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院-简析杜洛瓦的多面性形象

韶关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简析杜洛瓦的多面性形象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X

系(院):文学院新闻系

专业:新闻学

班级:XX新闻X班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XXX副教授

起止时间:2014 年 9 月—2015 年 5 月

(教务处制表)

简析杜洛瓦的多面性形象

摘要:《漂亮朋友》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杜洛瓦这一多面性的人物形象。一方面杜洛瓦野心勃勃、不择手段、冷血无情;另一方面他自信乐观积极适应社会。联系当下,通过一分为二的角度去探讨杜洛瓦的人物形象,从而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一经典艺术形象,使其展现新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莫泊桑;杜洛瓦;漂亮朋友;多面性;

Analysis of Duroy's multi-faceted image

Summary:Bel Ami," the most success is shaped Duroy this multi-faceted characters· On the one hand Duroy ambitious, unscrupulous, ruthless, on the other hand he was confident and optimistic actively adapt to society· Contact the moment, through an angle into two characters to explore Duroy, allowing people to rediscover the classic artistic image to show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era·

Keywords: Maupassant; Duroy; Bel Ami; multi-faceted;

目录

引言 (1)

一、《漂亮朋友》及杜洛瓦简介 (1)

二、杜洛瓦人物形象分析 (2)

(一)野心勃勃 (2)

(二)自私自利,冷血无情 (3)

(三)不择手段 (3)

(四)自信 (4)

(五)积极 (4)

三、杜洛瓦形象形成的原因 (5)

(一)客观原因 (5)

(二)主观原因 (6)

四、杜洛瓦的意义 (6)

(一)历史意义 (6)

(二)现实意义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简析杜洛瓦的多面性形象

专业班级:新闻1班学生姓名:梁静华

指导老师及职务:邓年刚副教授

引言

莫泊桑,一位像流星般的作家,匆匆登上法国文坛而后迅速坠落。他在文坛上的贡献犹如流星般璀璨夺目,他的生命却也像流星般短暂易逝,在43岁盛年之际就病逝了。聊到他的作品,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很多人也能列举一二,例如《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但是提起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知道的人却是寥寥无几。是的,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莫泊桑在短篇小说上的建树实在太过夺目了,以至于他在长篇小说上的创作成就往往被人忽视,不被关注,而《漂亮朋友》就是这么一颗沧海遗珠。其中,《漂亮朋友》中最为出彩的无疑是杜洛瓦这一艺术形象。杜洛瓦这一人物形象是复杂的、多面的,但是外界对这一人物形象更多的是单一的定性,多是偏向负面、贬义的评价。“狡猾、无耻、不择手段”是外界对杜洛瓦一贯的印象。甚至有人把《漂亮朋友》简单归结为“小白脸上位史”,在《漂亮朋友》的同名电影影评中就曾经出现这样的评价:“在这部改编自文学大师莫泊桑同名文学作品的电影中,帕丁森将饰演一位为了前途借女人上位的小白脸。”[1]把杜洛瓦这一形象定位为一个无能的“小白脸”。虽然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但是个人认为还是失之偏颇。本文拟联系当下重新审视杜洛瓦这一形象,对杜洛瓦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一分为二,客观探讨,从而向大众重新展示杜洛瓦这个经典艺术形象。

一、《漂亮朋友》及杜洛瓦简介

《漂亮朋友》(又译《俊友》)是一部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小说。小说通过成功塑造杜洛瓦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法国19世纪上流社会的种种肮脏、展现了当时政治界、新闻界令人不齿的黑幕,有力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拉法格曾高度赞赏莫泊桑“敢于揭开帷幕的一角,暴露巴黎资产阶级报界的贪污和无耻”。[2]故事讲述了杜洛瓦,这个出生农民之家的下级

军官,结束自己两年的军旅生活后独自一个人来到巴黎打拼,后来在老战友弗雷吉埃的引荐下顺利进入报馆当记者,他凭借自己俊俏的外貌,通过花言巧语哄骗上流社会的女子,先是德·玛海勒夫人,然后是马德莱娜和华尔特夫人,最后是苏珊娜,利用她们作为自己前途的跳板,成就自己飞黄腾达的故事。故事的最后杜洛瓦诱拐了报社老板华尔特的女儿苏珊娜,从而成为了华尔特的乘龙快婿,并且一跃成为《法兰西生活报》的总编,连华尔特这个老奸巨猾的商人都不得不承认“他这人有前途,将来准能当上议员,当上部长”[3]。同时,这句话也暗示着这位杜洛瓦·德康泰尔男爵即将成为上参议员和内阁部长,成为政坛的新星,前途无量。

二、杜洛瓦人物形象分析

“个人奋斗者最早诞生于欧美文学,继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形象,写一群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他们的共性是相貌堂堂、聪明机智,有相当的意志和反抗精神,在灵魂深处既有天才的灵光又有世俗的污浊,集良心与野心于一体。他们大都试图以个人力量投入金钱社会和功名利禄的角逐,以挤身上流社会。莫泊桑《漂亮朋友》中的主人公杜洛瓦便是其典型的代表。”[4]主人公杜洛瓦长得一表人才,是个野心勃勃、毫无良知的虚伪无耻之徒,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懂得察言观色、适应能力强、自信乐观的多面人物。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使得杜洛瓦的形象栩栩如生,更加富有艺术张力和感染力。莫泊桑从很多角度描写了杜洛瓦,其形象多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野心勃勃

在《漂亮朋友》开头,杜洛瓦遇到了老战友弗雷吉埃,言语中其野心已经初步表露出来。他在服役期满后,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诺曼底,而是一心回到巴黎,想要发家致富。他对弗雷吉埃说他想要出人头地,“要干一番事业,我有这个心,却没那个路子啊!”当弗雷吉埃成功推荐其成为《法兰西生活报》记者时,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尽管当上记者已经能够使他的生活不再像以往那样窘迫。杜洛瓦原本指望能够飞黄腾达,但却迟迟不能如愿,因此感到很不安,不想禁锢在外勤记者这种平庸的行业中。当他成功娶到有助于他事业的老战友弗雷埃及的遗孀马德莱娜时,其野心更是表露无遗,他认为世界属于强者,必须要努力做个强

者,一定要凌驾于一切之上。杜洛瓦勃勃的野心一方面令他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利用一切,另一方面又使其保持奋斗的动力,积极去面对一切。

(二)自私自利,冷血无情

杜洛瓦的自私自利、忘恩负义已经浸入到骨子里头,冷血得让人发指。杜洛瓦收到马德莱娜的求助信,告知他他的老战友弗雷吉埃将不久于人世,希望他能前往,一起陪伴弗雷埃及最后的日子。杜洛瓦的第一反应不是对老战友的哀悼,而是惊喜于能够接近在上流社会有广泛交际圈的马德莱娜。当他看到垂死的弗雷埃及,前所未有的对死亡的恐惧袭上心头,令他只想编个理由尽快逃离,根本无视曾经帮助自己的老战友。他利用美色,勾引了华尔特夫人,并且从华尔特夫人那里获得巨大的帮助以及政界的消息,从而获得了7万法郎的利润,但是其后,他发现娶华尔特的女儿苏珊娜能够获得不菲的嫁妆和更多的利益,于是迅速无情地抛弃了华尔特夫人。对于马德莱娜,这个杜洛瓦的妻子和盟友,他则更加的冷血。他先是利用马德莱娜在上流社会的人脉资源、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受封为男爵,后来威胁马德莱娜从而瓜分了德·沃德莱克伯爵留给马德莱娜的100万法郎遗产,在觉得其没有利用价值之际,设计捉奸在床的把戏,令马德莱娜身败名裂。杜洛瓦的自私自利,冷血无情使其能够很快地利用一切资源在上流社会站稳阵脚。

(三)不择手段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但是杜洛瓦的勃勃野心,却使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杜洛瓦在老战友弗雷埃及的帮助和推荐下,如愿进入了新闻界,顺利向上流社会踏出了第一步,开始了他的康庄大道。小小的记者岂能够满足其饕餮之心?为了能够在上流社会获得一席之地,杜洛瓦可以恬不知耻地利用自己的美色:先是勾引有妇之夫德·玛海勒夫人,在生活窘迫之际,心安理得地用着德·玛海勒夫人的法郎;其后知道老战友妻子玛德莱娜在上流社会有着广泛的交际圈、老练的文笔可以帮助自己写文章后,杜洛瓦可以罔顾道德在为弗雷埃及守灵之夜向她求婚;为了能够迎娶老板华尔特的女儿苏珊,以便获得丰厚的嫁妆和更高的贵族地位,杜洛瓦无视苏珊娜一位单纯少女的名声,诱拐她出走。只要能够在上流社会立足,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和

更高的地位,杜洛瓦机关算尽,毫无底线地出卖自己的美色、身体、良知、尊严。杜洛瓦就是这么一位唯利是图、无情无义的卑鄙小人,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从这个小人身上,却也看到了很多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在他往上爬的路上也起了不少的作用。

(四)自信

杜洛瓦先生登场的时候,还是一位袋里只有三法郎四十生丁铁路局穷酸小职员, 甚至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但是他在第一次出席上流社会的宴会时,却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杜洛瓦第一次赴会,当他在三楼的镜子前看到自己的样子时,他确信自己姿态优美、走路潇洒,觉得自己肯定能成功。面对家财万贯的富商、位高权重的名流、举止优雅的女士,面对高雅的氛围,杜洛瓦迅速地从局促不安变为淡定从容,与周围的大人物谈笑风生。他自信地谈及阿尔及利亚的风土人情、奇闻趣事。正是因为他对自己有信心,自信,才使他能够在初入上流社会的宴会上给众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为他日后发迹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积极

成功当上记者后,杜洛瓦并没有顺利开展自己的事业。《非洲猎奇记》的初次撰稿并不顺利,他有不少想法,但是却无能为力将其诉诸于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写出一句话,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反而积极鼓励自己,认为自己并没有写作的习惯,需要有人帮助,需要去学习。有了德·玛海勒的帮助,《非洲猎奇记》第一期顺利出版,但是杜洛瓦自己写的续篇却被几番退稿。面对这样的情况,杜洛瓦仍旧保持乐观的心态,他告诫自己不能操之过急,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下定决心先卖力做好记者这一行,再寻求发展机会。初入报社的不急不躁,面对困难的积极乐观,使他能够比其他人更加容易获得成功。

(六)适应能力强

杜洛瓦出生在一个法国偏远地区的农民家庭,生活在当时社会的最底层,但是进入上流社会后,却以极快的速度站住了脚,赢得了地位。在成为记者之前,杜洛瓦从前甚至没有写过什么东西,言不成文,但是时隔不久,他就跑熟了剧院后台和政界后台,跟政要、商人、公司小职员等各行各业的人都保持联系,他迅速成为了一个出色的记者,写社会新闻灵活多了,也有了分寸感,用报社老板华

尔特的话形容就是,他已经是报社货真价实的干员了。可以说,杜洛瓦的华丽蜕变,跟他极强的适应能力不无关系,无论处于怎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迅速地适应,从而获得赏析,令其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多了一分助力。

(七)孝顺

孝顺这一点其实对杜洛瓦的“贵族之路”并无帮助,故而很容易被人遗忘和忽略,但是这是杜洛瓦人性的一个闪光点,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提及。虽然远在巴黎打拼,但是杜洛瓦隔三差五就会给家里写信,告知父母自己的现状。当他和德·玛海勒决定结婚时,德·玛海勒提出要见他的父母,杜洛瓦坦诚告知德·玛海勒自己的父母是乡下人,很土气,但是自己并不为他们感到脸红。虽然已经在大城市巴黎小有地位了,但是杜洛瓦并没有嫌弃自己乡下的父母。在杜洛瓦继承了德·沃德莱克的遗产后,他给他的父母寄去了五千法郎,在他和苏珊娜的婚礼上,他盘算着要给父母寄去五万法郎,好让他们能够买田置地,过上满足而幸福的生活。从故事的开篇到故事的结束,杜洛瓦的孝顺贯穿全文,他的孝心毋庸置疑。

三、杜洛瓦形象形成的原因

无论是现实中的人物还是小说里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他的人物性格、他的人物形象必然跟他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所接受的教育、所接触的人等等各种多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有关。这些或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对人发生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同样,杜洛瓦的这个多面性的人物形象的形成也有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客观原因(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和主观原因(杜洛瓦自身的经历)。

(一)客观原因

《漂亮朋友》创作于1885年,也就是说杜洛瓦所处的时代是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出生卑微的农民属于社会的最底层,饱受压榨,一辈子辛勤耕作,备尝辛苦,但是依然不能摆脱被饿死或露宿街头的宿命,有的农民甚至最后横死街头,连棺材也没有,根本没有尊严可言。杜洛瓦,这样一个同样出生农民之家的社会底层人士,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依靠自己,唯有积极向上爬,努力融入上流社会,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在当时,是唯一的途径。另一方面,当时的上流社会充斥着黑暗、肮脏。当时的所谓社会名流、

达官贵人不过就是一群拜金主义、虚伪奸诈的无耻小人,杜洛瓦要想融入他们,必须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

杜洛瓦每天出没在巴黎的各个地方,无论是部长、将军、警察、主教还是来路不明的阔佬、拉皮条的坏蛋、出租马车车夫,都是他结交的对象。跟形形色色的人交往令他认识到这些贵族道貌岸然的外衣下是肮脏的男盗女娼。他意识到这一点后,更加坚定了他的不择手段。同时,无须质疑,杜洛瓦有着天生的优势,长相俊美,这使他比其他人有了更足的底气,更加有自信。

杜洛瓦的长相、出身、经历、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因素是塑造其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主观原因

客观的因素固然是塑造杜洛瓦这一多面性的人物形象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是“莲出淤泥而不染”,选择成为怎么样的人,也有杜洛瓦自身的原因。杜洛瓦自身本来就是这么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他早就打定主意,要做个“机灵鬼”,以便能够应付所有事情。他那种诺曼底人的天生意识,经过军旅生活的磨练、又经在非洲抢掠、非法获利、广行骗术而膨胀,再由军中流行的荣誉观念、尚武精神以及下级军官职业的虚荣心所激发,最终变成了货色齐全的八宝盒,只是他自己选择了要飞黄腾达。

四、杜洛瓦的意义

杜洛瓦这一人物形象创作与1885年,距今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了,故而在品读杜洛瓦这一人物的意义时,需要分为历史意义和对现实的意义。

(一)历史意义

“《漂亮朋友》产生在标志着第三共和国历史特点的投机活动第一个重要时期最辉煌的时刻,堪称是这一时期重大事件所孕育的杰作”。[5]而《漂亮朋友》所塑造的杜洛瓦则是这一重要时期的上流社会的典型代表。杜洛瓦就是一个底层社会的农民儿子完美蜕变为上流社会贵族的这么一个形象,是当时的一个资产阶级冒险家的典型。连莫泊桑也坦率地承认“这种冒险家我们在巴黎每天都能肘碰肘地遇到,都能在现有的职业中碰到。”[6]杜洛瓦的不朽意义,最重要的就是他

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当代英雄”的典型。这种“英雄”正如高尔基所概述的:“他们具有坚强的性格,具有搜括金钱,掠夺世界、制造国际屠杀来使自己富足的天才的本领;不能否认,他们魔鬼般的龌龊行为是惊人的寡廉鲜耻和惨无人道”。[7]莫泊桑通过杜洛瓦这一形象披露了19世纪中后期法国资产阶级的上流贵族的上位历史,具有极强的社会现实感和深刻的揭示意义。故事的情节在一步步地铺开,而杜洛瓦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步丰满起来,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当时所谓上流贵族的无能、无知、无耻。杜洛瓦已经不单单是个人的形象,而是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一类人,我们可以看到“杜洛瓦”这一类的冒险家,不择手段爬上去,在短时期内飞黄腾达,获得巨额财产和令人注目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其又是一个机灵鬼、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人。残忍且邪恶的经验和他狡猾的性格组合,在巴黎这样一个冒险家的乐园中,向公众展示出一个野心家的形象。

(二)现实意义

由于杜洛瓦这一饱满的人物形象呈现给大众的印象实在太过多面,因而他至于现实的意义,不能一概而谈。

一方面,在当今社会无数人都有追求荣华富贵的目标,人们追逐权力、金钱、物欲,在追逐的过程中,有的人努力奋进,也有的人寻找捷径,更有的人在此当中迷失了自我。在通往成功的途中,很多人抵不过现实的诱惑丢失了自己,丢失了底线,最终像杜洛瓦一样,完全沦陷。因而,杜洛瓦至于今天的读者,更多的是一种警醒的意义。

另一方面,放在今天,撇开杜洛瓦的卑劣性来看,杜洛瓦的职场奋斗经历,他的发迹史值得我们驻足和深思。

首先,对于求职者而言,像杜洛瓦一样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很重要的。杜洛瓦初次赴约参加上流社会的宴会经历,就像一场求职者的面试:杜洛瓦是求职者,而上流社会的名流贵妇则是这场面试的考官,杜洛瓦凭借自己的自信,在名流贵妇这些“面试官”面前娓娓而谈,落落大方,从而给上流社会的贵族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从而打开了通往上流社会的康庄大门。如果求职者能够像杜洛瓦一样,在面试的时候,自信地表现自己,从而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则会更加容易获得他人的赏析。

初入职场的新人,肯定会遇到种种难题,上司布置的任务无从下手,遭遇种

种的不顺利,这时候,就需要像杜洛瓦一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要懂得向身边的前辈请教求助。杜洛瓦开始当记者的时候,写《非洲猎奇记》根本无从下手,庆幸的是他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告诫自己不要急躁,不要气馁。同时懂得向从事记者多年的弗雷埃及请教,正如杜洛瓦所说的:“干哪一行都得学,这行也不例外。头几次要有人拉一把。”如果新入职者能够像杜洛瓦一样拥有积极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急不忙,对自己的职业有规划,则可以像杜洛瓦一样,不久之后,就能在自己的岗位顺利开展工作。

最后,还有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适应能力。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由于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往往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反观杜洛瓦,他适应能力极强,无论是出生的乡村生活还是后来的军旅生活到最后的贵族生活,他都能极快适应,同时他从一个言不成文的小职员,迅速就适应了记者这一职业,极快地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采访记者。从杜洛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适应能力对于职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而杜洛瓦的这种极强的适应能力也是值得很多职场人士去学习的。

结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读者站在道德的高地去批判杜洛瓦,从而获得了道德上的优越感;有的读者从爱情的角度去分析杜洛瓦,从而感悟了爱情的不堪与虚幻;还有的读者看到杜洛瓦发迹的秘诀,从而找到了开启荣华富贵的钥匙……不同年龄读有不同年龄的体会,不同际遇读有不同际遇的领悟。每个读者对杜洛瓦这一多面人物的解读都不尽相同,因而对其评价也千差万别。多数的读者认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8]这句话是对杜洛瓦行为、形象的高度概括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这类读者多数从批判的角度去评价杜洛瓦,认为卑鄙者杜洛瓦可以凭借卑鄙的伎俩在上流社会通行无阻,扶摇直上,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思潮。但是也有的读者认为杜洛瓦乃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能够很好地洞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局势,从而顺应当时上流贵族的潮流,成为当时的俊杰者。更有的读者认为是“时势造英雄”,杜洛瓦的诞生乃是时代的选择,他这样一个19世纪资产阶级的野心家典型,乃是时势英雄。其实,在我看来,对于杜洛瓦这一具多面性的人物,我们需要客观地去看待,一分为二地去评价,既要看到他身上的令人无法忽视的社会劣根性,也不能埋没他身上值得学习的闪光点。一方面,杜洛瓦在德行方面的表现我们要有的放矢、大胆批判,另一方面,对于他在职场上的出彩表现,我们也要给与承认和肯定。总之,鉴于杜洛瓦这一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我们不能一面倒地批判或者肯定。

在莫泊桑短短43年的一生当中,他的笔下诞生出了一个个个性鲜明且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乔治杜洛瓦便是其中之一。莫泊桑在《漂亮朋友》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杜洛瓦这一人物形象,毫无疑问,属于经典。而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大众的反复推敲,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历久弥新,而且常读常新。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自诞生之日就伴随着不同的看法,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众对杜洛瓦的解读会更加的详尽同时也更加的客观。我们已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杜洛瓦这一角色的变迁,顺着历史的长河走下去,这一经典艺术形象必定会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漂亮朋友一个男人的潜规则史[J]. 电影世界,2010

[2] 拉法格《左拉的〈金钱〉》,《文论集》第一四六可,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3] 2002年,《漂亮朋友》,李玉民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4] 韩艳,廖学姚. 孙少平与杜洛瓦形象比较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

[5] 安德烈·维亚尔《莫泊桑与小说艺术》第三一六页,巴黎尼泽书局,一九七一年

[6] 莫泊桑《给〈漂亮朋友〉的批评者》,《专栏文章集》第三卷第一六五—一六六

页,出版社联盟版,一九八○年

[7] 艾珉-《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3期-维普

[8] 北岛《回答》北岛作品精选(珍藏版) 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11月1日)

致谢

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在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我曾经向老师们和同学们请教过不少的问题,老师们的热情解答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才使我的毕业论文能较为顺利地完成,在此我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X副教授,他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当中我经常迟交论文,XXX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包容我,真的十分感谢XXX老师!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的素材,还在论文的格式修改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我以后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增长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