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报告

高中作文教学网络多媒体软件的开发的

研究报告

宁远一中课题组雷国琼张尚君执笔

【摘要】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推进高中作文教学改革,改善作文教学结构,建构现代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情境,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为此,我们进行了作文教学网络多媒体软件结构和开发两方面的研究。软件结构的研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最优化问题,一是作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问题。研究中发现写作能力的强弱、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生活体验的多寡、文化积淀的丰简、理性思考的深浅、内在情感的真伪和语言表达的优劣,在诸因素中,前四者相辅相成,又是内隐的,动态的,后者是外现的,静态的,我们认为,前四者是源是本,后者是流是末,因此作文教学的最优化可概括为开源导流,本末兼顾。而整合的关键在于确立科学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整合的方式。软件开发研究从开发工具的比较选择,软件的适应性,软件周期,开发效率等方面入手,开发了一批写作教学软件,为进一步的深度开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网络多媒体软件开发

一、问题的提出

㈠研究背景

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河山的作文教学,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各种各样的作文教改方案相继出台,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深度的探索,但由于传统粗放型的作文教学观念深入骨髓,各种新的教法操作上存在实际的困难,作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另一方面,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应试作文成了一种潮流,概念化、模式化成为时尚,假、大、空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于是,学生八股泛滥成灾。教师因为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衍生了一种随意与散漫,不以无计可施为耻,教到哪算哪,想起什么就让学生写什么,虽然每到改作文时,不免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写作指导、学生习作、教师讲评三大块构成。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因为缺乏足够的相关资料,往往是纸上谈兵,讲起来头头是道,真的要写一篇所谓的“下水”作文,也不敢轻易下笔。在写作指导中如果没有具体文章的剖析,没有真实场景的再现,没有生活情景的虚拟,就难以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苍白乏力,如同给盲人引路,“指”而不“导”他还只得靠手中的竹杖探路前行。朱自清先生在数十年前曾作过这样的论述:“固然,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可是只这个广泛的目标还不能引起写作者的注意的。”又说“训练学生写作而不给他们指示一个切近的目标,他们往往不知道是写给谁的。”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根本任务和要求,那就是:在写作指导中,教师不应是一块精美的路标,而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学生习作,要知道自己写作的目标,需要参照,更需要知识方面、思想方面、情感方面、语言方面的资料查阅以备吸取引用。好比旅游者,他的阅历越丰富,视野越开阔,他对于游览对象的感受就越深,认识就更全面。比如让学生写“春”,呆坐教室,搜索枯肠,绞尽脑汁,闭门造车,结果往往是“千文一面”,如果在教室里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春的风景供学生观赏:春风、春雨、

春花、春草……罗列写春的名篇佳作给学生以借鉴,那么,学生就可能文思泉涌,或模仿,或创造,或直抒胸臆,或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教师的讲评更需要在课堂重现学生作文,以便与大家共同切磋讨论。这样做,在传统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借助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则可以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可以跨越时空,积累丰富的素材,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练习写作的兴趣,能够因势利导,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等等,从而使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井然有序,严谨有效,优化课堂结构,改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目标。

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近年来,硬件设施高速增长:中小学校园网的数量三年内增加近十倍(据教育部基础司的统计,2000年10月召开全国第一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时,已建立校园网的中小学约3000所;到2003年3月已建立的校园网的中小学达到26000多所;专家们估计这一数字到2003年底肯定超过3万所);且中小学校园网的带宽、速率也有大幅提升,与三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应用状况却着实令人担忧,请看下列调查的事实(这是根据教育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抽样调查事实):

◆在已建立校园网的中小学中,80%以上的学校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没有其他的教育教学应用。

◆在其余20%已开展信息技术必修课以外应用的学校中,有一部分是应用于教育行政管理(如校长办公系统,电子图书馆,财务报表,学生成绩统计……等);另有一部分是用于辅助教学(基本上是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的运用)。

◆真正能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经常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改革,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学校大约5%(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若是其他地区恐怕只有2%-3%)。

湖南与珠江三角洲虽不能相提并论,但同样存在应用情况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学校管理上,仅注重形式,近将信息化看作是一个软件使用问题,缺乏系统工程思想;

在信息发布、信息反馈,学生、教师、家长互动交流方面缺乏系统的思考,相应也就缺乏有效的支撑手段;

在信息技术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材版本较多、内容较杂,小学、初中、高中衔接不好,培养目标变化较快,教学内容及形式落后,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缺乏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等。

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观念、意识等方面缺乏正确、科学、有效的引导。

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缺乏逻辑思维方面的培养;仅注重基本信息能力的培养。

在学科教学上,过于注重网络形式,缺乏对教与学的理论研究,对于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不够系统,导致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网络的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教与学的关键困难解决不够理想等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多数集中在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资料性的信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多数情况下是文字信息,缺乏对于问题解决过程的交流途径。

缺乏有效的学习、引导、监控、评价、反馈支撑体系。比如研究性学习过程支撑体系。

缺乏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体系;

缺乏系统应用保障体系、有效教师培训体系;

新的课程改革往往只重视了学科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忽视教学过程的改革,因此,与之对应的软件和资源缺乏从不同教学阶段、步骤,不同用途、角色、层次、使用环境角度系统的整合研究。

我们的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一般都有比较好的硬件条件,但由于软件资源的研发速度相对落后,不能与现代技术整合学科教学配套,硬件资源优势还未能转化成

教育教学的优势,无形中造成了大量的资源闲置。为解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这一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在湖南省“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总课题组的协调指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作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为研究对象,探讨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认为,如果按照作文内在的客观规律,科学地研制一系列合乎高中学生年龄特征、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并把它们开发成开放性的可扩展的能及时更新的多媒体软件,这对于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素质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㈢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英文是IT in Education或ICT in Education)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2)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3)IITC (Integrating IT into the Curriculum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阶段

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已进入整合阶段,即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与全新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可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的深化改革,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但不论是就目前国内还是国际的情况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上述要求与目标都还远远未能达到。究其原因,主要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关系教育能否深化改革的极为重要问题,理论界还没有真正研究出一套比较科学、系统的理论来加以阐述。这就使广大教师无章可循,只能按个人的理解去实践、去探索,造成很大的盲目性。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仍停留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以为只要用了电脑,用了课件,或上了网就是“整合”,根本不了解整合的目标、内涵与有效整合的方法。在这样混乱思想指引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不仅达不到整合的要求与目标,甚至连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起

码要求也做不到。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在国内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教的辅助手段、学的辅助手段和整合阶段。在第一阶段中,信息技术往往只担当着电子黑板的功能,教师用PowerPoint、方正奥斯等软件把写作指导和预设的结果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由于作文教学中文字量大,黑板上板书不足以满足教学需要,课件中预存的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加了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第二阶段以较为成熟的学生写作辅助软件的出现为标志,如作文克星、作文快手、作文之星等。这些软件集合了与写作相关的大量资源,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套路化程序化,虽有提高学生写作技巧之功,但也不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之弊。这两个阶段中信息技术仅仅作为技术手段而存在,人们研究的重点是软件的应用,还没有从写作规律、教学规律、信息技术用于写作教学的目标途径方法等方面作全面深入的研究。目前已进入整合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理想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二、课题界定

1、多媒体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该词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与多媒体对应的词是单媒体(Monomedia),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的。在本课题研究中,多媒体系指多媒体技术,即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和活动图像等。

2、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要素,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它们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通过多种方式的人机交互作用,呈现多媒体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软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将文本、声音、图片、影视、二维与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并通过现代教学设计在各种媒体信息间建立某种逻辑方式的链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单机版是指在单机上运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版是指采用Web等技术开发,用于网上运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3、高中作文教学网络多媒体软件

高中作文教学网络多媒体软件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注重整合教学模式,遵循认知规律和写作规律,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在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技术运用、艺术效果和创新性等方面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有力支撑的

各类素材库、积件、课件、网站等资源的总称。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对于高中作文多媒体教学的影响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建构主义强调头脑对外部输入信息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在于学习者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作文训练正是这样一个建构的过程。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能够营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环境,提高作文教学质效。

2、系统理论。

名作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作文训练是一个以语言表达为基础,思维主导,情感参与,智力系统与非智力系统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升华思想感情,进而达到创造运用的立体的复合的系统的过程,作文教学总是在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中进行的,它是一个开放性的非线性的基于信息、知识与能力的复杂的系统。朱

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有过一段这样的论述:“善于写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思想好,头脑清楚,一是基本功练得好。有了这两条,一定能够写,即使还写不出漂亮的文学作品,至少可以写出能够如实地表达思想、适应工作或学习需要的通顺明白的文章。缺了这两条,无论如何也写不好。”可见写好作文不单是一个语言文字功底的问题,它是写什么与如何写两者的有机的统一。写什么要求我们思想好,头脑清楚,视野广阔,知识丰富,感情细腻,只有这样,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才能联想、想象,才能“思接千载,视能万里”,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而如何写则要求我们词汇丰富,善于修饰,工于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才能“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才能“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对于高中学生,因为受社会实践、生活阅历等限制,在思想上,情感上有许多的未知面,而写作中又常常要运用到他们并不懂得或者是不太懂的东西,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写作技巧都将毫无意义,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如,写景状物,指导描写,首先得让学生胸中有景物,倘若学生对景物不熟悉或因为太熟悉而熟视无睹,这时就可以将该景物利用多媒体进行再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把所见所思所感跟语言库中的语言进行链接,假如链接失败,或链接错误,教师即运用技术手段调动相关的语汇库来充实学生的词汇,修饰他们的语言。可见,运用多媒体软件,可以解决制约作文教学的瓶颈问题,把写什么与怎样写有机地统一起来。

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把新知识同化到原认知结构中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新构建;为了使学生产生相关的前导知识必须从学习者的长时记忆中激活并提取;当教学适应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需要时,学习会更加有效率。

四、研究假设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相关作文教学

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搭建起整合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的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最终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写出达标作文,实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标。

五、研究目标

在现代教育思想、创新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等基本观点的指导下,依托改版后的高中语文新教材,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推进理论的具体运用。

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改良作文教学结构,改善作文教学方法,建构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写作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收集、组合、研制、开发一系列适用于高中写作课教学且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改思想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资源。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初步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资源库,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同时组建多媒体作文教学网站,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4、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达到或超过新教学大纲的要求。

5、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参加专题讲座、外出学习交流、进行教学软件研发等形式,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素养的语文教师,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

六、研究内容

【一】高中阶段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序列研究

高一阶段,以教材写作部分为基础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讨论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增强写作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能力训练上以固本为主,通过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阅读的训练实现学会写作,也即是传统作文教学理论中所谓的厚积薄发。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夯实基础。

通过八个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内容上大致有以下八个方面

关注社会进步;体认自然万物;认识自我;学会交往;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对真、善、美的理性思考;琐事拾趣;读书有得。

在写作体裁上有以下四种:A、观察日记;B、读书笔记;C、生活杂记;D、随笔。在能力训练上有以下五种:①记叙(交代清楚事件的脉络,写出事件的波澜)②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人和物的特点)③说明(再现说明对象特征)④议论(一事一议有理有据)⑤抒情。

第一册作文序列设计如下:

1、感受与思考

2、想象与联想

3、再现与表现

4、个性与创新

5、话题作文

第二册作文序列设计如下:

1、写出人物的个性

2、写出事件的波澜

3、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4、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5、话题作文

高二阶段,强化写作能力的综合运用,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叙议结合;(寓理于事)

2、描叙结合;(血肉丰满生动形象)

3、叙述与抒情结合;(叙中见情)

4、议论与抒情结合;(情理交融)

5、描写与议论的结合;

6、说明的妙用;

7、三种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三册作文序列设计如下:

1、议论要有理有据

2、议论要有条有理

3、散文

4、诗歌

5、话题作文

第四册作文序列设计如下:

1、作点辩证分析

2、札记随笔

3、小小说

4、寓言故事

5、话题作文

高三阶段,提升写作能力层次,展示才学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第三阶段分话题进行综合训练,既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也顾及高考。

1、正直诚信;

2、爱国忧民;

3、对原因的探究;

4、对未来的展望;

5、语言的风格;

6、创造的乐趣

7、对历史的反思

8、对现实的批判

9、享受美的生活

10、建构智慧人生

第五册作文序列设计如下:

1、综述

2、科学小品

3、自然科学小论文

4、社会生活评论

5、话题作文

第六册作文序列设计如下:

1、立意与选材

2、思路与结构

3、文体与文风

4、本色与文采

5、话题作文

【二】高中作文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构及流程设计的研究

高中作文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内容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核心内容,一个是选修内容。表现在结构上为两个方面,即核心组件与选件。

核心组件包括:①教学目标明示②思维导航③情思发微④技巧指津⑤语言润色⑥习作展评⑦课外走笔。

选件包括:A例文展示B佳作评点C素材演示D奇思妙想E名言名句名篇F词语库G益智游戏H背景音乐I影音传媒J习作展示

学生活动情况分为:Ⅰ观察思考 Ⅱ讨论交流 Ⅲ写作训练 Ⅳ分析理解 Ⅴ综合领

悟Ⅵ鉴赏评价 Ⅶ修改

课堂教学结构由四个部分构成:导入部分、指导训练部分、评析部分、拓展部分。

五个部分按顺序排列在时间链上,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教学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图示如下:

表示媒体的运用, 表示学生的活动, 表示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表示过程进行的方向。

说明:P1为条件判断,F 代表学生尚未理解或掌握,T 代表学生已经理解或掌握,若P1=F ,则返回①进行循环

指导训练部分结构流程图如下:

说明:指导训练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可以分思维导航、情思发微、技巧指津、语言润色四个相对独立的块,教学中这四个块不一定都要使用,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取舍。

每一个块的最末有一个判断,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决定是否返回循环,F代表学生未掌握,T代表学生基本掌握或完全掌握。

评析部分结构流程图示如下:

说明:若P6为F,返回J。若P6为T,则继续到课外练笔部分。教师在课内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训练的方向,训练内容,训练的量与质,引导学生把课内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课外,在学以致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积累素材,提高观察、思考、想象诸能力,为下一次作文教学做好准备。

【三】高中作文多媒体软件开发研究

要最大限度地为有效的教与学理论及模式提供支撑,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专题性学习。

–要面向教师和学生不同步骤的不同需要。

–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重点难点为主要焦点。

–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环境下多种可能的教学形式。

–要在重视传授环节的同时,突出交流、实践、巩固等环节。

–要突破教材体系,多种版本教材有机结合。

要在可能的网络环境下,选择切实可行的教与学模式;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尽可能建设有效的、有自己特色的资源和软件

–七、研究设计

–㈠研究变量

1、自变量:

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作文内在的规律和教学规律,按立体作文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谓立体作文教学,就是以语言表达训练为基础,以思维训练和情感训练为核心,以提高思想认识,发展审美鉴赏能力为依归,以创造运用为目的,按照写作需要,明确写作目标,开放教学资源,创设模拟情境,个体独立写作,集体交流评改的顺序进行的作文教学。其流程和结构模式如以下两图:

作文教学流程图:

【说明】图1 是教学流程设计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教师的角色成了引导者,学习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知识需要制定相应的明确的写作目标,然后,开放教学资源,这里面包括了与作文训练有关的所有信息(当然,学生在学习中也会丰富教学资源),学生以此为基础创设个性化的模拟情境,通过思维导航、情思发微、方法指津、习作讲评、迁移训练、检测评价、调整目标诸环节,在意义建构中实现学生

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重构和迁移,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学目标既是确定的、必然的、有序的,但同时又是随机的、个性化的。评价检测主要根据学习者不同认知结构的变化,运用赏识鼓励的方法,提倡其个性的发展,提高作文能力,强调把形式的丰富性与内容的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当一个写作目标实现后,随即就有了新的写作需要,也就有了新的写作目标,值得强调的是,写作目标不是线性的发展,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作文立体结构模式:

【说明】图2是立体结构图。反映了个体的写作智能结构。其中的圆表示个体的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结构系统与以情感为核心的非智力系统的互动,这种互动是确定性和随

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序与无序的辩证统一,它是写作的源动力。四面依次是语言表达能力、思想认识、审美鉴赏和创造运用。由于圆与四面相切,接触面很小,即个体的对外界的感知、认识、评价和运用是有限的,因此,作文就常常是以点代面,难有可观之处。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拓展接触面,提高作文能力,发展个体的素质。

2、因变量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评价尽管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毕竟有章可循,那就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的统一。通过学生个体作文的前后对照、教学班级中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对照、学生习作与名家范文和优秀学生习作的对照,可以发现学生作文水平的变化。

3、干扰变量的控制

①不能让实验者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确保实验教学的信度;

②不把学生练习中偶尔的佳作当作衡量其写作水平的依据,而是用一段时期内的系列文章来评价写作水平的高低;

③学生的优秀习作要经得住时间和读者(包括评价者)的检验。

㈡研究方法

1、行动法,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再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看是否已经解决了问题,效果如何,有没有新问题出现。通过这样一个直接指向问题的方式,把课题研究引向深入。

2、文献法,搜集作文教学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比较、鉴别,找出高中作文训练内在的客观规律性的东西,明确作文教学目标,建立作文训练体系,探索作文教学质量评测的方法和标准。

3、实验法,在高中一年级确定一个实验班和相应的平等对照班,由三位课题实验老师分别执教,每位老师教自己进行研究实验的部分。然后,把每次作文训练的习作输

入计算机,把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实验的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跟踪调查,科学统计,探讨常规教学法与多媒体组合教学法的优劣异同,探索多媒体技术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逐渐掌握作文多媒体教学的性质与结构。

4、根据实验进度,配合实验教师及时开发相应多媒体课件,一方面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利用研发课件的机会深入研究高中作文多媒体软件的性质与结构,以便于利用程序语言或专门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开发出开放式的可扩展的能及时更新的作文教学平台软件。

八、研究步骤

高中作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应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软件资源开发的具体操作过程,即先界定课题项目,然后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水平,选用适当的制作工具,收集与作文教学有关的资料,再通过对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构思文字稿本及制作脚本,然后进行教学软件的制作,并在教学实践中试用检测,经评估后,根据效果,或修改,或推广应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在研发过程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反思研讨,一步一个脚印,力求开发出的产品在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专家评估后,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准备阶段(2001年4月~2002年8月)

主要工作任务:

⑴申请立项。

⑵确定研究人员,明确研究任务。

⑶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界定研究人员职责,分工协作。

⑷启动研究方案、实验班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阶段性成果:

⑴课题实验教师编写8个实验教案和课件设计方案;

⑵软件制作人员制作相应课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1年9月至2005年1月)

主要工作任务

⑴研究作文多媒体软件的结构与特点。

⑵研究作文教学规律,明确各种文体的结构体系,明确各种能力的训练起点与落点,使之系统、全面、科学。

⑶开发作文教学多媒体软件。

阶段性成果:

⑴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

⑵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出相应的论文;

⑶试行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平台软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5年2月至2005年6月)

主要工作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