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通过学习课本中提供的“周初形势图”,培养学生查阅历史地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教学重点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难点

分封制。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对于一些线索型的内容,如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衰亡过程,西周的分封制等。

2.讲述法。对于一些能增强学生对历史课兴趣的内容,如“桀把人当坐骑”“牧野之战”“周文王访贤遇文王”等。

3.图示法。对一些仅凭讲述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如夏朝的疆域等,需要用图来说话。

4.比较法。通过把夏、商、西周三幅疆域图挂在一起比较,加深对各自范围的印象。

5.课堂讨论法。比如,商纣王的作恶多端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这类问题不需要做出结论,但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

1.自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

2.投影仪/电脑/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搜神记》里,有一个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它是这样记载的:

[投影显示]“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住,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其意思是: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使人长生不老的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种药奔向月宫。将去之前,嫦娥请有黄用蓍草给她占卜。有黄占卜后说:“大吉大利。你独自轻轻地往西边去吧。如果遇到天色灰暗,你不要惊慌,不要害怕,以后会美好起来的。”于是,嫦娥就飞进了月宫,这就成为月宫里的蟾蜍。

[教师讲解]同学们,《搜神记》提到的嫦娥和后羿据说都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那么,夏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两个朝代?当我们学习完本课之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首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

[投影显示]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教师讲解]云母屏风指的是用云母石制作的屏风。深是暗的意思。长河指银河。这首诗写的是嫦娥盗不死药上天但又不耐天上寂寞生活的心情,借以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感受。那么,诗中提到的嫦娥是什么人?她从哪里盗来的不死药?有人说,她是夏朝人,那夏朝又是怎么回事?与它相关联的朝代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先来看一组投影,题目叫《中国历史朝代歌》。

[投影显示]

(一)

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体。

(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教师讲解]我们所看到的两首朝代歌里,显示的第一个朝代都是夏朝(因为尧、舜、禹都是传说中人物),那么夏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有哪些特点?在它后面建立起来的是哪两个朝代,我们应从中了解什么?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到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四]

同学们,在国家“九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里面,有一个项目叫“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个项目已取得重大成果,并有一本《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问世。

那么,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那么,夏商周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什么地位,怎么样才能了解到每个朝代的历史,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收获的。

[板书]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教师讲述]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随着禹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板书]1.夏朝的建立和启继禹位

[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前两段内容,看完后和同学讨论一下,回答几个问题:(1)国家是如何产生的?试结合所学内容回答。(2)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3)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实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以上问题可提前写在小黑板上或用投影或用电脑显示)[学生看书、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在原始社会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也没有国家。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社会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的反抗,开始设置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现在请同学们回答第2个问题。

[学生回答]夏朝建立后,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教师提问]第3问: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教师引导]在回答第4问之前。必须先弄清四个概念:即“世袭制”“禅让制”“公天下”和“家天下”。“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由两点组成,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亲死了之后,他的位置一般由儿子来继承。如果在位的国王没有后代,怎么办呢?就由他的同胞弟弟来接位。“禅让制”我们前面学过,它是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

落联盟首领的做法。被推选人必须具备德和才两个方面的条件,比如舜、禹。“公天下”指的是原始社会,因为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被后来的儒家视为“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家天下”指的是进入阶级社会后由原来的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私,垄断权力出现,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儒家把此种情况叫做“小康”,是与“天下为公”的“大同”相对应的。

[学生回答]启继禹位,使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进入天下为私的阶级社会,由“大同”进入“小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出现。所以说,启继禹位意味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板书]2.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实质。

[教师讲解]刚才我们学习了夏朝的建立、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实质。现在我们来看本月的第三个内容:夏朝的衰落。

[板书]3.夏朝的衰落

[教师讲解]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中间曾几度反复。在启继禹位后,东方的伯益就打着传统的“军事民主制”的旗号,兴兵争夺王位,结果被启所败。这在古书上叫“益干启位,启杀之。”《淮南子》里记载了有扈氏被启打败,其原因为:“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义”为守旧的意思,即因为守旧而不知变更导致了失败。这些都说明夏朝建立

后,曾有一段时间相当不稳定。启死后,太康继立,不久五子(指太康的五个兄弟)内讧,夏王朝内部发生争立的动荡,接着又发生武装叛乱。太康在挫败政敌取得政权后,很快就沉缅于享乐,不关心民间疾苦。这就使有穷方伯后羿一度夺取了夏王室的统治权力,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太康失国”。(应向学生指出,后羿即前边提到的嫦娥的丈夫,古代由于他善射,射落天上九日为民造福的传说,但他从西王母处求来的不死药被嫦娥所盗,故有了奔月一事。)后来,太康的侄孙少康又重新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复国”。从少康开始,夏王朝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但到孔甲即位后,又开始进入衰落期。《史记》记载:“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孔甲三传到桀时,夏朝就走到了它的尽头。

[教师引导]夏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一幅插图“夏桀把人当坐骑。”然后,看书、讨论、归纳一下夏桀的暴政表现。

[学生看书、讨论、归纳]……

[学生回答]夏桀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他不分昼夜饮酒作乐,并把大臣在酒池子里淹死;和宫女们嬉笑为乐……

(学生可在互相补充中回答完全)

[教师总结]刚才大家把夏桀的暴政都归纳了出来。我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夏桀的残暴统治终于引发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削弱了自身的统治,最后被商汤所灭。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个问题: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板书]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汤灭夏,建商

[教师讲述]同学们,刚才我们讲了夏朝的兴衰一目。在上一目里,我们学习了夏的建立,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实质,知道了夏朝建立特别是夏启即位后,世袭代替了禅让,天下为家代替了天下为公。我们还学习夏朝的衰落和夏桀的暴政。我们说,当夏朝衰败时,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教师提问]谁能讲一讲关于商汤的故事?比如网开三面……

[学生讲述]商汤有一次外出巡视,看见捕鸟的人,张开四面捕鸟的网,便说:“若是这样,鸟就叫你全打没了。除了夏桀谁能这样呢?”商汤便叫去掉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又叫捕鸟的人祈祷说:“从前蜘蛛用钳子结网,现在的人也学会了织网。你们(指鸟兽)想往左就往左走,想住右就往右走,想高飞便高飞,想入洞便入洞,我只捕那些该死的。”汉南各国知道后,说:“汤真仁慈,他的恩德已施舍鸟兽身上了。”于是有四十多个国家顺了他。

(如果学生不知道这个故事,可用其他故事取代。也可用第二套方案,即,教师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回答,从这个故事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教师提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后,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一、可以看到商汤是个仁慈的人,他不忍心伤害哪些鸟兽,故而得到了其他小国的归顺和支持。最后灭掉了夏桀。

[教题引导]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刚才你说的意思。

[学生回答]一、得道多助。

[学生回答]二、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商汤有环保意识,不滥捕滥杀鸟兽。

[学生回答]三、从中可以看出夏桀非常残暴。

[教师提问]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回答]是“若是这样,鸟叫你全打没了。除了夏桀,谁能这样呢?”一句。

[教师引导]那么,谁知道网开三面在现在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一下成语词典。

[学生回答]现在比喻当捕不捕,予以宽大处理,引申为给出路,放宽一些政策,使得有更多的活动余地。

[教师过渡]很好,刚才我们讲的是商王汤的故事,他的主要事迹是建立商朝,使商朝强大。但在商汤去世之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出现了“诸侯或不至”的情况,也就是诸侯不来朝见,这说明商朝的统治有了问题。最起码有一件事可以表明,那就是商朝的都城一迁再迁。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商都分布示意图》,上面作过商朝都城的地方一共是六处。如此频繁的迁都,对国家是很不利的。一直到公元前14世纪,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的统治才稳定下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盘庚迁殷。

[板书]2.盘庚迁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上关于盘庚迁殷的一段话看一下,从中找出迁都的原因,作用和长远影响。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盘庚迁殷以前的迁都是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盘庚迁殷是为了稳定政局,迁都以后,商王朝的政局稳定下来,商王朝的统治区域在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教师补充]在盘庚之前,商都先后迁了五次。但由于史料缺乏,迁都的原因无法确切说明。从史称“九世之乱”来推断,可能与王室内部的争斗有关。到盘庚继位时,政治上的混乱仍然相当严重,阶级斗争也日趋激烈。盘庚为稳定政局,拯救政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决定再一次迁都。他选择了“左孟门而右漳、滏,前带河,后背山”的殷作为新都所在。但无论贵族或平民,都反对迁都。但由于盘庚的坚持,还是在公元前14世纪初,将都城迁到殷。盘庚迁殷之后,“行汤之政”,出现了“百姓安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因为殷成为盘庚迁都后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所以后人把商朝又叫做殷朝。

[教师过渡]盘庚廷殷后,商朝兴盛了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商王武丁在位期间,商朝的疆域达到了最大。到商王祖甲时,已有了内乱的苗头,到商纣王时,社会各种矛盾都达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板书]3.商纣的残暴统治和武王伐纣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影视作品和书籍记载讲一讲关于商纣王残暴统治的故事。

[学生讲述]……

(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就以教师补充讲解为主)

[教师补充]商纣即位的时候,商朝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开始激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商纣王采取了以下措施:(1)严厉打击贵族,削弱贵族的权力。由于他的严厉打击,许多人叛逃他处,这使得统治机构趋于涣散。贵族微子、箕子、比干等人同他对立,纣则给予不同的打击,如:微子多次劝谏,纣王不纳,微子逃往于荒野。纣的叔父、太师箕子因屡谏无效,只得装疯,被纣王囚禁起来。另一叔父比干,是当时有明的贤臣,且非常聪明(《红楼梦》里提到林黛玉的聪明曾用“心比比干多一窍”一句)以死进谏,竟被卸成八块,剖心而死。这种恐怖政策,造成了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2)加强对人民的搜刮,来充实自己之用。纣即位后,大修离宫别馆,课本上提到在殷都附近建造巨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积从全国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即课文插图中所引《史记》内容:(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3)残暴镇压人民,施用炮烙之刑。

[教师提问]什么是炮烙之刑?谁能告诉大家?

[学生回答]炮烙之刑就是让犯人在烧红的铁柱子上行走,直到掉到火里烧死为止。

[教师过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不仅没有巩固自己的统治,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就在商纣王沉缅于酒池肉林、贪图享乐之时,西边渭水流域的周国发展起来。国君周文王重视发展生产,并任用贤人姜尚等人,国力逐步强大。在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开始伐纣灭商。下面,同学们自己看一下周武王灭商的内容,找出灭商的背景、时间、关键性战役,并从中找出西周的建立时间和都城。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周武王灭商的背景是商朝政治混乱,并和西方与南方的小国、部落联合起来。灭商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关键性战役为牧野之战。

[教师板书]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学生回答]西周建立的时间也是公元前1046年,都城为镐京。

[教师提问]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夏和商的历史,现在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一、夏朝是原始社会结束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大家可以讨论后再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大家可以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生产状况来比较,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可以从夏桀和商纣的暴政入手。

[学生回答]一、是社会的退步,因为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而奴隶社会奴隶深受奴隶主的压迫和剥削,没有人身自由,过着悲惨的生活……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因为夏桀和商纣的残暴统治不得人心导致。汤和武王分别代表了当时正义的力量,故能取得胜利。

[学生回答]二、奴隶制国家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的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发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在这里,我想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评判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我们所遵循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我们说,最其码应该看到,社会生产力是否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人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尊重,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提高,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标准。我们只要比较一下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情况,就会发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确实是进步了。不论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论是人们政治地位的稳定提高,还是法律的不断完善,都能说明这一点。尽管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是拉开了,但总体上还是普遍提高了很多,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贫富差距比过去大就否定社会的进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至于第一种观点,我们应该肯定的是这种探究精神。关于第二个问题,我只补充一点,那就是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正义战争都能取得胜利的,它还需要别的条件,比如实力,比如领导等等。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回答了夏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同理,商代夏、周代商,每一举措都意味着历史在缓慢地发展。下面我们看一下西周王朝建立之后有哪些新的内容。

[板书]三、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教师讲述]前面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西周王朝是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定都镐京。我们说,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期,鼎盛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方法、内容、作用)

[教师提问]同学们先看书上的内容,看完之后思考一下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方法、内容、作用各是什么?同学们可以参照课本上的插图《西周等级示意图》来思考。

[学生回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周朝统治。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等,让他们做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的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层层分封,形成严格的等级。内容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作战。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之间形成了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作用是周天子通过实行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教师总结]分封制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分封制是周天子为巩固周朝统治而采取的一种统治方式。它是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西周时实行的继承制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只有正妻生的大儿子才有继承王位的权力。同样,诸侯的位置也只有诸侯正妻生的大儿子才能继承,这就面临的一个问题时,那些非嫡长子怎么办?西周采用的办法是周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嫡长子以外的儿子分到地方去做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诸侯位,嫡长子以外的儿子被封为卿大夫。同理,一级一级封下去,直到士,士的后代(指非嫡长子)就脱离了统治阶级的范围,开始降为平民。经过这样的层层严格分封,不仅巩固了周朝的统治,而且保证了周王室的族序不致混乱。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上的《周初形势图》,看一下周初分封的主要国家有哪些?

[学生回答]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齐”“鲁”“宋”“燕”“晋”等国。

[教师过渡]西周初年的分封制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到了两国后期,由于政局腐败,终于在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数十年后,即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板书]3.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教师组织]同学们,关于西周灭亡的过程大家注意下去后搜集一下这方面的内容,明朝冯梦龙写的《东周列国志》上有关西周灭亡的记载大家可以下去看一看,还有关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可以下去搜集。下面我们进入本课内容小结阶段(组织学生看夏、商、周三朝疆域图,略)

同学们,从这三幅图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从夏到商再到西周,它们的疆域一个比一个大,这也说明奴隶制国家在不断向前发展,在不断走向鼎盛。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图以外的一些内容,比如政治制度在不断完善,经济在不断发展等。同学们下去以后,通过增加阅读量,再来弥补我们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巩固我们学过的知识。

[布置作业]

1.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_________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答案:C

2.国人暴动发生在_________在位期间

A.周文王 B.周厉王

C.周武王 D.周幽王

答案:B

3.西周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771年 B.公元前770年

C.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221年

答案:A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和“公共权力的设立”,是国家出现的两个主要标志。

——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有删节

二、古籍中关于商汤“网开三面”的记载

《史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间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吕氏春秋·异用》:“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螯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

三、《史记》中的商纣王

帝纣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战,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太师,太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史证·殷本纪》

四、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西周初年,为了维护和巩固它在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分封诸侯的办法。武王和周公先后两次分封。受封的诸侯有三种人:一为周王的同姓亲族;二是开国功臣;三为先代贵族。周初的主要封国有:

鲁国: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是西周在东方的主要诸侯国之一。

齐国:是姜尚的封国,都营丘(今山东昌乐),后迁临菑(今山东临淄)。是当时领土较大的诸侯国之一。

卫国:是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主要统治殷遗民。

晋国: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后改国号晋。

燕国:是周的同姓召公爽的封国,可能原建都于今北京房山县的董家林一带,后迁至蓟,即北京城西南角附近。这是周王朝北疆的一个诸侯大国。

宋国: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平息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微子启,让他统治殷遗民。

周初的“封邦建国”,目的在于“以藩屏周”。这种分封制,对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促进边远地区的开发,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交通不便,这些诸侯与周王室的联系日趋减少,逐渐形成一些强大的地区性中心,终于导致了后来诸侯割据的局面。

——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有删节

五、宗法制度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确

定继统秩序和在宗族内部依血缘关系区分尊卑亲疏,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者相辅相成,是宗法制度的基本内容。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度的特点是在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的前提下,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小宗,无论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殊的权力,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周王自谓天下的大宗,即全体姬姓宗族的最高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祭祀,掌握着全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周的历代天子都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天下“大宗”的地位。其他庶子为小宗,受封为诸侯。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封国内建立宗庙和相应的政权机构,也实行嫡长子继承。在诸侯国内,诸侯为大宗,其他庶子受封为卿大夫,分别有采邑,其对诸侯则为小宗。卿大夫也是嫡长子继承,又分封士。根据嫡庶的区别,层层确立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士以上,为各级贵族。士以下,则为较疏远的宗族、成员,是一般平民,属于被统治阶级。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共同基础为等级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