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_纳米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水性聚氨酯_纳米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水性聚氨酯_纳米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第27卷第4期2010年4月

精细化工

FI NE C H E M I CAL S

Vo.l 27,No.4Ap r .2010

功能材料

收稿日期:2009-10-29;定用日期:2009-12-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3055,20876093);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沈一丁(1957-),男,陕西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精细高分子、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合成等研究,电话:029-********,E -m ai:l 0706026@s u st .edu .cn 。

水性聚氨酯/纳米SiO 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沈一丁,刘 敏,赖小娟,王 磊

(陕西科技大学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首先合成内交联的W PU 预聚体,以KH 550为偶联剂,加入亲水性的纳米Si O 2(A 200),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合成了一种水性聚氨酯/纳米S i O 2杂化材料(W PUNS)。通过FT IR 、TG 、D SC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对W PUN S 的结构和膜性能进行了研究,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法测试了杂化乳液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并用TE M 对乳液形貌进行了观察。红外分析表明,W PU 大分子和A 200之间形成了化学键,粒径和乳液形貌观察显示了PU 大分子包裹A 200粒子形成了复合粒子结构。当w (A 200)由0增大到2%时,粒径由79 9nm 增至139 9nm ,膜的拉伸强度由6 32M Pa 增加到20 46M Pa ,吸水率由28 3%降低到6 3%,硬度亦相应提高。TG 分析表明,A 200的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热性。DSC 表明,A 200的加入使硬段T g 向高温扩展。关键词:水性聚氨酯;纳米Si O 2;KH 550;交联;溶胶-凝胶;功能材料

中图分类号:TQ 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14(2010)04-0318-06

Preparati on and Perform ance ofW aterborne

Polyurethane /Nano sized Silica Hybri ds

S H E N Y i ding ,LIU M i n ,LA I X iao juan ,WANG Le i

(K ey Laboratory of A ux iliary Che m istry &T ec hno logy for Che m ical Industry,M inistry of Educa tion ,Shaanx i Uni versity of S cience &T echnology,X i an 710021,Shaanx i ,Ch i na)

Abstract :The po lyurethane prepo ly m er w as syn t h esized ,and hydroph ilic nano sized silica (A200)w as

added to the prepo l y m er w ith KH 550as a coup li n g agen ,t then a w aterborne po l y urethane /nano silica hybrids(W PUNS)w as ob tained by a so l ge l process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 m ance of the WPUNS fil m s were i n vestigated by FT I R ,TG,DSC and physica l m echan ica l testing .The partic 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W PUNS hybrid e m ulsi o n were ana l y zed by a dyna m ic li g ht scatter (DLS ).The m orphology o f e mu lsi o n w as observed by the T rans m ission E lectr on M icr oscope (TE M ).The FT I R analysis indicates the for m ati o n o f che m ical bond bet w een W P U and A200.TE M i m ages d isp lay that A 200particles w ere encapsulated by PU m acro m olecu les and for m ed a co m posite partic le str ucture .A s the m ass fraction o fA200i n creased fro m 0to 2%,the particle size i n creased fro m 79 9n m to 139 9nm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o f the fil m s increased fr o m 6 32MPa to 20 46M Pa .The w ater absorption decreased fro m 28 3%to 6 3%,and t h e hardness w as a lso i m pr oved .The TG resu lt i n dicates that A 200can i m prove the ther m a l stability of W PUNS.DSC show s that T g of the hard seg m en t of po l y urethane ex tends to a high te m perature because of A200.Key w ords :wa ter bor ne po l y urethane ;nano sized silica ;KH 550;crosslinking ;sol ge;l functi o na l m aterials

Foundation ite m s :Pro j e ct supported by the Nati o na lNatura l Science Foundation o f China(GrantN o .

50673055,20876093);Th is pro 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Graduate I nnovati o n Fund of Shaanx i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 l o gy

近年来,关于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引起重视[1-3],在众多的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中,水性聚氨酯(W P U)与纳米S i O2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由于S i O2分子中存在着不同状态的羟基可与聚氨酯中的基团发生键合作用,改善聚氨酯的性能,如提高涂膜的硬度、韧性、致密性、耐摩擦性、耐热性、抗腐蚀性等性能[5-6]。同时纳米S i O2在涂膜干燥时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对于提高膜的防水性、耐老化、膜的光洁强度也具有显著作用[7-8]。

由于纳米S i O2的团聚作用,使其在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稳定和分散比较困难[9],产生相分离现象对涂层的性能亦会造成不利影响,造成了其在分子水平上的改性工作十分困难。本文首先制得一种内交联的W P U预聚体,利用有机硅氧烷(KH550)充当有机-无机网络的偶联剂,再加入亲水性纳米S i O2 (A200),通过溶胶-凝胶过程[10-11]合成了水性聚氨酯/纳米Si O

2

杂化材料(WPUNS)。KH550既可以同聚合物分子的官能团反应,同时也可以同A200表面的OH基团反应,起到表面改性的作用,从微观角度进行纳米复合。通过FT I R、TG、DSC、物理机械性能等测试对W PUN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考察,系统研究了A200对W PUNS杂化乳液粒径及W PUNS胶膜硬度、耐热性、耐介质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 1 试剂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 PDI)、四氢呋喃醚(PTMG1000)、二羟甲基丙酸(DM P A),均为工业品,广东盛方化工有限公司;三羟甲基丙烷(TMP),CP,北京化工厂;N 甲基吡咯烷酮、1,4 丁二醇(BDO), AR,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有机硅烷偶联剂(KH550),工业品,济南赢创化工有限公司;亲水性气相S i O2(A erosil200),工业品,德国Evonik degussa 化工公司;三乙胺(TEA),AR,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CP,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Aerosil200(A200)的主要技术指标:比表面积200m2/g,平均粒径12nm,w(S i O2)!

99 8%。

1 2 水性聚氨酯树脂/纳米Si O2杂化乳液的合成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计量PT MG1000,升温至120?,真空脱水2h。然后加入计量的IPDI、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两滴,80?预聚反应2~3h,降温至70?后,加入计量的D M PA(溶解于N 甲基吡咯烷酮)、B DO、TMP扩链反应2h,降至室温,在预聚体中加入KH550进行封端反应0 5h,再加入A200(溶解于N 甲基吡咯烷酮,超声分散)和TE A 反应1h。将预聚体转移至高速剪切机中,慢慢加水高速乳化(自乳化法),得合成乳液。

1 3 乳胶膜的制备

将水性聚氨酯杂化乳液倒入聚四氟乙烯板中,放入25?恒温干燥箱中,直至涂膜彻底干燥,放入烘箱中40?烘24h,得到水性聚氨酯/纳米S i O2 (W P UNS)乳胶膜。

1 4 W PU/纳米Si O2复合材料(W P UNS)的性能

测试

1 4 1 结构和性能表征

红外测试:采用VECTOR-22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B r uker公司)测试。

乳液粒径的测定和形貌观察: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LS)测量乳液的粒径及粒径分布,乳液形貌由J E M-200C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J EOL公司)观察。

热失重分析(TG):采用德国Netzsch热失重分析仪TG-209F1进行,升温速率为10?/m i n,气氛为N2,温度测试范围为25~650?。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在德国Netzsch200 PC差示扫描量热仪上进行,升温速率为10?/m i n,液氮冷却,扫描温度范围-150~150?。

1 4

2 物理机械性能

耐介质性:将制备好的乳胶膜浸入蒸馏水或#w (乙醇)=50%?乙醇中,24h后,用滤纸吸干乳胶膜表面的液体,分别称得浸入前后的质量W1、W2,则计算吸水率和吸乙醇率:

吸水率(吸乙醇率)/%=

W2-W1

W1

%100

硬度:铅笔硬度:根据GB/T67391996涂膜铅笔硬度测定;摆杆硬度:根据GB/T17301993标准测试。

力学性能:采用台湾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GT-U55型多功能材料实验机测试其拉伸强度(M Pa)及断裂伸长率(%)。

1 5 反应机理和溶胶-凝胶过程

反应机理和溶胶-凝胶过程见图1。

&

319

&

第4期沈一丁,等:水性聚氨酯/纳米S i O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图1 W PU /纳米S i O 2杂化乳液的合成及溶胶-凝胶过程F i g .1 So l ge l process o f wa terborne PU /nanosilica hybr i d co m pos i tes

2 结果与讨论

2 1 红外分析

图2为水性聚氨酯/纳米S i O 2杂化材料合成过

程中预聚体的红外光谱。

图2 A 200改性前后的W PU 预聚体的红外光谱分析F ig .2

FT I R spec tra of W PU prepo l ym er before and a fter reacti ng w it h A 200

3310c m -1

处为氨基甲酸酯键中的N H 键的

伸缩振动峰,2980~2850c m -1

为C H 3、C H 2、C H 伸缩振动吸收峰,1690c m -1

为氨基甲酸酯的C O 伸缩振动吸收峰,可知反应形成了聚氨酯结构。加入KH 550后,2226c m -1附近的 NCO 伸缩振动峰发生明显变化, NCO 伸缩振动峰消失,说明

KH 550上的 NH 2与聚氨酯预聚体的端 NC O 发

生了化学反应,消耗了 NCO 基团,在加入A 200改性后,1080c m -1

附近的吸收峰变宽且增强明显,可以推断出气相S i O 2的S i O S i 与C O C 叠加的结果,而A200在3400c m -1

附近的 OH 伸缩振动吸收峰(S i OH )由于太小,则被N H 键的伸缩振动掩盖。

2 2 乳液粒径/粒子形貌观察

图3是W P U 和W PUNS 乳液经DLLS 测量的粒径及粒径分布图,(a)A200-0为未加A200的W P U,(b )A200-2为A200质量分数为2%的W P UNS 。纵坐标G (d )为粒径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质量分数。纵坐标C (d)称为累计分布或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某粒径颗粒的质量分数。由图3可知,纯WPU (A 200-0)的平均粒径为79 9nm,且粒径分布范围较窄,而A200-2的平均粒径增为139 9nm 。这可能是加入纳米S i O 2后,通过溶胶-凝胶过程,部分的聚合物大分子和S i O 2表面的 OH 反应,通过化学键合作用,对S i O 2粒子实现了有效的包封,聚合物大分子上的亲水基团使S i O 2粒子在体系中稳定分散,而且S i O 2粒子通过PU 的离子基团(静电斥力)和位阻效应而稳定,从而形成了复合粒子核。相对于聚合物分子自身的缠结作用形成的乳胶粒,粒径明显增大,且分布加宽。

&

320&精细化工 FI N E C H E M I C ALS

第27卷

图4为A200改性前后杂化乳液的TE M分析。由图4可知,和A200-0相比,A200-2的乳液粒径明显增大,同DLLS测量结果一致。在A200-2中, S

i O2粒子没有发现聚集现象。2 3 乳胶膜热分析

图5为W P U和W PUNS的TG曲线。由图5可知,改性前后试样的TG曲线趋势相似,但W P UNS 的热分解温度高于W PU,随着A200质量分数的增加,热失重逐渐减少,表明其耐热性增强。热失重为20%时,各试样对应的温度(T d,1/5)如下:A200-0为235?;A200-0 5为282?;A200-1为300?;A200-2为304?。耐热性的提高一方面是由于无机的纳米S i O2粒子自身的热绝缘作用,另一方面纳米S i O2的加入使有机-无机体之间产生化学键接,形成了Si O S i交联网络结构,体系的交联度提高,耐热性增强。

图5 W PU和W PUNS胶膜的热重曲线

F i g.5 TGA curves o fW PU andW PUNS fil m s

图6为W PU和不同纳米S i O2质量分数W P UNS的DSC曲线。

图6 W PU和W PUNS胶膜的DSC曲线

F ig.6 DSC curves ofW PU and W PUN S fil m s

由热焓变化可知,纯的W P U和改性后的W P UNS都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 g),纯W PU软段的T g在-80?左右(PTMG1000的T g为-88?[12]),硬段的T g在50~60?,加入不同量的纳米S i O2后,DSC显示T g范围有加宽趋势:软段的T g基本不变,硬段的T g向高温扩展。这是由于纳米S i O2的加入,表面的OH与NCO的反应,体系中产生的化学键接及硬段中氢键的存在,都推动了软段和

&

321

&

第4期沈一丁,等:水性聚氨酯/纳米S i O2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硬段的微相分离,促成硬段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表明纳米S i O 2的加入对W P U 的硬段区域增强作用

明显。

2 4 水性聚氨酯/纳米Si O 2杂化材料的物理机械

性能

在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合成时,确定适当的R 值和COOH 含量,改变A 200的质量分数#w (A200)?(占树脂的质量),设计制备出一系列不同S i O 2质量分数的水性聚氨酯杂化材料。由表1可知,w (A 200)由0增加至2%时,W PUNS 膜的拉伸强度由6 32M Pa 增加到20 46MPa ,断裂伸长率降低,吸水率由28 3%降低到6 3%,吸乙醇率亦相应下降,而摆杆硬度由0 46增至0 78,铅笔硬度由B 提高至2H,表明纳米S i O 2的加入,可以改善胶膜的各项物理性能。当w (A200)达3%后,由于纳米S i O 2在聚合物基体中团聚等因素,其物理机械性能反而下降。

表1 纳米S i O 2用量对胶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T able 1 E ffects o f nanosilica on the physical prope rti es of PU

fil m s

w (A 200)

/﹪

拉伸强度/MPa 断裂伸长率/﹪吸水率

/﹪吸乙醇率

/﹪摆杆

硬度铅笔硬度06 32386 4628 340 50 46B 0 59 92339 2122 635 80 60HB 113 68301 5817 131 10 68H 1 517 21272 8511 425 90 73H 220 46246 376 320 30 782H 3

18 02

280 60

12 1

26 8

0 72

H

KH 550的作用是:其一端的 NH 2与有机组分通过官能团的反应产生化学作用,另一端的 OC H 2C H 3水解生成 OH,可以与A200进行缩合反

应,通过KH 550的桥梁作用,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以化学键相连,增加了纳米粒子在聚氨酯基体中的相容性。而且随着w (A200)的提高,有机-无机网络的交联度增大,改善了乳胶膜的力学性能。同时S i O 2本身硬度较高,在乳胶膜中亦可以起一定的补强作用,故其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大,断裂伸长率降低。由于无机体的填充和化学作用,聚合物基体之间的自由体积减少,分子链间的约束程度也增加,水分子和溶剂分子难以渗入到大分子链间进行溶胀,其耐介质性提高。

3 结论

以内交联的WPU 预聚体为基体,KH 550作为有机-无机体系的偶联剂,加入亲水性的纳米S i O 2A200,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合成了一系列高交联度的水性聚氨酯/纳米S i O 2杂化材料(W P UNS)。

(1)对W P UNS 进行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KH 550上的 NH 2与W P U 预聚体上的 NCO 发生

了反应,通过溶胶-凝胶过程,KH 550水解的硅醇基团又同A200表面的 OH 发生了化学反应。

(2)对W PUNS 杂化乳液进行粒径分析和乳液形貌观察,结果表明,聚合物大分子通过化学键接在A200粒子表面吸附和包裹,形成了复合粒子。w (A200)=2%时,杂化乳液的平均粒径由79 9nm 增大到139 9nm 。

(3)TG 分析表明,随着w (A200)的增大,W P UNS 热分解温度升高,耐热性增强。DSC 分析表明,A200的加入使硬段的T g 向高温扩展,推动了软段和硬段的微相分离。

(4)A200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2%时,拉伸强度由6 32MPa 增加到20 46MPa ,相应的断裂伸长率降低,吸水率由28 3%降低到6 3%,吸乙醇率亦相应下降,而摆杆硬度则由0 46增至0 78,铅笔硬度由B 提高到2H 。参考文献:

[1] Zhao C aiX i a ,Zhang W ei De .Preparati on ofw aterborne

pol yurethane nan oco m posites :poly m eri zati on fro m f un cti onali zed hyd roxyapati te[J].E uropean Po l y m er Journa,l 2008,44(7):1988-1995.

[2] M a Xue Y ong ,ZhangW eiD e .E ffects of fl ow er li ke ZnO

nano w h is kers on

t he m echan ica,l

t her m al and an ti b acterial

properti es of w at erborne po l yu ret han e [J ].Po l y m er D egradation and Stab ility ,2009,94(7):1103-1109.

[3] Ju iM i ng Yeh,Ch i a Tseng Yao ,Ch iFa H s i eh,et al .Preparati on,

characteri zati on

and

el ectroche m ical

corros i on

st ud i es

on

env i ron m en tall y friendly w aterborne pol yu ret hane/Na + MM T cl ay nanoco m pos ite coati ngs [J].E uropean Poly m er J ourna,l 2008,44(10):3046-3056.

[4] C hen Guodong ,Zhou Shuxue ,Gu Gu angxi n.M od ificati on of

co ll oidal sili ca on the m echan i ca l p roperti es of acrylic b ased pol yurethane /sili ca co m posites [J ].C oll o i ds and Surf aces A :Physicoche m Eng A s pects ,2007(296):29-36.

[5] M a m unya Y e P ,Shto m pelV I ,Leb edev E V ,et a l .S tructure and

w at er s orp ti on of po l yu ret han e nanoco m pos ites based on organ ic and i norganic co mponents [J].European Pol ym J ,2004,40:2323-2331.

[6] Zhou Shuxue ,W u Li m i n ,Sun Jian ,et a l .The change of the

properti es of acrylic b ased pol yu ret h ane via add ition of n ano s ilica [J].Progress i n Organ i c Coati ngs ,2002(45):33-42.

[7] K i s h ore K Jena ,K V S N R aj u .Synthes i s and charact eriz ati on of

hyperb ran c h ed pol yuret h ane urea/silica bas ed hyb ri d coati ngs [J ].I nd Eng C he m Res ,2007,46(20):6408-6416.

[8] Yang Ch ien H s i n ,L i u Feng J ii n ,Li u Yun Peng ,e t al .H ybri ds of

co ll oidal s ili ca and w aterborne pol yu ret h ane[J].Journ al of Colloi d and In terface S ci en ce ,2006,302(1):123-132.

(下转第357页)

&

322&精细化工 FI N E C H E M I C ALS

第27卷

(OH)3,La2O2C O3和La2(CO3)3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La2O2CO3对提高催化剂性能是有利的[13]。这也揭示热效应只是低温OC M反应的外在原因,催化剂组成以及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才是低炉温条件下发生OC M反应的内在动因。

低温氧化偶联反应是微型的热循环利用体系,其中OC M生成C2和甲烷的深度氧化生成CO x的强放热副反应共存。能够维持这个体系稳定反应的催化剂必须具有两类催化中心,分别促进OC M和CO x的强放热副反应的发生。这两种反应进行的程度取决于催化反应中生成活性氧物种(从O-2到O2-)的相对数量,一般认为O2-有利于甲烷生成C2,而O2-、O2-2和O-有利于甲烷生成CO x[14]。这两类活性中心数量具有合理的比例,从而维持主副反应的协调进行。CO x的强放热提供局部热点启动OC M反应,同时提供热量促进OC M及其副反应顺利进行。另外,催化剂必须有适量的活性位促进甲烷选择氧化,从而产生价值更高的C2碳氢化合物。目前两类活性位的定性和定量仍需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Sr CO3/La2O2C O3具有较好的低温OC M催化活性,? La2O2CO3,( La2O2CO3和Sr C O3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两种活性位,分别促进OC M反应生成C2和甲烷的深度氧化生成C O x,其中后者为更强的放热反应,强放热提供局部热点,这些热点可以启动OC M反应,同时提供热量促进自身OC M正副反应的顺利进行。两种活性位具有合适的比例,促进了OC M和CO x的强放热副反应的协调进行,进而维持了OC M热循环利用体系的稳定。另外,Sr CO3作为助剂抑制了甲烷的过度氧化生成CO x,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2的选择性。

参考文献:

[1] K ooh A,Dubo i s J L,M i m oun H,et a l.Ox i dati ve coupli ng of

m ethane:m axi m izi ng the y i el d of coup li ng products under co feed operati ng conditi ons[J].C at al Today,1990,6:453-462.

[2] 丁大为,季生福,王 开,等.B a CO3/La2O3催化剂低温甲烷氧

化偶联及床层热点效应[J].天然气化工,2008,33(4):6-12.

[3] Hug ill J A,T ille m ans F W A,D ij kstra J W,et al.Feasi b ili ty st udy

on t he co gen erati on of et hy l ene and electricity through oxidati ve coupli ng of m et h ane[J].App l Th er m Eng,2005(25):1259-

1271.

[4] M alekzadeh A,Abedi n iM,Khodadad iA A,et al.C ritica li nfl uen ce

ofM n on l ow te m perat u re catal yti c acti vit y ofM n/Na2WO4/S i O2

catal yst for oxidati ve coup li ng ofm ethane[J].Catal Lett,2002,84

(11):45-51.

[5] W ang J X,Chou L J,Zhang B,e t al.Lo w t e m perat u re selective

ox i dati on of m ethane t o ethane and et hy l en e over Ba CO3/La2O3

catal ysts prepared by u rea co m busti on[J].C at al C o mm un,7 (2006)59-63.

[6] M i ao J W,Song G H,Fan Y N,et a l.Nano perovs k ite type S r T i O3

catal yst for oxi dati ve coup li ng ofm et h ane at l o w te mperat u re[J].

C h i n J Cata,l2005,26(7):533-535.

[7] W ang K a,i J i Shengf u,Sh iXu ej un,e t al.Autot h er m al ox i dative

coupli ng of m et han e on t h e S r CO3/Sm2O3catalysts[J].Catal

C o mm un,2009(10):807-810.

[8] Kaz uh i ko K oyabu,Tos h i yuk iM asu,i Sh i n jiTa m ura,et a l.Syn t hesis

of a ne w ph osphor bas ed on rare eart h oxycarbon ate[J].J A ll oy

C o m pd,2006(408/409/410/411/412):867-870.

[9] Bas m a A A B al bou.l The soli d s t ate reacti on bet w een lan t hanum

ox i de and stronti u m car b onate[J].Ther m o Ch i m i ca A cta,2006 (445):78-81.

[10] 张翠红,黄 伟.CH4、CO2、O2直接合成乙酸的可行性研究

[J].煤化工,2006(2):17-21.

[11] 侯思聪,刘凌涛,寇 元.低温甲烷氧化偶联L i ZnO/La2O3

催化剂[J].物理化学学报,2006,22(8):1040-1042.

[12] W ang L H,Y iX D,W eng W Z,et al.Low te mp erature oxidati ve

coup li ng ofm ethane over a La2O3catal yst[J].Ch i n J of Cata,l

2006,27(8):653-655.

[13] 李 哲,金永漱,颜其洁.氧化镧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不同

制备方法的比较[J].燃料化学学报,1996,24(3):191-196.

[14] Sp i n i cci R,M ari n i a P,Ross i S De,et a l.Ox i dative coup li ng of

m ethane on LaA l O3perovs k it es parti all y substi tuted w i th al kali or

al kali eart h i on s[J].Jou rnal ofM o l ec u lar Catal ysis A:Ch e m ica,l

2001(176):253-265.

(上接第322页)

[9] Rahm an I A,Jafarzadeh M,S i pau tC S.S ynthesis of organo

f un cti ona li zed nanosili ca via a co condensati on m od ification us i ng

g a m i nopropyltri et hoxysilane(APTES)[J].C era m ics

Internati ona,l2009,35(5):1883-1888.

[10] M a Chen Ch iM,SU H sun Yu,Kuan H su Ch i ang,et al.H yd rogen

b ond i ng,crystalli n ity,and m orphological p roperti es of po l y(silici c

aci d)/w aterborne pol yurethane nanoco m pos it es[J].J ournal of

Pol ym er Science,Part B:Po l y m er Physics,2005,43(9):1076-

1089.[11] Ju iM i ng Yeh,Ch i a Tseng Yao,Ch iFa H s i eh,et a l.Prep arati on

and p roperti es of a m i no ter m i n ated an i on ic w aterborne

pol yuret h ane s ilica hyb ri d m aterial s t h rough a sol gel process i n

the absence of an external cat a l yst[J].Eu ropean Pol y m er

Journ a,l2008,44(9):2777-2783.

[12] Schnei d er N S,Pa i k Sung C S.T rans it on beh avi or and phas e

segregation i n TD I polyurethanes[J].Pol ym er Engi neering and

Sci ence,1977,17(2):73-80.

&

357

&

第4期张 军,等:沉淀剂对SrCO3/La2O2CO3上低温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影响及反应中的热点效应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

实验名称: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 水热法属于液相反应的范畴,是指在特定的密闭反应器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水热条件下可以使反应得以实现。在水热反应中,水既可以作为一种化学组分起反应并参与反应,又可以是溶剂和膨化促进剂,同时又是一种压力传递介质,通过加速渗透反应和控制其过程的物理化学因素,实现无机化合物的形成和改进。 水热法在合成无机纳米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如下优势:明显降低反应温度(100-240℃);能够以单一步骤完成产物的形成与晶化,流程简单;能够控制产物配比;制备单一相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得到取向好、完美的晶体;在生长的晶体中,能均匀地掺杂;可调节晶体生成的环境气氛。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热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掌握高温高压下水热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熟悉XRD操作及纳米材料表征。 4.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水热法的原理是:水热法制备粉体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在流体参与的高压容器中进行,高温时,密封容器中有一定填充度的溶媒膨胀,充满整个容器,从而产生很高的压力。为使反应较快和较充分的进行,通常还需要在高压釜中加入各种矿化物。 水热法一般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新配置的凝胶)作为前驱物,他们在加热过程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终导致溶液过饱和并逐步形成更稳定的氧化物新相。反应过程的驱动力是最后可溶的的前驱物或中间产物与稳定氧化物之间的溶解度差。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高压反应釜;烘箱;恒温磁力搅拌器。 实验试剂:无水TiCl4;蒸馏水;无水乙醇。 四.实验过程 1.取10mL量筒, 50mL的烧杯洗净并彻底干燥。 2.取适量冰块放入烧杯中,并加入一定的蒸馏水形成20mL的冰水混合物,用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适中。

纳米材料应用特点

超细微粒、超细粉末,这些其实都是纳米材料的别称。它具有自己的一些性能特点,同时应用范围较广,例如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化工等等行业。本文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应用 由于纳米颗粒粉体具有电、磁、热、光、敏感特性和表面稳定性等性能,显著不同于通常颗粒,故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已经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环境、塑料、造纸、建材、纺织等许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下面为大家例举几个纳米材料的应用实例。 (1)纳米材料的用途十分的广泛,比如目前在许多医药领域使用了纳米技术,这样能使药品生产非常的精细,它直接利用原子或者分子的排布制造一些有特殊功能的药品。由于纳米材料所使用的颗粒比较小,所以这种药品在人体内的传输是相当方便的,有些药品会采用多层纳米粒子包裹,这种智能药物到人体后可直接并攻击癌细胞或者对有损伤的组织进行修复。纳米技术也可以用来监测诊少量血液,通过对人体中的蛋白质的分析诊断出许多种疾病。 (2)在家电方面,选用那么材料制成的产品有许多的特性,如具有抗菌性、防腐抗紫外线防老化等的作用。在电子工业方面应用那么材料技术可以从扩大其

产品的存储容量,目前是普通材料上千倍级的储器芯片已经投入生产并广泛应用。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是可以把电脑缩小成为“掌上电脑”,使电脑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在环境保护领域未来将出现多功能纳米膜。这种纳米膜能够对化学或生物制剂造成的污染进行过滤,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在纺织工业方面通过在原始材料中添加纳米ZnO等复配粉体材料,再通过经抽丝、织布,然后能够制成除臭或抗紫外线辐射等特殊功能的服装,这些产品可以满足国防工业要求。 (3)纳米材料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遗传育种中,该技术能够结合转基因技术并且已经在培育新品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种技术是通过纳米手段将染色体分解为单个的基因,然后对它们进行组装,这种技术整合成的基因产品的成功率几乎可以达到100%。经过实践证明,科研人员能够让单个的基因分子链展现精细的结构,并可以通过具体的操纵其实现分子结构改变其性能,从而形成纳米图形,这样就能使人们可以在更小的世界范围内、更加深的一种层次上进行探索生命的秘密。 (4)纳米材料技术在发动机尾气处理方面的应用,目前有一种新型的纳米级净水剂有非常强的吸附能力,它是一般净水剂的20倍左右。纳米材料的过滤装置,还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一些细菌,使矿物质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有效的保留下来,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直接饮用。纳米材料技术的为解决大气污染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这种技术对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净化的能力是其它技术所不可替代的。 二、特点 当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特性。比方说:被广泛研究的II-VI族半导体硫化镉,其吸收带边界和发光光谱的

(完整版)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一纳米材料的性能 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其中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小粒子尺寸加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其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特性[ 1 ] ,使纳米材料在各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常材料的性能与其颗粒尺寸的关系极为密切[ 2 ] [ 3 ] 。当晶粒尺寸减小时, 晶界相的相对体积将增加,其占整个晶体的体积比例增大,这时,晶界相对晶体整体性能的影响作用就非常显著。此外,由于界面原子排列的无序状态,界面原子键合的不饱和性能都将引起材料物理性能上的变化。研究证实,当材料晶粒尺寸小到纳米级时,表现出许多与一般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和陶瓷超塑性以及特殊的比热、扩散、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烧结等性能。而这些特性主要是由其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久保效应等引起的。由于纳米粒子有极高的表面能和扩散率,粒子间能充分接近,从而范德华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纳米粒子之间、纳米粒子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异常激烈,这种作用提供了一系列特殊的吸附、催化、螯合、烧结等性能。 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从制备手段来分,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 粉碎法、高能球磨法[4]、惰性气体蒸发法、溅射法、等离子体法等。 粉碎法是通过机械粉碎或电火花爆炸而得到纳米级颗粒。 高能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将金属或合金粉碎为纳米级颗粒。高能球磨法可以将相图上几乎不互溶的几种元素制成纳米固溶体,为发展新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惰性气体凝聚- 蒸发法是在一充满惰性气体的超高真空室中,将蒸发源加热蒸发,产生原子雾,原子雾再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失去能量,骤冷后形成纳米颗粒。由于颗粒的形成是在很高的温度下完成的,因此可以得到的颗粒很细(可以小于10nm) ,而且颗粒的团、凝聚等形态特征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溅射技术是采用高能粒子撞击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交换能量或动量,使得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从靶材表面飞出后沉积到基片上形成纳米材料。常用的有阴极溅射、直流磁控溅射、射频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以及电子回旋共振辅助反应磁控溅射等技术。 等离子体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中通过直流放电使气体电离产生高温等离子体,从而使原料溶化和蒸发,蒸汽达到周围的气体就会被冷凝或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超微粒。 2 化学制备方法 化学法是指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 从分子、原子、离子出发制备纳米物质,它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5][6]、化学气相冷凝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沉淀法、冷冻干燥法等。化学气相沉积(CVD)是迄今为止气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一个加热的衬底上,通过一种或几种气态元素或化合物产生的化学元素反应形成纳米材料的过程,该方法主要可分成热分解反应沉积和化学反应沉积。该法具有均匀性好,可对整个基体进行沉积等优点。其缺点是衬底温度高。随着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由此衍生出来的许多新技术,如金属有机化学缺陷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及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等技术。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3

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 10092629 朱晓清 10092632 蒋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热合成方法。 2、掌握晶体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压强是高压釜内填充度、温度的函数,提高压强会提高成核速率,有利于粉体的产生,粉体粒径较小。根据公式(1) P 1 V=nRT (1) P 2=P (2) P=P 1+P 2 =nRT/V+P (3) 式中:P 1 ——T温度时高压釜内空气的压强; P 2 ——T温度时高压釜内水的压强; P——T温度时高压釜内的总压强; P ——T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V——高压釜内气体体积。 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水热温度下,压强的大小依赖于反应器中的原始溶剂的填充度。反应釜内的压强随填充度增大而升高。 ZnO纳米棒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核阶段,第二阶段是生长阶段。具体的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Zn2++2OH-→Zn(OH) 2 (4) (CH 2) 6 N 4 +10H 2 O → 6HCHO + 4NH 3 ·H 2 O (5) NH 3·H 2 O ?NH4++OH- (6) Zn2++4NH 3→Zn(NH 3 ) 4 2+ (7) Zn(OH) 2→ZnO+H 2 O (8) Zn(OH) 42-→ZnO+ H 2 O+2OH- (9) 当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Zn2+的水溶液中,边滴入边搅拌,溶液变浑浊,这是由于有Zn(OH) 2 白色胶体生成(见反应式4),同时六次甲基四胺水解产生的氨水

(见反应式5),作为螯合剂通过和Zn2+结合而形成胺化合物Zn(NH 3) 4 2+(见反应式 7),而溶液中生成的Zn(OH) 4 2-为这个过程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溶液环境下,一 部分的Zn(OH) 2 胶体分解成Zn2+和OH-,当Zn2+和OH-的浓度大到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就会有大量的ZnO 晶核形成,那么最终的晶体生长过程就开始了(见反应式8和9)。 方法一(首选)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超声清洗机,烧杯,水热合成反应釜,鼓风干燥箱,XRD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试剂:铜衬底,丙酮,无水乙醇(C 2H 5 OH,分析纯),去离子水,硫酸锌(ZnSO 4 ·7H 2 O, 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六次甲基四胺(又名HMTA,C 6H 12 N 4 ,分 析纯)。 四、实验步骤: 1、铜衬底的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为了去掉衬底表面的油渍、脏物和表面杂质等,使其表面光亮平滑,避免杂质及缺陷在纳米棒生长过程中对纳米棒的形貌产生影响。具体的清洗过程如下: (1)将大小约为1cm×1cm 的铜衬底放入盛有乙醇的烧杯中,在超声仪中超声 10 分钟。 (2)取出衬底片,放入丙酮中超声10 分钟。 (3)取出衬底片,放入乙醇中超声10 分钟。 (4)最后再用去离子水超声一次,并经流动的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后,用洗耳球 小气流吹干。 2、在铜衬底上制备ZnO纳米棒步骤: 将0.0056 mol硫酸锌溶于35 mL 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同时按Zn2 +与OH-摩尔比值1:8将0.056 mol氢氧化钠溶于35 mL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硫酸锌的溶液中; 持续搅拌10 min 后,将0.50 g六次甲基四胺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10 min; 然后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中,将第一步中清洗的铜衬底垂直放置(如图1所示)。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相关应用

纳米材料的研究属于一种微观上的研究,纳米是一个十分小的尺度,而一些物质在纳米级别这个尺度,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对此类特性进行研究、控制。那么,关于纳米材料的特性及相关应用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例举介绍一下。 一、纳米材料的特性 当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特性。比方说:被广泛研究的II-VI族半导体硫化镉,其吸收带边界和发光光谱的峰的位置会随着晶粒尺寸减小而显著蓝移。按照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控制晶粒尺寸来获得不同能隙的硫化镉,这将大大丰富材料的研究内容和可望获得新的用途。我们知道物质的种类是有限的,微米和纳米的硫化镉都是由硫和镉元素组成的,但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可以获得带隙和发光性质不同的材料。也就是说,通过纳米技术获得了全新的材料。纳米颗粒往往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每克这种固体的比表面积能达到几百甚至上千㎡,这使得它们可作为高活性的吸附剂和催化剂,在氢气贮存、有机合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对纳米体材料,我们可以用“更轻、更高、更强”这六个字来概括。“更轻”是指借助于纳米材料和技术,我们可以制备体积更小性能不变甚至更好的器件,减小器件的体

积,使其更轻盈。如现在小型化了的计算机。“更高”是指纳米材料可望有着更高的光、电、磁、热性能。“更强”是指纳米材料有着更强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和韧性等),对纳米陶瓷来说,纳米化可望解决陶瓷的脆性问题,并可能表现出与金属等材料类似的塑性。 二、纳米材料的相关应用 1、纳米磁性材料 在实际中应用的纳米材料大多数都是人工制造的。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十分特别的磁学性质,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单磁畴结构和矫顽力很高的特性,用它制成的磁记录材料不仅音质、图像和信噪比好,而且记录密度比γ-Fe2O3高几十倍。超顺磁的强磁性纳米颗粒还可制成磁性液体,用于电声器件、阻尼器件、旋转密封及润滑和选矿等领域。 2、纳米陶瓷材料 传统的陶瓷材料中晶粒不易滑动,材料质脆,烧结温度高。纳米陶瓷的晶粒尺寸小,晶粒容易在其他晶粒上运动,因此,纳米陶瓷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高韧性以及良好的延展性,这些特性使纳米陶瓷材料可在常温或次高温下进行冷加工。如果在次高温下将纳米陶瓷颗粒加工成形,然后做表面退火处理,就可以使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 实验目的: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晶相的二氧化钛( 即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 。 实验原理:以无水TiCl4为原料制备出的纳米晶是锐钛矿相的, 而用钛酸四正丁酯制备的纳米晶是金红石相的。两者的晶相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无水TiCl4 中加入水后水解剧烈, 已经直接生成了大量的锐钛矿相TiO2。而钛酸四正丁酯中加入水后, 水解速度较慢, 首先生成锐钛相TiO2, 而生成的锐钛矿相TiO2 颗粒较小, 故其反应的活性较大。在水热反应过程中, 如果保温时间足够长, 就有可能由锐钛矿相完全转变为金红石相。采用本方法制备出的金红石相的TiO2 纳米晶相的过程更简单、反应温度更低。 实验药品,器材 无水TiCl4、钛酸四正丁酯、HCl 溶液(12 mol/L) 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高压反应釜、高速离心机、恒温干燥箱 实验过程:T iO 2 纳米颗粒的制备 (1)以无水TiCl4 为原料取容量为10 mL 的小量筒1 只, 将其放进干燥箱彻底干燥后(因为TiCl4 极易水解)取出, 量取2 mL 的无水TiCl4。把量筒内的无水TiCl4 倒入已经清洗干净、并且已经干燥过的高压反应釜的内衬中。用容量为20 mL的量筒量取20 mL 蒸馏水并快速倒入反应釜的内衬中。反应温度为120 ℃, 时间为5 h 。样品自然冷却后,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冷却, 直接用于XRD 和TEM 的观测。 ( 2)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 用量筒量取2 mL 的钛酸四正丁酯倒入反应釜的内衬后, 以体积比为1 ∶10 量取20 mL 蒸馏水, 将蒸馏水倒入内衬和钛酸四正丁酯混合后放入烘箱中。反应温度为120 ℃, 时间为5 h 。样品自然冷却后,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冷却, 直接用于XRD 和TEM 的观测。 数据记录 参考文献: 夏金德. 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 ,24(2)140- 141. 肖逸帆,柳松. 纳米二氧化钛的水热法制备及光催化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7, 26(3)523-527

Pd 介孔杂化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Pd/介孔杂化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谢乔桥,刘明珠,何建平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1106,E-mail:jianph@https://www.360docs.net/doc/4f5190251.html,)为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本文使用低分子量的酚醛树脂为碳源,F127为模板剂,尿素为N 源,PdCl 2为Pd 源合成催化剂。通过溶剂蒸发诱导自组装法,经热聚合,高温热处理制得金属粒子均匀分散,结构高度有序的N 掺杂Pd/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通过改变尿素的掺杂量以及煅烧温度等条件,寻找出最佳的制备N 掺杂的Pd/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采用X 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表明所制得的N-Pd-OMC 符合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如图1为Pd/介孔杂化碳复合材料的TEM 图,图中可看出复合材料呈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利用旋转圆盘装置,在饱和氧气的0.1mol/L KOH+3mol/L CH 3OH 电解液中,进行了氧还原线性伏安扫描,研究此类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图2为不同煅烧温度N-Pd-OMC 复合材料在0.1mol/L KOH+3mol/L CH 3OH 溶液中的线性扫描曲线,可以看出800℃煅烧条件下的催 化剂具有最优异的电催化性能。 图1Pd/介孔杂化碳复合材料的TEM 图 C u r r e n t /m A Potential/V 图2N-Pd-OMC 在700℃,800℃,900℃,1000℃煅烧条件0.1mol/L KOH+3mol/L CH 3OH 体系中的 线性扫描曲线 Fig.2LSV of N-Pd-OMC composites at 700℃,800℃,900℃,1000℃in the solution of 0.1mol/L KOH+3mol/L CH 3OH

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

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 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类智能型的纳米材料,既具有纳米材料所特有的性质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偶连容量高,又具有良好的磁导向性、超顺磁性类酶催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殊性质,可以在恒定磁场下聚集和定位、在交变磁场下吸收电磁波产热。基于这些特性,磁性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分离和检测等方面。 (一)生物分离 生物分离是指利用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配体与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如抗原-抗体和亲和素 -生物素等)来实现对靶向性生物目标的快速分离。 传统的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沉淀、离心等过程,这些纯化方法的步骤繁杂、费时长、收率低,接触有毒试剂,很难实现自动化操作。磁分离技术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超顺磁性,在外加磁场下纳米颗粒被磁化,一旦去掉磁场,它们将立即重新分散于溶液中。因此,可以通过外界磁场来控制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性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细胞分离、蛋白质分离、核酸分离、酶分离等,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能够高效、可靠地捕获特定的蛋白质或其它生物大分子。此外,由于磁性纳米材料兼有纳米、磁学和类酶催化活性等特性,不仅能实现被检测物的分离与富集,而且能够使检测信号放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通常磁分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1)将要研究的生物实体标记于磁性颗粒上;(2)利用磁性液体分离设备将被标记的生物实体分离出来。 ①细胞分离:细胞分离技术的目的是快速获得所需的目标细胞。传统的细胞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以及密度差异进行分离,如采用微滤、超滤和超滤离心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特异性差,而且纯度不高,制备量偏小,影响细胞活性。但是利用磁性纳米材料可以避免一定的局限性,如在磁性纳米材料表面接上具有生物活性的吸附剂或配体(如抗体、荧光物质和外源凝结素等),利用它们与目标细胞特异性结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细胞分离、分类以及对数量和种类的研究。 磁性纳米材料作为不溶性载体,在其表面上接有生物活性的吸附剂或其它配体等活性物,利用它们与目标细胞的特性结合,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将细胞分离。 温惠云等的地衣芽孢杆菌实验结果表明,磁性材料 Fe3O4 的引入对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没有影响;Kuhara等制备了人单克隆抗体anti-hPCLP1,利用 anti-hPCLP1 修饰的磁纳米颗粒从人脐带血中成功分离了成血管细胞,PCLP1 阳性细胞分离纯度达到了 95%。 ②蛋白质分离:利用传统的生物学技术(如溶剂萃取技术)来分离蛋白质程序非常复杂,而磁分离技术是分离蛋白分子便捷而快速的方法。 基于在磁性粒子表面上修饰离子交换基团或亲和配基等可与目标蛋白质产生特异性吸附作用的功能基团 , 使经过表面修饰的磁性粒子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从生物样品中快速选择性地分离目标蛋白质。 王军等采用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寸磁性Fe3O4粒 子进行表面修饰改性 , 并用其对天然胶乳中的蛋白质进行吸附分离。结果表明 , 乙二胺四乙酸通过化学键合牢固地结合在磁性粒子表面 , 并通过羰基与蛋白质反应, 达到降低胶乳氮含量的目的。 ③核酸分离 经典的DNA/RN分离方法有柱分离法和一些包括沉积、离心步骤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缺点是耗时多,难以自动化,不能用于分析小体积样品,分离不完全。

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碳球

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碳球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09材化(2)班林勋,200930750211 引言 炭微球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密度、高强度、高比表面积以及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碳微球的形状和大小显著影响着其电学性能。 葡萄糖在水热条件下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炭微球的增长似乎符合LaMer 模型(见图1),当0.5 mol·L-1 的葡萄糖溶液在低于140 C 或反应时间小于1h 时不会形成炭球,在此条件下反应后溶液呈橙色或红色并且粘度增强,表明有芳香族化合物和低聚糖形成,这是反应的聚合步骤。当反应条件为0.5 mol·L-1、160℃、3h 时开始出现成核现象,这个碳化步骤可能是由于低聚糖之间分子间脱水而引起的交联反应,或者在先前步骤中有其它大分子的形成,然后形成的核在溶液中各向同性生长所致。从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如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直接影响炭球的粒径分布,其中反应时间对颗粒粒径影响很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这些纳米炭球粒径从150nm(最初核的大小,实验所得到的最小的尺寸)生长到1500 nm。 由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炭球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实验过程中没有引入任何引发剂以及有毒溶剂,制备得到的炭球粒径均匀,大小可控,同时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表面反应活性,可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诊断以及药物传输领域,也可以作为制备核壳结构材料或者多孔材料的模板等等,具有令人欣喜的应用前景。 图1 水热法形成炭球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葡萄糖,去离子水,95%乙醇,50mL 高压反应釜,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抽滤装置(有机滤膜),滤纸,玻璃棒 1.2 纳米碳球的制备 纳米碳球的制备参见文献[1]。用电子天平称取 6g 葡萄糖放入50mL 反应釜内衬(图2)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取35mL 去离子水(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0.952 mol·L -1 )加入到上述反应釜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葡萄糖全部溶解,然后装入反应釜中,用扳手拧紧反应釜,放入烘箱中。设定反应条件为:温度 180?C ,反应时间 4~12 h 。待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取出反应釜,将釜内黑褐色溶液抽滤(用40 um 有机滤膜),并及时清洗反应釜内衬,抽滤时用去离子水和 95% 乙醇清洗至滤液为无色。将样品用滤纸包好放入干燥箱中70℃干燥 4h 。收集样品,称重并计算产率。 图2 反应釜实物与结构示意图 1.3 纳米碳球的表征 1.3.1 X-射线衍射分析 测定所制备碳球的晶型以判断该碳球所属的类型(如普通碳还是石墨型碳) 1.3.2 红外光谱分析 测定碳球的活性官能团,表征不同制备条件下得到的碳球活性官能团变化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数据 实验最终制备得到的纳米碳球的质量为 0.1255 g ,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 C 6H 12O 6 6C+6H 2O 可得产率23%.5100%4 .21255.0100%理论产率实际产率ω=?=?=

纳米材料的一种制备方法

固液界面反应一水热晶化法制备二氧化锡纳米颗粒 一、简介 水热晶化法: 水热晶化法是合成无机纳米材料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装置简单,只需衬有聚四氟乙烯内胆的高压釜和加热设备(例如鼓风烘箱、油浴锅等)即可。在高温与溶剂自生高压的条件下,体系能够模拟自然界的成矿过程。水热晶化法的特点是适用范围广,可以用来制备各种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等无机纳米材料。生产成本低,合成的材料纯度高,结晶度好。可以通过调节溶剂、物料配比、体系的pH值、有机添加剂等参数达到对粒径、形貌、结构的控制。 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也常常运用水热晶化法。Chiu等人使用2-propanol 与蒸馏水作为混合溶剂,SnCl4?5H2O为锡源,在碱性条件下(pH=12)水热合成了3nm的SnO2纳米颗粒。Guo等人使用水热晶化法,通过调节SnCl4和NaOH的摩尔比,即体系的pH值,控制合成出空心微球、中空核-壳微球和纳米颗粒三种形态的二氧化锡。水热过程中,不同的结构导向剂也能控制二氧化锡的形貌结构。例如,Guo等人同样使用SnCl4玩为锡源,在CTAB模板剂的作用下,水热获得了棒状纳米二氧化锡。而Han等人换用环六亚甲基四胺作为结构导向剂,依旧使用SnCl4作为锡源,水热合成了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锡微球。Sun等人使用PVP(MW=30000)作为结构导向剂,并换用SnC12?2H2O作为锡源,双氧水预处理后,水热获得了蒲公英状二氧化锡。 在各种结构导向剂中,油酸分子由于能在颗粒表面选择性吸附,从而可以有效地引导各种结构的形成,并对纳米微粒起到稳定保护作用。 固液界面反应: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通常会发生氧化、水解、沉淀等各种化学反应。利用在两相界面发生的化学反应来控制材料的合成引起了一定的关注。Kang等人利用水相与油相界面Sn2+的氧化反应制备出了不同粒径大小的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由于水-油界面的存在,产物的结晶度比较高,尺寸分布也较窄。Deng等人使用PVP(MW=30000)作为保护试剂,乙二胺作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室温下,利用单质锡块与水的界面发生的氧化反应,获得了由约3.8nm的纳米晶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球。纳米球的直径约为30nm,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Wang 等人基于liquid-solid-solution(LSS)相转移原理合成了一系列纳米材料,其实也利用了界面间的化学反应。在这些利用界面反应控制纳米材料合成的文献中,有些纳米材料的制备其实也运用了水热晶化过程,综合利用了界面反应与水热晶化两者在材料控制合成方面的优势。 金属油酸盐是一种合成无机纳米材料比较理想的有机前驱物,它不能溶解于水或一些低碳醇(如乙醇)中,而会形成固液界面相。对于油酸锡而言,它又易发生水解反应。所以在本章中使用油酸锡作为锡源,利用固液界面反应-水热晶化过程来制备二氧化锡纳米材料。并且在油酸锡的水解过程中,可生成目前较受关注的油酸表面修饰结构导向剂。 二、实验步骤 所有原料均未作任何纯化处理,直接使用。首先,10mL去离子水中溶解

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分类及特性,并对纳米材料在化工、生物医学、环境、食品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纳米材料;分类;特性;应用;发展 1 引言 有科学家预言, 在21 世纪纳米材料将是“最有前途的材料”, 纳米技术甚至会超过计算机和基因学, 成为“决定性技术”。国际纳米结构材料会议于1992 年开始召开(两年一届) , 并且目前已有数种与纳米材料密切相关的国际期刊。德国科学技术部预测到2010 年纳米技术市场为14 400 亿美元, 美国政府自2000 年 克林顿总统启动国家纳米计划以来, 已经为纳米技术投资了大约20 亿美元。同时, 欧盟在2002~2006 年期间将向纳米技术投资10 多亿美元。日本2002 年的纳米技术开支已经从1997 年的1. 20 亿美元提高到7. 50 亿美元。 2 纳米材料及其分类 纳米材料(nano- material)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粒子尺寸范围在1-100 nm 之间,它是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根据三维空间中未被纳米尺度约束的自由度计,将纳米材料大致可分成四种类型,即零维的纳米粉末(颗粒和原子团簇)、一维的纳米纤维(管)、二维的纳米膜、三维的纳米块体。 3 纳米材料的特性1 3.1 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晶粒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更小时, 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 使其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及熔点等与普通粒子相比都有很大变化。如银的熔点约为900℃, 而纳米银粉熔点仅为100℃, 一般纳米材料的熔点为其原来块体材料的30%~50%。 3.2 表面效应 纳米晶粒表面原子数和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变化。纳米晶粒的减小, 导致其表面热、表面能及表面结合能都迅速增大, 致使它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如日本帝国化工公司生产的T iO2平均粒径为15 nm , 比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热学特性 【摘要】:纳米材料的应用及其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热容,晶格参数,结合能,内聚能,熔点,溶解焓,溶解熵及纳米材料参与反应时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等方面对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质的研究进行阐述,并对纳米材料热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热学特性发展前景 【正文】: (一)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一种既不同于晶态,又不同于非晶态的第三类固体材料,通常指三维空间尺寸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 1 n m~1 0 0 n m)的固体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处于粒子表面无序排列的原子百分比高达l 5 ~5 0 %。纳米粒子的这种特殊结构导致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高浓度界面及原子能级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不同于常规块体材料和单个分子的性质,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得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具有特殊性,纳米材料的各种热力学性质如晶格参数,结合能,熔点,熔解焓,熔解熵,热容等均显示出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可见,纳米材料热力学性质在各方面均显现出与块体材料的差异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热学特性 一热容 1996年,在低温下测定了纳米铁随粒度变化的比热,发现与正常的多晶铁相比,纳米铁出现了反常的比热行为,低温下的电子比热系数减50 %。1998年,通过研究了粒度和温度对纳米粒子热容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预测热容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过剩的热容并不正比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当比表面远小于其物质的特征表面积时,过剩的热容可以认为与粒度无关。2002年,又把多相纳米体系的热容定义为体相和表面相的热容之和,因为表面热容为负值,所以随着粒径的减小和界面面积的扩大,将导致多相纳米体系总的热容的减小,二.晶格参数,结合能,内聚能 纳米微粒的晶格畸变具有尺寸效应,利用惰性气体蒸发的方法在高分子基体上制备了1. 45nm 的pd纳米微粒,通过电子微衍射方法测试了其晶格参数,发现Pd 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结合能的确比相应块体材料的结合能要低。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Pd 纳米微粒在热力学平衡时的稳定结构,并计算微粒尺寸和形状对 晶格参数和结合能的影响,定量给出形状对晶格参数和结合能变化量的贡献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形状下,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随着微粒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在一定尺寸时,球形纳米微粒的晶格参数和结合能要高于立方体形纳米微粒的相应量。 三纳米粒子的熔解热力学 熔解温度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几乎所有材料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化学性能都是工作温度比熔解温度( T /Tm )的函数,除了熔解温度外,熔解焓和熔解熵也是描述材料熔解热力学的重要参量;熔解焓表示体系在熔解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而熔解熵则是体系熔解过程中熵值的变化。几乎整个熔解热力学理论就是围绕着熔解温度,熔解熵和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合成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1) 摘要 (1) 关键词 (1) The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nanomaterials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 (1) 1.1纳米粉体的湿化学法制备 (1) 1.2纳米粉体的化学气相法制备 (2) 1.2.1气体冷凝法 (2) 1.2.2溅射法 (2) 1.2.3真空蒸镀法 (2) 1.2.4等离子体方法 (3) 1.2.5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LICVD) (3) 1.2.6爆炸丝方法 (3) 1.2.7燃烧合成法 (3) 1.3纳米薄膜的化学法制备 (4) 1.4纳米单相及复相材料的制备 (4) 2纳米材料的物理法制备 (5) 2.1纳米粉体(固体)的惰性气体冷凝法制备 (5) 2.2纳米粉体的高能机械球磨法制备 (5) 2.3纳米晶体非晶晶化方法制备 (6) 2.4深度塑性变形法制备纳米晶体 (6) 2.5纳米薄膜的低能团簇束沉积方法(LEBCD)制备 (6) 2.6纳米薄膜物理气相沉积技术 (6) 3纳米材料的应用展望 (7) 4 总结 (7) 参考文献 (8)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纳米粉体、块体及薄膜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方法制备。从纳米材料合成和制备的角度出发,较系统的阐述了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及固相法合成与制备纳米材料;并介绍了纳米材料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关键词纳米材料,合成,制备 The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nanomaterials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cent years in the field of nanometer material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some of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cluding nano powder, bulk and thin film materials preparati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no material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synthesis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preparation of nanometer materials, including gas phase, liquid phase method and solid phase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of nano materials;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high-tech prospects. Keywords nano materials, synthesis, preparation 引言 纳米材料是晶粒尺寸小于100nm的单晶体或多晶体,由于晶粒细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数多于晶粒内部的,即产生高浓度晶界,因而使纳米材料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如强度硬度增大、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电阻低热导率等。正是因为纳米材料具有这些优良性能,因此纳米材料在今后一定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地阐述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以及应用,以获得对纳料材料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1] 纳米材料的制备科学在当前纳米材料科学研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新的材料制备工艺和过程的研究与控制对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包括粉体、块体及薄膜材料的制备。 1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 1.1纳米粉体的湿化学法制备 湿化学法制备工艺主要适用于纳米氧化物粉体,它具有无需高真空等苛刻物理条件、易放大的特点,并且得到的粉体性能比较优异。 上海硅酸盐所在采用共沉淀法、乳浊液法、水热法图等湿化学法制备氧化错

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表征教学总结

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表征 纳米科技作为21世纪的主导科学技术,将会给人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的工业革命。纳米科技使我们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纳米材料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应用的基础。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对纳米材料的组成、结构、形态、尺寸、排列等的控制,以制备符合各种预期功能的纳米材料。 低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在各个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而受到国内外许多科研小组的广泛关注。钒氧化物纳米材料因为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传感特性及电子传导特性而成为研究低维纳米材料物理化学现象的理想体系。尤其是对钒氧化合物纳米线、纳米带、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日益深入。另外,稀土正硼酸盐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能、电磁性能引起了广大科研小组的浓厚兴趣,是低维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内容。 1.绪论 1.1纳米材料的发展概况 早在60年代,东京大学的久保良吾(Kubo)就提出了有名的“Kubo效应”, 认为金属超微粒子中的电子数较少,而不遵守Femri统计,并证实当结构单元变得比与其特性有关的临界长度还小时,其特性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干净的超微粒子的制取及研究,“Kubo效应”理论日趋完善, 为日后纳米技术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人们对纳米颗粒的结构、形态和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描述金属微粒费密面附近电子能级状态的久保理论日趋完善,并且用量子尺寸效应成功地解释了超微粒子的某些特性[3]。最早使用纳米颗粒 制备三维块体试样的是德国萨尔兰大学教授H.Gletier,他于1984年用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法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晶Pd、cu、Fe等[4],并从理论及性能上全面研究了相关材料的试样,提出了纳米晶材料的概念,成为纳米材料的创始者。1987年美国Argon实验室sigeel博士课题组用相同方法制备了纳米陶 瓷TIOZ多晶体。纳米技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得到了长足发展,并逐步成为一个纳米技术体系。1990年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 召开,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正式提出了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3

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 xxxx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热合成方法。 2、掌握晶体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压强是高压釜内填充度、温度的函数,提高压强会提高成核速率,有利于粉体的产生,粉体粒径较小。根据公式 (1)P1V=nRT (1)P2=P0(2) P=P 1+P 2=nRT/V+P0(3) 式中:P1——T温度时高压釜内空气的压强; P 2——T温度时高压xx的压强; P——T温度时高压釜内的总压强; P 0——T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V——高压xx气体体积。 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水热温度下,压强的大小依赖于反应器中的原始溶剂的填充度。反应釜内的压强随填充度增大而升高。

ZnO纳米棒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成核阶段,第二阶段是生长阶段。具体的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Zn2++2OH-→Zn(OH)2(4)(CH 2) 6N 4+10H 2O →6HCHO + 4NH 3·H 2O (5) NH 3·H 2O ?NH4++OH- (6) Zn2++4NH 3→Zn(NH 3) 42+ (7)Zn(OH) 2→ZnO+H 2O (8)Zn(OH) 42-→ZnO+ H

2O+2OH- (9)当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Zn2+的水溶液中,边滴入边搅拌,溶液变浑浊,这是由于有Zn(OH) 2白色胶体生成(见反应式4),同时六次甲基四胺水解产生的氨水(见反应式5),作为螯合剂通过和Zn2+结合而形成胺化合物Zn(NH 3) 42+(见反应式7),而溶液中生成的Zn(OH) 42-为这个过程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溶液环境下,一部分的Zn(OH) 2胶体分解成Zn2+和OH-,当Zn2+和OH-的浓度大到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就会有大量的ZnO 晶核形成,那么最终的晶体生长过程就开始了(见反应式8和9)。 方法一(首选)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超声清洗机,烧杯,水热合成反应釜,鼓风干燥箱,XRD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试剂: 铜衬底,丙酮,无水乙醇(C 2H 5OH,分析纯),去离子水,硫酸锌(ZnSO 4·7H 2O,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六次甲基四胺(又名HMTA,C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杨旭 应化一班 学号05 1摘要 今天,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一种完全新型的材料——纳米材料,并且预言,纳米材料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小小的纳米材料进入世界上众多科学家的眼中呢?我想纳米材料的性质无疑起了重大的作用,首先它们十分细小,也因此拥有了巨大的比表面积,这点是任何催化剂材料所不能比拟的;其次它的性质也较其他材料更加的特殊,因为上述的两项原因,纳米材料更加让世界的科学家为止倾倒。 对于纳米材料,首先顾名思义是因为其尺寸的原因称之为纳米材料,然而它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让我们不能忽视着小小的纳米材料,正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样,一切的原因还是要从其不同于别的材料的性质开始讲起。 2正文 2.1纳米材料的性质 纳米结构是以纳米尺度的物质单元为基础按一定规律构筑或营造的一种新体系。它包括纳米阵列体系、介孔组装体系、薄膜嵌镶体系。目前对纳米阵列体系的研究集中在由金属纳米微粒或半导体纳米微粒在一个绝缘的衬底上整齐排列所形成的二位体系上。而纳米微粒与介孔固体组装体系由于微粒本身的特性,以及与界面的基体耦合所产生的一些新的效应,也使其成为了研究热点,按照其中支撑体的种类可将它划分为无机介孔复合体和高分子介孔复合体两大类,按支撑体的状态又可将它划分为有序介孔复合体和无序介孔复合体。在薄膜嵌镶体系中,对纳米颗粒膜的主要研究是基于体系的电学特性和磁学特性而展开的。美国科学家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几百只单壁纳米碳管组成晶体索“Ropes”,这种索具

有金属特性,室温下电阻率小于0.0001Ω/m;将纳米三碘化铅组装到尼龙-11上,在X射线照射下具有光电导性能, 利用这种性能为发展数字射线照相奠定了基础。 复合氧化物一维和零维单晶纳米材料稀土纳米材料 2.1.1 体积效应 体积效应又称小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导电子的de Broglle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波长等物理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周期性的边界将被破坏,熔点、磁性、光吸收、热阻、化学性质、催化性等于普通粒子相比都有很大变化,这就是纳米粒子的体积效应,该效应大大扩充了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范围,为纳米粒子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新领域。 2.1.2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长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也就是随着粒径的变小,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所占的比例急剧增大。纳米晶粒减小的结果,导致其表面积、表面能及表面结合能都迅速增大,具有不饱和性质、致使它表现出很高的活性。 2.1.3量子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指的是微粒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能级变为分立能级,吸收光谱闭值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纳米材料中处于分立的量子化能级中的电子的波动性带来了纳米材料的一系列特殊性质,如强氧化性和还原性、特异性催化和光催化性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