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速读)的骗局与误区

快速阅读(速读)的骗局与误区
快速阅读(速读)的骗局与误区

在前几天的文章科学速读法:20分钟让你阅读速度提高3倍,我在文章开头提过这篇基本上把速读中的核心要点都说得非常清楚了,但有读者留言说没有什么效果。今天正好有时间来讲速读的骗局与误区。

1、宣传的神话与骗局

一般人对速读的反应基本都是两种极端。要么认为不相信速读,认为是在骗钱,要么认为一定存在,而且能让自己的阅读速度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终于有一天能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程度。特别是速读这个行业所有的宣传都非常夸张,而且骗子很多。比如传说中的“JS”全脑速读记忆法。各种宣传层出不穷,象什么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每分钟看10万字;一天能看几十本、上百本书之类的宣传。这些广告80%都有问题,剩下则是存在一定条件和限制。但在宣传中只谈好的一面,对不利的地方全部忽略,比如一目十行很容易做到,但过目不忘的人,目前还没有正常人通过训练能做到。提高阅读速读几十倍,实际就是略读和跳读。阅读提高并不代表,读完就能理解。

2、速读的疑问与解答:每分钟能否阅读1万字

很早以早写过一篇文章快速阅读(速读)的疑问和解答,里面回答了一些问题。不过别人讨论时,对每分钟是否能达到过几万字有过争论。最终讨论结果是阅读过万字能达到,但很难使用在平时工作学习中。

1)单纯的阅读与你知识水平相近的文字很难达到每分钟1万以上

2)阅读书籍,特别是进行主题阅读时,经过训练的人,可以只阅读关键部分。如果按书籍的总字数和时间来说,每分钟过万是可以达到。

3)阅读很简单或不需要太多理解的文字资料时,比如童话故事、休闲小说,报纸杂志等内容,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能达到每分钟过万没问题,但理解和记忆都存在问题。只能做表演,不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速读表演只有很短的时间,而且文章很短,几秒或几十秒就能读完,按字数算会过万,但阅读时间超过30分钟,速度不会达到每分钟过万。我自己阅读最快的时候,曾经一天内花了6、7个小时阅读完一本200多万字玄幻小说,平均下来差不多,每分钟5000-6000字左右,觉得这个速度已经是我的极限了,也就是看这种不需要太多理解的小说能达到这种速度。

4)使用影像阅读书籍时,在状态特别好的时候,会很短时间内读完一本书,按字段和时间来算能达到每分钟过万。但这种情况出现的机会非常的少,影像阅读是需要反复活化的,能达到一次阅读成功就能活化成功的时间不多。

3、如何验证速读的效果。

如果你想参加各种速读培训班,在参加之前,最好先验证一下他是否真的会速读,这个行业的骗子很多,很多人只是卖书、光盘、软件或讲几次课,你可以带本书,让他现场表演一下。

你一定要了解:速读不能超过读者本人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范围,而你如果拿高等微积分、道德情操论这种需要深度思考并且缺乏基础知识的书籍时,全世界没有人能在完全没接触过情形下,全部一口气理解思考。

4、如何学习速读

实际上速读的学习资料现在很容易就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但麻烦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很难给出太过具体的建议。而且速读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练习,一般需要1-2个月。先推荐有兴趣的人,把阅读技巧目录的文章阅读一遍,找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如何你能把这些常用的阅读技巧锻炼成习惯之后,再去找一些速读练习软件来练习一下。速读培训收费几百元与几千元的相差不多,参加之前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学习之后的效果,免得白花钱。

六大决策陷阱和十个常犯的错误

六大决策陷阱和十个常犯的错误 一、六大决策陷阱 1、“沉锚”陷阱 考虑做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 “沉锚”效应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可能是同事无意中的一句话、报纸上的一个小事件、网络上的一个小数字或者是某个专家的预测等等。它们可能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甚至左右你的思考和决策。 如何走出“沉锚”陷阱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看看有没有其它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 ——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 ——集思广益。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 ——在向顾问征求意见时,要尽量客观公正地介绍情况,不要搀杂你个人的观点和倾向,以免影响他们的思路; ——假如有一个类似“沉锚”的问题在影响你的正常思考,要问一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就这个问题进行更为广泛的搜集资料、剖析论证,直到彻底弄清楚为止。 2、“有利证据”陷阱 “有利证据”陷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别人一次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可能成为束缚我们决策的证据。这种“有利证据”陷阱会诱使我们寻找那些支持自己意见的证据,躲避同自己意见相矛盾的信息。 如何走出“有利证据”陷阱 ——审查自己对各种信息是否给予了相同的重视,避免只接受“有利证据”的倾向; ——尽量逆向思维,朝与自己意见相反的方向去想,或者找一个你所信赖的意见分歧者,进行一次彻底的辩论; ——审视自己的动机。你是在收集信息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呢?还是只是在为自己的决定找借口?特别是当你身处企业最高层时,你千万注意你的下属是否在用你感到舒服的“有利证据”来讨好你; ——征求别人意见时,不要找那种随波逐流、惟命是从的人。 你也要注意你的顾问或智囊团,有时他们因为害怕得罪了你而丢了饭碗或项目定单,不得不拼命地帮你搜集“有利于你”的“证据”,而这恰恰是你自己给自己设下的陷阱。 3、“框架”陷阱 趣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为了确保安全,人们倾向于接受事物最初的框架,而不愿意冒险突破框架,尝试新的可能性。比如车轮一定是圆的,乌鸦一定是黑的,女人爱财、男人好色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框架思维模式。无论是你自己或是别人创造了问题的最初框架,都千万不要自动地接受它。要对一切所谓的经验、模式、规律、习惯、习俗等敢于怀疑,敢于说“不”。 如何走出“框架”陷阱 ——尝试着使用几个不同的方式,用“如果……会……”的假设思考模式,重新设定问题或机会的框架,从不同方面考察这个问题或者机会,预见不同的结果; ——要采取中立的态度,也就是决策的得失都要加以考虑,或者接受不同的参照点;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尝试问问自己:如果框架改变了,你的思路会有何变化? ——记住,在变化的世界里,任何事情没有任何定义,除非你想定义它。 4、“霍布森选择”的陷阱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承诺:买或是租我的马,只要给一个相同的低价格,可以随意选。其实这是一个圈套。他把马圈只留一个小门,大马、肥马、好马根本就出

招聘理想人才,别掉入了雇工错误的陷阱

下面列出徽聘时须特别注意的事项,希望对各位管理者有所帮助 1、光环效应 在招聘时,可能会由于应聘者的优秀外表或某些出色表现,而把其他如聪明、能干等优点,一并加诸他身上。为避免"光环效应"产生的不良后果,需向应徽者索取一些他自己已准备的报告,或近期的工作总结,作为评估能力的客观依据。 2、仓促徽聘 匆忙地进行招聘,一般也容易使标准降低,或者忽略了应聘者的负面因素。由于招聘工作一般需要90至120天,因此如果一位身处高位的要员突然辞职,接替他的招聘工作便需立刻进行;如要增设新职位,更应提前三至四个月进行招聘。 3、用最好的人,而不是最适合那份工作的人 不要为了符合应徽者的能力,而把职位提高至超出本来的要求。为了避免聘用资历过高而最终可能厌倦或离开的人才,雇主需研制一份实际的要求细则,并在招聘时以它为范本。 4、提出假设性的问题 可提出"如你的意见在董事会上受到批评,你会如何应付?"等问题,以取替直接了当的提高:"你如何坚持自己意见?"间接提出问题,较之于一个暗示"正确"答案的提问,更容易获得准确的信息。 5、说话过多

不要将特定的面洽时间,用来拼命推销公司的应徽的职位,而又不认真的评估应徽者的技能。这样很容易掉进片面印象的陷阱,而忽视了待聘者的反应。适当地分配面试时间,以90分钟作详细的倾谈;其中15%时间用来介绍公司和职位的情况。 6、别呆坐空谈 在面谈时需作一些笔记,否则,事后便很难准确地证实或查核曾谈及的内容,特别是有关数据的问题。 7、采用归纳法 询问应徽者一些能具体以数据表示的成就,以证实他的自我介绍。采用计分法也可有效地对应徽者作出测试。以10分为满分,看他如何作自我评估。一般说来,如果自己有某方面的弱点,而又不想被发现,他会给予自己打7分;而充满信心的人,则会给自己打8分或9分。 8、"无意义"问题 与年龄、性别、婚姻、种族或宗教有关的问题,可被视对应聘者的歧视。所提问题应与这项工作所需的能力有关,如"你是否可以加班工作和出差?" 9、忽视对方雇主的挽留 优秀应聘者可能会被原雇主提出高价挽留。为避免这类突发事件,询问应聘者会如何处理他雇主提出的条件。提醒应聘者促使他另寻工作的原因所在,并指出大部分最后接受雇主挽留的人,很多在24个月内也会离开。 10、冷漠不关心

=提防六大心理陷阱 错误的决策是怎么“出炉”的

提防六大心理陷阱错误的决策是怎么“出炉”的 对于管理者来说,六个通常的心理陷阱会导致管理者在决策中犯三个想当然的错误 在上篇文章中谈到高质量的决策需要理性和感性的并用,是一套逻辑寻思的产物,所以,决策者的心理素质非常关键。 根据Duke大学与哈佛大学教授JohnHammond、RalphKeeney和HowardRaiffa所做的研究,一般人都容易陷入以下六个通常的心理陷阱。 六个常见的心理陷阱 锚的陷阱(anchoringtrap) 锚的陷阱,顾名思义,就是抛一个锚,船就被固定了。这个锚,就是一个先来的信息,很可能就是领导的讲话,例如,领导对某件事发表了他个人的看法,我们就不敢有别的想法,这就是锚的陷阱。 固守成规的陷阱(statusquotrap) 固守成规的陷阱,意味着反正事情照旧做,没有特别的需要,就没有必要去改它。很多时候习惯的事情,即使是错的,也会一直照做下去。 顾惜已支付成本的陷阱(sunk-costtrap) 顾惜已支付成本陷阱也可以叫做沉落成本的陷阱,是最容易被赌场利用的陷阱,赌徒在输了钱时会因不甘心输的钱而下更大的赌注。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进行得不好,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当初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可是既然已经投下了一些资本,会觉得不甘心,我们就是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金去把它做好,这就是一个为顾惜已支付成本而增加承诺的陷阱。 肯定证据的陷阱(confirmingevidencetrap) 其实很多的陷阱都是相互关联的,常常在我们陷入顾惜已支付成本的陷阱的时候,我们也会收集一些肯定的证据。肯定证据的陷阱就是,我心中对那个决定已经有一个倾向,于是我就收集各种肯定那个倾向的证据,对于逆向的、反对的证据我就轻视,对于肯定我的倾向的证据我就加强。 框架的陷阱(framingtrap) 框架的陷阱是更容易掉入的陷阱。有的时候,上级交待事情,往往因为一句没多加解释的话,下级就被局限在一个假设的框架里面跳不出来,没有花心思或者不敢去探索一下

八个问题解决的陷阱

八个问题解决的陷阱 要明白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常常耗费更多的时间。 乍一看,解决问题的过程看起来相当的简单:难的是问题的定义,事实和证据的收集分析,以及一个商定的解决方案。然而,因为不完美的人做决定,整个过程充满了陷阱,会导致严重的判断错误。 解决问题不应掉以轻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正确的顺序并跟踪得到一致的结果。不熟练的问题解决者往往会误解了问题,试图解决症状而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且使情况更加混乱。 重要的是人们要明白,与大多数人愿意的投入相比,有效解决问题将消耗更多的时间。相比于正确地处理问题,很多人只是想快速的反应和处理问题。然而,投入时间去仔细调查分析并且解决一个问题,多半会生成一个更成功的解决方案,且使得的员工和客户更满意。 人们很容易陷进去一些常见的问题解决陷阱。由于没有很好的界定问题,分析不充分,和许多其他因素,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做了错误的决定。这些陷阱经常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使它更加难以解决,而不是解决任何问题。 “贸然做结论”。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开始收集事实、数据、信息,并且没有彻底调查问题就形成结论。他们处于一种希望迅速摒除问题的反应模式,这会导致基于未经证实的假设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这种轻率会使情况恶化,使解决方案更难以捉摸。 “错误的问题”。人们着手解决错误的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建立了决策的心理框架,很少或不做事先的预测。他们错误地界定问题或使用错误的边界和参考点,使他们忽视了最好的选项或失去对问题的关注。 “缺乏定义”。人们没有有意识的从不同角度定义问题。在其他情况下,他们的定义是片面的或过度受其他问题的影响。问题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和界定,充分定义和解决问题。当定义本身就带有局限时,适用的解决方案就可想而知了。 “过于自信”。人们太确定他们的假设和印象,他们变得过于自信,未能去收集关键事实、数据和信息。他们相信他们的直觉和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或方便的事实没有花时间去全面调查问题。

(经典)C语言陷阱和缺陷

C语言陷阱和缺陷[1] 原著:Andrew Koenig - AT&T Bell Laboratories Murray Hill, New Jersey 07094 原文:收藏 翻译:lover_P [译序] 那些自认为已经“学完”C语言的人,请你们仔细读阅读这篇文章吧。路还长,很多东西要学。我也是……[概述] C语言像一把雕刻刀,锋利,并且在技师手中非常有用。和任何锋利的工具一样,C会伤到那些不能掌握它的人。本文介绍C语言伤害粗心的人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伤害。 [内容] ·0 简介 · 1 词法缺陷 o 1.1 =不是== o 1.2 &和|不是&&和|| o 1.3 多字符记号 o 1.4 例外 o 1.5 字符串和字符 · 2 句法缺陷 o 2.1 理解声明 o 2.2 运算符并不总是具有你所想象的优先级 o 2.3 看看这些分号! o 2.4 switch语句 o 2.5 函数调用

o 2.6 悬挂else问题 · 3 链接 o 3.1 你必须自己检查外部类型 · 4 语义缺陷 o 4.1 表达式求值顺序 o 4.2 &&、||和!运算符 o 4.3 下标从零开始 o 4.4 C并不总是转换实参 o 4.5 指针不是数组 o 4.6 避免提喻法 o 4.7 空指针不是空字符串 o 4.8 整数溢出 o 4.9 移位运算符 · 5 库函数 o 5.1 getc()返回整数 o 5.2 缓冲输出和内存分配 · 6 预处理器 o 6.1 宏不是函数 o 6.2 宏不是类型定义 ·7 可移植性缺陷 o7.1 一个名字中都有什么? o7.2 一个整数有多大? o7.3 字符是带符号的还是无符号的? o7.4 右移位是带符号的还是无符号的? o7.5 除法如何舍入? o7.6 一个随机数有多大? o7.7 大小写转换 o7.8 先释放,再重新分配 o7.9 可移植性问题的一个实例 ·8 这里是空闲空间

论述类文章设误陷阱

论述类文章设误陷阱 扶余第二实验高中语文教研室王成文 一.偷换概念 错误选项 C.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血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2012 . T1) 对应原文: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错误原因分析:“选择”偷换成了“修正”,( 偷偷换概念) 二.曲解文意 (一) 错误选项: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2013 . 乙。T1) 对应原文: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 错误原因分析:赤目似凫而大”,是说鹫鹭的模样像凫,但形体比凫大。C曲解文意) (二) 错误选项:A 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2015 乙T1) 对应选项: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错误选项分析: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是说过去不重视“艺术品的接受”,而不是说它“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

(曲解文意) 三.肯否混乱: 错误选项:《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2011 ·T1) 对照原文:一些人……就做一首诗……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错误原因分析:“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说明《诗经》中的作品有深刻的含意。(肯否混乱) 四强加因果 错误选项: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C2012 . 2) 对应原文: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人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错误原因分析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 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强加因果)

注意:资料分析的四大“陷阱”

注意:资料分析的四大“陷阱” 如今的公考中,资料分析的命题趋势,从考察大家的计算能力渐渐向考察大家分析能力转变,可以说现在的资料分析才是真正在分析资料。这对于大家来说,可以在行测考试中减轻对计算的负担。但是对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命题人基本上都会设下许多陷阱,从而增加我们的失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命题人主要会设下的四大陷阱。 1.增长量和增长率 这一类陷阱并不会太多,但一不小心也会在这里栽跟头。这类陷阱往往出现在比较类的题目当中。比较的数据不一样,列式上首先就会有很大的差别,结果也就很有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区别。 建议:在比较类的题目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究竟比的是增长量还是增长率。 2.单位陷阱 这是一个高频率出现的陷阱。在以往的考试中,出现过的几个关于单位的陷阱,一个出现在关于人口增长的材料中,让大家容易混淆的两个单位:%和‰。而千分号的“。”经常会被大家忽略,因而造成计算后总是算不出准备答案的情况或者在排错题当中直接默认为是正确的选项。 建议:当材料和人口增长有关的时候,在此单位上一定要留心眼。 3.时间陷阱 这是命题人最喜欢设置陷阱的一个地方,当题目有问到比重,或者平均数的时候,就需要我们特别小心,到底求的是现期比重(平均数)还是基期的。 建议:在做每一道小题的时候,先将题干的时间划起来,以提醒自己,不要在时间问题上出错,有效避开陷阱。 4.数据、材料陷阱 这类陷阱经常出现在表格或图形类材料当中。当考生没有仔细去看表格或者图形的标题时,容易对表格或图形的内容有一个错误的下意识判断:如表格标题是2017年某行业排行前10的成本消耗。而后题目当中出现一题某项成本消耗占比。这样的题目出现时就可能会有一个错误的判断,以为讲表格中的所有成本相加即为总成本,最终导致计算出错。 建议:出现非文字材料的时候,包括标题以及图例,注释等,一定要仔细看一遍。 以上4个,就是在资料分析当中比较常见的陷阱,只需要我们在资料分析是多多留意,并且记住以上四点,在做题时遇到相关的地方就做个记号,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避免我们在资料分析这出错了。希望这些陷阱的出现方式以及规避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的常见陷阱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的常见陷阱 根据考生常表现出来的情况,将我们常犯错误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受到常识干扰严重。学生做题时,往往不分析文段内的逻辑关系、提示信息,而是根据个人的常识来判断答案,比如: 例1:当体育界、工业界和其他领域中的一些领导者将他们的成 功归因于一种高度的_______意识时,一个社会还是应该更好地为那 些即将成为领导者的年轻人灌输一种_______的意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竞争合作 B.大局协作 C.写作分工 D.危机团队 这道题目学生基本的思路就是代入进去作答,然后再思考一下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意识,从而凭猜测来选择答案,而几乎忽略存 在的暗示前后逻辑的词语。 例2:《拾穗者》本来描写的是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的场面,可是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远不是画家所能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热闹设想 B.平凡意料 C.火热控制 D.忙碌想象 做这道题目,许多同学也是会去联系自己对夏收劳动的观察、理解来做题,因此往往会在A、C、D中徘徊。 这一点是考生常常不由自主去犯的一个错误,从命题人设置的陷阱来看,可以发现,命题人很喜欢从这一角度去设置陷阱。 第二,个人认识误区。人们往往认为命题人的这些文段往往是高水平的,因此措辞方面也会更加优美甚至文艺。所以,学生在选答 案时,喜欢选择那些看上去更有水平、文邹邹的选项, 例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站在时 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__世界大势,以战略家的智慧未来,以互

利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区域合作,我们就能 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出本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 新篇章。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运筹展望促进 B.观察把握推动 C.分析赢得加强 D.洞察谋划推进 这道国考题其实很简单,“以历史的眼光”说明只能在B、D里 面选,但是偏偏有很多人蒙A,就是因为A项的“运筹”。 例4:有些人说了许多似乎很有道理的话,却让人摸不着边际; 有些人中说了一、两句,却有________之效。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见恨晚 B.穿云破雾 C.醍醐灌顶 D.如释重负 这道题目很有一部分人选B,而且常常解释为:“我觉得C也对,但是B不认识,所以选择B。”

2019抚州事业单位考试:常识错误陷阱之偷换主体

2019抚州事业单位考试:常识错误陷阱之偷换主体 不少考生在做事业单位常识题时找不到方向,凭感觉选择,感觉四个选项都正确,随便选择一个,最后的正确率较低。其实,事业单位考试的常识部分错误选项出题有固定的方向,只要掌握了这些方向,考生就能拨开云雾见日月,对选项的掌握更加成竹在胸,提高正确率也就不在话下了。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常见错误陷阱之偷换主体。 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 【2017.3.25真题】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 A.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B.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清正廉洁根本杜绝腐败行为 C.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D.增强党内信任,发挥民主集中制作用 该题选项A是典型的偷换主体,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较为常见,即将党与政府主体进行偷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应当坚持依法执政,而行政权由政府掌握,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故据主体偷换可以排除A选项。党行政,政府执政的错误表述,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选项表述。 该题是较为明显的主体偷换,在做题时只要了解表达方式,容易排除。有一些真题,使用主体偷换时比较隐蔽,需要考生有这个思维,仔细分辨。请看下题:

【2017.5.28真题】从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身亡到数名大学生被骗学费,从大学生陷“校园贷”巨债跳楼到网络借贷平台的“裸条放款”,件件触目惊心。对此,政府应: A.规范市场秩序,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B.引导电信运营商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 C.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 D.规范权力运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我们先看该题的问题,“政府应”,说明对主体有要求,而此类题一般错误选项均会出现偷换主体的命题方法,在考试中,常见的问题还有“企业应”、“党应”等。偷换的对象包括企业、市场、党、公民。本题C选项“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属于大学生的措施,将政府与公民主体进行了偷换。

巧设错误陷阱,优化数学课堂

巧设错误陷阱,优化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19-05-22T11:58:19.6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1期作者:蒙义国 [导读] 蒙义国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镇中心小学 533000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98-01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然而,几年来身处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都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揣摩新的教学方法,在新理念下,尝试把课堂的空间放手于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成立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没有压力,学得开心、学得快乐,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佳,不论是单元测验,还是期中、期末测评,结果优秀生寥寥无几,差生数不胜数。为何?新的教学方式不如传统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还不适应于现代学生?现在学生不像以前学生那样勤奋好学?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是在于我们没有设计好这一堂课,也就是还没有真正地把新课改的知识理论融入课堂设计中。课堂设计不当,导致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只有少数学生真正有目的性地投入,部分学生只为了凑热闹毫无思索随便说说,还有部分学生不知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只会等待结果,这样的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效益很低,学生怎么会学得好呢?只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大面积地提高。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数学课堂,巧设错误陷阱是个门道。它既可以自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又可以使课堂收到意外的成效。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也是一堂课成与败的关键所在。要想让孩子们能够把全副精力投入数学课堂学习中,就必须创设一个既适合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可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先复习一些相关的旧知识,是一堂数学课很有必要的。如果我们已摸清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并想方设法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设下一个错误陷阱,那就会是一箭双雕的了。例如:要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我们都知道,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利用所得的商与除数相乘的积是否等于被除数的检验方法,而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可以设下这样的错误陷阱:62÷2=?36÷3=? 612÷3=? 306÷3=? 518÷5=?正确答案应该是62÷2=31 36÷3=12 612÷3=204 306÷3= 102 518÷5=103……3。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答案:62÷2=31 36÷3=12 612÷3=24 306÷3= 12 518÷5=13……3。为了确定答案是否正确,学生不得不认真检验,通过检验,各自发现了错误,自然产生新的质疑。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再次引诱学生进一步分析、假设、实验、证明、归纳,反复思考等一系列的思维与操作活动,新问题与已有的解决问题方法发生了矛盾冲突。有了矛盾冲突作导火线,学生自然会产生讨论动机,并通过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便形成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合作讨论。由于错误陷阱得到生效,无形地把学生从旧知识的巩固带进了新知识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保证了合作讨论的有效性,根本上改变了平时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只有少数学生真正有目的性地投入,部分学生只为了凑热闹毫无思索随便说说,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着手的局面。 数学学习活动,免不了要掌握运算法则、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概念等等。但是教科书上现成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概念都是前人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归纳得出的方法与结论。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不能只顾死记硬现成的运算法则、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概念,而更重要的是让学自主经历论证、推导的全过程。尽管是老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艺术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论证、推导出了运算法则、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或是概念,如果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仍然很差,成绩不言而喻。怎样巩固与提高呢?除了完成一些平常的习题外,老师还可以设下这样的错误陷阱,例如:在学过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后,设下这样的错误陷阱题: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老师的启发,学生知道到了自己错误的原由,找到了正确的解答方法,从而新知识不仅得到巩固,也得到活用。又如:在学生学过“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老师设下这样的错误陷阱题:直径为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是多少?同样的道理直径为2厘米的半圆,它的周长是几?学生通过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算出了这个圆的周长是6.28厘米,便不假思索地说半圆的周长是3.14厘米。当老师宣布这个半圆周长的答案是错误时,学生可能感到吃惊。因为他们在想:“整个圆的周长是6.28厘米,那么它的一半的周长不就是3.14厘米吗?怎么会错呢?”全班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说:“我们的答案才对!”“老师,您弄错了吧!”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激烈争议,形成师生互动,数学课堂因争论问题而热闹起来。当然,老师不能直接告诉这个错误答案的理由,而是引导他们通过画图、观察、比较,甚至让学生剪下一个圆,并把这个圆的周长涂上颜色,再沉着直径剪下一半,这时学生会发现圆周长的一半只是半圆周长的一部分,必须加上直径才是半圆的周长,从而增加了对周长这个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本身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向导,脱离问题去要求学生学习研究,枯燥乏味,毫无意义。人偶然走了错路,深受挫折,难以忘记。俗话说:“说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先让学生自然出错,再从学生错误的路子着手,耐心地帮助学生,便是对症下药,无病为什么灌药呢?自主探究学习正是这样,先放手给学生自行学习,独立思考,大胆猜想,经过大量的操作和实验,反复论证与总结,产生疑难问题,再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形成小组合作讨论进行解决。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学得深,钻得透,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与合作者。巧设错误陷阱,先让学生感到惊讶,在陷阱里不断挣扎,激活神经思维系统,产生激烈反抗,更符合学生学习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总之,巧设错误陷阱既能使课堂导入自然、形成有效合作讨论,又能让新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只要课前钻透教材,摸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猜透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有意识地设下错误陷阱,课堂就会活起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018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 一、明确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 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命题总特征: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 1.删:删减。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注: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的方式。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 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以偏概全 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选项:B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