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人生第一苦

——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

——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

——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

——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

——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

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

——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

——怨恨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

——五阴过盛苦。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人的一生苍桑变换,有觞筹交措时的喧嚣扰嚷,也有曲终人散后的孤独落寞。有生的疼痛,有老的哀伤,有病的愁苦,有死的悲恸。爱别离,就会怨长久。求不得,所以放不下。人世沉浮,每一个人都是一曲曲听也听不完唱也唱不尽的生命骊歌。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因而只能以坦然的心情去接受。乐观,不畏惧。生活便会美好许多。

爱别离,也有不得以而为之的苦恼。爱着便会希望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当然会是一件苦心的事,亲人的别离,爱人的别离,

友人的别离,都是苦闷的事情。可是我们要努力,要让分别变为相聚。这其间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美丽而有意义的过程。

怨,不是一件好事情,是苦。怨的时间长,便更苦。因而无论人生变得如何的不顺意,都要放开心胸,不要有太长的报怨。怨是一块坚硬的石头,横埂在心间,不放下,你会发现,因为这怨恨,自己的人生便处处有绊脚的石头。

求,本是一件好事,求学,求财,求事业,求姻缘,求……求的事情越多,说明人的欲望也就越大,但我们无论求什么,都要有一个度,不要超过这个度,超过了就会与预想的结果背道而驰。求得越多,人会变得渐渐不满足,总是不满足,人便会有贪念,贪得无厌便为大祸了。其实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需求,只是大小和多少不同而已,我喜欢那些淡泊名利地位和金钱的人,他们不是无所求,只是不贪婪,不虚妄,活得自然而潇洒,隐隐透露出侠者风,雄筋傲骨,处世泰然。这样的人是最值得敬重的人。放,许多人都很难做到,会有不舍,有留恋,有依赖,有惦念,有长长岁月里曾经鼓荡荡的激越豪情。你的放不下,我的放不下,我们的放不下,也正是世人的放不下。其实,人世有代榭,就像花儿有枯萎,什么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是人有一样太珍贵的东西,就是感情。这虚幻的事物,让人终身纠结,一切都缘于此,有大智者,必已早看明白这尘世,所以,不苦也不恼,索性顺着这世界。求不得便不求,放不下,便不放。反正,总有世事清明和悦自由的一天。

我爱在这尘世上轻漫地走,远远地端祥,像隔着有雾的花朵。生活并不完美,但是也并不悲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开心、更纵情地投入生活吧!

人生八苦

一、生苦——人之生也,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与人道相应者,则投生为人,最初流爱为种,揽父母精血,纳识业为胎。处在母腹的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上压秽食,下熏臭气。母饮冷时,胜于冰雪冻肤,如入寒冰地狱;母吞热时,极似沸汤灌体,无异镬汤地狱;母啖粗时,诚如山石压身,仿佛夹山地狱。尤其胎中秽窄,迷闷难堪,随母气息出入,种种不得自由。幽囚十月,如禁牢狱,经中名之为胎狱,询不过分。及出胎时,柔软肌肤,被风吹如刀割,痛苦莫喻。因婴孩痴呆,又不解说话,只知道由这呱呱一哭,竟哭出无数的痛苦出来。以为人之一生,从此起不知道要吃足了多少苦头。此种生苦,古人曾形容他为生龟脱壳,其痛苦可知矣!至于难产横生之惨更不忍言,母子生命悬危,凡为人者,无法逃过此关。省庵大师的诗云:‘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每过饥虚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我也有句诗说:‘此世当思归极乐,来生不愿入胞胎’。 二、老苦——岁月无情,不知不觉地,能把人们催促到‘万事输人己退藏’的地方去,创伤得我们真是无处不伤神,混身病态,诸根朽败,则力弱形枯,神衰智钝,眼花耳聋,腰酸骨痛,口吃齿缺,鹤发鸡皮,一切行动都不如意,汝看苦不苦呢?可是世间无有不老之人。诗曰:‘流泪暗思童稚乐,见人空话壮年强’。余意:‘寄语少年须努力,莫待觉悟老来迟’。 三、病苦——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那有无病之人?偶一四大不调,则诸根痛患,饮食俱废,坐卧不安。单说头晕齿痛,已是痛苦不堪,况沉珂酷疾,大病连年乎!病的厉害,就是三国时代雄纠纠的张飞,也极骇怕而无可奈何。诗云:‘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我说:‘健时莫为因循误,病到方知忏悔迟’。 四、死苦——人生如梦,幻质匪坚,从来未有不死之人。当世缘既尽,四大分离之际,抽筋折骨痛苦难言,古人形容为活牛剥皮,思之悚然。至于横祸惨死,骨破肠穿,身首分离,更不忍谈。并且临终时,家亲绕榻,恩爱诀别,同时一切业境顿现,真是千愁快悒,万怖慞惶,霎时一命呜呼!寂然孤逝,冥途渺渺,幽怨重重。假使生前妄造恶业,堕于三途,其苦更不堪设想矣!诗云:‘识神将尽,忽无常,四大分离难主张,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我说:‘念佛必蒙垂接引,赋归极乐亦欣然’。 五、爱别离苦——好景不常,欲合偏离,虽云人生聚散无常,可是恩爱割别,亦是人生一大苦事,一家眷属的团圆,父母妻子的恩爱,因缘所使,或生离、或死别,乃至一旦家散人亡,这么人生,是苦非苦不消说也。诗云:‘生离死别最堪伤,每话令人欲断肠,虞氏帐中辞项羽,明妃马上谢君王......’。余意:‘悟得因缘生灭法,自无恩爱别离愁’。

佛教人生八苦

热心问友2012-07-26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既然如此,则死之于人,也就不足为异了!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五、爱别离苦: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

人生心态经典文案

人生正能量语句 真正的爱情需要等待,谁都可以说爱你,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等你。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模范夫妻充其量,不过是‘示范公墓’罢了。 一句话,总有伤人的时候,一段事,总有失落的时候,一段往事,总藏着人生的落幕,最终,只是一段无奈。 活着不累,活下去很累,忍着不苦,一直忍着很苦,学会放下,学会改变,每一个心态,都是人生的动力,每一个付出,都是生命的真谛。 每一次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每一种成熟,都是幸福的预兆。 我把自己的幸福藏在黑暗里,心里的甜蜜却肆无忌惮地开出了花。 人都是这样,明知道关灯玩手机会近视还是习惯了在被窝里玩,明知道抽烟很伤身还是戒不掉,明知道冰淇淋吃多了会胖还是忍不了,明知道熬夜伤身体还是爱晚睡,明知道你不爱我还是爱你。 凡得到就必会失去,失去就必会感到痛苦。世间诸行无常,有什么得到和拥有的能够永久?所以,无所得才无所失,放下才能体悟到真正的幸福。人生本是两手空空而来,空空两手而去,本来既无所得也无所失,唯有身心的全然解脱,才是生命的大欢喜真幸福。 你没挽留,我没回头,如此余生各自安好;也没有谁不好,真的只是时间不凑巧! 感恩那个给你生命的人,让你体会这世界的种种;感恩那些帮助你的人,让你体会人间的真情;感恩那些需要你的人,让你感受自己的价值;甚至,感恩那些伤害过你的人,让你明白成长的意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某些东西,明明知道没有意义,但依然很在意,谁都会有这样的东西。 别说别人的是非,别看自己的短处,看人说人留三分,等人问心留七分,深度看人,浅度说人。 人生正能量语录 总不能用一身的刺去拥抱无辜的人。认识就够了,何必谈余生。

论佛教“人生皆苦”理念

论佛教“人生皆苦”理念 于恒 (11级汉语言111420119) 摘要:佛教宣扬“人生皆苦”,认为众生只有皈依佛教潜心修行才能摆脱苦海,达到涅槃之境。那么“人生皆苦”是否有现实依据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人世之苦呢?就让我们结合佛教思想与梁武帝皈依佛教的史实,谈一谈佛教“人生皆苦”的理念及如何看待人生之苦吧。 关键词:佛教“人生皆苦”现实依据正确对待 佛教宣扬“人生皆苦”,认为只有遁入空门放弃一切杂念才能摆脱苦海,赢的人生的救赎。但在许多人看来,“人生皆苦”非但不符合现实反而还带有一种悲观厌世的态度,会使人变得消极颓废,不思进取。但佛教“人生皆苦”理念就真的不符合现实吗?接受“人生皆苦”的理念就真的会使人颓废吗?答案是否定的,“人生皆苦”是有其现实依据的,而接受“人生皆苦”理念也不会使人变的颓废。让我们看一下佛教对苦的阐释: 佛教无上的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佛教不可动摇的基础。这苦谛便放在了第一位。它是佛法存在的原因。佛教为什么把苦作为人生意义的判断呢?因为它是生活的真相。不论我们承认与否,苦确确实实是人生的主题。[1] 佛教讲苦是人生的主题是有其现实依据的,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盛。生,老,病,死,是生理上的痛苦,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盛,是精神上的痛苦,这样一来八苦思想便概括了人生的一切痛苦,同时它又很现实,每个人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八苦的依据,生老病死自不用说,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盛也能在每个人所经历的痛苦中找到其现实依据,而八苦又会伴随人的一生, [1]一种人生观:人生皆苦,中国佛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26688136.html,/fxdg/HTML/fxdg_51090.html,2012年7月1日下载

人生无常,一切皆苦

人生无常,一切皆苦 ——浅析《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之苦 摘要:人生无常,一切皆苦。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随着佛教的广泛、深入传播,士大夫的诗歌中更是充满了感叹无常的忧郁与无奈。在佛教的基本 人生观影响下,中国诗学充满着浓郁的佛家风味,如《古诗十九首》中浓厚的 人生悲戚色彩。 关键词:佛教;人生无常;一切皆苦;古诗十九首 人生充满苦难,而苦难又是从何而来?人生无常,一切皆苦。人们常常不明白苦难的根源,总是想方设法希望可以消灭苦难本身,结果百般的努力却是换来徒劳无功,于是陷于苦海而无法自拔。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这是佛教对人生的总的价值评判,是佛教的基本人生观。一切皆苦则是佛教的出发点。佛教自传入中国开始,就对中国士大夫形成了颠覆性的影响,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候,随着佛教的广泛、深入传播,士大夫的诗歌中更是充满了感叹无常的忧郁与无奈。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古诗十九首》,解读佛教人生观的烙印下的诗学感伤、诗学感叹,以及该如何做到苦海人生的自我解脱,以此说明佛教给中国诗学带来的影响。 一、“人生无常”的诗学感伤 “佛家认为没有觉悟的人生是充满苦难的。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浩浩长河,流的是苦泪;巍巍宫殿,筑的是苦骨;嗨哟号子,发的是苦声;灿灿华服,织的是苦丝,……总之一切皆苦。”[1]人们因为没法理解真理,所以时常作茧自缚,因而流转生死,死死生生,永远受苦。人生是痛苦的,生命是虚无的,所以人生是无常的。佛教讲人生之苦,重要的一点指生命无常的痛苦。它给中国诗学注入了生命易逝、人生如梦的感伤情怀。 生命无常,转眼即逝。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没有永恒的存在。有生命的人生也是一样,只是一种暂时的存在,也难以超脱有生必有死的变易无常规律。古诗十九首之三《青青陵上柏》的第二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2]意为天地如此广阔,何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却像出远门的旅客,那样匆忙,也就是每个人不久都即“归”(死)的意思。《今日良宴会》之四中的一句“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说人生一世,有如旅客住店,又像尘土,一忽儿便被疾风吹散。也是生命短促之意。当汉末社会的风风雨雨,将下层的士子们恣意拨弄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生命的真谛进行思索。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过去有老修行说:“今晚临睡脱了鞋,不知明早能否穿。”或说“这口气咽下去,也不知能否再有下口气吐出”[3],生命就是如此脆弱,死亡会随时来临。“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古诗十九首之十一《回车架盐迈》是诗人的反复思考,他说在短促的人生途中,应不失良机地产身显荣,因为人不能如金石之永固,所以他认为只有“荣名”才能在人的身躯归化于自然的时候还能安然留存。其中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驱车上东门》之十三)同样表达出作者摆脱不了为生命之谜而苦恼的世纪性的烦愁。 后世至今世的幸福靠的是今生今世的善德善行因缘,今生今世能不能积极有

人生莫不经历八苦知苦方能度己度众生

人生莫不经历八苦知苦方能度己度众生 一、生苦——人之生也,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与人道相应者,则投生为人,最初流爱为种,揽父母精血,纳识业为胎。处在母腹的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上压秽食,下熏臭气。母饮冷时,胜于冰雪冻肤,如入寒冰地狱;母吞热时,极似沸汤灌体,无异镬汤地狱;母啖粗时,诚如山石压身,仿佛夹山地狱。尤其胎中秽窄,迷闷难堪,随母气息出入,种种不得自由。幽囚十月,如禁牢狱,经中名之为胎狱,询不过分。及出胎时,柔软肌肤,被风吹如刀割,痛苦莫喻。因婴孩痴騃,又不解说话,只知道由这呱呱一哭,竟哭出无数的痛苦出来。以为人之一生,从此起不知道要吃足了多少苦头。此种生苦,古人曾形容他为生龟脱壳,其痛苦可知矣!至于难产横生之惨更不忍言,母子生命悬危,凡为人者,无法逃过此关。省庵大师的诗云:“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每过饥虚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我也有句诗说:“此世当思归极乐,来生不愿入胞胎”。 二、老苦——岁月无情,不知不觉地,能把人们催促到“万事输人己退藏”的地方去,创伤得我们真是无处不伤神,混身病态,诸根朽败,则力弱形枯,神衰智钝,眼花耳聋,腰酸骨痛,口吃齿缺,鹤发鸡皮,一切行动都不如意,汝看苦不苦呢?可是世间无有不老之人。诗曰:“流泪暗思童稚乐,见人空话壮年强”。余意:“寄语少年须努力,莫待觉悟老来迟”。 三、病苦——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那有无病之人?偶一四大不调,则诸根痛患,饮食俱废,坐卧不安。单说头晕齿痛,已是痛苦不堪,况沉珂酷疾,大病连年乎!病的厉害,就是三国时代雄纠纠的张飞,也极骇怕而无可奈何。诗云:“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我说:“健时莫为因循误,病到方知忏悔迟”。 四、死苦——人生如梦,幻质匪坚,从来未有不死之人。当世缘既尽,四大分离之际,抽筋折骨痛苦难言,古人形容为活牛剥皮,思之悚然。至于横祸惨死,骨破肠穿,身首分离,更不忍谈。并且临终时,家亲绕榻,恩爱诀别,同时一切业境顿现,真是千愁快悒,万怖慞惶,霎时一命呜呼!寂然孤逝,冥途渺渺,幽怨重重。假使生前妄造恶业,堕于三途,其苦更不堪设想矣!诗云:“识神将尽,忽无常,四大分离难主张,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我说:“念佛必蒙垂接引,赋归极乐亦欣然”。 五、爱别离苦——好景不常,欲合偏离,虽云人生聚散无常,可是恩爱割别,亦是人生一大苦事,一家眷属的团圆,父母妻子的恩爱,因缘所使,或生离、或死别,乃至一旦家散人亡,这么人生,是苦非苦不消说也。诗云:“生离死别最堪伤,每话令人欲断肠,虞氏帐中辞项羽,明妃马上谢君王……”。余意:“悟得因缘生灭法,自无恩爱别离愁”。 六、怨憎会苦——此有二种说法:一、是冤家会遇,如眼中钉,发生憎恨。一是宿世冤缘结为六亲眷属,一处同居,互为恼气,仇怨之人,欲离偏合,狭路相逢,无可逃避,汝看苦不苦呢?诗云:“苦事人情皆欲避,谁知夙业自相招,兵败张巡思作鬼,身亡萧氏愿为猫。……”。我也有句诗说:“好将佛教善缘结,当作莲池海众看”。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无求之人?名利福寿,凡所欲事,求之不得,则生愁苦或愤怨。如富贵无子,贫穷多累,读书落第,营商蚀本,诸如此类,欲求偏失,亦乃人生一大憾事也。诗云:“扬帆屡见沉舟客,挂榜偏伤落第人,毕世耕耘难果腹,频年纺织尚悬鹑……”。余意:“得失荣枯皆有命,穷通寿夭总由天”。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色阴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四阴,乃触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境,起惑造业,招集苦恼。依眼等五根,缘色等五尘所起烦恼属色阴。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为受阴。依

若人生太难,请学会断舍离

若人生太难,请学会断舍离 日子从来都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少年时读《红楼梦》,最不喜欢的书中女子就是薛宝钗。 只觉得满口规矩,处处讨好。 明明是少女,却活得庸俗而油腻。 如今再读红楼,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竟渐渐变成宝钗的样子: 原来,所有的循规蹈矩,不过是撞到头破血流后,自觉收敛锋芒; 所有的隐忍随和,不过是被生活教会了忍辱负重,不得不云淡风轻。 人到中年,历经风雨,才会懂得,所谓成熟,其实就是活成薛宝钗。 若人生太难,请学会断舍离 若人生太难,请学会断舍离 断掉多余的欲望 那一年,青春年少的宝钗和姐妹们一起,住进了大观园。 这里景色优美,远离长辈。少年男女难得有了片世外桃源。 探春兴致勃勃组织诗社,黛玉别出心裁葬花吟诗,就连枯木槁灰般的寡妇李纨,也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 唯独宝钗的生活,和从前没有任何改变: “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 若人生太难,请学会断舍离 她诗才卓绝,几次在诗社夺魁,却对此不以为然: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 少时读到此处,只觉得宝钗刻板陈腐;如今读来,才懂得她的无奈。 她也曾有过天真的梦想,却被生活所迫,早早收敛性情: “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体贴母怀,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若人生太难,请学会断舍离 人活世间,谁不向往周遭的美好,可不是所有人都有底气恣意选择。 就像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深山女孩。 她们每天清晨5点半起床,深夜12点20才熄灯睡觉; 3分钟从教室赶到食堂; 5分钟结束吃饭,剩下的时间就是学习、刷题…… 为的只是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改变早早嫁人、打工、生儿育女的命运!若人生太难,请学会断舍离 叔本华说:生活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 但世界的诱惑太多,与其在“求不得”中痛苦焦灼,还不如“做得到”中踏实前行。 因为做得到,才会对未来怀抱希望。 能够走得稳,才能将人生越走越远。 断掉多余的欲望,专注前方的光亮。 将人生删繁就简,将脚下走成坦途。 若人生太难,请学会断舍离

人生的诗意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在佛教徒的眼里,福报只在来世,现世总是受苦的。佛教徒总是要以现世的受苦换来世的享受。可是现世没有快乐,求那飘渺的来世做什么?如不违天理,不乱世纲,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快乐和诗意。 德国作家海德格尔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人是宇宙亿万年间偶然形成的精灵,我毫不怀疑精灵的本性原是诗意的,虽然人生的路上有无数的苦难和磨难。但一切都是我们成长的必需,人生不能缺少诗意浪漫的怀想,因为这本就是人类精灵原来的样子。 像李白那样,放浪形骸,“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嵩人”,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像老聃那样,任性潇洒,骑青牛,越过函谷关,一去不返,只留下洋洋洒洒五千字《道德经》千古流传。 像陶渊明那样,从容淡定,“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或者像三毛那样,唯美浪漫,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世界之旅,管它大漠、海洋还是人间天堂。 人生怎么可以没有诗意的生活?不要说物质匮乏,就放弃了生活的一切美好。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轻易就越过了李白、老聃、陶渊明,但我们生活的诗意却早已荡然无存。 记不清谁说过:我一生都忙忙碌碌,像一辆在高速行驶的汽车朝着一个目标疾驶,除了加油连一个服务区都不去享受,不去看沿途的风物,我们的生活除了多耗费大自然的资源,又有什么意思呢? 人必须得有工作,但要找到工作与兴趣的结合点,发现隐藏背后的诗意。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也只是谋生的手段,工作使我们解决了生存必需,但多数人却已习惯将工作变为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一直很怀疑,这样的工作之中究竟能有多少轻松和诗意? 诗意是看遍人生大起大落之后处变不惊的淡定与从容,是不为利禄一生羁绊,早日获取心灵享受的安然与轻松。 现实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千差万别,但唯有诗意的人生可能达到自由快乐的人生。它让我们常常无视于苦难和忧愁,让我们无拘无束遨游在纷繁的世界里,从而使我们的内心真正归于清淡和安宁。 “看风轻云淡,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心中时时有诗意,但我们未必人人都去做诗人。诗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必要和权力。 忽然想起小时家里养过的猫来,有时人的生活竟远不如猫。猫用餐时是很文雅地,向来不疾不徐,往往顺一边吃去,一点一点吃干净,然后坐一边,轮流用爪心无旁骛地洗着脸,甚至连旁边的主人也懒得看一眼。洗脸要费去不少时间,可是猫从不着急,洗脸之后,便去呼呼大睡。诗意就在猫的一举一动里恣意地发酵着,就是我们看着的人,心中也渐渐染上了层层诗意和快乐。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于生命的辜负。我想说:人生苦难已多。每一刻缺乏诗意的想象,都是对于自己的漠视。 有诗意,你的心是打开的,宽容的;有诗意,才有今生每时每刻的快乐。一生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既然人生已经有那么多苦难,也没什么可以得到,何不将这不复再来的美好时光

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人生第一苦 ——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 ——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 ——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 ——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 ——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

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 ——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 ——怨恨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 ——五阴过盛苦。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人的一生苍桑变换,有觞筹交措时的喧嚣扰嚷,也有曲终人散后的孤独落寞。有生的疼痛,有老的哀伤,有病的愁苦,有死的悲恸。爱别离,就会怨长久。求不得,所以放不下。人世沉浮,每一个人都是一曲曲听也听不完唱也唱不尽的生命骊歌。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因而只能以坦然的心情去接受。乐观,不畏惧。生活便会美好许多。 爱别离,也有不得以而为之的苦恼。爱着便会希望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当然会是一件苦心的事,亲人的别离,爱人的别离,

对人生痛苦的理解

对人生痛苦的理解 班级金融12甲姓名刘归榛学号1290610143 乔苔蜜满怀希望的来到城中,对第一户人家说:“佛陀让我向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家里,讨回一粒芥菜籽,以帮助我渡过难关。”“我们家已经有许多位亲人去世了啊。”那户人家说。于是她来到第二家,得到同样地回答。接着第三家,然后是第四家.....当她来到最后一户人家准备开口的时候,突然她悟出了,原来这个世上每家每户都有丧亲之痛,原来每个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近几年来,这个城市中发生了几起令人痛心疾首的事:一位儿子早逝的老人,与孙子相依为命,因孙子考上一所高费大学,读大二的时候交不起学费而被迫休学。休学期间孙子外出打工挣钱,结果工地塌方造成死亡,老人因而痛不欲生,恨自己穷困之苦,上吊自杀了。另一位青年妇女,丈夫升官后,在外养了小三,因而痛苦攻心,造成肚里的孩子胎死腹中,痛苦之下,选择了跳楼。在我们这个物质相对丰厚,而精神相对缺乏的时代,不能从痛苦中解脱往往是最大的敌人"怎么才能走出人生中的痛苦?正确对待该来和不该来而又非要来的人生痛苦,这是个极其复杂又亚待解决的大问题"人生痛苦,古今有之"人的一生几乎就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痛苦"在佛陀生活的时代,有一位美丽的少妇名叫乔苔蜜,生了一个遗腹子,在这之前她的丈夫刚刚去世不久"可是,她的儿子不到一岁也去世了,乔苔蜜痛苦万分,伤心欲绝"抱着尸体在街上奔走,向每个人祈求让儿子复活的良药,有人有人同情她,也有人不理会她,还有人嘲笑她疯癫,最后她遇到了一位智者,告诉她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佛陀才能让奇迹诞生。 于是,她来到了佛陀面前,倾诉了自己的丧子之痛和希望儿子复活的愿望,佛陀以无限慈悲的心听着,然后轻声说:“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你,你到城里向任何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家里,讨回一粒芥菜籽给我。”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痛苦就像我们的影子,与生俱来。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离别苦、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失落、众叛亲离、流离失所的人生百味。社会发展至今,科技进步,物质丰富,但并没有带我们的精神带来愉悦,心理带来安慰,相反,比之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人们的痛苦有增无减,欲望空前膨胀,正好比有的人已经拥有了桑塔纳,却又想换成奥迪,不久还想要宝马,欲望永无止境,痛苦永无了期。千百年来人们师徒摆脱痛苦,离苦得乐,寻求解脱痛苦的良方妙药,可是,痛苦总是如影随形,不离不弃,始终在你身边。 那么,到底有没有痛苦解脱之道呢? 解脱之道古人有之,一是要明心见性,了脱生死。你首先对待痛苦要像对待生命的每一天一样,不管天晴天暗,这一天都要过得快乐精彩。这样,你的人生中就没有了阴天与雨天,只会存在晴天。即使有一天痛苦来了,你也不要以为“太不正常”或者“就我倒霉”,你需要坚强面对,直视痛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敢于直视惨淡的人生。当你走过这个痛苦的日子,那么你的第二天,就会像乔苔蜜一样走出痛苦赢得幸福愉快的人生。这就跟马云说的一样,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但是后天会很美好,所以我们不能让痛苦把我们击倒在明天晚上。 其二则是遇到痛苦,要与他人敞开心胸的随意畅谈。畅谈是一种内心压抑和痛苦的释放。敞开心扉的畅谈是化解痛苦的有效途径。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有着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痛苦经历。比如我之所以没有被痛苦击倒,而能够健康愉快的生活,除了把痛苦看做是正常的“来者”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和他人的倾谈。记得多年前我学业不顺的时候,找到了我的心里老师,和她畅谈心扉,想她讲述了我这几个月来的失败与苦恼,我的心理老师耐心开导我,帮助我走出困境。后来我顺利的度过了那个痛苦期,并且充满信心的在期末考中

佛教四谛八苦八道

佛教四谛 1、苦谛--人生如同苦海泛舟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共有八苦: (1)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 (2)老苦: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走艰难,倍感痛苦。 (3)病苦:人要患各种疾病,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4)死苦:人将临死,对死亡充满恐惧,弥恋现世的生活,感到痛苦。 (5)怨憎会苦:与自己所讨厌的人不得已而相会、结合。对自己憎恶的环境想脱离而又脱离不了。不想遇到的事偏偏又遇到,令人苦恼不堪。 (6)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别离,与自己所喜欢的人或环境分开也是痛苦的。 (7)求不得苦: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自己想追求的事或人得不到,精神上感到痛苦。 (8)五盛荫苦:人生就是苦,人生是诸苦的集合体。 2、集谛--苦从何来 人生苦有种种,其原因何在,集谛作此回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生所具有的情欲,由于人的欲望,产生各种行为,由此带来一连串苦恼。 3、灭谛--放弃贪欲,断绝苦恼 灭谛告诉人们一定要灭除情欲,无所追求,无所欲望,便可脱离痛苦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涅磐的境界。 4、道谛--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 已知人生是苦,已知苦之原因,已定灭苦之心,那么如何灭苦? 道谛作了回答,“道”含有方法和途径两种含义,具体分为八正道: (1)正见--对四谛正确理解 (2)正思维--对四谛深入的思考 (3)正语--生活中,使用正确而美好的语言 (4)正业--规范自己的行为 (5)正命--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 (6)正念--对四谛正确的忆念 (7)正定--依四谛之理,正确修持禅定 (8)正精神--集中精力,正确不断的修持

人生8苦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我等凡人,难脱八苦,因此坠入轮回地狱中。 生 很长时间里,对那一些狭窄的空间有着莫名的恐惧,时常梦见或想象爬过一个狭窄的洞穴时,身体被卡在了中间,动弹不得,呼救无应,于是死亡的阴影,丝丝缕缕地逼近了上来,无从抵抗。 长大后,学了心理学,猜想这样的恐惧心理,应是来源于初入人世时体验的残存记忆——那就是从子宫中进入这个世界时所穿越的 那一段母体隧道的经历。从来没有问母亲当初生我时是否有难产,或是挣扎了许久才生下我来,但从今日里的恐惧,略微可以推想出当年的那一种激烈厮缠与苦难困厄。 生的第一触感,原来就是痛,而这一种痛,也就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一直牵牵绵绵,缭绕不去。从小时候的磕碰伤痛到长大后的脆弱善感,生的阴影,始终相随。这样的痛感,也从当初的稍微触痛便号啕大哭,到如今的即便痛彻入骨,依然面带微笑。长大了,将生的脐带扯长了,那最初的血肉模糊一幕,也便缥缈于目光的尽头,落眼处,不论是红衰翠减,还是云淡风清,都不再触目惊心,于是心倦倦地伏着,将生的大义,生的痛楚,都压于身下,只露一双冷眼,看不穿世事,却也不容得世事再轻易地穿透自己。 老 幼小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个世界应是与我同生,在我之前,便该是混沌一片,于是怀疑秦皇汉武是否存在过。那些虚无的名字,跳跃于老人的口角,戏台的绰影,可是我并不曾见过,于是他们对我,也就只是须芜心灵的一个触角抖动罢了,并不能点占我的生命。及至稍微长大后,便开始懂得,生命的延绵不息,我只是其中短暂的一环,

我终究要像爸爸爷爷一样地长大并老去。想及此,便觉得心头哀伤窜动,仿佛生命的尽头一眼就可望到底,犹如苍茫的沙漠一片,没了遮掩,没了惊喜,生命的意义,也就荒芜在了这样的沙漠之途之中。 于是便如同汤默斯所说的那一句:我在时间的掌中,青嫩而垂死。在我生命尚且青青时,我已在担心有一天我终将老去,那时候,举世的繁华,对我都如云烟,所有的病苦愁痛,将我淹没,于是开始惶惶不安,并在这样的煎熬中让心先行老去。 老去,老去。青春的盛装尚未享受,便已经收藏入记忆,留一点素淡的颜色;年轻的激情尚未张扬,便已收敛锁入眉中,化作世故与微漾的伤感。这提前老去的心,静静地拴守于时光的河畔,看千帆过尽,任青苔爬蔓——然后等待着那一场暴风雨,急流的涌荡,将我淹没,青春的光芒,埋没于河底的淤泥中,再抽枝生蔓,化做清清水莲。 病 从小到大,极少生病,偶有微恙,多半是感染伤寒。对于病痛的敏感与惧畏,却并不因此而减少,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目睹与体会的增多中,日益沉重了起来。 个人觉得,病是比死更麻烦的一件事,尤其是沉疴缠身,重病不起,那时,所有生的乐趣,全都荡然无存。肉体的折磨,精神的重负,会将人的自尊压成了侏儒。生命的姿势,只剩下了一种,那就是匍匐。 当然了,我不否认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坚强的人,他们从病痛中站立了起来,并在世人的目光中树立起更高的高度。但我知道,我并不是那一种在病魔面前依然可以微笑的人,尤其是需要仰赖他人来照顾时。我需要的,是从容地面对生活,独立地应对挑战。无论沉浮起落,都可以坦然视之,因为知道,那其中,有着变换的姿态,世界可以因此而展现其多面的棱角。而病魔的缠身,却将使仰望或是侧卧的视角凝固成了一种僵化,头顶的天空,不复有云的流动,掌中的风,也不再夹藏着花的芳香,那时的世界,丢失了一花一天堂的奇幻多姿,拥

人生的诗意_人生感悟

精心整理 人生的诗意_人生感悟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在佛教徒的眼里,福报只在来世,现世总是受苦的。佛教徒总是要以现世的受苦换来世的享受。可是现世没有快乐,求那飘渺的来世做什么?如不违天理,不乱世纲,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快乐和诗意。 像陶渊明那样,从容淡定,“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或者像三毛那样,唯美浪漫,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世界之旅,管它大漠、海洋还是人间天堂。 人生怎么可以没有诗意的生活?不要说物质匮乏,就放弃了生活的一切美好。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轻易就越过了李白、老聃、陶渊明,但我们生活的诗 现实之中,每个人的生活千差万别,但唯有诗意的人生可能达到自由快乐的人生。它让我们常常无视于苦难和忧愁,让我们无拘无束遨游在纷繁的世界里,从而使我们的内心真正归于清淡和安宁。

“看风轻云淡,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心中时时有诗意,但我们未必人人都去做诗人。诗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必要和权力。 忽然想起小时家里养过的猫来,有时人的生活竟远不如猫。猫用餐时是很文雅地,向来不疾不徐,往往顺一边吃去,一点一点吃干净,然后坐一边,轮流用爪心 袅袅炊烟;或者牵着孩子的手,一起放飞风筝,与心爱的人再走一段杨柳岸,经一程清风明月。 也可以只逛逛菜市场、杂货铺、小吃摊,融入缓慢的节奏与熟悉的味道;可以品一杯清茶,闻一缕花香;也可以与一池清水对望,共一山树木同坐,把内心的杂

念全部放空。世事总是千变万化,放下一切执着,诗意会无处不在,快乐也无处不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