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探高考 题型2 (专题提升)内容、措施类非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探高考 题型2 (专题提升)内容、措施类非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探高考 题型2 (专题提升)内容、措施类非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

题型2内容、措施类非选择题

专项训练

1.(2015·江苏南京模拟)失业是工业社会各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绝大多数国家都把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进行及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英国的失业与贫困问题非常严重,……英国社会的基本共识是主张实行极为有限的救济。……1842年英国失业工人总数达到100万人。

——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材料二罗斯福说:“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后来他就取消了单纯直接救济法,取而代之的是……

还在竞选总统期间,他就曾答应将黑人“绝对地和没有偏见地”包括在他为被遗忘的人们实行的“新政”之中。……到1935年,黑人受救济人口增为350万,几达黑人总人口的30%。

——万雪梅《试论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材料三“欧洲社会基金”实际上作为欧盟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配套工具,提供财政帮助,用于开展职业培训和再培训,提高工人技术,创造更适合的就业空间。在其支持下设立的共同体培训计划,使各成员国之间的职业技术标准可以进行比较并相互承认,为共同体范围内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丁建定、孙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福利整合》

(1)材料一中对失业“主张实行极为有限的救济”,体现了怎样的经济理念?失业情况严

重,对当时欧洲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有何特点。罗斯福在解决失业方面“取消了

单纯直接救济法后,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欧盟国家解决就业的措施与材料一、二相比有哪些新变

化?有何意义?

(4)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制度性

措施是什么?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工业革命联系工业革命后出现经济思想不难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人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黑人受救济人口增为350万。”等信息来概括作答;

第二小问联系罗斯福救济措施及特点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从“开展职业培训和再培训,提高工人技术,创造更适合的就业空间。在其支持下设立的共同体培训计划,为共同体范围内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等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就业率以及社会稳定角度回答意义。(4)第一小问联系国有企业改制导致工人下岗出现问题来回答;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围绕福利制度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1)理念:自由放任。

影响: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或掀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特点:注意保护失业者的自尊心;注意避免种族歧视。

措施: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3)变化:各国把失业保障纳入福利制度;欧盟统一设立资金培训工人技术;建立欧盟内

部自由流动的统一就业市场。

意义:提高了欧盟各成员国的就业率,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问题:下岗工人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

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答福利制度亦可)。

2.(2015·四川乐山模拟)人类文明因地域、传统、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和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

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材料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5月23日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表示,世界单极模式已经失败,凭借霸权和武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号施令的企图也已经破灭。这种模式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连那些企图维持自身霸权地位,继续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号施令的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08年的经济动荡是建立在单一统治基础上的发展模式陷入严重危机的表现。他同时还警告说,必须吸取深刻教训才能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强调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美国为建立“世界单极模式”采取了哪些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方面的建设成就。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戴高乐“欧洲观”的核心是通过欧洲的联合增强自身的力量,摆脱美国的控制,概括起来是“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可以得出:欧洲联合应以法德和解为基础,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二战后美国要建立的“世界单极模式”就是称霸世界。为此,一方面与苏联冷战,列举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遏制苏联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分别确立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第二小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以苏东巨变为界点,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是美苏两极,之后是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方面说明建设成就即可。

答案(1)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内容:欧洲联合应以法德和解为基础;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

(2)措施:政治上,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与苏联争霸;经济上,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等,

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军事上,建立北约,称霸世界。变化: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总趋势是多极化。

(3)成就: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建立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2015·山东烟台模拟)“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中,除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之外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吸引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的建立基于游牧文明征服农耕文明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模式。汉族人对于满洲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圈地运动、剃发易服等,都表示强烈不合作和反抗。……

清王朝若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结束基于民族冲突的动荡时局,那么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民众富足、文化繁荣就无从谈起,其统治也很可能如元朝经过短暂的形式统一之后分崩离析。

——《论康熙治国与清初文化软实力》摘自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材料二拿破仑执政后,颁布了宪法,稳定了政局。拿破仑与教皇达成协议,1802年正式实施《政教协议》,恢复宗教信仰自由,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宗教矛盾,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1804年制定《拿破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了大革命的所有制关系,确保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赵立冲《伟人与历史—论拿破仑的两重性》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高考40题概括、特点类资料

高考材料题40题考查方式及答题技巧之 概括特点、变化、比较类 【考题分布】一般集中在新课标卷40(1)和选修题(1)考查 【考向分析与知识定位】概括特点类试题难度大、易失分。这主要是由于其概括性强并且思路不容易把握造成的。特点,顾名思义,就是“特别之处”,但在回答历史问题时,它还应包括“突出之处”。 总的来讲,分析历史事物的特点还须从历史事物的组成元素入手;换句话说,也就是 争方式、 历史地位等, ; …… 划分材料主要信息,结合分值归纳要点。这种题型是现在高考最常考的类型。 其实,所有这些规律都是知识结构的再次运用。建立牢固的、完整的、具有宏观与微观双向性的知识结构是答好历史问题的基础,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良策。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种常用和比较有效的方法,也是在答题时的首选思路。根据试题的具体设问,以及所赋的分值,有时也需要我们做一些灵活取舍。 回答特点时各领域应考虑的要点: 【分类做题思路】 一、设问类型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点)? 相关真题: 2016年新课标卷一4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 2016年新课标卷一 40(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 2015年新课标卷二 4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014年新课标卷40(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 2013年新课标卷 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做题思路: 答案80﹪来自材料,20﹪来自知识!要点言简意赅,学科术语! 做题思路: 1、迅速浏览本题大导语与设问要求,确定本题核心主题。 2、阅读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首先要找出材料中心;并根据句号、冒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划分对材料进行分层,在卷面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圈划和批注。 3、将解读信息进行概括合并,尽量上升到历史事件的属性和角度,并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4、根据分值判断要答几个要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专业化、学科化语言,尽量简练。 【强化训练】 1、(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 2、(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2、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 二、设问类型二:概括变化、发展过程的特点或者趋势(此类问题材料有明显的时间分期或阶段性提示) 相关真题: 2016年新课标卷二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2016年新课标卷4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2016年新课标卷一40(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 做题思路: 注意在概括变化的时候要从历史事件的各个角度出发;概括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整体趋势,联系上下文。其他同设问一思路。 三、设问类型三:比较异同类。 相关真题: 2015年新课标卷一40(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同之处。 2016年新课标卷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做题思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一

训练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2014沧州质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 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 .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 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D 项说法错误。] 2. (2014滨州二模)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 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C.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的主要信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 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迁移分封制的内涵,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 3. (2014漳州质检)《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 A .血缘亲疏 B .地位尊卑 C .长幼有序 D .先帝遗愿 答案 B [材料反映了长子微子启虽为长,但其出生时母地位贱,而同母弟弟辛出生时母亲已经为王后,立的人为少子辛,故可以看出其为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作业24高考热点专题 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四) 1.(20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模拟题)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长。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北洋水师多年未购一船,体现出了其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故①正确;此材料并未将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整体实力做比较,故②错误;日本海军的力量在逐年增长,故③正确;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的腐败和落后,而不在于船速不及日本,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示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变法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中列举的一系列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所以推动近代中国历史“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正确。 3.(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此话最有可能出自()A.薄伽丘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孟德斯鸠 答案 C 解析材料认为信徒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得救,不必通过教会和教皇。这和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一致,故选C项。 4.(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答案 C 解析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使得过去的特权公司逐渐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了,经济思想因为工业革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C项。A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本国的经济的思想的变化,并未涉及到国际竞争;B项说法错误,生产组织的变化指的是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D项科学技术并未体现其作用。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一

训练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沧州质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D项说法错误。] 2.(2012·滨州二模)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B[解答本题注意题干的主要信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迁移分封制的内涵,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 3.(2012·漳州质检)《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

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A.血缘亲疏B.地位尊卑 C.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 答案B[材料反映了长子微子启虽为长,但其出生时母地位贱,而同母弟弟辛出生时母亲已经为王后,立的人为少子辛,故可以看出其为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和所学史实可知,当时影响王位继承的是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 4.(2012·河北测试)下列是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其中表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B[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但两者在官员的出任方式上有区别。分封制下的地方长官可以世袭,而郡县制下的地方长官只能由中央直接任命。故选B项。] 5. (2012·长宁区模拟)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 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答案C[依据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诸侯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国势力(枝叶)越来越小,中央集权(本干)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表明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一、整合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科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由于高中课改教材编写采用了专题式的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专题。割裂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学生就难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知识结构。如何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应该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工作,让学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某一段历史,某一个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认识,也就是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角度去理解.从这个层次来说,就是新课程回归老教材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学会整合.形成一种复习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这里的思路借鉴了兄弟省的经验.大致思路如下 一、按照考纲的历史顺序,结合教材编排顺序,重新制作学案,为学生建立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思维能力。 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依次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二战前)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中国现代史。每一时期又根据政治、经济、文化顺序复习编排。具体如下: 中国古代史:1古代政治制度史、2、古代经济、3、古代思想、4古代文艺与古代科技 5、春秋战国社会巨变、 6、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 世界近现代史: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体建立4、两次工业革命5、近代工人运动6、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7、俄国和苏联历史 8、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9、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10、世界近现代科技 中国近代史:1、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与中国抗争2、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略与抗争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2、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4、中国近现代科技和文化 二、关注热点和地方史(湖南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 高考历来不回避热点,备考无疑不关注热点。根据08—09年来重大时政要闻,找出历史学科与地理、政治学科有可能进行综合的结合点。从历史学科角度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为学生解答综合题,备好料、选好材,找准角度。圈定以下几方面精心准备,仅供参考。 1、一是中国的08奥运盛会、和谐社会与儒家思想公平正义与启蒙思想 知识连接:孔孟思想及评价、西方启蒙思想自由平等观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文化 1.练高考 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四川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欧美代议 制的确立与发展) 本资料主要汇编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南充市、广安市、遂宁市、资阳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等地级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是二轮复习难得的资料。 一、选择题 1.(2016·四川内江高一上学期期末·18)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第三共和国时期,以非武力的争斗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阶层的首选方式。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这主要说明( ) A.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B.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C.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D.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 2.(2016·四川内江高一上学期期末·17)“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1701年《王位继承法》B.1781年《邦联条例》 C.1787年宪法D.1871年宪法 3.(2016·四川宜宾一模·34)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意志帝国议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如银行法、专利权法、统一货币法、统一关税法等。这些法案的颁布和实施( ) A.为德意志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B.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迅速发展 C.大大推动了德意志政治民主化进程D.削弱了联邦议会在议会中的权力 4.(2016·四川德阳高一上学期期末·22)读图6,图中著作的部分目录及内容研究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5.(2016·四川德阳高一上学期期末·21)读表2,表中内容说明这次议会改革( ) 表2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 一:早期的政治制度 1.宗法制 (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4)作用:①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②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⑸宗法等级制: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⑴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①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方式)。 ②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2. 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 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 (4)宋——增设参知政事等副宰相,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明——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补充一: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再由尚书省交给六部执行。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补充二: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8

古今中外农业政策史 一.知识归纳 新课标版: (1)土地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在原始社会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在。夏、商、西周的土地国有制被称为“井田制”,特点是:层层分封;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奴役;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春秋时期,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他提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成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并绘制图册,因所绘田亩图册很像鱼鳞,称“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2)商鞅变法时的农业政策: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的农业政策:推行均田制,租调制: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你一定要知道这些中国通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一、--------------------------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 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一一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一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 ―― 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一一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一一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一一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一一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一一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一一前221年 二、圭寸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一一589年隋朝建立) 3.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一一907年) 4. 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一一960年北宋建立) 5.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一一1368年明朝建立) 6.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一一1912年清帝退位) 1. 如何巧记方法 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一一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一一就是西周(前11世纪)一一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 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一一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7)

专题检测卷(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大连模拟)《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由此可见( ) 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 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孤军奋战 2.(2012·泰州一模)“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3.(2012·北京一模)右图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田契。内有某人“自 置田一十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字。 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 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 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4.(2012·西安模拟)116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 A.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 B.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 C.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D.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 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做了如下表态:“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反映出( ) A.《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让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36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36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一历史学家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缅怀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指的是()A.斯巴达B.雅典 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依贵族制取而代之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3.陶片放逐法(如图)的实行,对威胁雅典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这一方法创始于() 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4.公元前5世纪,希腊学者将研究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本身的主要原因是()A.希腊城邦开始形成B.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C.希腊社会矛盾尖锐D.学者们对研究自然失去了兴趣 5.在雅典“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 B.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 C.城邦阶级斗争尖锐 D.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6.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A.权威B.理性 C.法律D.宗教 7.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8.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重视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 9.罗马法不仅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包括①它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③它直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④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0.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仔细观察下列文物,其中对研究奴隶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 ①古雅典陶片②甲骨卜辞③《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买卖契约》④敦煌壁画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1.智者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高中记忆量大的科目,关于二轮历史复习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二轮复习计划篇一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 历史高中记忆量大的科目,关于二轮历史复习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篇一 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我校高三历史备课组全体老师经过酝酿讨论,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07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二、学生现状 与同类兄弟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要想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措施 1、精编复习专题,指导学生依据考纲掌握知识点前提下形成知识的专题化、系统化、网络化,构建整体结构和知识体系。

2、精选练习试题,习题要精选、精练、精讲,突破重难点,抓住历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加强对学生学法和解题能力的指导。 3、深入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三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适当关注新课标和新教材,认真研究学情,多方搜集高考信息,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做好拔尖补差工作,对优秀生给予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更细致的指导帮助,促进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差生要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加强督查,力求少拖后腿。 四、专题安排 从4月份开始二轮专题复习,共分十八个专题,到5月中旬结束,共一个半月左右,具体专题安排如下: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古代重大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 专题二古代封建赋税制度的演变 专题三古代农业、手工业、封建城市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专题四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管辖 专题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专题六中国古代思想及其演变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一近代各个时期列强侵华的演变 专题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资产阶级各个阶层的探索 专题三世界进步潮流影响下的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进程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定稿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编 W O R D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你一定要知道这些中国通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 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1. 如何巧记方法 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2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 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汕头一模)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答案C[据题干隋朝以前地方官具有自选幕僚组成行政机构的权力,说明权力很大;但后来大小官都由吏部选拔,说明限制了地方官的权力,实质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项。] 2.(2014·青浦质检)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答案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封拜官职,需先经中书省,再经门下省,最后由尚书省下的吏部去执行,可见三省体制对皇权的独断专行有一定的约束。答案为D项。] 3.(2014·合肥一模)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见,宋太宗确实有意要削掉宰相的()。 A.人事权与司法权B.人事权与兵权 C.司法权与财权D.兵权与财权 答案A[据所学知识可知,审官院管人事,审刑院负责司法,原本都是宰相的权力。现在向敏中秉承太宗的旨意,提议设置“两院”,说明宋太宗有意要削掉宰相的人事权与司法权;分割宰相兵权的是枢密使,分割财权的是三司使,故答案为A项。] 4.(2014·安徽名校模拟)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答案D[据材料“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可以了解到这是指科举制度。各选项中A项指世官制;B项指汉武帝时确立的察举制;C项指魏晋时实行的九品中正制,D项孟郊《登科后》“科”指科举制,反映了科举高中后的场景,故选D 项。] 5.(2014·武汉江岸调研)“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三司制

2020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2020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突出学生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掌握,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下面是有2017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计划,欢迎参阅。 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课本为主要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时间安排 3.15——3.20专题1、2 3.21——3.27专题3、4政治文明史模块 3.28—— 4.3专题5、6 4.4——4.10专题7、8 4.10——4.17专题9 4.18——4.24专题10经济文明史模块 4.25—— 5.1专题11、12 5.4——5.8专题13 5.9——5.15专题14 5.16——5.22专题15思想文明史模块 5.23——5.31专题16、17 依据具体操作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具体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做到复 习有的放矢,增强实效性。通过“四新”(新观念引入,新材料使用,新情景设置,新问题提出)考“三基”成为目前高考试题的趋势。第 一狠抓“三基”不放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牢固掌 握主干历史知识;第二讲解新的史学观,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 代化史观。 2、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集全组之智慧,各位老师对照各自的任务,认真备课,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 试题,同时组内多听课,多交流。 3、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进行专题知识梳理,不能由老 师包办,在老师布置下,课前或课堂完成。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4、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 情分析、文综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5、强化针对训练,增强综合能力。一强化定时训练;二强化规范训练,规范就是分数,规范就是能力,着力强调试卷做到四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整洁化)。答题要求面宽、点全、语短。 6、上好两种课型,提高复习效能。 第一是专题复习课。要借助专题教学案,包括考点解读,温故梳理,合作探究,达标检测,高考链接,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抓住点,连成线,铺成面,网络化,系统化,构建 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是专题评讲课。包括考情分析,重点讲解,归类总结,反思整理,学生多思多问,老师少讲,答为主,着力点放在解疑答疑, 析因纠错,解题方法与技巧点拔上。 7、临近高考,加强心理辅导,多和学生沟通交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附答案.doc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附答案 在高考二轮复习阶段,高考历史的备考更加注重解题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考生加强练习,强化历史考点的记忆。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欢迎大家参考练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选择题 1.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这一论断() 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 C.揭示了君主专制的双重影响 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 2.(2014安徽示范性高中第一次联考)《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 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所称的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3.(2014湖北孝感高三统考)清代学者顾炎武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官职 的作用时指出:"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

也。"以下官职的作用与之类似的是() A.监察御史、按察史 B.御史大夫、刺史 C.参知政事、通判 D.刺史、通判 4.(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 5.下列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地区 时代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西汉 15.3 10.1 13.6 东汉 16.0 4.2 12.4 唐 13.99 9.81 25.87 北宋 21.4 13.8 23.6 南宋 27.2 14.8 22.7 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 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 6.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