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1章

一、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二、思维的本质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内隐性

三、思维的功能特征: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创新性

四、思维定义的三个方面:1、思维是人脑的机能;2、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五、思维的历史发展: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现代思维

六、思维的类型:1、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2、根据思维封闭或开放的标准可以把思维分为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4、根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七、创新的表现方式:1、新产品和新服务;2、老产品的新用途;3、新的研究方法;4、新观念和新理论;5、纯粹的思维结晶

八、创新: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九、创新的界定包含着四点含义:1、创新是一种超越;2、创新是一种独创力;3、创新是一种扩张力;4、创新是一种智慧力

十、创新的主要特征:创新具有智能性、社会性和团队性

十一、创新的社会的三个方面:1、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

2、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

3、创新具有竞争性

十二、创新的类型:1、按照领域分类:科技创新、社会创新和人文创新

2、按照主体的分类: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

十三、创新思维: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十四、创新思维包含的两个方面:1、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2、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十五、创新思维的自身超越:1、超越思维的惯性;2、超越思维的惰性;3、意志的超越

十六、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1、前提超越;2、逻辑超越;3、关系超越

2章

一、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1、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2、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3、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二、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1、人从整体上就是生物创新的产物;2、人脑的认知功能具有创新潜能

三、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

1、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

2、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

3、创新是人类进化的特殊能力

四、创新人才具有基本品德:1、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2、标新立异的胆魄;3、坚强的意志力;4、勤奋而专注地工作;5、独立和自信

五、创新思维的核心技能:1、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2、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培育直觉敏感、发挥大胆想象和捕获思维灵感的能力。

六、知识的一般定义:知识是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

七、知识的常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八、最佳优化知识结构: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九、最佳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1、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

2、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

3、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状态。

十、知识的跨学科分类:分子生物学、数理逻辑,光纤通讯理论、超导理论等。

十一、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专才和通才之分。

十二、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1、自然语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2、自然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3、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特征;4、自然语言具有社会性特征。

十三、自然语言的基本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和行动指示功能

十四、创新思维和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2、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3、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

十五、科学语言是自然语言的派生语言,它是在自然语言基础上加入术语、符号和图表等基本形式构成的。

十六、科学语言的特征:1、科学语言具有精确性特征;2、客观性;3、简洁性

十七、科学语言和创新思维的关系:1、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语言的产生;2、科学术语、科学公式和科学图表的形成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十八、新术语产生的途径:1、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成的语词;2、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造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十九、缄默认知:它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二十、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

二十一、实践能力的特征:1、经验特征;2、智慧特征;3、创新特征;4、非言语沟通特征;

5、技术接受特征

二十二、实践能力的创新特征:1、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层面;2、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需要经验直觉。

二十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1、实践能力和思想能力;2、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中都有创新思维

3章

一、问题: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二、论题: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辩。

三、问题和论题之间的关系:

1、问题和论题的区别:1、概念的着重点不同;

2、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2、问题和论题的关系:1、所有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2、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

四、问题分类:1、界定明确的问题: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

2、未界定明确的问题:那些既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五、境况问题:有些是有关物质世界的事实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多用实验的方式,所以这类问题往往有正确答案。

六、境况问题的特征:1、它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2、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是需要用新地境况来替代旧的境况。

七、价值问题:几乎所有的论题都有价值成分在内,所以,我们可以用论题概念来表示价值问题。

八、价值问题的特征:1、这些问题中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或者是主观信念。2、这样一类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用客观事实来验证,更多的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

3、价值问题大都和人类的行为相关,因此价值问题也是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

九、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十、观察力的培养:一要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二是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3、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十一、在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1、观察力的培养;2、良好心态的培养

十二、思维主体具有良好的心态表现为:1、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2、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3、乐于寻找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

十三、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1、世界是不完善的;2、向完善走近;3、关注不满情绪。十四、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1、对事件、现象背后的东西保持敏感;2、对机遇的敏感。十五、乐于寻找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1、喜欢问“为什么”2、从不相关的现象和不相干的研究中寻求因果联系。

十六、问题定位就是初步确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是界定明确问题,还是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境况问题还是价值论题?要想有效地解决问题,境况问题和价值问题的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问题的类型不同,解决的思想会是不同的。

十七、表达问题的步骤:1、抓住感觉;2、把问题描述出来者不拒、进一步精炼这些表达式。十八、间接调查的信息来源:1、首要的信息来源是自己;2、你周边的人也是信息源泉;3、网络、图书馆信息源泉。

十九、直接调查的方式:群体调查、体验式调查和实验调查

二十、主意越多何以获得好主意的机会就越多呢?

1、一个创新的主意在统计上就应该是不寻常的;

2、我们最初产生的主意和后来产生的主意相比,最先想到的主意往往是粗糙的。

二十一、激发你的想象力:1、带一点游戏心态;2、紧张中的放松;3、在观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态。

二十二、观念评价的要点:1、弄出主意的细节;2、找出主意中的缺陷和困难;3、完善问题解决的主意

4章

一、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二、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三、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1、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2、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4、对客观事件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

四、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能动性、互补性、层次性、实践性

五、创新思维的层次性:第一层依据知识的分类把创新思维方法分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第二层从实践角度对创新思维方法的区分,就是方法和技法的两分层次。

六、创新思维的实践性的表现:1、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2、创新思维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出现更能激发人创造性的新方法;3、创新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总要自觉能动地去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七、创新思维方法的分类:

1、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

2、依据思维特征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立体思维和平面思维,有纵向思维和水平思维,还有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

八、思维的技巧就有结构扩散、形成扩散、因果扩散、属性扩散、关系扩散、功能扩散

九、创新思维技法:

1、组合法;

2、换元法;

3、模仿法;

4、希望点列举法;

5、奥斯本检核表法;

6、5W2H法;

7、聪明12法;8、信息交合法;9、移植法;10、形态分析法;11、开孔挖槽法;12、创造需求法。

十、移植法分类:方法移植;原理移植、材料移植、结构移植

十一、创新思维原理:1、超越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简单性原理;4、微量效应原理;

5、对应原理

十二、依据不同原理而生成的创新思维方法:1、要素整合法;2、删繁就简思维法;3、关联思维法;4、协同思维法;5、逆向思维法;6、极限思维法

十三、信息交合法: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将各种人材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

十四、信息交合法的步骤:1、确定坐标原点,并将思考对象分解成若干独立的信息要素;2、确定子类;3、连接不同的信息坐标点,每一个信息坐标点连线都是一种新的信息反应物。4、从产生的这些新信息中,选择合适的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十五、关联思维法是思维主体从事物之间的关联中寻求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发明的思维方法。

十六、逆向思维方法:思维主体沿着思维客体发展的相反方向,用一种反向探求的方式来对产品、课题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实现创新的思维方法。

十七、极限思维方法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维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办法,从而实现创新。十八、伽利略使用的极限思维法:1、确定问题;2、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3、提出第一个极限假设;4、用实验验证第一极限假设;5、引申出第二个问题;6、提出第二个极限假设;

7、用实验验证这个假设。

五章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

二、逻辑思维方法包括: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

三、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四、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定义法:其基本思路是,任何一个命题都有真假这两种值当中一种,一个不带逻辑联结词的简单命题形式,比如P,我们确定不了P是真的还是假的。然而,一旦一个带上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就赋予了复合命题某种确定的逻辑关系,当我们给其命题变元指派不同的真值的时候,我们穷尽一个复合命题真值组合的所有可能性,该命题真值的每一种组合就总有一个相应的真值和这些指派的值相对应。

五、命题逻辑的基本推理模式:1、联言推理:包括联言推理分解式和联言推理合成式;

2、选言推理:包括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3、假言推理:包括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

肯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六、直言命题的类型: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

七、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它所具有的本质属性。

八、概念的外延:概念所有反映的那些本质属性的思维对象。

九、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十、周延性:一个直言命题中主项与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的断定情况,在三段论推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十一、直言命题主谓项周延性的情况:1、对形式为SAP的全称肯定命题;2、对形式为SEP 的全称否定命题;3、特称肯定命题SIP;4、特称否定命题SOP

十二、直言命题的真值情况

1、直言命题的真值与其质和量紧密相关;

2、直言命题的真值主要由其主要由其主谓项外延间的关系来决定;

3、直言命题真值情况的断定

十三、三段论的构件:小项:结论的主项,用S表示。大项:结论的谓项,用P表示;

中项:前提中共有的项,用M表示。

六章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主要区别:

1、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着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

2、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是有弱和强的。

二、归纳推理的类别:1、完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划界的临界点,从思维方向上它更像归纳推理,但从逻辑思维的实质考虑,它又显然是演绎推理,可以看作是归纳推理的特例。

2、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简单枚举法是把一部分个体具有的性质聚合成一个整体类所具有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聚合归纳法。

科学归纳法的主要内容是探求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这种方法由近代英国逻辑学家穆勒所创立。

三、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的方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四、契合法(求同法)是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的,它的内容是:如果仅有一个先行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都出现,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差异法(求异法)是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

六、共变法是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明因果相关的。一般内容: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应变化着的,而其他先行条件没有变化,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产生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七、契合差异并用法也称为求同求异并用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原先那个共同出现的先行情况又完全不出现,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八、剩余法是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或者原因的方法,它的内容是: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先行情况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道这一复合先行情况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

现象中一部分现象的原因,那么这一复合先行情况的其余部分就是后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产生的原因。

九、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在部分属性上的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维方式。

十、归纳和类比的关系:1、归纳类比互相依赖;2、归纳和类比的可靠性比较

十一、类比的作用:1、助发现的作用;2、类比的解释作用;3、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

十二、模拟法分类:1、实质同构法;2、形式同构法;3、功能类比法。

十三、假说的作用:1、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2、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十四、假说直接验证:一个假说中所说明或者解释的事实,是通过提出假说的人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证实的,这样一种证实方式就是假说的直接验证。

十五、假说间接验证包括:1、从假说的基本观念引申出关于事实的推测;2、通过观察和实验,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其他的观测和实验,检验这些推测是否符合事实;3、当假说的主要内容不能直接由经验来证实的时候,还需要通过逻辑的论证推理手段为假设命题作逻辑验证。

十六、假说评价的标准:

1、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

2、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

3、假说的简洁性

十七、假说形成的常规步骤:1、认定问题;2、设定被步假说;3、收集更多的事实证据;4、设计更精致的假说;5、推出进一步的结论;6、验证这些结论;7、应用这一假说理论

七章

一、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出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

二、发散性思维的注意两点:1、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超越;2、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互为补充。

三、收敛性思维是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搜索寻求其中优化方案的思维方法。

四、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区别:

相似之处:1、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发散性思维。2、演绎方法则有些近似于收敛性思维。

两者的区别:1、使用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一个假说,不是多个假说。使用发散性思维,同样的已知条件获得的是多个假说,不是一个假说。

2、使用演绎方法,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虽然是封闭性的,但这种封闭性是指在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已知条件获得的结论,没有超越已知条件所断定的范围。而收敛性思维所体现的封闭性,则是在众多的假说和猜测之中,选择其中优化的假说和猜测。收敛性思维中的已知条件是多个方案,它是从多个方案中,选定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案。

五、思维产生的基础:

1、人的大脑机制具有发散功能;

2、我们面对着一个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3、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六、发散性思维的特点: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精细第三性;4、思维的独创性。

七、发散性思维方法分类:1、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2、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3、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4、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5、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6、其他分类:流畅性思维、灵活性和敏感性思维

八、发散性思维所使用的方法:

1、提问法:使用一个条件疑问句,或者是使用大量的条件句来进行提问,即用“如果——,那么——”句式来进行提问,以激发大量的设想和主意的方法。

2、语词运算法:是对表述问题的语词进行组合运算,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

3、相关联想法:把问题解决的思路扩散到和问题相关的领域,给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设想的思维方法。

九、发散性思维的生成图式:1、自由发挥环节;2、思维形象化环节;3、吸收异议环节;4、持续努力环节;5、适时停止环节。

十、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

1、自由发挥;

2、追求数量;

3、思维形象化;

4、暂缓评价;

5、吸收异议;

6、搭便车;

7、持续努力;8、暂时搁置;9、适时停止

八章

一、直觉: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二、直觉内涵的要点:1、直觉省略了思维的中间过程;2、直觉的产生往往依赖于感官;3、直觉是一种自明性能力

三、直觉的基本特征:1、直觉的超逻辑性;2、直觉的不确定性;3、直觉的经验性;4、直觉的快速性;5、直觉的累积性

四、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1、预见功能;2、选择功能;3、发现功能

五、灵感: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

六、灵感的特征:1、突发性;2、突逝性;3、终端性;4、积累性

七、直觉和灵感的联系:1、灵感和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是类似的;

2、灵感和直觉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3、直觉和灵感都是超越逻辑的思维方法

八、直觉和灵感的区别:

1、直觉是思维的直接活动,灵感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

2、直觉的出现表现为快速,灵感的出现则主要表现为突然和意外;

3、直觉往往出现在最初的猜想之中,灵感则往往是问题解决终端将要出现的征兆。

九、灵感激发方式:

1、外部激发;

2、内部激发;

3、情境激发

十、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

十一、想象的特征:

1、形象性;

2、超现实性;

3、自由灵活性;

4、想象的多元性;

5、现实转换的可能性

十二、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想象是创新的翅膀;2、想象是获得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的源泉;3、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条件

九章

一、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为美国企业家A-F-奥斯本

二、头脑风暴法: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来集中起来讨论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大量解决特定问题的主意,以谋求问题解决最合适方案的创新技法。

三、头脑风暴法的效能背景:1、群体动力学基础;2、竞争促进想象力;3、激励作用

四、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1、延迟评判;2、自由联想;3、数量产生质量;4、搭便车

五、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实施要点:1、会议规模;2、主持人;3、会议时间地点;4、通知

六、开好“头脑风暴”会议的要点:1、议题具体明确;2、交叉进行;3、顺序发言;4、只听不议;5、代表性;6、气氛宽松;7、激发思考;8、主意编号;9、另行评价

七、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结为:1、对某一决策方案、产品或某一事物,从多方面进行提问;2、为了解决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产生出一系列的新设想;3、对所列出的所有新设想逐一加以分析研究,取其精华,舍去糟粕,权衡利弊,综合一体;从而产生出一种最佳的决策方案或一种功能更强、造价更低的产品以及一件尽善尽美的事件。

八、奥斯本的检核表提到了九种检核方式:1、移用法;2、移植法;3、修改法;4、放大法;5、缩小法;6、替换法;7、重新安排法;8、颠倒法;9、组合法

九、头脑风暴法的适用范围: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十、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答案空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数量一般是无限的,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

十一、戈登法: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由美国阿沙-德-里特尔公司员工戈登创造的技法。十二、戈登法简要实施步骤:1、会前准备;2、决定主题;3、召开会议

十三、635笔写法:以笔写代替发言提高主意品质:头脑网易法传入西德后,西德人鲁尔巴赫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通过改进,创造了笔写式头脑风暴法。

每次会议由6人参加,每5分钟轮流一次,每人在5分钟内提3个设想,所以称为“635法”十四、川喜田法:以卡片方式获得创意方案综合: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川喜田二郎。此方法在1964年发表以后,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性开发方法在日本流行很广。

十五、特性列举法:不同特性不同创意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克劳福德创立的

十六、图画刺激法:图片刺激想象力

图画刺激法的具体步骤:1、图片展示;2、观看和描述;3、创意;4、再观看和描述

十七、逆头脑风暴法:借助评价使设想完善是美国“热点”公司开发的方法,又称对演法。十八、超级主人公法:用角色启发新主意的产生

该法的基本过程:1、选择一个超级主人公;2、发现这个主人公的主要特征;3、从这个主人公的角度来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

十九、三菱式头脑风暴法:笔写和书面的结合激发创意是由日本三菱树脂公司开发的方法。二十、三菱式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做法:1、提出议题;2、由参加会议的人各自在纸上填写设想,时间为15分钟。3、每人轮流谈自己的设想,由会议主持者记下每人的设想,别人也可根据宣读者提出的设想,填写自己的新设想,待大家发表完意见后再提出,这段时间约1时间;4、将设想写成正式提案,进行详细说明,并互相质询,批评,讨论,这段时间约1个半到2个时间。5、由会议主持者将各人提案用图解方式写在黑板上,大家边看图解边进行深入讨论,以获得最佳方案。

二十一、七乘七法:限定数量提升质量由美国人卡尔-古莱格开发的。

二十二、七乘七法的主要步骤:1、引出方案;2、卡片排序;3、讨论

二十三、片方法:巧用书写环境寻求最佳方案:是由东京工业大学片善治所创,以其姓名英文字头“ZK”命名。

二十四、片方法基本步骤是:启、承、转、合

十章

一、确定心理年龄的步骤是:1、确定基底年龄;2、计算基底年龄之后的各年龄级答对问题的总数;3、再乘以2作为月数;4、将所得月数和基底年龄相加。

二、实足年龄:依据被试者的实际出生日,依据被试者接受测试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计算步骤,所获得的被试者年龄数据称之为实足年龄。

二、智商测试项目分言语性测试和动作性测试

三、智商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智商只是智力的一部分、创新能力研究和测试

四、创新能力测试方法:1、吉尔福特测试法;2、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试法(TTCT法)

3、梅德尼遥远联系创造性测试(RAT法);

4、创新团体调查测试;

5、创新产品评价表;

6、重案组测试法;

7、PMI方法

五、托伦斯的测试活动:1、猜疑活动测试;2、语言表达测试;3、产品改良活动测试;4、列举非凡用途活动测试;5、图形测试

六、创新能力测试的作用:1、创新能力测试是社会需要;2、创新测试方法一法二用

七、自测题导语:1、答题时间;2、答题符号意义;3、答题要求

八、语言创新能力自测题:1、自测题导语;2、自测题;3、答案和评分标准

九、图形想象力自测题:1、自测题导语;2、想象力自测题;3、答案和评分标准。

创新思维论文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论文 ——冲破思维的墙 学院:专业:学号: 姓名: 摘要:“创新”,这个词是我自上大学以来听到比较频繁而且比较新的词,听得多了,就产生了好奇:为什么我们要创新,究竟什么是创新?要怎么样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带着这些疑问,我选择了《创新思维训练》这个课堂,希望会对我的理解有些帮助。虽然网络课堂有一定的弊端,并未达到课堂中的“训练”目的,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帮助。开阔了一定的眼界,了解到许多方法,比如转换思维方式、六顶思考帽等。本文主要是结合超星网络平台上的视频课程及作业,从一个事例引入为什么我们需要创新,然后具体说明我对创新的理解。涉及到一些课程中提及到的创新方法以及自己的见解。创新不能只有想法而不去实践,故本文也阐述了一些创新思维的应用穿插其中,希望对于所看的人也有所帮助。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业心智枷锁思考方法 目录 一、了解我们所需 (3) 二、克服心智枷锁 (3)

三、学会创新思维 (4) (1)转变思考方向 (4) (2)软性思考 (5) (3)强制联想 (5) (4)思维导图 (5) (5)简化思维与打破规则 (6) (6)批判性思维与创新 (6) (7)平行思维与六顶思考帽 (7) 四、应用创新思维 (7) 五、达到新的高度 (8) 结论 (8) 六、致谢 (9) 参考文献 (9) 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竞争与压力,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1]。 在数学中,模式化是一堵很难突破的墙,它坚硬、顽固而且已经深深驻扎。很多时候,在做数学题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遇到不是老师所讲过的题型,我们就会感到一阵迷茫,到底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老师讲过的似乎都行不通啊?很多人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案例导入 一封家书——8只八哥 有个商人在外做生意。他的同乡要回家,于是他就托同乡带10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给妻子。同乡在路上打开信一看,原来只是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有8只八哥、4只斑鸠。同乡大喜:信上没写多少银子,我留下50两,她也不知。 同乡将书信和银子交给商人妻子以后,说:“你丈夫捎给你5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你收下吧!”商人妻子拆信看过后说:“我丈夫让你捎带100两银子,怎么成了50两?”那同乡见被识破,忙道:“我是想试试弟媳聪明不聪明。”忙把那50两银子送给了商人的妻子。 商人妻子怎么知道是100两银子的呢?原来那幅画上写的意思是:8只八哥是八八六十四,四只斑鸠是四九三十六,合起来是100,所以商人妻子知道是100两银子。 商人写信不用文字而用图画,商人妻子读信不是认字而是解画,他们两人使用的思维法就是再造型想象思维法。 想象和联想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 思考与讨论 1. 谈谈你对创新思维的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试举几个运用创新思维的实例。

第一节创新思维 人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当面对问题而束手无策时,我们的思维往往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们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需要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及障碍突破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1.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基础上,为解决某种问题,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以新的思考方式产生新设想并获得成功实施的思维系统。 2.新思维的特征 (1)独创性特征。创新思维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维的结论上都能独具卓识,提出新的创见,获得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2)超越性特征。创新思维不但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物质、现象和一切传统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超过去和现在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3)灵活性特征。创新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序和方法,它既独立于别人的思维框子,又独立于自己以往的思维框子,是一种开创性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它能做到因时、因事而异。 (4)风险性特征。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突破。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创新思维的结果不能保证每次都取得成功,有时可能毫无成效,有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无论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都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启示。 (5)综合性特征。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是多种思维协同的统一。 (二)常见的思维障碍 1.盲目从众 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初次来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吃饭犯了难,大街上饭馆多得不知道哪家的饭菜“味美价廉”,这时你会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当然会找一家人多的饭馆用餐,这就是从众。理性的从众在大多数情况下使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教学“圆的面积”时,除了像课本上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利用这些图形能否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统一了认识: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根据这些图形与圆的关系,也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类似活动,使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通过实践去感知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二: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去面临问题,在问题的唤起下,

产生求知情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设计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1、10、1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接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很新奇,这三个数分别是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怎么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呢?学生陷入沉思,认真思考后,得出了多种答案:1元=10角=100分,1米=10分米=100厘米……,此时教师又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活跃了,纷纷发表了不同意见: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我接着说:像1、1.0、1.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反思与分析】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贯穿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多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我们应当注意发现学生的“别出心裁”,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由、开放的教学手段。 只要一个个新的教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生活情境之中去,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就会积极去探索,去创新。否则,则会对数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科学家素养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考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一、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二、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的笔记与重点总结

第一章思维与创新思维 思维: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思维定义的三方面:①思维是人脑的技能②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③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应 作为具有能动性的思维:思维是人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活动;思维是促成人的行动的决定因素;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和内隐性 思维的功能特征: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思维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思维的逻辑性支持思维过程测进行。思维的批评性促成思维的发散和跳出常规。思维的创造性使我们超出常规、实现超越。 思维的分类:①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②收敛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③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④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思维的历史发展线索:经历了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和现代思维四个历史时期。从一般性思维到创新思维: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引发了对创造的认知基础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首先应用于美国工商界?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创新技巧、创新能力测量,推动了美国创造性思维教育 中国思维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思维,并力图建立一门跨学科的思维科学?20世纪90年代,创造性思维首先受到工商界的重视,同时,为了适应对国民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形势,创新思维的研究和教育也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创新: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创新的表现方式:①新产品和新服务②老产品的新用途③新的研究方法④新观念和新理论⑤纯粹的思想结晶 创新定义的四个方面:①创新是一种超越②创新是一种独创力③创新是一种扩张力④创新是一种智慧力 创新的特征:智能性、社会性、团队性 创新智能特征的2个方面:①创新是人类智能活动的产物②创新的智能性扩展了我们对创新的认知范围,让我们领悟到还可能有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 创新社会性的三个方面:①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②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③创新具有竞争性 创新的种类:(1)按领域分类:①科技创新②社会创新③人文创新(2)按主体分类:①个体创新②团队创新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创新思维含义的两个方面:①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②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创新思维的本质:创新思维的超越是无止境的,创新思维中的异质增加过程也是无止境的。人类就是在这样无止境的思维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完善自身。 创新思维的自身超越:创新思维首先是对自身障碍的超越,超越我们的心理障碍,超越于我们既定的思维模式。 ①超越思维的惯性②超越思维的惰性③意志的超越 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创新思维需要对思维对象、思维对象条件有所超越。①前提超越②逻辑超越③关系超越

创新思维论文

摘要:创新思维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灵魂,没有创新的艺术设计只是一片空白的复制与制作,往往一个设计项目的创新与否可能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创新的立意至关重要,摆脱思维定势是获得创新的一个难点,怎样摆脱思维定势,必须有自然科学为基础,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学;往往创新过程是最最痛苦,寻不到最佳方法,创新的过程考验着创新思维是否能灵活应用;创新的结果具有局限性,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改变,怎样避重就轻、追求最终效益。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创新态度,创新的意识和忘我的精神。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从“设计自我”这一点切入,开发设计者的大脑,让每一个设计者开发自己的潜能。让大脑多去想,在实践中创新。 关键词:创新思维设计思维定势局限性 论创新思维在创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课程总结 在我学习完创新思维这一门课程之后,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创新思维体现在各种学科之中。虽然从科任老师的教学中,我得知创新思维具体应用于各个专业之间,就我个人的专业,我认为在艺术设计中,创新至关重要,从作品的立意到产品的呈现到商品的表达各个环节至始至终离不开创新二字。 工业设计需要掌握的是大量的工业知识与大量的专业知识,稍有差错便差距万千,得不到应有的结果。然而艺术设计掌握的是各类文化知识,这也是为什么艺术设计是文科的原因。 二、创新艺术设计的概述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质,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的大脑功能、知识体系及思维方式各方面素质互为提高的综合体现。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与此相对应,从科学用脑、构建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全面掌握创新思维的原理。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是一种全方位、系统性的过程。 艺术设计就是创新,创造非凡是艺术设计活动的全部意义之所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艺术设计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始终创造的意义在于突破已有事物的约束,以独创性、新颖性的崭新观念或形式体现人类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开拓新的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活动艺术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艺术设计思维的本质、特征、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尤其对于与艺术设计有着紧密联系的创造性思维做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二是对艺术设计方法进行系统化整合对于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创意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头脑风暴法的应用原则、程序、要求都细致的加以条理化、规范化设问方法、列举方法、联想方法、组合方法都有着详尽的叙述和归纳,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高效综合运用及反复辨证发展的过程。 三、定位创新设计 培养和开发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就是以科学的思维原理与艺术训练相结合,发展整体智慧的品质,针对特点,开启智慧之门。创新思维关系到整体素质发展的问题,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作为一种“启发式”教育,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积极调动潜在的自我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并建立完善的人格。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课程根据这一基点,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特定的情节、境况的条件限定,进行主题性训练,让学生在不同层面的实践活动中获取感性体验的同时领悟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使其创造能力和素质得以不断升华。

自考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试题2014年个人整理及答案

自考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试题2014年个人整理及答案 2.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可将创新思维方法分为() A.立体思维方法和平面思维方法 B.纵向思维方法和水平思维方法 C.顺向思维方法和逆向思维方法 D.一般方法、特 殊方法和专门方法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物理学的超越是一种() A.意志超越 B.自身超越 C.逻辑超越 D.前提超越 4.形成假说的常规步骤中,第一个步骤是() A.设定初步假说 B.认定问题 C.运用推理 D.搜集事实 5.“逻辑思维方法”与“超逻辑思维方法”这两个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是()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6.“哈桑借据”的故事体现的是一种() A.实践能力 B.思辨能力 C.学习能力 D.想象能力 7.“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 A.戈登 B.吉尔福特 C.奥斯本 D.帕尼斯 8.没有固定的答案且答案数量一般是无限的问题是() A.开放性问题 B.封闭性问题 C.认知性问题 D.评价性问题 9.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为特征的头脑风暴法变式是() A.戈登法 B.七乘七法 C.逆头脑风暴法 D.特性列举法 10.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收敛性思维 B.形象性思维 C.集中性思维 D.抽象性思维 11.下列属于发散性思维方法的是() A.删繁就简法 B.提问法 C.集中法 D.相关联想法 12.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 A.想象思维 B.直觉思维 C.发散性思维 D.收敛性思维 13.人们对鲁迅的作品和金庸的作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这属于() A.价值问题 B.识记问题 C.科学问题 D.语言问题 14.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 A.生理条件 B.心理条件 C.客观条件 D.物理条件 15.“智商临界说”认为,在一定的智商等级中,一个人的智商和他的创新能力的关系是() A.负相关 B.正相关 C.不相关 D.反比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创新的主要特征包括() A.主观性 B.智能性 C.社会性 D.团队性 E.科学性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期末论文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期末论文 论述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造个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对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有必要更有责任去充分了解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迎接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承担新时代新任务做好充分准备。在此,这篇文章讲主要从定义,方法及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几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并重点介绍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造个性。 关键字:创新、方法、思维、途径,创造性思维、创造个性 正文: 一、从理论上理解创新方法、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一)何为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价值。创新不只是发生于组织之间的某种事,而是组织以外的一种变革。创新应以它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创新在,商业,技术,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二)何为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则是人们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各种途径与手段,并在时间过程中不断更新与进取。 (三)何为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因此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其自身特征。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这些特性的产生在与巧妙地发挥了人脑思维的潜能,特别是与右半脑的功能密切相关。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四)何为创造个性 创造个性是指创造者在从事创造性活动中,在行为、作风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创新思维,创新角度和创新方法,这都是创造个性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创新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及创造个性 (一)创新方法 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理论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思想的核心,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只有突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理论创新,我们才能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其他方面的创新。所以说理论创新是其它一切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论上的创新,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处在旧理论体系的禁锢和束缚中,就谈不上其它方面的创新。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9602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 英文名称: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自主创新,思维带路,方法先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过程,揭示创新思维本质,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的训练性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择、策划、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思维、方法为基本模块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通过对创新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系统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做三体结合,使学生熟练常见的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模块创新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基本内容 2.认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引入创造、创新的基本概念并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及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梳 理,介绍国内外创新创造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创新的基本概念 2)创新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史 3)因果法、资源法、思维定势法、理想化法等方法介绍 4)国内外创造理论、学科与教育的发展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无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了解创造、创新的基本定义、结构与特征;并了解在知识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掌握与了解创造学发展的历程与主题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沿袭的阐述与对比,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模块创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创新实质、原理、原则 2)熟悉创新能力自我开发的环节和步骤 3)掌握创造型人才个人创造力的测评方法及工具,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引入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总结出创新的类型。介绍创新的原则、原理与过程。从创造型人才的支持系 统对创造型人才内涵提出解析,分析创造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四维度结构。 在对创造型人才与个人创造力内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创造型 人才个人创造力测评的四个测评工具。 创造环境、创造动机和创造教育是创造型人才思维潜能开发的基础条

创新思维与方法结课论文 (2)

华北电力大学创新思维与方法结课论文关于学校床的创新 姓名:贺子新 班级:会计1001班 学号:201006060106

床的演变 关键字:创新、床 摘要:从床的出现,到发展至今,每一步的变化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晶。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唐代出现桌椅后,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弹簧床。19世纪后期,金属床开始出现。到现在,各种样式的床:单人床、双人床、儿童床、双层床等……每一种都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正文: 一、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 创新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具体的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是人类生命体内自我更新、自我进化的自然天性。创新是人类心理特有的天性。创新是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创新是人类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我们为何要创新?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商汤王就喊出了响彻环宇的创新之音“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丛生;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人口压力、经济压力、安全压力、资源压力、技术压力、分配压力、创新压力、文化教育压力、国民素质压力、民主与法制的压力;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从生产率看,日本是中国40倍,美国是中国50倍,中等发达国家是中国10倍;从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25倍,美国是中国50倍;从人均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250倍,美国是中国300倍。98年全国专利35960件,外国人占61.3% 无论是纵观历史,还是横阅当今,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所有进步和落后的差异,都是由创新所致。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创新人才及创新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创新速度与效率的竞争,而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制度安排与环境营造是创新的根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创新精神和创造型思维的能力。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特别是我们的年轻人,应该有这种信心、有这种信念,要坚持弘扬创新精神,要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在新的世纪里,我们一定能够重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加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但是创新不是凭空想象,那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想要进行创新,我们就要对已经存在的产品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讲座心得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讲座心得 2012年4月21日、22日公司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请梁作民教授讲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梁红武教授讲了《国学思想的智慧借鉴》,杨松讲了《中国式绩效管理》,学习后深有体会,把所学的心得做以下汇报: 一、《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人类是一种有头脑会思维的动物,思维是人类最主要的秘密,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新,即构想一种目前现实中还不存在的东西,人化自然中的新事物总是直接来自于人的头脑。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性的思维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但是旧方法的改变和新方法的建立往往需要长期主动自觉的训练过程。科学的训练让头脑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于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传统中国社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必须改变以往的旧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新理念才能加以应对。 “头脑就是资源”。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的规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智力的竞争,是头脑的竞争。为了了赢得竞争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法,破除计划经济与传统社会的思维束缚,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这座宝贵资源。

“不断淘汰自己”。在社会领域,信息社会初露端倪,各种新事物铺天盖地涌过来,知识折旧逐渐加速,使得我们每天都要面临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崭新世界。于是仅仅依靠以往的老经验已经无能为力了,只有主动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和理论,不停地学习再学习,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步伐。 “做世界公民”。在全世界的范围里,全球化正在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把每个民族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我们华夏文化也正在融入人类文明的主流文化,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村庄甚至只是一套小房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站在世界公民的高度,才能真正看穿事物的本质,抓住其来龙去脉。 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每位有志之士都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个人发展理念:有智慧者事竟成! 现代社会的创新活动大都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只要能防止出现一些思维定势,就能做到人多智慧多。 1、良性暗示 暗示又可分为积极的暗示即“良性暗示”、消极的暗示即“负面暗示”。学者们认为,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意识,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从这个方面讲,潜意识乃是暗示的积累与沉淀。它深刻地,从根本上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生命。暗示在深层潜意识中深沉地潜伏着,广大地弥漫着、持久地延续着、多方地沟通着。与显意识相比,潜意识平时处于压抑状态,暗示积淀

(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的方法与训练的培训参考资料

(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的方法与训练的培训参考资料

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训练 第壹章.企业发展急需创新思维和管理 壹.企业发展阶段及其阶段性问题 1、初创阶段(1-3年)生存危机 案例:阿信卖饭团子 2、中小型企业阶段(3-5年)领导能力危机 案例:三个和尚振兴庙宇的故事 案例:四通的故事—中关村大裂变 3、大中型企业阶段(5-7年)竞争危机 案例:网景状告微软,美国微软公司的拆分案 4、大巨型企业阶段(7年之上)企业文化危机 案例:美国安然公司的丑闻 案例:八佰伴倒闭 案例:爱多VCD的悲哀 二.中国企业30年发展的启示—急需创新型人才 1.中国企业的达利克摩斯之剑 2.中国呼唤高素质的中高层职业经理人 案例:中国B企业 案例:某国A企业 3.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排名 启示:中国企业急需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 三.我们应有的正确的创新理念 1.创新是简单的、容易的,我也能创新

2.创新是壹种意识、壹种观念,形成创新的习惯 3.创新是人人均能做到的,时时处处均有创新 4.创新要敢于尝试、大胆想象 游戏:踩报纸 5.创新于全球化和微利时代对个人和企业极端重要第二章.建立创新思维的心智模式 壹.树立阳光心态 1.天生我才必有用 打破不可能思维 教学录像:脚比手更灵活 2.自激起创新欲望 案例:大发明家爱迪生 二.排除各种思维障碍 习惯性思维障碍 直线型思维障碍 权威型思维障碍 从众型思维障碍 书本型思维障碍 自我中心型思维障碍 经验思维障碍 定势思维障碍 其他类型的思维障碍

三.学会超越且寻找创新点 1.超越什么 超越理论 超越习惯 超越经验 超越自满 超越现实 案例:毛泽东搞革命 2.寻找创新点 客观需要激发创新 技术进步促进创新 公平竞争驱动创新 创新技法协助创新 案例:索尼发明随身听 四.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思维障碍的突破寓言:飞不出瓶口的蜜蜂 案例: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 超越传统游戏:分图游戏 创新思维游戏:解绳游戏 五.创新思维经常使用的心智模式 敢为天下先——创新的独创性 创造性破坏——创新的破旧性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大纲 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大纲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课程大纲 课程前言: 思维模式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的形式,能影响人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 行为和结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都需要运用思维模式去解决各种问题,但却常遇见许多 难题—— 思维不完整,在解决问题时难以作全面思考 偏重于逻辑思维,容易造成决策缓慢死板 偏重于发散思维,虽处事灵活、决策快,但风险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特邀原美赞臣公司全国培训经理杜继南先生,与我们一同分享《创新 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精彩课程,课程基于“全脑”理论基础,将在西方企业和咨询公司中使用 的10个有效工具传递给学员,这些工具分布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具有极强的实用 性和操作性,从而帮助学员掌握在解决问题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思维创新和决策工具。 课程收获: 掌握创新思维的意义和方向 开拓思维,打破固有思维的障碍 掌握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的步骤、方法和工具 课程大纲:

一、课程前导 1、分组及制定规则 (1)学员与讲师在课程中的定位- 分组游戏“单词组合” (2)课程的主体内容介绍及重点- 创新与左右脑平衡 (3)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内化与照搬) -案例:增加体重 二、创新思维的意义和方向 1、创新与智力的相关性 (1)沃尔里奇的创新战略实施矩阵对企业创新的启发

(2)智力曲线与创造力曲线 2、创造与创新 (1)如何进行创新管理 3、创新对个人与组织的意义 (1)案例:索尼与松下 4、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测试和评价 (1)案例:3M公司发展史 5、HBDI大脑解决问题的模型 (1)创造力问卷测试 三、打破固有思维的障碍 1、阻碍创新的郐子手——固有思维

《创新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

创新思维—问题分析与解决 课程背景: 人们并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解决问题的方式所困扰。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规范的途径,来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经理人往往面对多种多样的可选方案,但却缺乏必要的技能来制定迅速、有效的决策。如果能够运用正确的系统思考模式,就能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工作效能。《问题分析与解决》将帮助职业经理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融汇了逻辑思维方法、系统思考方法、管理工具,并采用行动学习方式,让学员学会以创新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课程特色: ●互动性:本课程以互动游戏、大量动手练习、团队研讨交流为主要形式,辅之以讲授、点评、辅导,形式活泼、新颖。 ●工具模型:课程将提供各种具体类型的工具与模型 ●实用性:本课程不仅包括对问题分析与解决在内机理的分析,更加注重方法与工具的使用和学习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骨干员工 实战型管理教练-黄俭老师简介: 滨江双创联盟荣誉理事长;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讲师;多家知名企业特聘高级管理顾问。 黄老师多年在企业管理、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上市公司等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理解了东西方管理精髓。进入培训教育行业,作为资深培训讲师,在企业内训课、公开课、CEO总裁班等百余家企业和大学课堂讲授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品牌管理等领域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新营销课程收到企业和广大学员的欢迎和热烈反馈。听黄老师上课,可以聆听他的职场经历,分享他的成绩,干货多多!课程突出实用性、故事性、新鲜性和幽默性。宽广的知识体系、丰富的管理实践、积极向上、幽默风趣构成了独特的教学培训风格,深受听众欢迎。通过一系列案例剖析点评,使管理人员掌握一些管理先进理念,分析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 论文

论创新思维 系别:服装学院姓名:常树清班级:10时尚造型与表演学号:120101303312 摘要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高尔基创新无止境,创新思维方法研究亦无止境。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关键字:创新;思维;定义;提高方法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与本质。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了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就能借助过去的经验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假设,又在新的层面上进行新的想象。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日常所接触的一切人造物体都是经过美术设计而来。加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依赖和重视创新所带来的便利,创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方面 1、想象思维 黒格尔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能使眼前的形象得到延伸、充实、丰富,是一种生动的审美再创造。研究表明,思维处于自由想象、联想状态时最活跃、最具有潜能,最容易凸现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包括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它与聚合思维相对应,并不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是试图就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答案。它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而只有当发散的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发生质变的时候,发散才可能变成创造。所以为了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新型人才,就必须十分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 3、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是破除思想认识中思维惯性(或称思维定势)的武器。培养批判思维,对于突破聚合思维对发展创新思维的束缚,开发发散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东西的创造是和对旧东西的批判相伴而生的。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事物不断发展,认识呼唤批判。一切以实际效果来评判,不受任何教条的束缚。惟有如此,理论之树才会常青不衰,尊重事物才会不断涌现。

创新思维模式与创新方法之间的关系

创新思维模式与创新方法之间的关系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统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两个组成部分。在创造性思维作用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虽然彼此不可代替,但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如非逻辑思维中直觉思维可以在瞬时之间认识到事物本质及规律性,省却许多中间环节,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但这种直觉思维缺陷是偶然性太强,结论是或然性。逻辑思维可以对事物进行严格科学推理,能够有把握地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结论可靠。其缺陷是中间环节太多,不能得到瞬时效果。非逻辑思维长处正好是逻辑思维短处,非逻辑思维短处正好是逻辑思维长处。二者结合起来,则成为比较完整思维。所以说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辩证统一。 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仅仅有扩散性思维还是不够,还必须有集中性思维配合。集中性思维主应功能是求同,它特点是小心求征,寻求唯一正确答案。在思维过程中,它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比较,使之朝一个方向聚敛集中,形成一种答案。集中性思维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客观规律有重应作用。科学需应深入本质,而深入本质,求佳创优不能不使用集中性思维。扩散性思维可以为问题解决提出许多方案、设想和办法,这是重应。但是,这些方案、设想和办法决不会都是最有价值、最正确或最理想,因而不能不通过比较、评价有所取舍,有所选择。选择过程就是集中性思维过程。仍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律过程为例。虽然他运用扩散性思维提出了好几种可

能答案,但在几种答案并存时候,正是牛顿感到困惑、上下求索时候。当他通过长期研究、大量艰苦实验,运用集中性思维,做到了“去伪存真”时候,他才真正地认识了事物本质,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上下求索、去伪存真过程中,集中性思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思维活动中,显意识和潜意识又是相互协调,相互转化。当人们把小心力集中在所研究信息或问题时,便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兴奋中心。在兴奋中心范围内,已有经验、知识,通过显意识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来探求问题答案。但是,长期紧张工作兴奋中心一旦被抑制,就会引起该中心周围皮层细胞兴奋,这时储存在潜意识中潜沉信息就有可能在外界偶然因素刺激下,导致一部分潜意识转化为显意识,从而扩大了信息来源。这时人们凭借其直觉能力,常常能触类旁通捕捉其中最有价值一个信息。在显意识状态下解决不了问题,有可能在潜意识转化后得到解决。这是因为在显意识中不能组合信息能在潜意识中形成组合块。 TRIZ理论解决创新性问题的思路在于它采用科学的问题求解方法,具体办法就是将特殊的问题归结为TRIZ的一般性问题,然后应用TRIZ带有普遍性的创新理论和算法寻求标准解法,在此基础上演绎形成初始问题的具体解法。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科学的问题解决思想,富有可操作性,为计算机环境下的创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创造性思维本质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统一,是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统一,是潜意识和显意识辩证统一。创造性思维过程是

浅论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

浅论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单位:xxx 姓名:xxx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创作以及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人类创造能力具体表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禀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将从创新思维的内涵、创新思维的特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特点 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是进行全新的构思、联想和创新设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创性。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点,拿出别人拿不出的意见,亦即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事物,指“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新颖的能力。 2.广阔性。创造性思维虽然也有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可循,但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会把视线盯住在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会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间扫描。从对事物的单向的因果关系分析,发展到对事物整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从单值的考虑发展到多值的考虑,既对事物作纵向比较,又作横向比较。 3.敏捷性。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

常等方面的能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随着信息的传递、加工、储存速度的大大加快,“时间”、“效率”已经成为人们最珍惜的东西。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要求人们对急剧变化的情况作出敏捷的反映和决策。 4.流畅性。指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毫不受阻地、非常迅速地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对问题的出现产生许多反应,则说明他的思维具有流畅力。 5.灵活性。所谓灵活,即机智。它要求人们多谋善断,主意多、点子多、办法也多,且能在多种主意中选择出最好的主意,酿成最佳的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应变能力强,对问题能及时进行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追踪决策和随机处理。 总之,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高水平上实现的,是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性思维。它不仅存在于想象、灵感及潜意识活动之中,还普遍存在于联想、归纳、分析、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形式之中,是一种集独创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等特征的综合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扩展创新思维视角 创新视角就是用不寻常的视角去观察寻常的事物,使得事物显示出某些不寻常的性质。所谓不寻常的性质,并非事物新产生的性质,而是一直存在于事物中,只不过以前人们从未发现罢了。例如,毕加索有一辆放在墙角很长时间的破旧的自行车。有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