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

如何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
如何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

如何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

第一课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很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的爱上语文。这便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

我每教一批新生,前两节从不忙于讲新课;而主要是调动学习兴趣,讲明学习意义,介绍学习方法,等等等等——我戏称之为“磨刀课”。

关于语文学习的价值、意义、重要性——对高一新生也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因为他们在初三时因为“应试教育”已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

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除了关乎其前途命运。更关乎其生命质量。

1高考怎么改革语文也是稳居榜首——永远的“三分之一”。

2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

3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4是精神的建筑师、心灵的守护神。

5生命的别名。

还可参见夫子有关论文之节选:

第一.激发兴趣

针对学生兴趣不浓、消积被动的学习态度,我总是首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产生不学不行、欲罢不能的心理需求,以高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自觉地弥补自己的贫乏。

在激趣方面,我总结出这样几点经验:

一是一定要上好面对每批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这节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兴趣和认识,产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审美惊讶:哦,原来,我们的母语,我们学习和使用了这么多年的汉语是如此的美妙、神奇呀!为此,我个人创作了一篇抒情散文《我爱你,汉语》,又搜集了《汉字,奇妙的精灵》(说明文)、《妙不可言》(杂文)、《华语情结(节选)》(余秋雨《文化苦旅》)、《听听那冷雨(节选)》(台湾余光中,见《港台抒情文学精品选》)等激趣资料,逐次用来,效果非常之好。

二是在其后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保护和强化最初激发出来的兴趣,使之更加浓厚持久。具体方法有:①以趣激之,②以智激之,③以情激之,④以境激之,⑤以美激之。(详见笔者专论《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三是要时刻用一个美好的能力目标来激励学生。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增长得越快。”面对每批新生,我都首先让他们把争做“五一居士”,做为语文学习的最高目标、毕生追求。我所说的“五一居士”,

是指能够达到“①一手好字、②一张铁嘴、③一肚子名篇佳作、④一笔好文章、⑤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这样五条标准的人。语文教学要是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这样的“五一居士”,我认为那已是最大成功。(详见笔者专论《培养语文能力,塑造“五一居士”——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及实践》)

美好的目标,常能激发出学生持之以恒、自觉学习的强大兴趣和动力。

------------------

另附:

我爱你,汉语

辽宁刘卫民

身为中国人,是什么使我们能够自由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是什么使我们能够自如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汉语。唯有汉语!

是汉语赋予我们表达意志的权利和自由,是汉语赋予我们超越时空的本领与才能。

哦,汉语,奇妙的精神造物!它们绝非只是一些仅仅代表一定声音和意义的死的符号,它们分明是些充满智慧、充满感情、善歌舞、会呼吸的、活的精灵!

千万不要小看这说话的权利。“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了生命。”(舒婷)每于关键时刻,却因语言的贫乏而抓耳挠腮、脸红脖粗甚或搜肠刮肚、顿足捶胸——那份尴尬、那份难堪,远胜于皮肉的创痛或呼吸的窒塞。

生为中国人,却不曾留意汉语的美妙;说了这么多年的中国话,却不曾真正领略过汉语的风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又是怎样的遗憾、悲哀或者不幸、罪孽?!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汉魏古风,唐诗宋词,元明剧曲,明清小说……这是一座座怎样神奇瑰丽的宝库啊!你怎能竟然屡过其门而不入?

请听听语言学家的礼赞吧:汉字,除了声符的表音作用之外,兼有形象性和表意性;汉字的形和意,不仅积淀了悠久的文化传统,还凝聚着丰富的民族心理、民俗风情;可见,汉字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汉字形体方正,结构匀称,声韵结合,音调优美,又具有整齐的结构美和悦耳的音乐美。若论书法之妙和吟诵之美,其气象万千、其铿锵有致——实乃世界上其它任何语言所不能相与媲美的。汉语讲究严格的词序、句序,稍有颠倒,表意则变,“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则有天渊之别。然而方块之间却也自由灵动、意味无穷!汉语言简意赅,词少意丰,又有突出的逻辑性、隽永的含蓄性,无比的简洁性……

请听听汉语的阳刚之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再听听汉语的阴柔之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再看看诗人秦观写给好友苏轼的一封“信”(回环诗):

暮赏

已花

时归

醒去

微马

力如

酒飞

再看看孟姜女庙前的一副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再看看语言学家赵元任偶一为之的语言实验——《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 …… ……

哦,汉语,我们的母亲的声音和呼吸!你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你可以变战争为和平。是你,使我们可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你使我们能够浅吟低唱,喁喁私语!是你帮我们表达了爱心,是你助我们伸张了正义……

哦,汉语,叫我怎能不爱你!

【补白】台湾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节选)

春雨。杏花。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地。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

这篇你变变,或许还有用::

也来说说语文课该怎么上

——从怎样用教材教谈理想中的语文好课

特级教师卢筹

先说个例子。

去年应邀到深圳评课,其中有一节古诗《画》的教学,据说得过全国性比赛一等奖。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基本功非常好。她的教学基本过程是:让孩子们自读古诗,找出你感到奇怪的句子来,然后用奇怪的语气读句子。最后用奇怪的语气读全诗。末了,找出诗中的几对反义词,这节课就结束了。这节课除了对教材的理解,其他方面几乎都无懈可击,执教教师也很自信,有点怡然自得。可我总觉得这堂课没有把这首古诗最有价值之处展示出来。

评课结束后,个别交换意见时,我跟这位教师说,如果是我来执教,我会这样设计:首先,我会拿出一幅画,画上也许有一丛花,一只猫,两只蝴蝶。让学生把这幅画告诉别人,看看他们会怎么说。学生说的时候一定会说画上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指导一下,他们还会说出花怎么样、猫怎么样、蝴蝶怎么样。把他们说话的公式总结一下就是“有什么”和“怎么样”。除了这种说话模式,他们再没有别的招数。再挂出一幅山水画来让他们说,他们依然是用这样的说话模式说话:上面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指导一下,他们会说山怎么样水怎么样花怎么样鸟怎么样。这时,老师可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不说上面有什么,也不准说上面的东西怎么样,又要让别人知道上面有什么,上面的东西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办法?学生们一定傻眼。这时可亮出古诗《画》,让同学们读后说说,这首诗有没有说“上面有什么”“上面的东西怎么样”。同学们一定会说“没有”。“那你读后知不知道上面有什么、上面的东西怎么样?”同学们一定会说:“知道。”“不说…上面有什么?…上面的东西怎么样?,又能让别人知道…上面有什么?…上面的东西怎么样?,这首诗有什么奥妙?”让同学们边读边想小组放开讨论探究,再全班交流探究。学生探究有困难,可以《还珠格格》中香妃的“香”是以“蝴蝶围着她飞”来表现的为例,提示学生:把一件事物产生的效果表现出来,也就等于直接描写了事物本身。就象描写了镜子中的你,也就等于描写了你一样。

这时,可以反观全诗,理解全诗,看看是不是描写了“画”所产生的“效果”:远远看去,山的颜色十分丰富,风景迷人。我不由得往前走去。越走越近了,我的疑

问也来了:“这山间的流水怎么会没有声音呢?”仔细一看,原来这是画的山,画的水。(这山,这水,画得多逼真哪,我还以为是真的山,真的水哩)咦,春天过去了,这里怎么还是山花烂漫呢,仔细一看,原来这也是画的花,我还以为是我把季节搞错了呢。(你看这花画得多好哇,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了。)再看那只鸟,人走到面前了也不飞走,仔细一看,原来也是一只画的鸟。(画得栩栩如生,真是太象了,我都把它看成真的鸟了。)

这种通过描写效果来反映事物的方法一箭三鸟:既让人知道了画上有什么,也让人知道了上面的内容怎么样,还不露形迹的表达了一种赞叹的感情。至此,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描写效果的办法来描述一件事物,比如,说一个人很臭,不必说他散发的是什么臭,有多浓,可以从描写效果角度说“他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苍蝇围着它”“谁从他身边经过都要捂着鼻子”等等,学生自能顿悟。最后,给学生拓展练习:用描写效果的办法写一个人很懒或很勤快,或写天气很冷很热。如此,这种从古诗里读、悟出来的表达技巧就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了。如果每篇课文都能象这样让学生从文章最突出的特点中学到一点东西,“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还用愁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强吗?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例子”,“例”就应该“例”在这个地方。要做到这样可不容易:首先,教材必须是有某方面特色的经典文章,堪为范例,而不是只从内容出发选择的文章。第二,必须执教者自己首先能悟到文章的妙处,而不是仅依赖“教学参考”。悟到了文章妙处,才能知道要引领学生往何处去。而要做到这点,前提是执教者自己必须是一个舞文弄墨的爱好者。有这种身份,才会有这种灵性和悟性。第三,必须把文章的妙处浅化、生活化、通俗化,必须设置一定的符合儿童思维规律的参照物,突显课文的特色、妙处,于无声处听惊雷。象上述例子中的两幅画那样。第四,文章的妙处的感悟,必须由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不能包办代替。至多在学生悱愤的情况下,略作点拨。让他们亲历过程,体验感悟。第五,在学生悟明文理后,让其趁热打铁,练习实践,一试身手,内化为能力。

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文章也一样。每一篇经典的诗文,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妙处、特色,而这种妙处、特色不是从教科书里能找到答案的,因为我们的文章学研究受西方表音文字语言学理论的局限,还没有研究出来。何况,文章的特色、精妙之处字词句段篇都有,千人千面,浩如烟海,是一种活的呈现方式。必须由执教者从写作者的角度,从应用表达的角度去体察去理解,才能悟到。就象上述描述“效果”的特色那样。

文章不同,妙处各异,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要上好课,也可以各有千秋,但借助文章的特色是一致的。比如,一位深圳的老师上《七步诗》一课,他是这么上的:先从课外知识引入课题,接着播放了引发七步诗曹植与曹丕明争暗斗的电视片,然后要同学们去读这首诗,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悲愤),最后拓展延伸:你还学过哪些饱含深情的古诗?(生举例:《游子吟》等)这节课教师讲得确实不多,但是要说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我则表示怀疑。这节课的失误,从根本上说,也是教师没有理解到文章的妙处。

第二天,我跟教学的指导者说,如果是我来设计,我会这样做:首先,我会拍摄或用动画制作一粒豆子长成一棵豆苗结出豆荚最后豆子在锅里煮豆苗在灶里当柴烧的全过程,让深圳的孩子们知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本意是什么。然后让孩子们理解曹植曹丕的关系和诗的创作背景,从而理解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的喻意。至此,仍不可打住。还应让同学们思考,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曹丕对曹植那样“手足相残”的事例,由此使他们今后一想到一看到“手足相残”的事件,就会联想到《七步诗》,就会脱口而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理解本意、喻意,到理解引申意,由学一首诗,而增添了孩子们的一种语文素养。只有到了这一步,才能说是一堂好语文课。

当然,《七步诗》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它最妙的地方,还在于作者在那样紧迫危急的情况下,还能说出如此得体的话,既劝喻了君王,又消除了加害的口实,化解了危机,还出了一肚子怨气,义正辞婉,一箭多鸟,不愧为千古一绝的好诗、妙诗。如能从引导学生理解该诗如何说话得体入手悟得诗文的妙处,从而懂得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势、面对不同的对象,说出最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又最有分寸最得体的话,那这样的课,就更是功德无量的好课了。

说了这么多,概括起来,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我看最根本的是三条:一是借助教材的特色、妙处,使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二是这种特色、妙处的感悟,必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得以实现;三是把这种感悟及时通过尝试实践,内化为能力、素养。其中,文章的妙处,是从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写”这几方面去比较思考,领悟到的,这也是学生“探究什么”的主要内容。

其实,任何一个教师,只要自己的基本素质好,又能把握住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都能上出异彩纷呈的好课来。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不外乎是把握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其内容如下表。如何灵活运用,在于各人的悟性、造诣。只要能把各方面规律的要素烂熟于胸、把握协调,教学思路与其一致,你就是一个自觉的好语文教师。条条大路通北京。你上的课,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跪倒在“大师”们的脚下作仰视状或被学术界光怪陆离的西洋镜搅乱了自己的神经。

(附记:看了《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年第7、8期的热点讨论“语文课该怎么教” ,很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因此,借此文谈谈自己理想中的语文好课是什么样子。至于为什么不谈点实际的东西,主要是觉得只有理想才是最完美的,只有理想才堪作好课的标准。而目前中国还难于有合乎理想的好课,原因是汉语的教学理论还未发展到这一步,何况好课的标准就像真理,我们只能步步逼近它,却永远不能穷尽它,哪会有十全十美的课例呢。)

43

回答时间:2009-2-11 17:36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快乐飞鱼儿|四级

擅长领域:学习帮助欧美流行乐外语学习

参加的活动: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09-11-3作文语文课上 100字

?2008-4-30作文语文课上的感动 53

?2010-3-22作文: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5

?2010-10-10如何上语文课作文

?2009-3-3该怎么上语文课的作文500字 78

更多关于怎么上语文课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语文课作文

等待您来回答

?1回答为什么在邮箱空间百度文库里上传时,点击上传或添加附件时总是出现“...

?0回答语文教学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0回答课程与教学论提交自主学习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学习计划中学到什么?

?0回答20在互联网上查找一个最近兴起的电子商务网站,根据教材上的价值链和SWO...

?0回答10求:旧吨包袋价格。我有大批吨包袋。黄色和橙色。请问现在市价多少1...

?1回答如何才能对文库的文章发表意见

?0回答202011新疆二模语文试卷有吗?

?0回答编制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

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共1条

如何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

第一节课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很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的爱上语文。这便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

我每教一批新生,前两节从不忙于讲新课;而主要是调动学习兴趣,讲明学习意义,介绍学习方法,等等等等——我戏称之为“磨刀课”。

关于语文学习的价值、意义、重要性——对高一新生也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因为他们在初三时因为“应试教育”已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

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除了关乎其前途命运。更关乎其生命质量。

1、高考怎么改革语文也是稳居榜首——永远的“三分之一”。

2、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

3、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4、是精神的建筑师、心灵的守护神。

5、生命的别名。

还可参见夫子有关论文之节选:

第一.激发兴趣

针对学生兴趣不浓、消积被动的学习态度,我总是首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产生不学不行、欲罢不能的心理需求,以高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自觉地弥补自己的贫乏。

在激趣方面,我总结出这样几点经验:

一是一定要上好面对每批新生的第一节语文课。这节课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兴趣和认识,产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审美惊讶:哦,原来,我们的母语,我们学习和使用了这么多年的汉语是如此的美妙、神奇呀!为此,我个人创作了一篇抒情散文《我爱你,汉语》,又搜集了《汉字,奇妙的精灵》(说明文)、《妙不可言》(杂文)、《华语情结(节选)》(余秋雨《文化苦旅》)、《听听那冷雨(节选)》(台湾余光中,见《港台抒情文学精品选》)等激趣资料,逐次用来,效果非常之好。

二是在其后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保护和强化最初激发出来的兴趣,使之更加浓厚持久。具体方法有:①以趣激之,②以智激之,③以情激之,④以境激之,⑤以美激之。(详见笔者专论《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三是要时刻用一个美好的能力目标来激励学生。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增长得越快。”面对每批新生,我都首先让他们把争做“五一居士”,做为语文学习的最高目标、毕生追求。我所说的“五一居士”,是指能够达到“①一手好字、②一张铁嘴、③一肚子名篇佳作、④一笔好文章、⑤一颗永远年轻的心”这样五条标准的人。语文教学要是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这样的“五一居士”,我认为那已是最大成功。(详见笔者专论《培养语文能力,塑造“五一居士”——我的语文素质教育观及实践》)

美好的目标,常能激发出学生持之以恒、自觉学习的强大兴趣和动力。

另附:

我爱你,汉语

辽宁刘卫民

身为中国人,是什么使我们能够自由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是什么使我们能够自如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汉语。唯有汉语!

是汉语赋予我们表达意志的权利和自由,是汉语赋予我们超越时空的本领与才能。

哦,汉语,奇妙的精神造物!它们绝非只是一些仅仅代表一定声音和意义的死的符号,它们分明是些充满智慧、充满感情、善歌舞、会呼吸的、活的精灵!

千万不要小看这说话的权利。“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了生命。”(舒婷)每于关键时刻,却因语言的贫乏而抓耳挠腮、脸红脖粗甚或搜肠刮肚、顿足捶胸——那份尴尬、那份难堪,远胜于皮肉的创痛或呼吸的窒塞。

生为中国人,却不曾留意汉语的美妙;说了这么多年的中国话,却不曾真正领略过汉语的风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又是怎样的遗憾、悲哀或者不幸、罪孽?!

诗经、楚辞,乐府民歌,汉魏古风,唐诗宋词,元明剧曲,明清小说……这是一座座怎样神奇瑰丽的宝库啊!你怎能竟然屡过其门而不入?

请听听语言学家的礼赞吧:汉字,除了声符的表音作用之外,兼有形象性和表意性;汉字的形和意,不仅积淀了悠久的文化传统,还凝聚着丰富的民族心理、民俗风情;可见,汉字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汉字形体方正,结构匀称,声韵结合,音调优美,又具有整齐的结构美和悦耳的音乐美。若论书法之妙和吟诵之美,其气象万千、其铿锵有致——实乃世界上其它任何语言所不能相与媲美的。汉语讲究严格的词序、句序,稍有颠倒,表意则变,“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则有天渊之别。然而方块之间却也自由灵动、意味无穷!汉语言简意赅,词少意丰,又有突出的逻辑性、隽永的含蓄性,无比的简洁性……

请听听那汉语的阳刚之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再听听汉语的阴柔之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再看看诗人秦观写给好友苏轼的一封“信”(回环诗):

暮赏

已花

时归

醒去

微马

力如

酒飞

再看看孟姜女庙前的一副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再看看语言学家赵元任偶一为之的语言实验——《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 …… ……

哦,汉语,我们的母亲的声音和呼吸!你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你可以变战争为和平。是你,使我们可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你使我们能够浅吟低唱,喁喁私语!是你帮我们表达了爱心,是你助我们伸张了正义……

哦,汉语,叫我怎能不爱你!

【补白】台湾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节选)

春雨。杏花。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地。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

这篇你变变,或许还有用::

也来说说语文课该怎么上——从怎样用教材教谈理想中的语文好课

特级教师卢筹

先说个例子。

去年应邀到深圳评课,其中有一节古诗《画》的教学,据说得过全国性比赛一等奖。执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基本功非常好。她的教学基本过程是:让孩子们自读古诗,找出你感到奇怪的句子来,然后用奇怪的语气读句子。最后用奇怪的语气读全诗。末了,找出诗中的几对反义词,这节课就结束了。这节课除了对教材的理解,其他方面几乎都无懈可击,执教教师也很自信,有点怡然自得。可我总觉得这堂课没有把这首古诗最有价值之处展示出来。

评课结束后,个别交换意见时,我跟这位教师说,如果是我来执教,我会这样设计:首先,我会拿出一幅画,画上也许有一丛花,一只猫,两只蝴蝶。让学生把这幅画告诉别人,看看他们会怎么说。学生说的时候一定会说画上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指导一下,他们还会说出花怎么样、猫怎么样、蝴蝶怎么样。把他们说话的公式总结一下就是“有什么”和“怎么样”。除了这种说话模式,他们再没有别的招数。再挂出一幅山水画来让他们说,他们依然是用这样的说话模式说话:上面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指导一下,他们会说山怎么样水怎么样花怎么样鸟怎么样。这时,老师可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不说上面有什么,也不准说上面的东西怎么样,又要让别人知道上面有什么,上面的东西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办法?学生们一定傻眼。这时可亮出古诗《画》,让同学们读后说说,这首诗有没有说“上面有什么”“上面的东西怎么样”。同学们一定会说“没有”。“那你读后知不知道上面有什么、上面的东西怎么样?”同学们一定会说:“知道。”“不说…上面有什么?…上面的东西怎么样?,又能让别人知道…上面有什么?…上面的东西怎么样?,这首诗有什么奥妙?”让同学们边读边想小组放开讨论探究,再全班交流探究。学生探究有困难,可以《还珠格格》中香妃的“香”是以“蝴蝶围着她飞”来表现的为例,提示学生:把一件事物产生的效果表现出来,也就等于直接描写了事物本身。就象描写了镜子中的你,也就等于描写了你一样。

这时,可以反观全诗,理解全诗,看看是不是描写了“画”所产生的“效果”:远远看去,山的颜色十分丰富,风景迷人。我不由得往前走去。越走越近了,我的疑问也来了:“这山间的流水怎么会没有声音呢?”仔细一看,原来这是画的山,画的水。(这山,这水,画得多逼真哪,我还以为是真的山,真的水哩)咦,春天过去了,这里怎么还是山花烂漫呢,仔细一看,原来这也是画的花,我还以为是我把季节搞错了呢。(你看这花画得多好哇,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了。)

再看那只鸟,人走到面前了也不飞走,仔细一看,原来也是一只画的鸟。(画得栩栩如生,真是太象了,我都把它看成真的鸟了。)

这种通过描写效果来反映事物的方法一箭三鸟:既让人知道了画上有什么,也让人知道了上面的内容怎么样,还不露形迹的表达了一种赞叹的感情。至此,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描写效果的办法来描述一件事物,比如,说一个人很臭,不必说他散发的是什么臭,有多浓,可以从描写效果角度说“他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苍蝇围着它”“谁从他身边经过都要捂着鼻子”等等,学生自能顿悟。最后,给学生拓展练习:用描写效果的办法写一个人很懒或很勤快,或写天气很冷很热。如此,这种从古诗里读、悟出来的表达技巧就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能力了。如果每篇课文都能象这样让学生从文章最突出的特点中学到一点东西,“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还用愁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强吗?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例子”,“例”就应该“例”在这个地方。要做到这样可不容易:首先,教材必须是有某方面特色的经典文章,堪为范例,而不是只从内容出发选择的文章。第二,必须执教者自己首先能悟到文章的妙处,而不是仅依赖“教学参考”。悟到了文章妙处,才能知道要引领学生往何处去。而要做到这点,前提是执教者自己必须是一个舞文弄墨的爱好者。有这种身份,才会有这种灵性和悟性。第三,必须把文章的妙处浅化、生活化、通俗化,必须设置一定的符合儿童思维规律的参照物,突显课文的特色、妙处,于无声处听惊雷。象上述例子中的两幅画那样。第四,文章的妙处的感悟,必须由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完成,不能包办代替。至多在学生悱愤的情况下,略作点拨。让他们亲历过程,体验感悟。第五,在学生悟明文理后,让其趁热打铁,练习实践,一试身手,内化为能力。

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文章也一样。每一篇经典的诗文,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妙处、特色,而这种妙处、特色不是从教科书里能找到答案的,因为我们的文章学研究受西方表音文字语言学理论的局限,还没有研究出来。何况,文章的特色、精妙之处字词句段篇都有,千人千面,浩如烟海,是一种活的呈现方式。必须由执教者从写作者的角度,从应用表达的角度去体察去理解,才能悟到。就象上述描述“效果”的特色那样。

文章不同,妙处各异,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要上好课,也可以各有千秋,但借助文章的特色是一致的。比如,一位深圳的老师上《七步诗》一课,他是这么上的:先从课外知识引入课题,接着播放了引发七步诗曹植与曹丕明争暗斗的电视片,然后要同学们去读这首诗,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悲愤),最后拓展延伸:你还学过哪些饱含深情的古诗?(生举例:《游子吟》等)这节课教师讲得确实不多,但是要说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我则表示怀疑。这节课的失误,从根本上说,也是教师没有理解到文章的妙处。

第二天,我跟教学的指导者说,如果是我来设计,我会这样做:首先,我会拍摄或用动画制作一粒豆子长成一棵豆苗结出豆荚最后豆子在锅里煮豆苗在灶里当柴烧的全过程,让深圳的孩子们知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本意是什么。然后让孩子们理解曹植曹丕的关系和诗的创作背景,从而理解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的喻意。至此,仍不可打住。还应让同学们思考,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于曹丕对曹植那样“手足相残”的事例,由此使他们今后一想到一看到“手足相残”的事件,就会联想到《七步诗》,就会脱口而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理解本意、喻意,到理解引申意,由学一首诗,而增添了孩子们的一种语文素养。只有到了这一步,才能说是一堂好语文课。

当然,《七步诗》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它最妙的地方,还在于作者在那样紧迫危急的情况下,还能说出如此得体的话,既劝喻了君王,又消除了加害的口实,化解了危机,还出了一肚子怨气,义正辞婉,一箭多鸟,不愧为千古一绝的好诗、妙诗。如能从引导学生理解该诗如何说话得体入手悟得诗文的妙处,从而懂得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势、面对不同的对象,说出最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又最有分寸最得体的话,那这样的课,就更是功德无量的好课了。

说了这么多,概括起来,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我看最根本的是三条:一是借助教材的特色、妙处,使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二是这种特色、妙处的感悟,必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得以实现;三是把这种感悟及时通过尝试实践,内化为能力、素养。其中,文章的妙处,是从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写”这几方面去比较思考,领悟到的,这也是学生“探究什么”的主要内容。

其实,任何一个教师,只要自己的基本素质好,又能把握住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都能上出异彩纷呈的好课来。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不外乎是把握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其内容如下表。如何灵活运用,在于各人的悟性、造诣。只要能把各方面规律的要素烂熟于胸、把握协调,教学思路与其一致,你就是一个自觉的好语文教师。条条大路通北京。你上的课,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跪倒在“大师”们的脚下作仰视状或被学术界光怪陆离的西洋镜搅乱了自己的神经。

(附记:看了《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年第7、8期的热点讨论“语文课该怎么教” ,很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因此,借此文谈谈自己理想中的语文好课是什么样子。至于为什么不谈点实际的东西,主要是觉得只有理想才是最完美的,只有理想才堪作好课的标准。而目前中国还难于有合乎理想的好课,原因是汉语的教学理论还未发展到这一步,何况好课的标准就像真理,我们只能步步逼近它,却永远不能穷尽它,哪会有十全十美的课例呢。)

。小学二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开学第一课 袁隽教学目标 1、说说寒假里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对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 2、让学生以新学期第一天的眼光和心情去观察、去感受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的魅力,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自己,回顾假期,乐趣无穷 1、师:大家好,我是你们本学期的语文老师袁老师。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 从大家充满欢欣的脸上我看到了这个假期大家过的非常的愉快,生活的非常的幸福。过年你有哪些难忘的事和大家分享呢? 2、孩子们畅所欲言,各个喜笑颜开。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首先以“回顾”为题,让学生回忆春节里一些难忘 的生活镜头,提及快乐的记忆,, 二、畅谈打算,提出要求 师:今天咱们重新回到学校,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在这个新学期中,你对学习 语文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 孩子们说到:上课积极动脑、畅所欲言;不做小动作;课后认真阅读课外书 三、学习习惯,牢记心间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老师相信大家说到做到,我们该怎样才能成为会学习语文的好孩子呢? 1、规范学习习惯(听、说、读、写、问、想)。 读书姿势规范“眼离书本有一尺”,试读,规范“指读”;握笔、写字姿势规范“手离笔尖有一寸,胸离桌子有一拳” “手腕操(画横画竖画圆圈,先撇后捺对称写,左右画圈转手腕,指节收缩益手脑。)”、 2、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聪”字,引导小朋友看字形。这个聪字告诉我们, 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必须做到:

“耳”到、“眼”到、“口”到、“心”到、 上课时,大家要带上这四件法宝: 带上“眼”——提示小朋友要仔细看清书上的字,黑板上老师的范写,银幕上播 放的课件,不要东张西望。 带上“口”——提示小朋友要大声读书,回答问题,不要畏畏缩缩。 带上“耳”——提示小朋友要会“听”认真听老师讲解,认真听同学发言,别让 自己的耳朵开小差。 带上“心”——提示小朋友要用心读书,走进书中的故事里,图画里,用心感受 其中的美,用自己的心体文中人物的心灵。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通过语文学习习惯的复习,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 养成,引领学生快乐地走进语文的殿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按上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可以轻轻松松地学,又能学得扎扎实实,让他们真正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四、浏览新书,兴趣盎然 1、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手中的这本语文书就是我们的好朋友,能教会我们知识,帮助我们不断地进步。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多漂亮呀!让学生双手捧着课本,轻 闭双眼,把头深深地埋进课本里,深吸一口气,闻一闻书中特有的香气。闻后让 学生说说闻后的感受! 2、让孩子们说说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语文书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录部分。请几个小朋友一起读读文章的题目,一边读,一边纠正读音。 4、仔细看看目录中的这些文章标题,猜猜这篇文章可能会讲个什么故事?你是 怎么猜的? 5、读了这些题目,你最想读哪个故事,那就快快翻开书本去读吧!五、提出希 望,快乐成长 1、师小结;我们必须抓住时间中的分分秒秒,莫让光阴空自流。小朋友,新的 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为了让我们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在 这里,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1)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认真听讲、课

语文教师怎样上好新学期第一节课

语文教师怎样上好新学期第一节课 范例一: 高一新生语文颇具创新的经典第一课 同学们,大家好:火热的八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语文课不讲课本上的东西,咱们随便聊聊怎么样。既然是聊,当然还得有聊的主题,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同大家聊五个方面的内容:古有“仁、义、礼、智、信”,讲的是如何修身养性,今我独创“缘、趣、意、信、方”说的是如何学习和学好语文。(奇怪吧,这是什么意思,且听我慢慢道来) 缘。(懂缘)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把老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老师职业的及至赞美。我更喜欢把老师比喻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了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惜缘)时下流行一种说法,表明关系的亲密,缘分的可贵:同过窗(同学),抗过枪(战友),下过乡(知青)。你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条,不管是你们遇到了我,还是你们彼此成为新的同学,请记住,这都是缘分,希望你们倍加珍惜朝夕相处的三年宝贵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倍加珍惜你们的友谊。毛阿敏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唱词“今生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慢慢地体会,你会发现各种无情的奥妙。这就是老师讲的第一个方面。缘。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1、音趣。我们通常被电影精彩的对白和大师的朗诵所折服,其关键就在与他们把语文的音韵之趣娴熟吧的驾御。在这里,我举三个例子,请大家共同来揣摩。(1)、“年三十的晚上,我被你们赶出了周家的大门。(《雷雨》,注意划线地方的读法。(2)、陈菲儿,老师叫你呢。(《十六岁的花季》)(3)、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李琼《山路使八弯》)。2、字趣。语言文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细微变化都会幻化无穷的乐趣。(1)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国记者讥讽到:真是对牛谈琴!周总理礼貌的回敬:对,牛弹琴!一字未改,标点一变,面目全非!(2)、歧义之趣。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3)、两人对骂:甲:你放狗屁!乙:你放屁狗!甲:你狗放屁!虽然粗俗,但的确让人忍俊不禁。(4)、一和尚与施主的对话:(和尚):茶,敬茶,敬香茶;坐,请坐,请上坐。(5)、一字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6)、一人独钓一江秋3、句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聊聊两句,颇含哲理,道尽人世沧桑。4、篇趣。好文章多了,脍炙人口的有,《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现代美文》,仅举欧阳修《扬花词》,大家就可见精妙文章的妙处。 意。只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作为基本的语言工具,其基础作用不言而喻。我只想强调的是语文学好了对个人人格魅力的提升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唐代荆洲长史韩朝宗才华横溢,李白非常钦佩,做文道:“生不羡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从来佳人怀吉土,哪有淑女爱金夫”。有文采的人,往往得到众多红颜的追慕,此不必细表。有文采的妙处,还可从下面的对比中来发现。《还珠格格》中最常用的句式:我好喜欢好喜欢你哟!除了连用两个好,并无其他的妙处,用于表述爱情的美好徒显苍白和肉麻,我如是这样认为,不知道你们以为如何。再来看冯延巳的《长命女》,看别人如何描绘爱情的美好: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粱上燕,岁岁长相见。多么有诗情话意。这都是学好语文的妙处。我到过农村许多学生家里,在春节的时候,很多门户上都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很一般,但有一次,我却发现有了不同,贴的是: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怎样,语文的档次就出来了。 信。指信念。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我强调三点。一是你们都能学好语文,这不是信口开河。我批改过你们的入学试卷,有一部分基础很不错,相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语文课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第一节语文课 重庆市忠县中学谭道忠麻省理工学院校友说母校不是:母校没有教给自己足够的写做能力、历史知识、道德价值判断力。 敏锐的才智,哲理的通达,阅历的丰富,带来的宽阔的胸怀——尼克松评价周恩来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狄更斯语文是支撑生命的工具。 教学目的: 1:上好初中第一节语文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语文课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如果上第一节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对学习语文知识的求知欲,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那么对他们以后学习语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变要他学为我要学。 2:语文的重要性,易学性,趣味性 3: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文学习问题化、教学化、生活化、过程化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式: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学生导着教师共同了解形象感悟思想 教学程序: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本人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让他们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师说:“同学们,我今天先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听完后,看你们能受到什么启发?”推广普通话的笑话故事《大肥鸡》。故事是这样的:在广州有一间北方饭店,专门煮一些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饭菜来招待客人。店里有一位女服务员,她是广州人,但她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一天,有位北方老汉来到饭店里吃饭。他刚坐下,那位女服务员就对他说:“老大爷,你想去(吃)什么?”那位老汉因为听不明白她说的普通话,以为那位女服务员问他去什么地方?老汉心里想:有没有搞错,我是来这里吃饭的,为什么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呢?后来,老汉明白了女服务员的普通话可能说得不标准,所以自己听错了。于是老汉就说:“有没有包子?”女服务员听了马上说:“报纸(包子),有!”她很快拿了一张报纸给老汉。老汉被弄得哭笑不得,心想:“这报纸,我怎样吃呢!”后来,老汉又问:“有大肥鸡吗?”女服务员热情地说:“搭飞机,还早呢,去(吃)过饭也不迟。”听了这个笑话后有什么启发?有的学生立刻就说,普通话说得不好会闹出笑话;有的学生说,学好普通话非常重要;有的学生说,学好普通话对于我们能准确的表达语言有很大的帮助。本人顺水推舟地分析:普通话说得好与不好,不单是语言表达准确与否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的写作水平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学好语文知识。如果我们作为跨世纪的年青一代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学不好,说不好,甚至还闹出笑话,那么自己也会觉得脸上无光,面子不知道往哪儿搁。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于是,本人让学生各抒己见,谈一下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想法。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从语言的准确表达方面,谈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由于本身说白话或本地方言的原因,有些学生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也会闹出笑话,以致影响他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影响他们的写作水平。例如,“呆会”、“兔脚”、“傻子”等诸如类此的方言都不适合写在作文上。如果一位听不懂方言的人听了这句话,就好像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因此,如果要准确地表达语言,学好普通话是很必要的。这时,学生的情绪进一步调动起来了。 二战期间,日本在投降书上签了一个含混的词语,导致广岛、长崎吃了两棵原子弹。这两岛人民现在还恐惧。 周恩来巧答美国记者问, 美:总理你使用的是美国的派克钢笔。总理:这是我的朋友在援朝中的战利品。送给我做纪念。 此次对话让美国人再也不敢小看我们。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因一字之差吃官司的有: 有个卖猪的人,买方无钱,写了欠单。买写成卖。丢了一头猪和300多元钱。 当然,学会准确地表达语言,除了学好普通话之外,也离不开自己平时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例如,对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搭配使用,语法知识的掌握,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等等。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除了关乎其前途命运。更关乎其生命质量。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是精神的建筑师、心灵的守护神。生命的别名。

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最近这几年,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从天文地理到思想品德,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并且冠以美丽的说法——综合、渗透、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一而足。似乎学生一学语文,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可唯一不能解决的恐怕就是语文本身。 尤其是新课程给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后,许多老师往往更多地把目光聚集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一最高层面的评判,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新课程,其实是打着人文精神的名,行着思想说教的实,把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简单地划上等号。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架空文本型——有的老师在草草地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文之后,就深挖教材中的微言大义,诱导学生亦步亦趋地走向教参中的答案,然后再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所见所闻,从不同的角度来验证由课文所引申出的思想内容的正确、崇高、神圣,最后老师和学生再来一次思想的升华,达到一节课的圆满结束。 目标僵化型——有的干脆在出示教学目标时,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学习什么什么精神、体会什么什么感情”,在“主题先行”的框架下,让学生带着脚镣跳舞。好像孙悟空再怎么跳,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还是在老师的划定的圈子里翻翻跟头罢了。 人为孤立型——有的甚至专门为“人文”而“人文”,把“人”与“文”割裂开来,不是把语言文字的熏陶渐染与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处理得水乳交融,而是把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孤立地划成截然不同的几块,语言文字本身魅力的含英咀华却抛在了九霄云外。这与过去的架空分析其实是一脉相传的。大概是受旧时“工具论”影响颇甚,而今非得来个矫枉过正不可。 一、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高一新学期语文第一课(2018) -

---------------------------------------------------------------最新资料推荐------------------------------------------------------ 高一新学期语文第一课(2018) - 高中语文第一课 1/ 28

一、语文学习(一)学好语文大有作为苏东坡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饱览诗书的人的气质自然与众不同,事实确是如此。 一个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触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性大发了,都很兴致地倾耳谛听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这就告诉我们,语文知识的浅薄,词汇的贫乏,经常会影响思惟情感的抒发。 他不是不想抒发登临长城的感情,而是他究竟没有最起码的知识积累。

---------------------------------------------------------------最新资料推荐------------------------------------------------------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跟着爸爸妈妈去旅行,当他们乘坐的汽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时辰,小姑娘趴在车窗玻璃上,看着茫茫的江水,奶声奶气地吟出了两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两句诗尽管用错了地方,但他究竟还有些许古诗词的积累,比那游览长城的小伙子要高明多了。 3/ 28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最新资料推荐------------------------------------------------------ /女婿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1、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2、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女婿/ 5/ 28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_三年级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 师生问好后,我问学生:“刚才师生问好的时候,我不说小朋友们好,而说同学们好,谁知道这是为什么?”一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因为我们长大了!”我说:“说得太好了!祝贺同学们长大了,从今天起,大家就是五年级的大孩子了,希望同学们把缺点永远留在四年级,将优点带入五年级继续发扬光大。”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老师姓施,名梦瑶,全名是“施梦瑶”。我说:“谁来喊我一声?”一位小女孩站起来喊:“施老师好!”我与她握握手,说:“你好!你真懂礼貌。”我说:“谁能来直接喊一声我的名字。”没有学生敢举手,在我的动员下,几位男生喊了我的名字。我说:“名字就是一个符号。可以直呼其名。但是虽然可以直呼我的名字,可是我还是想跟大家说我是一个既严厉又幽默的老师,我很热爱我的工作,如果同学们能够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听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你看到的是老师的幽默的一面,反之,你看到的是严厉的一面。我非常喜欢努力学习的孩子,希望你们都能让我喜欢你。 我接着说:“好,既然大家都认识了我,老师也想来认识一下同学们,你叫什么名字?能告诉我爸爸妈妈给你取这个名字的含义吗?”好几位学生站起来说了他们的名字,并说了名字的含义。我说:“我记住了这些同学的名字。” 我又说:“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写给你们的一封信。”我将信展开,朗读起来: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时,你们已经看到我了。真的很抱歉,我没办法在事先就联系上你们,所以只能在开学的第一天将信交给你们了。 你们是不是有点难受,因为你们看到的不是原来的熟悉的老师?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仔细想来,我们能够相识纯属偶然——用个比较通俗的话,叫做“缘分”!你想想,这世上那么多的学生,我为什么就遇到了你呢?这世上那么多老师,你为什么就遇到了我呢?呵呵,这是不是缘分?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第一节语文课。我送给同学们一件礼物——一句发自我肺腑的话语。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把这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你!(请你在心里默念一遍:“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亲爱的孩子们,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往往只需“举手之劳”:在家里,你为妈妈煮饭烧水,你的妈妈就会因为你的到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是一种幸福;在街头,你热情耐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的问路,他就会因你而感到能够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真诚帮助是一种幸福;在教室楼道,你主动上前帮老师抱作业本,老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幸福;有同学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他也会感到有你这样的同学是一种幸福……今后在我们班,当某个同学遇到困难时,是你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面前并伸出温暖的手臂:“别着急,有我呢!”那样,他会因为有你而感到班集体的无比温馨!我希望在我们的班级中,同学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每一个人为班级的挫折感到难过与忧虑,每一个人为班级的成绩感到欣喜与自豪。 孩子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在学校的每一天,我都将和你们一起度过。我会和你们一起学习课文,一起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会给你们讲故事,讲一个又一个好听的故事,在故事中一起去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当然,我还会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能教我一些新的游戏吗?),我还愿意听你们说说你们的心里话,如果你们愿意告诉我的话,你们最好把这些话写在你们的日记本上。 孩子们,学好语文的根本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在我看来,评价你们语文水平的

七年级语文第一节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新生第一节语文课 陈俭志 (注:红色楷体为上完课后补充内容。)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课前该做哪些准备,课上该如何表现,课下该如何作业。 二、通过自我介绍、师生互动让学生认可教师 三、通过对话交流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教师的适时适当点评鼓舞学生的表现欲 四、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兴趣,使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法”,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设想: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有兴趣学习语文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语言美、见识广、素养好、魅力大,拉近与学生距离,从而“拜倒”在语文学习上。 教学过程: 一、欢迎词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也热诚欢迎大家来到绿树成荫、幽雅美丽的颜中。从今天开始我将伴随大家进入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二、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说到名字,很有学问,也很有语文知识。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也是汉语词语的特点。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内 涵呢?能给我们说说吗?(找几个学生说说。)(有两个学生说:黎庆怡是姑奶取的,希望天天开开心心,学有所成;黄荣康:荣宗耀祖,健健康康) 老师自我介绍:姓“陈”,以后叫我陈老师吧,“陈燮霞”的“陈”,知道她是谁吗?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苦练16年、曾面临两次退役打起背包准备回家最终却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为我们取得奥运首金的举重冠军,我和她的经历很相似,生于普通农民家庭,苦读16 年后再次咬紧牙关读书三年取得硕士学位。(学生“哇”) 名字是:俭志,家里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勤俭节约而又有志向的人,好名字吧!但也是这 个中性的名字,让我在大学第一天入学时在女生宿舍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网上可以找到两个“陈俭志”,一个是本人,另一个是男性,律师。呵呵,也算独一无二。)老师的性格:我参加工作10年,在颜中教语文8年,其中5年教初三,可以问问你们的哥哥姐姐、邻居亲戚:陈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就说你们的语文老师是那个姓陈的、女的、个子不高、长相一般、稍微有点胖的老师(学生笑),他们就知道是谁了。总的来说:你尊重我,我就充分尊重你;你不尊重我,我将会更不尊重你!我最不能容忍的三个行为:上课说话、趴台睡觉和不交作业。(此时已有黄耀志三次讲话,叫他站起来,他不站,走过去将他拉起来。) 三、教材介绍:

语文课如何才能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如何才能上出“语文味” 一、把握学科性质 “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比如说,有位老师在讲《桂林山水》一课,在学习描写漓江水一段时,组织安排了一系列训练。老师说:“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联接的词,就可组成句子?同学们回答:生①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绿;生②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生③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接着,老师又说: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绿绿的。老师又说: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学生回答: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教者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语文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的语感,体会

漓江之美。这就是语文。北京市特级教师吉春亚这样说:我这里所说的“语文味”决不是借着“大语文”的旗号,改头换面的大杂烩,诸如内容开放无“度”的知识拼盘常识课,人文提升过“限”的不伦不类的教育课,教学目标贪“全”的各科杂烩综合课等,而是通过对典型“言语作品”(各科书面的、口头的、声像的教材)剖析、玩味,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常用的词语,典型的成品等)学习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同时,内化各种(知识的、思想的、情感的、精神的)收获。其中“言语形式”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如学习朱自清写的散文《春》,决不是为了记住春天具有“春风美”“春景美”“春雨美”等知识,而是学习朱自清先生如何抓住关键词语来描绘春色的,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的,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真正是具有语文味的课堂。 二、定准三维目标 那么,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其它三维目标呢? 1、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 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读《桂林山水》,你会心驰神往,情不自禁地感叹“江山如此多娇!”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而伤感,为当时社会的黑暗而愤怒……情感折射出来的魅力是无穷的。情感的迸发,来自于文本本身。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

关于语文课如何上得精彩

关于语文课如何上得精彩 论文摘要:如今,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自主少,教学节奏慢,学生创造能力差,课堂教学有无效活动。怎样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必须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开放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实效。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实效 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自主空间少,教学节奏慢,学生创造能力差,课堂教学有无效活动。怎样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课堂创新将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效,重在灵活。我们要灵活多样、开放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实效,上好精彩一课。 一、“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

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讲话中强调了“创新”与“灵活”。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告诫同行“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撰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所以我认为“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 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活”字教学更具有紧迫性。至今有的老师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教师为了大显身手,讲风过浓,越俎代庖;有的教师死抱着“以训练为主线”不放,练功过烈,师生疲于奔命;有的教师由“满堂灌“走向另一极端“满堂问”,摆花架子,仅学得“活”之皮毛……如何把师生从呆板的教学格式和练习、考试、分数等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使师生花费时间、投入精力都较少,而又能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这便成了当前语文教改的“难点”和“热点”。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多条,方法也可能有多种,但可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师“活”字教学乃不失为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势在必行。 二、“活”字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

九年级第一节语文课

行走在语文世界里 ——走进九年级的第一节课 亲爱的同学们: 从今天开始,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神秘浪漫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你将感受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含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体悟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的博爱;你也会领略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无奈,“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或许是在同时,你还会读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忧伤,“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的厚重…… 这个世界,虽然仅由横、竖、撇、捺、折五个兄弟姐妹友爱地组合而成,但它却有几千年的积淀,传承着一个优秀民族的文化血脉。 这个由横、竖、撇、捺、折,五种普普通通的笔划组成的世界,幻化出多少种美妙的组合,演绎出多少类奇异的神话!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这个神秘的世界,便是由汉语组成的世界! 本学年,你们将在我的带领下,去这个神秘的世界尽情地遨游!本学期,我们将一起登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红装素裹的多娇江山,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娇,数千古风流人物;我们将探访四月的大地,聆听春雨的诉说,播种秋天的希望;我们将欣赏星星为我们演奏的变奏曲,在深夜里凝望,在寒冷中希冀,在苦难中煎熬,在疲倦中沉思。

我们将在《傅雷家书》里,读到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的爱意拳拳;在《给女儿的信》中,阅知苏霍姆林斯基给情窦初开的女儿的爱情箴言;我们还会聆听到维克多〃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大会上,那响彻环宇的呼喊……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我们将随着鲁迅先生一道,回到那阔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面对“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故乡,鲁迅先生将何去何从?终于,他“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般地乘着理想之船走了,鲁迅先生走上了他自己的路了,他去找一条新的生活之路了。虽然前途仍不见光明,但他的那份执着,将伴随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美好祝愿,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底。我们还会随着杜小康一起,度过一段漫长的《孤独之旅》。人生并不是天天都是快乐的、幸福的,有时痛苦与孤独会弥漫到你的心里,这时你也许会如杜小康那样“在夜里、在梦里想到母亲”,并哭着对我说“老师,我想爸爸妈妈了,我要回家”!可是,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可知,《丑小鸭》不经历孤独、寒冷、饥饿、冰冻,它便不会知道自己实际上是一只白天鹅,凤凰也只有在涅槃之后才会重生! 九年寒窗无人问,中考夺魁天下知;学海无涯须求索,出师一表榜有名。亲爱的同学们,我深信,即将到来的九年级语文学习生活,将会在你们的记忆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我,为能伴你们度过这难忘的一年生活而高兴,为能执教你们的语文而幸福! 语文这个世界到底有多精彩,语文这个世界到底有多神秘?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们!但我深信,行走在这个世界里,你们可以从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学文案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 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一节好的语文课,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保证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呢?《新课程标准》中就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根据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再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学情,去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和途径,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呢?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语文课上要充分体现“语文味儿” 那么,何谓“语文味儿”?“语文味儿”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课上充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的积极性。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把好词佳句积累下来,并且在语用训练中能够准确应用。只有这样的课,才能称之为“语文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才能真正的获取语文知识,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要备好课。教师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语言文字训练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听、说、读、写训练,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语文味儿”要怎样在语文课上体现出来的呢? (一)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书声琅琅。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有效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有效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有效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有效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崔峦先生曾经讲过:“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没有朗朗书声的阅读课,没有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诚然,阅读课上要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如果教师没有根据文本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而学生也只是毫无目的地随意读书,这样的课堂能成为“书声琅琅”的课堂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朗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朗读指导,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充分地感知、体会和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既不是坐在座位上被动地听取老师地讲解,也不是脱离文本去任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节语文课,朗读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如果能在读文时读出相应的感情去感染他人,并且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要让学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就必须让他们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因为,如果学生根本不懂文本语言文字的意思,只是把自己认识的汉字简单累加地读出来,他们的内心是不会产生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所以,在日常的阅读课上,我们要坚决反对学生在读书时“千人一调”,一定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我在教授《索溪峪的野》一课时,因为这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全文也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条理非常清晰。所以,我就让学生结合课前提示中的问题展开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感悟作者对索溪峪的美景的赞美之情,在读中抓住重点语句解答课前的问题,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

新学期(文理分班后)第一节语文课 (学情分析:新学期上课一周后,文理科分班,学生来到了一个新的班级。科任也要接受新的班级,此时,最关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洗脑”,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它。) 一、导入: 我们在座的诸位中有一部分刚刚经历了一场艰难的选择——选择读文科或理科(包括体育)或音乐、美术在经历这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时,心里还有另一个顾虑,我去到新的班级到底是哪个老师教我,他\她会不会教有没有经验等等。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嘛,所以想跟一位名师,从而让自己成为高徒,亦人之常情。但是真的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吗一般的师傅就不能出高徒了另外,有了名师就一定能出高徒吗不用急着讨论,听老师慢慢将来,看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疑团。 二.认识老师(自我介绍) 三.认识高考 四.认识语文 (一)某些语文学习谬论 1、有的学生认为语文拉不开差距。这些同学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因为比较应该是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如果两位学生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了(补充案例) 2、还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一个样。我觉得只要简单做一下纵向比较,就会很容易发现,小学比幼儿园的语文程度高,初中比小学的语文程度高,高中比初中的语文程度高,所以一直学就一直进步。不学就迅速退步,我有一高中同学,应届高考那年语文高考成绩是115分,但由于理科成绩不是很好,没考上自己的理想学校,复读,复读那年高考10语文仅考了83分,原因如他所说:“考前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其实,像我这同学这样考前认为语文已定型,从而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以致高考大跌眼镜的学生每年都很多。陶潜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年的语文学习中不要因为某几次成绩不理想就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产生错误的认识。希望大家在今年的语文学习中端正态度,重视对语文的学习。 3、过分“迷信”与“自信” 有的学生过分迷信老师,依赖老师。认为跟着水平高的老师就一定能学好;万一不幸运,跟了个水平较低的老师,就万念俱灰,觉得自己没有前途,没有出路了。其实这都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同学们,你觉得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吗) 有的学生盲目自信,师心自用(板书,解释)。上课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另辟邪径,结果越走越远离目标。

初一第一堂语文课可以这样上完美版

初中语文,想说爱你其实很容易 ————初一第一堂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一、欢迎词 同学们,大家好:火热的九月见到火热的你们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语文课不讲课本上的东西,咱们随便聊聊怎么样。既然是聊,当然还得有聊的主题,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同大家来聊一聊如何学习语文,如何学好语文。 二、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韦修明。说到名字,我想说里面挺有学问,也挺有语文知识的。好的名字很讲究音、形、意。而这也是汉语词语的特点。比如:圆圆/冰冰/苗苗由重叠的两个字组成叠音词,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又有一股亲密亲切的味道。毕梦成-梦是梦想的梦,成是成功的成,毕有全、都的意思,意思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这个名字就寄托了父母对他人生的美好祝愿和无限期待。再比如:苏轼这个名字。“轼",就是古代车上的横栏杆,扶着栏杆可以望远。足见他的父亲希望他做个志向远大的人。 同学们,你们的名字有什么内涵呢?能给我们说说吗? 三、如何学好语文? 1、树立一条理念:“语文天生重要”。 三个故事动其心—— 我先讲一个故事,歌德在花园里迎面碰到了他的敌人,花园的路只允许一个人通过,他的仇敌高高的昂起头说,我是不会给傻瓜让路的!歌德怎么办呢?(同学们纷纷想办法后,教师公布答案)歌德则避开一边:说:我恰恰相反。(什么意思呢?我是给傻瓜让路的。)巧妙的解决了这问题。 还有一个故事,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冲周恩来总理发脾气,说:“我简直在对牛弹琴!”周总理接语曰:“对!牛弹琴!”一字未改却很好的回击了对方。 再看这个句子(写在黑板上):我要炒肉丝。这句话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我想要一份炒肉丝的菜来吃,一是我想亲自炒一份肉丝。 从上面的三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语文天生重要。不管是外国的大作家歌德还是我们的总理,不管是外交大事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语文的运用。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语文的趣之所在。 ①音趣。 首先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听完后,看你们能受到什么启发?”笑话叫《大肥鸡》。故事是这样的:在广州有一间北方饭店,专门煮一些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饭菜来招待客人。店里有一位女服务员,她是广州人,但她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一天,有位北方老汉来到饭店里吃饭。他刚坐下,那位女服务员就对他说:“老大爷,你想去(吃)什么?”那位老汉因为听不明白她说的普通话,以为那位女服务员问他去什么地方?老汉心里想:有没有搞错,我是来这里吃饭的,为什么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呢?后来,老汉明白了女服务员的普通话可能说得不标准,所以自己听错了。于是老汉就说:“有没有包子?”女服务员听了马上说:“报纸(包子),有!”她很快拿了一张报纸给老汉。老汉被弄得哭笑不得,心想:“这报纸,我怎样吃呢!”后来,老汉又问:“有大肥鸡吗?”女服务员热情地说:“搭飞机,还早呢,去(吃)过饭也不迟。” 那请问你们听了这个笑话后有什么启发? 教师总结:普通话说得好与不好,不单是语言表达准确与否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的写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上出“语文味”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上出“语文味” “语文味”之本义,或如许慎所言,“语,论也”、“文,错画也”。在语文教学中,前者即阅读,后者是写作;两者合一,也包括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欣赏。所以说,语文课堂的本色,就是语与文之本身,就是阅读、写作与品味。所谓的坚守“语文味”,也就是坚守这三者。语文老师的课堂有了这三点,也就让语文的教与学有了灵魂、有了思想、有了新的生命。 一、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教师阅读的“语文味” 首先,很多老师都推崇阅读,甚至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无论是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还是于永正老师的“简单语文”,无不如此。这种推崇,即便如前述两位名师所言,其方向所至,也无一不是对学生而言,而非首先指向语文老师本身。这显然有所不

妥,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读书是最好的备课”,――这“读书”是针对老师而非学生;进一步讲,有了老师的广闻博览,才会有课堂上的精彩呈现;有了老师的出口成章,才可能有学生的妙语连珠;有了老师的旁征博引,才可能有学生的亲师信道。所以,在语文课堂的阅读之先,老师的阅读必要先行。 其次,老师的课堂阅读,更多的是作榜样于学生的范读以及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这种范读,第一层含义就是老师的率先垂范,有老师的阅读在先,学生才会有样学样。例如,鲁迅先生的“先生”在学生读书时也在读自己的书,就是这样一种“样子”,就会影响到学生也会爱上读书。第二层含义是为学生服务的有关读书技能和技巧的示范朗读,如朱自清先生在《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中所说,“教师时常范读,学生时常练习,习惯自然,就会觉得白话文并不难上口”。

有了这种示范指导,学生才会懂得如何去正确的读一篇课文。如何正确的传递感情、如何把握重音、如何停顿与断句等。自然,这又必然先需老师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和艺术。 二、在写作教学中体现教师书写和写作的“语文味” 对于写作教学,我以为是“写”+“作”的教学。“写”就是书写,既可是老师的手写笔划,亦可是老师的板书讲解,一笔漂亮的汉字或简单却不失优美的勾画,同样会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对小学生而言,提高书写的能力,在很多时候就是从对老师的书写模仿开始的。就“作”而言,有了工整、有力、清楚、优美的书写,读者才知道你写的究竟是什么,否则就是一片涂鸦,无从认识。而“作”就是作文,其开始,可以是对课文的补白、可以是对范文的模仿,也可以是独立成

怎样上好语文课

语文课说也简单,但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那就不是很轻松的一件事。通过学习、思考,再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如何上好语文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师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要有着扎实的学科专业基本功,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上好语文课,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二.教师把握教材、驾驭教材 要想上好语文课堂,教师就要有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对文本的研读上下功夫。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还应该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然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教法,备学生。 三、充分关注学生 首先,要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创设学习情境,将有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写在各式各样形状的纸片上,答对了就奖给学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要进行教学诊断,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更深层次的讨论。 最后,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注重分层指导,照顾到全体学生。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生的互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积极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丰富教学的表现力,增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只是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不断学习、改进、完善,力争做得更好。

新学期七年级上语文开学第一课

新学期七年级上语文开学第一课 (一)何为语文“语文是……” 语文是阅读。语文是写作。语文是积累。 “享受语文,快乐语文” (二)如何学好语文 你听说过什么办法?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 多读书,尤其是大量的优秀的课外阅读,多练笔,尤其是要养成写随笔和日记的习惯。 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1、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 2 养成好习惯,把握好方法。“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对学语文来说,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要求备齐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

词典的习惯。备齐工具书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首要条件。另外,有了字词典,在学习当中遇到生字词还要勤查字词典。“习惯成自然”如果你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则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自然”。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学习语文也和旅游一样要有导游,谁是你们的导游呢?那当然就是老师了。同学们去旅游,一边观看一边欣赏。景色很多,需要赏的是美景,天上人间绝佳之景,让人流连忘返感觉是世外桃源之景,而时间很有限,就需要走捷径别浪费时间,这就需导游引路。同学们在赏景过程中有时需要导游作适当精要的讲解才能领略景之奥妙,添尝到景之韵味,就正如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学语文也是如此,有些地方需要掌握的,但同学们冥思苦想都想不出来它蕴含的道理或哲理的时候,这时老师就会给你做一些点评,让你的思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老师要告诉同学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