市“三江”水质状况图

0%

10%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嘉陵江

长江乌江

53.0%,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监测断面数占47.0%。

出现V 类和劣V 类水质断面的河流有临江河、龙溪河、盘溪河、磨滩河、凤咀江、高滩河及苎溪河等,主要超标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非离子氨、总磷、石油类、生化需氧量及粪大肠菌群等。

(三)水土流失情况

据遥感调查,2001年我市水土流失面积为52039.53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63.15%,为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全市水土流失中轻度流失13017.56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5.01%;中度流失25244.09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8.51%;强度流失10092.24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9.39%;极强度流失3323.67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6.39%;剧烈流失361.97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0.7%。水土流失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548.18吨/平方公里,年侵蚀量为18464.59万吨。

六 重要水事

(一) 洪旱灾情

2001年,我市遭受了旱灾和洪灾的袭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9.988亿元,损失严重。

旱灾 2001年全市遭受了春旱、夏旱、特大伏旱和秋旱的袭击,造成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市)普遍受灾,受灾人口1566.71万人,受灾作物面积1724.82万亩,粮食减产243.46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3.59亿元。

洪灾 2001年全市发生了5次较大的局部暴雨洪灾,造成全市27个区县(自治县、市)共407个乡镇、239.9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万间,死亡人口17人;作物受灾面积475.02万亩,粮食减产24.26万吨,直接经济损失总计6.398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411亿元。

重庆市次级河流水质状况图

(二)水利水电建设

2001年全市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大中型建设项目共36处,其中中型水库12处,堤防工程10处,病险水库10处,大灌区4处。全年共有10座中型水库完成枢纽工程,当年完成投资 3.2582亿元;新开工中型病险水库整治9座,当年完成投资0.5203亿元;全年新增库容1.06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5.32万立方米/日,解决困难饮水人口36.39万人,新增有效灌面12.09万亩,改善灌面10.85万亩;新建及加固堤防10.06公里,完成投资6.5214亿元。

截止2001年底,全市拥有电站1083处,装机容量135.94万千瓦(其中水电102.33万千瓦,火电33.6万千瓦);有27个区县(自治县、市)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地方电网,其中24个区县(自治县、市)已经形成了发、输、配一体化经营的完整的地方电网,覆盖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

(三)河道防汛能力建设

2001年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加强了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多渠道争取资金,组建完成了全市防汛抗旱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和水情信息自动传输系统,实现了全市洪旱灾情信息的交换和水文气象信息的接收、转发、处理自动化。

同时建成了重庆市寸滩以上沿江城镇防洪预警自动测报系统一期工程,完成了1个中心站、7个集合站、5个中继站和长江干流及其5条支流上的15个遥测站的建设。

(四)水资源规划

首次运用资源水利新思路,编制完成了《重庆市重点城市水资源规划》。同时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水功能区划报告》,并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审查。

(五)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2001年重庆市已建成6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13.9万吨/日,并有13个区县(自治县、市)的19座污水处理厂于12月31日前

全部开工建设,处理规模51万吨/日,将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的改善带来积极的作用。

(六)水土流失治理

2001年,水利部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8.5Km2,其中坡耕地改造18.65万亩,经济果林种植28.71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53.26万亩,种草8.56万亩;实施封禁管育77.19万亩,推行保土耕作措施39.91万亩。

(七)政策法规

2001年,市人大修订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同时由市人大带队,市人大农林委、财经委、城环委等单位参加,对全市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执行《水土保持法》的情况及贯彻落实环保世纪行所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

七综合分析

(一)水量平衡

2001年我市总入境水量为4146.09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径流量332.50亿立方米;总出境水量为4138.50亿立方米。水量基本平衡。

(二)水资源利用分析

2001年全市总供水量为57.5568亿立方米,较2000年增加2.0%,总用水量为57.5568亿立方米,较2000年增加2.1%,供用水量一致。分析2001年供用水量较2000年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2001年重庆市为枯水年,全市普遍遭受旱灾,农林牧渔业供用水量增加较多;二是生活及公共用水略有增加。

2001年全市总耗水量为24.6825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42.9%,耗水量中以农业耗水为主。

(三)用水指标分析

2001年全市人均用水量186立方米/年;万元GDP 用水量32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24立方米(不含火电为248立方米); 城镇生活人均综合日用水量239升/天,农村生活人均综合日用水量77升/天;农田灌溉亩均242立方米。

分析1997至2001年我市各行业用水指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人均生活用水量呈增长趋势,城镇生活及农村生活人均综合日用水量也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万元GDP 用水量下降幅度较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于仅一年的数据,因此未作分析.

重庆市用水指标趋势分析

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

2013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3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四年五月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技术规范采用《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3) 三蓄水动态 (10) 四供用水量 (12) 五水资源质量 (15) 六综合分析 (17) 七重要水事 (19)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1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条。 降水量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7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5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18%,属偏枯年份。 水资源量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74.3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0.5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45%。 蓄水动态201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49.420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0850亿立方米,下降4.05%。 供用水量201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83.906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7%。 用水指标2013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83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6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7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128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7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日用水量

2000年水资源公报

年水资源公报 一、概述 年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平均值少。属枯水年。 当地水资源亿,比年减少,比多年平均减少。 全区总取用水量亿,比年亿减少,用水量减少主要是年农业灌溉用水水价调整和加强了灌溉管理与节水力度,农业取用水减少。工业取用水由于石嘴山电厂由年的亿的黄河水减少到年的亿,虽然其它工业用水有所增加,但工业取用水总量较年减少亿。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取用水量均有所增加。全区耗水总量亿,比年减少亿,其中农业耗水减少亿,其它耗水量均有所增加。 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为亿,出境水量为亿,进出境水量差亿。农业取用黄河水量亿,较年减少亿;灌区排水量亿,减少亿;耗水量(黄河水量)亿,减少亿。 二、水资源 (一)降水量 年宁夏全区年平均降水量214mm,折合降水总量为亿, 比上年减少,较多年均值减少,属枯水年。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由南向北递减,固原地区平均降水量最大339mm,银

川市次之为172mm,吴忠市、石嘴山市相对接近,分别为154mm、140mm。各流域分布:葫芦河最大为380mm,泾河次之366mm,黄河灌区仅146mm。六盘山、南华山、云雾山、罗山、贺兰山为相对高值区,中心雨量分别为500mm、400mm、400mm、200mm、200mm,较往年明显偏小。年全区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见附图。 按流域分区和行政分区统计:与多年均值相比,各河、各流域减少,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减少。与去年比,各河减少,各行政分区减少。(见表、表) (二)地表水资源 年全区天然地表水资源量为亿,折合径流深11.3mm,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少,比年减少(见表)。 地区分布:年径流深分布不均匀,全区年径流深变化在之间,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相对应。高值区主要有两个,贺兰山中心径流深,与去年接近;六盘山中心径流深,较去年明显偏少。总的趋势由南部减至黄河以南不足。北部黄河灌区径流深为,较去年明显偏少。各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见表,年径流深分布情况见附图。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从流域分区看:清水河最大为亿,泾河亿,葫芦河亿,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少、、;黄河左岸区间亿,折合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

第29卷第10期2010年10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29,No.10Oct.,2010 收稿日期:2010-01;修订日期:201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60697004)。作者简介:张洁(1982-),女,陕西西安人,主要从事人地关系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zhangxiyue1982@https://www.360docs.net/doc/3217191547.html, 1178-1184页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 张洁1,李同昇2,王武科2 (1.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西安710032;2.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127) 摘要: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 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调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仿真模拟;渭河流域 1引言 除了干旱的和寒冷的地区,全球陆地表面的大 部分区域都是由流域构成的[1]。流域是以河流为纽带的,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的,自然、经济、社会相互融合的,上、中、下游之间紧密相连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纵横交错的多维复杂的带状区域[2]。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是人与地以流域为依托形成的一个多层次、多变量、时间和空间相协调的耦合系统[3-4],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相互反馈过程是推动人地系统发展的根本动力[5]。随着人类对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扩大,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流域区逐步成为生态脆弱地区和敏感地区,流域人地关系成为地理学的关注点之一。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建立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基础上的,以反映反馈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特征的一类动力学模型,其突出特点是擅长处理非线性、复杂性、长期性和时变性等系统耦合问题[6]。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寻优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寻找系统较优或次优的结构与参数,以求得较优的系统功能。SD 模型通过 设定系统各种控制因素,以观测输入的控制因素变化时系统的行为和发展,从而能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实验。 由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用动态的、系统的、内部紧密关联的观点来研究流域,能很好的反映流域人地系统的独有特征,对研究和规划复杂的未来行为和相应的长期战略决策有独到的优点,因此有很多学者借助SD 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进行研究,王武科等[7]、喻小军等[8]、鲍超等[9]、王慧敏等[10]、秦丽云[11]对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等要素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方创琳等[12-13]、李同升等[14]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耦合优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此外,李林红[15]将SD 模型与投入产出表、郭怀成等[16]将SD 模型与多目标规划模型(IFMOP)有机结合研究流域环境系统。借助SD 模型既可以进行时间动态分析,又可进行部门间的协调,它能对系统内部、系统内外因素的互相关系予以明确的认识,对系统内所隐含的反馈回路予以清晰的体现[17-19]。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支撑,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实例建立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模型,并进行多种方案调控试验,求解流域人地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3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有关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分为21年(1980~2000年均值)和45年(1956~2000年均值)两种。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一、综述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龙羊峡以上、龙羊峡至兰州、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分别简称为龙以上、龙~兰、兰~头、头~龙、龙~三、三~花、花以下和内流区,下同)等流域分区。黄河流域行政和流域分区面积示意图分别见图1和图2。

2003年黄河流域降水明显偏多,平均降水量为555.6mm,折合降水总量4417.0亿m3。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看,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最大。汛期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全流域汛期降水在持续6年(1997~2002年)偏少后,转为多雨年。汛期流域总降水量全部为正距平。除兰州以上偏多1.3成外,其余地区偏多都在3成以上。其中泾渭洛河和三花区间汛期降水总量超过了1958年,为历史同期第一位。从汛期各月降水变化来看,月降水量偏多的程度(指距平值)呈递增的趋势,以8、9月份偏多最为突出,流域各分区月降水量偏多均在4成到1.5倍。 2003年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684.0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75.42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108.64亿m3。分别比上年水资源总量和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增大69.7%和5.7%,比1980~2000年均值偏多14.9%和23.3%,比1956~2000年均值偏多10.2%和23.2%。 2003年黄河流域共有大、中型水库148座,其中大型水库22座。大、中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44.13亿m3,其中大型水库年蓄水变量为139.87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各平原(盆地)区浅层地下水位上升者居多,仅有宁夏的银川(包括银南、银北)平原、内蒙古巴盟河套平原、三门峡河谷平原地下水位略有下降,其他平原(盆地)区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003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29.12亿m3(含跨流域调出的地表水量),其中地表水取水量296.04亿m3,地下水取水量133.08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36.45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243.57亿m3,,地下水耗水量92.88亿m3。 2003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1.46亿t,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9.46亿t,第二产业为29.33 亿t,第三产业为2.67亿t,火电厂直流式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为2.18亿t。

2004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4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96.6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985.9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0%,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4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5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6%。 蓄水动态 2004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2.88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 供用水量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8%;总用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6.8%。 用水指标 2004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30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96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31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9升/日。 河流水质 2004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288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1年水利统计公报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 (2002.10.07)

2001年水利主要指标表 一.水利基本建设 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加强以大江大河重要干支流堤防和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突出做好重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和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安全建设。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防洪安全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人饮解困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供水能力;进一步发展水电事业,加快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围绕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2001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60亿元,其中:防洪工程投资308亿元,占55%;灌溉工程投资70亿元,占13%;供水工程投资80亿元,占14%;水土保持工程投资17亿元,占3%。 水利基本建设在调整投资结构、优化资金配置的同时,突出重点,确保大中型项目、续建项目、投产项目以及防汛等应急项目建设,保证水利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完成275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49%;大中型水利基建项目完成投资340亿元,占全部完成投资的62%,一批大中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来源仍以国家投资为主。2001年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中,国家预算内拨款89亿元,占16 %;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193亿元,占34 %;贷款32亿元,占6 %;外资27亿元,占5 %;地方自筹投资174亿元,占31 %;水利建设基金21亿元,占4 %。 中央水利投资在近几年维持高水平的基础上又有大幅度增加。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4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国债投资302亿元,在去年178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24亿元。中央投资中防洪工程投资289亿元,占72%,主要加强了对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等重要堤防加固工程的投入,重点安排了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控制性枢纽等项目建设;水资源工程投资74.6亿元,占18.6%,重点安排了农村人饮、重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及续建配套等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投资24亿元,占6%,重点安排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生态建设和塔里木河、黑河生态和首都水资源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积极推动下,西部地区水利基建投资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西部地区共完成水利基建投资131亿元,比上年完成投资增长28%,中央水利投资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安排投资111亿元,是2000年的2.2倍。中央投资重点安排了一批江河治理工程、水资源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黑河、塔里木河等生态治理项目相继启动,尼尔基、百色、紫坪铺、沙坡头等水利枢纽工程陆续开工,都江堰灌区、河套灌区等大型灌区改造项目,以及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项目相继实施。 2001年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当年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为5243亿元,在建水利基建项目投产率为25%,固定资产形成率为59%。水利基建当年新增和恢复库容111亿立方米,

2016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前 言 《陕西省水资源公报》是陕西省水利厅定期向各级政府、社会 各界通报上年度全省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的专业性 年报。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向社会公布 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呼唤全社会关注水资源、珍惜水、 保护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批 准:王拴虎 审 定:张玉忠?王建杰 审 核:程子勇?吴?萍 审 查:龙正未?赵?洁?王清发 编 制:田宏伟?葛芬莉?刘小学?陈芳丽?薛亚莉 张春玲?古明兴?王?杰?张宏斌?杨建宏 靳姗姗?王灵灵?李润武?鱼晓利?赵丽云 张瑞萍?刘?莎?柴?娟?王?芳?艾?超? 陈?博?云亚静 主办单位:陕西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 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一?综述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13.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4.8%;长江流域7.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5.2%。 2016年陕西省平均年降水量为626.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87.4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4.6%,属平水年。 水资源总量为271.4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了35.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49.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7.3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计算量85.08亿立方米。 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90.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55.5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61.13%,地下水供水量33.2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6.64%,其他水源供水量为2.02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23%。 各部门总用水量90.8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33亿立方米,减少了0.4%,其中地表水用水量55.53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47亿立方米,减少了0.8%。农灌用水量48.0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2.91%;林牧渔畜用水量为9.5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53%;工业用水量13.6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07%;居民生活用水量13.2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61%;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用水量为6.2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88%。 全省总耗水量为54.63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0.1%。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34.84亿立方米。 2016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1.210亿吨,其中: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5.172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299亿吨,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4.739亿吨。全省排入江河的废污水总量为9.771亿吨。 全省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在7524.1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平均Ⅰ~Ⅲ类水质河长占71.1%,比2015年增加1.6%;Ⅳ~Ⅴ类水质河长占18.7%,比2015年增加3.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10.2%,比2015年减少5.0%。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黄河近550年天然径流量演变特征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9, 8(4), 313-32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3217191547.html,/journal/jwr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217191547.html,/10.12677/jwrr.2019.84037 Long-Term Evolution in Natural Runoff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Past 550 Years Bo Li1, Xingmin Mu1,2, Peng Gao1,2, Guangju Zhao1,2, Wenyi Sun1,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2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Yangling Shaanxi Received: Jun. 18th, 2019; accepted: Jul. 4th, 2019; published: Jul. 18th, 2019 Abstract Long-term historical runoff analysis is the basis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discharge in river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semi-arid region in northern China, and has long been suffered from water scarcity. It i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natural runoff to regulate and util-ize water resources. The present study applied the sliding average analysis, MK test and anomaly accu-mulation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trend and fluctuation, and used the Pettitt method to test the abrupt and Hurst index to evaluate the annual runoff with historical data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 1470 to 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tural runoff has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The time series remained strong persistence, indicating that the natural runoff still keeps decreasing in the future.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we found the most abundant natural runoff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th century and late Qing Dynasty. Abrupt changes occurred in 1641, 1731, 1757, 1816, 1864 (1861), 1933, 1989. The long-term time series indicated that the Yellow River has experienced five abundant water periods, two normal stages and five dry periods, and will stay in dry condition in the future. Natural runoff showed a peri-odicity of 3~4 years examined by wavelet transform. Keywords Natural Runoff, Historical Analysis, The Yellow River 黄河近550年天然径流量演变特征 李勃1,穆兴民1,2,高鹏1,2,赵广举1,2,孙文义1,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作者简介:孙文义(1983-),男,汉族,山西繁峙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GIS与生态水文。 *通讯作者。

重庆市2005年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05 重庆市水利局 二OO六年五月

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5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31.1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932.0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4.48%,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5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09.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8.77%,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0.21%。 蓄水动态 2005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6.529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8%。 供用水量 2005年,全市总供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5.49%;总用水量为71.1572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5.49%。 用水指标 2005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54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3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2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10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4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0升/日。 河流水质 2005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195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2002年水资源公报 一、来水分析计算 (一)降水量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22.2mm,折合降水总量941.4亿m3,比多年平均(1956 ~2002年系列)偏小7.3%,比2001年偏大6.0%,在1956至2002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33位,属于偏枯年。 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太湖湖西区成章站 1926.4mm,最小为丰沛区徐鲍庄站385.6mm,前者为后者的5.0倍,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00~1600mm,其中,徐州丰沛和沂北地区雨量较小,在400~600mm之间,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600~1000mm之间,长江干流及太湖东部地区在 1000~1400 mm之间,太湖湖西山区雨量较大,在1600mm以上。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小20.0%,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大6.6%,太湖区偏大13.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大部分比多年平均偏小,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和宿迁市分别偏小30.1%、28.3%和24.3%,而镇江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则比多年平均偏大 17.5%、15.9%和15.1%。 2002年降水量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3.7%,其中,沂沭泗流域平均为79.1%,淮河中上游为70.5%,淮河下游区为61.7%,长江下游干流为58.5%,太湖流域为58.1%。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期长19天,较常年梅期短2天。沿江苏南地区梅雨量为173.8mm,比常年梅雨量偏少17%。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85.72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81.9mm,比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181.41亿m3多4.31亿m3,比多年平均(1956~2002年系列)地表水资源量253.19亿m3偏小26.6%,在1956~2002年系列中排第31位。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小62.5%,长江下游干流偏小1.7%,太湖流域偏大33.2%。 年径流深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除洪泽湖和骆马湖等大水体外,北部的丰沛区仅为12.1mm,为我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出现在太湖流域的湖西区,为464.9mm。从行政分区上看,苏锡常镇地区一般均在420mm以上,而徐连淮宿地区仅在50~80mm左右。年径流的年内分配亦很不均匀。全省产生径流的月份,苏南地区除1、10、11月不产流外,其余月份均有径流产生,而苏北地区则主要在4~8月及12月6月中产生径流,其余月份产流量极少。 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不含长江)为281.75亿m3,其中沂沭泗入境3.71亿 m3,淮河上中游入境235.2亿m3,淮河下游入境2.36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入境约7.78亿m3,浙江太湖及浦南入境32.70亿m3。全省出境水量(除入海水量)为太湖区的66.47亿m3、固城石臼湖区的6.77亿m3以及南水北调出省水量0.59亿 m3。 2002年全省入海水量为218.03亿m3,其中,沂沭泗66.42亿m3,淮河下游区124.69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26.92亿m3。全省入江水量为158.84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17亿m3,长江干流24.68亿m3,太湖流域57.99亿m3。全省引江水量为196.99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97 亿m3,长江干流50.64亿m3,太湖流域69.38亿m3。 2002年长江干流大通站年径流量9926亿m3,洪泽湖出湖水量为185.15亿 m3,骆马湖出湖水量为0.23亿m3。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较常年偏少9.4%。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2001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380km,Ⅳ类水河长为197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3141km。 2001年重要水事:(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2)黄委启动“数字黄河”工程。(3)水利部召开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总结表彰大会。(4)汪恕诚部长提出“四不”治黄目标。(5)洛河发生氰化物污染事故。(6)水利部领导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7)第1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在郑州召开。(8)黄河东平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9)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拉西瓦水电站动工兴建。

一、水情概况

1.1降水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与上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多5.8%;与常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少9.4%。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525.8 mm 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21.6mm;兰州至头道拐的238.3mm为最小,其次为黄河内流区的293.0mm。2001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1 。 1.2实测河川径流量 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总体趋势是:自上游至下游,偏少幅度逐渐增大。兰州站偏少25.7%,花园口站偏少59.5%,利津站偏少86.2%。2001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河川径流量见表1。 2001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年径流量46.53亿m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5.64亿m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为40.89亿m3。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重庆主城区地下水参考word

重庆主城区有9个: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重庆市主城区首例“人造地下水”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其中一部分渗透到地表以下土层里和岩石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形成地下水。 我国的水资源以西南部最为丰富. 重庆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 各类水资源合计4648亿立方米, 由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重庆当地地表径流总量为511.4亿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与当地降水量成正相关。东南边缘山区,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开县), 而地区西部丘陵地区的永川仅360毫米, 相差达1倍多。当地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很大, 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5--4.2倍。重庆地区入境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36条, 通过长江于巫山县碚口出口。据推算, 入境地表径流总量为4005亿立方米, 出口为4292亿立方米。 利用重庆市主城区月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讨论该地区近百余年水资源量的年际及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评估,最后对未来10年重庆主城区水资源量进行了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从1892~2002年共111年重庆主城区年水资源量略有增多的趋势,其变化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近几年水资源量处于增强的偏丰期;未来10年重庆主城区水资源量可能有偏枯的趋势。 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等过境水资源丰富,当地水资源相对匮乏,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利用效率较低,西部地区如沙坪坝区水资源量相对偏少,北部、南部和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局部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长江、嘉陵江水量和水质较稳定,次级河流水环境较差。水资源综合承载能力约1300万——1600万人。 水价理论与定价方法研究——重庆市主城区供水价格建议 郭剑 【摘要】:水问题将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重大问题。我国的水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加剧;洪涝水患频发,经济损失巨大。水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有限自然资源。但由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工农业和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逐年大幅增长。1949—1993年,我国的总用水量以每十年增加1000亿立方米的规模递增。1993年,我国缺水225亿立方米。而且,估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水资源需求总量将增加到8000亿立方米左右。因此,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同时,由于缺少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