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伯纳特公园分析

美国伯纳特公园分析
美国伯纳特公园分析

美国伯奈特公园分析

案例介绍

历史背景

伯奈特公园最早由伯克·伯奈特(Burk Burnett)捐资,设计师乔治·凯斯勒(George E.Kessler)规划设计,风格为传统的自然风景园形式.伯奈特公园附近为美国著名雕塑家野口勇设计的雕塑广场,二者共同形成了福特沃斯市重要的入□形象.为了促进福特沃斯市中心商业区的复兴,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谭迪基金会出资重建伯奈特公园。1 9 8 3年彼德·沃克作为SWA 集团方案设计师赢得设计竞赛,重新设计了伯奈特公园。

公园概况

伯奈特公园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伏特沃斯市,占地约6公顷,伯奈特公园为一方形的城市公园,主要采用草坪、季节性植物和小树林作为设计素材,中间还铺设了许多花岗岩小路。它以一个大大的喷泉为主要设计特色,旁边还摆放了许多雕塑大师的青铜雕塑作品。该公园设计曾获得了ASLA波士顿杰出设计奖。

大师简介

个人简介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

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

设计思想

彼得·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是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塑。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共存的。”

网格的叠加、自然与规则形式对比产生的纯净美与张力、景观与建筑的呼应和谐、利用

现代材料与现代感表达出的“都市自然”、理性与神秘感的交织及对四季与自然造化的体现是彼特·沃克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手法。

基地分析

周边环境

公园处于一块平坦地带,周围

都是钢筋水泥建筑,四面虽有较

高的楼房,但因分布没有过于集

中,所以公园的地理位置没有给

人压抑的感觉。

从公园外围流线图可

以看出,该公园比较开场,

入口较多,市民从不同方

向均可方便进入。

院内流线

主入口

主流线

次流线

间流线坪

案例分析

几何推演

沃克对于

网格的使用提

出了两种似乎

是相对的观点

和目的。如其

他勒维特等极

简主义艺术家

在他们早期作

品中对网格的

使用一样,沃

克利用网格作

为精炼的形式

语言的载体,

形成了美丽的

图案。

公园采用

了网状主路与

45°斜交次路

相叠合的规整

布局结构,在比

路面略低的绿

色草坪衬映之

下,产生了一种

强烈的图案效

果。由方形小

水池拼成的长

方形水池带穿

插在“米”字

形图案中,形成

了一种新的节

奏与质感。内

部“米”字形图案中没有采用规则种植方式,自由种植的乔木沿周边成组布置,使得平面规整性与自然种植围合形成的空间自由性二者相应成趣。道路与草坪外围东、西、北三侧为由长方形、圆形种植坛组成的临街休息带,其外侧有行列植的乔木。公园西侧临街为小广场,与对面的雕塑广场相呼应。整个广场形式简洁,空间尺度亲切。长方形种植坛的大小与排列间距均与道路和草坪的排列方式与大小相呼应,整体上加强了公园的规整图案特点,也较好地解决了与外侧城市道路及人行道的关系。

总平面详细尺寸花岗石步道详细尺寸

水池详细尺寸

1 花岗岩步道

2 水池

3 马蒂斯“背”浮雕

4 灌木种植坛 5办公楼 6 较低的草坪 7 广场

图底关系

从图定关系分析来看,当以黑色的草坪和种植池为低时,黄色的道路体系、天 蓝色的水域和深红色的景墙构成了画面的图.

N

奈伯特公园的设计分为三个几何水平层次。最上层是稍许高出地面的粉红色花刚岩石步道,其图案是矩形和对角线的网格。该路网在公园的平面上形成了一张网,把影子投射到下一层的绿色草坪上。下陷的草地成了场地的基底,然而又同相互交叉的步道构成不断变化的图案,两者相辅相成。坚硬与柔美、素净与繁茂、正统与乡土之间的对比又被最低的第三个层次所强化。这一层是是由一系列的长方形水池并列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与道路层及草坪层紧密相联,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同时也强化了结构网格中正交方向的秩序,使道路和草坪网格退后成为基底图案,整体结构依然是清晰的。 这种形式的草地和花岗岩各个部分相连接,为人们对这个对层次构图的了解和认识提供了比对。

立面图

花岗岩步道

草地

水池

景观节点

波奈特公园为一方形的城市公园,主要采用草坪、季节性植物和小树林作为设计素材,中间还铺设了许多花岗岩小路。它以一个大大的喷泉为主要设计特色,旁边还摆放了许多雕塑大师的青铜雕塑作品。

1 2 3

4 5 6 材料运用

道路系统由垂直及对角线网格构成,铺

以粉红玛瑙色花岗岩,因凸出盛园地面而在

草坪上投下阴影。下沉草坪提供地平基础,

与多变的花岗岩交叉图案相互呼应,形成软

与硬的对比,嫩绿生机与静谧的对比,形式

感与亲切感的对比,一圈方形水池相连构成

矩形,用对位与对照的手法强调公园多层组

合的特色。公阔由镶嵌于花岗石小路卜的方

形灯照明,树林中长方形水池纤细的喷水管

中也安装照明设备,使它们看起来像闪烁的

烛光。

照明分析

林间景观灯公园照明包括三个部分:

分散在花岗石小路间的正方形地灯、安装在

喷泉光纤灯树木间的灯光和输在长方形水池里的一系列5英尺高的水管。这些水管是正方形地灯小型喷泉,其中安装的光纤是的喷泉在夜晚看起来就像烛光一样。

植被分析

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公园,伯奈特公

园仍然是一种为人们提供放松与接触

自然的城市绿地,沃克在公园中设计了

平展的草坪、遮阴乔木、水池带、长条

凳及台阶供人们休息、平躺和玩耍。考

虑到公园四周的交通环境,伯奈特公园

的设计又呈现了某些城市绿化广场的

特点,有意义的空间、方便的步道、明

亮的夜景。由一种简单的规则和方式,

最终形成充满丰富变量和偶然性的系

统,呈现不一样的视觉盛宴,使身处其

中的人们产生不同寻常的体验。

光影效果

整体效果

不同的材质在不同的高差处形成不同的光影效果,给人一种色彩斑斓的愉悦享受。细部效果

使用者分析

伯奈特公园是一个路色的地方,又是

一个到处充满自然景观的场所,可供人们休闲或静思。该公园绿草如茵,浓荫遍地,一池碧水,处处可供游人休憩,或坐、或躺、或嬉戏,各得其所。作为一个城市公共广场,它还有耐用的公共聚集场所、人行步道、夜间照明,还有明显的特征以作为商业区的人口环境。每一处的别致设计都会吸引不同的人前往。

认知和感悟

作品评价

项目的意义

伯奈特公园附近为美国

著名雕塑家野口勇设计的雕

塑广场,二者共同形成了福特

沃斯市重要的入□形象.为了

促进福特沃斯市中心商业区

的复兴,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环境,谭迪基金会出资重建伯

奈特公园。由彼德·沃克担

当改造,沃克在追求极简的

同时并没有淡漠景观的意

义,他没有像极少主义艺术

家那样试图创造一种非景观

的作品,而是追求一种具有

“可视品质”的场所。在伯奈特公园设计中采用了网状主路与45°斜交次路相叠合的规整布局结构,由方形水池拼成的长方形水池带穿插在“米”字形图案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抽象图案效果。另外,彼德·沃克在伯奈特公园利用光纤代替灯光效果的喷泉;由电脑调节造型,用风敏器控制高度的凯利喷泉水景园的中心旱喷泉,均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整个公园的

建设以对George Kessler在1919年设计的城市公园的

重建为起点。公园主要包括两个几何形元素,一个是

位于草坪上方的大理石道路,另一个是由一系列水池

形成的矩形空间,这个空间里有光纤棒和喷水器令整

个空间显得更加生动。树林里有橡树,紫薇科植被还

有古老的木兰科植物等。公园里还有许多与周围环境

相符的景观。其实设计的真正目的是使景观适合场

地,可能当设计的手法放在另一场地就并不适用,这

也就是为什么当模仿大行其道时就失去了景观之美

的原因!

项目的不足

项目位于中心

城区,人流量极大,

但伯奈特公园面积

不足,而且缺乏可供

游人休憩的座椅。此

外,由于植物种类有

限,在不同的季节,

就会呈现风格迥异

的风景。

极简主义

作为一个建筑系的学生, 一提起极简主义,我首先想到的是建筑大师密斯。通过这次对西方当代景观设计的学习,我了解到在景观园林设计方面,也有这样一位极简主义的大师,他就是彼得·沃克。 “Less is more ”,这是密斯对极简主义的解释,也密斯的建筑设计哲学。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The object is the thing itself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如是解释,物即其本身。“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雕塑。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

和密斯一样,沃克的极简主义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皮特· 沃克的景观设计风格受到很多艺术和历史流派的影响, 特别是极简主义艺术和法国古典主义诺特尔式园林, 沃克从极简主义艺术的爱好者和收藏

者转变为极简主义

的实践者并将艺术

的领域扩大到城市空间、广义的室外空间的巨大范畴内, 从极简艺术的绘画、装置及大地艺术中获取了很多灵感。另外, 沃克从日本传统园林以及法国诺特尔式园林中看到了景观设计的内在精神,

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表现手法, 并最终帮助他将极简主义艺术与景观创作结合起来。皮特· 沃克对极简主义和独立物质时代的地景艺术的应用, 使物体八景观具有可见性, 表明了景观的地位和空间并延伸了他的景观作品的解释领域及意义。沃克的作品充满美感、悟性、幽默感、双关的诙谐指代以及与大地的对话、与艺术的合作和诗意, 并不时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和幻灭感的哲思。网格的叠加、自然与规则形式对比产生的纯净美与张力、景观与建筑的呼应和谐、利用现代材料与现代感表达出的“ 都市自然” 、理性与神秘感的交织及对四季与自然造化的体现, 是皮特·沃克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手法。

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艺术和密斯“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从本质上讲是相通的, 只

巴塞罗那德国馆—密斯 伯奈特公园—沃克

是两者所表现的环境、场所不一样。密斯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从建筑的材料、装饰上来考虑的,而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从建筑的形式上来考虑的,从建筑学与艺术的角度考虑,他以形式上的简约为设计的首要目的,而不是生态上的简约。在他们的设计中, 无论是个别的设计要素还是统一的整体都不难找到从复杂中抽象提炼出精华, 以达到追求简洁这样一种最基本的设计哲学, 体现了作品与艺术之间的持久不断的对话: 有一种与更大环境的交流、对与天地神秘现象相联系的意识与要求的揭示、对巨大自然力的暗示等最基本的人类渴望, 作品注重反映自然的神秘。例如通过运用水的声音、石头的凝重、风的侵蚀变化、色彩多变的图案、雾的变化、莫测的光线。他们的作品中经常表现出图案、节奏、秩序以及几何形所显示的直觉与智慧, 注重与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建筑、雕塑的结合。

当看到沃克的作品时, 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 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景观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 当漫步于密斯凡德罗的极简主义建筑中时, 总会想起他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简洁的形式中往往却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

学习和感悟

彼得·沃克用了一生的时间去摸索,以实现自己对于景观的执着。因此,其很多优秀的作品常为大家耳熟能详。仔细分析其每一个景观作品,他们都代表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特殊地点的设计,虽然他们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点,如简洁、明快的线条和强烈的视觉构图等,但在彼得·沃克的每一次创作中,功能和地域文化始终是他所重点考虑的。当从前往后细细分析彼得·沃克先生的设计作品时,还会发现他对于社会变化的景观回应,尤其是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的景观生态策略,这点在他的日本埼玉广场和近期著名作品9·11纪念场地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由于崇拜,我们很多景观设计师喜欢模仿彼得·沃克先生的设计语言,于是方格网、直线、方形等强烈的几何图形被多次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中,力求达到如彼得沃克设计作品般的轰动效果。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借鉴和模仿是值得推崇和认可的,但还应该辩证的去崇拜和模仿。每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在形成的过程中,都有其特定场地环境的社会因素,只有当你顺应去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道路时,你才可能创造出好的景观。好的景观并不仅仅是拥有炫丽的“外表”,还应该有其“内在美”,即我们传统园林中所倡导的“真、善、美”。当然,我们在做建筑设计也一样,不能只是一味的模仿大师,在模仿的同时也要加入自己的理念的本土的元素。

此外,彼得·沃克之所以在极简主义景观方面做出了这么突出的成绩,这同样与他的好学精神密不可分。从1945年到1970年代末,美国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和作品受到这个时期一个巨大社会力量的浪潮——现代运动的影响,这是西方世界在过去数百年中形成和发展的传统价值、信仰和艺术形式的一个巨变。这种社会趋势彼得·沃克也深受影响,促使其不断向当代艺术家学习,汲取设计的营养。“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是某培训机构打出来的培训广告,却很好的映射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和问题。我们在平时就应该有计划地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只有如此,才可能在危机真正来临之时,能够从容应对。彼得·沃克是善于思考的,正是由于其在艺术领域和景观专业方向不断地学习、专研和融会贯通,才找到了通往成功的金钥匙,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其成功后的辉煌一面,还应该看到其如何为之奋斗的辛酸历程,学习这些,才可能促使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更快前进。

黄石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

黄石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 黄石公园地处号称“美洲脊梁”的落基山脉,总面积8,987平方公里。公园自然景观有以石灰石台阶为主的热台阶、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间歇喷泉与温泉等。黄石公园还是一个野生动物的乐园,园内栖息着60种哺乳动物,12种鱼,6种爬行动物,4种两栖类动物,以及100多种蝴蝶和300多种鸟。其中属于世界珍惜动物的有:北美野牛、灰狼、棕熊、驼鹿、麋鹿、巨角岩羊、羚羊等。美国的黄石公园是世界上国家公园管理的典范,它在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员工招募、资金运作等方面为我国的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一、黄石国家公园管理目标 为保护大自然的美景,使黄石地区不再落入探矿者、在未占用公地上的擅自定居者、大农(牧)场主和伐木场主手中,1872年3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建立黄石国家公园的提案,该提案将黄石公园永远地划为“供人民游乐之用和为大众造福”的保护地。黄石公园制定了如下的战略目标,作为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保护公园资源 1、黄石公园的自然、文化及相关价值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保护、修复和维护,并且在广义上的生态系统和文化氛围中得到很好的经营。 2、黄石公园在获取自然、文化资源及相关价值的知识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关于资源和游客的管理决策是基于充分的科学信息的前提下做出的。 (二)成为向公众提供娱乐和游客体验的场所 1、游客能安全地游览,并对可进入性、可获得性、多样性以及对公园设施、服务的质量和娱乐机会感到满意。 2、黄石公园的游客、所有美国人、全世界人民都能够理解并且赞赏为了当代以及子孙后代而对黄石公园的资源进行保护。 (三)确保机构的高效率 1、黄石公园运用正确且高效的管理实践、管理系统和管理技术以实现其使命。 2、通过吸引合作伙伴、采取主动以及从其它机构、组织和个人获得支持来增强其管理能力。 二、公园管理的首要使命:资源保护 (一)总体保护措施 黄石公园始终努力保持国家公园系统的优良传统,即:公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园资源的保护工作。所有的雇员都被鼓励参与对游客的教育活动,尤其是教育的内容涉及到资源保护时。当游客们看到在公路上慢悠悠地行走的野生动物时,也就乐于成为公园守护者的忠实的听众,听他们讲解关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种群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当和垂钓者闲聊的时候,工作人员也就顺带检查了他们是否遵守公园的有关规章制度,这样就会对鱼类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为了加强经营管理和资源保护方面的联系,黄石公园在二十世纪80年代开展了一项名为“资源运营”的项目。除了资源方面的专家负责监督公园的自然和文化方面的资源状况、以及确定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护或修复它们之外,还有5个全职的资源运营协调员,另外,通常情况下,还有15名雇员被安排在资源运营和保护部工作。对于公园的守护者来说,总体职责如下: 1、监督资源状况,从而确定游客的影响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 2、在游客经常光顾的景点开辟道路、野营地以及添置设施设备; 3、教育游客如何保护公园的资源; 4、加强法律和公园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 防止公园的资源受到破坏或损伤是所有公园守护者的光荣的传统职责。例如,1998年公园的巡逻人

2014年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一考研真题解析、参考书、考试科目、复试线、考试大纲

华南理工大学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一.单选题(16题,每题2分,共32分) 1、美国风景园林之父是: A.奥姆斯特德 B.伯拉孟特 C.麦克哈格 D.布朗 2.广州园林建筑中对雀替、花牙子、撑拱等没有详细的区分,任意两个构件直角相 交之处,镶有三角形的木刻,这个木刻部分统称为什么? A.撑脚B.悬鱼C.攒角D.卷草 3.公园水体规定近岸2米的范围内水深不大于__M? A.0.6 B.0.3 C.0.7 D.0.8 4.2000年10月20日《欧洲景观公约》在__签定。《欧洲景观公约》明确阐述了 景观的定义:“景观是一片被人们所感知的区域,该区域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的活动 或互动的结果。” A.巴黎 B.布鲁塞尔 C.佛罗伦萨 D.柏林 5.上海的豫园是明末的旧园,后世历经修缮更迭,所存原物仅有黄石大假山一座。 请问这座假山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A.张南阳 B.戈裕良 C.计成 D.李渔 6.为方便排水,场地最小坡度为: A.0.5% B.0.3% C.1% D.5% 7.20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 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美国

8.影响湿地特征最重要的因素是: A.盐度 B.植被类型 C.地理位置 D.水文 9.广州泮溪酒家环境设计是近代优秀的园林作品,其中水庭中山石处理极具地方特色,请问使用了下列架山手法中的哪种? A.堆垒 B.塑山 C.拼接 D.洲渚 10.基地内绿地率的计算,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绿地率=绿化覆盖面积/总用地面积x100% B.绿地率=各类绿地面积之和/总用地面积x100% C.绿地率=绿化覆盖面积/建筑基地面积x100% D.绿地率=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建筑基地面积x100%第2页 11.在场地选址中,对地形自然坡度的考虑,以下哪点不恰当? A.场地地形要利于建筑的布置,利于场地排水。 B.一般自然地形坡度不宜小于0.3%,平坡0.3%~8%的场地较理想。 C.缓坡地形5%一10%场地处理要考虑要错落。 D.中坡地形10%一25%场地处理要考虑结合台地;陡坡25%~100%场地不宜 建设。 12.美国纽约高线公园是: A.废弃高架桥改造而成 B.废弃高架铁路改造而成 C.新建的空中步行桥 D建筑屋顶改造 13.蒙特里安(Piet Mondrian)是的代表人物 A.立体派 B.超现实主义 C.印象派D风格派 14.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气生根是指暴露在空气中,而非埋在土壤或水等介质中的根 B.呼吸根是指由根上分生出来的枝根,暴露在空气中,具有吸收气体、协助气体 交换的功能 C.支柱根是指由基干基部所长出的不定根,可向下深入土壤中加强支持功能的根,

美国伯纳特公园分析

美国伯奈特公园分析 案例介绍 历史背景 伯奈特公园最早由伯克·伯奈特(Burk Burnett)捐资,设计师乔治·凯斯勒(George E.Kessler)规划设计,风格为传统的自然风景园形式.伯奈特公园附近为美国著名雕塑家野口勇设计的雕塑广场,二者共同形成了福特沃斯市重要的入□形象.为了促进福特沃斯市中心商业区的复兴,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谭迪基金会出资重建伯奈特公园。1 9 8 3年彼德·沃克作为SWA集团方案设计师赢得设计竞赛,重新设计了伯奈特公园。 公园概况 伯奈特公园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伏特沃斯市,占地约6公顷,伯奈特公园为一方形的城市公园,主要采用草坪、季节性植物和小树林作为设计素材,中间还铺设了许多花岗岩小路。它以一个大大的喷泉为主要设计特色,旁边还摆放了许多雕塑大师的青铜雕塑作品。该公园设计曾获得了ASLA波士顿杰出设计奖。 大师简介 个人简介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 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 设计思想 彼得·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是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塑。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共存的。” 网格的叠加、自然与规则形式对比产生的纯净美与力、景观与建筑的呼应和谐、利用现

!作业!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资料查阅与案例分析之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申佳可100507 ·纽约高线公园简介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区的一段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经过漫长的改造,于2009年6月9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高线公园。高线公园是基于历时性保护的原则下被改造而成的。自从1930年发展至今,高线公园经历了“交通生命线”、“荒草地涂鸦”和“保护再利用”等3个时期;对于高线本身,设计师精心保留了3个时期的代表性元素和特征:野草、涂鸦、铁轨、工业建筑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景观特征,完整地展现了城市发展在高线上留下的历史文化痕迹。 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将高线发展的3个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将园林与建筑结合,使高线公园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它更像是一条海滨木板人行道,静静地躺在城市这片由砖瓦、钢筋和玻璃组成的大海旁。所以,高线公园创造了一种沉思的情绪,让人们敬畏的同时心存感恩,庆幸自己能在都市中享受到这样的一份宁静。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通过查阅高线公园的图片及资料,可以发现,高线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路面材质在保留老铁路的设施、零件,以及废弃铁路沧桑感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了混凝土板地面铺装与植物种植交错融合的手法。 设计师将植物与建筑材料巧妙结合,调整设置比例,使其能够满足野生植被、人工培育植物生长,私人休闲,公共使用等多种需求。保存高架铁路粗犷、荒野的韵味,同时又成就一个颇受欢迎的全新公众空间。为此,设计师引入新型铺装材料,在其造景材料特性方面,加入环保材料和技术,并且同时在其上设置植物群落,将建筑的僵硬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柔化,将一个高利用率的硬质设施逐级变成植被丰盈的自然生境。 通过资料得知,高线公园的设计采用了——“植—筑”设计策略。“植—筑”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从生态方面看,高线公园这种将硬质材料(沙石、混凝土)和软质材料(植物)交错使用的设计手法,在满足游人步行与游览的同时,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也为野生动物、昆虫、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原有的铅涂料全部被清除,危险设施被彻底拆除。景观设计师精心挑选包括多年生植物、草类植物、灌木、乔木在内的210种植物材料,建造出乡土特色浓郁,低养护需求,可以完成自播的植物景观; 从景观形态方面看,地面铺装使用有间缝的直线实木板,接口边沿、接缝处逐渐缩小,以便自由流动的水、植物和更硬质的材料混合造景。减少园路,设置有沟痕纹理的景观表面,这种混杂植物的铺装创建了休闲的氛围和富有纹理质地的景致,与其说是步道,倒不如说是一种犁田式景观。这种混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无旁观者的距离感,步行期间,让人感觉与景观的接触更加深入、直接。此外,长长的楼梯、蜿蜒的园路以及掩藏起来的小节点,也让游人能够延长停留时间,慢慢品味其中的玄妙;

美国黄石公园作文

美国黄石公园作文 黄石国家公园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小编收集了美国黄石公园作文,欢迎阅读。 黄石公园的英文名叫“The 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所以翻译过来是“黄石国家公园” 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黄石公园位于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的西北角,并向西北方向延伸到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面积达8956平方公里。这片地区原本是印地安人的圣地,但因美国探险家路易斯与克拉克的发掘,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它在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黄石国家公园自然景观分为五大区,即玛默区、罗斯福区、峡谷区、间歇泉区和湖泊区。五个景区各具特色,但有—个共同的特色——地热奇观。黄石国家 黄石国家公园城堡间歇泉 公园内有温泉3000处,其中间歇泉300处,许多喷水高度超过100英尺,“狮群喷泉”由四个喷泉组成,水柱喷出前发出像狮吼的声音,接着水柱射向空中;“蓝宝石喷泉”水色碧蓝;最著名的“老忠实泉”因很有规律地喷水而得名。从它被发现到现在的100多年间,每隔33—93分钟喷发一

次,每次喷发持续四五分钟,水柱高40多米,从不间断。园内道路总长500多英里,小径总长1000多英里,黄石湖、肖肖尼湖、斯内克河和黄石河分布其间。公园四周被卡斯特、肖肖尼、蒂顿、塔伊,比佛黑德和加拉廷国有森林环绕。黄石公园它那由水与火锤炼而成的大地原始景观被人们称为“地球表面上最精彩、最壮观的美景”,描述成“已超乎人类艺术所能达到的极限”。 我们主要看了最大的一个。开始,只见泉眼不停地冒烟。烟里满是硫磺味,时而浓,时而薄。渐渐地,烟越来越浓,泉眼中冒出了些许水。突然,一个水柱直冲云霄,高度有几十米!水柱持续了几十秒,渐渐的退了回去。 这喷泉,虽然时间短,却很是值得看。我听到旁边有一个美国人说,他开车开了六个小时,就是为了赶来看这一瞬间! 6月28日我和爸爸妈妈坐飞机从Las Vegas飞到salt city。爸爸租了一辆车,带着我和妈妈,开车6个小时到达了黄石公园。路上有辆小汽车翻了车,翻到了田野里。 在黄石公园我看到了北美野牛,麋鹿和梅花鹿。 我看了黄石主要的风景地热,在冒泡泡的地热。还看到了一个黑地热,我吓得差点儿掉下去。看了世界上最美的地球表面——大棱镜,它的两边还有两个小地热,别人都说是两个大眼睛。上山看的时候把我的腿摔破了,我觉得很疼,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原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 路货运专用线,后于1980年功成身退,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FHL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景观打造后开放的部分,是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占总长的三分之一)和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最后一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高架公园总体设计和建设投资为15300万美元。开放的公园部分投资为6680万美元。总投资中有11220万美元由纽约市拨款,2070万美元由联邦政府拨款,70万美元由州政府拨款。其余资金由高架之友募集或由西切尔西特区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分期介绍:一期工程最南端的三分之一段从甘斯沃尔特街延至西二十街,长约半英里(约0.8公里),途中横跨第十大道。公园第一段改造由混凝土和绿化景观带组成,改造时留下了生长繁茂的野花野草,还在某些区域保留着原先纵横交错的

铁轨。即使夜间行人也可以在草丛中行走或闲坐。这里灯光柔和而均匀,光源都隐藏在膝盖以下的高度,而从空中俯瞰,线状的光源流动而有韵律。2009年6月高架一期开放后受到出乎意料的欢迎。公园为纽约市所有,接待了超过400万人次游客,纽约人和游客各占一半,是市内单位面积内访客人数最多的景点。非盈利保护组织高架之友与纽约市签订许可协议,通过私人筹款支付90%的公园人员和日常维护运营开销,并组织公共节目和周边小区联谊活动。至今高架之友已经通过高架公园活动筹集了5000万美元的私人资金作为未来建设资金,并维持公园维护和运行。二期工程高架公园二期从西20街到西30街,全长半英里,公园总长1英里。新入口处位于西23街、西26街、西28街和西30街分别增设了新入口。整个公园覆盖了完整的无障碍通行道,并在西30大道和西23大道设置了两台升降电梯以补助西14大道和16大道现有的两台电梯。二期工程设计了一系列景观小品造福公众,例如“切尔西(Chelsea)灌木丛”,这是壹个像草甸壹样位于西20大道和西22大道之间;“草坪和台阶座椅”则是壹个面积为455 平米的大草坪,上面的休闲座椅是由西22大道和23大道回收来的柚木制作而成的;“野花花坛”则是一个位于西26大道和29大道之间的直线形人形步道。三期工程剩下的三分之一铁路环绕着哈德逊铁路站场,位于西三十街和西三十四街之间。终段铁路野花盛开,杂草丛生,

黄石国家公园导游词鉴赏

黄石国家公园导游词鉴赏 文英111-2 王蕾 201190503221 导游词,即导游解说词,是导游员在指导游览时进行讲解、传播文化、交流感情所使用的语言。一般具有口语化、知识性、美感性和现场感等一系列特点。纽马克将旅游翻译归结于“呼唤性文本”(vocative text)类型,指出其文本功能的“核心”(core)是“读者层”(readership),是“唤起”(calling upon)他们去“行动”(to act),去“思考”(to think),去“感受”(to feel),即“文本预想的方式做出反应”(react in the way intended by the text)。今天,让我们在领略黄石公园美得同时,从导游词的特点和中西文化差异两个方面对黄石国家公园导游词进行鉴赏。 Ⅰ、导游词特点 (一)口语化: ①像大多数旅游导游词一样,开头一句即是welcome to the world’s first national park,the Yellostone Park of the Unite State!(欢迎来到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美丽的黄石公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导游讲解浅显平白,轻松、活泼、平易近人,更容易被旅游者所接受并理解,即体现了导游词口语化的特征。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相对应的汉语翻译中,译者在黄石公园之前加了一个修饰定语“美丽的”,即体现了翻译方法中的增译;同时“美丽的黄石公园”也表明了在导游词的一开始就给游客一个目的地定位,一个美丽的,赏心悦目的地方。 ②本篇导游词的其他地方,如:Have a good time .(祝大家玩得开心),这一句中同样也体现了导游词的口语化特征。 (二)现场感: ①导游词最集中发挥的场合便是景点的讲解阶段,因此,现场感是导游词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这一句Don’t plan on going for a dip —the water is too cold!(不要去游泳,太冷了)中就体现了导游词的现场感。目的是对旅游者的起引导与提醒作用,同时又使导游词呈现十分鲜明的现场感。再看这一句Ladies and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著名景点推荐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著名景点推荐 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之一,主要位于美国怀俄明州,共分五个区:西北的猛犸象温泉区、东北为罗斯福区、中间为峡谷区、东南为黄石湖区、西及西南为间歇喷泉区,那么黄石国家公园著名景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1、黄石大峡谷 黄石公园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可以同时观赏壮观深邃的峡谷和飞流直下的瀑布,天气好,会看到一道彩虹横跨峡谷。黄石大峡谷有两个瀑布,Upper Fall上瀑布和Lower Fall下瀑布,下瀑布的落差更大,也更壮观,Artist Point 是拍摄下瀑布的最佳位置。长期的河水冲刷形成了色彩瑰丽的岩壁,呈现出黄、橙、棕、褐等,印第安人称之为“黄石”。 2、西姆指温泉 西姆指间歇泉盆地位于黄石湖边上,15万年前因地壳陷落而形成,在热喷泉与湖水结合下,出现了一种烟雾弥漫的奇妙景观,烟雾缭绕处是热泉的蒸汽,绿波盈盈处是黄石的湖水,与背景中蓝天白云相互辉映,形成与黄石其他温泉不同的景观。

3、老忠实喷泉 老忠实泉不以其大招徕游客,也不以其美博人欢心,而是以始终如一的忠实受到世人称颂。老忠实泉每隔30至120分钟就会喷发一次,每次喷发维时约一分半钟至五分半钟不等,喷发高度约五十多米。不喷则已,一喷则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4、猛犸温泉 猛犸温泉是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的碳酸盐沉积温泉,它最显著的特点当属米涅瓦阶地,那是几千年来冷却沉淀的温泉水所形成的一连串阶地。阶地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是由于当年大大小小的地震造成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非常壮观。 5、泥火山

泥火山不仅形状像火山,具有喷出口,还有喷发冒火现象。原来火山的热气渗出地表,如果岩浆的上场是地下水,那么就会形成间歇泉或者温泉;如果是泥浆,就成了所谓的“泥火山”。泥火山喷发的洞窟旁边,形成了一个个硫酸湖,湖边黄黄的是结晶的硫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硫酸湖和泥窟旁边,居然长满色彩艳丽的草,这些草看上去柔嫩至极、绚丽非凡,顽强的生命力令人啧啧称奇。

2020-2026年中国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创意产业园产生背景及产业链模式(附报告目录) 1、改造及运营创意产业园的起源与发展 创意产业园是城市产业不断转型、新经济不断涌现的产物,伴随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而形成。在改造老旧物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园产业园运营,是在对原有工业建筑物更新与物业改造后进行的再次有效利用。创意产业园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由于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相伴而生,导致城市环境极为恶劣,使得提升城市功能及改善居住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早期的城市更新与物业改造以解决城市居住环境为主,基本由政府主导、带有福利主义色彩。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国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随着城市更新和物业改造的责任和权限逐步下放至地方,民营资本部门在城市发展与更新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世纪70年代,美国内城衰落,中产阶级郊区化日益加剧,城市更新转向以中心区商业复兴为主,通过商业团体的运作振兴衰败的内部城区,并以此与日趋繁荣的郊区相互竞争。这一时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作为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被正式提

出,地方政府通过利用民营资本,提高再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地方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融资借贷、土地整理、物业租赁等服务,对民营资本开发城市更新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支持。此时的城市更新以老旧城区商业化改造为主要方向,由政府及民营资本共同参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更新从房地产开发商主导、以振兴经济为目的的商业性开发走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的综合治理。公私合作从政府直接提供资助的“赠予型”发展到合资入股以回收投资的“入股型”,公私关系从投资型合作伙伴关系向社会型合作伙伴关系演进。同时,随着城市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国外发达国家同样面临着城市更新中既有建筑再利用难题。出于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经济、保护历史建筑的考虑,国外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再利用定位为建筑开发利用与城市建设的基础方式之-,对老旧工业建筑(群)进行更新和物业改造,重新打造成集商业办公、文化创意、产品发布、资源交流、咨询服务、信息平台、会议展览、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线下沙龙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园行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更新推进和创意产业园发展,目前国际上已拥有众多可借鉴的改造运营文化创意园案例,包括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美国圣安东尼奧珍珠啤酒厂、奥地利维也纳煤气罐城、美国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美国苏荷工业园区、英国伦敦卸煤厂等。 2、中国创意产业园发展背景 目前,我国大量创意产业园是在既有建筑(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所建成。由于我国存量较大的老旧工业建筑己渐渐无法满足城市更新与升级的要求,同时国外的成功改造案例也得到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机构和行业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借鉴。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下,我国较多的城市地区着手将老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等,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3、产业链模式分析

美国黄石公园英文翻译

cogitation from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s Eco-tourism "Ecotourism" as a concept which is put forward in 80 years in the 20th century ,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Canada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have been further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they explore a series of feasible and effective way, and form a more perfect mode of eco-tourism practices,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is the world's first national park, is recognized as the most perfect example of the successful of eco-tourism management. each year Tens of millions of tourists visited the National Park,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tourists. not only can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can promote economic 's development.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s success is lie in a lot of factors which as follows. They laid down the eco-tourism legislation, regulations and norms,which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 Yellowstone Park, all employee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for tourists, along with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in the maintenance, in addition to experts, coordinators and employees, there are volunteers from all sectors, partners, cooperative associations,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s tourism activities can be said to all-inclusive, colorful and suitable for different kinds of tourists taste.

开放式街区的活力空间营造—以曼哈顿为例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之后,街区制又一次成为了热点话题,特别是城市规划圈子内,又迎来了一次关于开放式街区利弊的大讨论。开放式街区的好处是什么?对国内街区又有哪些借鉴之处?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对开放式街区的经典案例纽约曼哈顿岛进行了考察,发现曼哈顿的开放式街区除却交通层面的意义更有价值的内容在于激发了城市的活力,而这种活力的营造源于街区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街区的开放性、包容性和适应性,在此供大家参考。 曼哈顿街区的形成历史和主要特征 纽约主要由五大区域构成,主要围绕曼哈顿区域为核心展开。1609年,哈森带领荷兰人占领曼哈顿,荷兰人按照阿姆斯特丹的方式来规划曼哈顿岛,因此在岛的尖部规划了运河,整个岛由很多街坊构成,北边界做了城墙,就是现在的华尔街,后面建设了城堡。 图:17世纪的曼哈顿岛南端规划 纽约的空间扩张从美国建国后开始发展,最初扩张是在下城地区,慢慢延伸至整个曼哈顿都被网格填满,这只用了十年时间,并且这一路网格局至今无明显变化。此路网每个网格长100多米,宽60米,横向长边为住宅主朝向,这也是今天我们探讨的开放式街区的基本架构。本文主要探讨这种街区模式和城市活力的关系,这里概括为开放性、包容性和适应性三个方面。

图:18世纪的曼哈顿岛路网体系 街区的开放性 顾名思义开放式街区的重要特征就是开放,开放是街道空间具有活力的本源,而这种开放是怎样形成的呢?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开放式街道空间的形成受三个方面的影响,分别是街区的尺度、开放空间的布局模式以及建筑底层空间的利用。 1.街区的尺度对开放度的影响 街区的尺度意义在于同样面积的小尺度的街区提供了更多的街道周长,即增加了街道空间的长度。以纽约中央公园以东60-65街和上海杨浦区某小区做案例对比,同样面积和相似功能的情况下,曼哈顿提供的街道空间长度是上海街道空间的3倍!街区尺度的缩小会相应带来开放度的提升,这是街道和城市活力的基本面。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 风园15-4 【摘要】位于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自从向公众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已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更新的成功范例,设计师运用“植—筑”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关键词】詹姆斯·科纳;高线公园;景观廊道设计 项目概况: 高线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地区,是景观设计事务所Fieldopreations的成名之作,如今已经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 场地分析: 场地周边情况: 高线穿越了美国工业社会时期纽约曼哈顿西区最具活力的工业区:Meatpacking、West Chelsea和Clinton,位于地面上空约30英尺处。如今后工业时代来临,铁路线早已停止使用,周边的工厂也面临转型,高线西边比邻Hudson河之处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区,东侧也在向居住-商业区转变,其中铁路最南段和最北端的景观效果最好。 场地自身情况: 未改造前的场地拥有其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作为铁路线的线性、畅通、如一条铁带轻盈地浮于高低错落的曼哈顿楼群中,然而元素过于单一,给人以荒凉、重复感。由于悬于空中,高线拥有良好的景观,远望能望见哈德逊河湍流的美景和夕阳中的自由女神像,俯首能见纽约的车水马龙、霓虹交错的街道。其次,它拥有一种既成的、奇妙的生态系统,杂草丛生与铁轨之间,意境荒芜。 最后,铁路遗迹记录曼哈顿西工业区的兴衰烟云,已经成为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如何保留下这种微妙的情愫,是设计师应该纳入考虑的。 设计理念: 高线公园场地状况比较特殊,是旧城-高架改造的先驱,其愿景主要由居民组织“Friend of High Line”提出,即希望改造后的场地能保留忧郁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并营造一个大气、安全的空间,在曲径通幽中探索这处城市秘境。

景观规划设计大师设计思想及作品赏析

二 〇 一 四 年六 月 《城市规划作品赏析》 结课作业 题 目:景观规划设计大师设计思想及作品赏析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 学 院: 建筑学院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彼得-沃克 摘要:彼得-沃克是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为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全新的含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本文探讨了景观规划设计大师沃克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赏析。关键字:彼得-沃克、极简主义、 一、沃克生平经历及设计思想 沃克出生于1932年,先后获得加州大学景观设计学学士学位与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学位。上学期间,他曾在劳伦斯-哈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7年与佐佐木英夫创立了SWA景观设计事务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 首先,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在构图上强调几何和秩序,多用简单的几何母题如圆、椭圆、方、三角、或者这些母题的重复,以及不同几何系统之间的交叉和重叠。其次,材料上除使用新的工业材料如钢、玻璃外,还挖掘传统材质的新的魅力。通常所有的自然材料都要纳入严谨的几何秩序之中,水池、草地、岩石、卵石、沙砾等都以一种人工的形式表达出来,边缘整齐严格,体现出工业时代的特征。再则,种植也是规则的,树木大多按网络种植,整齐划一,灌木修剪成绿篱,花卉追求整齐的色彩和质地效果,作为严谨的几何构图的一部分。 二、沃克的代表作品 沃克的作品注重人与环境的交流,人类与地球、与宇宙神秘事物的联系,强调大自然谜一般的特征,他对景观艺术的探索达到了当代景观设计的一个新的高度。沃克曾表示,他追求的“几乎是一个宗教性的目标”。早在50年代,沃克就对现代主义的简洁、清晰和形式作用产生了兴趣。当时极简主义代表人物的那些回避传统标准,创造占有空间并能够被人体所亲切体验的物体设计更加坚定了沃克的信心并重新点燃了他将极简主义运用于景观设计的热情。沃克特别推崇法国风景园林大师勒-诺特设计的众多园林的形式美,并很欣赏日本禅宗园至简的风格。实际上,沃克是在对极简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综合研究之后,创造出了其极简主义的园林。 沃克的代表作有:哈佛大学泰纳喷泉、福特-沃斯市博纳特公园、索拉那IBM研究中心、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等等。 福特-沃斯市伯纳特公园 伯纳特公园为一方形的城市公园,主要采用草坪、季节性植物和小树林作为设计素材,中间还铺设了许多花岗岩小路。 沃克用一个多维度的平面来设计伯纳特公园这个项目为社区服务,(图1)。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公园,伯纳特公园拥有草地、树木、水池和供人们坐、躺和玩耍的地方。作为公共的城市广场,它有硬质的铺装供人流的聚集,有穿越的步行路,有夜晚迷人的灯光,同时它又是城市中心区的一个门户。它以一个大大的喷泉为主要设计特色,旁边还摆放了许多雕塑大师的青铜雕塑作品。 伯纳特公园的设计分为三个几何水平层。最上层是花岗岩步道,构图是矩形和成对角线的网络。中间是下陷的草地,第三层是一系列正方形水池。这种形式同草地和花岗岩各个部分相连接,为人们对多层构图的了解和认识提供了对比物。公园的照明也分为三部分。

景观设计作品分析终稿

景观设计作品分析 ——伯奈特公园 一、伯奈特公园简介 伯奈特公园最旱由伯克·伯奈特(Burk Burnett)捐资,设计师乔治·凯斯勒(George E.Kessler)规划设计,风格为传统的自然风景园形式.伯奈特公园附近为美国著名雕塑家野口勇设计的雕塑广场,二者共同形成了福特沃斯市重要的入口形象.为了促进福特沃斯市中心商业区的复兴,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谭迪基金会出资重建伯奈特公园。 伯奈特公园为一方形的城市公园,主要采用草坪、季节性植物和小树林作为设计素材,中间还铺设了许多花岗岩小路。它以一个大大的喷泉为主要设计特色,旁边还摆放了许多雕塑大师的青铜雕塑作品。该公园设计曾获得了ASLA波士顿杰出设计奖。 二、皮特·沃克的设计思想简析 皮特·沃克是美国一位具有40年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优秀的景观建筑师。作为佐佐木与汪克强及其合作者事务所(1957年成立) 东海岸公司的奠基人,沃克开设了公司的西海岸事务所,并干1975年成立SwA事务所,作为SWA的负责人、主要顾问厦董事会主席,他将SWA塑造成国际知名的环境设计的多学科综合事务所。1983年.为了更个人化地与甲方合作,他又成立了一个小型事务所。沃克关注的领域从小花园的设计、工艺直至城市发展和社区发展的规划、设计。其大部分的工作和思想致力于中等尺度的问题:学术园区、公司总部、民用和公共广场,以及城市复兴地区的规划设计。他通过各种工作,坚持寻求超越单纯功能性的解决方式.创造出充满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室外空间。 皮特·沃克的景观设计风格受到很多艺术和历史流派的影响,特别是极简主义艺术和法国古典丰义诺特尔盘园林,汪克从极简主义艺术的爱好者和收藏者转变为极简主义的实践者并将艺术的领域扩大到城市空间、广义的室外空间的巨大范畴内,从极简艺术的绘画、装置厦大地艺术中获取了很多灵感。另外.沃克从曰本传统园林以及法国请特尔式园林中看到了景观设计的内在精神.他认为:“园林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在建筑之前就已经进入现代主义阶段,因为在日本传统园林和17世纪法国园艺师安德鲁·勒·诺特尔的规则式园林中,古典主义的真正精神和现代主义的萌芽都已十分明显、”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表现手法,并最垫帮助他将极简主义艺术与景观创作结合起来。皮特·沃克对极简土义和独立物质时代的地帚艺术的应用,使物体/f景观)具有可见-陛,表明了景观的地位和空间.并延伸了他的景观作品的解释领域厦意义沃克的作品充满美感、悟性、幽默感、双关的诙谐指代以量与大地的对话、与艺术的合作和诗意,并不时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和幻灭感的哲

高线公园—景观基础设施案例分析

悬浮在高架铁轨上的仿原生生态公园_纽约高线公园 ——城规122班胡婉茹12650205 《国家地理》杂志的Paul Goldberger写道:“走在远离地面25英里的高架上,你知道自己依然在这个城市中,却又有一种腾空离开的错觉。你可以选择坐在长凳上,被精心修剪的植物们包围;也可以漫步在哈德逊河之上,享受阳光;更可以回望两侧,感受纽约市的旧貌新颜。而通过这条没有交通拥堵和红绿灯的空中大道,穿越十条街,只用花在地面上穿过两条街的时间。” 高线公园是一个回收利用高架铁路建成新的城市公园的先例,它使自然在高架线上复活。促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和改造再利用的适时原则。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栖息地、野生动物和人共用的城市走廊。一些不起眼的小凹槽,不断的排列,长短不一,种上一些花草,层次不一样,就可以这么漂亮。高线在为纽约市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户外空间的同时,自身也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动机。较少的路面和较多的原始地表,加上各种植物创造出了一个“胜似闲庭信步”的空间。身处其中和自然水乳交融。悠长蜿蜒的铁道线以及小生态环境能让你恍若隔世。身处这里,能感觉到时间被放慢了。 高线公园更承载着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它就像一部活生生的纽约工业史读物。而这条被纽约的现代化进程所淘汰的工业木乃伊,在后现代主义中获得救赎,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魅力。“物尽其用”也算是对一个城市的自由,以及复杂秩序的尊重。 高线公园是整合了新与旧、有机与无机、封闭与开放的都市景观。景观把各种单一的景致和多样化的开放空间串成了一条和谐简单的景观线。这条景观线上含有许多纽约最出彩的景观,譬如曼哈顿区和哈德逊河。 城市废弃地的重生渐渐成为了城建热事——这些构建在历史之上的公园也实现了蒸汽朋克所描绘的宏大梦想:让人们能够同时穿梭在不同的时空,让城市变为一个能够让过去与现在同时存在的平行世界。

园林经典案例分析复习

纽约中央公园(150年园林经典)城市公园设计、管理、发展 1、简介现代第一座现代城市公园曼哈顿岛中央近旁第五大道寸土寸金 纽约之肺1858-1873年建设 周围建筑: 公园内雕塑: 2、诞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繁华——环境恶劣——建设公园 地质糟糕:沼泽、裸露的岩石 原始居民脏乱差,有原始住民 利益矛盾重重错乱 没有地产商敢投资 3、设计创意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景观设计师)与卡尔迪特·沃克(建筑师) 方案亮点: 英国牧场与美国森林特点结合 改造零星积水,汇集成人工湖 修善岩石外缝,挖掉部分岩石,填补土层,以植被覆盖 下沉式干道,人车分流 无围墙,以高大的树木形成边界 梅园的主人 公园管理24人警察部队 启示:前瞻性设计、主题设计、弹性设计 麦克哈格,雷切尔·卡森,丹·格雷,劳伦斯·哈普林,彼得·沃克,科纳·瓦尔德海姆《自然的设计》、《花岗岩花园》、《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基本要义:生态性、弹性、参与性 1、历时过程和过程形态——弹性设计 流动性、自发反馈 水平性格网、叠层 基础设施 生态学科纳软系统 技术与操作方法 想象力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推广 问题:对概念的泛化、模糊;泛化景观、生态、可持续 莱维特公园——景观都市主义的滥觞 ·屈米以“点——线——面”相叠加的系统覆盖整个场面、 点:红点景物120cmX120cm方格的交点 线:长廊、林荫道、弯曲小径

面:10个小型主题公园、和其他场地、草坪和树丛 丰富的文化载体 解构主义;结构主义 鹿特丹的剧场广场邵柏林广场参与性设计 剧场、音乐厅、表演厅所包围 1.5平方公里 抬高地面设计、广场保持了一个平的、空旷的空间,创造了“城市舞台”形象 有赋予特定的使用功能、交互性的公共空间 广场上引人注目的4座高度超过35m的水压式柱灯,高大的红色灯光探照桅杆 设施与游人的互动 地下停车场、三个通风塔高出地面15m 一侧多荧幕电影院的白色组合式荧幕上,放映广场上人们的情景。 多伦多当维斯公园 废弃的空军基地位于亨伯河与唐河之间 库哈斯的“树城” 牺牲与拯救——先种植后建筑 种植公园 人造自然 1000条路 指导与管理 目的地和疏散点 →低密度都市生活 基于生态修复的棕地景观设计 棕地:因为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害危险物的污染,而影响到它们的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的不动产。欧洲宽泛的定义为“废弃之地”。 棕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再生资源使用 现有资源利用 废料减少 保留历史文胜 促进水资源 利用建 废弃工业建筑,工业设施的具体处理方法: 整体保留部分保留构件保留 棕地工业肥料的处理方法:直接利用无污染废料;有污染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可二次加工再利用的废料。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理查德·哈格1972~1975 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棕地生态修复案例)彼得·拉茨

黄石公园

黄石公园地处号称“美洲脊梁”的落基山脉,公园自然景观有以石灰石台阶为主的热台阶、大峡谷、瀑布、湖光山色、间歇喷泉与温泉等。黄石公园还是一个野生动物的乐园,由许多世界珍稀动物。美国的黄石公园是世界上国家公园管理的典范,它在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员工招募、资金运作等方面为我国的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来自巅峰智业的景区管理专家分析了黄石国家公园的景区管理方法和目标,为使美国黄石公园地区不再落入探矿者、在未占用公地上的擅自定居者、大农(牧)场主和伐木场主手中,18世纪,美国国会通过了建立黄石国家公园的提案,将该提案将黄石,园永远地划为“供人民游乐之用和为大众造福”的保护地。 黄石公园制定了如下的战略目标,作为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保护公园资源,黄石公园的自然、文化及相关价值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保护、修复和维护,并且在广义上的生态系统和文化氛围中得到很好的经营,黄石公园在获取自然、文化资源及相关价值的知识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关于资源和游客的管理决策是基于充分的科学信息的前提下做出的。 成为向公众提供娱乐和游客体验的场所,游客能安全地游览,并对可进入性、可获得性、多样性以及对公园设施、服务的质量和娱乐机会感到满意,黄石公园的游客、所有美国人、全世界人民都能够理解并且赞赏为了当代以及子孙后代而对黄石公园的资源进行保护,确保机构的高效率,黄石公园运用正确且高效的管理实践、管理系统和管理技术以实现其使命,通过吸引合作伙伴、采取主动以及从其它机构、组织和个人获得支持来增强黄石公园景区管理的能力。 黄石国家公园管理目标 为保护大自然的美景,使黄石地区不再落入探矿者、在未占用公地上的擅自定居者、大农(牧)场主和伐木场主手中,1872年3月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建立黄石国家公园的提案。该提案将黄石公园永远地划为“供人民游乐之用和为大众造福”的保护地。黄石公园制定了如下的战略目标,作为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保护公园资源 (二)成为向公众提供娱乐和游客体验的场所 (三)确保机构的高效率 公园管理的首要使命:资源保护 社会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教育与科研基地 (一)教育对游客进行关于公园的自然和文化特点的教育是为游客提供愉快的旅游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采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公园不被破坏,从而让子孙后代继续享用。在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