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同步练习

八年级科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同步练习
八年级科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同步练习

八年级科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同步练习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知识点:

1、一定温度下,里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该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里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该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要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等方法;要使一杯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等方法。

3、在溶剂一定的条下,称为浓溶液,称为稀溶液,浓溶液也可能继续溶解该物质,而稀溶液可能不再继续溶解该物质。所以浓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不一定是。

4、溶解性表示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可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溶剂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的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6、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计算公式:。

二、教师讲解:

1、关于饱和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

B、降低不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一定温度下,蒸发某不饱和溶液中的水可变成饱和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在一定温度时,同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3、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克,它表示()

A、20℃时100克酸钾饱和溶液中含7.4克

B、20℃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克,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100克水溶解7.4克氯酸钾

D、20℃时,100克水溶解7.4克氯酸钾时达到饱和状态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溶质性质

B、溶剂性质、温度高低D、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在加水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量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

6、欲增大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溶液的温度

B、降低溶液的温度、增加硝酸钾的质量D、减少溶剂水的质量

7、某温度下,将12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0克硝酸钾,则

该温度下硝酸钾的

溶解度()

A、20

B、16.7克、16.7 D、20克

8、一定温度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稀溶液D、可能是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

9、取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不断加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其溶质的质量分数A%关系变化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10、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的溶解度为S克,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P%,则S和P的关系为()

A、S>P

B、S=P 、S<P D、无法比较

11、从2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里取出0克溶液,取出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2%

B、2%、10%D、20%

12、将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某物质溶液加水稀释成10%,应加水()

A、0克

B、100克、200克D、220克

13、将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某物质的溶液浓缩成20%,应蒸发掉水()

A、0克

B、100克、9克D、80克

14、20℃时,0克水最多可溶解克甲物质,40℃时l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10克乙物质,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

A、甲大于乙

B、甲小于乙、甲等于乙D、无法比较

1、下列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l)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2)将蔗糖放入水中,底部留有固体蔗糖,这时就形成了蔗糖饱和溶液。

(3)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就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16、t℃时将某物质a克溶于水恰好制成V毫升饱和溶液(此溶液的密度为ρ克/厘米3),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7、把1%的氯化钠水溶液40克,用水稀释至100克,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克,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再将上述溶液配制成10%的溶液200克,则需加入氯化钠克,加入水克。若将上述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的氯化钠溶液,则需加入克水。

18、配制0克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需的氯化钠,倒入里。

溶解:水在4℃时的密度为1克/毫升,用量取毫升水,把量取好的水倒入装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搅拌,使氯化钠溶解,这样就可以配制得0克10%的氯化钠溶液。

19、在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0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30克水,需加氯化铵多少克?

(2)用20克氯化铵,需加多少克水?

(3)在300克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铵多少克?

20、温度t时10克硝酸钾放入1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8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求硝酸钾在温度t时的溶解度。

21、某温度时,蒸干3克氯化钾溶液,得到10克氯化钾,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2、欲配制400毫升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需浓度为90%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

(90%的浓硫酸密度为1.81克/厘米3,1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

三、学生练习:

2021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五)学案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五)学案浙教版学习目标 1.学会浓溶液稀释的计算。 2.会进行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3.巩固有关溶液问题的计算。 4.知道配制某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 方法和步骤。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4%,它表示 20℃时100份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24份;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克。 3.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现将b克A物质放到c克水中充分溶解。 (1)如果b克A物质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2)如果b克A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 4.根据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所得的结果,在表中填上相应的文字。 [科学探究] 一、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1.溶液稀释就是往浓溶液中加溶剂变成稀溶液的过程。 2.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即:浓溶液的质量×浓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于液体称量比较麻烦而用量筒量取体积比较方便,所以计算时有时会牵涉到溶液的体积,这时要通过密度来进行计算(公式为ρ= )。 4.由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所以两种不同液体混合溶解时,体积不能简单相加。(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两种液体之和) 二、有关溶液浓缩问题的计算 溶液的浓缩问题思考方法可以与稀释问题一样来考虑。 三、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2.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工业生产上,有时要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来清洗钢材。把50千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千克? [解析] 由于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设:稀硫酸的质量为x 50千克× 98%=x×10% x==490千克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490千克—50千克=440千克。 [答] 略 [例2] 配制1 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需要水多少毫升?(硫酸溶液的密度请查阅p.36表) [解析] 查书中表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厘米3。 设:需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 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000毫升×1.07克/厘米3=1070克 溶质的质量为:1070克×10%=107克 所以V×1.84克/厘米3×98%=107克 V=59.3厘米3 浓硫酸的质量:59.3厘米3×1.84克/厘米3=109.2克

物质的溶解性练习题

物质的溶解性练习题 夯实基础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36 g B.3.6 g C.7.2 g D.10 g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K13 4.【2016·龙东】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6. 图K13-2 【2016·北京】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

八年级上科学笔记物质的溶解

八年级上科学笔记物质的溶解冲糖水的故事: 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 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女孩:“为什么呀?” 【提出问题】:某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吗? 一、物质的溶解性 定义: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P25) 3.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P26) 实验结论:有的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还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蔗糖。 4.影响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

颗粒变小是溶解加快。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注意: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①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是否饱和不仅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质量有关;②必须要指明是何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 根据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溶质固体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若溶液底部有稳定存在的溶质固体,且该固体不再减少,则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在溶液中加入溶质固体判断: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若果还能继续溶解,标明该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注意:以上适用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极少数固体和所有气体物质不熟用,如氢氧化钙、氧气、二氧化碳等。 【思考】 一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能否继续溶解食盐呢? 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指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4.浓溶液和稀溶液 1、定义: 浓溶液:在溶液配制过程中,有的溶液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浓溶液。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1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演示]:汽油洗油漆的实验 提问:你知道汽油为什么能洗掉油漆吗? [学生回答]:是因为油漆能溶于汽油中 [教师问]:在生活中你对有关的物质溶解有什么现象和疑问吗? 二、[导出]新课《物质的溶解性》 学生提出疑问:如 1、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 2、例外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3、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变不变的吗? 4、蔗糖能溶解在所有的物质中吗? 5、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吗? 6、物质溶解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 [教师]:我们这堂课就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教师]:科学探究有那些步骤? [学生]: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成果交流[教师]: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现在已经提出了问题,然后应该怎么办? [学生]:建立假设。 [教师提问]:你能假设吗?

[学生回答]: [教师]:建立假设以后又该如何呢? [学生回答]:设计实验 [教师]:如何设计呢? [学生回答]: [教师]:好,接下来我们就对第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一(并完成表格):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学生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无限的。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二(并完成表格):例外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学生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例外物质的溶解能力例外的。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三(并完成表格):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变不变的吗? 学生得出结论:蔗糖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四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四(并完成表格):蔗糖能溶解在所有的物质中吗? 学生得出结论:某物质在例外的其它物质中溶解能力也例外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五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五(并完成表格):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吗? 学生得出结论: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

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溶解度是对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本节课是从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溶液单元在教材中相对独立,本节课讲解溶解度,使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认识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本单元中是核心,也是重点和难点。 学以致用,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剖析,引出如何定义溶解度,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对溶解度曲线应用的讨论归纳,加强团结协作意识和训练分析推理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2)运用对比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固体溶解度的比较和温度对固体溶解度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2)通过合作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3、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并理解溶解度概念。 (2)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二、教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打破现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内容体系,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景。故本节课教学关键是在教师创设情景下学生能自主地研讨出比较物质溶解性的方法,从而使他们学会科学探究,并从中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从生活中食盐和蔗糖溶解性,从学生已知的生活内容出发,寻找、探究比较溶解性强弱的方法,从而获得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方法的意义,从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程引入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蔗糖和食盐谁的 溶解性更强? 能否设计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的溶 解性强弱? 学生讨论 设计实验 思考牵引出 新知识的学习。 新课 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提问深化理解学生实验通过对实验的剖 析,引出如何定义 溶解度,提升学生 的思辨能力;在讨 论、交流中,增强 合作意识。 巩固溶解度概念。

八年级科学上册15物质的溶解教案

课题:1.5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重点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上面得到的就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那么,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 如果能转化,怎样转化? 实验:取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改变条件实验操作出现的现象结论 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3、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思考: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实验: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现象:10克蔗糖在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引入:从上面得实验可以知道,蔗糖和熟石灰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蔗糖比熟石灰易溶得多。那么,我们能否用定量的方法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呢?实验室温下,10克食盐和10克氯酸钾溶于100克的水中 现象:氯酸钾未全溶,已达到饱和;食盐全溶解完,未达到饱和。 结论:这两种溶质的溶解能力不一样。 过渡: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如何定量地判断溶质的溶解能力? 二、溶解度 (一)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练习:指出下列各句的含义及判断是非: 1、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 2、20℃时,100克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3、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 4、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9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9 5、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9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9克 6、在30℃时,50克水里最多溶解20克硝酸钾,则硝酸钾的溶解度 (二)、溶解度曲线(P33图):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曲线上各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曲线的交点:表示这几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同步练习题 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甜面酱 B.豆奶粉 C.白砂糖 D.花生油 2.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的是() A.硝酸铵固体 B.蔗糖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3.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C时乙的溶解度为60g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20°C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D.M点表示10°C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4. 已知硫酸溶液密度大于1g/mL,且浓度大密度大.若80%硫酸与10%硫酸等体积混合,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 A.45% B.80% C.大于45% D.44% 5. 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g?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 水后,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降低温度不一定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B.固体溶质颗粒大小是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因素之一 C.室温下,氯化钠饱和溶液比氢氧化钠饱和溶液要浓 D.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减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8.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A.升温增压 B.升温减压 C.降温增压 D.降温减压 9.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落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10. 要使20°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B.加入少量水 C.升高溶液温度 D.倒出少量的溶液 11. 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碘加入水中 B.面粉加入水中 C.食盐加入水中 D.花生油加入水中 12. 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C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C时,有KCl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继续溶解 13.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的大 B.t1°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C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甲物质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C降温至t1°C时,析出的晶体甲比乙多 14. 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B.物质溶于水时,通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C.溶质体积加溶剂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D.未注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指水溶液 15. 20°C时,将52克蔗糖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结果蔗糖全部溶解.这说明() A.20°C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2克 B.20°C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52克 C.20°C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52克 D.20°C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小于52克 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碘酒硫酸锌溶液30mL水和70mL酒精混合的溶液 溶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溶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某温度下,有一种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以用()()()的方法 使之成为饱和溶液. 18. 室温下,将一瓶a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由5%变成10%,放置前后溶液中所含水(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9. 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只有一种________.(判断对错) 20. 搅拌或振荡,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________.(判断对错) 21. 用铅酸蓄电池作为主要动力来源,避免了尾气的排放,某铅酸蓄电池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 稀硫酸,若用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稀释成28%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2. 小红欲配置25°C时700g?KNO3饱和溶液(已知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40g),她的过程如下: ①计算;② 称量:准确称量KNO3固体________g;③ 量取:用________(填“100mL”、“500mL”或“1000mL”)量筒量取蒸馏水,操作如图所示:④ 溶解:将KNO3和水分别加入大烧杯中,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请 指出小红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操作错误________,由于以上错误操作,他配的不是KNO3饱和溶液,要得到 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他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最后小红将配得饱和溶液装瓶,贴上标签备用. 23.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使回答下列问题:(结晶时它们均不带结晶水) T1°C时,B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的溶解度. 当T1°C

物质的溶解性(浙教版)教案

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本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对物质的溶解建立初步的认识,本节课题中引入提出的5个具体问题,也是5个实验需要探究的,是本节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气体溶解的一些情况,物质溶解时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目标】: 1、蔗糖、酒精在水中的溶解,汽水冒泡等为例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 于水。 2、以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为例,确认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以蔗糖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确认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并不相同。以色 拉油在水中和香蕉水中所呈现的现象为例,确认同种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并不相同。 4、以蔗糖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溶解为例,说明物质在不同温度中的溶解能力并不 相同;以汽水为例,说出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溶解的能力越弱。 5、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确认物质溶解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 能吸收热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再一次让学生明白观察、实验和思考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 【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归纳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用:小烧杯(至少两只)、试管2支、药匙、温度计两支、玻璃棒、蔗糖一瓶+5克一包、食盐5g一包、水、色拉油、香蕉水、氢氧化钠(固)、硝酸铵(固) 教师用:学生用一套、大瓶雪碧(供学生用)、饱和石灰水、碘、白纸片(4cm ×试管宽)、试管、橡皮塞、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试管4支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得出结论;媒体辅助教学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 /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曲线 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 m 4g 。 (2)线 ○1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2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3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g C B A O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题目已成为中考、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1、 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 等大多 溶解度/g t/℃

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物质的溶解性》拔高练习

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无色透明液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t℃时,4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则该温度时硝酸钾溶解度一定为40g D.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25℃时,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硝酸钾饱和溶液200g和100g,然后分别都蒸发掉10g水,再冷却到25℃。现甲烧杯中析出m1g KNO3晶体,乙烧杯中析出m2 g KNO3晶体。则m1与m2的大小关系是() A.m1=m2 B.m1>m2 C.m1<m2 D.m1=2m2 3.t ℃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 g、10 g、15 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 g、b g、c g,则a、b、c 三者的关系为() A.c = a + b B.c = 2 b-a C.c = a + 2 b D.c = 2 a-b 4.已知下列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其中属于可溶物质的是() A.CaCO3为0.0013g B.食盐为36g C.熟石灰为0.17g D.KClO3为7.4g 5.t℃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蒸发去15g水后,析出晶体6g,又蒸发去10g水,析出6g晶体,再蒸去10g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A.4g B.6g C.10g D.15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解度即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由于未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无法确定该温度时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故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A解析:根据题意,两烧杯中所析出晶体的质量均为25℃时10g水所溶解硝酸钾的最大质量,因此两个烧杯中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即m1=m2。 故选A。 3.B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所给三份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质量相等,若各自恒温蒸发5 g水后均析出a g KNO3晶体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若在此饱和溶液基础上再蒸发5 g水析出硝酸钾固体为(b-a)g,进而推知再蒸发10 g水析出KNO3晶体为2(b-a)g,则该份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共蒸发15 g水析出硝酸钾晶体c=a g+2(b-a)g,整理得,c=2b-a。 故选B。 4.D 解析:了解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分类,可溶物的溶解度是1-10g。 故选D。 5.B解析:t℃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蒸发去15g水后,析出晶体6g,又蒸发去10g水,析出6g晶体,由此可知6g晶体溶解在1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也就是说10g水中最多溶解6g该物质,由于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将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应为6g。 故选B。

八年级科学上册 1.5 物质的溶解(溶解度相关计算)试题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题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 1. 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是:50克-12克=38克 设:20℃时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12g 38g 50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3812= 解得x=31.6g 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1)把20℃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13.6g 40g 53.6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406.13= 解得x=34g 答: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 (2)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4g 11g 15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114= 解得x=36.4g 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 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解析:设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 和y 。将78

化学常见常见沉淀及溶解性口诀

常见沉淀 白色: 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Fe(OH)2/Al(OH)3/CuCO3/ZnCO3/MnCO3/ Zn(OH)2 Fe(OH)2 蓝色:Cu(OH)2 浅黄色:AgBr 红褐色:Fe(OH)3 沉淀鉴别 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 ,Ag3PO4黄色沉淀CuO 黑色沉淀Cu2O 红色沉淀Fe2O3 红棕色沉淀FeO 黑色沉淀FeS2 黄色沉淀PbS 黑色沉淀FeCO3 灰色沉淀Ag2CO3 黄色沉淀AgBr 浅黄色沉淀AgCl 白色沉淀Cu2(OH)2CO3 暗绿色沉淀B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C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溶的碳酸盐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不溶的碱、金属氧化物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相关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银不溶 硫酸盐钡不溶 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 BaSO4. AgCL. Mg(OH)2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不建议死记硬背,只需记住每个阴离子里哪个不溶即可,钾钠铵硝都溶 溶解性口诀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⑤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 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四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5物质的溶解同步测试(含答案)

物质的溶解性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3分)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 3.(3分)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 A.硝酸钾溶液B.食盐溶液C.硫酸铜溶液D.氯化铵溶液 4.(3分)配制10g 10%的氯化钠溶液,所选用的量筒的规格最好为() A.10毫升B.50毫升C.100毫升D.无所谓 5.(3分)粗盐所含杂质主要是氯化镁、氯化钙等(均可溶于水),在提纯过程中常把粗盐粉碎后再用饱和的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粗盐中氯化镁、氯化钙的含量基本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基本不变 C.浸洗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数次的使用下去 6.(3分)发现结晶现象的溶液() A.一定是浓溶液B.可能是浓溶液 C.一定是饱和溶液D.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 7.(3分)把400g 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A.100g B.200g C.400g D.800g 8.(3分)(2004?济南)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0℃20℃30℃50℃80℃ 物质 温度 甲13.3g31.6g36.2g85.8g169g 乙35.7g36.0g36.2g36.5g37.1g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使乙物质从它的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的方法 D.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9.(3分)(2008?鹤岗)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因疏忽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分析以下原因,其中一定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是() A.量取水时,仰视量筒的读数 B.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 C.配制溶液时,烧杯中原来留有水 D.配制后的液体倾倒到细口瓶时,有一些液体溅出 10.(3分)现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以下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3.2克NaCl时,误将砝码放在左盘,并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水时,面对刻度,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时,有水溅出 D.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时,不慎洒落 11.(3分)下列哪种方法能使10℃的饱和硝酸钠溶液浓度变小,但仍然饱和() A.降低温度,过滤出晶体后恢复到原温度 B.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水 C.蒸发水,析出晶体后再恢复到原温度 D.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过滤

中考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试卷练习(含解析)

中考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试卷练习(含解析) 1.人们通常把的过程叫做结晶。结晶的方法主要有和法。法是适用于一切把可溶于水的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法那么特别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等。 2.当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剩余的液体被称为,它通常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课堂练习】 3.以下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C ) A.结晶是指有规那么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B.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 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 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4.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B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5.以下关于溶液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C ) 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B.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 C.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 D.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 6.要使食盐从饱和食盐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的办法是(B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水 D.再加入少量食盐 7.以下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B ) A.硝酸钾溶液 B.食盐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 8.以下各组物质,能够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步骤分离的是(C ) A.硝酸钾和食盐 B.面粉和砂糖 C.碳酸钙和氯化钙 D.碳酸钠和硝酸钠

9.右以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温度升高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变化最大的是 (2)溶解度大小的顺序符合A=C﹤B的温度是 (3)在t4℃时,在三份每份100g水里分别溶解A、B、C 物质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都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 是物质,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顺序是。 (4)如欲分离A物质与B物质应用 法进行分离。 【课后测试】 【一】选择题 10.由固体溶解度曲线可知( C ) A.溶解溶质所需溶剂的质量 B.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是什么 C.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D.在任何温度下溶质溶解的质量 11.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现将6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结果析出的A固体的质量比析出的B固体的质量多,这说明(C ) A:3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B:6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 C:温度对固体A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D:温度对固体B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 12.以下哪种方法能使10℃的饱和硝酸钠溶液浓度变小,但仍然饱和(D ) A.降低温度,过滤出晶体后恢复到原温度 B.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水 C.蒸发水,析出晶体后再恢复到原温度 D.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过滤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夯实基础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36 g B.3.6 g C.7.2 g D.10 g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K13-1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6. 图K13-2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 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后,溶液仍饱和 C.t 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 图K13-3 (1)t 1 ℃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 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 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2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测试题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2物质的溶解性同步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将16g甲、乙分别加人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56g C.t1℃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有的甲、乙质量一定相等 D.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4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析出的固体乙可能比甲多 C.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5% D.40℃时,甲物质的溶液降到20℃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状态 3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 4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A.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50g D.t1℃,甲、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5 . t℃时,将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 g、10 g,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依次为2g、5g,第三份蒸干得到KNO3的晶体质量为12.5g,则每份溶液中所含水的量为 A.17.5g B.22.5g C.25g D.31.25g 6 .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铝原子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