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政教育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创新思政教育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创新思政教育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6期口德育论坛创新思政教育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海军工程大学政治部

做好新时期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军队院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政治保证,是促进学员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近年来,我校着眼于军队建设和军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深刻变化,紧密联系学员素质特点和思想实际,不断更新教育的内容、思路、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打牢学员立志学习成才、从军报国的思想基础。

一、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掌握新形势下学员思想和心理素质现状与成因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社会环境为军校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学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心理素质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切实摸清学员的思想和心理底数,自2000年以来,学校成立了由政治部机关、学员旅、政治教研室和卫生处等人员参加的“学员思想心理调研课题组”,采用个别访谈、小型座谈会、问卷调查、个案分析与心理测量等方法,连续四年对全校所有专业的学员进行大规模的思想和心理调查。根据调研的情况和以往思政教育的经验,学校制定了《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细则》,明确了教育目标、原则、内容、制度、职责、途径和方法,为指导、组织、规范和检查学员思政教育提供了依据。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学员思想与心理现状的形成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军校环境、家庭环境和自身心理发展特点有着密切关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是从社会大环境看,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新与旧、正确与错误的不同观念激烈碰撞,给学员思想与心理带来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尤其是“四个多样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学员思想观念、

——4——价值取向和个人需要呈现多元化、功利化。一方面当代学员敢于接触新事物,乐于接受新思想,民主意识较浓,竞争观念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另一方面,一些学员的个人功利意识、享乐主义观念、和平麻痹思想也有所滋长,而军队职能意识、国防观念、牺牲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观念则有所淡化,军人的地位和荣誉感减弱。当前社会上存在着的各种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现象、伪科学和邪教宣传,以及少数人精神空虚、思想颓废、沉醉于酒绿灯红、追求生理感官刺激的生活方式,对学员思想行为的侵蚀不可低估。

二是从军校教育环境看,新军事变革对学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素质教育与军事管理的相互作用,给学员思想与心理带来新的精神激励和压力。总的看,大部分学员对军校生活环境和军队纪律是能够接受的。但是,部分学员对军队管理方式和有关管理规定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他们追求独立、渴望自由的个性发展,向往地方大学的生活,组织纪律观念有所淡化。这种管理与服从、纪律与自由的矛盾冲突常常导致一部分学员对部队管理产生抵触情绪,也导致一部分学员牢骚满腹,压抑消沉,产生心理郁结。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对当代军人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军事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压力下,一些学员知难而进,另一些学员则感到焦虑、自卑、恐惧和紧张。

三是从学员个体成长过程看,智力水平发展与人格心理成熟不协调,对适应军事生活环境的心理准备不足,使学员的个人理想与心理承受力面临新的考验。就学员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青年期,记忆、观察、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各

项智能要素呈现出均衡、协调、全面、稳定的发展趋势,思想活跃,反应敏锐,智力发展水平很高。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员在中学阶段关注的多是考试的分数,很少去考虑个人人格是否完善,心理是否健康,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心理素质不高。一些人缺乏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人格和心理调节能力。世界观、人生观尚不健全,缺乏认识和对待自我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尚不稳定,时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就学员的生活经历来说,大多数学员都是独生子女,都以竞争胜利者身份来到军校,他们倍受同辈人的羡慕。在家中,他们得到父母的呵护,个人成长大都一帆风顺,许多人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和挫折经历,人文知识的欠缺,对人生的理解较为肤浅。他们对军校生活往往理想化多,而对困难和不利的现实缺乏应有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就学员思想与心理不同发展阶段特点来说,一年级学员适应问题较为突出,他们常常因为专业的不理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感到失望、迷惑。激烈的竞争、紧张的军训、繁重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使他们感到压力大。陌生的环境和人、生活的不适应,使一些人产生恋旧感,常思念父母家人和昔日同学。二、三年级学员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希望组织上为他们早日成才创造更多的条件,但少数学员学习目的不明确,希望通过“个人奋斗”、“自我设计”实现成才之志,也有的满足于学习上及格,不思进取。少数学员感到忙于应付,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四年级学员面临毕业,对分配去向、个人前途、恋爱等问题十分关注。

二、科学设置教育内容,重点解决好带有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的学员现实思想问题

面对当代学员的思想特点、心理状况和军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形势,我们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是哪个层次的问题就在哪个层次解决”。我们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各项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科学设置教育内容,重点讲好那些带有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的道理,通过立志向、明事理、谋打赢,力求把教育搞的扎实有效。

第一、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理想信念是世界观最核心的问题。新形势下,学员的理想信念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军校学员年龄大多数是20岁左右,社会阅历不深,实践经验不多,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价值观处于选择时期,人生观处于波动时期,思想活跃,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唯心论、有神论、伪科学等愚昧迷信思潮有所抬头,一些曾经绝迹的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这些都容易对学员理想信念产生消极影响。学员中所反映出的许多现实思想问题,从根子上讲也是理想信念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一是认真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引导学员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澄清种种模糊认识,做到“三个正确认识”、“四个坚信”,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抓好革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引导学员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侵蚀和影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与“三个代表”时代要求相适应、与革命军人特殊使命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深化我军根本职能教育,逐步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安全统一是我军的根本职能,当兵打仗是军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战斗精神是部队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心理品质和精神状态,是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由于学员在校学习期间远离一线战斗部队环境,加上长期受和平环境的影响,有不少学员的战斗精神和忧患意识不强,存在当“和平官”、“和平兵”的思想。我校作为全军五所综合大学之一,承担着为部队输送军事人才的重要使命,为此,学校始终着眼于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把搞好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作为紧迫课题。学员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军事发展、斗争和我国安全形势,认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构成的严重威胁,了解我国

学员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发动全员参与,形成人人是教师、时时都育人的良好局面。建立院、系与学员旅挂钩,机关处(室)、教研室与学员队挂钩,政治机关干部、政治理论教员与学员挂钩制度。鼓励他们深入到学员中间,与学员谈心交心,了解学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做学员的知心朋友,协助学员队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学校还聘请了离退休老干部、优秀毕业学员、校外专家教授、英模代表为“兼职德育教授”、“兼职德育辅导员”,并经常邀请他们为学员作报告。学员思想骨干队伍主要包括学员党员、兼职干部和普通学员中的积极分子,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了解周围人员的思想变化,及时报告重要情况,临机处置紧急情况。为了解决思政教育驱动力不强的问题,学校每年结合年终总结对学员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考评,并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检查考评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学员、教员、队干的条件以及干部晋职晋级的重要指标。

适应成长规律,实施“四级递进”。根据青年学员在校四年学习成长不同时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搞好分级递进教育。第一年主要抓好军旅生涯的奠基教育,着重解决“上军校为什么”的问题。主要通过新生入伍入学教育,引导学员逐步树立军人意识,增强当一名军校大学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初步确立起献身国防建设事业的观念,迈好军旅生涯第一步。第二年主要抓好立身做人的导向教育,着重解决“做人成人”问题。通过开展思想品德、革命军人气节等专题教育,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系列教育,引导学员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确做人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好人生之路。第三年主要抓好献身海防的栓心教育,着重解决“专业思想和立志定向”问题。主要通过开展理想信念、爱国奉献、“爱海军、爱海工、爱专业、爱岗位”的“四爱”系列教育,帮助学员坚定献身海军事业的决心和志向,激发学员热爱所学专业,真正学有所成、有所作为。第四年主要抓好合格军官的定型教育,着重解决“掌握本领干什么”的问题。通过开展做合格军官专题教育,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新时期带兵艺术、党团知识培训等系列教育,军官自我养成等随机教育,培养学员具有军官气质、军官品质和军官技能,实现由学员到军官的转变。在毕业分配教育中,以奉献教育、纪律教育、战斗精神教育为重点,认真解决学员在分配工作中存在的现实思想问题。我校广大毕业学员通过报告会、座谈会、毕业宣誓、签名等形式,纷纷要求到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自觉做到“为报国强军而学,为祖国利益献身”,100%服从组织分配,展现了当代军校大学生的优秀风采。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政治部宣传处

邮编:430033

(上接第3页)“用大道理去管小道理”,“从小道理上升入大道理。”要围绕“入耳、入眼、入脑、人心”的学习目标,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深入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建立学习组织,完善学习体系,如指导理论社团、发展业余党校、成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等,构建理论学习的有效载体;拓展学习空间,搭建学习舞台,形成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抓住实践过程,深化实践教育,突出理论学习的实践环节,激发内在理论和政治需求,在自我学习和实践中自觉掌握真理、信仰真理、追求真理。学习形式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由对理论的认识内化为信念,由信念外化为行动,由行动升华为思想,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者、传播者、实践者。

做好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工作,关键是领导重视。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目标。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安排,既有宏观要求,又有具体措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这项工作进行。特别要注意研究未来20年国际格局的变化特点,国内社会的变化特点,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特点,青年学生群体的变化特点,这样才能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面。要注意总结经验,对青年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对学校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作法,要深入挖掘,深入加工提炼,及时总结宣传推广,以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

作者: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

邮编:250001

——,7——

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应放在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上

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应放在 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上 一、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新时期军事斗争最重要的准备 高素质军事人才在未来战争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使得军事人才的培养成为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 1、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我军应付未来战争挑战的需要 信息化战争的出现对决定战争胜负的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得战争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机械化战争逐渐为信息化战争所取代。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是战斗力的主体,其作用贯穿于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军事思想作战理论、后勤保障等要素之中,是战斗力的灵魂。战斗力其它要素作用的发挥,一刻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官兵的士气、意志、体质、谋略、创新精神。“人”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同时,信息化战争表现出与机械化战争不同的特点,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在信息化战争中,军队的行动越来越依赖信息的支持,数字化部队的建设成为重点;战场空间空前扩大,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中展开,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成为典型作战样式;武器装备在软件系统的支撑下,更加智能化;指挥手段更加多样、更加迅捷。信息化战争新特点表明,传统型的军事人才已经滞后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新型军事人才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能适应政治性更强的未来战争的需要,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符合打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先进的军事思想和高超的作战艺术,胜任对战争的有效指导,健全的身心素质,能应付快节奏、大压力的现代战争。 军事人才的竞争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争夺的制高点。世界各军事大国都认识到人比武器装备在未来军事斗争中更重要。美国《2010年联合构想》指出:到达2010年,科技力量将极大地提高美军的战斗力,但美军的最大优势是官兵的适应能力、创造精神、集体观念和献身精神;“人”是最根本的力量源泉,胜利最终取决于美国武装力量的每一份子。美国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上将在谈到美国如何打下一场战争时说:“最重要的是我们仍将需要有才能的、足智多谋的和勇敢的男女战士,以实现和指挥我们的军事行动。”俄罗斯的《2005年军事建设构想》,日本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印度的《1995—2015年国防建设规划》,都强调人比武器更重要,要求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各国都着眼于军事人才的竞争,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保留和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如通过提高军人生活待遇,改革兵役制度,实行募兵制,严格招募标准等,来吸引优秀青年入伍;通过设立超期服役奖金,实施军人各种福利,解决军人后顾之忧,完善晋升激励机制等来留住优秀军事人才;通过依托国民教育拓展军事人才培养渠道,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 陈昌贵,翁丽霞1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为了服务于知识文化和政治经济等多个目的,高等学校在知识普遍性的内在动力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外在动力的推动下,其内部国际性特质通过各要素的活动显现出来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不等于全球化,更不是高等教育/全盘西化0。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的作用。转变观念、建立机制、进入过程和改善条件是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203(2008)06-0077-06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CH EN Chang-g ui,WENG L-i x ia (I ns titute of Ed ucational Research,Sun Yat-sen Univer sity,Guangz hou510275,China) Abstract:Inter 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 eans propelled by po litics,eco nom y, culture and univer sality o f know ledg e,international specialties of higher educatio n institutes appear through activ ities.Inter nationalization of hig her education is not equal to g lobaliza-tion,even not the inclination o f w esternizing the w hole Chinese culture.Internatio nalizatio 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special effects on cultivating o f inno vative talents.Changing ideas, constructing system,entering process and improving condition are important for speeding u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 f hig her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internatio nalizatio n o f higher education;glo balizatio n;cultiv 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0的伟大战略目标,认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的高等教育理所应当为此做出重要的贡献,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人才。怎样才能有效地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索。本文拟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角度,对其在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特殊作用和怎样发挥这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 77 # 2008年6月 第29卷第6期 高等教育研究 Jour nal of H ig her Education Jun.,2008 V ol.29N o.6 1收稿日期:2008-02-16 作者简介:陈昌贵(1949-),男,瑶族,湖南江华人,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翁丽霞(1975-),女,福建蒲田人,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最新-加强军队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精品

加强军队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加强军队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在**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一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当前部队建设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知识军事初见端倪,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人才竞争更趋激烈,如何加快军队人才培养的步伐,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迎接新军事革命挑战,保证“打得赢”、“不变质”,就要抢占人才制高点,切实把人才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 拥有人才是成就事业的资本。 ****电子集团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现代化企业,仅有1900多名员工,但却拥有博士生**名,研究生***名,本科生***名。 强大的人才群体,顶尖的技术优势,使企业步入跃升式发展的轨道,很快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 蜚声国内外的海尔集团,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靠的也是强大的人才支撑。 事实证明,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根子,拥有人才,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加快军队质量建设步伐,争取在未来战争中的优势,必须抢抢占军事人才的制高点。 一是更新领导观念,牢固确立人才为本的思想。 近御年来,江主席多次强调指出,没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自觉强化埋没人才是过错,发现人才是牟力;浪费人才是失职,任用人才是水平;忽视人才是平庸,培养人才是政绩观念,切实把人才作这兴军之本,把人才建设作迷不为取胜之道。 二是科学定位人才标准,把两个历史性课题作为检验尺度。 要赶超知识军事发展的步伐,永立军事革命的潮头,就必须确立与“打得赢”、“不变质”相适应的人才观,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定位人才。 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的原则,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来看待,

高素质军事人才——保证“打得赢”之本

高素质军事人才——保证“打得赢”之本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决定》提出了“打得赢”和“不变质”的历史使命,并提出要“造就大批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是中央军委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对于“打得赢”的重要意义。 一、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储备——抢占“打得赢”的制高点 战争是物质力量之间的对抗,更是人才之间的较量,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能在未来战场上获得胜利。 第一,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历来为军事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军事家孙子曰:“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就是说,出兵打仗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而军队的命运则掌握在主将的手中。前苏联军事家伏龙芝说:“指挥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政治和经济知识,因为现在这些知识已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这些知识就不可能出色地指挥部队”。被称为“美国军事心理学之父”的耶尔克斯,在他的一份报告中写到:“在人类的文明史中,从没有任何时候像今天这样,战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人的大脑而不是肌肉;从没有任何时候像今天这样,适当地组织和运用脑力资源对于战争的胜利如此重要。”由于当代高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性与以往相比,更不可同日而语了。当年,钱学森毅然从国外归来时,美国军界曾惊呼:“他可是值两个机械化师的呀!"“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壮大了国威军威,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建军的重要思想。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提出以培养能统兵打仗并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战略目标,以德才兼备为根本标准,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为基本途径,建设一支能够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起支柱作用的宏大军事人才队伍。邓小平强调,我军培养的军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素质,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要努力掌握现代化战争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必须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能力,成为适应军队自身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双重需要的人才。为此,要以实现我军现代化为战略目标,以“四化”为育才模式,以院校培养和部队训练为主要途径,建设一支能够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和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过硬军事人才队伍。近年来,军委江主席多次指出:“人才是兴军之本”、“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人才是确保“打得

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新时期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探讨 韩纪梅唐世红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必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源源不断地培养大量高素质、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是高等院校光荣而又崇高的任务。 一、加强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及马列主义的德育教育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既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又指出了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去占领。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倾向,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既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也关系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教育我们的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教育我们的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同时,大学生既是思想教育的客体,又是思想教育的主体。因此,要特别注意通过创造条件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大学生不仅要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创新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模式,鼓励东西部高校共建共享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环境,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推动高校知识创新。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

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共享,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不断提高教师、科研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研的能力,推动高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完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体系,引领信息时代科技创新。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依托信息技术,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学科教育、科普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广泛进行思想与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先进文化。开发国际汉语教学和文化宣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中文教育国际化及跨文化教育交流,推动网络孔子学院建设,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摘编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0年)》)

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617474598.html, 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作者:吕占广郝朝辉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06期 1 注重开拓创新,确定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新思路 针对不同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特点,必须注重开拓创新,研究确定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1)要确立“信息主导”观念。突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将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和信息战理论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构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教学体系。2)要确立“系统集成”观念。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拓宽人才专业口径和培养渠道,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多模式育人的实践活动。3)要确立“能力本位”观念。强化岗位需求,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能力训练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2 重视能力培养,突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 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系统,并转变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过程依赖于实践。通过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创设近似于部队实践的情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就能有效缩小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的差距。知识能力培养要突出专业性、应用性、技能性和示范性,内容设置要精干到位而不求全越位,为学员未来发展预留接口和空间,真正做到学员培训后上岗有优势、创新有能力、发展有基础、进修有空间。 1)要紧紧抓住能力的培养这个根本,精选管用的课程、新开前沿的课程、设置现实的课程。管用的课程,主要针对部队建设需要,精选一些对干部任职需要的课程。前沿课程是指为拓宽学员知识面,着眼于部队建设需要,反映当前军事理论前瞻性的课程。 2)在课程内容上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明确规定想定课题,又明确方法和时间。现代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相比,具有新的特点和更高的要求,既是对指挥员已有知识水平的考验,又是对其能力的考验,军事指挥员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具体地讲主要有3种:分析判断能力、积极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内容的设置就要紧紧围绕这3种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不仅规定理论讲授的内容,使理论讲授向内容新、水平高、课时少、效果好的优质课方向迈进,还要规定战(案)例研究、想定作业的题目、研讨的内容及组织方法,使学员在听课、研讨和想定作业过程中逐步提高能力。 3 着眼学员发展需求,增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是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增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组织指挥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根据所在战区

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新世纪已摆在世人面前,回首过去,人类由愚昧到富有智慧,从粗野到文明,这些都是人类不断创新的结果,创新为人类文明奠定了基础,创新为人类进步做了充分的铺垫。我们可以断言:创新和经济息息相关,它成为经济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创新和竞争紧密联系,它是竞争胜利的必要条件。另外,创新它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创新之教育,创新是教育的根本所在。那么,语文教学,将如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新世纪创新人才呢?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以往的教学理念总是把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却把教师传播知识作为主体。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前提是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绝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客体。在实际的教学中,教者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提出质疑的能力,让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想象力不受任何环境、手段的制约。 多年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人们。一直以为,自己家的孩子成绩优秀就是好孩子,而学校和老师的根本目标

和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升入理想的学校。事实上,人才应该是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的,应该是德才兼备、学有所长的人,绝不单纯是学习优、天赋好,升学有望的尖子生。找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就是事业成功者,就是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明确教育的立足点:不仅使学生学好文化课,更主要的是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让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竞争,学会合作。 二、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1. 教师应当是思想品德的楷模,学习的表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历来是为人师表的古训,今天仍不失为新世纪教师的行为准则。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开放,就越要有理想,有志气。教师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品格、扎实的作风、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无不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真正担负起育人的重任,就必须以优良的作风感染学生,为人师表。 2. 教师要做改革的先锋,成为大胆创新的开拓者。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做创新的榜样,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突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树立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敢于探索、虚心学习的

发展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

发展继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 要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人才是制胜、兴军之本,没有一大批想跨越、敢跨越、能跨越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和实现质量建军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现代建军治军人才,尤其是指挥和打赢高技术战争的领导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十六大把“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军委、总部对此提出了明确规划和要求。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采取切实措施,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是目前我军建设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呢?本文就此作如下探讨。 一、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我军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人才的成长既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又有一个从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军事人才成长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我军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迫切性,需要迅速缩短我军与外军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军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对军事人才培养要有新的举措,实现军事人才培养上的超常规培养,以满足我军跨越式发展的人才要求。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装备的发展、战争技术的变革决定了人才成长过程必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与时俱进的过程,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世界中的每一个军人,都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想在新形式下有所作为,任何一个希望成功的军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战略,使自己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提高,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军事人才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过程。 另一方面,由于我军面临着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要尽量缩短人才成长的周期。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引发了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事理论等一系列根本性变化。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进行军事战略调整,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标志的军事竞争新态势。形式逼人,不进则退。如果我们在人才培养上按部就班,尾随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就会坐失良机,拉大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只有抓住机遇,走超常规发展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跨越某些阶段和环节,才能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的培养之路,为实现我军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摘要: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人才培训与开发己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一项核心工程,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列在了工作的首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提升人才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企业;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7-00-01 根据企业目标和人才个人状况,企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创造理想的组织气氛,为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设计,通过不断培训,进行横向纵向岗位或职位调整,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发挥个人特长,体现个人价值,促使人才将企业的成功当成自己的义务,鼓励其创造性,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培养人才积极向上的作风,转变人才的思想,改进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人才自觉维护并完善企业的形象,从而提高人才个人整体能力和企业的综合实力。 一、企业人才培训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全面提高人才竞争力,而人才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就是人才培训,加强人才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人才技术技能的发展,也有利于人才迅速适应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从而更好的融入到企业建设进程中去;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拥有有实力的人才,就是其制胜的重要手段。加强企业中的人才队伍的管理,有利于人才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用个人行动参与到企业的全面建设中去。为企业永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从人才个人来讲,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培训中,不仅可以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持续潜在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对企业的满意度,而且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人才发展情况帮助人才设计人生发展规划,有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一)企业领导管理层不够重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由于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领导管理层过分注重加大对企业经济的投入和产出,许多培训主要是根据公司管理层意愿和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来设置的,对人才的个人需求和技术需求考虑得很少。培训无法体现人才的个人意志,所以人才参加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培训没有太大实效。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军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军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任冰冰劳侠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政教室,西安710025)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是担负我军建设和发展历史重任的重要保障。军人素质的高低,军人技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均为来建设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军能否有效履行使命,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因此,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人才的培养并不仅仅是指某一方面,某一专业,更重要的是全面发展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注重“指技合融”全面型人才建设。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技术广泛应用于世界军事领域,引发了全球性的新军事变革。在新军事变革中,要求军人不仅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素质,较高的指挥管理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全面发展的素质。因此,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培养“指技合融”全面发展型军事人才势在必行,对我军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全面发展型军事人才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关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只是军事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复杂,战争样式发生变化,以军事技术革命,军事理论革命,军事人才革命为代表的新一轮全球范围军事领域信息化变革,引领着工业化时代,机械化战争,引领着世界各国军队的转型。新军事变革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现代战争是高技术的战争,而打赢信息化战争是需要大批高素质“指技合融”全面型军事人才。因此,培养“指技合融”全面发展型军事人才是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培养“指技合融”全面型人才作为提升战斗力,谋求军事发展的关键之举。早在1994年,美军就在其军事院校中设立指挥管理型人才培养方案,学员除了学习外,还要进行实战演练,提高自身管理技能,为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又设立信息战战略系,专门培养实施网络战,利用先进设备摧毁敌方系统。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教育,美军把最新研究成果与课堂紧密相连,使课堂连着战场,把科研成果运用到部队建设中去。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美军始终紧贴时代发展,紧跟世界潮流,始终以培养“指技合融”全面型人才为中心任务,促使美军拥有大批量高素质人才不断为军队建设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全面发展型军事人才的培养。俄罗斯在2000年颁布了《人才战略培养方案》,其中,着重强调当今世界所需要的已经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理论大于实践的指挥官,而是“能管理、懂技术、会指挥、专业强”的全面型人才。日本在2000年9月发表了《关于信息军事革命》的报告,强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培养军事人才。印度、韩国等国家也相应出台了具体人才培养报告。可见“指技合融”全面型军事人才已成为各国进行军事变革的关键因素。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军事的转型期,尤其是军事变革迫在眉睫,培养“指技合融”全面型军事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进行人才战略培养的主要方向。只有遵循时代发展,适应时代要求,才能促进军事发展与建设。同时,这也是与世界各国接轨的主要手段,各国可以通过军事人才交流,军事战略会议等手段了解最新世界军事战略需求,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军事人才培养。当然,在进行“指技合融”全面型军事人才培养时,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线,构建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申报材料 《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线,构建“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科学总结 成果完成人:黄伟雄古广灵X玉华潘厚辉关俭科 成果申报单位:XX科学技术学院 二○○九年四月十日

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线,构建“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成果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思路 1.成果研究背景 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建设创新型社会,全开展实施创新教育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005年科技创新大会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本成果完成者均为从事高等教育15年以上的人员,深感我国普通高校缺乏创新和动手能力培养,于2002年结合实际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改革研究,得到了省级教改立项支持,05年党中央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更是对研究的巨大鼓励。 2.成果研究的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而高校承担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责任。构建创新型社会,全面开展实施创新教育已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因为这是一个造福子孙万代的意义重大的工程。然而,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的特点是普遍重视知识和理论的传输,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创新教育;正因为这种教育方式的现实缺陷,导致不少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感到动手能力不足、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缺乏。

军事人才的基本素质

军事人才的基本素质 面对新军事变革,要实现我军建设跨越式发展,就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江泽民要求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他指出:"要在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专业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过硬。" "全面发展,全面过硬",就是对军事人才素质的总体要求。江泽民还强调,中高级指挥人才应具备更高的素质,职务越高,责任越大,素质就应更高更全面。 思想政治素质过硬 思想政治素质是我军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首要内容,是其他素质的"神经枢纽"。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简单地说,就是政治上要坚定,思想道德上要纯洁。江泽民指出,很高的政治素质,"就是必须真正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政治素质的核心所在。" 我军性质、宗旨、使命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所处的客观环境,要求军事人才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具有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旗帜鲜明地同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等错误思潮作斗争,经受住任何政治风浪的考验;具有献身国防的强烈事业心和使命感,勇于牺牲奉献,精武建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尊干爱兵,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之,要自觉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家卫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军事人才队伍中的年轻一代,肩负党、国家和军队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江泽民十分重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他指出:"建设好我们的党,首先要提高党的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要努力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使之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新一代政治家。" 并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加强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使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大力拓宽中青年领导干部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要大力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使他们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归根到底,要大力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使他们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军之大事,命在于将"。军队的中高级干部是军队的中坚,肩上有千斤重担,身后有千军万马,位高权重,责任重大,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首先要通过中高级干部去贯彻执行。如果他们不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难以落到实处,军队建设的方向就会发生偏移,我军就无法经受住复杂环境的考验。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_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中国大学教学 2011年第1期 12 刘智运,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教授。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刘智运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 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重新审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改革势在必行。早在1983年,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明了我国新时期教育的方向,其核心就是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今天,在以人才为第一资源的21世纪,对人才素质及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走出一条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着理念、内容、制度、技术等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有四个,即: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教学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和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在这四方面下工夫。高校必须在深刻认识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深入思考,制订出适合学校发展且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出创新人才的方案,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使教育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 二、明确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具体要求,也是大学人才观的集中反映。从组织管理角度看,培养目标是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始于目标,也终于目标的实现。因此,大学教育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质

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摘要以信息化为背景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我军必须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以保证我军在日趋激烈的世界军事竞争中紧跟时代发展。在保证政治素质过硬的同时,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信息素养、超前的创新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的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为忠实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关键词培养;军事指挥人才;三大素养 胡锦涛主席指出,未来可能遂行的作战,是一场诸军兵种参加的战略性联合战役,而且政治性极强,外部因素十分复杂,将是对我们战略筹划能力和作战指挥能力的严峻考验[1]。 以信息化为背景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我军必须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以保证我军在日趋激烈的世界军事竞争中不落下风。从目前我军各级指挥员的现状来看,距离指挥打赢现代化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还有一定落差。所以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引导,认真分析研究现代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培养途径,在保证政治素质过硬的同时,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信息素养、超前的创新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的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为忠实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现代化战争呼唤军事指挥人才的三大素养 现代化战争以信息传递和运用为主线,战场兵力复杂多变,态势多维立体,指挥决策困难。指挥员要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仅要能指挥、会管理,还要懂技术、敢创新、能战斗,必须具备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勇于开拓创新和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战场环境的能力,全面做好新军事斗争准备。 信息素养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关键。纵观世界军事,信息化战争正逐步取代机械化战争,战争形态为多维一体联合作战。制信息权将贯穿战争的全过程、全领域。 在机械化战争中,装备的数量可以决定胜负方向,优化配置可以改变兵力对比,有勇无谋的指挥可以带来一两场战斗的胜利。但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的优势则是靠信息保障来实现。在讲求效益第一的现代化战争中,制胜权等于制信息权。指挥员掌握即时、准确的战场信息,通过科学、细致的分析、处理,做出合理的指挥决策是获得作战胜利的关键。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兵力对比的悬殊是迫使伊拉克溃败的一方面原因,但在那么短的时间,以极其微小的代价获得极大的军事和政治效益,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战场上的信息优势。这一局面的形成充分证明了“信息优势决定战场优势直至战争全局”的科学性[2]。 目前,美英等世界军事强国,在不断研制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同时,都把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信息素养放在军队发展战略工程的重要位置。其中美、英两国首当其冲,他们利用自己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在军事指挥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上已经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转变旧的战争观念,认清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已经由物理能转变为信息能。否则,在未来可能爆发的信息化战争中,我们必将被动挨打,千疮百孔。所以,必须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高度,深刻认识信息素养在作战指挥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极端重要性,全面剖析我军与外军军事指挥人才在信息素养上的落差,加大对军事指挥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力度。 创新素养是驾驭新军事领域的核心。江泽民说:“创新是军队进步的灵魂,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在日趋激烈的世界军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军事创新的主体是军人,人才成长的关键是创新。具有

高校国防教育对军事及人才培养的意义

高校国防教育对军事及人才培养的意义 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加相应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无国防而不立。《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然而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仍是为了国防,如果说科学是国防的燃料的话,人才就是国防的根本动力,因此,在高校展开国防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事实上,我们已经对国防教育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古代国家便在自己国家内举办学堂,选贤举能,从而进一步稳固国家的国防。这也看出对当下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我们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从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等可以看出,世界还远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和平。正所谓居安思危,我们应当对其有所准备,而这种准备也就是现今实行的高校国防教育。高校大学生应当接触国防教育,培养护国之心,了解基本军事技能,时刻保持警惕,在紧急时刻助祖国一臂之力。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不关心国事、军事,缺乏起码的国防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中的国防教育。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国防建设,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进行国防斗争,必须依靠国家的各个方面的综合力量。作为掌握较高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当代高校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将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和平年代,因而国防意识不够强,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拥有足够的国防知识又必不可少,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居安思危、矢志报国、磨砺青春、升华自我”的国防教育具有时代必然性和历史紧迫性。 另一方面当今提倡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 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素质与素质教育是具有非常丰富内涵的一个复杂概念。从理论方面讲,其内容的丰富性充分体现出人才成长需要全面发展的时代特征;从实践角度来说,其内容的广阔度鲜明地表达了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综合教育工程,它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而又必须的,各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所谓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其本质是在培养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四有新人”。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荣辱兴衰的大事,它最能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里共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因此,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二是国防教育不仅是一个教学、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品质培养、作风纪律养成、身体素质锻炼的全过程。因此,它具有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的教育功能。三是由于国防教育实施方式的特殊性,使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它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是极为深刻的,是终生受益的,是高校其他课程所无法替代的。 从以上阐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一定的联系。国防教育可以培养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