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童话教学关键问题_的解决策略

_童话教学关键问题_的解决策略
_童话教学关键问题_的解决策略

作业标题: “童话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以《七颗钻石》为例

作业:(1)请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境或观摩他人的教学情境,谈谈在童话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

有人认为童话的语言简洁,故事浅显,学生一读就能了解大概,因而很难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其实不然,课文中的童话故事都是经过适当删改、精心加工的,其题材和体裁广泛多样,语言纯正,富有思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只要我们立足文本,深入挖掘,一定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营造氛围,追求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为此,教师教学时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刻板做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把学生当作交流、合作的伙伴对待,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支持他们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展开活动,时时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敢问、敢说、敢想。同时因自己的创造性行为或见解得到积极的评价和帮助而乐于创造。为此,我在教学中提倡五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有分歧允许争论;老师有错误允许提意见,允许“打破沙锅问到底”。相反,学生如果总是怕出错,怕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缺乏宽松、自由的心境,就没有了学习的激情、愿望,怎能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了。

二、鼓励质疑,发展创新。

“应试教育”中“满堂灌”、“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想象、创新,也不需要学生质疑,不允许提出不同见解,只要掌握所谓的标准答案就可以了,这种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所以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疑难问题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皇帝赞美新装时说“我十分满意!”,有同学建议改成“我十二分的满意”更富于夸张和幽默的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因为思维的火花只有在碰撞才会更加绚丽。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时代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发展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而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留下诸多让人寻味、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去体味,去思考,展开想象去再创造是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方式。比如,让学生给《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篇,从阅读理解的方面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想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色彩,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鼓励学生一意多叙,改变所谓统一的、唯一的标准答案和僵化思维的现状。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只能看哪种答案更合理,更有创造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从现象、假象、表象或偶然的事件中,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通过对比,学生更容易理解到童话故事婉曲而深刻的思想意义所在,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向纵

深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你还知道“九”有哪些文化内涵吗?

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而奇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九”,“九九归一”,故而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特别重视,认为“九”可以代表阳气最盛。。《楚辞·九辨》序中说:“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易·文言》传中说:“乾玄用九,乃见天则”。古人还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并把“九”当成天的象征,因此有“九天”、“九重天”、“九霄”之说,紫禁城被称为“宫阙九重”,宫廷器物也多以“九”名之,如九龙杯、九龙壁、九桃壶,皇帝生日叫“九九大庆会”,祝颂词称“天保九如”。

“九”之所以被人们所崇尚,除上述原因外,还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是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故以自谨待之,而“九”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远呈上升趋势,故“九”为至尊之数,为帝王所看中,皇宫建筑,多用“九”或“九”的倍数。

除此之外,“九”还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意思。民间以“九”作为最高境界,总是说九十九,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以期望活的更长久。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一、什么是阅读 吸收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叶圣陶) 筛选与思考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章熊) 领会—获取—认识论:“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朱绍禹) 构建意义论:“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阅读能力评估咨询委员会)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显然按现代解读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解释,在读者、文本、作者,三者的关系中读者应该处在中心位置。 我个人理解,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

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阅读行为的描述 阅读是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按照这种最初的看法,读者与文本发生逐级递增的互动,包括理解、解释和评价他们所读的文本。他们借助以前的阅读体验和以前的知识,对文本将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假设,随着阅读的继续,他们修正最初的看法并修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基础。读者不断取得新的理解并把它们融入到正在进行的理解建构过程当中。好的读者会注意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规程,认识到文本中不合理的东西,利用一系列策略增进理解。好的读者还能对文本的优劣做出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影响自己对文本各层面内容的“吸收”,决定自己的态度或行为是否受到影响。根据阅读的目的(兴趣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应用性阅读)和情境(阅读的环境、时间、阅读者的状态等),好的读者能够利用从文本中学到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主旨的思考,从事特殊的任务,或者从读过的内容得出某种结论或进行总结。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94273086.html,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作者:张勇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4期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应基于“儿童立场”,注意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习得学习识字、写字、阅读、讲述故事的方法,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关键词句,在精读感悟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并获得精神成长,使童话成为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和精神家园。 一、谈童话,聊故事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综上所述,所谓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象征、拟人的手法塑造形象,以适宜于儿童阅读的作品。儿童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世界的方式。为了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创造一种既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有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童话的本质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童话也是儿童喜爱的。正如列宁所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从教学价值的角度来看,童话类文本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所以,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情节内容,学习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人物形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那么,童话类的课文,我们应该怎么教呢?二年级的童话故事我们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呢?我将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的教学为例,通过评析,尝试提出童话类文本教学的一些策略建议,与大家交流。《青蛙卖泥塘》是一篇充满趣味性又极具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它是儿童文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是小学生较早并大量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幻想、想象是童话的核心和灵魂,拟人、夸张是童话常用的表现方法。童话的动人故事和优美语言,总能把人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享受“真、善、美”的熏陶。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基于“儿童立场”,我认为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兴趣、情趣和成就感。教师应通过讲述、朗读、分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走进故事,想象画面,感受形象,从而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体验真、善、美与假、丑、恶,同时学习了语言,获得成就感。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 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他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 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质疑问题,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质疑。 如在讲述《雨中》时,教师先板书课题《雨中》,让学生看题并提出自己看了题之后的想法或疑问,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增进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雨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雨中有谁和谁?”“为什么事情发生在了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还关心不够,这样就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二、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这就是说,在学生的语文素质结构诸要素中,“说”是关键要素。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强化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注意发挥“听”“说”对思维、读写诸方面的带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对于这一点,我在导入正课之前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 “真情告白”,为了做到情切语明,表意直接,不少学生提前收集资料,防止上台窘迫,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会更多地阅读有关资料,甚至会用上一些电影、电视中精妙的台词。那种认真劲与执著精神,是他们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从同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十分期盼能跟上或超越别人。 此时此刻,教师如能恰当地在一边给予点拨,采用激励手段及时巩固,就会远胜于平常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与老师走的也更近。 三、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文内容时下,课本剧像一股和畅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其艺术魅力独具特色。更以其演出形态的丰富活泼,观演关系的天然和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通过排演课本剧,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增添了自信心,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每天局限在4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天地相对窄小,老师每天一成不变的讲解课文的方式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于学生排练成课本剧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浅谈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灸人口的故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小学低年级课文中童话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些充满童言童趣的童话故事是小学生阅读新课本的首选。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引领孩子进入童话的圣殿,亲近童话,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的童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童话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想象,入情入境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象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因此,孩子们只有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依据文中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才能进入童话那五彩斑斓的情境。 二、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品悟童话之美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怎能对经典的童话有深刻的感悟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童话的语言是浅近、生动、简练、质朴的,教师只有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才能较好地引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1.品品读读,感悟童话语言之美 童话中简洁、流畅、生活化的语言,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积极的作用。童话中对话比较多,能塑造出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有利于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例如苏教版第二册《小露珠》一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学生非常爱读。教师只需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读品品,感悟到童话语言之美就可以了。 2.合作表演,体验童话形象之美 一篇童话,就是一个童话剧,表演童话,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表演,需要研究课文,分角色,准备“台词”,互相配合。为了演好童话剧,学生就会认真地去读课文,积极地研究课文,并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表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童话世界,融入了童话之中,成了童话中的一员,体验到了童话形象之美,这种体验是一般的阅读学习活动所不能达到的。 3.借助插图,再现童话意境之美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之前,最感兴趣的是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他们凭借插图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梗概。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的意境。 三、创编故事,改写情节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尤其是面对他们喜爱的作品。每当读完一篇作品。他们总会沉湎期间,回味遐想,产生许许多多的“假设”“如果”,在脑子里进行二次创作,久久“难以自发”。

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完整地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童话要符合现实生活,并有一定寓意。 2.能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恰当地给习作起个名字。 3.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从编拟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编写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难点:通过童话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 课前准备: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爱听童话,爱看童话。童话是通过大胆而又合理的幻想来编写的新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心里一定装着许多的童话故事,什么“白雪公主”、“灰姑娘”啦;什么“狐狸和乌鸦”,“丑小鸭”啦;什么“皇帝的新装”都是那样离奇有趣。为了帮助同学们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里飞翔,让我们也一起来试着编童话,看谁编的童话离奇有趣。 2、忆说故事,领悟写法 引导忆说故事 同学们读过不少童话故事。你最喜欢那些童话故事?在这些童话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故事为什么会这么生动有趣、吸引人?在小组里交流。 汇报交流,总结写法 各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点拨,达成共识 投影出示: 编写童话故事的基本规律: 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作人来写。 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有趣。 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 故事有一定的顺序。 3、自选材料,确定内容 (1)写童话,可写的东西很多,大到自然万物,小到身边一事一物,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事物,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用童话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2)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给人什么启发。 (3)把想好的故事互相说一说,交流评议。其他同学可以帮助补充、修改 4 、拟定题目,列出提纲 根据交流,拟订自己的作文题目,并自己编写习作提纲。 5、依据提纲,完成初稿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奇妙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完成初稿,想怎么想就怎么写。

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

童话课文怎么教(下) ——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 ◎市天长小学施民贵 美女歌手韶涵一曲甜美的《隐形的翅膀》,因其通俗易懂,传唱大江南北。歌词健康,积极向上,又被当作励志歌曲。大学前校长许智宏曾经在一次晚会上带领全体北大学子同唱《隐形的翅膀》。生活需要人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没有童话的生活真的无法想像。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童话教学策略”研究的社会背景 人教版《语文》童话(神话)课文分布表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想像世界(安徒生童话/神话、寓言等)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社会需求。纵观人教版童话(神话)课文分布表,可见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根据学青的研究统计,人教版教材低段童话占了26.7%,中高段童话占3.9%。尽管对童话界定略有差异(包括泛童话化),但是仍然发现“当下教材中童话选文的缺陷”:一是各册教材分布不均,二是选文视野不够开阔,三是部分说教意味太浓(如《两只小狮子》《从现在开始》等),四是幻想成分总体单薄。“选文”问题这里另当别论。 (二)“童话教学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 1、儿童处在幻想关键期。 吴立岗教授在拙著《学编童话15法》“序”中说:学会编童话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首先,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学编童话故事为想象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同时也将促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其次,小学生在编童话故事时,可以冶自己美好的感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起真、善、美的标准。再次,编写童话故事也是学习作文的第一步。 2、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鹤琴先生在《“鸟言兽语的读物”应当打破吗》一文中说:“我要慎重声明的是,鸟言兽语的读物,自有它的相当地位,相当价值,我们成人是没有权力去剥夺儿童所需要的东西的,好像我们不能剥夺小孩吃奶的那一种权力一样。”所谓鸟言兽语读物,说的就是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成长,它像小孩子不可缺少的“奶”——宝贵的天然的精神食粮。 革命导师列宁同志说:“甚至数学也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甚至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爱因斯坦是影响新中国的60个外国人之一,他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经典语录更是家喻户晓。居里夫人在诺贝尔获奖演讲时大声疾呼:“人类需要梦想家”,“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3、实践呼唤童话教学有效性及策略研究 童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文“幻想成分总体单薄”,二是教学“说教意味太浓”,三是“怎么教”的瓶颈在“教什么”是当下“拨乱反正”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一线教师想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本组教材以“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向我们描写了古代儿童的生活画面,课文:《冬阳.童年. 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童年的发现》,写的是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在同步阅读中安排了以下课文:《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每一篇课文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纯真的美丽的故事,这些都是令人留恋和难忘的。 在阅读这些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习这组课文后,组织学生围绕“童年趣事”这个专题进行习作训练,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 【设计理念】主题: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情景:以“知识树”为线索,分享交流阅读成果,努力实现学生在阅读中主动体验,感悟,达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

《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 人教版《同步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 【教学重点】 1. 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 2. 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奠定学生有效同步习作的基础。 3. 同步习作《童年趣事》。 【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同步阅读教材 3. 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片刻,孩子们,童年正如这美妙的旋律,在我们每个人儿时的记忆中欢快地流淌着。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块糖果,一个玩具,一次发现,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无限的快乐与追求。 孩子们,我们在四年级第二单元中,一起学习了四篇课文,它们是一一(学 生齐读文章题目)这四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童年的纯真故事,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童年,一起来品味童年的滋味。 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感悟童年。(出示课件)这是我们刚种下的一棵小树苗,相信通过我们努力,这棵知识树一定会开花结果,长势喜人! 二、主题回顾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教学策略 摘要:以《巨人的花园》一课为例,对同课异构的两节课进行 比较分析,感受到让孩子在童话中生活与成长是教育的责任。基于此,给出对童话类文本教学策略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同课异构童话教学策略 一、童话的教学价值在哪里 从教学价值的角度来看,童话类文本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一是童话的语言活泼,节奏明快。童话世界是美好的,因而其语言往往并不生涩沉重,而是非常明快,琅琅上口,易于传播。因此教学需要 关注童话的语言。二是童话的世界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十分美好,令人神往。所以进入童话的想象世界也至关重要。 作为儿童心理成长的精神家园,很多优秀的童话故事选编进教材,那么,童话类的课文,我们应该怎么教呢?笔者以人教版《巨人的花园》一课为例,通过对比同课异构的两节课的教学差异,尝试提出童话类文本教学的一些策略建议。 二、如何整体把握童话故事 教学片段 1: 师:请同学们用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花园神奇的变化。 生:春,鲜花盛开;冬,白雪一片;春,草翠花开;冬,冰雪 覆盖。(师板书变化的词) 师:用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巨人神奇的变化。 生:先是“冷漠无情”,最后变得“热情大方”。

师:(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 1~7 自然段,想想孩子们在花园做了什么,让那里总是春意盎然?勾出描写他们的相关语句。 师:(归纳并板书)原来是“孩子们的欢笑声”,拥有这样的“魔力”。 教学片段 2: 师:好故事,要“读”出来。井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一起读童话。我走到哪里,选中哪位同学,他就为我们读一段。看谁读得最“像”! (提示学生注意语气、神态、甚至加上动作。重点指导巨人与小男孩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好巨人的三次“滚出去”,引导学生体会到巨人情绪上的变化。)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做人不能自私、要把好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 片段 1 教学重点是,抓童话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理清文章脉络,由花园和巨人的神奇变化,引出是“孩子们的欢笑声”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笔者试图通过师生互读,唤起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力求身临其境,整体把握故事内容。通过比较发现,我们在整体把握童话内容这一环节上,都想带着孩子把童话读“薄”。不过,在呈现方式上有差别。 片段 1 让孩子们尝试“将课文读成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这是一种归纳的、抽象的,“往上走”的思路,它关注了这个故事的情节脉络。但是这似乎不是进入童话世界的第一把钥匙,而且也不

童话教学原则及方法

童话教学原则及方法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阅读和欣赏水平的文章。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呈现的样式有童话诗、童话散文、童话小说、童话寓言等。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编入了不少的童话,所编入的课例无不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对于儿童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及塑造健全的人格,都有其它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抓好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那么,如何搞好小学童话教学呢?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学习语言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知识的传授与智力的发展相统一的问题,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向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世界教学改革的趋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坚持教学与智力发展统一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特点,是人对事物的综合认识能力,它的下属概念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学生在学习拼音、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养成听说读写等项能力的过程中,必定要发展上述各种能力。因此,在童话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 二、注意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口头语言的运用,读写是书面语言的运用,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童话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对于综合训练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效果尤为突出,这是由童话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决定的。 三、注意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 学科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乃是学校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强调这一原则。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语言性阅读和文章性阅读的统一。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入手的,并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去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这就是披文入情。然后,再推敲这些思想内容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技巧。这两个方面都领会了,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教师要善于分析、认识教材,既要认真发掘教材内部的思想教育因素,又要发掘运用语言的特色,认识它是怎样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表现感人的形象、说明深刻的道理、抒发高尚的情感。童话的特点更适宜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 四、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总结过这样一条经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条经验揭示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辩证关系。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教材中的童话篇目仅仅是例子,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把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去,自行去阅读;去搜集、去编写,从而扩大学习空间。这样,学生的个性才

创编童话故事教案

《创编童话故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那么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教师应成为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响应者。 本次习作是编写动物童话故事,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在本设计中注重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放飞想象的翅膀,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在例文的启发下,体会童话的特点,掌握编写的方法,达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童话的特点,领悟其写作手法。 2、在创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体验童话的魅力。 3、在自由、开放的习作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童话的特点,有创编独特的童话故事的浓厚兴趣,初步掌握一些创编方法。 教学难点:在有限的事物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童话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小游戏。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同学们,童话是通过梦境般的想象来编写的新奇有趣的故事。你们喜欢童话吗?(生答)既然喜欢,那谁能告诉大家,你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指名说)

一、创设情境,走进童话,领悟童话特点。 原来,你们知道这么多的童话故事,其实,张老师也非常喜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再次感受童话的无限魅力吧! 1、今天,我还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看看谁能很快叫出它们的名字? 他们来了??(出示课件) 2、快来告诉大家,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呢? 3、下面,咱们来玩儿个小游戏,请听好游戏规则: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动画人物,然后观察一下他的表情和动作,想象他正在做什么,会说什么,并将他说的话写下来,然后给大家读一读,我们来一起猜猜,你写的是谁,好吗?时间两分钟。 (生创编、表演) 4、太棒了!其实,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生动有趣,还教给了我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从黑猫警长身上,我们看到了(邪恶永远压不过正义),从《熊出没》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从《木偶奇遇记》中我们懂得了()?? 二、逐渐深化,体会童话的写作特点。 1、同学们,这就是童话,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拟人、夸张等手法使一个个主人公奇特有趣,情节也很曲折、离奇,童话里的事物常常暗示或代表生活中的某种人或某种现象,读完后还能使人从中受到一些教育,得到一些启迪。 这样的童话多么有意思呀!那咱们今天就一起来当一回中国的安徒生,试着来编一编童话故事,怎么样? 三、合作创编,激发写作兴趣。 编故事一点儿都不难,我今天带来了三位同学创编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的创编方法都不一样,怎么样,想不想看看? 第一种:列提纲 (写出故事的大概内容:注意起因、经过、结果)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教学策略 姚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一、什么是儿童文学? 在探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教学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加以厘清和明确。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们对于儿童文学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深入的。 1.几种对儿童文学概念的理解 观点一:五四以后流行的“儿童本位论”,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织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在五四时期,这种观点是有积极历史意义的。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例如,它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它重视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因此,这种对儿童文学的理解,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带着难以避免的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性。 观点二:儿童文学专指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种说法从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的角度界定儿童文学,它虽然符合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情况,但是稍加推敲,就会发现其不严密性。今天,进入世界儿童文学宝库的许多作品,当初并非专为儿童读者创作的,如一些不专为儿童所做,但却适合儿童欣赏的诗作;诸如古典文学中的唐诗、宋词,以及现代诗中,均有许多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作品,也许创作之初并非专为儿童而写,但以“适合儿童欣赏”的观点来看,这些诗作均可以涵盖在广义的“儿童诗”范围内。再比如《西游记》,也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还有《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巨人传》、《鲁宾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作品,最初也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具有为儿童创作文学作品的动机和愿望,而对儿童特点缺乏应有的了解,对儿童文学的艺术规律缺乏驾驭能力的话,那么作者也难以创作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来。 观点三: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儿童文学的确常常是以儿童和儿童生活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是儿童文学也常常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反过来,专门写儿童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儿童文学作品。例如,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描写的是一群流落荒岛的儿童冒险的故事,这部作品的故事层次也是儿童可以理解的,但是其内涵却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前途的忧虑,因此从整体上看,它并不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所以,是不是写给儿童,并不是区别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文学的标志。至于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从广义上说,并不错。但是,从儿童文学研究的角度看,停留在“教育”的角度来谈儿童文学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不抓住“审美”的角度,如果不深入“艺术”的深度,那么儿童文学与一般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也没有什么区别。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被知识读物、教育读物取代。 2.什么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亦称少年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和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 3.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儿童文学的读者指的是0到18岁的未成年人,这个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包括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等,因而又区分成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我们这里探讨的小学阶段的儿童文学,主要指的是童年文学。 1)儿童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 心理学上把人在3岁至15岁这一阶段划分为儿童期。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进行思维的生理结构和反应机能正处在不断发展和趋向健全的变化过程中,使儿童心理出现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新提纲)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大约有47篇,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童话。如《去年的树》《卖火柴的小女孩》《两只狮子》《丑小鸭》《小白兔和小灰兔》等,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歌颂勤奋勇敢的精神。一类是动植物童话。动植物童话又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可以称为说理童话。如《棉花姑娘》《纸船和风筝》《七颗钻石》《小猴子下山》《巨人的花园》等。另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种童话又叫科普童话。如《我是什么》《小壁虎借尾巴》《回声》等。 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表现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 彩的故事。 1.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和灵魂。 2.表现方法:拟人、夸张、象征

3.想象的情节。 4.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主题 一、童话的基本特点 1.艺术幻想。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 作者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 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的典范。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

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些都是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 2.拟人、夸张、象征。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一方面,这些主人公具有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它自身的内在特性。例如《小猫钓鱼》,小猫天真活泼,顽皮好动,做事不专心的性格,和绝大多数儿童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同时,小猫爱吃鱼爱捉蜻蜓,又是猫这种动物的真实本性。这篇童话通过描写一只淘气的小猫,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两意的主题。 童话常把动植物和无生物“人格化”,描写的物体会说、会做、会想,有感情。《小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杨文忠本文所说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优化要素的结构能提高整体功能。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以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举一反三式、分组递进式、反复重读式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呈现文章。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合理设计问题,让群文纵横交错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

小学生教学童话故事三篇

小学生教学童话故事三篇 骆驼妈妈带小骆驼旅游了之后,小骆驼心想:“没有想到,小红马说我的最难看的地方,原来是我最有用的地方,我应该到自豪才对呀!” 有一天,小骆驼又在小河边照镜子,又看到了小红马,对小红马说:“你说我的最丑的地方,是我最优秀的地方,你看我的两个肉疙瘩,叫驼峰,你比看丑其实里面装着许多营养,我在沙漠里带上好几天都不会饿,都亏这两个驼峰,还有我的又大又厚脚掌,在沙漠里不会陷阱沙子里,如果像你的脚掌,在沙漠里会陷阱沙子里,拔都拔不出来的,还有睫毛,在沙漠里一阵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闭上眼睛,一点沙子都不会进的。你看我的最丑的地方,是我最有用的地方啊!你已有不要嘲笑我了!” 小红马说:“我以后不会嘲笑你了,但是,你告诉我这些干吗?” 小骆驼说:“我告诉你是你不要以貌取人,这样有的时候,一个人长得很丑,其实他的心灵很美。小红马你以后千万这样说了,可以吗?” 小红马说:“好的你愿意跟我交朋友吗?” 小骆驼说:“愿意。” 从此,小骆驼和小红马成了形影不离好朋友。可开心了!

一天早晨六时的时候,天气还不错,没有什么不妥,郊野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儿,公鸡醒来了,它一骨碌爬起床,跳上自己的屋顶上“喔喔喔”的叫着,好像在告知动物们:“天亮了,起床吧。” 公鸡声音传遍了森林,很多动物都起床了,它们各干各的活儿。 八时的`时分,鹅出来到处找食物,看到蚯蚓就吃,看到嫩草就咬,同时发出“呷呷”的叫声。 一会儿,鸭子又出来找食物,走到河边,就下河捉鱼,一边捉一边“嘎嘎”的叫。 青蛙蹲在荷叶上面“呱呱”的叫,不管有多少蚊虫从它面前飞过,都逃不脱青蛙的舌头。青蛙伸长舌头,一卷蚊虫就入了嘴了。 一只老黄牛和一只小牛在玩皮球,它们笑出的和“哈哈”声被一只饥饿的老虎听见了,老虎悄悄地走到它们身边,张开大口吼叫了一声,然后向它们扑去。幸亏小牛反应迅速,看见了老虎,撒腿就跑。但是老黄牛被老虎抓住了,老黄牛叫道:“哞哞。” 好像在哀求老虎:“放了我吧。”老虎不听,张开大口就吃了老黄牛。它真是幸灾乐祸啊。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摘要:本文提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施策略,唤起一线小学语文老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关注,从童话自身规律出发,发挥童话独特的价值,将其更好地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儿童的喜欢。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童话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一至十册的课本中,约有三十多篇。特别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童话题材作品所占的篇幅比例更突出。据此可以看出,童话作品不仅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特点,而且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1.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童话滋养儿童灵魂世界。 对于儿童来说,喜欢幻想是他们的天性,童话用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情节,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充满趣味的幻想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好的童话用质朴的感情和温暖的爱心感动读者,能让小朋友分辨出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能从源头上消除那些将来可能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童话作品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一学

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十项要求,其中第六项明确指出学生阅读门类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童话被放在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新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七项要求,其中第四项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门类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童话依然放在首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无论任何时期的教学实践,童话这种最受儿童喜爱的文体,其地位和受关注程度丝毫不受影响。 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附录的第二部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中,提到了阅读材料除了课本外,还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这对于小学生童话阅读方向起了非常明确的指导作用:世界经典童话作品不仅要阅读,我国现当代优秀童话作品也要阅读。由此可见,童话阅读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读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童话教学偏重说教功能,未能结合儿童认知规律。 童话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然而,目前我国对于童话教学的定位仅仅用来培训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这样一来,使得童话教学中童话作品的人文内涵被忽视,仅仅注重思想道

浅谈童话教学策略

浅谈童话教学策略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教学的内容十分吸引学生的喜爱,但是我们并不能简单的把它作为故事讲解,需要让学生明白故事背后的含义。因而在童话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童话语言优美、明快、自然,语言反复,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如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为童话配音朗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等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在自我朗读中也会有所感悟,同时也就有利于学生的语感等各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分角色朗读在很多童话故事中都非常适用。比如在学习《三袋麦子》一课时,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小猪、小牛、小猴、土地公公等角色的恰当语气。再如《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让学生分角色读小红狐、小木偶、熊警官的话,同时还知道学生注意他们的表情,甚至眼神等。进入角色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体会人物的心情,把握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就水到渠成了。多种形式朗读可以让全班都参与进来,给每位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朗读中,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提高朗读能力,更好的帮助学生品味并实践童话语言的情感美和形式

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创设轻松的氛围,通过表演学习童话。 由于童话这种文学题材极富儿童情趣和幻想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活泼,与其他体裁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的方式应发挥童话的特殊优势。表演作为童话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全班学生的参与性,为每一位学生营造了表现自我的宽松的氛围。在这样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童话表演,不但能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训练;而且在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儿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童话《小木偶的故事》,讲了一个只会笑的小木偶的三次遭遇,最后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笑在生活中很重要,可是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课文写小木偶的三次经历生动具体,又有人物的表情、对话,所以很适合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学习课文。有教师进行了这样一个尝试,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确立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儿童以玩的心态接受童话作品,由游戏走向文学,追求快乐的体验,使儿童生活在幻想、乐观和浪漫中,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潜移

【K12学习】关于童话故事的教学设计

关于童话故事的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4、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5、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1、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3、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4、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5、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6、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口语交际〗 1、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⑴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⑵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⑶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