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育中乙肝知识之空白现象

浅议教育中乙肝知识之空白现象
浅议教育中乙肝知识之空白现象

浅议教育中乙肝知识之空白现象

摘要:乙肝歧视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现象,造成这种歧视的原因很多。但是面对乙肝歧视现象,我们的教育应该反思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关于乙肝的知识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所以在校学生的乙肝意识不强,这是造成乙肝歧视现象如此猖獗的原因之一。针对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以及老师进行乙肝科普,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证,提出了一系列开展乙肝科普的措施。只有改变人们对于乙肝的态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乙肝歧视。

关键词:乙肝;乙肝歧视;教育空白;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3-0074-018

On the education of hepatitis B knowledge gap phenomenon

Abstract:Hepatitis B discrimination is a very serious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is caused by many reasons. But when we meet hepatitis B discrimination, what should be reflected by our education? Because the knowledge of hepatitis B is very poor in our education, so the awareness of hepatitis B is not strong, which is one of reasons that cause Hepatitis B discrimination.On how to do hepatitis B education in school ,four aspect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 Through four aspects of the argument, there are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carry out hepatitis B science. Only change people’s attitudes about hepatitis B, we can fundamentally eliminate the discrimination.

Keywords:Hepatitis B, Hepatitis B discrimination, the absence of education, education measures.

说起乙肝,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恐慌,所谓“谈肝色变”。但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难道乙肝真的就那么恐怖,那么令人恐慌?人们之所以这样害怕是因为对乙肝根本就不了解。如果真正了解了乙肝,做到了对于乙肝知识的普及,如果你从小受到的教育就告诉你关于乙肝的知识,那么您还会那么害怕乙肝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3.5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我国是一个乙肝病毒感染的大国,我国将近有 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差不多占全国总人口的10%。在这1.2亿人口中,有80%的人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因此被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乙肝是一种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通过日常的接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八期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2014年7月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韩家跃时间:2014年7月26日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44.62%的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

乙肝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知识点)

乙肝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xxxx第(x)期 xxx村卫生室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计划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防治乙肝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乙肝传染病,xxx村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防治乙肝健康知识讲座,计划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xx村卫生室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乙型肝炎小知识 2、乙肝传播途径 3、乙肝免疫预防 4、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炎的自我护理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村卫生室 xxxx年xx月xx日 通知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防治乙肝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乙肝传染病,xxx村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防治乙肝健康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 xx村卫生室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乙型肝炎小知识 2、乙肝传播途径 3、乙肝免疫预防 4、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炎的自我护理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村卫生室 xxxx年xx月xx日xxx卫生室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活动主题: 组织者: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接受健康教育人数: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 活动内容: 活动总结评价: 存档资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印材料□签到表 □其他材料 填表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年月日 乙型肝炎防治健康知识讲座小结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xxx

肝病知识讲座

肝病知识讲座 模糊医学是中医和西医真正结合到一起的桥梁,通过中医与西医的模糊概念,从中找出各自的优点加以综合,使之向具有整体观的生态医学方向发展。现将模糊医学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模糊医学是中医与西医结合的桥梁 中医学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方法极为简单直观条件下,基于民间有效单、验方、经历代医家整理,实践—认识(建立理论假说)—再实践—再认识,通过类比、分析、推理、演绎、综合判断的思维形式而形成的一套相对固定的理论体系和对患者灵活的辨证施治。中医以疗效为基础上升为理论,因此其理、法、方、药存在着极为模糊的概念。而西医发展较迅速,其理、法、方、药相对明朗化,治病专一,但缺乏整体观,故在清除致病因子、显现其药效的同时,也造成肌体损伤、副作用及由此而引发的其他疾病。中医的诊疗讲究整体观,药物的成分也极为复杂,其研究也只能用模糊的概念稳妥地向西医的明朗化、科学化发展,而西医也需用模糊的概念,吸取中医的整体观以去除研究方法上的缺陷。 2、免疫病的产生 人体免疫系统非常复杂,免疫病的种类也很多,如肿瘤、肝病、肾炎、糖尿病、衰老等都与免疫有关。 在克隆无限分化的过程中,总要有克隆内部的个体变异(病态克隆)。克隆细胞是在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免疫耐受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一旦有病态克隆细胞的出现,便被复杂的免疫系统所清除。如免疫系统的某个环节发生紊乱、丢失或功能下降,病态克隆失去控制并沿病态克隆的轨迹发展,就会出肿瘤(肝病等免疫性疾病)。中医对肿瘤的发生理论更模糊,其中痰饮学说更接近免疫的理论。 3、免疫病的治疗现状 免疫病的中医药治疗是辨证施治,其优势是具有客观的临床疗效,但灵活性太大,病因、病理论证模糊,可重复性差,很难找出较稳定、可靠的治疗方法。西医的治疗方法很多,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单克隆抗体与多肽制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韩家跃时间:2015年7月19日 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 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道,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近年报道,属于黄病毒的庚肝病毒和单链DNA的TTV与人类肝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慢性乙肝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慢性乙肝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关键词】肝炎,乙型;住院病人;健康教育 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病人及家庭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问题,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我科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对收治的168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家属实施了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中,男102例,女66例,均符合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首次住院53例,再次住院78例,多次住院37例,年龄17~65岁。已婚103例,未婚65例。文化程度:小学42例,初中以上126例。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对病人不同的健康问题采取“一对一”交谈咨询法。交谈的

内容根据病人、家属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及家庭背景而定。语言通俗易懂,态度诚恳亲切,使病人、家属容易接受。每月出1~2期健康知识板报,发放我院自编的《肝炎防治小手册》等,让病人、家属阅览与学习,从而增进了病人自我健康保健意识。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时教育内容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病人,耐心细致介绍病区环境和相关病房的管理制度,介绍病区主任、护士长、经管医生、责任护士等。并告诉如有意见、问题、困难请找责任护士及经管医师帮助解决。使病人尽快适应陌生环境,消除紧张情绪,愿意与医护人员交谈、倾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 住院期间教育内容 3.2.1 疾病知识教育向病人讲解乙肝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传播途径、消毒隔离等方面的知识。使病人及家属了解乙肝,正确面对疾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2.2 用药指导目前治疗乙肝还没有特效药物,一般治疗用药有保肝类,抗病毒类,免疫调节类,抗脂肪肝类等。在治疗过程中,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赵会元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

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44.62%的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因此,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以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

健康教育乙肝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乙肝宣传资料 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乙肝宣传资料,欢迎查看! 一、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二、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免费接种。 五、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播。 七、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同健康人没有区别。由于乙肝传播途径的特殊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不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构成威胁,可以正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八、目前,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等难题。

九、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医学观察和随访。乙肝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检查。 十、乙肝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乙肝是全社会的责任。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感染HBV后,由于受病毒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临床类型,导致其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原因有: 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其中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赵会兀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含量成正比关 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F 降到19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日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 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日性者性

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勺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 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 44.62 %的 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因此,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以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最新预防乙肝健康教育宣传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1992年开始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2002年起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第1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并完成全程接种。2009-2011年,实施对15岁以下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措施,以更大程度保护儿童少年免受乙肝病毒危害。 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2、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灭活疫苗间隔6个月接种2剂。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戊肝疫苗已经研制成功。 三、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定期接受随访,根据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勿轻信虚假广告。 2、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要遵从医嘱,主动配合,切忌自行停药 3、鼓励检查了解乙肝感染状况,建议有疑似肝炎症状或高风险行为的人群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

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与乙肝病毒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的乙肝病毒危险性明显增高。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而且大量事实表明夫妻中一方携带、另一方多年后也并没有感乙肝病毒染.接吻已经已经表明不会传染 所乙肝病毒并不可怕。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5μg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就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10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有效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完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不是携带者)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卫生院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期[1]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一期 2013年1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时间:2013年01月18日

通知 山背村村民: 为提高农村儿童的健康,让家长了解儿童免费体检及打预防针的重要性、,让宝宝健康成长。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2013年1月17日9:00-10:30 地点:山背村村委会议室 讲座内容:儿童保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授课人:周东红 参加人员:山背村有村民(总数不超120人) 滨江卫生院 二0一三年一月一十五日

滨江卫生院健康教育讲座 儿童保健知识 主讲人:周东红时间:2013-01-17 母乳喂养优点 1、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死亡率,国内外资料表明,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其死亡率不同,人乳喂养者显著低于其他方式喂养。 2、降低婴儿患病率,如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患腹泻,是因为人乳中各营养素的含量及比例适合于婴儿的消化功能,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又不会受到污染的缘故。 3、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人乳是最适合婴儿营养需用和消化能力的食物,又能使乳儿少患传染病,故能保证婴儿正常生长。 4、增进母婴感情交流,使婴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婴儿情感发育。 5、其他,尽早进行母乳喂养能促使胎粪排出,降低胆红素肠肝循环,有利于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资料表明,母乳喂养还能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 辅食添加 一、辅助食品是除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外,为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食物。 二、添加目的为完全断离母乳作准备。 1、产后6个月以后的母乳营养已不能满足婴儿成长,如铁营养素。 2、婴儿消化功能逐步成熟。 3、促进婴儿咀嚼、吞咽功能及味觉发育。 三、添加时间取决于婴儿消化道发育成熟程度以及婴儿生长所需,一般婴儿4~6个月龄应逐步添加其他食物,过早添加易增加婴儿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的机

乙肝知识讲座

乙肝知识讲座 对付肝炎,预防乃上上策。有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可他们的爸爸妈妈竟然毫无察觉,直至病情“原形毕露”才想到上医院,既贻误了治疗时机,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 发现肝炎征兆并不难,只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1、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看面色 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乙肝治疗的五个错误观点 一、小三阳,可以不治疗 错误。不管是大、小三阳,只要肝功能不正常且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反之,如果肝功能正常,近期可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必须要定期复查。 二、查乙肝就是查乙肝两对半 错误。查乙肝在医院检查要查三样东西:即肝功能、乙肝全套、做B 超。 三、抗病毒治疗就是干扰素治疗 错误。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中,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两类药物。 四、治愈后检查不需要复查乙肝全套 错误。治疗后,宣布有疗效时,部分患者可能在随后几个月出现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乙肝全套和肝功能。 五、肝功能正常就可以不管了 错误。在大小三阳中,如果DNA是阳性,肝功能正常,可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定要定期复查(最好3-6个月)。 中年人须防肝病上身 目前从临床上观察,有很多的肝病和饮食也密切相关。首先,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其次,经常吃油炸食品也可使肝病特别是肝癌的发生率增加33%。据悉,有些肝病如肝癌,其早期症状就比较隐蔽,只是有全身乏力的感觉,不易被发现,但一旦发病后,就病情凶险,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案例:正值中年,在商界比拼多年,现供职于瑞安某企业的钟先生,由于工作需要,平时应酬较多,生活缺乏规律。近日,由于周身乏力,食欲不好,经诊断不幸患上肝病。 案例分析:既往有肝炎病史或肝功能指标不健康以及酗酒、疲劳、经常吃油炸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最容易患上慢性肝病。另外,工作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12期全解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十二期 2014年9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通知 各居委会、街直各单位: 为了做好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了解和掌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特在16楼会议室举办国民健康素养知识讲座,并现场答疑。 时间:2014年9月13日8:00-10:30。 地点:16楼会议室 讲座内容:国民健康素养 参加人员: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代表

2014年9月12日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基本知识和理念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让居民了解和掌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25项基本知识和理念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

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3.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戒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节律性。生活有规律,对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则。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健康。 5. 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烟草烟雾含有4000余种化学物质,包括几十种致癌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吸烟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可引发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内障、性功能勃起障碍、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提高6~13倍,死于冠心病的风险提高2倍,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提高12~13倍。烟草烟雾不仅损害吸烟者的健康,也威胁着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的非吸烟者;被动吸烟导致患肺癌的风险升高约20﹪,患冠心病的风险升高约30﹪。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12﹪。吸烟导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6. 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吸烟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只要有戒烟的动机并掌握一定的技巧,都能做到彻底戒烟。35岁以前戒烟,因吸烟引起心脏病的机会可降低90﹪,59岁以前戒烟,在1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仅为继续吸烟者的一半,即使年过60岁戒烟,其肺癌死亡率仍大大低于继续吸烟者。 7.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卫生行政部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保

乙肝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乙肝健康教育知识讲 座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xxxx第(x)期 xxx村卫生室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计划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防治乙肝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乙肝传染病,xxx村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防治乙肝健康知识讲座,计划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xx村卫生室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乙型肝炎小知识 2、乙肝传播途径 3、乙肝免疫预防 4、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炎的自我护理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村卫生室 xxxx年xx月xx日

通知 为了让广大居民群众学习防治乙肝相关知识,有效控制乙肝传染病,xxx村卫生室决定于xxxx年xx月xx日举办防治乙肝健康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一、讲课时间和地点 计划于xxxx年xx月xx日上午7:40-9:40在xxx村卫生室举办乙肝健康知识讲座。 二、讲课内容 1、乙型肝炎小知识 2、乙肝传播途径 3、乙肝免疫预防 4、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炎的自我护理 三、讲课人:xxx 四、参加人员 辖区内居民(总人数不超过20人)。 xxx村卫生室 xxxx年xx月xx日xxx卫生室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年月日乙型肝炎防治健康知识讲座小结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xxx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1、什么是乙型肝炎?其流行情况如何?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是乙肝大国,总人口中有十分之一的人群即1.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乙肝容易发展成慢性,甚至肝硬化和肝癌,危及生命,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现已确认约一半肝癌是由乙肝病毒所引起,乙肝一天致死的人数相当于爱滋病一年的致死人数。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恋等方面受到歧视,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2、乙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乙肝病毒广泛存在于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如输血)、医源性传播(如外科手术、眼科、牙科手术等)、性接触传播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等。 3、乙型肝炎有特效治疗药物吗? 没有!至今全世界尚没有根治乙肝的特效药物,特效的预防措施是在人群中大范围接种乙肝疫苗,形成乙肝免疫的健康长城,预防和控制乙肝。 4、哪些人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一、高危人群:a、经常接触血标本的检验和科研人员、静脉注射吸毒者、经常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等;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或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c、医务人员d、娱乐场所从业人员;e、银行、财务出纳等大量接触现金人员;f、外出或经常外出的流动人员。 二、重点人群:a、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在校学生;b、托幼机构从业人员,食品、公共场所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c、部队、武警战士;d、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三、普通人群:外资、合资等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等。 5、乙肝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1)接种部门: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 (2)接种方案:成人及儿童均采用0,1,6方案注射,既注射第一针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后再分别注射一针,三针注射完为依次免疫完成。 (3)接种剂量:10μg/支或20μg/支剂量。 6、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该怎么办?

乙肝知识讲座

乙肝知识讲座 医学组孔英民 及早发现肝炎征兆的5个方法 对付肝炎,预防乃上上策。有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可他们的爸爸妈妈竟然毫无察觉,直至病情“原形毕露”才想到上医院,既贻误了治疗时机,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孩子。 发现肝炎征兆并不难,只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蛛丝马迹”。 1、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看面色 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

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乙肝治疗的五个错误观点 一、小三阳,可以不治疗 错误。不管是大、小三阳,只要肝功能不正常且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反之,如果肝功能正常,近期可以不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必须要定期复查。 二、查乙肝就是查乙肝两对半 错误。查乙肝在医院检查要查三样东西:即肝功能、乙肝全套、做B 超。 三、抗病毒治疗就是干扰素治疗 错误。在对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中,主要有干扰素、核苷类两类药物。 四、治愈后检查不需要复查乙肝全套 错误。治疗后,宣布有疗效时,部分患者可能在随后几个月出现复发,所以要定期复查乙肝全套和肝功能。 五、肝功能正常就可以不管了 错误。在大小三阳中,如果DNA是阳性,肝功能正常,可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定要定期复查(最好3-6个月)。 中年人须防肝病上身 目前从临床上观察,有很多的肝病和饮食也密切相关。首先,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其次,经常吃油炸食品也可使肝病特别是肝癌的发生率增加33%。据悉,有些肝病如肝癌,其早期症状就比较隐蔽,只是有全身乏力的感觉,不易被发现,但一旦发病后,就病情凶险,加大了治疗的难度。 案例:正值中年,在商界比拼多年,现供职于瑞安某企业的钟先生,由于工作需要,平时应酬较多,生活缺乏规律。近日,由于周身乏力,食欲不好,经诊断不幸患上肝病。

乙肝患者的健康宣教.

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宣教 乙型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据统计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2亿人,约10%~20%的人可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癌,许多患者患此病后,担心疾病传染,社交活动减少,有时因饮食休息不当等使病情复发,加上认知不当,到处求医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指导,可使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以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面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一、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指导 1、指导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 如何对待疾病,不同患者有不同想法。这主要取决于病人性格和受教育的程度,性格内向或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心理负担较重,对此类病人首先要尊重他,要让他认识到心理负担重对疾病恢复的影响,用治愈病例现身说法,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性格外向或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要让他充分认识到疾病对身体的危害性,使其正确配合治疗。 2、帮助病人学会从忧郁中走出来,培养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在保证充足睡眠、适度活动的前提下,听音乐、看电视、聊天、室内外活动等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便于从忧郁中解脱出来。给予社会支持,父母、兄弟、姐妹通过陪伴、看望等方式使患者不因患病而自卑,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忧虑,倾诉病后感受和焦虑心情,将不快情绪发泄出来,以免积忧成疾。因为要长期待在家中,病人有颓废感,自觉无社会利用价值,所以指导恢复期病人可作些力所能及的轻体力活动,慢性肝炎肝功能好转后可以参加正常工作,有利于解除忧郁心理,并积极乐观的生活。 二、乙型肝炎病人的休息指导 1、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每晚7 h~8 h睡眠,可积累能量消除疲劳,调整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对肝病恢复起重要作用。

乙肝健康教育

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疾病分类 1、按病程长短分类,乙肝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判断是急性还是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诊治中十分重要,二者的治疗原则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有时为了区别是急慢性肝炎,往往通过肝穿病理检查来判定。急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常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液中HBsAg(+)持续时间低于6个月,6个月内乙型肝炎病毒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HBsAg阴转,可遗留感染过HBV的血清学标志:HBe、抗HBe及抗HBS三个抗体阳性,但某些患者抗HBS出现时间较晚,低度也可能不高。急性乙型肝炎的关键特点是半年内HBsAg阴转。而慢性乙型肝炎如一言以蔽之就是HBV存在于机体内超过6个月。 2、按病情轻重分类,可分为乙肝携带者、活动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其中乙肝携带者分慢性HBV-DNA携带者(大三阳,DNA定量高水平但肝功正常处于免疫耐受状态的患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小三阳,HBV-DNA低于检测下限,肝功正常);活动性乙型肝炎又分为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又分为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重型肝炎又可分为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 3、按有无出现黄疸(即按症状特点),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该分型多针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即急性黄疸型乙肝和急性无黄疸型乙肝。 临床表现 1、急性乙型肝炎: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