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技术综述

自组装技术综述
自组装技术综述

第一章

1 背景意义(引言)

材料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有着特殊意义。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水泥/钢筋时代,再到硅时代,无一不体现出材料的重要作用。科学家预言,我们正步入纳米时代。

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十亿分之一米或者说百万分之一毫米,略等于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研究领域为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现在纳米研究正在蓬勃展开。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在纳米尺度的结构有很多新现象,新特征,新技术。纳米电子器件有金属块,纳米陶瓷,纳米氧化物,纳米药物,纳米卫星,以后还有纳米化妆品、纳米电冰箱、纳米洗衣机、纳米布、纳米水等新产品问世。

过去几十年间,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运用。内存的容量和运行速度以幂指数式增长。这种增长机制正是通过降低芯片的尺寸来实现的。目前,为满足客户需求,芯片尺寸已降低到100nm以内。在生物医学和人类健康领域,为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纳米探测器,纳米抗体,纳米药物的研究正蓬勃展开。

在纳米尺度上实现材料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加工或图案化,对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新型微小结构的成功构造或现有结构的微型化。微加工或图案化技术,除了对微电子

技术中的集成电路、信息存储器件、微机电系统有巨大推动作用外,还对小型传感器、机械材料、生物载体和微型光学元件等的响应速度、成本、能耗和性能有优化作用。与此同时,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融合了多门传统学科,相继衍生出多种学科门类,创造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为微观世界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然而也面临着很多困难,纳米材料在热力学、动力学、光学、磁学、电学以及化学性质方面都与宏观物体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的加工制作的困难。尺度太小,要求很精确,受传统理论的限制。比如,光刻中受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的方法很难获得突破性进展。此外也受形态和空间排布的影响。1959年,著名理论物理学家Feynman就提出纳米材料与技术的构想。在之后的几十年间,一直没多少人关注。纵是在1981年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和在1986年原子力显微镜被发明后,纳米技术的应用仍受局限。然而到了20世纪末,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纳米技术的重要性终于凸显出,成为各主要发达国家重视的科技计划。

近年来在光刻、电子束刻蚀、离子刻蚀、气相沉积等物理微加工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 利用化学自组装技术构筑有序微结构也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自组装技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

随着胶体晶体研究的火热,人们发现一种不依靠人力就能完成组装和构筑结构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制造结构多样、重复性好

等优点,他已在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医学等领域获得很大运用,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方法就是自组装技术。

2.1 自组装与生物医学

通过自组装技术形成的单分子层、膜,囊泡,微管和生物传感器,神经修复材料以及基因传输系统等,对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中山大学基于自组装技术制备硫酸链霉素修饰电极来检测抗生素,并分析了硫酸链霉素与鱼精DNA的相互作用。上海大学采用含银聚电解质络合物和利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出了抗菌性滤膜。1998年,德国人Mohwald利用层层自组装制造了高分子胶囊,使自组装在药物生产上有了运用。近年来,研究者通过改变胶囊组分和厚度,制备出了可缓释微胶囊。据报道,去年南开大学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PDDA-多壁碳纳米管-胆碱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检测上获得突破。

2.2 自组装与物理化学

IBM的研究人员将分子的自组装能力与标准的芯片制造工具相结合,制造出一个超小型电脑存储设备。该设备类似一种闪存,可以用于便携式电脑存储设备和移动电话。由于分子有自组装能力,可以减少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从而有可能降低成本。随着微电子及时的不断发展,正需要更多的小体积、多功能、结构复杂的纳米级构造单元。利用自组装技术,不仅能对材料表面修饰而获得原本不具备的光、电、磁、力等性能的新材料,而且还能制造出分子开关,分子存储器,分子导线,分子集成电路等小型器件。Health等人研制了

一个分子装置的自组装过程,制造了一个以分子为基础的电路框架结构,制得了由金属、半导体纳米线所得的超高密度阵列及纳米逻辑电路。其纳米线接点处密度高达每平方厘米1011个交叉点。1992年,成功合成了M415系列介孔分子材料。以此材料为基础的多种新型催化材料已在石油加工、大宗化学品的生产和精细化学制品的生产方面获得很大利用。

2.3 自组装与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为制造大面积、无缺陷的结构和高质量大数量及结构和性质可控的新材料。利用自组装能完成这样的任务。现在环保事业越来越受重视,为解决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传统材料正被新型的低碳、低成本、能回收、易降解、无伤害纳米材料所取代。哈尔滨工业大学制备出了一种聚偏氟乙烯纳米复合超低压超滤膜,具有改变复合膜的亲水性,提高水通量,延长清洗周期,实现大规模应用的优点。自组装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制备出单层膜、多层膜、复合膜,还能组装成多种结构,如管状、螺旋状、球状和花朵状、碗状等。此外,还能利用已制备出的图案为模板制备更加精致形象的二维三维图像,使纳米技术应用更加广泛。

自组装技术制作的纳米结构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那到目前为止,自组装技术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呢?它的发展到底怎么样了呢?

2 自组装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自组装的构想自上世纪末提出后,经过短短一二十年的发展,它已被认为是最后可能取代现有微纳米加工方法,成为大范围应用的微纳构造技术。虽然现在很多方法和技术还只是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很有必要相信它确实是非常有潜力的。目前已有的自组装方法有:2.1 自然沉降法

自然沉降法又叫重力沉降法,是利用重力场的作用,在无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自然形成的晶体结构。地壳中的蛋白石就是一种天然的硬化的二氧化硅胶凝体。一般情况下,由于胶粒的尺寸和密度够大,它们就能沉积在容器底部,然后经历无序到有序的自组装过程。其中胶粒的大小影响着沉积的效果。对于小胶粒(300nm以下),所受重力较轻,重力被粒子的布朗运动抵消了,难以沉积。如果粒子粒径较大(550nm以上),所受重力又较大,沉积速度多块,难以形成有序结构。

自然沉降的优点是过程较为简单,一般实验室都可做。缺点是不能控制堆积结构,且所需时间较长,晶体的长程有序度不高。

2.2 旋涂法

对于粒径较小的粒子,无法通过重力沉积,但能在离心力下排列成有序结构,特别是对亚微米的胶粒(300~550)。这种方法简单快捷,能形成单分散结构。其影响因子有溶液浓度,周围温度,相对湿度以及旋转速度。旋转速度,也就是离心力的大小是决定胶体晶体质量的关键。如果速度过大,就会出现很多缺陷裂缝;如果速度过小,会导致粒子沉不下来或沉降过慢,形成多层结构。

2.3 垂直沉积法

垂直沉积法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简单地将基片垂直浸入单分散微球的悬浮液中,当溶剂蒸发时,毛细管力驱动弯月面中的微球在基片表面自组装为周期排列结构,形成胶体晶体。这种方法能克服生成的胶体晶体存在各种尺寸的多晶区域并且难以控制样品厚度的缺点。晶体的厚度可以通过调节微球的直径和溶液的的浓度来精确控制。晶体的厚度与溶剂的蒸发温度无关,但晶体的质量与溶液的蒸发温度有关。垂直沉积法的关键工艺控制参数是基板和溶液的相对运动速率。

近年来,技术的改进是该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应用范围进一步得到拓宽,相继出现了有温度梯度的垂直沉积法、基片提拉法、流速控制法、倾斜基片法以及双基片垂直沉积法等。

2.4 对流自组装法

对流自组装方法是一种快速的制备各种粒径有序结构的方法。示意图如下。

这种方法不仅能用来制备二维和三维结构,还能用来制作二元胶体晶体。当把一滴胶体悬浮液滴在基底上,胶体粒子就会向液滴边缘移动。这是因为边缘处的溶液蒸发速率很高,导致溶液带着微球向边

缘移动,靠着横向毛细作用力组装成有序结构。影响组装厚度的因子是基底揭起的速率和悬浮液浓度。Mun Ho Kim等人所作实验表明,堆积厚度与揭起速率成反比。在20um或30um每秒时,自组装形成多层结构;在45um每秒时形成单层结构;在75um每秒时形成稀疏结构。且层的厚度满足公式,其中K是层数,β是粒子速率与流体速率的比值,L是弯月面的长度,j是溶剂蒸发速率,是微球的体积分数。

2.5 气液界面组装法

装置图如上所示,把ps球铺在液体表面(一般为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液体的表面张力挤压ps球形成有序结构。然后通过吸管或排水装置把水放干,就能在基底上得到有序二维或三维结构。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可行,所需装置不昂贵。困难之处在于微球只在液体表面且是单层状态或所需多层。

2.6 电泳辅助沉降法

利用胶体微粒的电泳现象可以很好地解决粒子粒径不同导致的沉降速度不同的影响。如上图所示,一般胶体微粒都带一定的负电荷,当在悬浮液中施加一定电压时,微粒就会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运动,从而在正电极一边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如果,正电极一边的挡板已是图案化的,还能形成其他纳米结构。此种方法的关键点在于电泳强度和时间的控制。

2.7 胶体外延法

胶体外延法又叫做模板定向法。如果仅依靠胶体粒子的简单自组装,得到的往往是具有密堆积结构(如fcc)的胶体晶体。尽管某些外场的施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变胶体晶体的晶格结构,但其调变能力仍受到很大限制。要得到更为复杂的晶格结构并人为控制晶体的取向,往往需要借助于外界模板的引导作用。因此,模板引导下的胶体粒子的自组装近年来已成为制备复杂结构胶体晶体最为有效的方法。

Xia等利用具有特定凹槽结构的平面基底作为图案化模板,通过胶体分散液的流动沉积,制备出一系列新颖的具有复杂结构的胶体晶体。当0. 9μm的PS微球在直径2μm、深度1μm的圆柱状孔洞中沉积时,得到三角状排列的胶体粒子聚集体;当0. 7μm的PS微球在同一孔洞中沉积时,则得到五角状排列的胶体粒子聚集体;如果胶体分散液的体积分数较高,当2μm的PS微球在直径5μm、深度1. 5μm的

圆柱状孔洞中沉积时,可以得到复杂双层结构;当1μm的PS微球在宽度为2. 72μm的V形凹槽中沉积时,可以得到螺旋链状结构,这里螺旋链的手性还可以通过改变流动沉积过程中液体弯月面的形状来进行调控。如果采用限制性更强的孔道状模板取代相对开放的凹槽型模板,则可能得到其他新颖结构的胶体晶体。

3本文的目的(熟悉理论工艺)

通过各种技术在实验室做出的纳米结构,显示独特的性质。研究

发现,通过亚波长纳米金属孔阵列的光在某些波长处有异常的增强现象。后续研究表明,当改变了金属纳米孔阵列的参数如周期、孔径、薄膜厚度、形状等几何参数后,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透过率的控制。利用这样的技术,设计出彩色滤波器,然后放置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上,就能解决彩色显示的问题。利用聚苯乙烯纳米球阵列的光束会聚作用和银的负折射率效应,有人提出了新的超衍射光刻技术。这种技术突破光学极限的限制,通过一次曝光得到大面积的纳米结构,不仅实验过程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加工效率高。此外,由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周期排列的长程有序结构,,被称作“光子晶体”。当它的排列周期与光的波长处于同一量级时,光子在其中的行为与电子在半导体中的行为非常相似,具有光子禁带的结构。如果能引入有利缺陷,还可能实现对光波的操控。结合聚合物材料可溶涨、可拉伸、热形变等特性构筑图案化胶体晶体、非球形对称胶体晶体、非紧密堆积胶体晶体等特殊结构; 以胶体晶体为模板制备三维大孔骨架、纳米环、纳米碗阵列等有序微结构等.形成对称胶体晶体、非紧密堆积胶体晶体等特殊结构; 以制备的胶体晶体为模板, 制备了多种纳米环、纳米孔、纳米碗等二维有序微结构. 这些构筑方法及有序结构在制备各种具有光学、光电、传感、催化等功能材料与器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正因为纳米结构显示出独特性质,有关纳米结构的制造近几十年来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但却面临很大的困难。纳米材料因为尺寸小显示出新特性,同时也因为小尺寸有与常规物体不一样的力学,光学,

电学,磁学以及化学性质。也因为如此,制造纳米结构是困难的,或者成本较高的。目前,纳米孔的制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电子束和离子束等直写设备进行加工,这种方法扫描时间长,加工效率低,制作的纳米阵列面积很难突破200微米,而且昂贵的电子束光刻和离子束光刻设备及其制作成本令人难以承受;另一种是以“紫外,X射线”等为代表的传统光刻技术,这些光刻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缩短曝光波长来实现高分辨率的纳米光刻,但光刻的缩短引入了一系列的其他问题,如掩膜,抗蚀剂,成像系统工艺及设备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再研制,这不但会给技术上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研发成本也会增加。这两种方法即所谓的“自上而下”方法。

近20多年来,有关胶体晶体自组装方面的研究逐步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纳米科学和微观有序结构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方法。胶体晶体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有关胶体晶体自组装以及以胶体晶体为模板制备有序图案化微结构方面的研究,由于方法简便、结构多样、重复性好、经济可行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再结合蒸发、沉积、刻蚀、压印模板等手段胶体晶体的自组装技术获得丰富和完善。虽然已提出很多的自组装技术制造纳米结构,但很少有人具体提及制备过程以及相关影响因子的影响效果。实验证明,单一的方法很难做到满意的自组装效果,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结合典型的制备手段,研究各种影响因子对自组装结构的影响,提出一种较好的自组装过程。在研究其制作工艺的同时,归纳总结其原理并熟悉制作理论,

以便进一步的学习研究。

第二章ps球自组装制作纳米结构的原理(所需理论知识)

在研究ps球制作纳米结构的工艺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清楚。这主要包括胶体晶体,自组装技术原理下的氢键、分子间作用力、亲水/疏水性、以及毛细作用力和表面张力等。

1 胶体晶体( colloidal crystals)

胶体一般是指分散相颗粒的特征尺度大约介于1nm~1μm之间的分散体系,例如溶胶便是一种典型的固/液分散体系,即由固态的胶体粒子(或胶粒)均匀分散于连续的液态介质而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所谓单分散胶体粒子则意味着体系中所有胶粒具有高度均一的大小、形状、化学组成、内部结构及表面性质。由一种或多种单分散胶体粒子组装并规整排列而成的二维或三维有序结构统称为胶体晶体( colloidal crystals)。

直径在亚微米或纳米级别、尺寸单分散的无机或聚合物胶体微球,在重力、静电力或毛细力等作用下可以自组装形成二维或三维的紧密堆积排列,这些有序排列的微球聚集体通常被称为胶体晶体胶体晶体作为一种长程有序的结构化模板在新型纳米结构及功能材料的制备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胶体晶体在最近20年左右的时间里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成为一个异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为古老的胶体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聚苯乙烯( PS)胶体晶体:白色高单分散的球状结构,溶于有机溶

剂(丙酮,三氯乙烯等),成型收缩率0.4%,尺寸稳定好,其折射率为1.59,对光线有偏折作用。当周围折射率小于球的折射率时相当于一个会聚透镜。

2自组装(self-assembly)技术原理

关于自组装的定义有很多,但都离不开自发地这个词。分子或纳米颗粒在没有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通过非共价键的作用力结合成热力学稳定,结构稳定,性质特殊的聚集体的过程就叫做自组装。自组装普遍存在。可以说生命的起源就是一个自组装的过程。DNA的合成,RNA的转录、调控及蛋白质的合成与折叠这样的生物化学过程都是自组装的过程。自组装过程是若干个体之间同时自发的发生关联并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而又有序的整体,是一种整体的复杂的协同作用。这些作用力包括重力、离心力、应力、氢键、静电作用、配位键、表面张力、亲水/疏水作用、π-π相互作用、模板驱动等等。

2.1 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即是库仑作用,由带电粒子引起。粒子间的库伦作用满足库仑定律:.其中K为比例常数.

在电泳自组装中有静电作用的影响。

2.2 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又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其结合能一般为几到几十千焦每摩尔。分子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质上是静电引力。根据偶极性的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况。极性分子

固有偶极之间的相吸和相斥达平衡时,体系能量最低,这时由定向极化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叫取向力;相邻分子的固有偶极和诱导偶极之间的作用力叫诱导力;由瞬时偶极引起的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叫做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都是分子间的引力,统称为分子间作用力。Ps球自组装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是一个重要影响。

2.3 氢键

以H2O分子为例,H的电负性为2.1,O的电负性为3.44,H与O之间的电负性差大。当H与O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O使H原子几乎成为“裸核”,从而使H有多余的正电引力吸引另一个H2O分子中电负性大的O原子中任一孤对电子,这种力叫氢键。用“……”表示。H2O分子间的氢键的形成如下图所示:

在PS实验中,对硅片做亲水处理时表面形成SIO2层时就有氢键作用。

2.4 亲水/疏水作用

亲水性是指材料对水分子有吸引力;而疏水性是指材料对水分子有排斥作用。亲水处理在自组装实验中是一个很必要的过程,它是指经过清洗液处理后物体表面吸附水分子的过程。纯净的硅片表面是疏水的。Ps溶液分别滴在亲水和疏水表面形成的示意图如下:

亲水表面的硅片上的ps溶液是铺散开的,有利于ps球密集堆积和层层排列;而疏水表面的硅片上的ps溶液是椭球状的,不利于ps 球的分散,其上球的排列呈无序状。所以对硅片和石英的亲水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2.4.1 亲水处理的机理

从能量的观点看,疏水性表面属于低能表面,而亲水性表面属于高能表面。把硅片做亲水处理,即是硅片表面必须由低能表面转化为高能表面。通过氧化剂氧化的方法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这样在硅片表面形成过渡层,作为吸附水分子的结构,就能到达亲水处理的预期效果。

2.4.1 亲水处理的过程

常用的亲水处理液有硫酸(H2SO4)、双氧水(H2O2)、硝酸(HNO3)、还有氨水(HN3·H2O)。

硫酸和硝酸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特别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几乎能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用硫酸或硝酸作为处理液,不仅能达到亲水处理的效果,还能有效地去除其表面污垢的金属原子,有机物以及灰尘等杂物。氨水和双氧水溶液是通常用的一号液。它是利用双氧水与氨将金属杂质氧化生成络

合物,而生成的络合物能溶于水,以除去表面污垢。氨与硅起作用是生成表面含有的二氧化硅层,使硅片表面具有亲水性。然而生成的二氧化硅层在氨水中能被腐蚀,控制不当能影响硅片表面的平整度。

2.5毛细作用力Capillary Force

毛细作用是颗粒与之间的液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在微纳米颗粒形成结构的过程中毛细作用力的影响很大。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横向毛细作用力(Lateral Capillary Force , LCF)。当溶液中的粒子存在液体表面时会因为球体粒子的形状效应使得液体表面受到扰动。液体表面受到扰动会在球体周围形成液膜凹凸曲面,其凹凸曲面所带来的横向毛细作用力会造成球体粒子间产生吸引或排斥作用力。由于吸引力的作用,就能在基底上聚集二维胶体结构。横向毛细作用力依球体作用位置又分为表面流动力(floating force)和浸没力(immersion force)。

2.5.1表面流动力

如图中上图所示,浮于水面的两球体与液面有相同之接触位置时,两球体会受重力影响致使液面形成凹液面,则球与球之间必须相互靠近来降低因重力所造成的位能,所以球体之间相互吸引。如图中下图所示,若两球体重量相异,则其与液面的接触位置就会不同。液面受浮力影响变形,两球体必须借由相互远离来降低其受浮力所造成的位能变化,所以球体间相互排斥。

2.5.2 浸没力immersion force (???)

如上图所示,只有当液面高度小于球体高度时才具有浸没力的作用。

当粒子的湿润性好时,球体间的液体是有较大斜率和较低接触角的凹面液膜,能拖曳球体聚集形成密集堆积结构。

经过实验分析:流动力

浸没力

其中,б为界面表面张力,R为球体半径,为贝塞尔函数,L为两球体间的距离。当界面张力增加时,流动力减小,浸没力增加。而且流动力受半径的影响比浸没力大得多。当R<5~10um时,流动力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就算R=2nm,浸没力的影响仍是重要的。所以浸没力在小颗粒胶体晶体自组装中有重要影响。

2.6液体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通常,由于环境不同,处于界面的分子与处于相本体内的分子所受力是不同的。在水内部的一个水分子受到周围水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0,但在表面的一个水分子却不如此。因上层空间气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内部液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所以该分子所受合力不等于零,其合力方向垂直指向液体内部,结果导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普及化难点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及现状,阐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优势,结合国内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未来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及应用难度。提出了未来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方向。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农村房屋改进方向;建筑工厂化。正文: 0.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施工的方法,即从搭脚手架、支模板、绑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现场完成人工完成。这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强度及巨大的施工风险,此外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大量的固体建筑垃圾以及噪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市民的生活质量,现场施工带来的工程质量与精度不高也亟待解决。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组成建筑的部分构件或全部的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拼装就位而建成的建筑形式[1] 1.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上世纪50年代,二战使欧洲遭受到严重的创伤,建筑尤其是住宅急需大量的重建。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欧洲采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建造了大批的房屋,并因此建成了标准的、完整的的住宅体系,并延续至今。同样在上世纪70年代能

源危机期间美国开始推行配件工厂化机械式的生产。美国的城市发展部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并且沿用至今。美国城市的建筑结构基本上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其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编制的《PCI设计手册》中就包括了与装配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仅是在美国,更是在整个国际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2-3] 久远的发展历史下产业化住宅的比例在瑞典占80%,英国、美国、日本都在70%以上。[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时间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装配化建筑的概念,期望可以发展出集高质高效高速及低成本为一体的建筑形式。80年代,已有不少工程中采用预制屋面梁、吊车梁、预制屋面板、空心楼板等构件,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虽然预制构件得到不少应用,建成的建筑质量普遍不太高,并存在构件跨度小、承载力低、整体性延性差等的缺点。楼屋面板由于密封胶的质量问题及防水措施不完善,使用两三年后就开始出现了渗水漏水现象,保温隔热隔声的效果也不好,使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90年代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5]而到了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工成本又大幅度上升,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重新被提及,并有了快速发展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 化发展情况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何衡量与定义工业化建筑,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0年前的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二是2011年到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2014年到2015年,进入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

微组装工艺

微组装工艺 1 1.1 概述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使得日本在电子系统、特别是日用家电消费品的小型化方面一度走在了世界之前。据估计我国集成电路的年消费将达到932亿美圆约占世界市场的20其中的30将用于电子封装则年产值将达几千亿人民币。现在每年全国大约需要180亿片集成电路但我们自己制造特别是封装的不到20。一、微电子封装微电子封装——A Bridge from IC to System 狭义芯片级 IC Packaging 广义芯片级系统级——电子封装工程电子封装工程将基板、芯片封装体和分立器件等要素按电子整机要求进行连接和装配实现一定电气.物理性能转变为具有整机或系统形式的整机装置或设备。二、芯片级封装涉及的技术领域芯片封装技术涉及物理、化学、化工、材料、机械、电气与自动化等学科。所涉及材料包括金属、陶瓷、玻璃和高分子材料等。芯片封装技术整合了电子产品的电气特性、热特性、可靠性、材料与工艺应用和成本价格等因素是以获得综合性能最优化为目的的工程技术。 1. 2 微电子封装技术 1.2.1 概念一、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定义利用薄膜技术及微细连接技术将半导体元器件及其它构成要素在框架和基板上布置、固定及连接引出接线端子并通过可塑性绝缘介质灌封固定构成整体结构的工艺。二、封装的作用紧固的引脚系统将脆弱的芯片表面器件连线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物理性保护、支撑保护芯片需要外壳底座防止芯片破碎或受外界损伤环境性保护外壳密封防止芯片污染免受化学品、潮气等的影响散热封装体的各种材料本身可带走一部分热量 1.2.2 微电子封装技术的分级微电子封装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零级封装、一级封装、二级封装和三级封装。一、零级封装芯片互连级-CLP 按芯片连接方法不同又分为 1、芯片粘接IC芯片固定安装在基板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Au-Si合金共熔法 370?Au与Si有共熔点可在

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促进我市建筑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升施工效率和建筑品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71号)、《X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15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建造、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以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为重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促进全市装配式建筑稳步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落实阶段发展目标。到X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0%以上。到X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二)推广装配式建筑示范。采用“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以政府投资项目为示范引导,其他投资类型项目积极跟进,建成2-3个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经济适用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示范。 (三)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培育2-3家钢结构、3-4家混凝土结构装配式产业基地。X年,将我市建成自治区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全产业链。X年,装配式成为我市建筑业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形成一批现代化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现代装配式建筑水平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及与之相应的具有专业化技能的产业队伍。 三、重点任务 (一)明确重点推广和应用领域。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办公楼、学校、医院、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和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应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大跨度、大空间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等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旅游景区、园林景观、仿古建筑、林场等低层公共建筑,优先采用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积极稳妥推进装配式建筑;农牧民自建房屋可根据家庭实际,选择轻钢结构、木结构等适宜技术建造。 (二)全面提升装配式建造水平。 1.标准化设计。充分发挥设计先导作用。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将设计模式由面向现场施工转变为面向工厂加工和现场施工的新模式。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

自组装技术经典实验

Self-Assembly & Self-Organization Fluid Crystallization Self-Assembly Lab & Arthur Olson Fluid Crystallization, exhibited as part of the 2013 Architectural League Prize Exhibition, is a project that investigates hierarchical and non-deterministic self-assembly with large numbers of parts in a fluid and turbulent environment.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hollow spheres were submerged in a 200-gallon glass water-filled tank. Armatures, modeled after carbon atoms, followed intramolecular covalent bonding geometries within atoms. Intermolecular structures formed as spheres interacted with one another in 1, 2, or 3-Dimensional patterns. The highly dynamic self-assembly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 offers a glimpse at material phase-change between crystalline solid, liquid, and gaseous states. Turbulence in the water introduced stochastic energy into the system, increasing the entropy and allowing structures to self-assemble; thus, transitioning between gas, liquid, and solid phases. Polymorphism could be observed where the same structures could solidify in more than one crystalline form, demonstrating the versatile nature of carbon as a building block for life. Fluid Crystallization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水平高、便于冬期施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减少材料消耗、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优点,它有利于实现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装配式建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新加坡,以及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近年来,由于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因素,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开始摆脱低谷,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 与上一代的装配式结构相比,新一代的装配式结构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本规程制定的内容,在技术上也有较大的提升。本规程综合反映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在装配式结构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要求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可靠度、耐久性及整体性等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以及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框架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框架结构连接形式主要采用套筒灌浆形式。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典型案例是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图1-9)。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预制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内墙、复合夹芯保温外墙及楼梯均采用预制方式,结构预制部分达到70%以上。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控制好,但存在构件造价高等问题。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剪力墙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根据剪力墙预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整体预制和叠合预制两种形式。 叠合剪力墙的典型案例为合肥新站平板显示基地公租房项目(图1-7)。该项目由4株地上18层,地下1层楼房组成。主体结构采用预制叠合板剪力墙结构体系,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楼板,部品构件真正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叠合剪力墙结构形式采用等同现浇剪力墙结构的理念,抗震性能与传统一致。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11-22T14:36:54.1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谭海明邓铭熙[导读] 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528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工厂进行预制并现场实现装配的建筑,该建筑当中的各个部分运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冷压轻钢结构和轻型的材料,会使该建筑具有很多的功能。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有很多缺点,但国外能够有效实现建筑的工业化,因此,对装配式建筑的一定普及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引言: 国内建筑一般都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房屋建筑,与传统建造相比具有缩短工程工期、确保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等优势。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1 国外发展状况 欧洲是最早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国家,开发新大陆时期,17世纪欧洲向美国移民时,在移民过程中,所用木架来拼装房屋,这就属于一种最简单的装配式建筑。欧洲以法国为代表,经过30多年,法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美国和加拿大地区,装配式建筑被广泛推广,以致在这两个国家装配式建筑被普遍应用。北美的预制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具有相同的特点,其特点是大型化可以结合预应力,可以使结构配筋及连接构造有所优化,使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的特征有所体现。 瑞典研究装配式建筑较早,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较快,在60年代,瑞典就基本上实现了有关部件规格方面的建筑工业化标准。同时,瑞典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范制度。目前瑞典已有80%的住宅采用装配式建筑,并将其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传播予其他国家。 1.2 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预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得到广泛使用。比如,北京、上海地区,许多相关政策被建立,配套装置也相当齐全,装配式剪力墙技术也有所提高并逐渐成熟。北京颁布了关于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文件。上海出台了5项同时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深圳是发展装配式建筑较早的城市,所以工程实践项目相对其他城市较多,并且构件质量也比较高,对产业化住宅方面编制了与此相关的11项标准和规范。随着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会逐渐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甚至每个城市中使用。 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设计多样化 目前所设计的住宅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宅楼所需求的,大多数住宅楼的承重墙较多,以致分隔较多,开间较小,房内空间不能被有效分隔。而装配式建筑,可以灵活随意进行分割,满足住户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分割。配套的轻质隔墙,可以使住宅采用灵活大空间,而轻质隔墙的材料一般都使用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使用一些轻板。 2.2功能科技化 ①节能效果良好:由于外墙设置了保温层,冬天可以降低对暖气能源的消耗,夏天可以降低对空调能源的消耗。 ②隔声效果好:墙体设置了保温层,保温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功能,墙体与门窗之间空隙较小,可以减少外界带来的噪音,为室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③防火: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不燃或难燃,所以火灾发生的概率会有所降低。 ④抗震:材料的轻质性可以降低建筑物的重量,这样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充分连接,抗震效果好。 ⑤外观不奢:外观立面比较清晰,不会轻易变形、裂缝及褪色。 2.3施工装配化 在生产厂生产好各种相应的构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安装和拼接。装配式建筑施工比传统建造施工有很多优势:施工速度快,可以缩短工期;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减少,施工作业更加方便有序,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施工现场废物、废水、噪声减少,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进行每道工序时都可以安装设备一样,要求精度,保证质量;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2.4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中的外墙板在生产厂通过模具进行生产,通过为外墙板进行喷涂、烘烤可以使外墙板美观,不褪色。塑钢门窗逐渐代替了传统建造中的木窗、钢门窗,在生产厂具有很先进的生产工艺,都是通过机械生产出各种金属及连接件。石膏板、涂料等一些室内材料都可以在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控材料的防火性、保温性、隔声等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3.1砌块建筑 砌块建筑是在生产厂提前预制好块状材料,用块状材料来砌成墙体的建筑,这种建筑适用于3至5层的房屋建筑。砌块建筑有很多优势,比如,生产工艺不复杂;施工也相对比较简便;造价成本较低。按砌块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大型砌块。由于小型砌块较小,可以直接通过人工进行搬运和砌筑,比较灵活而且也比较方便,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对于中型砌块采用小型机械来进行吊装,可以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大型砌块已不被使用,由大型板材所代替。

分子自组装原理及应用(精)

分子自组装原理及应用 毛薇莉无机专业MG0424012 【摘要】分子自组装在生物工程技术上的建模、分子器件、表面工程以及纳米科技领域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分子自组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将会在新技术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介绍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定义、基本原理、分类、影响因素、表征手段等,并阐述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目前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分子自组装;自组装膜 1前言 分子自组装是分子与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依赖非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自发连接成结构稳定的分子聚集体的过程[1]。通过分子自组装我们可以得到具有新奇的光、电、催化等功能和特性的自组装材料,特别是现在正在得到广泛关注的自组装膜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器件、化学生物传感器、信息存储材料以及生物大分子合成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研究者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2分子自组装的原理及特点 分子自组装的原理是利用分子与分子或分子中某一片段与另一片段之间的分子识别,相互通过非共价作用形成具有特定排列顺序的分子聚合体[2]。分子自发地通过无数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力的协同作用是发生自组装的关键。这里的“弱相互作用力”指的是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力、疏水作用力、ππ堆积作用、阳离子π吸附作用等。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力维持自组装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和完整性[3]。并不是所有分子都能够发生自组装过程,它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4]:自组装的动力以及导向作用。自组装的动力指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力的协同作用,它为分子自组装提供能量。自组装的导向作用指的是分子在空间的互补性,也就是说要使分子自组装发生就必须在空间的尺寸和方向上达到分子重排要求。 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应用是目前自组装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自组装膜按其成膜机理分为自组装单层膜(Self- assembled monolayers , SAMs和逐层自组装膜(Layer -by – layer self-assembled membrane)。如图1所示,自组装膜的成膜机理是通过固液界面间的化学吸附,在基体上形成化学键连接的、取向排列的、紧密的二维有序单分子层,是纳米级的超薄膜。活性分子的头基与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活性分子占据基体表面上每个可以键接的位置,并通过分子间力使吸附分子紧密排列。如果活性分子的尾基也具有某种反应活性,则又可继续与别的物质反应,形成多层膜,即化学吸附多层膜。自组装成膜较另外一种成膜技术LangmuirBlodgett(LB)成膜具有操作简单,膜的热力学性质好,膜稳定的特点,因而它更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成膜技术。另外,根据膜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方式不同,自组装多层膜又可分为两大类,除了前面所述基于化学吸附的自组装膜外,还包括交替沉积的自组装膜。通过化学吸附自组装膜技术制得的单层膜有序度高,化学稳定性也较好。而交替沉积自组装膜主要指的是带相反电荷基团的聚电解质之间层与层组装而构筑起来的膜,这种 膜能把膜控制在分子级水平,是一种构筑复合有机超薄膜的有效方法。

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工作要求,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X府办发〔X〕25号)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现结合我县装配式建筑发展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要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理布局、技术创新、发挥特色,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项目中倡导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 (二)工作目标。到X年,全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力争在X年底,全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建成XX循环经济装配式建筑建造产业基地以及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装配式建筑项目。 (三)实施标准和要求。从X年10月1日起,全县建筑规模2万平方米以上的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货币化安置除外),以及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等适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建设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造;对以土地招拍挂方式取得地上建筑规模

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项目,不少于建筑规模30%的建筑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其中,装配式建筑专项发展规划中明确区域及相应建筑规模的新建项目,应按规划要求采用装配式建造;鼓励桥梁、管廊、轨道、人行天桥等市政设施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 二、重点任务 (一)编制专项发展规划。每年制定X县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及实施项目等具体内容,落实责任主体,确保目标任务完成。(牵头单位: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责任单位:县直相关部门) (二)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布局,落实政策措施,促进X县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发展。以点带面,不断扩大X县装配式建筑规模,以XX循环经济装配式建筑建造产业基地厂房工程项目、X电子商务二期建设项目、X县利民综合服务中心工程等项目为先行推进示范项目,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为全面推进我县装配式建筑积累设计、施工、监督等方面经验。(牵头单位: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责任单位:县直相关部门) (三)合理布局产业基地。打造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园区,鼓励具备条件的传统建材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上下游配套产业,促进我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做大做强;加强对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规划选址、土地供应、企业备案及工商注册的管理工作,引导生产基地合理布局,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提高产业聚集度,提升产业层

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具有效率高、精度高、质量高、工业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建筑抗震性能高、节能性能高、使用面积大等优点。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30%,2017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1.39万亿,这意味着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将有至少6万亿以上的产值。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四大转变:①生产工艺由传统的手工作业为主变为以机械作业为主;②生产地点由传统的以工地现场为主转变成以工厂生产为主;③施工方式由传统的现场施工变为现场组装;④施工人员由传统的施工现场农名工为主变为产业工人、技术操作工人为主。 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仍存在一些问题:①造价相对较高。费用的增加主要在预制构件的预制和构件的安装运输;②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③专业人才短缺,预制构件的安装对运输、吊装设备的要求较高,而普通的施工队伍,缺乏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经验。 2.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情况 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17年1月住建部公布《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3-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1-2016)。2018年1月住建部公布《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并废止原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完善产业链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需要完善产业链,把业主、设计单位、构件工厂、施工单位等所有的上下游企业整合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后期运营与维护一体化,并在项目建造过程中不断整合各企业的优势资源,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完善技术标准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统一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法律依据。 (3)提升技术水平 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需提高构件制作水平,保证构件制作质量,降低构件制作成本;施工企业需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队伍建设,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水平,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 (4)提高政策支持 政府应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对相关企业与相应的技术人才实施土地、财政、税务、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植培育相关企业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 张慧华河南建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面对我国现今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价格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新的行业产业模式——预制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首先了解三个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二)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符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适宜采用预制构件的部分,使用的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所占适宜部分内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的比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混凝土体积÷全部构件混凝土体积。 (三)预制构件,是指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的混凝土构件,如梁、板、墙、柱、阳台、楼梯、雨棚等。 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这一系列状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统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因此,面对我国越来越大的住房需求,尽快优化建筑产业模式已势在必行。 装配式建筑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其施工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建筑污水、有害气体、粉尘的排放和建筑噪音的污染,降低了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各种影响,有利于提高建筑的劳动生产率,促进设计、建筑的精细化,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节能减排水率,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上海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采用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住宅和商业、办公建筑总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15%,外环线以内地区不低于25%;在每年

集团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集团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建议: 1、政策方面:国家、省及住建厅均下发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文件,但各地市反应不强烈,没有出台相应的推进政策和实质性优惠政策,所以导致装配式建筑一直落不了地。 对策建议:主动与各级政府、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接,加快相关推进政策和优惠政策的出台。太原是山西经济发展的桥头堡,集团的装配式发展必须依靠太原市场,通过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对接,在太原先行先试从用地、建设手续、税收方面大力支持。 2、市场方面:因舆论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对装配式建筑的优点不了解,且因装配式建筑难以满足民众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市场接受度差,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对策建议:利用各种媒体和示范工程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向有关项目建设单位宣传配式建筑的优点,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技术方面: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还不够成熟,配套产品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省内相关的部品部件检验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尚没有出台; 对策建议:成立产业联盟,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尽快完善各类建筑的技术体系和配套产品,协助建设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出台相关检验和验收标准。 4、生产方面:目前集团规划建设的几个园区推进缓慢,投产时间几度推后。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的选址和审批时间过长;

对策建议: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络,尽快完成园区土地招拍挂手续,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5、成本方面:因我省装配式建筑尚属起步期,技术尚不成熟,开发、设计、生产、施工成本均较高,各方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够。 对策建议:利用集团拟在晋建房地产开发的装配式砼示范工程和八建开发的装配式钢结构示范工程,对设计、生产、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对技术、生产、施工环节和相关成指标进行总结。抓住目前省定额站进行的装配式定额编制的调研工作,积极沟通各方,从设计源头开始,应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好示范工程,真正达到成本和效益统一。

微组装工艺流程

微组装工艺流程 基板的准备 分为电路软基板(RT/DUroid5880)的准备和陶瓷基板(AL2O3) 的准备。电路软基板要求操作者戴指套,将电路软基板放在干净的中性滤纸上, 按图纸用手术刀切割电路板边框线和去除工艺线。要求电路软基板的图形符合图 纸要求,表面平整,没有翘曲,外形尺寸比图纸小㎜~㎜,切面平整。工 艺线的去除切地,切口断面与代线平面垂直,手指不允许不戴指套接触镀金层, 以免造成氧化。陶瓷基板的准备,要求用细金刚砂纸打磨陶瓷基板,使边缘整齐, 无毛刺、无短路,然后用纯净水洗净。 基板清洗 基板的清洗,通过超声清洗进行。超声清洗是利用超声波在清洗液中的辐射, 使液体震动产生数万计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的纵向传播形成的负压区 产生、生长,而在正压区闭合,在这种空化效应的过程中,微小气泡闭合时可以 产生超过 1000 个大气压的瞬间高压,连续不断的瞬间高压冲击物体表面,使物体 表面和微小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因此,超声波清洗对物体表面具有一定损伤性,经过多次实验(此实验未记录实验数据),确定合理的超声功率、去离子水用量以及清洗液的高度和清洗时间。具体清洗流程及参数设置如下:打开超声清洗机,功率调至 100 瓦,加入去离子水,液面高度为 60 ㎜~80 ㎜之间。将电路软基板或陶瓷基板放入瓷盒中,倒入 HT1 清洗液,液面略高基板上表面 3 ㎜~5 ㎜,然后将整个瓷盒放入超声清洗机的支架上(水面低于清洗液 2 ㎜~3 ㎜),清洗时间为 Xmin~Xmin。将 95%乙醇倒入瓷盒,液面略高于基板上表面 3 ㎜~5 ㎜,然后将整个瓷盒放入超声清洗机的支架上(水面低于清洗液 2 ㎜~3 ㎜),清洗时间为 Xmin~Xmin。将清洗完毕的基板放入 X℃±3℃的烘箱中烘后,放入氮气保护柜。通过上述多次实验后确定的清洗工序,清洗完成后的基板表面无油污、杂质等残留物。 腔体的准备和清洗 腔体的准备主要是用手术刀打净毛刺,再用洗耳球打磨毛刺形成的杂质。腔体的清洗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具体清洗流程及参数设置如下:打开超声清洗机,功率调至100 瓦,倒入 HT1 清洗液,液面高度为 60 ㎜~80㎜之间,将腔体放入超声清洗机清洗液中,液面略高腔体上表面 3 ㎜~5 ㎜,且液面高度不得超过 80 ㎜,清洗时间为Xmin~Xmin。将 95%乙醇倒入超声波清洗机中,液面高度为 60 ㎜~80 ㎜之间,将腔体放入超声清洗机清洗液中,液面略高腔体上表面 3 ㎜~5 ㎜,且液面高度不得超过 80㎜,清洗时间为 Xmin~Xmin。将清洗完毕的基板放入 X℃±3℃的烘箱中烘后,放入氮气保护柜。通过上述多次实验后确定的清洗工序,清洗完成后的腔体表面无油污、杂质等残留物。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 装配式建筑是指系统性地集成应用各类预制的建筑及结构构件、配件、部品等,通过标准化系统集成设计和精密的几何尺寸偏差控 制、高效可靠的连接节点和施工方法,实现工厂精益加工,现场机 械化装配并做到土建结构、机电安装和装修一体化的方式建设的建筑。 作者:樊则森 一、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体现生产和装配需要的标准化设计; 2、以工厂生产为主的建筑构配件及部品; 3、以装配为主,湿作业少的工地现场; 4、结构构配件的装配和建筑内装装配的系统集成; 5、要实现节能降耗和可持续使用,具备绿色建筑的典型特征。 6、设计、生产、施工、装修和管理环节一体化,必须全链条信息化应用。 形象一点解释,就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二、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梁思成先生1962年9月9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第二次的世界大战中,造船工业初次应用了生产汽车的方式制造运输舰只,彻底改变了大型船只各别设计、各别制造的古老传统,大大地提高了造船速度。从这里受到启示,建筑师们就提出了用流水线方式来建造房屋的问题,并且从材料、结构、施工等各个方面探索研究,进行设计。“预制房

屋”成了建筑界研究试验的中心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梁先生提出了“三化理论”即“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和施工机械化”,并将我国建筑初期的建筑工业化实践概括为:“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 半个世纪前,梁先生用“干净利索”四个字,高度凝炼了我们今天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初心”:那就是“质量好、效率好、省资源”,我把它简称为“两好一省“: (一)质量好 装配式建筑用标准化工序取代粗放管理,将设计、生产、施工都按照工业化生产的严格工艺要求来完成。其表征是通过用机械化作业取代手工操作,用工厂化生产取代现场作业,用地面作业取代高空生产,用产业化工人取代散兵游勇。其本质是通过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建筑质量、性能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集成提升性能:协同建筑、结构、机电、装修的各专业性能要求,保证建筑功能、结构体系、机电布置、装修效果相匹配,从而全面提升建筑性能; 2、精益化建造保证质量:装配式建筑提高了结构精度,协同各专业接口标准,统筹精准预留预埋,保证安装的精准、正确。减少了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确保按工业产品的标准交付优质的房屋; 3、全体系集成避免浪费:通过设计-加工-装配各个环节的协同工作,避免了资源重复投入或返工拆改造成的资源浪费,进而保证质量; 4、开放空间长寿命建筑:装配式建筑能够通过主体结构构件、建筑内装、管线设备三部分装配化集成技术,实现内装修、管道设备与

分子自组装原理及应用(精)

分子自组装原理及应用 毛薇莉 无机专业 MG0424012 【摘 要】 分子自组装在生物工程技术上的建模、分子器件、表面工程以及纳米 科技领域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在未来的几十年中 ,分子自组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将 会在新技术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里 ,我们介绍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定 义、基本原理、分类、影响因素、表征手段等 ,并阐述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目前的研究 进展,展望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 ;自组装膜 - 、八 — 1前言 分子自组装是分子与分子在一定条件下 ,依赖非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自发连接 成结构稳定的分子聚集体的过程 [1] 。通过分子自组装我们可以得到具有新奇的光、 电、催化等功能和特性的自组装材料 ,特别是现在正在得到广泛关注的自组装膜材料 在非线性光学器件、化学生物传感器、信息存储材料以及生物大分子合成方面都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受到研究者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2 分子自组装的原理及特点 分子自组装的原理是利用分子与分子或分子中某一片段与另一片段之间的分子 识别,相互通过非共价作用形成具有特定排列顺序的分子聚合体 [2] 。分子自发地通过 无数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力的协同作用是发生自组装的关键。这里的“弱相互作 用力”指的是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力、疏水作用力、 n n 堆积作用、阳离子 吸附作用等。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力维持自组装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和完整性 并不是所有分子都能够发生自组装过程 ,它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4]:自组装的动力以 及导向作用。自组装的动力指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力的协同作用 ,它为分子自组装提 供能量。自组装的导向作用指的是分子在空间的互补性 ,也就是说要使分子自组装发 生就必须在空间的尺寸和方向上达到分子重排要求。 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应用是目前自组装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自组装膜按其成膜 机理分为自组装单层膜 (Self- assembled monolayers , SAMs 和逐层自组装膜 (Layer -by -layer self-assembled membrane)b 如图1所示,自组装膜的成膜机理是通过固 液界面间的化学吸附 ,在基体上形成化学键连接的、取向排列的、紧密的二维有序单 分子层,是纳米级的超薄膜。活性分子的头基与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使活性分子占据 基体表面上每个可以键接的位置 ,并通过分子间力使吸附分子紧密排列。如果活性分 子的尾基也具有某种反应活性 ,则又可继续与别的物质反应 ,形成多层膜,即化学吸附 多层膜。自组装成膜较另外一种成膜技术Langmuir Blodgett ( L B )成膜具有操作简单,膜的热力学性质好,膜稳定的特点,因而它更是一种具有广阔应 用前景的成膜技术。 另外,根据膜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方式不同 ,自组装多层膜又可分为 两大类,除了前面所述基于化学吸附的自组装膜外 ,还包括交替沉积的自组装膜。 通过 化学吸附自组装膜技术制得的单层膜有序度高 ,化学稳定性也较好。而交替沉积自组 装膜主要指的是带相反电荷基团的聚电解质之间层与层组装而构筑起来的膜 ,这种 膜能把膜控制在分子级水平 ,是一种构筑复合有机超薄膜的有效方法。 n [3]。

微组装工艺流程

微组装工艺流程 基板得准备 分为电路软基板(RT/DUroid5880)得准备与陶瓷基板(AL2O3) 得准备。电路软基板要求操作者戴指套,将电路软基板放在干净得中性滤纸上, 按图纸用手术刀切割电路板边框线与去除工艺线。要求电路软基板得图形符合图纸要求,表面平整,没有翘曲,外形尺寸比图纸小 0、1 ㎜~0、2 ㎜,切面平整。工 艺线得去除切地,切口断面与代线平面垂直,手指不允许不戴指套接触镀金层, 以免造成氧化。陶瓷基板得准备,要求用细金刚砂纸打磨陶瓷基板,使边缘整齐, 无毛刺、无短路,然后用纯净水洗净。 基板清洗 基板得清洗,通过超声清洗进行。超声清洗就是利用超声波在清洗液中得辐射, 使液体震动产生数万计得微小气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得纵向传播形成得负压区 产生、生长,而在正压区闭合,在这种空化效应得过程中,微小气泡闭合时可以 产生超过 1000 个大气压得瞬间高压,连续不断得瞬间高压冲击物体表面,使物体

表面与微小缝隙中得污垢迅速剥落。因此,超声波清洗对物体表面具有一定损伤性,经过多次实验(此实验未记录实验数据),确定合理得超声功率、去离子水用量以及清洗液得高度与清洗时间。具体清洗流程及参数设置如下: 打开超声清洗机,功率调至 100 瓦,加入去离子水,液面高度为 60 ㎜~80 ㎜之间。将电路软基板或陶瓷基板放入瓷盒中,倒入 HT1 清洗液,液面略高基板上表面 3 ㎜~5 ㎜,然后将整个瓷盒放入超声清洗机得支架上(水面低于清洗液 2 ㎜~3 ㎜),清洗时间为 Xmin~Xmin。将 95%乙醇倒入瓷盒,液面略高于基板上表面 3 ㎜~5 ㎜,然后将整个瓷盒放入超声清洗机得支架上(水面低于清洗液 2 ㎜~3 ㎜),清洗时间为 Xmin~Xmin。将清洗完毕得基板放入 X℃±3℃得烘箱中烘 0、5h 后,放入氮气保护柜。通过上述多次实验后确定得清洗工序,清洗完成后得基板表面无油污、杂质等残留物。 腔体得准备与清洗 腔体得准备主要就是用手术刀打净毛刺,再用洗耳球打磨毛刺形成得杂质。腔体得清洗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具体清洗流程及参数设置如下: 打开超声清洗机,功率调至 100 瓦,倒入 HT1 清洗液,液面高度为 60 ㎜~80㎜之间,将腔体放入超声清洗机清洗液中,液面略高腔体上表面 3 ㎜~5 ㎜,且液面高度不得超过 80 ㎜,清洗时间为 Xmin~Xmin。将 95%乙醇倒入超声波清洗机中,液面高度为 60 ㎜~80 ㎜之间,将腔体放入超声清洗机清洗液中,液面略高腔体上表面 3 ㎜~5 ㎜,且液面高度不得超过 80㎜,清洗时间为Xmin~Xmin。将清洗完毕得基板放入 X℃±3℃得烘箱中烘 0、5h 后,放入氮气保护柜。通过上述多次实验后确定得清洗工序,清洗完成后得腔体表面无油污、杂质等残留物。 焊料/导电胶得准备 焊料,主要使用锡铅合金锡箔焊料(Pb37Sn63),用镊子将焊料展平,接着用铅笔将压块形状画上,然后用剪刀沿画痕剪成压块形状。要求锡铅合金锡箔焊料必须平展,不能有褶皱,压块大小与焊料一致,不允许未戴指套直接触摸焊料。焊料得清洗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具体清洗流程及参数设置如下: 打开超声清洗机,功率调至 100 瓦,加入去离子水,液面高度为 60 ㎜~80 ㎜之间。将锡铅合金锡箔焊料放入瓷盒中,将 95%乙醇清洗液放入瓷盒,液面略高焊料上表面 3 ㎜~5 ㎜,然后将整个瓷盒放入超声清洗机得支架上(水面低于清洗液 2㎜~3 ㎜),清洗时间为 Xmin~Xmin。将清洗完毕得焊料放入 X±3℃得烘箱中烘 4min~10min 后,放入氮气保护柜。导电胶,主要使用 H20E 导电银胶,导电胶不用时应放入 0℃~5℃得冰箱内保存。使用时从冰箱取出后,在室温下放置 15min,恢复至室温后,用钨针拌 15min使各成份混合均匀,挑出少许搅拌好得导电胶放入小坩埚中,再搅拌 15~20min以去气(若没有适当去气,空气会陷入固化得粘接剂中,在粘接层中产生空洞,这些空洞会降低电导率与热导率甚至降低粘接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