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市环境执法研究

加强我市环境执法研究
加强我市环境执法研究

加强我市环境执法研究

环境执法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保部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和体现,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环境目标任务的有力保障。如何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维护环境公益,是摆在我市环保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只有充分认识环境执法的本质属性,了解我市环境执法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才能解决实际执法的困难,为当前依法行政、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营造良好的环保法制环境。本文通过对我市环境执法一线工作及“进村入企”的调研,结合近几年的环境执法情况,从执法理念、方式、机制、能力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我市环境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目前环境执法工作实际,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环境执法的对策。

一、环境执法现状

环境执法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执法机构以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为保证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公众健康而实施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强制等一系列行政行为。

近年来,我市环保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措施,不断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有力推动了执法工作,解决了大量突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绿箭”、“保护母亲河”、“打击非法窝点遏制污染转移”等系列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开展环境安全隐患

的排查与整治,先后出台了《**市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市处置放射源丢失、辐射事件应急预案》、《**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等各类环境应急预案,并参与及组织各项演练,为推进环境应急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打下了基础;三是妥善处理了一大批环境信访问题,坚持“稳重有降、控制重访”的信访工作目标,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信访调处日”、“阳光行动·局长在线”、“绿色护考”等,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环保执法队伍也得到了锻炼。

在执法能力建设上,我市于****年*月成立**市环境监理所,****年更名为市环境监理大队,****年正式更名为市环境监察大队,经过20多年,我市环境执法队伍发展到共有90人编制以及1个大队、9个基层执法机构,并通过了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二级标准的验收,一级标准的创建工作目前已积极开展。环境监察机构的成立和壮大,为提高全市环境执法效能,强化科学监管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加强执法业务培训,逐步提高了环境监察人员懂法、执法、守法水平,提高了环境监察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

二、环境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环境执法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但是,环境执法工作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当前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意识淡薄,执法理念滞后。近年来,我市公众的环境意识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但环境参与意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面对环境问题过分依赖政府,对环境执法缺乏

了解,甚至同情排污者;再加上环境监察部门“重处罚、轻监管”的观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违法问题往往还是一罚了之,没有存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给我市环境执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执法方式单一,缺乏行政强制权。目前我市环境执法部门对违法问题的处理主要是通过责令改正、处以罚款等行政命令或行政处罚的手段,缺少经济制裁、舆论曝光、追究责任等综合手段的运用,执法方式较为单一,再加上没有行政强制权,对不履行环保法律义务的相对人,只能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来迫使其履行义务,但法院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执行到位,因而,环保执法在很大程度上呈现“软执法”的状态,环保部门对出现的某些环境违法行为,难以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执法机制不完善。一是环保法确定的环保统一监督管理和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环境执法体制,但多年运行中,环保部门统一不起来,其他部门负不起责来,各部门联合发文,检查落实还是环保部门“孤军作战”,断水、断电、吊销执照、取消贷款难以得到落实。二是法律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较轻,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大的状况,从而使环境执法管制的力度下降;另一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受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双重领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环保执法的力度和效果。三是环境执法行为是由法律、法规严格限定的,不允许执法机关自由裁量。但我国大多数情况下,法律的规定不是很严格限定,而是规定一个上限或下限,在该限度内,由执法机关

自由裁量。这就会导致各部门在环境执法中,在利益驱使下,在这个自由裁量的幅度范围内,随心所欲地进行处罚。必然会出现执法不公的现象。

(四)执法能力仍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市环境监察机构目前还是事业单位,与从事的行政执法工作不匹配。二是环境监察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人员素质与执法新要求存在差距,执法程序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执法装备水平发展不平衡,装备水平呈倒金字塔结构,信息化水平和机动作战能力低不能对环保违法行为准确、迅速地作出反应,无法及时调查、收集重要证据。

三、强化环境执法的对策

环境执法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要如何突破目前环境执法困局,破解我市当前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保护环境,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环境法制意识。

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教育,特别应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组织参观考察、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使其不断提高环境法制意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切实增强治理污染的积极性、自觉性和紧迫性。广大民众的参与是环保事业的根本动力所在,要坚持宣传教育与严格执法相结合,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环保的热情;大力普及环保科技知识和法律常识,促使决策者和生产经营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为环境执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转变观念,树立新型执法理念。

一是转变重事后处罚、轻事前防范的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源头治理、全过程监管的理念。增强执法监察工作的预见性、防范性和主动性,把违法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把事故隐患降到最低。二是转变环境执法部门“单打独斗”的观念,推行大执法和综合执法的理念。加强环境执法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努力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环境监察部门综合协调的大执法模式。三是转变重处罚、轻监管的观念,树立“服务型执法”与“惩戒型执法”并重的理念。通过加强教育和引导,让企业深入了解自身环境权利和义务,增强自主守法的自觉性。对企业区分对待,对非主观违法的企业应通过加强教育或进行轻微警示的方式,帮助其提早解决问题;对于长期恶意违法的企业,应严肃处理,视情节给予高限处罚。四是转变偏重大型企业、忽视中小型企业和小企业聚集区监管的理念,树立统筹兼顾思想。加大对环境隐患较高的小型企业或聚集区的监管力度,适当增加这些区域和企业的监管频次,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监管盲区等问题。

(三)积极探索,创新执法方式和手段。

为加大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执法力度,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切实解决影响民生、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积极探索并不断创新环保监管方式和手段,全面配合开展省、市、县三级联查行动,加强对辖区的执法监管,切实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市环境监察大队不定期开展对全市各片区进行执法稽查;也要组织基层环境执法机构进行交叉执法检查,大力推进环境执法监管的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充分发扬“5+2”、“白+黑”的工作精神,积极组织开展错时执法,形成白天集中查、夜间突击查、节假日随机查、晴天雨天结合查的全天候执法氛围;要用足用好各项环境经济、政策、行政等手段,对违法排污企业可以采取暂缓审批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暂缓绿色企业审核、上市或再融资环保核查、排污许可证发放,暂缓企业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等措施;还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作用,提高执法效率,提升执法效能。

(四)加大投入,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要进一步提升我市环境执法能力和能力,必须要加大,充实执法人员、完善执法装备。要充实人员,择优培养选拔一批年龄轻、头脑活、能力强、肯吃苦、德才兼备的干部;吸引掌握高新科技的专业技术人才,改善环保部门的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执法水平,文明执法和规范执法,杜绝索贿受贿行为,做到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提高环境道德水准,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工作实践中,着力打造环保执法队伍的自身形象。要完善执法装备,应注重科技化、现代化装备的配备,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在环境信息管理、污染源实时监管以及提高现场执法效率等方面的应用。应逐步建立企业环境管理数据库系统,实现电子化的“一企一档”,实现对企业的全过程管理。要提高自动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环境监控平台等技术的应用范围。要借助暗管探测仪、便携式污染物检测设备,提高现场执法效率。

(五)完善机制,健全执法管理体系。

要建立和完善综合决策协调机制,开展部门间联动协商制度,严格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将环境保护融入政策制度、项目审批等各环节。将节能减排任务纳入到考核体系,执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全面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污染源头管理,限制“两高一资”产能发展;加强新建项目监督检查和“三同时”验收管理,促进“三同时”制度落实,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有效服务于总量减排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管理,积极推动信息公开化建设和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全社会监督、共同保护环境的良好机制。

当前,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处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环境执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

但是,目前环境执法难现象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要从根本上改变执法难的状况,需要认清形势、开阔视野、理清思路,增强环境政策法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要以对环境保护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采用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和措施,抓好环境执法,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常抓不懈,才能促使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双转型,共创“三生融合”幸福之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